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阿拉伯历史学家托白里

阿拉伯历史学家托白里

发布时间:2021-03-14 14:24:13

① 阿拉伯史学的史学家

瓦吉迪
瓦吉迪生于麦地那,曾任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的大法官,深受宫廷的优待。822年卒于巴格达。毕生致力于远征战史的研究和著述,写下28种著作,留传下来的仅《圣战史》、《叙利亚的征服》、《埃及的征服》、《波斯的征服》、《非洲的征服》等数种。为阿拉伯历史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伊本·希沙姆
伊本·希沙姆(828卒)生长于埃及,所著《先知传》是伊斯兰初期最完备的一部穆罕默德传。后来编写和研究先知生平者,皆以此书为依据。
拜拉祖里
拜拉祖里(?~约892)生长和学习于巴格达,曾将大量波斯书籍译为阿拉伯文。所著《战纪》与《贵族宗谱》两部史书,包括大量伊斯兰前后近三百年的阿拉伯历史,其中不少珍贵史料,后代史家极为重视。
塔巴里
编年通史的鼻祖──塔巴里,全名穆罕默德·查里勒·塔巴里,838年出生于波斯北部塔巴里斯坦。著作浩繁,以《历代先知与帝王史》最著名,全书13巨册,是一部极其重要的编年通史。塔巴里足迹遍波斯、伊拉克、叙利亚、埃及、阿拉伯半岛等亚非各地。所到之处,深入民间,勤加探索,搜集了大量传说、轶闻。他精通波斯语,博览波斯古籍。对巴比伦和希伯来的历史也颇为熟悉。同时师承早期和同辈的学者,继承了他们的成果。因而他对古代东方各国的历史、文物、典章、制度,了如指掌。这为塔巴里编写编年通史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923年去世。
伊斯兰初期的阿拉伯史家只重视阿拉伯各部族的谱录和历次战史,以及穆罕默德的生平,很少顾及各民族的兴衰史,更谈不上编写各国编年通史。塔巴里独辟蹊径,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编写出一部取材丰富、规模宏伟的通史巨著,为阿拉伯史学树立了划时代的里程碑。这部通史从传说时代入手,接着写古代东方各国史、阿拉伯古代史、穆罕默德生平,以及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兴起、发展、兴盛的历史,一直到914年帝国开始分裂的时代。后来的阿拉伯史家大多沿袭这部通史的体系编写历史。这部通史在波斯有深远的影响。963年,萨曼王朝的埃米尔曼苏尔·努哈曾命大臣白米拉将《塔巴里通史》中有关波斯和中亚的部分译为波斯文。
麦斯欧迪
麦斯欧迪(?~957),全名阿布·哈桑·阿里·麦斯欧迪,大半生于旅途中度过,足迹遍亚洲各国。对各地的史地、政治、社会、宗教、文物、典章、风俗、习尚,乃至高山流水、泉源岛屿、珍禽异兽、植物矿藏等,无不有精辟而翔实的记载。他游踪之广,治学之勤,学识之渊博,著作之丰富,在阿拉伯是前无古人的,有“阿拉伯的希罗多德”之称。
麦斯欧迪的历史著作以《黄金草原》最著,全名《黄金草原与珍贵的宝藏》,共4巨册。第一册记述印度、中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巴勒斯坦以及希腊、罗马、拜占廷等国的历史,其资料或采自后来佚失的东方各国古籍,或直接得自民间;多为别的史籍所少见。其中记载了中国唐代黄巢起义攻陷广州之事。后三册记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兴衰史。本书曾被译为多种外文。
伊本·阿西尔
十字军战史家──伊本·阿西尔(1160~1233)。10世纪末叶,阿拉伯人的政权日益衰落,突厥人、波斯人、塞尔柱人先后当权;巴格达哈里发名存实亡。帝国东西各地出现了许多独立小国,出现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如科尔多瓦、非斯、开罗、大马士革、伊斯法罕、撒马尔罕等名城。历史学科领域内通史著作日见减少,涌现出大量国别史、地方志、人物传一类著作。11世纪以后,帝国东部先后遭受西方十字军、东方蒙古人的入侵和蹂躏。外来的长期凌辱,再度唤起了穆斯林要求团结对敌的心情,而在历史学科中最能反映这一思潮的,莫如通史著作的复兴。历史家编著通史,借回忆过去的“盛世”,抒发自己的感情,并唤起作为一个整体的穆斯林的自豪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通史著作,莫如伊本·阿西尔的《全史》。《全史》起于传说时代,止于1230年。全书共12卷,第一卷从远古到伊斯兰教兴起,包括波斯、拜占廷和古代阿拉伯诸篇,记也门古史尤为详尽。《全史》撷取前人著作精华,并补其所缺,弃其所短,史料丰富,文笔流畅,为过去通史所不及。第二卷以后,叙穆罕默德生平及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之兴衰。其中关于北非和西班牙诸小国的历史,弥足珍贵,深受阿拉伯和西方历史学家的重视。
伊本·阿西尔一生经历了十字军东侵与蒙古人西侵两次外来侵略。这两次外来侵略战争,绵延了两百余年,西亚、埃及和北非惨遭浩劫。伊本·阿西尔年轻时,正值十字军第三次东侵,《全史》记载这次战役颇为翔实,西方人称他为“十字军战史家”。他在晚年,又逢蒙古成吉思汗的铁蹄践踏中亚细亚,《全史》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惨绝人寰的浩劫。法国《多桑蒙古史》,曾以《全史》为重要参考。
伊本·赫利坎
传记、国别史、地方志与历史哲学 著名传记家首推伊本·赫利坎(1211~1282)。他生于伊拉克,学于大马士革和开罗。在埃及讲学多年。学问渊博,著作丰富。《名人传》为其不朽之作。全书收入 600余年帝王、将相、学者、诗人等 800余人的传记,一人一地的考证精确,叙事简洁,文笔生动。不仅是一部独具一格的重要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
马格里基
国别史家首推马格里基(1364~1442),原籍叙利亚,后随父移居开罗。幼习圣训,长学法律。20岁后,研究领域日广,手抄大量古典珍本。1411年移居大马士革,1442年卒于麦加。一生著书30余种,以《马格里基志》(即《埃及志》)最受重视。他收集历代佚史,详加考证后,著为新史。先采用编年体,后改用纪事本末体。他重视历史社会背景的介绍。如记开罗城,必深究其历代变迁和社会状况,并益以有关开罗城的人物、传说、故事、诗歌。所用史料,多为他书所不具。是一部研究埃及中世纪史所不可少的重要史籍。
伊本·赫勒敦
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 1406),突尼斯人。生于阿拉伯东西各国相继沦替之际。他大半生颠沛流离,痛定思痛,感到盛衰之无常,兴亡之有因。他写成了一部记载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柏柏尔人的通史,简称为《伊本·赫勒敦历史》,共7册,《绪论》一册,是全书精华。他在《绪论》中阐述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科学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一部包括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史论专著。伊本·赫勒敦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历史,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时代的记录和政治的总汇,也是人类道德、智力、文化、经济发展的纪实。人的情操、愿望和追求,都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是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漫长的过程。这在当时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观。
中世纪的阿拉伯史籍浩如烟海,仅大辞书《古书释疑》中所列举评介的史籍,即达1300余种,而各书注释和简本尚不在内。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家在其著作中曾列举了大量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后多不存。在11世纪以后的数百年内,穆斯林国家遭到十字军、蒙古人、土耳其人的破坏。在长期烽火中,各地图书馆均被焚毁,珍贵手本多成灰烬,被毁的阿拉伯史书不可以数计,幸存下来的仅劫后残余而已。

② 历史上最有名的穆斯林科学家(除了花拉子米)

③ 历史上的伊本.白图泰的资料是什么

1304年2月24日,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20岁左右时,他出发去麦加朝圣,从此开始,他踏上了一条长达75,000英里的旅途,经过了现在44个国家的国土。

麦加朝圣
首先,他沿着北非海岸旅行,穿过现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的国土,到达开罗。从开罗到麦加有三条路线,白图泰选择了最短但是最不常用的那一条,即朔尼罗河而上,从今日苏丹的苏丹港过红海去麦加。就在他到达苏丹的时候,当地爆发了针对埃及马穆鲁克统治者的叛乱,于是白图泰只得折回开罗。在路上,据说他碰到了一位“圣人”,预言他除非先去叙利亚,否则永远到不了麦加。这样,白图泰就决定先去大马士革,沿途参拜耶路撒冷等圣地後再转向去麦加。

在大马士革度过斋月后,白图泰顺利地同一支商队抵达了麦地那和麦加,完成了朝圣。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被旅行迷上的他,决定不再回家,而朝下一个目的地,当时在伊儿汗国统治下的巴格达前进。

伊儿汗国
白图泰穿过现今沙特阿拉伯境内的茫茫沙漠,抵达了巴士拉,然后他转向东北,朝圣了圣地伊斯法罕,再折回西南,经过设拉子、纳杰夫,抵达巴格达。当时的巴格达尚未从旭烈兀的劫掠中恢复,尚是一片破败景象。白图泰在巴格达遇见了伊儿汗国的大汗不赛因,随着他一同去了伊儿汗国首都大不里士。在蒙古入侵之时,大不里士没有抵抗即开城,因此没有受到什么兵灾,加之位于丝绸之路上,所以当时大不里士成为了西亚首屈一指的商贸中心。在此之后,白图泰回到了麦加,做第二次的朝圣。

东非之旅
白图泰无法满足于定居生活,很快他再一次踏上旅程。这次他首先沿红海南下,经过埃塞俄比亚,到达也门的亚丁,然后他借着季风,沿东非海岸一路往南,相继访问了摩加迪沙、蒙巴萨、桑给巴尔和基尔瓦。随着季风转为南风,白图泰往北回到了亚丁,然后他又向北访问了阿曼,直到今天的霍尔木兹海峡。结束这一切後,他又回到了麦加,为下一次旅行做准备。

金帐汗国
过了一年,据说德里的苏丹听说了白图泰的故事,决定邀请他去印度。白图泰于是先出发去小亚细亚,因为当时和德里苏丹同族的塞尔柱人正统治着哪里,白图泰认为在那里可以找到翻译和向导。他从今日的黎巴嫩海岸出发,搭乘一艘热那亚船,抵达土耳其港口阿兰雅,从那里,他穿过整个安纳托利亚,到达黑海海港细诺普。从那里,他又搭船穿过黑海,抵达克里米亚的卡法港。从卡发出发,他一路往东穿过草原,在一段旅程中,他遇上了金帐汗国大汗月即别,随着他回到了伏尔加河边的首都萨莱,据说白图泰这次旅程最东到达了阿斯特拉罕。恰好月即别的一位拜占庭宠妃有孕,月即别决定派遣白图泰陪同这名宠妃回故乡生产。

1332年底,白图泰抵达君士坦丁堡,见到了东罗马帝国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这是他第一次旅行到非伊斯兰城市,索非亚大教堂的宏伟令他赞叹。完成任务之后,他回到阿斯特拉罕,向月即别大汗报告。然后他动身渡过里海,穿越中亚的草原,经过咸海,抵达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在那里,他终于找到了翻译和向导,向南经过今日的阿富汗,进入了德里。

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是建立在非穆斯林国土上的伊斯兰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叛乱,因此苏丹穆罕默德·图格拉克非常急于延揽熟悉伊斯兰教法的人才,以巩固其统治。白图泰在麦加居住多年,饶有学识,于是被任命为卡迪(法官)。图格拉克喜怒无常,因此白图泰有时生活在宠信之中,有时又被猜疑笼罩。因此,他决定离开。这时恰好苏丹要派人出使中国,白图泰立刻自告奋勇。这样,他既能离开德里,又可以访问新的土地了。

东南亚和中国
从德里一出发,白图泰一行就遭到了印度教信徒的袭击,几乎丧命。在到达南印度的港口古里之后,出航的船队尚未出发便遭风暴。三艘船中两艘沉没,第三艘被迫拔锚启航,两个月后被苏门达腊岛的统治者擒获。白图泰当时正在清真寺中祷告,幸免于难。但是,他也不敢回德里,只能托庇于当地穆斯林统治者之下。很快,印度教徒推翻了穆斯林的统治,白图泰仓皇逃出,流落马尔代夫。

在马尔代夫他停留了九个月,在此期间,他被任命为当地的大法官,甚至被迫娶了国王的女儿。但是,白图泰不想留在马尔代夫,于是他随意判罚,惹怒了国中上下,终于,他被赶出了马尔代夫。接下来,他去了锡兰,看到了亚当桥。但是他的船随后先是遇上风暴,又被海盗抢劫,使他被迫又折返古里,然后又是马尔代夫。

这一次,他立刻找到了一艘来自中国的船只,并顺利地经过马六甲海峡,沿着越南海岸北上,最后到达了元朝南中国的主要港口泉州。从泉州出发,他又去了杭州。白图泰声称自己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北上去了北京,但是后代历史学家认为这一段只是他的编造。

归程
在杭州,白图泰决定要回家。但是,他已经无法决定那里是自己的家了。他首先坐船回到古里,但是他不敢面对图格拉克。于是他穿过阿拉伯海去阿曼和巴格达,在那里,他得知伊儿汗国陷入内战,阿不塞因已经死去,国家已经崩溃。这样,他决定回去麦加,经过大马士革的时候,他得知黑死病开始蔓延,他的父亲已经死去。白图泰立即决定要回摩洛哥的家乡。经过撒丁岛,他回到了丹吉尔,发现母亲也在数月前过世。此时,已经距离他离开家乡大概有25年了。

西班牙和摩洛哥
在家中没有待多少时候,白图泰又出发去当时在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当时卡斯提尔的国王阿方索十一世正举兵威胁攻打直布罗陀,丹吉尔的穆斯林们组织了一些志愿者去守卫该城,白图泰也是其中一员。但是阿方索随即死于黑死病。所以等到白图泰抵达安达卢西亚的时候,威胁已经解除。于是,白图泰一路游览,最北到达瓦伦西亚,然后经过格拉纳达回家。回到摩洛哥後,白图泰发现自己居然还没有游历过这个国家,于是他又出发去圣地马拉喀什,发现由于黑死病,已经成为空城。于是他又去了摩洛哥当时的首都非兹,游览一番後,回到了丹吉尔。

马里
在丹吉尔,白图泰听说了撒哈拉沙漠南面的神秘国度——马里帝国,据说当时世界一半的黄金都产于马里。白图泰于是决定要去马里。1351年秋天,白图泰出发去马里,穿过撒哈拉沙漠後,他先抵达了古城Taghaza,这是一座用食盐建造的城市,是摩洛哥人用盐交换马里人黄金的据点。然后他又向南旅行,沿着一条他认为是尼罗河的大河航行(实际上那是尼日尔河),最后抵达了马里的首都,见到了国王曼萨·苏莱曼。之后,白图泰踏上了归途,在廷巴克图,他收到了摩洛哥苏丹的命令,命令他立即回乡。

白图泰游记
回到丹吉尔之后,摩洛哥苏丹派了一位学者调查白图泰,这位学者记录下了白图泰的叙述,将其命名为《伊本·白图泰游记》(the Rihla)。白图泰随后在丹吉尔担任当地的卡迪,1377年逝世后葬于丹吉尔。the Rihla这本书在随后的岁月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世纪,才被西欧的学术界重新发现,1853年到1859年,法文版在巴黎出版,引起极大的轰动,后又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学术界认为,这本书的大部分记述都是可信的,为研究14世纪的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素材。1985年,该书由北大马金鹏教授译为中文出版。

评价
白图泰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当时伊斯兰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在蒸汽时代到来以前,他可能是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在阿拉伯世界,白图泰获得了崇高的声名,摩洛哥人将其作为英雄加以纪念。近代天文学家以其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

④ 第一次把中国文明带向世界的是阿拉伯人,讲一下这段历史

A

中国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泉州、明州、扬州等地南航向西经印度半岛西海岸至海湾,是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海上重要航线。中国的丝绸、陶器等,经此路销往阿拉伯半岛及其以远地方;阿拉伯半岛和海湾的香料、珍珠等运往中国,故亦称之为‘香料之路’
张骞是第一位了解阿拉伯事务的中国人。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时,他于公元前139年出使大月氏(现新疆伊梨地区大月氏王国)。公元前119年又出使乌孙(伊梨地区乌孙王国)。他的助手被派往大夏(现阿富汗北部巴克塔利亚王国)和安息(现伊朗)。这是中国使者第一次访问中东地区。
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经过波斯传到阿拉伯国家、希腊和罗马。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派往西亚和阿拉伯国家的使团增多。同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也来到西亚和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而阿拉伯商人也来到中国,他们带来大量的动、植物产品。

在贞观四年(630年),惊才绝艳的名将李靖,仅仅以三千之众,奇迹般使得突厥主力土崩瓦解,而后与另一位大唐名将李世绩的配合之下,一举将东突厥彻底消灭。东突厥汗国纳入中国版图。唐朝利用投降的突厥军队作为先锋,开始经营西域!在伊吾(哈密)、鄯善等国臣服于唐朝之后,唐朝又于贞观十四年攻灭了西域上的绊脚石―高昌国,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此后唐朝连续剿灭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几个不听话的西域小国,建立了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随着大唐帝国的兴起,同时代也有两个强国正在悄悄崛起,一个就是青藏高原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还有就是中东崛起的阿拉伯帝国。这两个国家同唐帝国成为了这段时期西域历史的主角。
时间流逝,唐朝在玄宗皇帝时期达到了顶点,而玄宗皇帝也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皇帝,他并不满足于只是作一个守成的君主。于是在他的领导下,唐朝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用兵。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也已经加入了争夺西域的行列,并且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和唐朝有了第一次冲突,西域终于变成三个大国之间的角逐。
且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公元8世纪及其后这些发明传到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入西班牙和欧洲地区。同时,瓷器和茶叶也传入一些阿拉伯国家!
B。
世界对古代中国以及某些地区的了解并不是很多。阿拉伯人最先开始尝试着去探索中国社会,观察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这片国土,并通过著书对此加以介绍。许多阿拉伯旅行家、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曾在他们的著作中描写过中国,谈到它的历史发展,各个朝代,民族特性,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在他们中,有伊本·赫尔达才白、商人苏莱曼·西拉菲、耶古卜、伊本·法基、伊本·拉斯台、马斯欧迪、艾卜达尔菲·颜白伊、伊德利斯、阿尔乃托、哈姆维、伊本·比塔尔、贾兹维尼、伊本·赛义德、大马士基、艾卜费达依、伊本·瓦尔迪、伊本·白图泰、伊斯托赫里和卡尔卡珊迪。
这些阿拉伯人在他们的著作中涉及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阿拉伯人最晚大约是从公元851年(伊斯兰教历237年)开始,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和人民的生活状况的。他们向世界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

此文为阿拉伯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穆罕默德·米里教授1996年11月11日在中国第三届阿拉伯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1安达卢西亚为西班牙南部地区。——译者注。
美好的:他们公正、守纪律、都是能工巧匠。正如马斯欧迪所说:“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他们富有智慧。法官和执政者共同维护真理,王子与庶民平等地服从管理。他们认为,国王处事要公正,而公正则是治国之本。乐善好施并加倍工作就是公正的一种表现。”“在任何情况下——伊德利斯这么说——他们都公正和平等。”在这方面,阿拉伯历史学家们写了许多优美的故事,来讲述古代中国皇帝的公正。
除此以外,中国人还是精工细作的典范。在这方面,马斯欧迪也曾说过:“(中国人)是真主创造的最精巧细致的民族,只要看一看他们的雕刻和工艺便可知道。他们的每一件作品,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与之媲美。”至于萨阿德·伊德利斯,则这么评价:“他们在工艺和绘画方面的知识领先于其他民族。他们是最富忍耐力的民族,为使制作的产品更加精益求精,他们最能忍受劳作中的千辛万苦。”
“在绘画方面”,伊本·白图泰说过:“罗马人也好,其他民族也好,没有任何人能像他们一样精于绘画。在这方面,他们具有伟大的才能。”
伊本·瓦尔迪说得好:“中国人(他们)最善于治国,人品最正直,手艺最精巧……他们中有人创造出了地球人类所无法创作出的作品。”
阿拉伯历史学家们曾专门谈到中国人在翻译、抄录和保护书籍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严谨、精细和认真的作风,他们还具体指出中国是令人钦佩的最珍惜书籍的民族,中国人重视书籍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
。。。。。。。。

在元朝统治时期,阿拉伯对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当时,由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在政府机构中任职,盛极一时。
在这方面,历史学家们经常谈及一个出生于先知家庭的名叫艾吉勒·舍姆斯·丁·欧麦尔先生的阿拉伯人所作出的特殊贡献。他曾担任今天被称作北京的这个城市的法官,后来又担任了该城的行政长官,以后又成了忽必烈汗皇帝的亲信之一。
在伊斯兰教历11世纪末叶,有人编著的《阿汉词典》是用小儿经书写而成。1
阿、汉两种语言也发生了语言交融。阿拉伯语吸取了汉语词汇。最常用的词汇如:纸、茶等。汉语也借用了阿拉伯语词汇,如:伊玛尼、哈格、巴忒里、哈给格提、克孜布、若哈、苏布热、舍发热提、舍法阿提、乃夫斯、瓦尔孜、锐孜给、阿林、扎西里、古得热提、乜贴、埋提、乌苏里。2被借用的阿语词汇也包括植物名称,如番红花、指甲花、葫芦吧......
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所作的《百字赞》赋也体现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受到的来自中国全国上下的敬意和好评。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汉朝的时候,中国和阿拉伯就开始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由阿拉伯人带到了西亚,再到了欧洲,到了整个西方世界~

⑤ 古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传承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阿拉伯文化的兴起
穆罕默德约于公元610年创立伊斯兰教以后,在麦地那建立了一个神权国家.这个国家不断向外扩张,很快就征服了阿拉伯半岛其它地区.到623年穆罕默德死去时,整个半岛已基本统一了.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从634年开始向半岛以外扩张,相继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朗和埃及.阿拉伯的一个部落倭马亚在大马士革建立了倭马亚哈里发王朝(中国唐代以及唐以后的史书称为“白衣大食”).倭马亚哈里发王朝是一个在文化上相对开放的王朝,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招募了许多科学家到大马士革来,并在公元700年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天文台.
在公元749年,虔诚信奉伊斯兰教的阿跋斯哈里发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将已经希腊化了的倭马亚哈里发王朝取而代之,建都于巴格达.他们接受了本地的文明,变得波斯化了.前几代的哈里发在巴格达广纳贤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来到这里.君主们下令翻译了大量印度和希腊的典籍,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使得希腊文化与印度、叙利亚、波斯的文化互相交融.第四代哈里发阿尔·马蒙约与公元828年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智慧之馆”,继续进行这种翻译工作.他们主要翻译了盖仑的医学著作和托勒密的天文学著作,以及欧几里德、希波克拉底、底奥斯可里底斯的作品.阿尔·马蒙于公元829年在巴格达建起了一座天文台,许多天文学家在这里观察、研究,得到了一些天文新发现.当时的巴格达人才荟萃、学者云集,在学术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后来,塞尔柱突厥人夺取了这个东哈里发国家的政权,使得巴格达在学术上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大部分穆斯林学者来到埃及的开罗,特别是在法提玛哈里发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绿衣大食”),因为当时的君主阿尔·哈基姆于公元955年在埃及建立了一所科学院.与此同时,西班牙也有一批穆斯林科学家在辛勤地工作.大马士革的前倭马亚王朝覆灭后,王室的一个后裔逃到西班牙,并与公元755年在安达卢西亚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中国史书也称之为“白衣大食”).科尔多瓦哈里发于公元970年建立了图书馆和科学院,不久在托莱多也建立了相同的机构.
阿拉伯的科学家们在君主的支持下,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光学和医学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当经院哲学禁锢下的欧洲学术界一片凋敝的时候,阿拉伯文化迎来了自己的繁荣.
(三)东西文化交汇的阿拉伯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
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廷收买过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印度的数字也许是由希腊人首先发明的,然后传入印度,再以初始的形式传入穆斯林世界,阿拉伯人将它修改为古尔巴字体,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字体更为相近.随着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世界,这种方便的数字也随之传播开来,代替了烦琐的罗马数字.他们还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公元751年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个造纸作坊,从此用真正的纸张代替了纸草和羊皮纸,这样阿拉伯文化和由阿拉伯人所继承下来的古希腊文化才被更好的保存下来,并得以流传.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四)阿拉伯文化的璀璨成就
不管朝代和君主如何变换,阿拉伯科学家对天文学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阿巴格达有一座著名的安提沃奇天文台,是阿跋斯哈里发王朝的第四代君主阿尔·马蒙于公元829年建成的.穆罕默德·阿尔·巴塔尼在这里重新计算了春秋二分点的岁差和黄道的倾角值,比托勒密算出的更为精确.他还发现了太阳的偏心率在变动着,也就是说地球的轨道是个经常变动着的椭圆.在法提玛哈里发王朝的阿尔·哈基姆统治时期,天文学家伊本·尤尼在开罗工作过.他汇集了两百年来天文观察的数据,并根据它们制成了“哈基姆星表”,以报答哈基姆对他的知遇之恩.在西班牙哈里发王朝,最早的天文学家是科尔多瓦的阿尔·查尔卡利.公元1080年,他编制了“托莱多星表”,对托勒密的天文体系做了略微的修正,用一个椭圆的均轮代替了水星的本轮.西班牙的穆斯林天文学家们企图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物质世界的宇宙体系,他们反对托勒密的本轮假说,理由是行星必定要以一个真正物质为中心体环绕飞行,而不是以一个几何点为中心.因此他们试图用亚里士多德采用的欧多克斯同心圆体系为基础,搞出一个物理学上讲得通的宇宙体系.但他们在这方面并没有获得成功,因为欧多克斯自己也没能解释行星的前行和逆行,何况现在需要解释的天体运动更加繁多和复杂.
穆罕默德死后两百多年内,伊斯兰教的神学活动极为活跃.根据可兰经,安拉创造并主宰世界,在安拉的绝对存在中,世界只有第二性的存在.这个正统的观点,后来被新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派以及另一个伊斯兰思想学派所修改.后者将新柏拉图学派的无尽的存在环链、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念和穆罕默德的片面泛神论综合起来,得到一个新的观点——宇宙便是神.第三伊斯兰思想学派用正统的穆罕默德术语解释自然,得到一个时间的理论,这个时间理论和印度佛教的原子哲学很类似.它的主要内容是:宇宙、空间和万物是由完全相同的原子组成的,时间是由不可分的无数“此时”组成的.原子是由安拉创造和重新创造的.如果安拉不时时创造,宇宙将象梦一般消逝.物质*着安拉的连续意志而存在,人不过是动画般的机器.他们的工作使得德谟克利特本来无神的原子论,与神教高度的统一起来.
阿拉伯人从公元八、九世纪起热心于神秘的炼金术,把寻找“点石成金”的秘方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穆斯林民族研究炼金术已有七百年的历史,他们的工作中心先在伊拉克,后在西班牙.在他们手中炼金术发展成化学,又发展成为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化学.在有些阿拉伯科学家从炼金术发展到化学的时候,另一些人没能在工作中吸取较为进步的观点,在自己的工作中陷于对黄金的贪欲而无法自拔.最著名的阿拉伯炼金家及化学家是扎比尔·哈扬,他约在776年间享有盛名.从遗留下来的阿拉伯原稿来看,他制造过碳酸铅,并从砷和锑的硫化物中分离出砷与锑;他叙述了金属的提炼,钢的制造,布和皮的染色,以及蒸馏醋而得到醋酸的方法.他认为当时所知的六种金属的不同是由于所含硫和汞的比例不同造成的.
阿拉伯人在医学方面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果.阿尔·拉兹是伊斯兰第一个最有名的医生.他曾收集古希腊、印度和中国的医药知识,编写成一部二十五卷著作《医学集成》.后来,生于波斯布哈拉城的阿拉伯名医伊本·森纳编写成一部更著名的医学网络全书《医典》.这部《医典》可以说是伊斯兰知识的总汇,后来对欧洲近代医学的初期发展曾发生过重大影响,直到十七世纪仍被欧洲各大学用作医学教科书.十三世纪,一个叫做伊本·阿尔·纳菲的医学家从大马士革来到开罗主持那西里医院.他对盖仑的学说进行了积极的批判,他认为心脏的隔膜很硬,不可能像盖仑说的那样血液通过肺从右心室流到左心室里.纳菲提出了一种血液小循环的理论,这是生理学的一项重大发现,比后来塞尔维特的发现要早三百多年.但他的学说并未在当时产生什么影响,直到二十世纪他的著作才被人们重新发现.
在物理学的光学研究中,阿尔·哈森做了几何光学的最初研究工作.他使用球面和抛物面反光镜,并研究了球面象差、透镜的放大率和大气的折射.他的研究丰富了有关眼球和视觉过程的知识,并用有力的数学方法解决了几何光学的问题.他著作的拉丁译本,对后来西方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阿拉伯人在数学上有两大贡献,第一项是他们采用了印度的数学记号并把它们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就是现在还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第二项贡献就是穆罕默德·花剌子模吸取了印度、古希腊、古巴比仑的数学成就发展了代数学,给出了二次方程的解法.

⑥ 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把什么的辉煌展现在西欧人眼前

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阿拉伯文化的兴起

穆罕默德约于公元610年创立伊斯兰教以后,在麦地那建立了一个神权国家。这个国家不断向外扩张,很快就征服了阿拉伯半岛其它地区。到623年穆罕默德死去时,整个半岛已基本统一了。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从634年开始向半岛以外扩张,相继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朗和埃及。阿拉伯的一个部落倭马亚在大马士革建立了倭马亚哈里发王朝(中国唐代以及唐以后的史书称为“白衣大食”)。倭马亚哈里发王朝是一个在文化上相对开放的王朝,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招募了许多科学家到大马士革来,并在公元700年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天文台。

在公元749年,虔诚信奉伊斯兰教的阿跋斯哈里发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将已经希腊化了的倭马亚哈里发王朝取而代之,建都于巴格达。他们接受了本地的文明,变得波斯化了。前几代的哈里发在巴格达广纳贤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来到这里。君主们下令翻译了大量印度和希腊的典籍,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使得希腊文化与印度、叙利亚、波斯的文化互相交融。第四代哈里发阿尔·马蒙约与公元828年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智慧之馆”,继续进行这种翻译工作。他们主要翻译了盖仑的医学著作和托勒密的天文学著作,以及欧几里德、希波克拉底、底奥斯可里底斯的作品。阿尔·马蒙于公元829年在巴格达建起了一座天文台,许多天文学家在这里观察、研究,得到了一些天文新发现。当时的巴格达人才荟萃、学者云集,在学术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后来,塞尔柱突厥人夺取了这个东哈里发国家的政权,使得巴格达在学术上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大部分穆斯林学者来到埃及的开罗,特别是在法提玛哈里发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绿衣大食”),因为当时的君主阿尔·哈基姆于公元955年在埃及建立了一所科学院。与此同时,西班牙也有一批穆斯林科学家在辛勤地工作。大马士革的前倭马亚王朝覆灭后,王室的一个后裔逃到西班牙,并与公元755年在安达卢西亚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中国史书也称之为“白衣大食”)。科尔多瓦哈里发于公元970年建立了图书馆和科学院,不久在托莱多也建立了相同的机构。

阿拉伯的科学家们在君主的支持下,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光学和医学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当经院哲学禁锢下的欧洲学术界一片凋敝的时候,阿拉伯文化迎来了自己的繁荣。

(三)东西文化交汇的阿拉伯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

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廷收买过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印度的数字也许是由希腊人首先发明的,然后传入印度,再以初始的形式传入穆斯林世界,阿拉伯人将它修改为古尔巴字体,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字体更为相近。随着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世界,这种方便的数字也随之传播开来,代替了烦琐的罗马数字。他们还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公元751年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个造纸作坊,从此用真正的纸张代替了纸草和羊皮纸,这样阿拉伯文化和由阿拉伯人所继承下来的古希腊文化才被更好的保存下来,并得以流传。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四)阿拉伯文化的璀璨成就

不管朝代和君主如何变换,阿拉伯科学家对天文学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阿巴格达有一座著名的安提沃奇天文台,是阿跋斯哈里发王朝的第四代君主阿尔·马蒙于公元829年建成的。穆罕默德·阿尔·巴塔尼在这里重新计算了春秋二分点的岁差和黄道的倾角值,比托勒密算出的更为精确。他还发现了太阳的偏心率在变动着,也就是说地球的轨道是个经常变动着的椭圆。在法提玛哈里发王朝的阿尔·哈基姆统治时期,天文学家伊本·尤尼在开罗工作过。他汇集了两百年来天文观察的数据,并根据它们制成了“哈基姆星表”,以报答哈基姆对他的知遇之恩。在西班牙哈里发王朝,最早的天文学家是科尔多瓦的阿尔·查尔卡利。公元1080年,他编制了“托莱多星表”,对托勒密的天文体系做了略微的修正,用一个椭圆的均轮代替了水星的本轮。西班牙的穆斯林天文学家们企图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物质世界的宇宙体系,他们反对托勒密的本轮假说,理由是行星必定要以一个真正物质为中心体环绕飞行,而不是以一个几何点为中心。因此他们试图用亚里士多德采用的欧多克斯同心圆体系为基础,搞出一个物理学上讲得通的宇宙体系。但他们在这方面并没有获得成功,因为欧多克斯自己也没能解释行星的前行和逆行,何况现在需要解释的天体运动更加繁多和复杂。

穆罕默德死后两百多年内,伊斯兰教的神学活动极为活跃。根据可兰经,安拉创造并主宰世界,在安拉的绝对存在中,世界只有第二性的存在。这个正统的观点,后来被新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派以及另一个伊斯兰思想学派所修改。后者将新柏拉图学派的无尽的存在环链、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念和穆罕默德的片面泛神论综合起来,得到一个新的观点--宇宙便是神。第三伊斯兰思想学派用正统的穆罕默德术语解释自然,得到一个时间的理论,这个时间理论和印度佛教的原子哲学很类似。它的主要内容是:宇宙、空间和万物是由完全相同的原子组成的,时间是由不可分的无数“此时”组成的。原子是由安拉创造和重新创造的。如果安拉不时时创造,宇宙将象梦一般消逝。物质*着安拉的连续意志而存在,人不过是动画般的机器。他们的工作使得德谟克利特本来无神的原子论,与神教高度的统一起来。

阿拉伯人从公元八、九世纪起热心于神秘的炼金术,把寻找“点石成金”的秘方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穆斯林民族研究炼金术已有七百年的历史,他们的工作中心先在伊拉克,后在西班牙。在他们手中炼金术发展成化学,又发展成为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化学。在有些阿拉伯科学家从炼金术发展到化学的时候,另一些人没能在工作中吸取较为进步的观点,在自己的工作中陷于对黄金的贪欲而无法自拔。最著名的阿拉伯炼金家及化学家是扎比尔·哈扬,他约在776年间享有盛名。从遗留下来的阿拉伯原稿来看,他制造过碳酸铅,并从砷和锑的硫化物中分离出砷与锑;他叙述了金属的提炼,钢的制造,布和皮的染色,以及蒸馏醋而得到醋酸的方法。他认为当时所知的六种金属的不同是由于所含硫和汞的比例不同造成的。

阿拉伯人在医学方面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果。阿尔·拉兹是伊斯兰第一个最有名的医生。他曾收集古希腊、印度和中国的医药知识,编写成一部二十五卷著作《医学集成》。后来,生于波斯布哈拉城的阿拉伯名医伊本·森纳编写成一部更著名的医学网络全书《医典》。这部《医典》可以说是伊斯兰知识的总汇,后来对欧洲近代医学的初期发展曾发生过重大影响,直到十七世纪仍被欧洲各大学用作医学教科书。十三世纪,一个叫做伊本·阿尔·纳菲的医学家从大马士革来到开罗主持那西里医院。他对盖仑的学说进行了积极的批判,他认为心脏的隔膜很硬,不可能像盖仑说的那样血液通过肺从右心室流到左心室里。纳菲提出了一种血液小循环的理论,这是生理学的一项重大发现,比后来塞尔维特的发现要早三百多年。但他的学说并未在当时产生什么影响,直到二十世纪他的著作才被人们重新发现。

在物理学的光学研究中,阿尔·哈森做了几何光学的最初研究工作。他使用球面和抛物面反光镜,并研究了球面象差、透镜的放大率和大气的折射。他的研究丰富了有关眼球和视觉过程的知识,并用有力的数学方法解决了几何光学的问题。他著作的拉丁译本,对后来西方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阿拉伯人在数学上有两大贡献,第一项是他们采用了印度的数学记号并把它们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就是现在还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第二项贡献就是穆罕默德·花剌子模吸取了印度、古希腊、古巴比仑的数学成就发展了代数学,给出了二次方程的解法。

⑦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三大贡献是什么

传播西方文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它们,还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在公元九世纪到十一世纪之间,阿拉伯掀起了一场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翻译运动。“阿拉伯翻译运动”。

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即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又为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欧洲人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的。可以说没有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对于西方古典文化的继承保存,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根本没有基础。

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比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的发明带给了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阿拉伯人除了传播古代科学和哲学的传统以外,他们还吸收和传播了一些为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文化与学术研究所必需的技术。

科学发展

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阿拉伯天文学家批判地球中心说,预测了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他们还精确地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哲学领域,穆罕默德(约570~632)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

阿拉伯在炼金术方面名声很大。阿拉伯人有 700 多年的炼金术史。他们 的工作中心先是在伊拉克,随后迁至西班牙。阿拉伯人把炼金术发展为化学, 并促进了中世纪后期欧洲化学的诞生。

(7)阿拉伯历史学家托白里扩展阅读:

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教体系是紧密相连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不仅限于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体。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既坚守纯洁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时又充满包容,体现出开放的胸怀。当代的极端伊斯兰教派绝不代表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文化特别是在世界中古时期取得了令世人尊敬的辉煌伟大的成就,就连西方历史学家都对阿拉伯文化表示由衷的敬意。

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发达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又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⑧ 求欧洲史

大部份的罗马文化随着罗马政府与宫廷被铲除而一并消失。部落的战斗团成为新的政府。在强大的领袖身边,围绕着一群忠心的战士,藉侵略所得的战利品获得供养。代替罗马法律的是部落的法律,主要以格斗或宣发誓约来作审判。虽然小王国是依靠部落的忠诚度而逐渐兴起,但由于具备文化修养的文职官员不足、通讯缺乏、贸易停滞不前,加上只有少量甚或没有货币流通,在统治上出现了困难。人民依赖农业来存活。生于这个时代,生活低贱而残酷,生命也非常短暂,当时人民的平均寿命仅仅三十岁,原因是孩童的存活率极低以及妇女难产等因素将整体寿命平均质拉低所致。

在黑暗时代开始的时候,欧洲势力的清单如下:

*法兰克人:今天法国的大部份地区和沿着莱茵河的部份日耳曼地区。
*东哥德人:义大利北部、瑞士和巴尔干半岛。
*西哥德人:西班牙和葡萄牙。
*汪达尔人:非洲的西北地区、西西里和义大利南部。
*德国:由不同的日耳曼部(包括撒克逊人和伦巴底人)落控制这个地区的大部份。。
*英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
*塞尔特人:威尔斯、爱尔兰、苏格兰和不列塔尼。
*马札儿人:匈牙利。
*斯拉夫人:波兰和俄罗斯西部。
*拜占庭人:土耳其、巴勒斯坦、埃及和大部份的希腊。

在接下来的世纪里,这份清单出现如下变化:
*汪达尔人:被拜占庭人消灭和取代。
*西哥德人:被法国的法兰克人和西班牙的回教徒消灭和取代。
*东哥德人:被义大利的伦巴底人和巴尔干的拜占庭人攻击,最终为他们所吞并。

黑暗时代大约是从公元500年到1000年,由上述三个重要的势力所形成。这个时代最后在新宗教的传播、法兰克人的帝国兴起和维京人的掠夺等三个因素的带动下宣告结束。

⑨ 历史与社会新课时检测: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传播方面的两个例子

贡献:①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收集和翻译希腊罗马文稿;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媒介:传播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的);传播中国的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③在数学、天文、医学、文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阿拉伯文化的兴起

罕默德约于公元610年创立伊斯兰教以后,在麦地那建立了一个神权国家。这个国家不断向外扩张,很快就征服了阿拉伯半岛其它地区。到623年穆罕默德死去
时,整个半岛已基本统一了。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从634年开始向半岛以外扩张,相继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朗和埃及。阿拉伯的一个部落倭马亚在大马士革
建立了倭马亚哈里发王朝(中国唐代以及唐以后的史书称为“白衣大食”)。倭马亚哈里发王朝是一个在文化上相对开放的王朝,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
招募了许多科学家到大马士革来,并在公元700年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天文台。
在公元749年,虔诚信奉伊斯兰教的阿跋
斯哈里发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将已经希腊化了的倭马亚哈里发王朝取而代之,建都于巴格达。他们接受了本地的文明,变得波斯化了。前几代的哈
里发在巴格达广纳贤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来到这里。君主们下令翻译了大量印度和希腊的典籍,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使得希腊文化与印度、叙利
亚、波斯的文化互相交融。第四代哈里发阿尔·马蒙约与公元828年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智慧之馆”,继续进行这种翻译工作。他们主要翻译了盖仑的医学著
作和托勒密的天文学著作,以及欧几里德、希波克拉底、底奥斯可里底斯的作品。阿尔·马蒙于公元829年在巴格达建起了一座天文台,许多天文学家在这里观
察、研究,得到了一些天文新发现。当时的巴格达人才荟萃、学者云集,在学术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后来,塞尔柱突厥
人夺取了这个东哈里发国家的政权,使得巴格达在学术上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大部分穆斯林学者来到埃及的开罗,特别是在法提玛哈里发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绿
衣大食”),因为当时的君主阿尔·哈基姆于公元955年在埃及建立了一所科学院。与此同时,西班牙也有一批穆斯林科学家在辛勤地工作。大马士革的前倭马亚
王朝覆灭后,王室的一个后裔逃到西班牙,并与公元755年在安达卢西亚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中国史书也称之为“白衣大食”)。科尔多瓦哈里发于公元970
年建立了图书馆和科学院,不久在托莱多也建立了相同的机构。
阿拉伯的科学家们在君主的支持下,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光学和医学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当经院哲学禁锢下的欧洲学术界一片凋敝的时候,阿拉伯文化迎来了自己的繁荣。
东西文化交汇的阿拉伯

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
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
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
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
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廷收买过古希腊手
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印度的数字
也许是由希腊人首先发明的,然后传入印度,再以初始的形式传入穆斯林世界,阿拉伯人将它修改为古尔巴字体,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字体更为相近。随着阿拉伯商人
的足迹踏遍世界,这种方便的数字也随之传播开来,代替了烦琐的罗马数字。他们还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公元
751年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个造纸作坊,从此用真正的纸张代替了纸草和羊皮纸,这样阿拉伯文化和由阿拉伯人所继承下来的古希腊文化才被更好的保存下来,并
得以流传。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阅读全文

与阿拉伯历史学家托白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