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怎么样
历史学院拥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和“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6年,“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中国文明进程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08年,“新资料整理与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研究”、“世界历史整体发展中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研究”这两个“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成功立项。
2004年11月,历史学、哲学、文学三个一级学科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共同承担了“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二期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创新基地”的建设任务。2008年,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成为“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拓展项目平台。
⑵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抄厚。61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1人,副教授23人,讲师7人;有58人拥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的95.08%;博士生导师34人。
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3名,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1名,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1名。先后有2人入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6人入选珞珈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学院大多数教师具有在国外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讲学、访问或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
历史学院设有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十五至十八世纪世界史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研究所、阿拉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分别于2006年、2007年入选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⑶ 拥有历史系的二本大学有哪些尽量全点
河南大学历史系很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河大历史系培养处好多,历史权威学家和考古学家。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为中州大学历史系,创建于1925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历史知识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著名专家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高亨、姜亮夫、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孙作云、黄元起、胡思庸、韩承文等先后在此执教,曾在这里求学的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也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博士生导师12人(国家博物馆4人),专兼职教授2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人,在读博士8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4人,黄河学者1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4人,河南省学术带头人8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古代史专业属于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为河南省精品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创刊于1951年的《新史学通讯》即现在的《史学月刊》,属历史类国内核心期刊,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在国内外史学界有较大影响。由学生自己创办的学术刊物《历史文化论坛》,从1977年至今刊出40余期,为全国高校历史系交换刊物。
历史文化学院下设历史学系、旅游学系、文博系和世界历史等四个系科,拥有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河南大学宋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中国研究所、犹太研究所、旅游规划发展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古代史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由河南大学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招生)。拥有历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包括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八个专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河南省最早的旅游管理硕士授权点。目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200多名,本科生千余人。
古色古香的7号楼是学院的办公和科研场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院资料室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拥有18余万册图书,200多种刊物、30多种报纸。特别是《四库全书》、《清实录》、《明实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丛书集成》、《敦煌宝藏》、《隋唐五代墓志》、《殷周金文集成》等大型套书,是书库镇库之宝。除丰富的藏书外,资料室还拥有大量三四十年代的报刊,如《大公报》、《申报》、《盛京时报》、《晋察冀时报》、《抗敌报》、《政府官报》等报纸及《新青年》、《红色中国》、《东方杂志》、《妇女生活》等各种旧杂志。图书资料之丰富、种类之齐全,在全国高校文史类系科中名列前茅。
学院的文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已开展的有中国历代文物陈列、中国钱币——铜镜陈列、中国瓷器陈列。共有藏品3000余件,另有教学标本(含复制模型)300余件。
⑷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机构设置
一、行政管理机构
党政办公室
学生工作办公室
团委
本科生工作办专公室
研究生属工作办公室
本科生教学管理办公室
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
科研、外事管理办公室
财务室
院资料室
二、教学研究机构
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考古及博物馆学教研室
三、学术研究机构(排序不分先后)
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十五至十八世纪世界史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研究所阿拉伯研究中心
⑸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所辖各系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是由原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当代史4个教研室、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以及一些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组成的。本系长期以来在国内历史专业拥有一定地位,林志纯、朱寰、丁则民国内外知名学者都曾经长期在本系任教,由本系编写的教材《世界上古史纲》、《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世界通史·中古部分》及配套发行的参考资料、《世界近代史》、《世界史纲》及配套发行的多媒体光盘等等,在当代中国史学界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世界史教学与研究中的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相当的影响。目前,本系教师承担着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领域的本科在校生、本科函授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课、教育硕士研究生、高校教师两课硕士研究生等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承担全校通识课、文科大综合课的教学任务。
本系有现有教师1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教授10名(含博导),副教授2名,讲师4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12名,拥有硕士学位者4名。教师中曾经出国留学者14名,美国富布莱特研究学者4名。近年来,由我系教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4项,其他项目30余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各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光明日报》、《美国研究》、《日本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0年,由于我系世界史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就,由我系教师组成的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我系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6个世界史重点学科之一。现在,我系招收的博士专业有:西方文化史、美国社会史、美国外交政策史、日本史、现代国际关系史、欧洲中世纪史、拜占廷史等多种专业方向,硕士生有学历硕士、教育硕士和高师硕士等多个系列。 古典文明系本科生由我校著名的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培养和训练,优秀的学生可以保送到所里(或北大)攻读硕士和博士课程。欢迎文科各学院的学生从2年级转到研究所上课和学习。研究所每年招收10-12名硕士生、2-5名博士生。
东北师大古典文明史所在1982年成立的宗旨是开创三个国内从未有的国际新学科:亚述学及其分支赫梯学、埃及学以及西方古典学。当时这些学科的教学特点和科研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是崭新的:既把学习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希腊文、古拉丁文作为基本课程;在掌握古代文字的释读之后,根据第一手的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重新理解和解释古代世界的文明和历史。当我国学者可以直接阅读古代世界各文明区出土的文字材料后,中国学者就可以改进我国当时的以翻译和介绍西方和苏联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他们对原始史料的解释)为方法的、以编写通史教材为主要形式的低层次的科研和教学现状,可以在这些我们的前人所未知的国际人文科学新领域中发表论文、写专著,进行创新式的科学研究,第一次步入以研究世界人文遗产为宏大宗旨的各个古代文明学科的神圣国际讲堂。我们中国学者要为这些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学者独霸的传统人文科学领域做出贡献,要在世界人文科学研究领域中树立起我国的强势形象。
19世纪首创于欧洲的、至今已硕果累累的亚述学、埃及学和研究西方经典的古典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美大学府的专利,当时国内无人能释读两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而能读希腊语、拉丁语的学者也寥寥无几。因此,在国内建立或发展这三个学科必须向西方学习,充分掌握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借鉴他们的研究经验,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因此,请进来和走出去:请西方学者来华传授真经并同时派我国学子去西方学府取经,就成了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开展填补国内空白学科亚述学、埃及学和发展古典学教学和科研之世纪工程的必由之路。 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建设的重点大学,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是东北地区较早开设旅游专业课程的院校。1993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学生,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已形成了以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为主体,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等教师合作参与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与副教授占90%;留学归国教师占70%;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任课教师盏95%。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的办学宗旨是为中、高等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全面的旅游科学及相关文化基础知识、科学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为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服务。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的办学理念是厚重人文,兼顾理工;淳厚学养,高尚德能。
旅游管理系设有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并招收函授生,同时是吉林省旅游管理专业自学考试的主考单位;在非学历教育中,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专业培训。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课程设置和办学特色:加大人文含量;强化语言能力;重视技能培养。如,在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发挥历史文化学院的优长,为学生铺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素养;在开设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基础上,《各国旅游文化》等部分专业课程实施外语授课;为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除系内设有专业实验室外,还有校内宾馆和校外星级酒店等多种类型的实习基地。
在国际交流方面,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依托近邻俄日韩,逐步形成东北亚国际旅游教育联合体。
⑹ 有谁对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了解的啊我想考郑大历史系的中国古代史,但不太了解.
楼上的跟我是一个院的吧 你们应该跟着我们文学院上课 感觉学校人文班搞版成了四不像
郑大的权历史学院就和文学院挨着 应该是河南省内最高的了 在全国不也错 要知道哪个省只要历史悠久 文物多 它的历史学院就应该不错
⑺ 从哪里能在网上看到大学历史课程啊
分通史和断代史
通史包括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史
外国通史也一样.
然后是断代,先秦--汉到南北朝-唐--宋及少数民族国家和元--明清
国外史没有断代,而是分地区,欧洲--中东--亚洲--美洲
然后是史论及学说.
再有就是相关科目,比如考古等.
这是课程相关目录!
再推荐几个历史相关网站:
http://www.history.whu.e.cn/Output.asp?Target=Board&ID=143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精品课程
http://scholar.ilib.cn/A-absfgdzkxxxb2006z2014.html
关于高校历史专业主干课程《中国近代史》教材的解构
http://history.fudan.e.cn/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至于具体的课程我没有找到抱歉!
⑻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当老师,搞研抄究,就这些吧,我有袭一
高中同学
在历史院,感觉还不错.
你说的500元的是桂园吧,宿舍里有床,还有一个架子,放洗漱用品的,再就是桌子,别的没了,宿舍一般不让换,除非你是转了专业的,桂园还不错,虽然住宿条件差一些,但交通便利,去哪里都近,呵呵
--武大SKY学长
⑼ 历史系好的二本大学
山东考生,每年招生分数基本在全国是最高的,我深有体会,不过我记得我们当时济南和青岛生源的考生提档线可以降低20的。不知道现在政策改了没有?
省外大学,录取分数低的话,我认为应该往西北、西南方向走吧!
不过现在都快十一了,各高校都应该开学了吧,还没报志愿?还是今年才升的高三生?
个人建议:
1.你问谁都不如问你的班主任、任课老师,他们每年接触这些,肯定懂,再说,如果国家有什么政策变动,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们的。
2.选好要报的学校后,报志愿前最好先跟自己的老师咨询一下,因为有的不知名的大学,再加上你选择外省,一是路途远,不知道行情,你不一定方便去看看;二是即使你去看了,有的学校只是硬件设施好,软件设施却不行,这样你去了只是白浪费钱。硬件设施稍微差点没关系,只是面子工程,但软件设施要好。如果你问了老师,老师应该会对你选的学校方面给你很好的建议。
3.如果你是高三生的话,我觉得现在你还是努力学习吧,你现在的任务就是怎样提高分数,其他的都不用管,而且现在都是电脑提档,找人都没有用。每年6月上旬(6、7、8)高考完了,出成绩都到6月下旬(25号左右)了,再到报志愿,中间有大约半个月的时间,你完全可以在这期间研究这些。
4.高考报志愿我的心得就是:如果你的分数高,那你就是牛逼的那个,是你选择学校,不喜欢的可以不去,如果分数低的话,那就是学校选择你了,到时候你为了能上大学,再加上其他因素,那你就处于被动方了。
以上都是我的经验,告诉你,希望对你有用,当然,对于你提问的问题回答的不是很专业了。祝你金榜题名!
⑽ 请看,这个历史人物是谁﹖
马育华(1912-1996),大豆遗传育种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他对生物统计学和田间试验技术造诣很深,较系统地将数量遗传学介绍到国内,并结合大豆种质资源与育种进行应用研究;选育出一批丰产稳产大豆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创建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成为我国南方大豆研究中心;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农学家,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和大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研究生的培养遵循立足于国内的原则,十分重视研究生的素质和培养。1979—1989年他先后招收了38位硕士生和8位博士生。对每一个招收的研究生,他都要亲自进行面试,强调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勇于田间实践。对于他们选学的课程和论文选题,都要一一过问,并亲自指定阅读文献。帮助审改论文,就连经他副手协助审阅的论文,他也要作最后把关。老师治学严格、严密、严肃的科学态度,对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模板。受马育华指导的研究生大多继承了这种“三严”传统,因而毕业后受到录用单位的赞许。马育华
抗日战争爆发后,金陵大学西迁成都,由于他的工作表现突出,1939年被晋升为讲师,1942年又升为副教授。由于抗战期间物质生活和卫生条件很差,工作又辛苦,积劳成疾,他患了肺结核病。该病根据当时医疗水平,只有静卧养息而不能工作,因此他面临失业和贫病交加的威胁。此时,王绶教授雪中送炭,坚持要求校方继续发给聘约,方得以维持生计。马育华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1945年,考取了赴美考察实习。在伊利诺大学的一年时间里,他一方面完成了规定的考察任务,另一方面又抓紧时间选修必要课程并从事大豆研究。根据当时的规定,考察人员是不能转读学位的,但由于他完成了考察和硕士学习的双重计划,竟被伊利诺大学破例地授予科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经俞大绂、戴芳澜等人的举荐,被北京大学农学院聘为副教授,代理系主任。一年后,再经俞大绂推荐赴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与J.B.哈林顿(Harrington)教授进行合作研究,并协助指导研究生。一年后经哈林顿介绍,并得到伊利诺大学C.M.伍德沃斯(Woodworth)教授的支持,获得了伊利诺大学奖学金,到该校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美国农部唯一的大豆研究室就设在该校,伍德沃斯是美大豆遗传育种界的权威学者。入学后,马育华利用该校的有利条件,注意掌握大豆遗传育种与数量性状遗传两个学科的动态,决心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专题研究。他的博士论文《大豆产量因素的多基因遗传》就是上述两个学科交叉衍生的产物。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只用2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学习和研究任务。由于学业成绩优秀,被选为Phi Kappa Phi和Sigm aXi荣誉学会会员,并于1950年6月获博士学位。学成后,他满怀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拳拳赤子之心,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冲破重重阻力,于1950年9月回到祖国。马育华
1912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30—1936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1935—1939年任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助教。1939—1942年任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讲师。1942—1945年任金陵大学农艺系副教授。1945—1946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学习,获科学硕士学位。1946—1947年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副教授兼代系主任。1947—1948年任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农学院农艺系遗传育种研究员。1948—1950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博士学位。1950—1952年任金陵大学农艺系教授兼系主任。1952—1958年任南京农学院农艺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58—1984年任南京农学院教授。在1971—1979年南京农学院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期间任江苏农学院教授;1981年任南京农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南京农学院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南京农学院易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后,继续任该校教授。1985年至任南京农业大学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1996年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