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左翼作家准确的定义是
在哲学观、历史观上,左翼一般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信奉“小民史观”,其政治主张是偏向下层人民,草根阶层的。左翼反对贫富悬殊,追求社会公平和“均贫富”,认为贫困是由于“不公正”而造成的,国家、社会应对个人的不幸负责。左翼梦想一个和谐的、公正的社会,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加强国家宏观控制,扩大税收,特别是针对富人的税收,扩大公共福利,甚至不惜举办国家公共工程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左翼总的来说是变革的、进步的,是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原教旨阵地。民族主义却是领导指挥着右翼的思想灵魂。
左翼和右翼在政治传统上指一个社会内部政治领域的两种意识形态,尤其是在民主社会。在现代西方国家,政治通常被分为右翼或左翼,即保守主义(右翼)和社会主义(左翼),在美国,广义上的自由主义指左翼政治,而在欧洲,自由主义则指更广泛意义上的右翼政治。但是到底什么是左翼,什么是右翼?至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一致的定义,关于左翼和右翼有不同的观点:第一,迈克尔·雷克顿沃尔德(Michael Rectenwald)认为,左翼主张在文化领域和其他方面的平等主义、民主和多样性,右翼则主张少数人的不可缓和的统治;
第二,诺韦尔托·博维奥(Norberto Bobbio)在Left and R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a Political Distinction一书中认为,区分左翼和右翼的根本在于,一个国家认为应该重视平等还是重视自由(特权),前者就是左翼,而后者是右翼;
第三,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干预主义(interventionist)方式还是自由放任的,前者是左翼,而后者是右翼;如诺兰(Nolan)图表就将这作为区别左翼和右翼的标准之一,另一个标准是政府应该是世俗的,独立于宗教或道德信仰之外,这就是左翼,或者是应该政教合一,这就是右翼;
第四,澳大利亚劳工党政治家马克·莱瑟姆(Mark Latham)指出左派和右派的区别在于是要求结果的公平(左派)还是过程的公平(右派),即自认为在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义者的美国思想家和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说的,“不是机会均等,而是结果均等”;
第五,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认为,要激进的变革(左派)还是对变革进行严格的控制(右派);
第六,左派在历史上是最边缘化的社会力量,最不满足于现状,对于现存社会有关的权力分配不满,并要求通过改革主义和革命来改变社会,而右派则是基本上巩固和能够适应现状的社会力量,他们改变社会的方式是保守的;托马斯·索厄尔(Thomas Sowell)认为,左派主张人的本性和社会是可塑性的,人的本性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而右派认为人的本性和社会是不可改造的,是天生的;第七,左派主张经济利益为穷人服务,而右派主张为富人服务,如迈克尔·帕伦蒂(Michael Parenti)就认为现在的媒体市场天生就有利于右派的利益,因为富人有更大的能力支付使用媒体的费用。
尽管左派和右派有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但是要准确区分一个人到底是左派还是右派,这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正像丹尼尔·贝尔所说的那样,那些“认为只要某个人在一个领域内激进,他在其它方面也必然激进;反过来说,某人在一个领域内保守,他在其它方面亦会保守。这种认识在社会学和道德观上都错误判断了不同领域的性质。”
具体有鲁迅、冯乃超、华汉(阳翰笙)、龚冰庐、孟超、莞尔、邱韵铎、沈端先(夏衍)、潘汉年、周全平、洪灵菲、戴平万、钱杏邨(阿英)、鲁迅、画室(冯雪峰)、黄素、郑伯奇、田汉、蒋光慈、郁达夫、陶晶孙、李初梨、彭康、徐殷夫、朱镜我、柔石、林伯修(杜国庠)、王一榴、沈叶沉、冯宪章、许幸之等人
⑵ 老左派是哪些人
老左派的基本主体都是老革命老学者老党员,他们或者是共和国的创建者或者是共和国的建设者,始终具有革命和创业的理想主义激情,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早期代表人物是胡乔木、邓立群等,现在的代表人物是刘国光、马宾等。老左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扮演了20世纪投降派的悲剧角色,同时也注定了其投降派的悲剧命运。作为伟大预言家的毛泽东生前最后一场文化运动就是评《水浒》,目的是“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直到今天大家才明白,毛主席发动那场文化运动,是对老左派父母般苦口婆心的最后劝阻。可惜这位有能力改变中国并且其思想还将继续改变世界的伟大导师,却没有能够改变老左派的悲剧命运。老左派几乎完整无缺的再现了20世纪宋江式投降派的全部悲剧过程:先是接受招安投降右派,然后去打方蜡围剿左派,杀尽方蜡农民起义清除完左派后,又被高俅陷害遭右派抛弃。他们与宋江的唯一区别,就是宋江没有二次背叛,至死维护了自己的狭义精神,所以尽管宋江等投降了,却仍然被后人看作是英雄好汉,而后来二次背叛的吴三桂尽管惊天动地喋血沙场,却被历史永远定义为小人。政治立场的反复无常是政治派别或政治集团历史依附性的表现,这种依附性不仅反映了没有担当历史主角的自信和能力,还会因为没有基本的政治道义而丧失公众基础。老百姓会接受宋江,却不会接受吴三桂。老左派与其说是宋江式悲剧,不如说是吴三桂更加准确。并且,从他们的具体特点来讲,也不可能成为对中国社会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主导力量。
希望对你有用。
⑶ 什么叫“左翼’作家左翼作家有哪些
区分左翼和右翼的根本在于,一个国家认为应该重视平等还是重视自由(特权),前者就是左翼,而后者是右翼...政治通常被分为右翼或左翼,即保守主义(右翼)和社会主义(左翼)
在哲学观、历史观上,左翼一般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信奉“小民史观”,其政治主张是偏向下层人民,草根阶层的。左翼反对贫富悬殊,追求社会公平和“均贫富”,认为贫困是由于“不公正”而造成的,国家、社会应对个人的不幸负责。左翼梦想一个和谐的、公正的社会,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加强国家宏观控制,扩大税收,特别是针对富人的税收,扩大公共福利,甚至不惜举办国家公共工程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左翼总的来说是变革的、进步的,是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原教旨阵地。民族主义却是领导指挥着右翼的思想灵魂。
左翼和右翼在政治传统上指一个社会内部政治领域的两种意识形态,尤其是在民主社会。在现代西方国家,政治通常被分为右翼或左翼,即保守主义(右翼)和社会主义(左翼),在美国,广义上的自由主义指左翼政治,而在欧洲,自由主义则指更广泛意义上的右翼政治。但是到底什么是左翼,什么是右翼?至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一致的定义,关于左翼和右翼有不同的观点:第一,迈克尔·雷克顿沃尔德(Michael Rectenwald)认为,左翼主张在文化领域和其他方面的平等主义、民主和多样性,右翼则主张少数人的不可缓和的统治;
第二,诺韦尔托·博维奥(Norberto Bobbio)在Left and R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a Political Distinction一书中认为,区分左翼和右翼的根本在于,一个国家认为应该重视平等还是重视自由(特权),前者就是左翼,而后者是右翼;
第三,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干预主义(interventionist)方式还是自由放任的,前者是左翼,而后者是右翼;如诺兰(Nolan)图表就将这作为区别左翼和右翼的标准之一,另一个标准是政府应该是世俗的,独立于宗教或道德信仰之外,这就是左翼,或者是应该政教合一,这就是右翼;
第四,澳大利亚劳工党政治家马克·莱瑟姆(Mark Latham)指出左派和右派的区别在于是要求结果的公平(左派)还是过程的公平(右派),即自认为在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义者的美国思想家和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说的,“不是机会均等,而是结果均等”;
第五,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认为,要激进的变革(左派)还是对变革进行严格的控制(右派);
第六,左派在历史上是最边缘化的社会力量,最不满足于现状,对于现存社会有关的权力分配不满,并要求通过改革主义和革命来改变社会,而右派则是基本上巩固和能够适应现状的社会力量,他们改变社会的方式是保守的;托马斯·索厄尔(Thomas Sowell)认为,左派主张人的本性和社会是可塑性的,人的本性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而右派认为人的本性和社会是不可改造的,是天生的;第七,左派主张经济利益为穷人服务,而右派主张为富人服务,如迈克尔·帕伦蒂(Michael Parenti)就认为现在的媒体市场天生就有利于右派的利益,因为富人有更大的能力支付使用媒体的费用。
尽管左派和右派有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但是要准确区分一个人到底是左派还是右派,这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正像丹尼尔·贝尔所说的那样,那些“认为只要某个人在一个领域内激进,他在其它方面也必然激进;反过来说,某人在一个领域内保守,他在其它方面亦会保守。这种认识在社会学和道德观上都错误判断了不同领域的性质。”
具体有鲁迅、冯乃超、华汉(阳翰笙)、龚冰庐、孟超、莞尔、邱韵铎、沈端先(夏衍)、潘汉年、周全平、洪灵菲、戴平万、钱杏邨(阿英)、鲁迅、画室(冯雪峰)、黄素、郑伯奇、田汉、蒋光慈、郁达夫、陶晶孙、李初梨、彭康、徐殷夫、朱镜我、柔石、林伯修(杜国庠)、王一榴、沈叶沉、冯宪章、许幸之等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呵呵
⑷ 左派,右派是什么意思从何而来
"左派"(或左翼)、"右派"(或右翼)来自法语。史学界普遍认为"左派"和"右派"这一对词语诞生于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187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制宪议会上,第一等级教士和第二等级贵族的议员与处于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的议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同年9月的制宪议会会议上,第一、二等级的议员大都坐在议会右边的席位上,而第三等级的议员占据了左边的席位。这个颇具戏剧性的历史场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语言中,在词汇中便出现了"左派"与"右派"一对政治概念。进步或激烈者称为"左派","倒退"保守者称为"右派"。
鹰派来源于美国国徽
美国国徽的图案是:外围为两个同心圆,内有一只美国秃鹰雄踞中央,双翼展开,右爪握一束橄榄枝,左爪握13支利箭,尖嘴中叼着一条飘带,上书“合众为一”。秃鹰的胸前是一枚盾形纹章,纹章上部是蓝色横纹,下部是红白相间的竖纹,象征美国国旗。
国徽上的图案均有其象征意义。美国秃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统治权;橄榄枝象征决定和平与战争的权力。
美国国徽上的中心图像就是美国秃鹰,它的正式名称是白头海雕,是美国的国鸟。今天,美国秃鹰已成了美国的象征,它不仅出现在国徽上,也出现在美国其他旗帜及硬币上。
目前,国徽保存在美国国会中。在国会的争吵中,美国人为了更加形象的表述强硬与温和的态度,用鹰派鸽派来形容,这就是称谓的来由
不能说到底哪派是好哪派坏,极左极右思想都不正确
⑸ 为什么拉贾·乔查被认为是一个被低估的国王呢
Raja Chozha被认为是印度教国王,而不是泰米尔国王,在过去50年里,德拉威派政党在泰米尔纳德邦撰写历史书籍。与此同时,撰写印度历史的左翼历史学家和国会发现,德拉威派政党的这种阻挠是他们扭曲的印度历史的有力武器。
也就是说,印度是由阿育王领导下的左派历史学家统一的,在那之后,对他们来说统一的人是Alauddin Khilji !后来,英国人和德拉威人也想省略拉贾拉贾,因为他的血统是印度教。但拉贾·拉贾是一个世俗的国王,不像阿育王或Alauddin Khilji,但世俗的印度历史学家不喜欢印度教国王拉贾·拉贾,尽管他是一个真正的世俗的国王。印度历史上的成就被三个火枪手国大党、共产党和德拉威派历史学家低估了!
⑹ 历史上“左派”和“右派”分别是什么意思
关于左派和右派,大概是没有明确定义的。我曾经见过一篇文章,把中国现在的政治势力或者说思想界分为三派,还有两个极端——极左和极右。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政治的手使这两派突显得相当醒目,两派在当时可以列为两个等式,即:左派=革命=好的,右派=反革命=坏的。但是,那时候两派不仅自封,也可以由别人指定,说你是左派你就是左派,说你是右派你就是右派,左派和右派也未必就一定代表好或者坏,右派变成左派也可以杀人不眨眼,左派变成右派也可能会死得很惨。
感谢上帝,“文革”时候我还小,左派不会要我,右派纸糊的高帽子扣我头上也还太大,我初涉书本童言无忌冒冒失失的语言文字也被父母用各种方法挡在门里并撕毁于纸篓之中,烧毁于炉塘之内。“文革”结束,天下归于一派,都是左派,所不同的是,原先的左派许多被定为极左,原先的右派几乎全部平反扶正。但我看到,过去许多倾左的都在思考左的问题,过去许多右派一旦上来却也压迫新生。那时候我已经长大了,我就更不想归于哪一派了。
20世纪90年代末期,看了些书,又上得网去,知道了“新左派”一词,经常又有朋友站在我身边指着电脑显示屏上一些文章作者的名字说,这是新左派,这也是新左派,这个名词在我的头脑中也就越放越大了。由于历史缘故,新左派中的那个“左”字总有些刺激我,但看了一些新左派的文章,觉得他们既与“文革”时所谓左派不同,也和从“文革”一路“左”过来或早年曾“右”后来又“左”的人不一样。
听说美国知识界也有左派,又听说美国的左派恰恰很能自觉站在政府、体制、社会以及其他权力机器的对面为民众、为公理、为一些弱势的人说几句话,再加上近些年来我到底还是读了一些中国新左派的文章,发现他们确与我们过去认为的左派不一样,他们的文章确有一些很好的思考,这就从我的头脑中为左派重塑了形象。
既有新左派,那么就该有新右派吧,但又不见有人提及。新左派也好,新右派也好,都应是人身外的东西,他们所应关注的都应是人,都应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是否合理和幸福,这是一个组织和派别在这世上有无存在价值的最高标准。即使我具备了一定的资格和水平,倘有机会降临给我,让我加入一个什么组织或派别,我也仍是不愿意。人之跻身于人类世界,已然有许多不自由了,再加入一个什么组织或派别,那将更少许多自由,这是不由你说了算的。不加入什么组织,不加入什么派别,这可以使你对任何组织保有赞美的权力,这也可以使你对任何派别保有批评的自由。
赞美好的,批评恶的,这种权力和自由是人世间很可宝贵的东西,没有这些,人类世界将不能前行,倘不被金属的东西钳制住,我愿保有这一权力和自由。世间组织派别众多,应该有人站在他们外面对他们有所关注,听他们之所说,看他们之所行,该赞美时赞美,该批评时批评,标准无它,只要他们的所说所行是对众生和众生的前途有利的,我们就该将我们由衷的赞美献给他们,只要他们的所说所行对众生和众生的前途是不利的,我们就不能放弃自己批判的权力,而一旦有人只图一己私利去损害和耽误众生和众生的前途,不管他是以什么名义,不管他是抱有什么目的,为名也好,为利也好,我们都应从批判之外另拿出我们的诅咒施之于他们身上。
人,置身于这世间,既与人与诸种事物相接触,就总会有痛痒,有冷热,有人类共有的万种感觉,面对一己的痛苦和悲酸若能耶稣般隐忍沉默那当然很让人惊叹,但若能耶稣般悲悯大众的痛苦而代大众呻吟并能为减轻大众的痛苦、增加大众的幸福做些什么,那却是更伟大的,那不是神性,那恰恰是最崇高最伟大的人性。
在这里可以套用一句毛泽东的话,你今天为大众的利益做了些事,你就是伟大的,你明天不为大众的利益做事甚至做了有损于大众的事,你就不是伟大的,而且是可鄙可诅咒的。我看世间的一切组织和派别,我看世间的一切伟人,便是以此作为最重要的标准。
当然,一个人应该捍卫自身的权益,这又是不矛盾的。
⑺ 什么是左派、右派、左倾、右倾
1、左派是指社会中维护社会中下层利益,支持改变旧的不合理社会秩序,创造更为平等的财富和基本权利分配的群体。“左派”这一名词源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制宪会议中第三等级的代表坐在左侧,支持共和制、大众政治运动和世俗化。
2、在政治中,右翼、政治右派是指各种保守的政治立场,在不同国家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最初,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右派”是指坐在议会右侧,拥护君主制与贵族特权的人士。今日,右派是用来指强调民族主义、传统和宗教。部分人则用“右派”来称呼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
3、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
4、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7)左派历史学家扩展阅读:
左派与右派的区别
1、政治立场不同
左派主张积极改革,主张把旧的意识形态和制度革除,从而建立新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反对派一般自认为左派;右派一般较为保守,主张稳妥、秩序、渐进、缓慢的改革方式,强调维护旧有传统,保皇党一般自认为右派。
2、意识形态不同
左派支持社会平等、反对阶级统治;而右派认为社会分层有其自然性和不可避免性。
3、政党不同
左派通常包含进步主义、社会主义、世界主义、绿色政治、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左翼专制主义、世俗主义、平等主义、左翼民粹主义、反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
右派通常包含保守主义、反动主义、民族主义、传统主义、资本主义、右翼专制主义、神权政治、自由意志主义、保守自由主义、右翼民粹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
⑻ 何为左派
左派、右派
左派和右派,是相针对的两类政治派别的称呼,有时也分别称为左翼和右翼。由于历史与国家文化等,这两个名词并没有清晰和准确的定义,在不同地区和历史阶段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在现实中,多数人和政党的政治主张左右都有,很难清晰地划分一个人是左派还是右派。
来源
1789年6月,法国大革命的制宪会议上,教士和贵族大都坐在议会右边的席位上,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农民则坐在左边。由此,“右派”或“右翼”成为保守派、反对社会变革的代名词,而“左派”或“左翼”则支持自由主义和革命,有时也指激进派。
此后,保守或变革成为划分左右的来源,但在实际中却非如此,一旦变革或激进的主张实现后,原来保守的主张反而要求改变现状,左右的称谓却依然保留下来,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后时期。政治观点的扩张性也与左右有关联,最早是由主张变革的左派提出许多扩张的政治诉求,但这些诉求在经历时间后,攻守之势完全反了过来。共产主义的主张最早是扩张性的,要求“推翻旧的世界与制度”,二战后欧美对共产主义的防范加强,在1950年代,美国国内开始了对共产主义的主动打压,其主张者被称为极右翼。
由于左右的这种模糊和变动性,同样主张的人群在不同国家和时期是相反的,常见的鹰派,在中国往往指左派,在日本则是右派。左派右派这样的术语是泛指概念,不会运用在研究具体政治主张、价值观、思想学派,一般用明确界定的宪政主义、自由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纳粹主义等。由于在特定的国家、区域,在特定的时期,左派与右派有明确的语境,所以它们依然是使用广泛的称谓。
由于左右的泛指性,根据其政治主张的程度,还被分成极左、中左、中、中右、极右等等,这些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称谓。
西方的左右派划分标准
法国大革命的口号非常动听,叫“自由、平等、博爱”。但任何激动人心的口号都有一个缺点,就是经不起推敲。自由与平等,看起来似乎并不相干,其实真正深刻的探询起来,发现两者之间根本就是矛盾的,每个人的天资、能力,背景,生存环境都是不同的,如果让每个人都“自由”发展,那么他们的财富、地位就不可能平等。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在经济,地位,权力上“平等”,那么必然会限制强者的自由以保障弱者。 左右派起源于法国制宪会议,但很快定型成与初始含义毫不相干的两个集团。其中左派比较支持平等,强调建设福利国家,更多的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帮助弱者,左派天生比较重视建立强势政府,右派比较强调自由,反对过高福利,比较支持竞争,反对国家干预,强调建立“弱”政府,反对对于强者的过多限制。但左派和右派的区别只基于对平等与自由的偏重上。左派更偏重平等一点,右派更偏重自由一点。对基本限度的平等与自由权利,均持有同样的共识。
左派认为,政权、国家是人民的家长,政权迭换就和换个亲人一样不可思议。右派认为,国家、政府是人民的仆从,换个政权就和换个仆人没什么区别,觉得不好就应该换。其实左派右派都不同程度的反政府,因为左派认为政府的很多作为——比如外交方面——不让他们满意;右派则认为现行体制不能让他们满意。在这点上,两者间基本没有调和的可能。纠其原因,是因为左派比较相信集体的力量,认为强大的集体能给个人带来最大的公平和保障,右派则相信个人的力量,认为强大的个人能让集体更加自由和进步。 左派认为中国近代的衰落和现代的种种问题,都是外国势力侵略和干预造成的。右派则认为是中国衰落才引来外国侵略,建国后的困境则是由于我国政府的错误行为。“外因说”和“内因说”的争论,就和吃鸡蛋应该敲小头还是大头一样,属于比较无聊的争执,两派都是事后
⑼ “左翼作家联盟”的历史
1928至1937这十年间,表面上是国民政府大成功。但1927年的中国国民党清党,使共产党作家从此努力在文学方面夺取领导地位。
1930年3月2日下午2时左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虹口窦乐安路201弄1号中华艺术大学举行。冯乃超、华汉、郁达夫、田汉、沈端先、潘汉年、周全平、洪灵菲、钱杏邨、鲁迅、蒋光慈、柔石、林伯渠等50余人与会。
在成立大会上,鲁迅发表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提出“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战士”作为战略任务。”阳翰笙代表党组织发表总结性讲话:“国民党反动派正加紧白色恐怖和反革命围剿,镇压革命力量。
我们要加强队伍的团结……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工农中去,到劳动人民中去。这也是中央和省委的意图……帮助党在那里做好宣传工作,还要增加对工人的了解。”
成立大会专门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以进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和阐释,并且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及批评理论。
1932年,为反击“文化围剿”,阳翰笙与田汉等“文总”各团体负责人共同筹划,抽调金山、赵丹等“剧协”成员,聂耳、吕骥、贺绿汀等音乐人开辟电影战线,拍摄进步电影,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重心。
阳翰笙代表“文总”党团组织着力培养聂耳、王莹、陈波儿等青年艺术工作者入党,成为进步电影骨干。左翼电影战线逐步控制了明星、联华、艺华、电通、天一等电影公司。
1935年2月,上海文委领导成员遭到大逮捕,2月19日晨,阳翰笙在南京的家里被国民党抓捕,同田汉等一起被投入南京老虎桥监狱。只有周扬和夏衍幸免。左联与文委失去了与中共中央的联系。
1935年11月,《密勒氏评论报》记者史沫特莱接到了左联驻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萧三的信,在内山书店将这封信转交给鲁迅;鲁迅将信通过左联行政书记胡风、左联组织部长及党团成员王尧山,辗转交给当时左联的党团书记周扬。
1935年12月17日,长征后的中共中央在陕北举行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春,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莫斯科的中共中央代表王明、康生通过萧三指示解散左联;鲁迅和茅盾曾对左联的解散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资产阶级的示弱和溃散,并由此加大了对左联实际掌控人、左联中共书记周扬的不满,
由此引发了“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其实是“鲁迅派系”借机以更“左”的面目、表示对周扬在左联内架空鲁迅“主帅”地位的不满)。
1936年4月,日本改造社社长山本在上海采访鲁迅,问及左联情况时,鲁迅说:“我本来也是左联的一员,但是这个团体的下落我现在也不知道了。”这次采访内容随后在《改造》期刊公开发表。
鲁迅拒绝加入1936年6月7日成立的中国文艺家协会,另外发表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鲁迅写信称“好在现在旧团体已不存在,新的呢,我没有加入,不再会因我而引起一点纠纷。我希望这已是我最后的一封信,旧公事全都从此结束了。”
(9)左派历史学家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成立此一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左联是1930年10月在上海正式成立的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文总”)的团体成员,先后参加“文总”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社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剧盟”)、
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记联”)以及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教联”)、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美联”)、音乐小组、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及中共电影小组)、中国普罗世界语者同盟(世界语小组)等8个团体。阳翰笙任“文总”党团书记。
⑽ 什么是左派,什么是右派
"左派来"(或左翼)自、"右派"(或右翼)来自法语。史学界普遍认为"左派"和"右派"这一对词语诞生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187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制宪议会上,第一等级教士和第二等级贵族的议员与处于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的议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同年9月的制宪议会会议上,第一、二等级的议员大都坐在议会右边的席位上,而第三等级的议员占据了左边的席位。这个颇具戏剧性的历史场面本是偶然形成的,但反映到语言中,在词汇中便出现了"左派"与"右派"一对政治概念。进步或激烈者称为"左派","倒退"保守者称为"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