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知识情话

历史知识情话

发布时间:2021-02-06 15:29:49

❶ 一些情话啊!!!谁有

1.“你在想什么?”

这个问题恰当的回答当然应该是:“对不起,亲爱的,沉思使我冷落了你!不过我

在想,遇见你是多么幸运,你那么温柔、漂亮、聪明。”显然这种表白跟实际所想的问

题风马牛不相及,不过若能博得爱人一笑也未尝不可。

郑重提醒对于该问题,绝不可以回答:“如果我想让你知道我在想什么,我就会告

诉你而不是思考了。”

此时男人应答的指导原则是:绝不可以想什么说什么,绝不可以诚实。

2.“你爱我吗?”

最好的回答是“是的。”若想更一进步地表示,您可以说:“是,亲爱的。”

郑重提醒该问题的错误表述包括:a:我想是吧。b:如果我回答是,你会感觉好点

吗?c:这取决于你所说的“爱”指的是什么。d:这有什么关系吗?e:谁?我?

3.“我看起来胖吗?”

男人回答这个问题时应该是肯定且断然地说“不,当然不!”然后迅速扭转话题。

郑重提醒错误的回答包括:a:我不会说你胖,但也不会说你瘦。b:要看和谁比了

?c:你稍微胖点儿好看。d:比你胖的人我见得多了。e: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好吗?

4.“你认为她比我漂亮吗?”

这里的“她”可能是您从前的女朋友,您的同事或者您的异性朋友,无论什么场合

无论对谁,最好的反应是:“不,你比她漂亮多了。”

郑重提醒错误的回答包括:a:不比你更漂亮,你属于另一种漂亮。b:我不知道什

么标准才是美。c:是的,但你性格更好。d:她只是比你年轻。e:你说什么,我没听

清楚。

5.“如果我死了,你怎么办?”

正确的回答是:“亲爱的,如果你死了,我也没有什么好活的了,我也会投身于经

过身边的第一辆卡车轮下。”

或许您认为这个回答太过愚蠢,那么说一则笑话给您听。

——“亲爱的。如果我死了,你会怎么做?”

——“哦,亲爱的,我会极度伤心。为什么这么问?”

——“你会再婚吗?”

--—“当然不会。”

——“你不喜欢婚姻生活吗?”

——“当然不是,亲爱的。”

——“那你为什么不再婚?”

——“好吧,我再婚。”

——“什么?你再婚?”

6.婚后多年的夫妻对话

女:你真的背熟了我的一切吗?我的身高、体重,最喜欢的和最讨厌的,你说说看



男:身高……穿平底鞋到我下巴,穿高跟鞋到我耳朵。体重

❷ 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的故事

除夕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年三十、除夜、岁除等。这是中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1.办年货

每逢年末,再贫穷的家庭也要准备许多过年的物品。

首先,是打扫庭院,进行扫除,把家里家外都清扫得干干净净,为过春节准备一个新的环境。

其次,是做过春节的佳肴,如杀年猪,灌血肠,做豆腐,蒸年糕,炸面货。因为从除夕到正月里,一般是不动烟火的。

最后,就是办年货了。出门前必须列一张年货单,罗列出红纸、神马、香烛、点心、糖果、皇历、灶王爷、玩具等,还要给小孩买新衣、鞭炮。在乡村生活的人还要提前几天到城里或集镇去办年货,开开心心地满载而归。

2.度除夕

除夕之夜,全家人要团聚在一起。首先要做的是包饺子,包时讲究说吉利话,主妇要在几个饺子内放上硬币,初一谁吃到包钱的饺子就预示他一年要交好运;还要包些鼠、鱼形状的饺子和其他花样,让孩子们吃。除夕饺子包好后,当晚要煮一锅,每人吃半碗,剩下半碗,意为年年有余。

3.放爆竹

除夕之夜,另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便是放爆竹,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一道道彩虹划破夜空,鞭炮响和道道烟火把人们带进了欢乐的新春。还有一些地方在除夕之夜放烟火,人们在美丽的焰火中共享天伦之乐。

4.守岁

除夕还有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就是守岁。民间称守岁为“熬百岁”,因这一天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老百姓认为熬的时间越长活得时间便会越久,小孩也最聪明。因此,才有所谓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的场面。古代除夕守岁之夜,堂屋要设一供桌,前面有桌裙,地铺拜毡,桌上摆供品:高馍、干鲜果品、各式点心。另设有锡香炉、香筒、银蜡台等。每家还要在堂屋桌上点两支红蜡烛,俗称守岁烛。守岁烛讲究生花报喜,即燃烧中的烛头要呈虎刺梅状,叫“元宝”。红烛生“元宝”则表示新的一年全家吉祥如意。20世纪40年代,许多家庭改用食油灯,食油灯灯芯用棉花捻子,也讲究生花报喜。50年代以后,改用煤油灯,很少有此现象了。现如今,人们在享受了电的方便之后,又重新燃起了蜡烛。生花报喜之俗又重新在人们中传开了,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盼望幸福的愿望。

礼仪精髓:

除夕守岁是合家团聚、共享天伦的美好夜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也是春节的开始,故称为元旦。近代使用公历后,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而称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从初一持续到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活动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风俗:

1.做新衣

众所周知,春节都要穿新衣,无论男女老幼,人人都要在正月初一更换新衣,尤其是姑娘、新媳妇和孩子们。主妇们为此一入腊月便开始自织和选购衣料,缝制各种款式的衣裳。中老年男子穿长袍、短褂;妇女们则要穿上衣、下裙、绣花鞋。在孩子们身上更是下工夫,麒麟、老虎、狮子等凡是象征勇猛的走兽统统绣在各式鞋帽和肚兜上。凤凰花鸟之类刺绣成女子们的各种花色的传统服装。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人们纷纷穿上新衣,或庄重,或高雅,或潇洒,或艳丽,大年初一或集祠堂祭祖或串亲访友,人们议论着,夸奖着彼此五颜六色的衣裳,赏心悦目,喜气洋洋,呈现一片节日景象。真可谓是:“全家欢喜辞旧岁,满院生辉迎新春。”

2.备佳肴

过春节的佳肴是最不能马虎的。为了迎接春节,迎接各位神仙,如关帝、财神、水神、灶神等,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炸油食、煮肉食、洗器皿,到处都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寿桃祝老年人长命百岁;寿石榴表示多子多福;枣糕表示早早升官发财;老虎让小孩吃了会虎头虎脑,平平安安;枣山馍是献给灶君的。此外,还要给家庭的每个成员蒸一个馍;给家庭主男蒸钱包,让他理财致富;给主妇蒸石榴,祝其多子多孙;给青少年男子蒸砚瓦,励其读书;女孩蒸布蓝,做针线;蒸鱼,表示年年有余,鸡则表示大吉大利;蒸狗和狮,俗语云:“大门狮、二门狗。”有新亲的,还要蒸八斤重的圆馍,上面塑鲤鱼跳龙门和各种飞禽走兽,形式新颖奇特。此外,油炸食品也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麻花、馓子、麻叶、油饼、丸子、豆腐、红烧肘子、红烧肉条、酥肉等。在有些地方,人们还要准备各种酒宴佳肴、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以庆祝这隆重的节日。

3.扫房舍

扫房舍的习俗,古代称“扫年”为“打尘埃”。《清嘉录•叫火烛》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称打尘埃。”《岁时琐事》也有相关记载,民间从腊月二十四日以后,不仅可扫房舍,做任何事都可不看好日,即所谓“尺有所为,不择宪书,多嫁娶,谓之敌丝日”,也称“无忌日”。《梦梁录》也记载,这天“士庶家,不论贫富,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直至今日,每逢年末,人们都会清扫一下房子的尘埃,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4.贴春联

大年三十那天,民间各家各户都会贴春联、敬门神、挂年画,以增加过年红红火火的气氛。春联,又称“对联”“门对”“门贴”。清代《燕京岁时记》上记载:“春联者,即古之桃符也。自入腊月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依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直至今日,春联已成为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代表的不仅是喜庆,还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望,抒发了心头的忧郁和愤懑。陶冶情操,激励奋进。两千年盛传不衰,春联已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

5.拜年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1)走亲戚

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2)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是平辈则只需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3)感谢性的拜访

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谢。

(4)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平常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春节,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礼仪精髓:

拜年时,人们以新禧、发财、如意、长寿等吉祥语互相祝贺。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秦始皇名政,因避讳,故又称端月十五。该日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象征团圆美满。

1.观花灯

元宵节挂花灯,也源自玉皇大帝替天鹅报仇的传说,人们为了躲避玉皇大帝的眼睛,便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三天,家家户户门前挂灯、放火炮、火花。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三天,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燃放烟火和鞭炮。
在观花灯的同时,人们还增加了另一项活动——猜灯谜。灯是灵魂,而灯谜更体现着人们的聪明才智。灯谜,即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们在赏灯时猜谜,以增加情趣。

2.吃元宵

元宵,又称“汤圆”。元宵节这天,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都要吃元宵。元宵分甜咸两种:甜元宵,甜馅用核桃仁、豆沙、枣泥、果仁、桂花、山楂、芝麻、白糖、冰糖、青红丝等制成馅粒,蘸水,放在大箩筐中干糯米粉上,人们通过摇动箩筐使馅粒蘸上糯米粉,捞起再蘸水,再放干糯米粉摇一下,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滚成圆形。其食用方法多用水煮,也可油炸。元宵之夜,观灯回来,合家团聚围坐在一起吃着松软适度、香甜可口的元宵,别提有多温馨了!

礼仪精髓:

民俗学专家说,人们通过送花灯来表达各种各样的美好祝愿,送花灯大有讲究。可送的花灯种类还有很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绵羊灯、钱鼓灯,应有尽有。莲花灯一般送给女孩,寓意接受花灯的女孩越长越漂亮;如果想要男孩对自己温顺体贴,女孩便送男孩一盏绵羊灯;希望孩子长大有武才,大人便给孩子送关刀灯,希望孩子有文才则送状元骑马灯等。
中和节

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公元789年钦定的节日,又名二月二“龙抬头”,原来为农历二月初一庆祝,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故改为农历二月初二。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人的衣食住行,都取之于土地。因此,“土地老”在民间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在山西,无论大户小户,在自己庭院的北房墙上都会用砖砌一小龛,内塑土地爷泥像,每月农历初二和农历十六都要祭祀他。

人们祭祀日神、土地神都是为了祈求农业丰收,然而仅仅有日、有地是不行的,必须有水才能保证农业的丰收。这便出现了玉龙降雨解救苍生的神话故事。龙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连皇帝也借龙的身份以降服臣民,故有所谓“真龙天子”之称。

玉龙因民间百姓们炒玉米而获救,晋南地区便传下了吃玉米豆的习俗,所谓“二月二崩蝎豆”。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夕用碾压碎黏土,再细筛过,放在铁锅里加热,倒入豆子、玉米和白面团,被搅拌后,炒至黄色即可食用,其味香酥可口,老少皆宜。

中和节的另一习俗是闹灶火。在山西,每年这天,各县的百姓都会云集而来,大闹火灶。传统形式有鼓车、高跷、旱船、花鼓等。

礼仪精髓:

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所以叫“龙抬头”。
清明节

清明节与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合成三冥节,它们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本为24节气之一,但因为它在一年季节变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同时,还并入了祭祖和寒食节。因此,清明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1.上坟扫墓

清明节的另一习俗是扫墓,晋南称“上坟”。在古代,上自皇帝,下到百姓,在清明节无不祭祀祖先,也称扫墓,借以寄托哀思。孔子在《论语》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戊。”“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种对宗庙、祖坟至尊至敬的习俗,正反映了中华民族及炎黄子孙的善良及孝心。

2.踏青春游

阳春三月,正是春风徐徐、阳光明媚的好日子,各地一派生机,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古代清明春游(也叫踏青)最早见于唐朝,到了宋朝踏青郊游之风十分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出北宋时汴京附近以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人物栩栩如生,场面真切生动,是一件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生活风俗画。画卷人物五百五十多个,牲畜五十余头,船二十多艘,车、轿二十多乘,充分体现了清明节郊游的盛况。

春游传承至今,全国各地每到清明前后,机关团体、学校都会组织春游,参观名胜古迹,观赏奇山秀水。可见春游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礼仪精髓: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端午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重午、重五、端节、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一般认为是楚国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才有五月五端午节的。

1.吃粽子

相传屈原投江以后,人们纷纷赶来营救,但为时已晚,于是有人将米饭和红枣等食品倒入水中让鱼虾龟蚌吃饱,以免伤害屈原。东汉时,长沙人欧回一天忽见屈原头戴高高的云冠,腰挂长柄宝剑,身佩珍珠美玉,来到乡亲面前。说每年所祭食品都被水族鱼虾龟蚌所窃食。大家听后非常生气,问屈原怎么办?屈原说:“今后若有惠祭,当以箸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黍,并缠五色花丝,水族见了,以为菱角,便不敢再食。”

粽子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纯米粽子。有糯米或黍米两种,吃时拌糖;二是有馅粽子。例如,红枣粽和八宝粽。八宝粽佐以柿饼、栗子、果脯、肉、青红丝、莲子等。粽子发展到今天,口味多样,甜、咸、辣都有,角、锥、筒形俱见。其做法一般是将米、枣等浸泡后,用芦苇叶或玉米叶包好,再用马兰草结扎,有的地方用五色线扎好,取避邪之意。包好的粽子摆置锅中,用竹箅子压实,倒水至淹没为止,用温火煮一夜,便可以吃了。

2.饮雄黄酒

雄黄作为一种杀虫和消毒药,古代就已经应用了。这一习俗最早见于晋朝,相沿至今。除了涂在小孩儿的额间和手足心外,还用白酒浸雄黄再泡白矾,称作雄黄矾。被虫叮咬后,用雄黄矾蘸水涂抹可起到消毒解痛的作用。雄黄酒、雄黄矾一直以来都是古代消炎解毒之良药。今天,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已非常少见了,但仍有用它来杀虫祛毒的。

3.划龙舟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又一个重要活动,中国绝大多数县市都会在端午节划龙舟,尤其是南方。所谓龙舟,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龙的特征体现在龙头和龙尾上,此外还有各种装饰物,如舟上有神楼、神位、旗帜、彩灯、大鼓、铜锣,等等。每逢端午节,人们会预先修好龙舟,训练水手,到节日那天进行龙舟比赛。比赛前,还需请龙、祭龙,然后进行竞渡。

4.悬挂菖蒲艾草

采撷菖蒲和艾草是端午节重要的活动内容。据传说,菖蒲代表张天师的剑,艾草代表张天师的虎,所以有蒲剑艾虎的民俗称呼。在乡村,人们把菖蒲艾草采撷回家,把菖蒲做成宝剑形,把艾草剪贴成老虎形,挂于屋檐或门楣,用来驱邪祛毒。现城市里的不少人家在端午节也在家门上悬挂此物。

5.避五毒

民间有一种信仰,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传说中,五月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来加以预防,包括以服药和宗教手段来避五毒之害。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要赐扇,小孩穿五毒裹肚、佩香囊、捕蛤蟆、贴端午符、沐浴兰汤,等等。在天津,端午节这天,已婚妇女要带领小孩到河边“躲午”,并把身上佩戴的避邪物,如布人、布狗等物丢到水里,取小布人代替其受灾,俗称狗咬灾星。

礼仪精髓:

五月端午节,又称“端五”。端是初的意思,端午节即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七夕节

七夕,又称乞巧节、少女节、女节、女儿节、洗头节、情人节、双星节、双七节等。除唐代有六夕,五代以七月六日为七夕节外,历代均以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有些地方流传着一种习俗:男女订亲后,女子要为未婚夫纳双鞋垫。鞋垫花样繁多,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鸳鸯配、龙风飞舞等。颜色鲜艳夺目,是一种技艺相当精湛的刺绣工艺品。彩线里寄托着姑娘们无限的相思,条条彩丝织出姑娘温柔多情的心,一双双鞋垫凝聚着她们良好的祝愿和纯真的情意。

有些地方,习惯用当年生长出来的麦秸编成一座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纺织物,放置案头。有的用彩纸剪上述人物和动物,贴于墙上。祈祷后,再拿七根绣花针,用彩线穿孔,能一次穿过七根针的人,就算乞得了“巧”。

南方一些地方,七夕节这天,要在院里晒一盆水。一会儿,用手将绣花针轻轻放置水中,若针漂浮,谓之得“巧”。有的地方绣花针漂浮后,看水底影子,影中有动物,花鸟者,谓之得“巧”。其影粗如槌,细如丝,直如轴蜡者,谓之拙,不得“巧”。这一习俗流传至今,虽也有人丢巧针,但多半为了满足姑娘们的好奇心。

礼仪精髓:

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中秋节

中秋节,又名月节、月夕、端正月、八月半、仲秋节、团圆节等。中秋赏月在唐代就已经很流行了。在古典小说中曾流传有“唐王游月宫”的故事,到了宋代正式定为中秋节。

1.赏月

中秋节赏月到唐代已十分盛行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和杨贵妃去太液池赏月。当他兴意正浓时,明月西下,于是玄宗命令在太液池西岸修建一百尺的高台,称“赏月台”,准备以后与贵妃赏月用。

赏月在今天仍然十分盛行,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一家人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赏着又亮又圆的月亮,真是惬意!

2.吃月饼

月饼,作为中秋节特有的食品,最早出现于唐代,宋代已很讲究,明代进一步确定为节日食品。中秋节,月饼是祭月供品,同时又是馈赠亲友的传统礼品。在古代,几乎家家都有做月饼的模具,节前自己制作,邻里互助,早上给张家做,下午给李家做,俗称打月饼。

根据月饼皮的材料,月饼可分酥皮和提浆两种。酥皮图案简单,表皮薄如麻纸,层次分明,色泽金黄,食之香甜酥脆;提浆用面粉拌糖和面,内包馅,上模具打制,图案精美,有“嫦娥奔月”“银河明月”“犀牛斗月”“月中折桂”“吴刚伐桂”“白兔捣药”等。按馅的材料分,月饼有五仁、枣泥、玫瑰丝等。月饼一般为四块一斤,寓意家庭团圆,同时也祝愿仙子嫦娥早结良缘。山西以南,讲究做一个特大月饼,专供祭月。山西以北讲究祭月用套饼,由小到大,垒起来像座宝塔。

祭月除月饼外,还需要准备西瓜和毛豆。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寓意全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西瓜的选取也是不简单的,必须在收获时精心挑选半熟、皮厚、无伤的,特意保存下来,专门祭月。

3.观潮

观潮的习俗主要盛行于南方。它最早见于汉代,到唐宋时观潮已形成很大的规模了,尤其是南宋,因临安(今杭州)为京都,所以每年的中秋节江浙一带观潮的盛况空前。观潮之风一直延续至今,今日南方杭州等地仍于中秋赏月观潮。山西汾河中下游,每年八月中旬仍在汾河涨潮之时,常有人结伴前去观望。近年来汾河上修筑了许多公路大桥,八月潮涨,新绛、稷山等地方的群众成群结队到大桥观潮。

礼仪精髓: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外出的要赶回来,出嫁女儿要在婆家过夜,新媳妇回娘家要由女婿专程去接。
重阳节

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茱萸节和菊花节、老人节等。重阳节起源于秋游去灾的风俗,后来才演变为重九节。中国以九为阳,所以叫重阳节。

1.登高饮酒

九月,天高云淡,山清气爽,丹桂飘香,艳阳高照。登山远眺到处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重阳登高、饮酒、系茱萸避邪的习俗相沿至今。晋南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等名言。

九九重阳节,沿袭到今日已赋予了新的意义,变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节日。

2.赏菊

重阳节这天,全国各地几乎都要举办菊花展,其中以广州和北京最负盛名。每年都有新培育的品种面世,叶、花形都有新的发展。按叶的形态分,菊有圆叶菊、莲叶菊、瓜叶菊。按花的形态分,菊又有平瓣菊、管瓣菊、丝瓣菊等。其品名花样达二千余种,菊名华丽而富有诗意。如杏花春雨、明雪照檄菊、醉杨妃、玉手调脂、佛见笑、海掌着露、春红月色、夕照松荫等。闻其名如睹其丽姿艳容,观之,实乃艺术鉴赏与享受。民间还讲究采菊花晾干泡饮,俗称菊花茶,其作用为利尿、下火、解毒等。

3.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菊糕”。吃重阳糕的习俗在宋代便已十分盛行了,一直沿袭至今。山西重阳糕属面食糕点,以枣泥、银杏、松子、杏仁为馅。可做九层,有的在糕点上做两只小羊,取重阳之意。有的在糕上插小彩旗,以图吉利。糕谐音高,寓步步高升之意。家境好的人家在这天不仅要吃重阳糕,还要吃寿面,或大摆酒宴,庆贺全家平安健康。

礼仪精髓:

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尊重老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历史学霸怎么用历史知识表白

历史老师写道:“现实是今天,历史是昨天,我们相爱,昨天和今天便天然地连接在一起了。”对方回信:“只有昨天、今天而没有明天,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嘿嘿,悲剧了

❹ 国内外情人节的历史知识

【西方情人节】
说法一: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 Valentine's Day ,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说法二: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着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说法三: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说法四:来源于古罗马的牧神节(Lupercalia Festival) 这个说法是基督教会庆祝这一天是为了把古罗马的牧神节(每年的2月15日庆祝,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产力)基督教化。 在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中,畜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掌管着对牧羊人和羊群的保护。每年二月中,罗马人会举行盛大的典礼来庆祝牧神节。 那时的日历与现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节实际上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庆祝。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是庆祝法乌努斯神(Faunus),它类似于古希腊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农业。 随着罗马势力在欧洲的扩张,牧神节的习俗被带到了现在的法国和英国等地。人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节日活动类似于摸彩。年轻女子们的名字被放置于盒子内,然后年轻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对男女成为情人,时间是一年或更长。 基督教的兴起使人们纪念众神的习俗逐渐淡漠。教士们不希望人们放弃节日的欢乐,于是将牧神节(Lupercalia)改成瓦沦丁节( Valentine's Day),并移至二月十四日。这样,关于瓦沦丁修士的传说和古老的节日就被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节日在中世纪的英国最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会绣上女子的名字,照顾和保护该女子于是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情人节名字的由来 《布鲁尔的警句与寓言辞典》说:“圣华伦泰是个罗马教士,由于援助受逼害的基督徒而系身囹圄。他后来归信基督教……最后被人用棍棒打死,卒于二月十四日……。” 古代庆祝情人节的习俗与华伦泰拉上关系,其实纯属巧合而已。事实上,这个节日很可能与古罗马的牧神节或雀鸟交配的季节有关。情人节的特色是情侣互相馈赠礼物。时至今日,人们则喜欢以情人卡表意。情人卡上通常绘有丘比特、给箭射中的心等等。 【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1]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相关传说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❺ 女朋友老说我不够浪漫,怎样说情话

人为什么恋爱、是为爱;我们活着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让身边的人快乐、我们结婚,是为了让这份爱完整、丰满;传说中女人是男人遗失的肋骨、男人和女人打从一生下来,就只有一半的生命,我们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爱人,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茫茫人海、我们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才能拥有完整的人生、才能让生命丰盛、快乐;所以我们不停地寻找、勇敢地恋爱、错了、伤了、痛了、然后绝望了、迷失了、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爱人,因为真爱是可遇不可求;人这一生可能会遇到好几个爱人,也可能只有一个;你可能会和爱人永远在一起,直到老死的那一天;也可能幸福就像昙花一现,快乐或者忧伤,都是爱情,都是婚姻;其实很多人误解了结婚的真正含义,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懵懂少年.结婚应该是真爱最终的见证,是神圣而庄重的,也许有人会误认为结婚是一种枷锁,可以将两个人栓在一起,或者有人认为是有个家的归属.虽然结婚实质上也只是一种形式,但却一定具有很深刻的意义的;不管怎么样、都该自然而然、不问原因,一切该发生的就让它发生着,顺势而为,不用勉强,也无需刻意。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恋爱去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实在无聊了斗斗嘴也好,免得一个人寂寞;人生无悔祝你幸福、开心

❻ 只有文科生才能看懂的情话

文科生看文科生:潇洒浪漫。
理科生看理科生:聪明绝顶。
文科生看理科生:呆。
理科生看文科生:酸。
文科生口头禅: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你会吗?(源于孔乙己)
理科生口头禅:1+1=?(源于陈景润)
文科生最头痛的事:1530元存了3个月零七天,银行利息2.14%,扣去20%的利息税,最后共多少?
理科生最头痛的事:情人节的前一天,在烛光下苦思冥想,给女朋友的卡片上写点什么才好呢?
文科生最常做的事:咬着笔杆发呆。理科生最常做的事:扶着眼镜发愣。文科生对文科生吹嘘:最近我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理科生对理科生吹嘘: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我已烂熟于心。
文科生对理科生炫耀:古代音韵学学起来像唱歌一样有趣!
理科生对文客生炫耀:学微积分其实像打游戏一样好玩。
文科生最激动的事:名字变成了铅字。理科生最激动的事:攒机成功。
文科生最不爱听的夸奖:哇!你连沙士比亚都知道,好渊博呀!
理科生最不爱听的夸奖:天,你连灯泡线路都会接,真能干啊!
文科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中国象棋,因为历史悠久,典故丰富。理科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桥牌,因为记分复杂。
文科女生的理想男友:文科男生的嘴(甜)+理科男生的腿(勤)。
理科男生的理想女友:文科女生的外表(美)+理科女生的头脑(慧)。
文科男生的爱情战术:肥水不流外人〃甜〃(本系女生很多)。
理科男生的爱情战术:引进外〃姿〃(本系女生太少)。
文科生最常去的地方:图书馆、电影院、食堂。
理科生最常去的地方:实验室、微机房、食堂。
文科生最沮丧的事:碰见一个诗词比自己记得多的理科生。
理科生最沮丧的事:碰见一个电脑比自己玩得好的文科生。
文科生最想不通理科生的地方:每天从早忙到晚,大学时光岂不是白白浪费?
理科生最想不通文科生的地方:每天从早闲到晚,大学时光岂不是白白浪费?
文科生的口号:我思故我在!
理科生的口号:我猛故我在!
文科生上理科课:晕头转向。
理科生上文科课:天昏地暗(此有两解,一为睡得不省人事,二为猛得头也不抬)。
文科生的双休日:读书、踏青、放风筝。
理科生的双休日:做题、补课、搞竞赛。
文科生的价值观:活着是为了吃饭,生命在于过程。
理科生的价值观:吃饭是为了活着,生命在于目标。
理科老师在文科班说的话:“不要搞太深,对你们没有太高要求。”
文科老师在理科班说的话:“一定要注意听,别说‘会考’,就是以后考研也要考文科。”
文科生跷理科课的理由:那么枯燥,不如出去体验生活。
理科生跷文科课的理由:浪费时间,不如在家多做几道题。

❼ 东晋都有哪些名人

东晋的名人有:

1、陶渊明——东晋诗人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2、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字逸少,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3、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

谢安,字安石,别名谢太傅,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4、刘伶——魏晋时期名士

刘伶,字伯伦,别名醉侯、酒仙,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他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后卒。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 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5、王导——东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王导,字茂弘,别名王丞相,东晋政治家、书法家,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东晋建立后,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乱”时,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

6、祖逖——东晋著名军事家

祖逖,字士稚,别名祖豫州,东晋著名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

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

7、陶侃——东晋名将

陶侃,字士行,别名陶公,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陶侃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

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❽ 用历史知识写的情书

从现在到永远你便是我的整个世界我对你的爱永不变即使困难再大在我的爱面前也只是小菜一碟

阅读全文

与历史知识情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