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知识体系历史

知识体系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6 09:27:46

『壹』 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结构,发展历史及前景。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理论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随机经济关系测定的特殊方法。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广泛采用计算机组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定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说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方法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的问世(1676年)。

“计量经济学”一词,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 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计量学”一词提出的。 随后1930年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学会,在1933年创办了《计量经济学》杂志。

我们应如何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含义?弗里希在《计量经济学》的创刊词中说到:“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与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决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各自并非是充分条件。而三者结合起来,就有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后来美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克莱因也认为: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也可以说,计量经济学不仅是指对经济现象加以测量,而且表明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进行计量的意思。

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是一整套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上的计量方法,属于计量经济学的“硬件”,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理论检验。这是计量经济学用途最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这也是计量经济学本身的一个主要内容。

预测应用。从理论研究和方法的最终目的看,预测(包括政策评价)当然是计量经济学最终任务,必须注意学习和了解,但其预测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们应十分注意的。

『贰』 如何梳理历史知识体系

我在推荐一些方法,都是我自己总结的:
我们班一个女同学,高一时在50多人的班里排在倒数七八名上,高二学文,非常努力排在班里十几名,高三稳定在前五名,高考考了班级第一,达到了厦大的分数。两年的时间上一本都够了。只看努力程度和方法。努力在于量的积累,法方决定效率的高低。

对文科的六学科来说,文综是最好提高成绩的,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历史这个学科的最大难点还是需要记忆的量太大
如果你记不住、背不下来,很难说怎么才能学好,尤其是对历史没有兴趣的人,想考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没兴趣,也就记不住,你连记都没记住,怎么理解,做题的时候,怎么对应作答。
所以,学好历史的关键优势在于1、有兴趣2、记忆力强3、才是理解。
建议: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高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习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习。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3、学校一定给你们发很多复习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
4、千万不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笔记整理上,长个心眼,充分利用辅导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学的。

政治学科相对简单 需要背诵的少 记住不难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题 掌握答题技巧就行

地理学科很活 但首先还是得背 只不过地理更注重归纳和实用。而且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个“地球仪”。

重点:结合书本看地图册啊
1、中国区域地理、世界区域地理。
各个区域的特点,经纬度,海洋,洋流,岛屿,山脉,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资源,地貌,气候,植被等等要素。
2、课本理论,比如地方时,公转自转,地转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气环流,洋流分布,气旋反气旋,锋面,等高线,等压线等等基础知识。
3、各种气候、地貌、自然环境问题形成原因。
建议:
1、按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忆,可参考历史建议1;
2、充分利用地图册,对应章节进行区域地理经纬位置、地形、气候、城市交通、资源等等要素的观察和记忆;
3、多做区域分析题。
4、家里挂个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有时间就看看。

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坚持每天做一张卷子,半张也行,或者为了有条理可以按章节做课后习题,以基础题为主,特别有难度的可以放过,总之做一个类型就保证一个类型,高考基础题很多,个别几个难度大的不会也能120左右。
如果有余力,再把个别难题好好钻研下,其实也就几个类型而已。

语文和英语怎么说呢 同样需要背 语文的基础知识点 英语的词组固定搭配等。
英语语法最好有一个系统的整理,可以让老师给找本书或者,做好笔记,或者复印同学笔记。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进退,只检讨自己脑子里记住的是否越来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试都作为查缺补漏的机会,成绩短期不提高也要坚持,不要急于求成或自暴自弃。

『叁』 什么叫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体系

这是体现历史学科纵横知识联系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经常用大括号展示。

『肆』 近代历史的知识体系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晚清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武昌起义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长征结束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共七大召开 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 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 土地改革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8年-1949年初 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决战
1949年 七届二中全会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 开国大典

世界近代史
近代史
十四世纪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 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 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520-1570西欧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兰革命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是个人整理的资料哦~

『伍』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我有第一轮复习的体系讲义,告诉我你的邮箱,我给你发过去。

『陆』 什么是知识体系中国朝代表能叫知识体系吗

1、知识体系是具体知识的系统联系,知识体系的大小是相对的。
2、中国朝代表可以看作小的知识体系,它把各个朝代的演变关系进行系统归纳,有利于人们记忆。
3、中国朝代表属于中国历史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柒』 构建中国古代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

第一,政治的演变。首先,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不断加强。这种制度核心就是两个矛盾,内一是皇权和相权(朝廷),二容是中央和地方。详细讲,就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同学,你就沿着这条思路去想,比如为了加强这种制度,各个皇朝采取了什么的措施。例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取消丞相,元朝行省的设置等等。
第二,经济。这个高中历史讲得比较散。同学你只要就要熟记各个朝代的经济表现。比如草市的出现,还有劳动工具的变化等等。
第三,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以上就是公认的上诉皇朝的文化成就的典型代表。但中文文化博大精深,讲起来好长啊。不过,儒家文化一直是核心。同学,你可以了解儒家文化在各个朝代的变化。不如宋朝的朱熹以及两程。并且明清时期,儒家文化不断受到王守仁的心学,李贽等人的冲击。
总体上,经济是根本,政治和文化都是经济的具体表现,同时文化又受制于政治。比如明清时期的小说的流行,根本原因是因为市民经济的大力发展,演变出了我国的四大名著。

『捌』 历史知识体系

我现在是一名高三文科学生,可是历史成绩不是那么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我有三本必修(老教材也适用)的详解算我“最佳”并把E-mail发纸条给我

『玖』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一、鸦片战争
1、背景: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矛盾尖锐;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加紧对外扩张
2、鸦片走私:原因;闭关锁国、英国入超、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3、禁烟运动;:原因:鸦片走私严重,危及清政府统治
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839、6)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列强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5、过程(理解即可):第一阶段:(1840年——1841年),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第二阶段:(1841年——1842年),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南京下关江面
军民抗战: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浙江定海葛云飞重炮牺牲
鸦片战争
6、结果:清政府战备求和,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附件:
攫取中国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
7、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过程:1856年广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柏贵)→1858年天津→1860年北京(火烧圆明园)
第一阶段(1856_——1860)签订《天津条约》(内容)、
第二阶段(1859——1860)签订《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埠天津)、中俄《北京条约》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侵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三、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使阶级矛盾激化
思想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结合)
2、兴起: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同清朝对峙
3、发展(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北伐(推翻清王朝):失败原因孤军深入,供给困难;意义深入清朝统治中心,牵制清大量兵力
西征(巩固天京):先是遇曾国藩湘军失利,后石达开在鄱阳湖打败湘军
东征(断绝清朝财源);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4、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5、防御战: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
在上海遭到英法联军的袭击,退守苏州,安庆陷落
6、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系(不用背,看明白即可,掌握红字)
答:相同点:①都是以反封建为目的,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中国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天国而写,以使更好的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更是对封建秩序猛烈冲击。
②两者都不能或没有付诸实施。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同时发展小农经济与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不适应的,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香港游历的经验总结与农民战争没有任何渊源,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因此没有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同时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已经解体,但过程极其缓慢,还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资金、劳动力等条件,紧张的军事斗争也是两者未能实施的重要客观原因。
不同点:①产生背景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治国方案,经过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②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③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④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
⑤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强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的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导火线:东学党起义)
2、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邓世昌)→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3、结果:失败,原因是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严重破坏,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开始政治大借款)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列强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影响: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中国人民的抗争(反割台斗争)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2、导火线:义和团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结果:遭中外共同镇压而亡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过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3、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天津→廊坊阻击→天津→北京→建立联军司令部
4、结果:《辛丑条约》
赔款:4.5亿两白银
设立“使馆界”(破坏领土主权)
拆毁炮台,准许外国驻兵
惩办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5、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六、辛亥革命
(一)酝酿和暴发
1、背景: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条件: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上革命团体和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政治上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发动
3、爆发:武昌起义(两个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主体力量:湖北新军)
(二)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1、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就职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国民的自由权力、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失败表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得以成功的原因:玩弄两面手法、立宪派支持、帝国主义的支持、革命党人的妥协
中国社会性质未得到根本改变
2、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功绩: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打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最大功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给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以鼓舞和推动
(四)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前提):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民权主义(核心):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继承和发展):平均地权(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
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
⑴爆发的背景
①国际: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华——反帝情绪高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②国内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根本原因)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经济、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思想基础
③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经过:
时间中心主力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北京学生
第二阶段6月初-6月底上海工人
⑶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⑷胜利关键: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⑸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群众基础——更广泛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⑴历史条件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②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阶级基础
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组织基础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⑵过程:
①中共“一大”:(1921、上海)——标志共产党诞生

②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推翻……统一……
⑶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新的前途——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
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工人运动、农民运动
革命力量开始建立革命联盟——国共合作

3、国民大革命(1924——1927)
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①历史条件:
a共产党:工人运动受挫教训
b国民党:孙中山的转变(原因)
c共产国际指导
②合作开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
③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⑵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高潮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⑶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①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完全破裂
②原因: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⑷意义:性质、功绩: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⑸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⑴探索:①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起义中建立)
②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③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失败)
教训:走城市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①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10毛泽东)
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
②土地革命
a范围:在革命根据地内
b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③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11
④武装斗争:反“围剿”,(前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被迫长征)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武装起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
★红军的长征(1934.10——1936.10)
⑴原因: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根本:“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⑵重要事件:
遵义会议1935.1
背景:长征初期由于王明等人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红军损失惨重
意义:A、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C、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⑶长征的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⑴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⑵解放战争经过
①防御阶段(1946年夏—1947年6月)国民党全面进攻
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区土地改革(1947年)
②全面反攻(1947年6月—1948年8月)
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
③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④渡江战役解放南京:(1949年4月)
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政协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⑷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总结
①历史意义:国内、国际
②经验总结
⑸新民主义革命为什么最终获得胜利?
①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理论指导”是灵魂)
②是走经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革命“道路”是方向)
③有广大群众的支持(“群众支持”是基础)
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革命军队”是中坚)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统一战线”是保障)

第二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分权与制衡”
1、背景: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它既是一次独立的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2、1787年宪法:1787年,来自北美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习惯上称为美国1787年宪法。
a理论来源:这部宪法吸收了英法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精髓。
b原则: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C内容:①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
②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美国的总统权力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成为美国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称为总统制。
③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D作用:
(1)进步性: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局限性:它承认了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第三课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
1、法兰西共和的历程:第一共和国(1792——1804);第一帝国(1804——1814);第二共和国(1848——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第三共和国(1870——1940)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1)、时间:1875年
(2)、内容:
a行政权: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b立法权: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选民实际上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
3、意义: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各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得到最终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德意志的统一
1条件: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实力;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2、王朝战争
3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二)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德国为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制国家
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统一后的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中央帝国政府控制各邦的军事、外交、海关立法、民法、刑法等大权,各邦只保留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也保留了邦的君主政府和议会。(理解即可)
2、权利分配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作为国家元首,可以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
②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他由“皇帝任命”,而不由议会选举。因此,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而且任期长短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愿。
③帝国设立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两者的地位有很大差别
a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权力巨大。联邦议会议长由帝国宰相担任。
b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具有较小权力。宪法虽规定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但是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帝国议会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三)评价(见笔记)
1、代议制的确立标志着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挤身世界强国之列。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3、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色彩,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最终将德国和别国人民推入战争的深渊。
本章归纳
学习过的法律文献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共和制)、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85年)、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1781年)(君主立宪制)

法国与德国的对比

政体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及其产生方式总统;选举皇帝;世袭
元首、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总统有权解散议会,任命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制约皇帝主宰议会和内阁;宰相对皇帝负责
行政机关控制立法机关
国家权力中心议会皇帝
相同点都具有和国内反民主实力妥协的因素

这个可以吧

阅读全文

与知识体系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