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八下历史人教版每课知识点

八下历史人教版每课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3-13 00:16:42

『壹』 历史八下每课知识结构

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6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

8
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苏联
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
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与此同时,
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1945

8

15

,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
1937

1945
),中国人民终于取得
了伟大胜利,
台湾(
1895

4
月~
1945

9
月被日本占领,
1945

9
月回归)也回到祖国
的怀抱。
9

2
日日本向盟国递交投降书。。
9

9
日日本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中国)。

⑵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战胜利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洗刷了民族耻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点。

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
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牵制作战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
支持。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战争的正义性

单元小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内战烽火

1
、重庆谈判: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局势: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与美国勾结阴谋
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①蒋介石(国民党)谈判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接连三
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
形成

芦沟桥事变后

民族危机空前高涨,
国共再次合作,
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

②毛泽东(中国共产党)
谈判目的: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
谋,
1945

8
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945

10

10
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时间:
1945

8
月、重庆。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谈判的背景:国共
两党影响政局,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谈判的目的:国民党为内战准备时间;
中共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谈判的结果:
1945

10

10
日签订《会谈纪要》

《双十协定》



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
.全面内战的爆发:

标志:
1946

6
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结果:粉碎国民党
全面进攻

3
、走向战略进攻:
1947

3
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由于众寡悬殊,中共
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中共方针:诱敌深入。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战术:运动战


泽东、
周恩来率中央转战陕北,
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
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粉碎国民党
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放区区作战)

4
、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间:
1947

6


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

作战部队:晋冀
鲁豫野战军主力。
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严重地威胁了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
武汉。

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国统区作战)


二、战略大决战

1
、辽沈战役:时间:
1948

9--11
,林彪、罗荣桓指挥,参加部队:东北解放军,歼敌
47
万,结果:解放东北全镜。

2
、淮海战役:时间:
1948

11-1949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参加部队:中原解放
军和华东解放军。歼敌
55

5
万,结果: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奠定
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
、平津战役:时间:
1948

11-1949
,参加部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联合发动,
歼敌
52
万,结果:华北全境解放。

4

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共歼敌
154
万人,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奠定了人民
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5

1949

4
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发动了渡江战役。
1949

4

23
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跨台。

6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中共的正确领导、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解放军
英勇善战。

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发动的是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

政治孤立、经济崩溃、军队
厌战、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19


1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
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
了宝贵贡献。

2


目的:挽回中国的利益,发展本民族的利益。

他创办企业:大生纱厂、南通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
院)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发展状况





洋务运动到清末

民族工业萌芽,
难以生存和
发展

封建制度的阻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发展的黄金阶段

1

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
掠夺
2
、辛亥革命的推动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


发展受挫

1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2
、国民
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


1

发展过程艰难曲折。

2

地区、
产业发展不平衡。

3
)总体水平落后

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的原因:只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
缝中生存、发展。


20


1

19
世纪
70
年代,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
19
世纪
60
年代中国自
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
"
黄鹄号
"
(江南制造局

李鸿章)
,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

2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
1905
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1931
年,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3

1872
年上海创办了《申报》,
1897
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
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4
、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废缠足、易服饰、变礼仪、改称呼



21

22


一、科技思想简表

1


詹天佑
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师
、主持设计修建了
京张铁路、
包括两处
艰难的隧道工程
居庸关和八达岭
、时间
1905-1909
、设计的“人”字形路轨,
目的是
减缓坡度,这是一条中国人自己
设计修建的第一条
铁路。

2


侯德榜是
中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

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撰写
《制碱》
一书,
他探索的制碱方法比欧洲的降低成本
40
℅,
这种制碱方法命名为
“侯氏制碱
法”。

3


3
、魏源地主阶级的思想家(鸦片战争时期),代表著作《海国图志》、内
容是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思想观点)
(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

,从这种思想得到启
示:学习西方,借鉴西方,取其精华、去其糟。主要主张有:设立工厂、制
造轮船、
枪炮、
兴办民用工业;
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
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4
、严复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戊戌变法时期)主要思想主张效法西方、维
新改革,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译著《天演论》,
该书的进步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作用是启发
了知识界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5
、四人身上学习到的精神: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畏
艰难等。、四人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精神、良好的道
德品质、都接触了西方先进文化。

6
、洋务运动期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它的创办表明近代
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清政府
1905
年颁布了
《奏
定学堂章程》,宣布于
1905
年废除沿用
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

历史发展和教育变革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变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变革反过来影
响时代发展。

7
、、文学艺术成就(可连线补充)

文学: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已》(他的小说为现代文学奠定基础,

郭沫若

《屈原》

杂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空前高度)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

美术:徐悲鸿

《愚公移山》,

音乐: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贰』 人教版八下历史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知识提纲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 课目 每课子目录 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作坊与手工工场的区别;作坊、手工工场和工厂的关系; 2、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手工工场;中国明清时期也出现了; 3、手工工场出现和发展的意义;但西欧仍处于农业社会 商人的地位变了 1、16世纪商人地位的特点(经济地位显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2、利商政策与商人地位变化的关系(思考题) 3、16世纪西欧的商人、贵族和农民地位的变化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蒙娜丽莎的微笑 (文艺复兴运动) 14---16世纪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影响西欧 2、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达芬奇、莎士比亚 3、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意义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教皇奶牛”的解放 (宗教改革运动) 1、教皇奶牛称呼的由来 2、宗教改革领导人--路德 3、宗教改革运动使得德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近代科学的诞生 (近代科学革命) 1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说—科学革命的开端 3、布鲁诺---宇宙无限论 4、牛顿-----物理力学(万有引力) 理性之光 (17-18世纪启蒙运动) 1、17—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 2、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天赋人权)卢梭(人民主权)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发现新大陆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和客观条件 2、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3、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和贡献 全球联系的加强 (正面影响) 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荷兰----海上马车夫) 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 (负面影响) 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英国—日不落帝国) 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议会军资产阶级领导人-----克伦威尔;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3、革命成果----《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产生 (美国独立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1775---1781年 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2、来克星顿枪声---拉开独立战争序幕 领导人----华盛顿 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 4、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三权分立),确定共和政体 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1793年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尖锐 2、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使革命达到顶峰(三次起义的成果) 3、革命文件《人权宣言》 领导人—罗伯斯庇尔 4、法国革命的意义;法国政体—共和制 5、拿破仑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颁布《法典》,巩固了革命成果。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最后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军入关 2、江南地区手工工场兴起棉纺织业发达,出现徽商晋商商帮 3、对外贸易出超,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出口丝绸茶叶瓷器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明修长城清修庙-----两朝民族政策的差异 2、清---管理西藏、土尔扈特部回归、平定准葛尔和回族叛乱 3、中俄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康熙) 专制帝国 (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设厂卫 2、清雍正设立军机处----皇权强化达到顶峰 3、文字狱、八股取士---黄宗羲 来自海上的挑战 1、1405—1433郑和下西洋规模和意义(今年是600周年) 2、传教士来华---利马窦 郎士宁 3、殖民者来华---澳门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 4、清朝的对外政策------闭关自守,广州一口通商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课目 每课子目录 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兴起 第一工业革命开始时间、主要发明、特点和对英国的影响 科学的世纪----19世纪 各国重视科学研究;大学成为科研重地;形成了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达尔文《物种起源》;内燃机发展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特点、主要发明、应用产业和影响 人在工厂 1840年前后的英国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工厂有严格的劳动纪律和管理制度;出现流水生产线(福特) 第二课 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地球变小了 1、 整体世界形成的必要条件;整体世界形成的表现 2、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时间------20世纪初 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1、整体世界形成过程对西方国家的影响---瓜分世界,进行殖民掠夺,控制和奴役着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对亚非拉国家影响----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危机严重; 2、文明----工业文明传播到亚非拉地区,促进社会生活的变化 3、野蛮----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地区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 挑战与回应 1、 反抗斗争获得独立------海地(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2、 适应工业化改革--------日本(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屈辱的岁月 1840—1901年 1、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及评价;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 2、1840-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 3、1894-1895年甲戊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3、 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 4、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 悲壮的抗争 1、 三元里人民抗英(鸦片战争);关天培(鸦片战争),邓世昌(甲午海战),徐骧(台湾军民抗日) 2、 太平天国运动原因、领导人、性质、意义、失败原因 师夷长技以制夷 1、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代表对待西方的态度发生变化及原因 2、林则徐—中国西学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海国图志》 3、学习西方---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学习内容、结果) 从维新到革命 1、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戊戌变法序幕(康有为、梁启超) 2、维新派观点与洋务派观点的不同( P7I页) 3、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3、 孙中山(革命派)1905年建立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史称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分析。 第四课 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工业化和城市化 三大产业的出现,什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什么是“城市病” 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工业化奠定现代文明生活基础的表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合理饮食;医学进步人均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洗衣机);妇女地位提高(三八妇女节);义务教育普及;大众传媒发展,;服装休闲大众化;交通方式革新;居房建筑钢筋水泥化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的两大主要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2、工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 3、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和谐公社) 4、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课目 每课子目录 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1、一战二战的时间、原因、交战双方、性质、转折战役及危害 2、科技的使用;怎样看待战争的危害;《安妮日记》、联合国 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影响、本质。(1825年英国) 2、为了应付危机,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成为二战的策源地;美国则通过罗斯福新政,使传统的资本主义得到改造,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理想变现实的 十月革命 1、19世纪中期俄国改革推进工业化,但落后于欧美国家; 2、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成立苏维埃政府,退出一战,颁布《土地法令》;1922年,苏联建立。(十月革命意义) “西亚病夫”的崛起 “西亚病夫”由来;凯末尔革命和改革的内容、意义 改革弊端的 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背景、内容1234,评价 2、改革弊端是指改变不干预的自由经济模式,进行经济的国家干预。(田纳西工程)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中华民族的觉醒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代表人物、主张、意义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先锋和主力、成果、意义 历史性的转折 1、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开始研究俄国。(李大钊) 2、李大钊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的组织。(1920上海) 3、1921年7月中共一大(内容、地点)--成立中国共产党 4、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从北阀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1、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同孙中山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2、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创办黄埔军校,1926年领导北伐战争(叶挺-铁军-贺胜桥战役) 3、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背叛国民革命 4、1927/8/1南昌起义,9月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1934年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1936年在陕北建立新根据地 6、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第四课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生活中的变化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出现(、轮船、火车、邮政、电话) 头脑中的变化 科学思想、自由平等的民主观点(婚姻自由)、妇女地位提高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 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发动了对外侵略战争,矛头指向中国 2、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柳条湖铁路)----日军侵占东北 3、1937年卢沟桥事变(宛平)----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4、日军所犯罪行—南京大屠杀、731部队、轰炸封锁、扫荡 5、正确认识日本右翼反华势力和教科书问题。 全民族的抗战 1、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全国人民的愤怒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军官的兵谏 2、北平爱国学生的一二九运动和东北抗日义勇军 3、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张学良杨虎城) 4、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 台儿庄保卫战;白求恩;抗日游击战 6、抗日战争胜利时间、意义、原因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两种命运的决战 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不同主张代表两种前途命运 2、黑暗的国统区(独裁腐朽)和光明的根据地(民主、大生产) 3、大生产运动----防线能手、南泥湾、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4、1945年蒋介石重庆谈判的目的及谈判成果、内战爆发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新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回顾百年历程 百年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百年历程得出的启示。

『叁』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一课

第一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版中国人权民政治协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历史新纪元。
1、 时间: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2、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
1、 时间: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2、 意义: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肆』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_网络文库


链接里是你所需要的,希望有帮助,请采纳(‾◡◝)

『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
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方针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二、重大失误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一、发动
1、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
二、经过
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
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评价
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10月:导弹 1967年6月:氢弹 1970年4月: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49年:海军和空军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第9课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
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
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
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
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教育
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
三、其它: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
1、一国两制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2、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一国两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二、两岸交流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通过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我国加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
尼罗河---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二、古代西亚
公元前1894年叙利亚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三、古代印度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
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
2、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
第19课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革新
1、时间:646年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
二、阿拉伯
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人物---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
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二、基督教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教皇国----丕平献土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
琅城(争取自治权);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
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区域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
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
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一、最早的文字
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有固定的发音。
二、文学的基石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三、艺术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抄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1、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3、1840年6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有(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爱国知识分子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长技就是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6.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

阅读全文

与八下历史人教版每课知识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