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文综选择题全错
历史:
对于文综历史部分来说,针对今年提纲来说有几大新的变化: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不拘泥于某一标准等。对于学生具备的考试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要求包括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所以想得高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本基础知识必须要扎实。特别是小知识点,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很多就来源于课本的小字部分或者是附加知识。而往往所考的知识就是这部分知识所在的那一课或者是那一页的知识点。第二,就是掌握好了基础的知识还要求必须要建立起完美的知识框架,因为答题的时候我们想的不是某一个知识点而是整个知识体系。第三,答历史试题必须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比如说让你分析某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原因,作用影响的时候要记得最起码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就是结合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时间或者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这几方面去分析。第四,答历史试题,还要记住,历史试题的答案来源有两到三部分:一,就是通过材料所分析出的课本知识点,二,就是题目所要求的结合材料知识,所以一份完整的历史答案是:课本+材料(切记:材料一定不要照抄)。第五,近几年高考试题对主观能力题的考察有所加强,对于这样的题,答案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是有所要求:一,观点必须明确,二,理由(论据)必须充分完整,足以说明支持你的观点。这部分题是高考中最容易的分数。第六,对于陌生材料,超出课本大纲的题,不要慌。这部分题有诀窍:看它的题目,一般都是:请依据材料。。。这部分题呢,它的答案就来源于材料,这样的题就是要求你对材料的充分理解和把握,用概括和创新的话术来把答案根据分数逐进列出即可!
解答论述题。论述题灵活多样,很难分出明确的类型来制定相应的对策。历史论述题,有以下几点需要大家注意。一个是现在的历史大题,论述题很少连篇累牍地铺陈史实,史料论述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要有相应的史实来支持这个观点,这个史实的选择要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因为同类的史实可能接触很多,不可能把同类的史实都作为论据反映在卷面上,就应该选择最典型的史实。另外要论从史出,观点和史实不能分家,观点是观点,史实是史实不行,回答一道大题,应该有一个总体设计的思路,用哪个理论贯穿回答这个问题的全过程,而不要把论点和论据分家。最后要进行历史阐释。这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集中体现,就连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材料处理两项要求,也离不开历史阐释能力的参与。
『贰』 中学历史知识题(36)
查看文章 秦国“变法”给我们的启示(2007-05-20 17:50秦国“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秦国在变法之前,地处西陲,默默无闻。没有人能看出这个小国有什么前途。不被东边的魏国吃掉,就已经很幸运了。是两位巨人改变了秦国的命运。
一位是秦国国君赢渠梁,后世称为秦孝公;一位是吴起的同乡、祖籍卫国的法家学派巨子公孙鞅,后世称为商鞅。赢渠梁雄心勃勃,即位第二年即向东方六国发出求贤令,欢迎有才志的各种人才到秦国,允诺谁若能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便可与他共享秦国的土地。在那个时代,各国延揽政治人才,犹如二十世纪各国延揽科学人才一样。赢渠梁认识到,只有人才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公孙鞅是卫国贵族后代。由于卫国太小,不能作为其施展才智的凭借。所以很早就到魏国,在魏国宰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很了解公孙鞅的才能,在他病重弥留之际向魏王推荐他,公叔痤说:“公孙鞅的才干,高我十倍,我死之后,请把国政交给他。魏国前途,在他身上。”魏王不禁大吃一惊。迟疑了一会儿,公叔痤又说:“大王如果不能用公孙鞅那么请把他杀掉,不要让他出境。一旦被别的国家重用,将成为魏国第一大患。”魏王告辞出门后,对左右说:“公叔痤病势沉重,已经语无伦次了,竟然教我把国家大权交给公孙鞅。而且一会工夫,又教我杀了他。”就这样,公孙鞅幸运的活了下来,但在魏国想施展才华的理想从此破灭。历史就是这样的诡谲,在秦国的求贤令发布后,公孙鞅被秦王的真诚感动,决定去秦国一展抱负。辗转到了秦国后,秦王如获至宝。赢渠梁跟公孙秧促膝长谈,这是姜小白跟管仲促膝长谈历史镜头的重演,赢渠梁对公孙鞅相见恨晚。公孙鞅告诉赢渠梁说:“对一项学问怀疑,绝对不能成功。对一件措施怀疑,也绝不能成功。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必被世人排斥。不可跟愚昧的人讨论进取开创,只可使他们看到丰富的收获。高度智慧的见解,跟世俗不同。成大功的人只跟少数人相谋,不去征求多数人的意见。要国家强盛,只有彻底地改革。”于是这块魏国扔掉的石头,成了秦国墙角的磐石。赢渠梁把大权交给这个素不相识的客卿,命他依照他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彻底改革——当时的术语称为“变法”。
公孙鞅在颁布变法令之前,先把一根十米长的木棍立在首府栎阳(陕西临潼)南门,下令说,“把它拿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黄金。”当大家惊疑不定时,他又提高赏金为五十两。一个好奇的青年姑妄把它拿过去,竟然如数的得到赏金。这是公孙鞅的第一步,他先要人民信任并尊重政府,政府在得到人民信任尊重之后,才能有所作为。这就是“立木为信”典故的由来。公孙鞅所作的改革,可归纳为下列十一个主要的具
『叁』 历史大题(广东湛江)
1.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应选择的最佳出行方式是:
A.乘马车 B.坐牛车 C.乘船 D.坐人力轿子
2.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朝代。下列哪项新农具的广泛
使用大大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 B.“贞观之治”时期
C.“文景之治”时期 D.“光武中兴”时期
4.1945年9月,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公开发表了词《沁园春•雪》,其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为我们所熟识,它包含了以下哪几个历史人物:
①秦始皇②汉武帝③唐太宗④唐玄宗⑤宋太祖⑥成吉思汗⑦忽必烈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④⑤⑦
5.中国是茶的故乡,2008年11月20—24日,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广州举办。那么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风靡全国是在: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6.因唐太宗奉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各部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戴,尊称他为:
A.皇帝 B.太宗 C.可汗 D.天可汗
7.2008年9月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中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题名为“飞天”。取名“飞天”是源于位于甘肃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石窟中的一幅壁画。请问,如果我们要去参观这幅壁画,应去:
A.莫高窟石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麦积山石窟
8.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高僧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用奇特的夸张、绝妙的想象、激荡的感情谱写出了一首首千古绝唱。请问他是指: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辛弃疾
10.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A
A. B. C. D.
11.小王参加“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国在什么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他应该选择的答案是:
A.唐朝时期 B.两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清时期
12.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右图所示的纸币最早出现于:
A.安徽
B.山西
C.河南
D.四川
1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这句诗描写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
A.元旦 B.中秋 C.清明 D.寒食
1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秦B、唐 C、元 D、清
15.“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A.战国 B.汉朝 C.北宋 D.明朝
16.“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请问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A.寇准 B.岳飞 C.杨业 D.戚继光
1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18. 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书,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19.王东准备策划一个历史图片展,下面是他找的三则图片,如果要为这组图片设置一个标题的话,应是:
A.治国有方的理国明君 B.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D.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20.右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相关史
朝代 相关史实
元朝 设置宣政院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实,这个地区是:
A.台湾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2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收集了以下几幅图,准备进行探
究性学习,他们可能探究的主题是:
故宫博物院 八达岭长城 《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
A.昌盛的秦汉文化
B.辉煌的隋唐文化
C.灿烂的宋元文化
D.时代鲜明的明清文化
22.右图是某中学生的漫画作品,与其相关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文化专制
D.八股取士
23.明清商业兴盛,请问哪两个地方的商人最为活跃:
A.山西和安徽商人 B.广州和北京商人
C.湖南和新疆商人 D.福建和浙江商人
24.“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等故事情节均出自: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5.许多名言寓意深刻,立志高远,富有哲理。出自文天祥的名言是:
A.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Ⅰ卷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B D D A A C D B D A C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A C D D B A B B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一、对号入座:(请将数字或字母代号写在恰当的框格内,26题10分,27题5分,本大题共15分。)
26.请将下列史实的代号填在相应的历史时期。(10分)
①开凿大运河 ②开始设立行省制度③设置军机处 ④册封班禅 ⑤建造承德避暑山庄⑥修建赵州桥 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⑧郾城大捷 ⑨贞观之治 ⑩澶渊之盟
A.隋朝:_1._6._________________
B.唐朝:_9.__________________
C.宋朝:_8.__10.________ ______
D.元朝:_2._______ _________
E.明朝:_7.____________ _____
F.清朝:_3. 4. 5._____________ ____
27.请将内容相应的字母填在题前的括号里。(5分)
著 作 作 者
( C ) 《窦娥冤》 A、李时珍
( E ) 《天工开物》 B、司马光
( A ) 《本草纲目》 C、关汉卿
( B ) 《资治通鉴》 D、苏 轼
( D ) 《念奴娇•赤壁怀古》 E、宋应星
二、历史诊断:(请判断28—37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在后面的括号里打上“√”或“X”,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28.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T )
29.《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 T )
30.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f )
31.松赞干布作为吐蕃的杰出政治家,他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金城公主嫁给他。 (F )
32.康熙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 f )
33.1689年,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t )
34.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全长六千多千米。 ( F )
3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印刷术、指南针、造船术、火药。( F )
36.“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鄱阳湖流域在宋代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f )
37.郑成功收复的是被葡萄牙殖民者侵占的台湾。 ( F )
三、材料解析:(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38题6分,
39题 9分,本大题共15分。)
38.2010年5月1日在上海开幕的世界博览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请回答:(6分)
(1)走进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大家会欣赏到一幅放大了几百倍的《清明上河图》,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北宋画家是谁?这幅画描绘了什么景象?(2分)
张择端,
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人们的日常生活
(2)参观日本馆,观众首先会看到遣唐史、鉴真东渡等一系列反映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的历史展示。唐朝时,日本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遣使来中国??(4分)
传播了佛教
39.近日,随着高考、中考成绩的出炉,考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图片及文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材料三: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网络全书
(1)材料三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诞生于何时?第一名被称作什么?(3分)
(2)从材料二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1分)
(3)这种制度在中国历经1300年,由最初焕发的活力“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到逐渐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请根据以上图片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制度的认识。(5分)
四、探究乐园:(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小试身手,参与解答问题,本大题共10分。)
40、某中学初一(1)班举办历史手抄报比赛,王野同学选择了“郑和下西洋”作为手抄报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王野同学真诚地邀请你和他共同准备,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通过哪些途径能收集到有关资料?(2分)
(2)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发生在 年 ,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
,最远到达 。(3分)
(3)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欧洲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发展。但中国在
郑和下西洋后,为什么海上贸易停滞不前,国力日益衰退?(2分)
(4)虽然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绝响”,但郑和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记忆,我们应该学习郑和的什么精神,请写在以下框格中。(3分)
『肆』 高考将至,我是文科生,做历史题总马虎,我该如何做好历史题(我经常60多分,愁人啊!我想提升到70分)
其实做历史题并没有那么难!我去年高考的时候文综考了248分!回答历史题的时候你一定要做到引经据典,就是答题时要按照书中的语言回答,不要动不动就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是做历史题之大忌!还有就是答题时条目要一条一条的列好,给人很清晰明了的感觉,因为我记得老师说过改历史题时按照要点给分!答上就有分,答错就没分,你答的再多也没分!希望我的这些建议对你会有所帮助!再有就是祝你高考顺利!
『伍』 帮忙找一下历史科目的材料超长的大题
材料1(一大内容):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消灭阶级的阶级斗争目的;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联合第三国际。
材料2(二大内容):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1)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的基点是什么?它的不足之处是?为什么这样的认识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2)根据材料1,概括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
(3)材料1、2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有何相同之处?说明什么?
(4)材料提出的指导思想对中国革命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陆』 【2014】文科生,求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和文综选择解答技巧。
文综大题我就历史可以,地理政治无能为力
先说选择题,我历史和政治从开始只对一半,后来一般错一两个。
首先熟悉课本是必然的,不过我只背自己总结的历史大事年表,每个星期用一小时默写一次,我历史选择题完全是练出感觉来的,开始攻历史之前,历史成绩从未上过五十分,在网上下载几百题选择,旁边放个钟,一题最多一分钟,快一分钟还不能理解或者下决定的就圈起来,不要纠结一题没完没了,继续下一题。完了对答案,错了的就去翻书看哪里错了。翻不到又想不开的就去问老师,能不问同学就尽量不问。这是经验之谈。就这样从古代史一直刷到现代史,刚开始磕磕绊绊,后来书翻了好几个来回,笔记也一大堆。就开始刷高考卷。政治也是这样的,两个月后我选择题写得特别快而且错的少,仔细看题目划下关键词迅速做选择,相信第一感觉。
然后到大题,我只知道历史,
历史大题开始我总是很迷茫,就觉得标准答案和自己想的怎么差那么多。而且看了那些不知所云的题目,根本无从下手。
直到有一天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道大题。我突然明白了一些。从那时起写大题的时候先划出关键词比如时间,还要注意主体,例如说商人或者是农民,说到清朝的农业就要想到小农经济的影响什么的,找到年代背景,然后在草稿纸上写下有关的大事件,以及当时的经济文化影响,考虑的时候要从很多角度思考。例如说抗战时期美国给中国运送物资开辟的驼峰航线,问为什么要付出如此大代价也要开辟这条线,首先考虑中国方面的原因,再思考美国方面,最后还得思考国际方面,还可以适当补充这条航线相较其他路线的优势地位。
答题要分点,意思明确,字数简练,能准确表达意思不要赘述。角度要广阔。
过去有点久了可能说得不太准确而且想表达的太多导致逻辑混乱,不要见怪,纯手打,希望能帮到你分毫,道理大家都会说,最主要是你自己领会。
祝你考上理想的学校。
『柒』 【历史的一道大题。急急急。好的话一定追加!题目比较长!!!具体在问题补充】
说个大概,具体的要结合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材料1反映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救中国产生了质疑。史实要结合一战和当时的中国来分析。
材料3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但认识不深刻,还在探讨摸索中前进。
材料4说明先进知识分子坚定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分析怎样推动要结合教材进行。
『捌』 文综历史大题有什么答题技巧
又是你…来还有:1带着问题看材自料,画出点,再回答问题。2一般都会出经济大题、一定有生产力的影响。3尽量把知道的跟所给事件有关的都些上、能提高得分。所有的话要写完整、不能写一半的话。特点一般都会出现在材料中、要仔细找。多看看书吧,高考顺利哦~
『玖』 怎么写历史大题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历史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一)审题方法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时间,地点,空间,人物,设问角度 .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从近四年历史高考选择题看, 题干中含有限定语的题目至少占了1/3.因此,抓住限定语,无疑是正确作 答的一个前提.
第三,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二)解题方法
1,直选答案.即直接根据掌握教材知识及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可谓"一击即中".
2,最佳选项
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3,因果选择题
___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 ,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
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___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根本原因
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 .
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
②从阶级本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③从影响历史事物主要矛盾来分析.每一历史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4,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5,推理选择题
___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6,排序选择题
___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做此类题型时可用排除法!!___
7,比较选择题
___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___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8,材料选择题
___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___ ___ 解题方法: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解答
读——是解答的前提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
找——是解答的关键
___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
___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回到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比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这里的关联
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
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
答——是解答的落点
1.注意答好第一问 .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
3.注意设问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如:1997年第46题"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只答出掠夺印第安人或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给1分;两方面都答出的,给2分;答出两方面并指出推动经济发展是主导方面的,给3分.由此可以看出,对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如"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答案补充 三,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
一,审准题目.
准确审题是正确解答的前提.题目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因此,审题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试题结构.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
例如:"评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一题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主干语,"历史作用"是答项语,"民主革命时期"是限定语,"评述"是提示语.
主干语又称"中心语".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答案补充 答项语就是求答项目,往往位于试题的最后.它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是原因,影响,异同点,特点,性质,结局,意义之类.
提示语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个别试题的提示语融合的答项语之中).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
限定语是对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在范围,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规定答案要限定在什么范围内,基本上都是位于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的前面 .题目的限定条件包括时间,空间,人物,设问角度等,要找出这些要素,将答题范围明确界定出来.
如:"简要评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活动."一题中带着重号的词语就属于限定语.其中"简要"是对提示语从程度方面进行的限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对主干语从时间范围上进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对答项语从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
当然,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不是那么直截了当.有的是一题多问.有的虽然是只有一问,但问题的各组成部分却不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