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唯物历史学家

唯物历史学家

发布时间:2021-02-07 02:24:48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是谁。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思想

在中国古代思想界,儒学一直占统治地位,但它缺乏对自然真理的探究精神,就连它的创始人孔子也回避鬼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儒学从公元前后成为官方哲学之后,中国古代的唯物理论哲学发展受到相当影响,致使中国历史上称得上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的人为数不多。
王充大约生于公元27年(汉朝)。王充在年幼的时候,就表现得相当聪颖。王充8岁的时候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论语》、《尚书》等晦涩深奥的典籍。15岁时,王充到京都洛阳深造,系统地研究了儒学的经典篇章。之后,王充也曾在县衙当过幕僚一类的小官,但因出身微寒,思想“偏激”而不为统治者重用。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激发了王充潜心治学的意念。 终于成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王充生活的时代,唯心主义及迷信思想在思想界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人们普遍相信帝王及贵族是上天注定的,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理论等。为统治者服务的儒家学派,把儒家经典解释成为不变的真理,他们编造许多迷信和预言,把孔子和另一位儒学代表人物孟子说成是半人半神的圣人,说他们“不学自知”、“前知千岁,后知万世”。王充写了一系列文章对此进行批驳。
简单地说,王充的思想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尽管王充还无法解释天地与宇宙的物质组成及运行规律,但他明确指出天地的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人只能适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而不能把意志强加给自然界。这与当时皇权至高无上的主流思想相违背,动摇了封建帝王统治的理论基础,这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唯物主义自然观并不是王充第一个提出的,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的思想家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等人。王充的唯物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这些哲人的思想,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成果。
王充思想的第二方面是他的无神论思想。在当时,人们相信“天生圣人”的神怪传说。比如说皇帝是龙与人交配生下的,即“龙子龙孙”,是代表上天统治人类的,自然灾害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等。王充在他的《论衡·雷虚篇》中,以雷击人这个自然现象为例,充分阐明人是被“天火”烧死的自然现象,根本没有所谓的“雷公”。王充还否定了人死为鬼的说法。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自然本质是一样的。既然动物死了不能变成鬼,人怎么能死后变成鬼呢?
总的说来,王充的唯物主义理论基本上是朴素、直观的,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力图对历史的发展、道德的演变、社会的贫富、人的寿夭贵贱等现象,做出符合唯物主义立场的解释,但他没有能彻底解决认识论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尽管如此,王充的理论仍然对后世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王充一生著述虽然很多,但最终流传于世的只有《论衡》一书。《论衡》共30卷,30余万字。王充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该书传承下来的。《论衡》中也有不少有关养生学方面的论述。比如,书中指出了嗜欲的毒害。在《论衡·言毒》中,王充说:“美酒为毒,酒难多饮,蜂液为蜜,蜜难多食”,主张节制嗜欲,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❷ 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费尔巴哈、霍布斯、赫拉克利特、培根和马克思等。

1、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是德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成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中间环节。

费尔巴哈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肯定人是能够认识客观世界。但费尔巴哈在恢复唯物主义的同时,却没有能够真正继承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优秀遗产,即辩证法的思想,因此他的唯物主义仍然具有以往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2、霍布斯

“物体”是霍布斯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霍布斯认为,世界上真实存在着的只有物质所构成的物体。霍布斯给物体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认为:“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

霍布斯所说的物体具有如下特征:它不依赖于我们思想而客观存在;占有一定的空间;能为人们所认识。霍布斯所说的物体概念基本上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3、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

4、培根

培根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

5、马克思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只有在科学的哲学指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从而获得自己最后的解放。

马克思在年轻的时候深受德国当代知名哲学家黑格尔辩证论的影响,一同认为万物皆由演变而成。但不同于黑格尔的唯心论点,马克思的思想是唯物论点。他把黑格尔的辩证论与自己的唯物论做了扬弃,而成就了独具一格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❸ 想了解一下历史上又哪些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社会存在关系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阶级斗争和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定义】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理论,是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为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俄国哲学家列宁评价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学家评上海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该教科书离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只讲现象不讲本质。

为什么一定要用马克思历史观呢?

中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有信仰自由,你可以信马克思,我也可以不信马克思,这有什么可说的么?

人家就不想用马克思史观,怎么了?

❺ 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陈寅恪(1860——1969)江苏义宁(今修水县)人,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倡导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主张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是中国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创者,造就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文心雕龙讲疏》《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等,带有党性政治色彩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著名史学研究家,在《诗经》《尚书》以及史前史阶段颇有研究,曾发表论文《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汉代学术史略》、《王肃的五帝说及其对于郑玄的感生说与六天说的扫除工作》、《三统说的演变》、《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夏史三论》、《九州之戎与戎禹》、《鲧禹的传说》等篇。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钱穆 (1895~1990)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代表作有《先秦诸于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和《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等。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儒家人文主义史学家的代表,他从历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学认识的独特性对历史认识问题作了阐述。钱穆力图把传统史家从事考据所揭示的个别事实的真实构成一个前后连贯、有因有果的时间序列,力求从时间上把历史综合为一个发展的整体,着眼于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统一性上去考察。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古代文学史》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夷夏东西说》、《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象》等。“史学本是史料学”是傅氏史学思想的最基本点,应建设绝对客观的历史学。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著名历史学家。著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先秦、秦汉部分,唯物史观派的代表人物。
吕振羽(1900—1980),湖南邵阳人,著名历史学家。著有《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简史》等,唯物史观派的代表人物。
雷海宗 (1902~1962)字伯伦,河北省永清县人。中国历史学家,著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等。雷海宗认为真正的史学不是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于事实之外须求道理,要以哲学的眼光,对历史作深刻透彻的了解。
侯外庐(1903—1987),山西平遥人,著名历史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与杜国庠、赵纪彬、邱汉生合著,五卷)等,着重对历史做整体研究,在思想史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唯物史观派的代表人物。
吴晗(1909~1969) 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 中国历史学家,著有《历史的镜子》、《史实与人物》、《朱元璋传》、《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明代之农民》等文,颇受当时史界名流青睐,带有实用史学的观念。
黄仁宇(1918——2000)美籍华裔,祖籍湖南长沙,《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放宽历史的眼界》《十九世纪明代之财政与税收》。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❻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他在批判当时专的神学迷信中,属捍卫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建立了元气自然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成就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也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通明博见”的无神论者。
王充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汉政治稳定、生产发展时期。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大肆宣传“君权神授”的“谶纬之说”,宣扬天人感应,用神学化的儒学进行思想统治。王充继承前辈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优良传统,吸收汉代自然科学成就,写成《论衡》一书,以元气自然论批判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❼ 历史上谁创立唯物主义学说

唯物主义学说有很多分类:古代朴素唯物学说、历史唯物学说、辩证唯物学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等
其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说历史最久:朴素唯物主义 又称“素朴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
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
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
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
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古希腊哲
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
复归于水。中国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
质构成世界的本原。印度古代的“四大”说认为宇宙万物
是由水、风、地、火构成的。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
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反映,在总体上是正确的。而
且,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中国古
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时,还以它
们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用“火”来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
景象。他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
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
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由于受到社会实践和
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
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
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猜测的成分,带有直观的、
朴素的性质。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属于奴隶主民主派和新兴地主阶级或地主阶级进步
阶层的世界观。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
产生,朴素唯物主义就不可避免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所代替。

❽ 谁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 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伟大发现。
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最初表述,见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如他后来所说:“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系统概括,见于他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述它们产生的过程。这样当然也能够完整地描述事物(因而也能够描述事物的这些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指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2页)。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对黑格尔概括的“市民社会”,从广义上解释为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即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总和。
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以后,又回头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先后写出划时代的名著《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等名著。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所写的文章,几乎没有一篇不是由这个理论起了作用的。特别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本书是运用这个理论十分出色的例子。《资本论》中的许多提示也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7页)。在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检验和充实了唯物史观。他在1859年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强调,生产关系是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基本关系,并据此对唯物史观作了更加完整的经典性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

❾ 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的是谁

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的人是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文中,列宁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词。唯物主义并不象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所想的那样,‘多半是科学的历史观’,而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

在中国,系统传播唯物史观的是李大钊。1919年,他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提纲挈领地撮述了唯物史观的要点。接着,又先后发表了《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理恺尔的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研究历史的任务》、《史学要论》等阐释唯物史观的名篇。特别是《史学要论》,更加精辟、透彻地论述了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并针对中国当时还没有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著作,呼吁人们用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改作或重作”。
在李大钊的倡导下,蔡和森、邓初民尝试用唯物史观叙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分别撰写了《社会进化史》和《社会进化史纲》。最先用唯物史观对中国历史进行全面“改作和重作”的是郭沫若。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主要是想用辩证唯物论来研究中国思想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自然也就是中国历史的发展。反过来说,我也正是想就中国的思想,中国的社会,中国的历史,来考验辩证唯物论的适应度。”(《沫若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12页)基于上述主张,他依据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在1928年—1929年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的论文。这些论文于1930年汇集成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山和奠基之作。

❿ 法国大革命开始时的历史学家的唯物史观是什么样的

按照思想史的发来展规律,唯物源史观的形成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观中就包含许多唯物史观的思想要素,如从法国大革命时起就有一些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在总结当时的事变时,认为阶级斗争是了解全部法国历史的钥匙,力图用“实际利益”、“经济状况”或“财产关系”来说明社会政治制度、阶级斗争、宗教斗争等社会现象,但他们并不能真正科学说明“经济状况”或“财产关系”的内在联系,不能说明阶级矛盾的经济根源以及阶级斗争的本质和作用,因而他们对历史的认识还没有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

阅读全文

与唯物历史学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