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系

发布时间:2021-03-13 03:36:19

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学科建设

考古文博学院学科的优势以及教学的软、硬环境,是一个专业吸引力所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培养文物考古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由几代考古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优秀的教学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科的建设,最能体现一个专业的传统和创新。结合传统与考古学的发展趋势,现学院设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古代建筑四个本科生专业及方向。其中文物保护专业方向和古代建筑专业方向为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后,根据国家需要分别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生。
考古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包括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含动物考古)、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田野考古学、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科学等12个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陶瓷考古、宗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古代建筑、文物保护科学、古代文物研究等13个研究方向。考古专业设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共有)。1个博士点中所能招生的研究方向及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在全国高校考古专业中也是仅有的。其中旧石器考古教学与科研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及微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属国内一流。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佛教考古,是学院考古教学和科研的特色之所在。目前,国内外高校的许多教师,都曾在学院进修过上述相关方向的课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学院在上述教学和研究领域中的优势。目前上述方向在师资力量及学术水平方面仍属国内一流,学术队伍的梯次配备,也较合理

2.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同中国考古学一同成长的。这意味着要了解它就离不开中国的考古学史。同其他近代学术一样,中国近代考古学也是来自西方。近现代考古学在我国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甚至是同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的。它是在20世纪初中国国家、民族和历史三重危机下出现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探险家、学者在西北的考察活动以及日本探险家、学者在中国的考古、探险乃至盗掘活动频仍。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沉寂多年的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挖掘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借助20世纪初期国内的“三大发现”——即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明清大内档案的发现,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加入近代考古学研究的行列。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早期的考古工作便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1928—1937),由此开始了利用考古学重建中国古史的历程,这是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开端。殷墟的第一次发掘由甲骨文学家董作宾先生(1895—1963)主持,从第二次开始转由毕业自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的李济先生主持。后转由在哈佛大学受过考古学系统训练的梁思永先生主持。梁思永先生改进了田野发掘的组织和方法,奠定了早期中国考古学田野发掘工作的专业性方向。
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考古学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界瞩目的焦点,并深深地撞击着民众的魂灵。而诸多的考古实践,也催生了中国高等院校的考古专业。最初成立的两个高校考古教学研究机构是:北京大学国学门的考古学研究室与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科。后者成立于1925年,前后仅存4年。可以说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前身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于1921年底,后改名文科研究所(图01),虽说也仅存在了四五年,但它却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最早建立并成功运作的人文学术研究机构。国学门的体制,从组织结构看,包括三室五会。“三室”谓登录室、研究室和编辑室,“五会”即歌谣研究会、明清史料整理会、考古学会、风俗调查会和方言研究会。其中考古学研究室可以说便是今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前身。著名金石学家马衡先生为该室第一任主任,该研究室还外聘罗振玉(1865—1940)、法国东方学家伯希和(1878—1945)等著名学者为考古学通信导师,并积极主动寻求与国外考古学术界的合作,影响深远。马衡先生也因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考古学会则成立于1923年5月24日,初名古迹古物调查会,由马衡先生担任会长,参加者有叶瀚、李宗侗、陈万里、沈兼士、容庚、陈垣、李石曾、徐炳昶等人。考古学会计划从调查入手,“并为发掘与保存之预备”。其主要活动有参观朝鲜汉乐浪郡古墓发掘、调查大宫山明代古迹、洛阳北邙山出土文物以及甘肃敦煌古迹等。1927年,北大考古学会与瑞典斯文赫定联合组成“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北大教务长徐丙昶任中方团长,中方团员黄文弼等10人均为北大师生(图02)。此次科学考察受到当时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国政府为纪念中国人首次考察大西北还特地发行纪念邮票一套(4枚)。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对中国学术界影响深刻,成就了一批杰出的中国考古学家。
1934年,因马衡先生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改由胡适先生(1891—1962)兼任考古学室主任。1946年北京大学由于日本侵华而南迁8年之后返京,成立了以向达先生(1900—1966)为主任的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聘梁思永、裴文中先生(1904—1982)为导师,开始招收考古研究生。北大考古的专业规划也得以逐步完善和稳步拓展。
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专业——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设立,由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1909—1999)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文学史家郑振铎(1898—1958)、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1904—1982)、夏鼐(1910—1985)、郭宝钧(1893—1971)以及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林耀华(1910—2000)等诸先生为兼任教授(图03)。
2007年,考古文博学院又根据考古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一步调整学科,下设考古学系、文化遗产学系,另设信息资料中心。其中考古学系下分5个教研室,它们是旧石器考古教研室、新石器商周教研室、历史时期考古教研室、科技考古教研室以及外国考古教研室,从而使得我院的考古学学科体系更为健全和完整。
北大考古虽然承载着厚重的学科传统,但也夕惕若厉,适时调整学科设置。文化遗产学便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对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相关成立背景进行发现、界定和价值评估,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保护与利用,达成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双赢的综合性学科。现我院文化遗产学系下分3个教研室,分别是博物馆学教研室、古代建筑教研室和文物保护教研室。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北大考古的历史和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几乎同样久远。考古专业成立以来,几代学者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将专业发展壮大成今天的基础设施完整、学科覆盖面宽、教研力量雄厚的考古文博学院,为中国考古学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3. 北京大学文博系考古学全套教材名称是什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教材,多是系里导师自编的讲义,不对外发行的。至于定量考古学、科技考古学、考古器物绘图等教材,是北大出版社出版的独创性教材,可供其他学校考古系作教材的。想系统学习古玩知识,可详细阅读《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相信你会收获不浅!

4. 关于北京大学的考古学专业

我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6级本科生(不信查我IP地址),我们学院有四个专业:考古学、文物保护、文物建筑、博物馆学。
文科生被录取进入本学院,默认专业是考古学,到大三可以选择继续学考古,或者学博物馆学,也就是说考古学和博物馆学是到大学三年级才分家的。
理科生被本学院录取,默认专业是文物保护或者文物建筑,但这两个专业是隔年交替招生的,即2006年招文物建筑,2007年招文物保护,2008年再招文物建筑……
理科生可在入学时提出转专业,改学考古。文科生可在招文物建筑专业的学年提出转专业,改学文物建筑,但不能改学文物保护。

具体一点:
学院必修:考古导论、文物保护概论、文物建筑导论、博物馆学概论
考古专业课:中国古代史、中国考古学、素描……
文物保护专业课:各种物理课、化学课
文物建筑专业课:中国建筑史、建筑设计、素描、色彩
博物馆学专业课不太清楚,因为前两年跟考古是一样的,我想差别不会太大
我个人认为博物馆学是这四个专业中相对最没意思的。

5.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的录取分数线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考研分数线在400分以上,毕业后就业前景广泛,可以进入考古所博物馆当研究员或者当个鉴定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学院,学院的主要专业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分别创建于1922年和1947年,著名学者马衡、胡适、向达、梁思永、裴文中、苏秉琦等都曾经在这里工作和任教。学院现有考古学系和遗产学系两个系,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文物建筑4个本科生专业(后二者是按专业对待的专业方向),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及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宗教及中西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科技考古、古文字学、博物馆学、文物研究、文物保护、古代建筑等研究生专业方向。专业现有以1 6 名教授和1 1 名副教授为骨干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另有外聘专任研究生导师5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24名、博士研究生8~10名、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研究生3~8名,并设置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教学及科研设施齐全,除教学使用的各种专业教室外,还有第四纪年代测定试验室、文物保护试验室、陶瓷研究所、图书资料中心、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可供研究生学习和科研之用。此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考古文博学院合署办公,中心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和中心的资料也可以为研究提供方便。

6.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学科体系

学科的优势以及教学的软、硬环境,是一个专业吸引力所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培养文物考古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由几代考古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优秀的教学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

博物馆学专业是1988年组建的,1998年设立博物馆学方向硕士点,依托考古专业扎实的教学和科研基础及其雄厚的师资力量,现其课程已经比较完善(图06)。
古代建筑专业方向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教师由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及国家文物局系统专家担任。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学院对它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外聘一流专家长期兼任导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课程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充实。同时,在山西、浙江等省筹建专业实习基地(图09)。

7.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机构设置

A管理部门
院长:杭侃
副院长:张弛吴小红 孙庆伟
党委书记:王幼平
党委副书记:金英 雷兴山
[学术委员会]
主任:孙华
委员:赵辉 刘绪 王幼平 吴小红 林梅村 赵化成 刘庆柱 牛大勇
[学位委员会]
主任:赵化成
委员:徐天进 林梅村齐东方张弛 胡东波 吴小红 宋向光 黄蕴平 李崇峰 孙华
行政部门:
[院办公室]
主任:杨飚
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刘军军
[教务办公室]
施文博
[学工团委]
金英
[财务室]
冯亚文
B教学部门
★考古学系(主任张海),下分5个教研室:
旧石器时代考古教研室(主任:王幼平)
新石器商周考古教研室(主任:樊力、雷兴山〕
历史时期考古教研室主任(主任:杨哲峰)
外国考古教研室(主任:李水城)
考古技术方法教研室(主任:张弛、吴小红)
★文化遗产系(主任:陈建立),下分3个教研室:
博物馆学教研室(主任:宋向光)
古代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涛)
文物保护教研室(主任:胡东波)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
C科研机构
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
北京大学陶瓷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中心
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D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E信息中心
资料室(陈冲、方笑天)
标本室简介、图片(陶器、瓷器、古人类)

8. 报了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考砸了,调剂方向只要是历史学方向,求前辈指教报什么学校比较好

考古文博来<==近之大火的东东源...要些"藏宝"类的电视上加火了,也令收读"考古"的人多了...
另有美好小说<鬼打板><X档笔记>推波...是火上加油了...

考砸了,也十分与"供求"関系有関了!!!!
考车的失败了!去考船?考船砸了?考飞机?再砸了,考太空船??
(276分的人会不会也太多呢...?)

不如补补英语49 到专业的154吧,再考一次, 砸了三次后才想其他...没时间吗???
人生是你的,只是""随便的人生"又少了"工作上的熬心"不容易会使人欣赏吧!个人成就可能会影响...

9.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业介绍

考古学专业
北京大学考古学科创建于1922年,现今作为国家该领域唯一的重点学科,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教授和副教授,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中心。本专业具有文理交叉性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进行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的初步研究。毕业生既能够从事考古、文物和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学专业
博物馆学专业创办于1988年,该专业依托于首都北京为数众多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和高水平的专家队伍,现拥有一座现代化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与国内外博物馆学界有着广泛的交流和密切联系。专业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除了博物馆学的理论课程外,还开设了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藏品管理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此外,文物研究、文物保护、工艺美术等方面的课程,更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博物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除了进入各级政府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或成为各类博物馆的业务骨干外,还可以继续攻读博物馆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文物保护专业
文物保护专业方向是我院适应国家文物事业的需要而创办的按专业对待的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拥有自己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实验室配备有多种分析仪器及研究设备,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专业科研成果丰富,所承担的古代竹简的保护、土遗址防风化保护、文物风化机理及保护材料、脆弱纺织品保护加固材料等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课题,有的课题已有突破性的进展。本专业方向招收理科考生,毕业生既能够在国家文博系统从事文物保护和修复等专业技术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考古学专业(文物建筑方向)
文物建筑专业方向是应国家文物事业的急需于1998年设立的专业。主要培养文物建筑保护、维修以及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具有文理交叉性质和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建筑学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的方法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和美学修养。毕业后能够从事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等工作,并为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毕业生除了可以继续攻读文物建筑方向的研究生外,还可以选择到国家文物部门所属的古代建筑研究所、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等工作单位。
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含动物考古)
主要研究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古人类的体质特征和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环境变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等,研究早期人类的历史。旧石器考古需要利用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一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
新石器时代考古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革命、农业起源、文化体系、社会复杂化、文明和国家的形成的研究等;夏商周考古的主要内容有:中国早期王朝的形成、夏商文化研究、西周文化研究、东周文化研究、中国青铜时代的技术与艺术、中国政治等级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考古学观察等。
汉唐考古
中国大一统帝国形成的考古学观察、秦汉至南北朝考古材料的分区分期研究、秦汉都城与陵墓、战国至南北朝的非佛教艺术等。隋唐五代考古材料的分区分期、不同文化的交流互动、考古材料反映的隋唐社会制度、人类行为和思想观念。实物材料与文献材料结合去探索这一辉煌时代的历史。
宋元明考古
宋元辽金考古材料的分区与分期、宋至明清的都城与陵墓、手工业遗存与宋至明的社会经济、艺术成就和组织结构等社会问题。
佛教考古
通过对中国佛教石窟、印度佛教石窟、犍陀罗与秣荼罗艺术、佛教寺院遗址、汉文佛教典籍的分析与研究,补充和推进中国佛教史。
中外文化交流考古
研究对象主要为青铜时代直至郑和下西洋的外来文化、宗教、艺术。有四门主要课程:一、中外文化交流考古;二、西域艺术考古;三、外来宗教考古;四、碑铭所见中外文化交流。这些门课程以中外史料和考古发现为依据,讨论丝绸之路重大考古发现以及海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较为系统的知识。
陶瓷考古
中国古代瓷窑遗址的分布规律;中国古代陶瓷器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陶瓷器在国外的发现;外国(主要是韩国、日本)陶瓷考古概要;陶瓷考古研究的新成果。
田野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是获取考古学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如何通过调查和发掘等方法获取考古学资料,以及通过地层学、埋藏学、和沉积物学解释遗址堆积物形成过程的研究方法。
博物馆学
把握现实社会发展对博物馆形成的挑战和机遇,跟踪国际博物馆学发展趋势,深入系统学习和研究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的指导思想、规范、技术和发展热点,探讨博物馆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的途径和手段,掌握适应当代博物馆状况和发展条件的博物馆学理论和工作方法。
博物馆藏品研究
结合考古学研究和古代文献,吸取传统古器物学的合理成分,从文化意义、性质和社会历史功用以及形制演变等方面分门别类地研究玉器、青铜器、印章、碑帖、陶瓷器和书画等古代文物,并涉及文物鉴定。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考古学与建筑史学专题研究、遗产地保护规划设计、传统建筑修缮与复原设计。
科技考古
考古年代学(测年技术的精确化和测年手段的多样化)、碳十三与人类食谱及农业起源、元素及同位素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冶金考古等。
文物保护科学
文物腐蚀劣化规律的研究;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文物保护基础理论及文物保护原则。

10. 北大的考古系怎么样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学科体系和优势
学科的优势以及教学的软、硬环境,是一个专业吸引力所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培养文物考古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由几代考古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优秀的教学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科的建设,最能体现一个专业的传统和创新。结合传统与考古学的发展趋势,现学院设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古代建筑四个本科生专业及方向。其中文物保护专业方向和古代建筑专业方向为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后,根据国家需要分别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生。
考古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包括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含动物考古)、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田野考古学、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科学等12个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陶瓷考古、宗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古代建筑、文物保护科学、古代文物研究等13个研究方向。考古专业设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共有)。1个博士点中所能招生的研究方向及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在全国高校考古专业中也是仅有的。其中旧石器考古教学与科研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及微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属国内一流。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佛教考古,是学院考古教学和科研的特色之所在。目前,国内外高校的许多教师,都曾在学院进修过上述相关方向的课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学院在上述教学和研究领域中的优势。目前上述方向在师资力量及学术水平方面仍属国内一流,学术队伍的梯次配备,也较合理。
博物馆学专业是1988年组建的,1998年设立博物馆学方向硕士点,依托考古专业扎实的教学和科研基础及其雄厚的师资力量,现其课程已经比较完善(图06)。
文物保护专业方向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教师由考古文博学院及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教师和国家文物局系统有关专家担任。国家文物局直属院所及北京大学有关院系,将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必要条件,现发展趋势看好。该专业还拥有一个文物保护实验室(图07-08)。

古代建筑专业方向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教师由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及国家文物局系统专家担任。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学院对它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外聘一流专家长期兼任导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课程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充实。同时,在山西、浙江等省筹建专业实习基地(图09)。

考古教学除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外,还要进行实地的考察与发掘。这是考古教学中富有魅力的环节。北大考古专业成立伊始,便兼顾教学与田野考古。田野考古实习,是将教学、研究和考古发掘紧密结合的主要途径(图10-17)。考古文博学院长期坚持本科教学与田野考古实习紧密结合的方针,田野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以及田野考古技术水平均属一流。经过长期的积累,学院现有7个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即辽宁营口金牛山、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窑、湖北天门市石河镇、山西曲沃县曲村、河南邓州八里岗、四川忠县干井沟和陕西扶风歧山周原。这些田野实习基地都是各个时段的重要遗址,对重大问题的解决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选择它们作为长久的实习基地,一方面是为了能更持久地、更为全面地发掘遗址,以深入地认识遗址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实习条件。
除了优秀的师资、合理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方法外,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学还赖以优秀的外部条件保障。
首先,学院拥有亚洲高校最大的博物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图18-20)。该馆由北京大学和美国阿瑟•赛克勒博士合作建立,1993年5月落成。它坐落于北京大学校园西北的鸣鹤园中,现有万余件馆藏文物,馆藏陈列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时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固定展览内容不仅得到不断充实、更新与完善,而且不时有定期、不定期的特展,不仅充实了博物馆的陈列,也丰富了北大的校园生活。总之,学院正在加强博物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备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参观场所,专业学生实习的良好基地。
其次,学院拥有高精度的科技考古实验室(图21-32)。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教学、科研方面的作用,这是学院的一项工作重心。学院科技考古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从1973年开始建立科技考古实验室,20世纪90年代又获世行贷款资助,逐渐发展和完善了各种测年手段及相关的科技考古研究手段,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定量考古学”、“第四纪年代学”等课程。其师资力量与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目前,科技考古实验室中的第四纪年代学测定实验室测量精度位居世界前十位,它先后承担“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项目的测年工作,对夏商周年代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院致力于田野考古设备与技术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构筑了一个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研究平台。同时,注意考古研究领域的多样化,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已开展了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盐业考古、环境考古和冶金考古等领域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学院又迅速地重新与世界考古学的发展接轨,继续保持在中国考古学等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并稳步开拓一些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西方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前沿领域。如,学院完善了田野考古数字化、科技考古、动物考古实验室。这些举措使得学院的科研手段大为提高,而且也能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
再次,学院的多个研究中心也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平台。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落户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这是对学院教学科研综合水平肯定的结果。2003年12月,考古文博学院与伦敦大学合作成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图33),迈出了国际合作的重要一步。此外,学院还有古代文明中心、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陶瓷考古研究所、宗教考古研究所、玉器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分别进行各种专门研究。这些机构的建立和运行使得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强劲势头。它们也带动了学生尽早参与考古前沿课题。
学术刊物是研究实力的体现。考古文博学院现拥有两个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考古学研究》、《古代文明》。此外,尚有《古代文明研究通讯》和《青年考古学家》两个内部刊物。《青年考古学家》是学院学生团体文物爱好者协会的内部刊物,该协会多次被评为北京大学十大优秀学生社团。以上四种刊物在国内外考古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不同层次的展示学院师生研究风采的重要平台。
而学院资料室和标本室则是教学、科研的保障(图34)。今资料室藏书10多万册,其中中、外文期刊各90多种,中文期刊基本涵盖了国内所有的专业杂志。除了学院多年购置的图书之外,资料室还得到3位著名学者的捐献。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将所有藏书2056册捐给资料室,是为苏秉琦图书室。国学大家张政烺先生捐献了13861册图书,其中有不少是善本的线装书,是为张政烺文库。著名考古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先生将所藏外文书700册捐给学院,是为张光直文库。目前资料室正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合作,进行分管建设工作。现有藏书都已经实现了网络检索。此外,资料室还与波士顿大学合作,共同建立亚洲地区图书资料数据库。同时,资料室跟国内外多家相关考古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都有交流,互相交换图书,成为学院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标本室也初步建设和完善了旧石器考古、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及陶瓷考古等教学标本。这都极大地方便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阅读全文

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