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遗传学发展史上的趣闻轶事
孟德尔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去了一个修道院当修道士,结果他不安分守己,偏要去种些花花草草,结果发现了遗传定律。其实他种过很多植物,远远不止是豌豆,但是只有从豌豆身上才能观察出结论
② 国学经典之逸闻趣事
篇一:国学经典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 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
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
篇二: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 。”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篇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一是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二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说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纵观《论语》全篇,孔子这里的诲人不仅指教诲他人以知识,还包括教诲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作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谓教书育人的典范,孔子从而立之年开始教授学生,而且持久不渝,终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孔子的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诲人不倦”的态度,还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伟大的口号是“有教无类”,它打破了阶级的差别,年龄、贫富、贵贱等界限,学生中长幼老少者有之,富贵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生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没有因为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动,对于我们很受启发。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然交谈,孔子启发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子路鲁莽率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洒脱悠然,无不显示了个人不同的才性、抱负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切的指导。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至少是从教期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充满激情,始终如一,热爱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的态度要一样。三是教法要灵活,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包括表扬、批评、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产生师生隔阂,仇恨的心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要讲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
③ 数学趣事,数学家故事,数学历史等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④ 郑州大学历史上的趣事
1.荷园一号楼
小李一入郑大校门,除了惊讶行政楼的宏伟外还会注意到厚德大道边一排排整齐的宿舍楼。接他的学长感慨道除了07、08级的还知道二期、一期、三期、四期以外,恐怕新来小孩子们就只认识柳园、荷园、菊园和松园了。在院办办完手续,接他的学长就忙着把他送到寝室,一边走,学长一边给他介绍“这就是一期,也就是荷园。荷园,是新区最早建成的宿舍,距今已经有七八年的历史了。”小李一边扛着沉重的行李一边打量着一期的宿舍楼,心理暗想“比起后建的柳园和新建的中体育馆,荷园竟然这么陈旧,宿舍别在这里就好”。晚夏的荷园,池塘里的荷花多年不曾开过,扇形广场也被踩得坑坑洼洼。继续往前走,总能看到一栋栋宿舍楼满当当、摆着歪七扭八杂物的阳台和楼下停放着多年不曾有人动过,浑身锈迹隐匿在草丛里的破旧自行车。
到了宿舍,小李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几天的长途奔波让他也精疲力尽,床铺一铺好,他就一头倒上呼呼大睡起来。夜里十点半,饥肠辘辘的他从床上迷迷糊糊的爬起来,早来了半天报到,宿舍依旧只有他一个人。昏暗的电灯照在发黄的墙面上,而床脚的阴影里仿佛总是藏着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他起身下楼,想去找点吃的,无奈地发现西边的餐厅早已经关门了。他垂头丧气的往回走,忽然发现北边的小路上站着一个女生,拖着行李,无所适从。发白的昏暗路灯照的她白皙的皮肤,幽幽发光。小李想起了下午接他的学长是那么热情,他就兴冲冲的走过去和那个女生搭讪。
“同学,新来的吧?”
“恩!”女生重重的点点头。
“学校太大找不到宿舍了吧?”
“是啊,学校太大了,天一黑,我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女生幽幽的说。
“没关系,你住在哪里,我送你过去,不过我也刚来,也不熟悉可能要多跑点冤枉路。”
“好的,谢谢你啦。我住荷园一号楼,你知道怎么走吗?”女生低声说到。
这下可难住小李了,“下午一路过来的时候,学长把宿舍楼都指给我看了,这个荷园一号楼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呢?”在女生面前,小李可不想表现出窘迫的样子,他灵机一动说道“哦,我知道二号楼在哪,附近肯定就是一号楼啦,跟我走吧。”小李头前带路,女生在后面默默的跟着。
过了光大银行,他兴奋的说道:“那不二号楼啦,一号楼肯定就在前面。
”小李和女生就从光大银行南边的超市穿过,出了超市小门,一栋红白相间,若隐若现的的寝室楼兀然立在他们眼前。
与荷园其他寝室楼不同的是,这栋寝室楼显得有些新的过头了。不但没有发黄陈旧的感觉,连阳台上晾的床单被罩都是雪白雪白的。
女生看到一楼的楼号后,对小李说道“太谢谢了,我终于到了。”
小李也很高兴“同学你住哪个房间,我把行李给你抬上去。”
女生幽幽的说:“不用了,她们一会来接我,你先走吧。”
听到这里小李很郁闷,我辛辛苦苦把你送过来,又没问你电话,又没打听你姓名,只想给你送个行李,又不是想跟你拍拖。用得着这么急着赶我走吗?
不过扛着行李走了那么远的路,这会真是饿的受不了了。他也没多想,和女生道了别就往回走。
路上,他还在想这个女生怪怪的,不过他的胡思乱想一会就被浓郁的泡面香味打断了。
一看表,这会都十一点了,荷园最北边的小馋猫还开着,里面竟然还有煮面吃,他就一头钻进去,点了三大包面。
他真是饿坏了,顾不得面烫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老板,不错啊,这么晚了还卖泡面。”
店老板笑笑:“我这早晚都有香喷喷的泡面。
你是新生吧,这么晚了,别乱转,转不回去事儿就大了。”
“还说呢,我刚才就遇到一个女生,住在荷园一号楼的,就摸不回去了,还是我把她送回去的呢。”小李自豪的说道。
店老板收敛起笑容严肃的对他说:“说什么胡话呢?我在郑大五年了,郑大哪有荷园一号楼。”
小李愤愤的说道:“不是吧,你个老郑大都不知道,我刚去过的。”
店老板没有在接他的话茬,店里的其他人也故作沉默用异样的眼神打量着他,同时还躲避着他好奇的眼神。
小李觉得这群人不可理喻。“我去给你们找个证人,你们等着,郑大怎么就没荷园一号楼了。”
他搁下面碗就朝南跑去,穿过灯火通明的超市,一把推开超市的后门。
顿时,他吓出了一身冷汗。除了绿的发黑的树林在风中隐隐作响。
这里真的没有荷园一号楼。
转眼几天过去了,小李还是天天疑神疑鬼的,天一黑就在寝室里呆着哪也不去。
一个正中午,
大家军训休息,一群学生围在一个满头银白色长发,穿的邋里邋遢,学者模样的老人周围,问东问西,都是关于郑大过去的故事。
小李撞着胆子走过去,提声问到:“老先生,您知道荷园一号楼吗?”
老先生顿了一顿慢慢的说道:“当你们在十号楼旁边被热闹的男女喧嚣搅扰时,你们会猛然注意到十号楼东边有一块静静的正方形密林。那里就是传说中的荷园一号楼。”
他停了一停,低声叹气道:“河南的考生太难了,拼死拼活几年只为能考上个好学校。可是能上好学校的有几个?有些人想不开,就走了黄泉路。修新校区的时候,有人建议就留下这块地,让那些辛辛苦苦却不能如愿的考生有个学可上,所以说这个楼不是给人住的,是给……”
他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2.坠楼的留学生
在郑大住久的有都会有这样的烦恼。晚上,当你在寝室里,教室里憋了一身的臭汗,想要到校园里吹吹风、乘乘凉时,总有一两个留学生骑着摩托车路也不看风驰电掣的从你身边擦过,惊得你臭汗刚落又是一身冷汗。每当提及这些事情,郑大的人都是愤怒又无奈。
这是07级刚入学不久。军训好容易结束了,脱下军装拿上书本,我们高高兴兴的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了。
就在这前一晚,发生了一场悲剧,估计是这大多数人不知道的。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今天是军训的最后一晚,各连队要么在草坪上互相拉歌,要么同学们三五成群嬉笑聊天。
小刚也跟着同学们疯了一天,现在正拖着疲惫的身躯往柳园的宿舍里走。身体向来不好的他,在这透支的疯狂中耗尽了大部分体能,迷迷糊糊,晃晃悠悠。
当他穿过泊月长廊,熙熙攘攘的人群,沁春园二楼的彩灯,让他的精神更加迷离。想起自己家乡高中里破旧的桌椅板凳和陈旧的校舍,在看看眼前的繁华。
想起自己就要在这恬静美好的校园里度过四年时光,等自己学成可以回报家人和故乡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了陶醉的笑容。
忽然,他笑容又变得凝重起来,自己的老母亲还弓着驼背的身躯操持家务,瘫痪的父亲还躺在床上等人照顾,从没有一刻,他渴望自己早日成功的欲望有这么的强烈。
是啊,一些都太沉重了,还轮不到一个大一的新生去独自承担。
他晃晃悠悠的踏上厚德大道。这时,远处传来了摩托车马达的轰鸣声,震得路上的石子都在逃离。
迷离的他也顾不得这么多,过了马路就是寝室了。他继续走着。
碰,一声沉闷的撞击声,接着是塑料在柏油路上划过的声音,一个外国男人歇斯底里的拉扯一个女孩离开,那个女孩的尖叫声。顿时,空气里除了沉闷,还有一股烧焦的塑料味。接着,又是马达的轰鸣声,越来越远。
而小刚躺在柏油路上,一动也不能动。
接下来的事情没人知道了,
因为谁也不忍心去面对一个憔悴到令人心碎白发老母亲不住的质问。
因为谁也不敢面对一个卧床的老父亲老泪纵横,流了又抹的凄凉景象。
因为谁也不敢去问,这残垣断壁下的家庭失去了这最后的顶梁柱,将来又怎么过活。
深夜里,没人看到那晚发生了什么。
但是,小刚知道,虽然他不能说话,不能动,只能睁大着双眼默然的观察这个世界,
但是,他一定记得那个男人惊恐的面庞和那个女人发狂的尖叫。
是的,他永远都记得。
我也不知道这个坚强的生命是什么时候停止呼吸的。
我只知道,那是07级入学的第一个冬天,一个外国留学生在柳园毫无征兆的离奇坠楼身亡,原因不明。
有人说,她是感情危机,想不开。
有人说,她是被暖气片烫着了,一不小心坠楼了。
总之,就像有人在身后重重地推了她一把。
我只看到,一群外国人围着他,愤怒的指责他。
而他跪在那个圈子的正中,哭的歇斯底里,
就如那晚。
如果你恰巧认识留学生,尤其是黑皮肤的,请告诉他:“在中国要低调的不仅是棒子和鬼子。”
对了,还有:“遭受苦难的不都是他战乱不止祖国,还有华夏热土上,在些土里刨食的庄家人。”
让他开的慢一点,活的久一些。
3.钟灵路
懂风水的人一入郑大就会饶有兴趣的看郑大的建筑布局,研究郑大的命名方式。
是啊,郑大不仅凝结了建筑师的心血和工人们的血汗,这里还有风水大师的点化。
《周易》的乾卦和坤卦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于是我们有天健大道和厚德大道。柳、荷、菊、松又都象征着文人铮铮的铁骨。
对,除了数字化的核心教学区,我们的地名成双成对的有典故。
但是,有一个除外,那就是“毓秀路”和它对着的不是“钟灵”路而是“培英路”。不过,其实原来是有钟灵路的。
那是郑大新区刚投入使用不久。偌大的校园里都是正在施工的建筑,只有少数的基础设施投入了使用。
夜晚走在寂静的校园里,周围没有完工的大楼黑洞洞的就像深陷的眼窝,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都死死地盯着你。
小光从一开学就在图书馆兼职,每天整理好书架、做好交接都已经很晚了。
虽然很辛苦,但是令他高兴的是每当图书馆购入一批新书他总是能第一个拿去看。
这对他一个书呆子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福利待遇了。
这晚,其他兼职的同学都已经收拾妥当离开了。小光还惦记着下午又来的一批新杂志。
他慢慢悠悠,不紧不慢的把工作拖到最后,等其他人都离开了。他钻进放杂志的房间开
始寻找他心仪已久的杂志。
“嘿,咱学校买书还真舍得花钱……”他没好气的说,在这么多书里找他要的那本,确实是个体力活。
他气喘吁吁的从书堆中扒出那本精装的杂志时,已经将近十点了。他从一楼密集书库回到二楼,他才发现,偌大的图书馆里就剩他一个人了。漆黑的天幕从图书馆透明的玻璃顶层映射下来,就像一个怪兽把一切都吞噬在黑暗中。
他壮着胆,环视了图书馆一眼。静悄悄、黑漆漆的。他继续走,沉重的脚步声在图书馆回荡,他仿佛感觉,似乎有人坐在远处空荡荡的凳子上伏身看书,仿佛有人在漆黑大大厅中穿梭来往。他不敢想,但是头皮已经发麻。
忽然,一声清脆的喝声,吓得他魂飞魄散:“干嘛呢?这么晚在这乱转什么?”
小光强定住颤动的双腿,抬头一看用颤抖到快要哭的声音说道:“哦,吓死我了,原来是何老师,我加班整理书籍呢,刚弄完,不好意思!”
“下次注意点”
小光匆匆的走下楼梯,离开图书馆,往南边钟灵路走去。
路上已经没人了,虽然是盛夏,刚才何老师还是吓得他一身冷汗。一阵凉风吹来,他清醒了很多。一想到怀里夹着的新书,他心里又美滋滋的了。他走着走着忽然打了一个激灵,他感觉貌似有人从出了图书馆就跟着他。刚才的经历,让他更加疑神疑鬼,他忽然转身,不过这次,他并没有被吓到。他看到一个女孩站在他身后不远的路灯下。他好奇的走了过去,打量着这个女生,她穿着手工的老式花布鞋,肩上斜挎着一个军绿色书包。
头两边梳着大辫子,眼镜睁的大大的看着他。
他没好气的说:“你别老跟着我啊,吓死我了都。”
“我看到你拿了图书馆的书”女生硬生硬气的说道。
“哦,这是我借的。”小光镇定的说。
“是吗?我想借去看看可以吗?”女生不容商量的跟他说。
“你借走了不还,我找谁去”小光想应付两句赶紧走。
女生拉着他说:“我叫王英,我这里有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里面有纸条写的有我的姓名、班级你过两天找我要。”
小光看了看女生紧紧拽着他的衣服,没有松手的意思,却也无奈了。
“好吧,这本给你,你那本给我。”说罢,女生接过书,扭头就走了。小光看着女生的背景消失在黑夜中,无奈地摇摇头。
第二天上课,老师沉闷的声音让小光更加恍惚。忽然他想起昨晚给女生换的书,正好可以拿出来,消磨时间。
他从书包里慢慢的拿出来,才猛然发现,这本书已经旧的发黄了,发脆的书页仿佛一碰就碎,还好墨迹清晰,能看出这是本小说。
他小心的翻开书的扉页,只见上面盖着鲜红的大章“山东大学革命委员会”。
“这都什么年代的书了……”小光感慨到。
忽然,他在封面的背面发现一个黏上去的牛皮纸袋,他慢慢的打开牛皮纸袋,发现里面有张发黄的纸条。
他把纸条小心翼翼的倒出来,慢慢打开,突然看到上面赫然写着:
“借书人:王英,借于1969年11月20日。”
虽是盛夏,小光感到自己的脊背上,阴风阵阵。
不久以后,高人指点说:图书馆在钟灵路和毓秀路这两条路之间,后来有人说图书馆送终守灵,不太吉利,还是改了吧。
从此以后,郑大就没有钟灵路了。
不过还是有人反映,晚上骑车从图书馆门口过的时候,偶尔会感觉自己视野的一部分突然被黑乎乎的东西遮住了,一不小心不就会撞到别人。
同学们,晚上骑车路过图书馆小心哦。
还有,南二楼下的路原来就是“钟灵路”。
4.北五顶楼
又该复习备考了吧。去哪里呢?图书馆?早上七点多就挤满了人,钻都钻不进去。核心教学区,要么考试,要么人满为患。各种楼,一样爆满。
同学们,有一栋教学楼,每到夜晚,灯总是亮着,偶尔还开着窗户,风把蓝色的窗帘卷到窗户外面,飘来飘去。你,敢去吗?
北五的顶层。
去过北五的人都隐约有这种感觉,那就是好端端的院子里仿佛多出了一个建筑。有些来找北五的人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数错了,倒回北二再看一遍。
对,北五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突兀。
兀自立在那里的一个教学楼,却有自己的特色。在楼顶有个玻璃建筑,远处看去像一个温室, 我一直感觉那里是雨夜、雪天,看雨赏雪的最佳观景位。
但是,那里似乎从来没有人。
不过,似乎也不是没有人,每到晚上,玻璃温室旁边的一个屋子里就会亮起灯来。
那一层的教室偶尔会有窗户打开,窗帘被风吹出来。
去过北五上自习的人恐怕不少有这样的感受,大白天的就感觉北五阴森森的。坐在教室里总有寒风从莫名其妙的地方吹出来直往衣服里钻。总能听到楼道里有人说话,却怎么也听不到脚步声。
而且到了夜里,惨白的灯光打到幽蓝的窗帘上,明暗混合在一起,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
提醒学妹们,夜里,北五的卫生间里,没有灯……
这是一个学姐自己讲的。
那天她在北五上自习,本来一个人好好的,忽然来了一对情侣,带着笔记本电脑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开始看电影。他们也许是过于沉溺在电影里了,兴奋的喊叫声和讨论声让这个学姐根本无法专心看书。
这位学姐用双手捂住了耳朵,于是这个世界就清净下来。突然,她的耳边响起了玻璃弹子掉在地上的声音,铛,铛,铛……那个声音是那么的清晰。她下意识的抬头往上看。因为她知道声音是从上面传下来的。
她又高兴起来,原来还有一层,可以上去上自习了。
于是她收拾东西往上走,出了教室转身兴奋的上楼梯,忽然,她愣住了。
因为当她一抬头的刹那,她看到一扇紧锁的大铁门。门上的锁都生锈了……
她用手晃了晃铁门,那是根本打不开的。
于是她决定回寝室。
当她走出楼道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她一个人刚踏上北五前的空地,突然,一个黑影从她背后袭来,仿佛是恶魔,伸出锋利的爪子要摄取她的灵魂。她一个激灵,腿一软坐到了地上。顿时,黑影也消失了。
她缓了缓神,壮起胆来扭头一看,没有一个人。她再抬头望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北五顶楼的
灯亮了。她想,也许是灯亮的瞬间,自己的影子突然出现,吓到了自己。
她自嘲自己胆子太小。
正当她准备扭头起身的时候,忽然的看到,北五顶楼有个穿红衣服的女孩正在看她,死死的看着她。她浑身一冷,也不敢再看一眼,赶紧起身,一路小跑回到了寝室。
以后,她说,她再也不去北五上自习了。
去过北五的人都知道,那个门锁了很长时间了。
有人说,见女生上去过,很久都没有下来。
有人说,看到打扫卫生的阿姨上去过。
总之,见过有人走上顶楼,却从没见过有人从上面走下来的……
后来,听学长意味深长地说:
既然荷园一号楼给他们住了,那总得给他们找个地方上课吧……
我恍然大悟。
有兴趣你可以去北五看看。
那里不光有每晚自动亮起的灯,还有时而打开,时而关上的窗户。
窗户后面也许就有那个穿红衣的女生。
但记住,那里一直没有人……
5.文学院后的荒园
郑大地大人也多,想在这样的学校找个清静的地方让两个情侣亲亲我我还真是不容易。
于是有一晚,就有一对情侣闯入了一个不该闯入的地方,遇到了一些不该遇到的东西。
那是一个初秋的夜晚,天气还没有那么凉,但是住在郑大的人都知道,黄河岸边的风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到半晚,呼呼吹个不停。
狂风卷着细沙纷纷而下,校园里只有匆忙赶回寝室的零星几个行人。 他和她正在河园东路上漫步,一边是狂风肆虐,一边是摇曳的魑魅垂柳。
惹得女孩的总是焦躁着,催着要早点回寝室。
他还是仅仅抓着她的手,漫步向东门方向走去。“我们还是早点回去吧,这个鬼天气,转什么转啊。”她不耐烦的抱怨道。“再走会吧,天天见个面不容易,怎么刚见就急着走。”他耐心的安抚道。“我没时间啊,我今晚还约好跟同学出去买东西呢。”她继续不耐烦的想要离开。“再走走吧……”他没有继续说下去。“算了,我累了,一点都不想走了,咱找个地方歇歇吧。一会我还得逛街呢。”她急切的提议。“……天气不好一会你还是早点回去吧。”男孩关切的说。
但是大风好像是从四面八方一起刮来,他们实在是找不到一个权且避风的地方。
忽然,男生看到信管和商学院之间有一片空地,四面都被文科园的建筑环绕着。他想,这里的风应该小一些。
一路上狂风卷着黄沙,憋得让人心闷。一些被风卷起的小物件,窸窸窣窣,总是让人心神不宁。 终于,他们俩还是来到了那片空地。
稍微喘口气,他们才发现,原来这地方竟然还另有洞天。 稍微往西就是文学院和历史学院,正对着美术系,那里还有一片小草地,貌似这里很少有人来,难得的一片荒园。
那片草地也格外醒目,它不同于郑大其他地方已经被小路分割的七零八散的草坪亦或是被践踏到枯黄的小草。那是真正的草地。他俩兴奋的跑上去,踩踩,跳跳,软软的,凉凉的,他们兴奋不已。
女孩依偎着男孩,扛着她的肩膀,对着面前美术系的一大扇玻璃幕墙发呆。
忽然,女孩惊恐的说:“赶紧走,有人发现我们了。”男孩起初也是一惊,转念一想,咱就是搂搂抱抱,什么年代了,怕什么吗。 他壮着胆子不动。
女生借着昏暗的月光,继续向美术系那黑洞洞的大厅观察。“还好,他没过来,不过他貌似在找什么东西。”女生疑惑的说。
男生瞟了一眼,不耐烦的说。“管人家干嘛。这么黑,找个屁。把大厅的灯打开,不就好找很多,这人真笨。”女生更加好奇,她起身越过草坪,眯起眼睛,趴在美术系的大玻璃幕墙上仔细的往里看。“那人,怎么一下就不见了。”女生更加疑惑。“别疑神疑鬼的,我手机有手电功能,打开一照不就明白了。”男生起身走来。
他慢慢的打开手电,往美术系的大厅照去。 微弱的灯光通过玻璃幕墙就变得更加微小。除了眼前几米,略微有些轮廓以外,其他的地方仍旧是未知的黑暗。
男生起身对女生说:“估计你看花眼了,根本没人嘛。”女生不相信,躲过手电,当她再次要爬到幕墙上看的时候。
铛,一声,一张古铜色的脸,映在她的眼前,她忍不住,“啊……”的大叫起来。 男生先是一惊,强定住神上前去打量。 他彻底的惊呆了。 那哪是个脸。
那是一具半身的雕像,趴在地上,用黑洞洞的眼神正对着他们仔细凝望。 后来听人分析说那是全校阴气最重的地方。
隔壁的历史学院藏有大批出土文物,多少带有不干净的东西。而旁边的美术系净是雕像,模型了。传说古代降灵总要降到类似人形的东西,灵体也喜欢往人形上俯身。谁又说得清,那晚他们到底看到的是个什么东西。
同学,晚上没事别去文学院后的荒园。 去了,也不要趴在玻璃幕墙上往美术系的大厅张望。
⑤ 有没有介绍历史上著名哲学家的逸闻趣事和有趣的哲学故事的书
《哲学的故事》是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的经典力作。自问世以来,经久畅销不衰。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了有史以来的主要哲学家的生平及其观点。[1]书名 哲学的故事作者 (美)威尔·杜兰特译者 蒋剑峰 / 张程程ISBN 9787513306331类别 哲学思想页数 432定价 49.00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5装帧 平装品牌 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目录1内容提要
2作者简介
3目录
1内容提要编辑本书着重描述了人类史上数十位著名哲学家的境遇、情感与生平,因之,它并不该被看做是一部哲学史,而是一部关于哲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动听的叙述,使它变成了一部极富魅力的人文经典。该书自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给热爱哲学但又心存敬畏的读者们敞开了一扇亲切的大门。苏格拉底服毒、柏拉图逃亡、亚里士多德被流放,为了真理师徒三人前仆后继;培根立遗嘱托付“把灵魂送给上帝;把躯体留给泥土;把名字留给后世”; 伏尔泰和卢梭两人合伙“击垮了法国”……威尔·杜兰特以苏格拉底的谦逊、伏尔泰的洞察力和恒心、罗素的冷静,用生动幽默的文笔,将哲学思想融合于血肉之躯,记述了从苏格拉底到约翰·杜威等有史以来的主要哲学家,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趣的方法读懂漫长的哲学发展和艰深的哲学精髓。[1]2作者简介编辑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用五十多年的时间写就一系列广受好评的重要著作,《哲学的故事》、十一卷本《世界文明史》(后几卷是他和妻子阿里尔合著)、《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等。他终生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哲学的故事》出版后,第一年连续再版22次,迅速译成18种语言,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哲学热潮。[1]《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系列丛书的第一卷于2005年由韩国子音&母音株式会社在韩国出版,直至2010年方才出齐。加上之前的策划组稿时间,韩国出版家和众多知名学者耗时近十年,终于为广大读者奉献出这套堪称哲学盛宴的少儿普及读物。这是一套妙趣横生的故事书,改变人生的哲学课,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智慧之书!丛书每卷约4万字,插图20幅,全彩印刷。每卷均以东西方哲学史上一位著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作为主题,并将其完美地融合于贴近中小学生生活与爱好的精彩故事和插图中。丛书首先强调的就是故事的可读性。
《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内容介绍
它要么把那些哲学家复活,放在读者身边,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进行思想交流;要么,请同学们“变”到哲学家所生活的时代,和哲学家一起感受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思想产生的土壤;要么,干脆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海洋,在天空,我们的哲学家变成了各种会说话的翔鱼飞鸟。既像是探险故事,又像是科幻小说,紧张与兴奋的情绪会让读者不忍释卷。其次,这套书将50位哲学家最重要的思想用非常简明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小读者们一听就能明白,就能对这些哲学家有所认识,并陶醉于他们淳厚深邃的思想与特立独行的个性。书中每个章节末尾都附有一个小栏目“哲学放大镜”,或系统整理或深入分析章节故事中出现的哲学内容,让读者们对哲学家的思想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书后附录中还有综合思考题和参考答案,鼓励小读者们结合社会现状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出论述,既加深了读者对相关思想的理解,又充分开发着他们的社会观察、独立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最后,这套书还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无论是小学三年级的同学,还是高中学生都可以阅读,差别只在于由于读者身边世界的大小不同,他们从中得到的理解和收获也各不相同。甚至家长们也可以一起参与阅读,将其变为一种亲子互动,和孩子们互相分享各自对于自然和世界的认识,加深情感与心灵的沟通。“哲学家讲述的哲学故事”丛书在同处东亚文化圈的韩国取得了巨大成功,衷心希望丛书的中文版也能为中国的孩子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能让中国的家长和孩子同样远离功利,亲近智慧,重拾好奇,学习思考,激发创造,共同成长!
《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述评
该套丛书以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故事将哲学家的思想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串联起来,并以青少年乐于接受的口吻生动再现,每章后都有“哲学放大镜”栏目对哲学家的思想进行概况。使读者既能在阅读故事中收获乐趣与智慧,同时又能初步形成一种哲学的视野,对未来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⑥ 物理学史 轶事 趣闻
一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巴黎。
一样的延续着千百年的灯红酒绿,香榭丽舍大道上散发着繁华和暧昧,红磨坊里弥漫
着躁 动与彷徨。而在此时的巴黎,有一个年轻人,名字叫做德布罗意(De
Broglie),从他的名字当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贵族,事实上德布罗意的父亲正是法过贵族。但是他也就正好是贵族的花花公子。时间一转就到了1919,这是一个科学界急剧动荡动着的年代。就在这一年,德布罗意突然移情别恋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尤其是感兴趣于当时正流行的量子论。具体来说就是感兴趣于一个在当时很酷的观点:光具有粒子性。这一观点早在十几年前由普朗克提出,而后被爱
因斯坦用来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即便如此,也非常不见容于物理学界各大门派。德布
罗意倒并不见得对这一观点的物理思想有多了解,也许他的理解也仅仅就是理解到这
个观点是在说“波就是粒子”。或许是一时冲动,或许是因为年轻而摆酷,德布罗意来到了一派宗师朗之万门下读研究生。从此,德布罗意走出了一道足以让让任何传奇都黯然失色的人生轨迹。
二
历史上德布罗意到底花了多少精力去读他的研究生也许已经很难说清,事实上德布罗
意在他的5年研究生生涯中几乎是一事无成。事实上也可以想象,一个此前对物理一窍不通。白驹过隙般的五年转眼就过去了,德布罗意开始要为他的博士论文发愁了。其实德布罗意大约只是明白普朗克爱因斯坦那帮家伙一直在说什么波就是粒子,(事实上对于普朗克大约不能用“一直”二字,此时的普朗克已经完全抛弃自己当初的量子假设,又回到了经典的旧框架。)而真正其中包含的物理,他能理解多少大约只有上帝清楚。五年的尽头,也就是在1924,德布罗意终于提交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他的博士论文只有一页纸多一点,不过可以猜想这一页多一点的一份论文大约已经让德布罗意很头疼了,只可惜当时没有枪手可以雇来帮忙写博士论文。他的博士论文只是说了一个猜想,既然波可以是粒子,那么反过来粒子也可以是波。而进一步德布罗意提出波的波矢和角频率与粒子动量和能量的关系是:
动量=普朗克常数/波矢
能量=普朗克常数*角频率
这就是他的论文里提出的两个公式。而这两个公式的提出也完全是因为在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的时候提出光子的动量和能量与光的参数满足这一关系。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博士论文会得到怎样的回应。在对论文是否通过的投票之前,德布罗意的老板朗之万就事先得知论文评审委员会的六位教授中有三位已明确表态会投反对票。本来在欧洲,一个学生苦读数年都拿不到学位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时至今日的
欧洲也依然如此。何况德布罗意本来就是这么一个来混日子的的花花公子。然而这次
偏偏又有些不一样——德布罗意的父亲又是一位权高望众的内阁部长,而德布罗意在
此厮混五年最后连一个Ph.D都没拿到,双方面子上自然也有些挂不住.
情急之中,朗之万往他的一个好朋友那里寄了一封信。当初的朗之万是不是碍于情面
想帮德布罗意混得一个PhD已不得而知,然而事实上,这一封信却改变了科学发展的?
⑦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一、教师要有很好的专业素养,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
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而初中历史特点之一就是强化主题性淡化体系性,学生学习历史仅仅是拘泥于书本这样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的教学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是不会对这一学科有足够的认识,学习兴趣就无从谈及。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自主学习。书本知识他们通过预习、自学就会消化大部分,而上课这些知识就不用再次强调了,我们可以扩展与深化历史教学。这里的扩展与深化指的是对历史知识的横向扩展与纵向深化。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素养,比如说在讲授关于岳飞的历史知识时,根据这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我专门用了将近两课时来讲解这一历史人物。由于学生在大量的影视作品及武侠小说当中对这个人物有所认识,在他身上有很多见闻和疑问,所以让学生们在课下广泛的搜集资料,在课上我在对这些内容分类,哪些是历史真实的面貌,哪些是后人杜撰的,最后给这一历史人物一个客观准确地评价。这时候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就会发挥作用,让学生在扩展知识面的基础上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式与方法,不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而且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或言语幽默,或激情四溢,感染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幽默风趣的课堂往往充满了笑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最能吸引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但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幽默风趣是由个人的性格决定或者是一种语言艺术,与知识丰富无太大关系,是因人而异的。幽默风趣固然与个人有关,但我认为渊博的知识是幽默风趣的基础,只有当你博览群书你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相关的趣闻,然后采用适当的语言加以组织达到意外的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充满激情,那肯定会感染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是怎样做到有激情呢?首先要具备历史正义感,即对于历史的是非曲直必须要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历史上的丑恶现象应给与无情的抨击,对正义的行为则大加赞扬,这对于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非常重要。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在讲台上老师就是一个演员,把自己置身于历史中,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原因时,老师尽可能把慈禧对大臣的说话时的丑恶神态充分表现出来。教师应注意语言上的抑扬顿挫。语言上抑扬顿挫直接将老师的情感表现出来,如讲到近代历史上清政府签订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时候,表现出对清政府的愤怒,对国家不幸的惋惜;讲到五四运动时用激昂的语言表达对青年爱国行为的崇敬。第四、举止得体是激情在姿体语言上的表现,课堂上除了慷慨激昂的语言外,姿体语言也非常重要,讲述历史人物模仿他们动作,当讲到精彩处可以挥动双手或者紧攥拳头等。实践表明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最能感染学生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它能通过图片、动画效果、影音资料等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仍然处于感性思维状态,多媒体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历史影片的剪辑都是能吸引学生看、听、动手和动脑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加上教师的及时讲解,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首先,选好课文,在中国近代史中五四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由于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教师很难把握,多媒体的优势较为突出。例如讲述红军长征时,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可以将长征路线生动形象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和影视剪辑展示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这些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并归纳长征精神,远比老师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其次,精心准备课件,课件的对老师的技能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影片的剪辑,简单的制作动画,一个精美的课件往往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课件的选材也非常重要,一个内容精彩的课件往往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这些长征故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最能展现长征精神的画面和影片。第三,老师一定要及时讲解,以前很多历史老师反对多媒体课的原因之一就是多媒体热热闹闹,学生只关注那些图片和影视忽略了知识。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永远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在多媒体课中,老师必须注意好引导和讲解,通过这些图片、动画、影视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巧妙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问题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关键是如何从问中引趣,问题要环环紧扣,由浅入深。问题设计既不能有过去的满堂灌到满堂问,学生嫌烦,又不能设计得过难使学生产生畏惧感,这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且还可能会厌恶学习历史。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有科学性。首先要有“问”的价值,书本上已经有的,一看就会的,最好不要作为问题去设计;太难的问题,又必须解决的,可以把问题分散开,变成几个小问题来解决,或者老师给出背景材料加以引导,创设情境。
⑧ 一个关于学习历史的趣事,大约50字!
《三国演义》中,周瑜与孙权定下计谋,以孙权之妹为诱饵,骗刘备过江到东专吴招亲,属想趁机杀害刘备,索回荆州。诸葛亮早识破了诡计,对刘备说:“你只管去,我略用些计谋,会让周瑜一筹莫展。孙权之妹嫁给了你,荆州还会万无一失。”接着,诸葛亮令武将赵云随同并护卫刘备前往,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内有三条妙计,嘱咐他依次执行即可。结果,赵云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行事,不仅帮助刘备将孙权之妹孙尚香夫人迎娶回来,还得到孙权之母吴国太的欢心,陪同刘备夫妇回了荆州。周喻又气又怒,带兵追赶刘备时更遇上诸葛亮的埋伏……此即“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有趣故事,亦即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建奇功记载
⑨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中的趣味性
一、以故事为中心教学
生活中,人们都喜欢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并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故事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很紧密,具有共性;从概念上看,故事是“用来作为讲述对象的真实或虚构的事情,特点是情节连贯、有吸引力、能感动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而历史正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纪录,充满了生动感人的人物和事件,并且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很大。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生动事迹怀有浓厚的兴趣。本校历史教研组曾对高中一年级18个班级学生做过问卷调查,有近88%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因此历史教学中我们作了这样的尝试,通过讲故事,使我们的历史教学不再死气沉沉,使相对枯燥的知识变得活了起来、有血有肉,教师为学生在故事中重新呈现历史人物的风采和历史事件的感人细节,为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现实情况,首先,教师要对课本作故事化的改造,增加历史场景和人物性格、事迹的内容,可预先想好并对要讲的故事做好铺垫和延伸,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临时穿插,但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其次,布置学生创作,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作适当、合理的想象。最后由学生来讲故事或扮演其中的角色,变被动式接受为亲身体验。讲故事永远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我认为,只要精心设计,有的放矢地利用故事“有吸引力,能感动人”的特点,讲故事不失为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种得天独厚的好方法。
二、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
准确严谨、精练简洁、通俗生动、幽默语言、深情并茂、生动有趣的讲述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此不疲。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我们要把历史讲“活”。例如,讲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焚毁时,教师就应使用控诉性的语言和悲愤的语调来讲述侵略者的贪婪和无耻,感染学生,使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无比憎恨。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研究历史教学,他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赵恒烈,《历史教育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1页。)”我们教师不妨“对号入座”。按照这“三个境界”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测,明确自己已达到的“境界”,而后继续努力,向更高“境界”前进。
三、体验重温历史
历史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具有“过去性”特点,因此它不可能再现也不会重演,而且有些历史与现在的距离比较遥远,内容也比较刻板,所以很多东西对学生来说太陌生、太抽象,以致难以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电视、投影、录音、电影录像剪辑、网上文字和图片资源、FLASH动画、PowerPoint课件以及电视录像技术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内容充实,资料丰富,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还原,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爱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⑩ 有没有一些介绍历史、科学、趣事的节目。不要太枯燥的就好像探索这种太枯燥的就免了。
《凤凰大视野》讲人文历史,我的最爱。
《百家讲坛》讲社会网络。
《解密》所有版未解之谜和趣权事。
《我爱发明》讲小发明。
《军情观察室》讲军事。
《百战经典》讲著名战争案例。
《一站到底》趣味答题,包涵网络。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