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乾隆有哪些故事
关于清朝皇帝乾隆的故事有很多,现部分举例如下:
1、继承皇位
乾隆小时又叫弘历,生来就不同于一般小孩,不仅一表人才,“隆准颀身”,而且“天资凝重”,聪明灵 巧。6岁开始读书,受教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11岁时,父亲带他在圆明园镂月云开拜见祖父康熙皇帝,弘历对答流利得体,模样又俊秀,赢得了康熙的喜 爱。康熙令弘历祖母德妃把弘历带回宫中精心养育,后又让贝勒胤禧教他骑射。在一次跟随康熙的狩猎中,弘历面对迎面扑来的大熊,“神情自若”,毫不惊慌,勒 鞍躲过,康熙对皇太妃说:“这个孩子的命非常贵重,他的福气一定会超过我。”事实上弘历不管是统治时间还是寿命都超过了康熙,也的确是个有福之人。
弘历不仅是康熙寄予厚望的爱孙,也是雍正的宠儿,是雍正的希望所在。雍正有鉴于清前几朝皇子为争夺储位而进行激烈残酷斗争的教训,在其继位不到一年的雍 正元年(1723年)八月,对皇位的继承作了重大改革,创立秘密立储制度。雍正秘密立下的嗣君,正是那个受到康熙宠爱的、刚满13岁的雍正第四子弘历。
2、给宦官改姓
乾隆为了严禁宦官弄权。乾隆对宦官管理十分严厉,不许宦官干预政事。为了堵塞宦官干预政事的道路,他下令废掉教宦官读书识字的内书堂,认为宦官识几个字就行了, 有文化是宦官弄权的原因之一。乾隆还下令当差奏事的宦官一律都改姓王,这样,外廷官员就难以分辨,而无法相互勾结。对于违禁的宦官,乾隆一律严惩,决不姑息。
3、编写《四库全书》
乾隆在文化上的最大功绩是组织编纂 《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安徽学政朱筠奏请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古代亡佚典籍。乾隆认为四库书目,以经、史、子、集为纲领,裒辑分储, 是古今不变之法,下旨设置四库全书馆,集中力量以十年时间,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馆成立,编纂工作也正式开始。乾隆 任命了宗室郡王永墒、大学士刘统勋、于敏中等16人为总裁,任命尚侍等官为副总阅官。实际校纂的是总纂官纪昀、陆锡熊、总校官陆费墀,其中出力最多的是纪 昀。另有抄写人员3826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四库全书》缮写完毕,历时15年。以后又反复检查书籍内容,校对错误缺漏,并补充一批书籍,直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编纂工作才完全结束。
《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把我国历代的重要著作,分编于经、史、子、集四部44类之下,共收图书3457种,74070卷,包罗宏大,丰富浩瀚,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之总汇,使古代许多有价值的典籍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
B. 乾隆时期的世界重大事件
在乾隆执政的60年间,西方世界却发生了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巨大变化。
(1)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新式纺车珍妮纺纱机;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国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尔后,嘉庆十二年(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轮船,嘉庆十九年(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这就是说,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
(2)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第一届美国国会在纽约召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两年后,美国通过《人权法案》。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举行三级会议,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
(4)乾隆二十年(1755年),俄国建立莫斯科大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美国科学院在波士顿成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同年,德国出现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而在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各省上报80岁以上参加会试者116人,实际参加会试并三场完竣者92人,俱加赏赐。大清帝国尚陶醉于孙子打着灯笼,照着“百岁应试”的爷爷参加科举考试呢!乾隆借兴教尊老之名,行粉饰太平之实。这一幕人间喜剧,掩饰了乾隆盛世下的悲哀!
综合起来说,在乾隆时代,世界上主要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英国工业革命;第二件是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第三件是法国大革命。这三件大事再加上此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但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当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时,还傲慢地声称“天朝统驭万国”、“天朝抚有四海”、“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等等,说明乾隆皇帝根本看不到西方工业科技的进步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依然陶醉在“天朝上国”、“千古第一全人”的迷梦之中。
乾隆退位、嘉庆继位后,南方的白莲教,京师的天理教,京城内外,大江南北,烽火四起,遍地燃烧。乾隆盛世下的危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这个烂摊子,只好由他的儿孙们去承受和收拾了。
很详细吧,给分哦!
C. 清朝乾隆历史
1711年9月25日,弘历生于雍和宫,1723年8月,弘历为太子。1734 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1735年8 月,24岁的弘历(1711~1799)继位,次年改年号为“乾隆”。
鄂尔泰是满人,是朝中满族官员的核心人物;而张廷玉是汉人,在众多汉官中德高望重。对此,乾隆采取了平衡与制约之策,驾驭双方取其长为己所用,游刃有余。
1757年,乾隆颁布《保甲法》,以 法令形式确认基层政权实施保甲 制度:每10户为1牌,设牌头;每 10牌为I甲,设甲长;每10甲为1 保,设保长。
在经济方面,乾隆帝继续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同时,鼓励农民大力种 植高产作物,特别是甘薯和玉米,提髙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压力。
这一时期,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繁荣。以采矿业为例, 1662年(康熙元年),全国矿山只有5处,1783年(乾降四十八年)发展到 313处。制盐业、制瓷业、纺织业、制糖和酿酒业也有较大发展。
(3)乾隆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乾隆在位期间,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使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康乾盛世”在此期间达到了顶峰。
同时乾隆平定了准噶尔部,消灭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开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
但乾隆好大喜功,为人重奢靡,铺张浪费,并自称为“十全老人”。他在位后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致使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频繁。
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虚荣”。凡是肯向清国“进贡”的国家都是小国和穷国。他们向清国进贡的目的很少是出于“友好”的动机,而是贪图清国的“赏赐”。
乾隆对部下的阿谀奉承有狂热的爱好,这一嗜好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前于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贪官和绅的出场。
乾隆还施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的诗文吹毛求疵,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上纲上线,动辄杀头抄家充军。
D. 乾隆历史事件4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也是他亲手将它拖向衰落,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即位之前 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喜爱,康熙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一些清史学家认为,正因为康熙认为孙子弘历的出众,所以才传位于其父雍正。 弘历即位前,封为宝亲王,少年的他聪颖过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并施,十分有才干。雍正对他的寄予厚望,这在皇子中是无人可及的。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弘历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立为皇太子。皇子弘时曾与之争宠,却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训,不让皇子参与政治,同样弘历登基前未曾参与过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过军政要职,只于雍正十三年参与了苗疆改土归流的事物处理。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 青年时的乾隆皇帝青年乾隆 乾隆即位后,首先面对的是逐渐升温的朋党之争。他在上台伊始,便明确表明痛恨朋党之争,禁止私立朋党,以警告当时朝廷如日中天的鄂尔泰和张廷玉两派。但他由于此前未曾基本接触过政治,缺少经验和威信,亦未能有任何亲信,故而初政面对朋党以及宗室的压力,举步维艰。他采用各种手段让张、鄂两派互相牵制,慢慢回笼权利。乾隆四年“弘皙逆案”后,他一心将宗室排除与政权之外,充分利用军机处的功能,独断乾纲,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到达顶峰。 乾隆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务实足国,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满、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无法摆脱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矛盾激化状态,这使得“康乾盛世”之后中国迅速地衰败。 勤政爱民是乾隆所标榜的一贯主张,清政府很多官员因此以关心民事为己任。在乾隆所信用的能臣中,还有不少清廉之官。如大学士孙嘉淦、江西奉新人甘汝来等。乾隆要求地方督抚大臣实心任事,反对虚文。他还大胆启用曾被雍正贬谪的各类有能力的官员. 青年乾隆乾隆在位期间,无论文官武将,有能力和抱负的人,不计其数,包括傅恒、兆惠、阿桂、刘统勋等,均为他所提拔,但是由于清朝皇帝强大的政府控制力以及“本朝无能臣”的主张,臣子的才能被笼罩在皇帝巨大的影子底下.,他把所有人的荣誉变成了自己的荣誉。 乾隆在发展社会生产方面主要继承自康熙和雍正以来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最大成绩是对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及“火耗归公”等政策执行得非常彻底。为此,乾隆听取大臣张广泗的建议,对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采取安抚为主、征讨为辅的手段,将少数民族的叛乱快速平定。这些措施的施行,使清朝国力达到顶峰。 乾隆一生大权独揽,君主专制为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他可以为百姓免粮治水,赈济灾情不惜一切代价;也可以不留情面地镇压各种反对他的势力,他当政期间,残酷血腥的文字狱比比皆是,动辄百十条人命,连杀封疆大吏的事情也不少见。 禅位 乾隆皇帝能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确为一代“有为之君”。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他说: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这道谕旨的意思是说,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当传位给太子。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岁的乾隆皇帝,御圆明园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举行内禅大礼,授玺。颙琰即皇帝位,尊弘历为太上皇帝,训政。由礼部鸿胪寺官诣天安门城楼上,恭宣嘉庆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乾隆内禅皇位后,又训政三年零三天。后人多讥评乾隆名为退位,实禅而不退。 乾隆在位既长,享年又高。
E. 乾隆历史事件5
乾隆帝姓名为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生母为四皇子胤禛侧福晋钮钴禄氏。即位前为宝亲王。雍正帝登基后就将其秘密立为皇太子,立储诏书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这也成为以后清朝的定制。雍正帝驾崩后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乾隆天生聪慧,文治武功都有较大成就,这也使得他非常自负,他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夸耀自己的武功,但是事实上当时的清王朝已经江河日下,国内潜伏着的各种危机,随时可能爆发;而国际上,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拉大,中国已经不再是什么“天朝”,而是盲目自大的井底之蛙。 乾隆六十年禅位于皇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其在位六十年,作为太上皇又训政三年,所以乾隆帝是中国历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而实际执政时间是最长的皇帝,达到六十三年,他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驾崩时年为八十八周岁。乾隆死后的庙号为“清高宗”,谥号“纯皇帝”,史称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也是他亲手将它拖向衰落,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即位之前 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喜爱,康熙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一些清史学家认为,正因为康熙认为孙子弘历的出众,所以才传位于其父雍正。 弘历即位前,封为宝亲王,少年的他聪颖过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并施,十分有才干。雍正对他的寄予厚望,这在皇子中是无人可及的。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弘历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立为皇太子。皇子弘时曾与之争宠,却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训,不让皇子参与政治,同样弘历登基前未曾参与过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过军政要职,只于雍正十三年参与了苗疆改土归流的事物处理。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 青年时的乾隆皇帝青年乾隆 乾隆即位后,首先面对的是逐渐升温的朋党之争。他在上台伊始,便明确表明痛恨朋党之争,禁止私立朋党,以警告当时朝廷如日中天的鄂尔泰和张廷玉两派。但他由于此前未曾基本接触过政治,缺少经验和威信,亦未能有任何亲信,故而初政面对朋党以及宗室的压力,举步维艰。他采用各种手段让张、鄂两派互相牵制,慢慢回笼权利。乾隆四年“弘皙逆案”后,他一心将宗室排除与政权之外,充分利用军机处的功能,独断乾纲,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到达顶峰。 乾隆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务实足国,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满、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无法摆脱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矛盾激化状态,这使得“康乾盛世”之后中国迅速地衰败。 勤政爱民是乾隆所标榜的一贯主张,清政府很多官员因此以关心民事为己任。在乾隆所信用的能臣中,还有不少清廉之官。如大学士孙嘉淦、江西奉新人甘汝来等。乾隆要求地方督抚大臣实心任事,反对虚文。他还大胆启用曾被雍正贬谪的各类有能力的官员. 青年乾隆乾隆在位期间,无论文官武将,有能力和抱负的人,不计其数,包括傅恒、兆惠、阿桂、刘统勋等,均为他所提拔,但是由于清朝皇帝强大的政府控制力以及“本朝无能臣”的主张,臣子的才能被笼罩在皇帝巨大的影子底下.,他把所有人的荣誉变成了自己的荣誉。 乾隆在发展社会生产方面主要继承自康熙和雍正以来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最大成绩是对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及“火耗归公”等政策执行得非常彻底。为此,乾隆听取大臣张广泗的建议,对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采取安抚为主、征讨为辅的手段,将少数民族的叛乱快速平定。这些措施的施行,使清朝国力达到顶峰。 乾隆一生大权独揽,君主专制为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他可以为百姓免粮治水,赈济灾情不惜一切代价;也可以不留情面地镇压各种反对他的势力,他当政期间,残酷血腥的文字狱比比皆是,动辄百十条人命,连杀封疆大吏的事情也不少见。 禅位 乾隆皇帝能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确为一代“有为之君”。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他说: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这道谕旨的意思是说,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当传位给太子。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岁的乾隆皇帝,御圆明园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举行内禅大礼,授玺。颙琰即皇帝位,尊弘历为太上皇帝,训政。由礼部鸿胪寺官诣天安门城楼上,恭宣嘉庆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乾隆内禅皇位后,又训政三年零三天。后人多讥评乾隆名为退位,实禅而不退。 乾隆在位既长,享年又高。在中国历史上,享年80岁以上高龄的皇帝只有五人。除乾隆而外的四位皇帝是: (1)梁武帝萧衍,享年86岁,在位48年。但他局处一隅,三次舍身入寺,长于文学,精通音律;侯景之乱后,饥病而惨死。 (2)武周女皇武则天,享年82岁,在位15年。是中国唯一女皇帝。 (3)宋高宗赵构,享年81岁,在位36年,半壁山河。 (4)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0岁,在位35年。
F. 乾隆历史事件3
乾隆帝姓名为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生母为四皇子胤禛侧福晋钮钴禄氏。即位前为宝亲王。雍正帝登基后就将其秘密立为皇太子,立储诏书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这也成为以后清朝的定制。雍正帝驾崩后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乾隆天生聪慧,文治武功都有较大成就,这也使得他非常自负,他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夸耀自己的武功,但是事实上当时的清王朝已经江河日下,国内潜伏着的各种危机,随时可能爆发;而国际上,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拉大,中国已经不再是什么“天朝”,而是盲目自大的井底之蛙。 乾隆六十年禅位于皇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其在位六十年,作为太上皇又训政三年,所以乾隆帝是中国历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而实际执政时间是最长的皇帝,达到六十三年,他又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驾崩时年为八十八周岁。乾隆死后的庙号为“清高宗”,谥号“纯皇帝”,史称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也是他亲手将它拖向衰落,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即位之前 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喜爱,康熙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一些清史学家认为,正因为康熙认为孙子弘历的出众,所以才传位于其父雍正。 弘历即位前,封为宝亲王,少年的他聪颖过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并施,十分有才干。雍正对他的寄予厚望,这在皇子中是无人可及的。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弘历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立为皇太子。皇子弘时曾与之争宠,却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训,不让皇子参与政治,同样弘历登基前未曾参与过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过军政要职,只于雍正十三年参与了苗疆改土归流的事物处理。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 青年时的乾隆皇帝青年乾隆 乾隆即位后,首先面对的是逐渐升温的朋党之争。他在上台伊始,便明确表明痛恨朋党之争,禁止私立朋党,以警告当时朝廷如日中天的鄂尔泰和张廷玉两派。但他由于此前未曾基本接触过政治,缺少经验和威信,亦未能有任何亲信,故而初政面对朋党以及宗室的压力,举步维艰。他采用各种手段让张、鄂两派互相牵制,慢慢回笼权利。乾隆四年“弘皙逆案”后,他一心将宗室排除与政权之外,充分利用军机处的功能,独断乾纲,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到达顶峰。 乾隆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务实足国,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满、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无法摆脱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矛盾激化状态,这使得“康乾盛世”之后中国迅速地衰败。 勤政爱民是乾隆所标榜的一贯主张,清政府很多官员因此以关心民事为己任。在乾隆所信用的能臣中,还有不少清廉之官。如大学士孙嘉淦、江西奉新人甘汝来等。乾隆要求地方督抚大臣实心任事,反对虚文。他还大胆启用曾被雍正贬谪的各类有能力的官员. 青年乾隆乾隆在位期间,无论文官武将,有能力和抱负的人,不计其数,包括傅恒、兆惠、阿桂、刘统勋等,均为他所提拔,但是由于清朝皇帝强大的政府控制力以及“本朝无能臣”的主张,臣子的才能被笼罩在皇帝巨大的影子底下.,他把所有人的荣誉变成了自己的荣誉。 乾隆在发展社会生产方面主要继承自康熙和雍正以来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最大成绩是对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及“火耗归公”等政策执行得非常彻底。为此,乾隆听取大臣张广泗的建议,对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采取安抚为主、征讨为辅的手段,将少数民族的叛乱快速平定。这些措施的施行,使清朝国力达到顶峰。 乾隆一生大权独揽,君主专制为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他可以为百姓免粮治水,赈济灾情不惜一切代价;也可以不留情面地镇压各种反对他的势力,他当政期间,残酷血腥的文字狱比比皆是,动辄百十条人命,连杀封疆大吏的事情也不少见。 禅位 乾隆皇帝能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确为一代“有为之君”。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他说: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这道谕旨的意思是说,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当传位给太子。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岁的乾隆皇帝,御圆明园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举行内禅大礼,授玺。颙琰即皇帝位,尊弘历为太上皇帝,训政。由礼部鸿胪寺官诣天安门城楼上,恭宣嘉庆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乾隆内禅皇位后,又训政三年零三天。后人多讥评乾隆名为退位,实禅而不退。 乾隆在位既长,享年又高。在中国历史上,享年80岁以上高龄的皇帝只有五人。除乾隆而外的四位皇帝是: (1)梁武帝萧衍,享年86岁,在位48年。但他局处一隅,三次舍身入寺,长于文学,精通音律;侯景之乱后,饥病而惨死。 (2)武周女皇武则天,享年82岁,在位15年。是中国唯一女皇帝。 (3)宋高宗赵构,享年81岁,在位36年,半壁山河。 (4)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0岁,在位35年。 赞同0| 评论
G. 乾隆朝大事记
求乾隆十九年怀远将军蓝重山的历史及事迹
H. 乾隆的历史故事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I. 乾隆时期发生了哪些事
平大小和卓之乱、平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帝南巡、林爽文事件、安南之役等。
1、平大小和卓之乱
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叛乱的斗争。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2、平大小金川之战
清平大小金川之战是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改派岳钟琪为总兵,刻期进讨。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关注。
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9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
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
经多次血战,清军于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战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美诺两直隶厅。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3、乾隆帝南巡
乾隆帝南巡指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六次南下江南地区。
乾隆帝曾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
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
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
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4、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又称林爽文叛乱,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游民头目林爽文发起的叛乱。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湾总兵柴大纪命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率兵300到彰化抓捕林爽文。林爽文遂率众起乱,攻清军营垒,歼其官兵。十二月,叛军头目林爽文建元顺天。
清廷大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调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学士福康安为将军、领侍卫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水师渡海。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叛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伏法。
台湾林爽文叛乱清廷派军不足4万,仅用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被平定。乾隆帝为嘉奖诸罗百姓义举,赐诸罗县名“嘉义”。
5、安南之役
安南之役又称清平安南之战、清越战争,是指乾隆末年(1788年末-1789年初),中国清朝与安南(今越南)西山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带兵出镇南关,用兵安南。清军师出有名,一路势如破竹,仅用兵20天攻陷安南都城黎城(今越南河内)。黎氏宗族、百姓出迎,阮惠遁还广南。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宣诏正式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安南黎朝正式复国。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军中置酒张乐庆祝春节,夜里西山朝阮兵大军偷袭黎城,清军退走。
西山朝阮惠惧怕清军再伐,多次向清朝谢罪称臣,并全盘接受乾隆帝四项乞降请封条件(送清军散落士兵回国、将残害清军大员者军前正法示众、阮惠在乾隆八旬生日“亲自赴京吁恳”、为清军许世亨等阵亡将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乾隆帝最终认可阮惠为安南的新君主。
此役,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此役历时虽短,但它是清前期中越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平大小和卓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平大小金川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乾隆帝南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林爽文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安南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