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北师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北师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发布时间:2021-03-15 04:32:48

㈠ 求初中历史(北师大版)所有复习重点

1楼

专题复习一 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使秦国产生哪些变化?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建立了封建制,形成了全国上下崇尚耕战的风气,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100多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有人说,“商鞅最终为变法而献身,不值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商鞅为变法而献身的事迹,说明新的先进事物要战胜旧的落后事物,并非一帆风顺就能成功,这中间充满了各种尖锐矛盾和斗争。

以商鞅变法为代表,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变法或改革,确立封建制度,从而使地主阶级统治最终取代了奴隶主阶级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至此,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4、商鞅最终被诬告遭受车裂而死,商鞅变法失败了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我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由于变法内容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推行多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变法内容还继续推行。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先进的强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5、启示:认识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通过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使学生认识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是促使国家强大的根本原因。

专题复习二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秦统一

1、秦始皇被称作千古一帝,其主要功绩有哪些,请简要评述。

(1)结束春秋战国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大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2)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3)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象征。(4)统一货币,不仅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为以后历代铸造货币提供榜样。(5)统一文字,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更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方面: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三个内容:

(1)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3)在地方,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方面:“车同轨”,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统一全国货币,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又规定统一度、量、衡。

文化方面:“书同文”,即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思想方面: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占卜、种树等书籍以外,所有《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并且活埋了400多背后议论他的儒生。

民族关系方面:御匈奴、筑长城,修建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的万里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3、意义:(1)秦国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为止,前后十年,就完成统一六国的事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开创了新的统一格局。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进行生产。(2)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2007-3-1 21:19 回复

幻澍
5位粉丝
2楼

专题复习三 汉武帝大一统和评价汉武帝

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思想文化方面:(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2)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政治方面:(1)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的小侯国,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国子弟, 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2)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郡”,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刺史虽然官品很低,却可以监察郡国长官,可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

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抑制大商人,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军事方面:汉武帝起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发动三次大战役,击败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民族关系方面: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结果: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2、评价汉武帝

既要看到汉武帝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发奋建国,发展和巩固大一统的事业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要认识到汉武帝统治毕竟是封建统治者,其目标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更深更远的层面维持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

功: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雄才大略,开拓创新,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法图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措施在巩固大一统方面所起的作用。在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中,“推恩令”是收到了显著效果的重要政策,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做法,使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秦皇汉武”成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过: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残酷杀戮。

专题复习四 丝绸之路(附示意图)

1、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开通的。西域开通后,当时贯穿东西的交通线,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此,这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就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

作用:(1)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专题复习五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内容:

(1)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同汉人通婚等。

2、意义: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也有利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而实行汉化政策,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胡床和胡乐、胡歌、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2007-3-1 21:19 回复

幻澍
5位粉丝
3楼

专题复习六 贞观之治和评价唐太宗

1、“贞观之治”的含义

唐太宗统治期间(627-649年),政治较为清明,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相对较轻,生产时间有所保证,经济因此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称“贞观之治”。除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外,还应包括这一时期和睦的民族关系、频繁的中外交往和繁荣的科技文化。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隋朝创建的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创立;长安、洛阳等地修建了许多大粮仓,到隋文帝末年,全国粮食、布帛的储备可供朝廷几十年的开销,工商业也得到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些都为唐初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隋炀帝的暴政,有力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唐初统治者吸取隋朝速亡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这是唐太宗能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的思想根源,也是“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

(3)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个人的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的基础。

3、“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A、政治方面:(1)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用人和纳谏是唐太宗取得政治成就的两个主要原因。唐太宗认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很重视选官用人。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左右大臣都是一时之俊。选官得人,这是贞观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唐太宗还重视纳谏。他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名,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鼓励群臣犯颜直谏。魏征、王硅、马周等都是直谏之臣,魏征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2)沿用隋制,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始于隋而发展,完善于唐。唐太宗增加了宰相人数,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加强了皇权;同时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的失误。(3)合并州县,精简机构。隋末群雄割据,都拥有一方土地。唐朝建立后,许多割据豪强相继来降,唐高祖为了安置这些归降的割据者,便多设州县,以致州县比隋时多出一倍,“民少吏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日益严重。对此唐太宗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精简机构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还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B、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一方面轻徭薄赋,多次减免租税,并分给农民土地,采取措施保证农时。农业生产因此得到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提倡节俭,不准修建台阁,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这是与轻徭薄赋互为表里的措施。应该说“贞观之治”的出现与此无不关系。

C、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为了广开选官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使之成为唐代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径,笼络、吸收了人才,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对排除当时门阀地主的残余势力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D、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撰《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4、评价唐太宗(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两点:a、要历史地看问题;b、要论从史出。)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发展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所以说,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但也必须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生。他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阁屡有兴作,犬马鹰 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

2007-3-1 21:19 回复

幻澍
5位粉丝
4楼

专题复习七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到达天竺后,玄奘用大约十七年的时间研习佛法。玄奘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长安,专心翻译佛经,他还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玄奘及其弟子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4、唐朝中外交流

唐朝中外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中国高僧到日本教授,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而“玄奘西行”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译经活动是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5、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专题复习八 清朝的“闭关锁国”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这是造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3)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主要表现: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如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等。

3、影响: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方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启示:(清闭关锁国政策与改革开放对比带来的启示)

文明是否能够健康地走向进步,主要决定于它是否能够接受外来文明的启迪,是否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的文明进行交往。古代世界无数真切而确凿的史事明白无误地昭示给我们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只有保持终身学习, 终身发展的心态,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专题复习九 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前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扩大了造纸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它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作用)。

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初年。唐朝末年,印刷术已经相当发达,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中心,世界上现存标有确切日期(亨通九年,即686年)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又为近代印刷术奠定基础(作用)。中国的活字印刷术要比欧洲早四百年。

3、火药:我国在唐朝就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产生巨大影响(作用)。

4、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作用)。

5、例题: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到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达50-70%,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近代科学,而中国却未能出现类似的近代科学。

(1)你认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教育发达。

(2)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有哪些?

答: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3)中国为何在16世纪后未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它产生了什么后果?

答: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压制,思想控制的加强和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后果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

(4)你认为上述材料留给我们怎样的思索?

答: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对外开放等。

(⊙o⊙)…
好不容易找到の

㈡ 求初一历史下册的北师大版本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一、知识要点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37、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后迁都燕京,改为中都。38、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39、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40、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41、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42、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43、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44、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45、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46、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47、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48、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4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5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53、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54、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56、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和夷州。57、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58、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59、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60、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61、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62、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的作品《秋郊饮马图》被称为“神品”63、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fU)、蔡襄。64、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65、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70、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71、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7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73、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发展台湾的经济。74、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75、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76、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77、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78、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79、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80、1771年初英勇的土尔扈特部,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清朝伊犁将军和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81、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82、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83、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8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85、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86、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87、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88、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89、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90、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91、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郑板桥《兰竹图》、东洪绶《西厢记》画的插图。二、问答题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2)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和义(3)、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和义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2)、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第二: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三: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四、列举题:1、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及代表作:李白《蜀道难》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党项,都城兴庆金,都城会宁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五、材料分析题: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这句话是谁说的?(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早期的资本家早期的雇佣工人(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出现在明朝中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2)、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乾隆帝说的(3)、这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三、补充材料1.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3.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4.“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什么是“贞观之治”怎么评价唐太宗。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5.唐太宗贞观新政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什么?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6.怎么评价武则天?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7.什么是“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8.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定义即特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P.20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9.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10.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1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12.赵州桥(平拱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隋朝李春。13.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的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代主义精神。诗的内容多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4.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飞等。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P.6115.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16.成吉思汗的功绩: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农政策。元代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制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她的故乡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17.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重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8.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延续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使皇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设了军机处(雍正),并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19.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明朝戚继光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率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东北边境。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而且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20.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18世纪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21.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2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北京城的构造:有三重,由外往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叫故宫)。23.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时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24.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网络全书”。25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步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评价: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P.12824.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影响:清朝实施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㈢ 北师大版初三历史 知识点总结

“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十九、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十、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3、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  

㈣ 北师大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9.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上颠伴阜镣?弨阍犵??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
36.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㈤ 跪求北师大版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3)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4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
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956年10月——1960年10月
(3)主凶 英、(4)帮凶 俄、美
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
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 收复新疆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 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
主张“海防”与“塞防”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
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见课本第15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13页画像。)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2〉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3〉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见课本第16页导人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见课本第21页。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赔款白银4.5两。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坼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D划定使馆界。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重要问题
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答:
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
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
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2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 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有道理。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
并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监督和武力控制之下:
按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禧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
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毫不为过。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目的:武装军队
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见书第28页);
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
也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见书第29页插图)。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辅助军事工业)
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中近第一个轮船公司。
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近第一个钢铁厂)见书第29页。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欣创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见书第29页插图。
(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
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1〉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
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9月
(2)内容:
A,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
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
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
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8课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见书第38页,袁剪辫子表示革命)
3、辛亥革命
(1)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1〉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6页会址)
〈2〉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刊物《民报》。
〈3〉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
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成立:
(1)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
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
5、内容:
(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
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1〉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
〈2〉发展:全国各地学生支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3〉高潮: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3)口号:a“外争国权,内除**”;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卖**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
(见书48页的两副插图传单和49页的“五四”传单,50页三张照片,51页“一大”会址,
嘉兴南胡游船。)
(5)五四运动与**成立的关系: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
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1921年7月23日,**一大召开,
(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
(3)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一大的内容:
〈1〉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
〈2〉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1〉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2〉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3〉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
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第11课 北伐战争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
(1)时间:1924年5月
(2)地点:广州黄埔。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
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
〈1〉: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2〉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3〉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2〉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3〉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
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1927年8月1日。
(3)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1)背景:“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湘赣边界。
(3)经过: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
(4)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5)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
〈1〉是**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2〉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 红军长征的开始: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2)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结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革命处于生死关头,
毛泽东有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
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1、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
(1)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影响:
a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见书72页导入框。
b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伪满洲国建立。
(3)华北局势危急。
2、西安事变:
(1)背景:
A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
B**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C张,杨出于爱国接受了**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蒋联共抗日。
D蒋拒不接受,并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A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1、宁为战死鬼:
(1)卢沟桥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B卢沟桥战略位置: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方的唯一通道,
成为中日必争之地。
C事变影响: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见书第77页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D英雄壮举: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背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占南京之前,为逼国民政府投降,
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不作亡国奴:
(1)时间:1937年12月。
(2)概况:〈1〉屠杀方式残忍: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
有的被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2〉屠杀人数多: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给人类怎样的启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真相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中国人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珍惜生命,反对战争;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这种行为表明他们不但没有诚意反省战争罪恶,而且企图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他们这种歪曲,否定历史的行经,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
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应引起我们对军国主义复活的高度警惕。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山西平型关,
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3)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见书82页在前线指挥作战)
A原因: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简单经过: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见书83页表格)。
C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七大”的召开:
(1)主要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A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B明确抗战胜利后中国走向何处等问题。
(2)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见书84-85 页四幅插图)。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胜利的原因:
A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
B**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对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方针,牵制日军起了作用。
D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E 得到了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大力援助。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七课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见书93页插图)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
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为了欺骗人民。
(2)毛泽东谈判的目的:
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
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央在毛泽东,
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
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见书94页插图。
→意义: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的胜利:
影响: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B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占锦州,截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作用:解放了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率领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作用: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平津战役:华北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作用: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见书97页《三大战役示意图》)。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意义:A埋藏了蒋家王朝。B它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见书96页导入框插图)。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A**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B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杀敌。
如**的正确战略战术:首先在辽沈打响,为平津战役做准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为渡江战役作铺垫。
★如何看待傅作义在平津战役中的行为?
△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在**政策的感召下,
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主张,弃暗投明,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得到和平解放。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傅作义的行为,使北平人民避免了战火的摧残,
又较好的保存了历史名城北平的古迹和文物,是有利于人民,值得历史充分肯定的行为。

㈥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上册历史的复习资料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公元前,公元后。1世纪=100年。1年代=10年。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日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经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产生了贫富分化。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占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等级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宗法制:)
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内容:授民授疆土。分封对象及受封者的义务:略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礼仪教化,暴力镇压。
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齐桓公称霸原因:东方大国;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2、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3、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晋——秦的统一。
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连横(张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朝秦暮楚。
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主张执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
原因:富国强兵内容:集权: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
富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
强兵:奖励军功
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
启发:改革措施要正确、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等。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论语》
思想家:仁、礼。提倡为政以德。教育家: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
★百家争鸣:墨家:“兼爱”“非攻”。法家:“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儒家:“民贵”“君轻”。道家:道法自然。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
★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损害公物/治理班级: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能及时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方法;说服教育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惩罚不是万能的,只是解决问题的辅助手段。三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但都不是绝对有效的,不应该互相排斥、互相对立。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对象,不同阶段不同方法发挥的作用不同。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在这种形势下,韩非子提出的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秦统一前后的许多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都江堰:战国秦国李冰父子,岷江流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编钟: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战国编钟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秦的统一: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
★秦的灭亡: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汉之争。刘邦建立汉朝,都长安。西汉开始。
★秦统一背景:⑴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⑵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⑶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统一意义: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⑵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⑶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自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⑵经济上,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⑷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开发江南,兴修灵渠。(三公九卿制。车同轨,书同文。小篆—隶书。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秦赵燕,东到辽东,西到临洮。)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背景: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客观条件;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主观条件;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其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基础。
措施: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⑶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影响: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联合乌孙夹击匈奴。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纸。(积漂絮成絮片)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医学:“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针灸和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数学: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道教:东汉后期,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史学:司马迁《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
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00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丕称帝,都洛阳,曹魏。221年刘备称帝,都成都,蜀汉。222年,孙权称王,都建业,孙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在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在用人方面招贤纳士,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经济上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实力日益增强。
第21课南方经济发展
★发展原因:⑴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⑶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⑷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⑸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2)手工业: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3)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4)制瓷业: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5)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6)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
★《汉书》记载与《宋书》记载江南经济的不同:《汉书》: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特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宋书》说明江南在这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出现了跟以前不同的情况,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南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之一。
第22课北方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和控制。
措施: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数学: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农学:贾思勰,北魏、东魏时期。《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地理学:郦道元,北魏时期。《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书法:“书圣”王羲之。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书代表作《兰亭序》。
绘画: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东晋。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佛教。

㈦ 北师大版历史初中笔记

不知道是不是,你可以直接搜索 北师大版历史初中笔记, 会有收获的,祝你成功

一、中国古代史记忆歌诀:
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及其特点:
(一)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秦朝、西汉、东汉;
(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唐朝;
(四)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清朝;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P24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 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
(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文化发展
5.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7.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8.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观点
儒家 孟轲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翟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庄周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他提出的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春秋时期, 兵家的创始人孙武写了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
9.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0.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大破赵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秦始皇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措施: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A、自称“始皇帝”独揽大权;B、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C、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影响: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沿用。
②经济上文化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推广了隶书。
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③思想上: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④军事上: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目的;防匈奴。
1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着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作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12.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且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促进西汉王朝形成强盛局面的措施:
①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②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③在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④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1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政权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人全盛时期。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格局。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14.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者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5.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汉时期,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地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它是以步兵、车兵、骑兵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㈧ 初中历史笔记整理(北师大)

一、中国古代史记忆歌诀:
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及其特点:
(一)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秦朝、西汉、东汉;
(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唐朝;
(四)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清朝;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6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P24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 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
(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文化发展
5.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7.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8.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观点
儒家 孟轲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翟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 庄周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他提出的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春秋时期, 兵家的创始人孙武写了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
9.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0.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大破赵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秦始皇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措施: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A、自称“始皇帝”独揽大权;B、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C、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影响: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沿用。
②经济上文化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推广了隶书。
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③思想上: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④军事上: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目的;防匈奴。
1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着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作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12.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且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促进西汉王朝形成强盛局面的措施:
①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②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③在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④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1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政权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人全盛时期。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格局。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14.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者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5.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汉时期,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地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它是以步兵、车兵、骑兵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全文

与北师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