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发布时间:2021-02-06 11:37:03

㈠ 初中历史按照时间总结知识点

历史七上年表
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P1
距今70万年到万年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P2
距今18000年 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P2
距今7000~5000 河姆渡人(长江) 半坡人(黄河) P7~P10
距今5000~4000 炎、黄、尧、舜、禹
前2070~前1600 夏 禹在前2070建立了夏 P14
前1600~前1046 商 牧野大战 商汤灭夏 P14
前1046 周武王灭周 西周开始 P20
前1046~前771 西周 P20
前771 戎族攻进镐京 西周结束
前770~前476 春秋 P27
前7世纪后期 晋VS楚 城濮大战 P29
前260 秦VS赵 长平之战 P31
前475~前221 战国
前356 秦国商鞅变法 P35
前221~前207 秦 P50
前209 陈胜吴广起义 P57
前207 项羽VS秦军 巨鹿之战 刘邦入咸阳 P58
前202~9 西汉
前138 张骞一出西域
前119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P76
前119 张骞二出西域(带回良种)
前60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P77
9 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西汉灭亡
25 刘秀(光武帝)称帝 定都洛阳 东汉建立
73 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66 大秦(罗马)使访洛阳
这是欧洲国家同中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200 官渡之战
208 赤壁之战
220 魏国建立,东汉灭亡(三国时期开始)
221 蜀国建立
221 吴国建立(孙权222称王,229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66~316 西晋,魏亡
316 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317~420 东晋
383 肥水之战
494 北魏孝文帝改革

九上
历史九上年表
三四百万年前 人类形成 P2
前3500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小国 P9
前3500后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奴隶制小国 P9
前3500左右 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
前2500 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邦 P10
前2000~前12世纪 爱琴文明 P14
前2070 中国夏朝建立
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统一了两河流域 P9
前13世纪 希腊人攻打特洛伊
前8世纪 斯巴达、雅典城建立 P9
前8世纪 罗马城建立 P16
前6世纪起 印度半岛逐渐统一 P26
前6世纪 佛教产生 P47
前6世纪 埃及被波斯灭 P36
前6世纪 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P9
前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 P16
前5世纪后半期 伯利克里当政 P14
前4世纪晚期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 P37
前3世纪~前2世纪 罗马VS迦太基(布匿战争) P17
前2世纪 罗马称霸地中海 P17
前1世纪 罗马发生严重社会危机(共和国→帝国的原因) P18
前73 斯巴达克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P18
前49 凯撒夺取政权(被贵族元老刺杀) P18
前27 屋大维揽权(罗马帝国建立)
1世纪 基督教产生 P47
2世纪 罗马疆域达到最广 P38
1世纪前后 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P24
395 罗马帝国分裂 (分成东罗马和西罗马) P18
476 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灭亡 P18
5世纪 大和统一了日本 P24
5世纪末 法兰克王国建立 P28
5世纪早期 希(腊)波(斯)战争 P36
5世纪中期 希腊胜利
610 穆罕默德开始创教
622 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创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P26
630 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632 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46 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P24
8世纪前期 查理马特改革 P28
751 丕平献土 P29
10世纪 西罗马灭亡后开始出现手工业 商业城市 P30
12世纪初 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 P41
13世纪末 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P32
15世纪中期(1453)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P32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手册146
14~16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P58
(原因、作用:手册144)
1478~1488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葡资助)
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 (西资助)
1497~1498 达·!迦马到达印度(葡资助)
1519~1522 麦哲伦环游全球 (西资助)
16世纪中期 俄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P67
1649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18世纪后半期 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P96
1688 英国政变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P69
1689 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 P69
18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年4月 莱克星顿枪声,标志者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P73
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 P73
评价华盛顿 手册P148
1776年7月4日 美国发表《独立宣言》
1783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5 瓦特改进蒸汽机 P89
1787 美国制定了宪法 P75
1789年7月14日 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P78
179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P79
1799年11月 拿破伦发动政变 夺取政权 P81
评价拿破伦 手册P148
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P81
1857~1859 印度爆发了民族起义 P101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
1804 贝多芬完成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1831 法拉第(英)发现电磁感应
1836~1848 宪章运动 P106
1844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相会 P107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 P107
1859 达尔文(英)发表《物种起源》 P140
1861 俄农奴制改革(1861改革) P117
1861年3月 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P111
1861年4月 南军挑起内战
1862年9月 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P113
1865 南北战胜结束 北方胜
1866 西门子(德)研制出发电机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P119
1871年 5.21~5.28 巴黎公社→五月流血周 P108
1879 爱迪生成功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P125
1885 卡尔·本次试制汽车成功(内燃机) P126
1903 莱特兄弟研制飞机 P127
1906 钨丝灯泡面世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P131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P133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一战结束 P134
20世纪初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P140

九下
历史九下年表
1917年11月7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历10月25日)
1918年11月11日 一战结束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华盛顿会议
1921 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年12月 苏联成立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侵华事件
1933年1月 西特勒在德国上台
1933年3月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开始新政
1936 俄国通过新宪法
1938年9月 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 德国对波兰突然进攻(闪电战) 英法对德宣战
二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6月 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重要转折点)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 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战结束)
二战获胜的根本原因:P43
二战的性质: P43
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P43
二战的启示 P45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年10月 联合国建立
1947年8月 印巴分治
1948 以色列建立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年3月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 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20世纪5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至70年代初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 匈牙利事件
1959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 非洲有17国家独立 称“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 美国侵略越南
至1973
1967 欧洲共同体形成
1968 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48~1973 四次中东战争
20世纪80年代末 东欧剧变
1990年3月 纳米比亚独立
(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991年底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P60)
1993 欧洲联盟建立
1999 科索沃战争

【这个是一些比较重要的】
1765年“珍妮纺纱机”发明,工业革命开始
1771年(乾隆)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美独立战争导火线
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7月6日《独立宣言》发表;1781年北美英军投降1783年英承认北美独立,独立战争结束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7年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1789年美联邦政府成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大革命开始
1791~1804年法属海地革命
1791年法国立宪派颁布1791年宪法
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立宪派下台,吉伦特派掌权
1792年9月瓦尔密大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年5~6月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掌权
1794年7月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1799年拿破伦发动“雾月政变”上台
19C:1804~1814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伦颁布《民法典》
1804年海地独立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
1831年和1834年两次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签订;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德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在伦敦召开,马、恩受邀参加,并为同盟起草纲领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9C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8~1852年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51~1864年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秋天京变乱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1857年英法联军成立联军委员会
1858年《天津条约》(4列强);中俄《瑷珲条约》
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3个);19C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9C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1年俄国亚里三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3年美噶底斯堡战役,南北战争转折点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67诺贝尔发明炸药;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C60~7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C70第二次科技革命,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美国人贝尔发明有线电话;俄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C70~80内燃机产生;19C9柴油机创制成功;1882年三国同盟建立;1883年马克思去世;1885年日本工业革命出现高潮;19C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三支海军
1892年法俄签订军事协定
1894年兴中会成立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公车上书;《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1899年袁世凯在山东镇压义和团;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0C: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5年~1908年印度民族起义(第2次)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1911年武昌起义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临时约法》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
1913年二次革命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护法运动(不考)
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么维主义的胜利》
1918年~1921年俄国新经济政策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五四运动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
1921年中共“一大”;1922年中共“二大”;1923年中共“三大”
1921~1927年苏联新经济政策;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
1925年五卅运动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
1926年7月~1927上半年北伐战争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6月日本东方会议
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1941年苏联实施了前三个五年计划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0年12月~1931年秋国民党发动前三次反革命围剿
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农村土地革命路线9月“九一八事变”
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2年底宋庆龄等在上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933年春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10月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华北事变;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一二.九运动
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8月八?一三事变,日本进攻上海
1937年秋中共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月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2月南京大屠杀
1937年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形成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政策走向反动1939年9月1日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殉国1940年下半年中共发动百团大战
1941年初皖南事变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8月《大西洋宪章》发表
1941年10月~19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6月中途岛海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战”转折点
1942年10月北非阿拉曼战役;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1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1月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1943年国民政府废除治外法权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初雅尔塔会议;春中共“七大”召开;5月德国投降
8月~10月重庆谈判;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0月联合国成立
1946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夏全面内战爆发;苏联建成原子能反应堆
1946年5月~1948年11月东京审判
1947年美国发动“冷战”,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北约”成立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49年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
4月23日解放南京9月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10月1日开国大典
1950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年10月~1953年夏抗美援朝;1950年10月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1年开始“三反”“五反”运动;美国结束对日本军事占领
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过度时期总路线;斯大林去世
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华约”成立;1956年苏共“二十大”;中共八大;1957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反右倾”斗争1959年~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1960年“八字”方针提出;1962年七千人大会
1966年~1976年“文革”十年
1967年“一月革命”“二月逆流”欧共体诞生
1971年9月九一三事变,林彪革命集团覆灭;10月二十六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1972年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1976年四五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
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文革”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4年当的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基本路线
1989年东欧剧变开始1990年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形成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5年元旦WTO正式运转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997年香港回归;东南亚金融危机;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㈡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作为非热门考试科目,却也在中考中占据一定比重,近年来的历史中考中,开放性题目的比重在不断增高。因为开放性试题最能体现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昂立新课程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历史19大必考知识点,让这万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4)加大对民族分裂势力的打击力度,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注定失败。
九、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1. 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2. 答案模板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2)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强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
(4)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等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5)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等。
十、改革与制度创新
1. 常考设问:从中外的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4)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十一、侵略与反抗
1. 常考设问:对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对外开放,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立足;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设问: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2)思想解放为社会进步奠定思想基础,社会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十三、党的发展历程
1. 常考设问:对党的发展历程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4)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等。
十四、改革开放
1. 常考设问:由中国改革开放得到的启示
2. 答案模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3)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十五、民主与法制
1. 常考设问: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不同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六、经济全球化
1. 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2)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3)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做/如何应对
2. 答案模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快自身发展,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十八、传统文化
1. 常考设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 答案模板
(1)坚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
(3)积极宣传民族传统文化;
(4)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十九、三农与民生
1. 常考设问: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视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
(3)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的力度;
(4)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历史学科注重记忆理解与背诵,学生们不可忽视历史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打好基础。

㈢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1、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1、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7、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8、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㈣ 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总结

今年中复考么?
看在我刚刚接受完制中考的摧残的份上..把我的复习资料发给你吧..

http://wenku..com/view/c7e11b22aaea998fcc220e38.html

地理 上面其他的自己找。

咦?楼主你设着问题加不上你啊?!怎么给你发?!

㈤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

我只有中国近现代史下半部分的总结了
1国共十年对峙:
一、 工农武装割据
1 武装起义 (1)八七会议――纠左、总方针、秋收起义
(2)起义:
A南昌起义:特点-沿用国民党旗帜
功绩-中共第一只部队
B秋收起义:特点-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湘赣边-修水、铜鼓、安源-长沙-
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井冈山
C广州起义:特点:建立苏维埃政权
损失:张太雷牺牲
(3)意义:A中国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开创新局面
C揭开转入农村序幕
2 井冈星火 (1)井冈山根据地:A三大斗争:
a游击政策
b土地革命
c工农政权
§第一块农村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a工农革命军
b南昌起义部分部队
c湘南农民武装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毛三篇文章――理论上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结合”典范
3 星火燎原 (1)十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央――最大、最巩固、朱毛
左右江根据地――邓小平
(2)红军发展到十多万人
4“围剿”与反“围剿”:(1)时间:1930年底~1931年秋
(2)军事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
(2) 认识:毛军事思想重要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重大发展。
5巩固政权 (1)政权: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A性质:工农民主政权
B影响:形成两权并立
(2)土地革命:
A必要性:土地问题是国民革命的关键
B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义务
C路线:对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核心: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认识:实质:变革生产关系
最大作用: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
(3)经济:A把农业放在首位
B兴办军需、民用工业
§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建设提供经验
二、中日矛盾激化
1 日本侵华:
(1)原因:A独霸中国-根因
B实行“大陆政策”和“东方会议”
C摆脱经济危机-直接原因
D客观条件:a英法美――经济调整和绥靖政策
b德意――欧、非扩张
c蒋介石――全力打内战
(2)侵华:A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亡——伪满建立
B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暂驻上海特权
C华北事变:a《何梅协定》
B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第二个伪满
(3)影响:中日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2 蒋介石:
(1) 对外:A政策: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B活动:a下令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入关内
b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c签订《何梅协定》
(2) 对内:A政策:反共反人民
B活动:a“围剿”红军:第四、五次“围剿”
对长征红军进行尾追堵截
逼张杨“剿共”
b镇压抗日民主运动:镇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镇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c镇压学生运动—— 一二•九运动
PS:错误根源:将国内阶级矛盾(意识形态矛盾)置于民族矛盾之上
3 国民党爱国官兵:
(1) 分化原因:A民族矛盾激化
B蒋反动政策
C抗日民主运动影响
(2) 分化:A冯玉祥与吉鸿昌合作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多伦大捷
B蔡廷锴、李济深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抗日停战协定》
C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联共抗日(高潮)
4 民主人士:
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任主席,李济深任副主席
5 中共:
(1) 反蒋抗日:A“九•一八”,发表宣言——反对日本侵占东三省
B建立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主力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进行了第四、五次反围剿
E长征——战略大转移——陕北
(2) 逼蒋抗日:A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a 《八一宣言》
b 瓦窑堡会议
c 毛泽东报告
B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抓主要矛盾,实事求是,中共宗旨和性质决定
三 1931年至1937年中国历史发展基本特征:
1 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2 在对日本侵华问题上,美英由纵容到遏制
3 中国革命重心因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红军长征,由赣南闽西转移到陕北
4 中共逐渐走向成熟,已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5 中共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6 爱国志士和国民党爱国将领反对蒋妥协投降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7 蒋介石从不抵抗到攘外必先安内再到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全面抗战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 原因:(1)根因:中日矛盾尖锐化
(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3)日本侵华日益威胁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
(3) 日本侵华活动日益加深与英美矛盾
2 过程:(1)初步形成:A 九•一八、一•二九、华北事变
B 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 正式形成:A 七七事变: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蒋介石庐山谈话-准备抗战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红军改编:西北主力-八路军
南方八省游击队-新四军
D标志: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9
3 特点:国共两党党外合作
(1) 形成了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
(2) 两党有各自的政权、军队、地盘
(3) 中共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路线:
A洛川会议召开——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
B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
C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D针对国民党反共高潮进行坚决回击
E加强根据地建设
F朱、毛命令人民军队大举反击
4矛盾斗争:
(1) 根源:国共两党阶级属性不同
(2) 反映:A两个政权、军队、战场、抗日路线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反共方针
C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定点:皖南事变
D中共提出“三坚持三反对”口号
5最大成果:抗战胜利
6最终破裂:原因:根: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反共反人民政策
合作目的已经达到,合作基础不复存在
标志:1947年春,蒋关闭和谈之门
二 两个战场:
1 两种抗战路线:
(1)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初期,面对日军大举进攻,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积极抗日。但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主张由军队和政府抗日。这种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战场丧师失地,大半个中国陷落
(2) 共产党侧面战场:采取坚持抗战,拒绝投降政策,洛川会议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深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争,形势蓬勃发展。
(3) 本质区别:是否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抗战
(4) 造成区别地根源:两党阶级利益不同
2 两个战场关系:
(1) 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驱除日寇。
(2) 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积极地抗战,就没有敌后抗日战场的迅速发展;没有敌后抗日战场的迅速发展,就没有相持阶段的到来。
(3) 在相持阶段,如果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战略反攻阶段野不可能迅速到来。
(4)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为民族革命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三 日本调整侵华方针:
1 原因:(1)相持阶段到来
(3) 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
2 调整:
(1)对国:A政治诱降为主
B军事进攻为辅
(2) 对共:A集中兵力军事进攻
B 敌后根据地大扫荡
(4) 沦陷区:经济掠夺、殖民统治
3 实质:日本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不变,执行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
4 影响:
(1)对国:A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南京伪“国民政府”
B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对共:处境更加艰难:日、伪、蒋三方——加强根据地建设 (3)日帝:A对国——枣宜、豫湘桂战役
B对共——“大扫荡”和“三光政策”
四 日军侵华线索
1 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实施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
2 相继攻占平津、上海、太原、南京、徐州、广州、武汉
3 调整侵华方针:重蒋——轻蒋
轻共——重共
灭亡中国
4 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
5 对敌后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和“三光政策”
6豫湘桂战役和大陆交通线战役
五 中共情况:
1 防御阶段:
(1)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 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人民战争路线
(3) 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4) 平型关大捷是首次胜利
(5) 《论持久战》
2 相持阶段:
(1) 抗战:
A领导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B百团大战
C反“扫荡”斗争: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2) 维护统一战线
A“三坚持三反对”口号
B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
C对皖南事变:重建新四军,,坚持抗战,揭露蒋阴谋
(3) 建设根据地:
A政权:“三三制”原则抗日民主政权
B经济: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大生产运动
C思想:延安整风——肃左反右
内容:反主观主义~即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4) 七大:
A背景:抗战胜利前夕
B内容:毛——《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国家
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全党空前团结§最重要
C意义:为争取“两个胜利”准备条件。
3反攻阶段
4 综上:中共政策调整:
(1) 政权:苏维埃政府~抗日民主政权
(2) 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双减双交
(3) 军队: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
(4) 对蒋:推翻~承认
§主矛变化
六 国民党情况:

1准备抗战,自卫抵抗+
2 国共合作,组织四大会战
3政策反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4反共高潮,两次会战
§既要投降,又进行抵抗;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日寇亡我之心不死,阶级属性
解放战争
一 线索:
1宏观:
(1)国共关于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较量
(2)这种较量经历了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两大阶段
2微观:
(1) 国民党:
A政治专制独裁,陷于孤立
B经济崩溃,危机加深
C军事接连失利,士气低落
D外交卖国求援
E必然覆亡
(2) 共产党:力量不断壮大
(3)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 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
1 时局:
(1)主要矛盾变化:中日民族矛盾 国内阶级矛盾
(2)美国对华政策:扶蒋反共——美全球战略组成部分
(3)蒋介石反动政策方针:独裁内战
(4)中共政策:和平、民主、独立、统一、团结
2 斗争:
(1) 重庆谈判:A国共目的、政策不同
B成果:国民党被迫接受了和平建国方案,《双十协定》有利于人民
C局限:人民军队和政权问题未达成协议
D意义:中共取得政治成功
(2) 重庆政协:A依据:《双十协定》规定
B代表: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民主派——民资阶级,共产党——广大人民利益
C焦点: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人民军队和政权合法化问题的延续
D政治决议——有利于人民
E结果:国民党撕毁协议
三 人民解放战争分期:(1946.6~1949.9)
1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内线作战
2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内、外线作战
3 决战:1948.9~1949.1,消灭敌人主力
4 和谈:1949.1~1949.4,北平谈判
5 渡江作战:推翻国民政府
6 解放全国:
四 解放战争发展过程:
1 全面内战爆发:
(1) 原因:根本原因:国民党反共反人民本质
直接原因:国民党完成内战准备,准备武力统一
(2) 标志:1946.6,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晋冀鲁豫、山东、晋绥根据地
(3) 初期:国民党占有经济、军事优势,共产党拥有政治优势
(4) 粉碎全面进攻:条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略上藐视;制定正确军事方针- 战术上重视
表现:八个月作战,歼敌70万
(5) 粉碎重点进攻:地点:山东和中原
陕北: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相继取得四个战役胜利;歼敌3万
山东:孟良崮大捷,歼敌3万
2 发展:
(1) 战略反攻:南线: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鄂豫皖
陈谢大军豫陕鄂
陈粟大军豫皖苏
其他解放区:华北——石家庄,西北——延安,
(2) 战略决战:条件:敌: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数量下降;打内战,不得民心
我:军队数量增加;装备改善;解放区土地革命完成;国统区反蒋第二条战线
胜利:1948.9~1949.1 辽沈、淮海、平津——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3 胜利:
(1) 七届二中全会:背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召开:1949春,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转移
发展经济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促进革命胜利的方针
新中国基本政策
总任务:两个转变
三个告诫
作用:解决了革命过渡问题————联系党建
(2) 北平谈判:目的:国民党:蒋-元旦求和声明-缓兵之计;李-划江而治
共产党: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苦难
首席代表:周恩来、张治中
成果:《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结果:蒋拒绝签字
(3) 渡江战役:战线:东至江阴,西至湖口
时间:1949.4.21~23
作用:推翻国民政府
(4) 胜利因素:中共:五点~领导,思想,军队,统战,群众支持
国民党:政治失民心,军气不扬,腐败,美援断、蒋桂裂
结论:走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历史的选择
五 国统区与解放区不同发展状况
1 国统区危机:
(1) 军事:接连失利,士气低落
(2) 政治:
A伪制宪国大遭到广泛抵制
B 国共关系破裂,标志:撤销驻扎南京、上海、重庆中共代表团
C 制造一系列惨案
D 中共领导反蒋第二条战线
(3) 经济崩溃
(4) 外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
2 解放区发展:
(1) 土地革命胜利完成:原因:
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总路线
成果:
作用:促进解放战争发展
(2) 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ps:重庆谈判于北平谈判共同点:
1. 都是国民党提出的
2. 都是国民党接和谈之名,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3. 主动权都在共产党手中
4. 和谈期间,共产党都作了两手准备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
一. 中国的建立和巩固:
1. 条件:
(1) 前提: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国民政府统治推翻
(2) 方针: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
(3) 人心:广大人民用户中共建立新中国
2. 建国:新政协.
(1) 中心议题:讨论建国
(2) 决议:《共同纲领》
选举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决定了首都、国旗
(3) 性质: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3. 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会
(1) 国家领导宣誓就职
(2) 任命政务院总理和外长
(3)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4. 开国大典
5. 历史意义
6.巩固政权

㈥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1、第一来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源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㈦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P47—P49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5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
59、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60、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P83
61、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2、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3、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6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6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66、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8、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70、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71、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
7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P105
73、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74、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6、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7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78、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80、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82、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84、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6、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㈧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类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和“参与——活动式”。 一、讲谈——接受式 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是50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构程序。它的优点是方便了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其教学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通过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系统讲述,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由感知到理解,然后通过总结新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它能使学生比较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历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使系统性较强的历史知识得以有效地传授,历史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被动学习的局面。它所反映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授受关系,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知识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传授、灌输为主。

阅读全文

与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