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典故的四字词语【4个】
1.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优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押韵词】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负才、助边输财、土木形骸、手到拈来、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计斗负才、惠然肯来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2.鸡鸣狗盗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3.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同韵词】冥漠之都、雨歇云收、与羊谋羞、养尊处优、一壑一丘、归正首丘、帷幕不修、黄干黑廋、皮里春秋、无妄之忧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4.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落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同韵词】先我着鞭、缺吃少穿、沥胆披肝、春满人间、陈旧不堪、鹏抟九天、窥见一斑、瓮尽杯干、粲然可观、沥血披肝、......
【谜语】写中文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5.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同韵词】学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计多端、沸反连天、阴凝冰坚、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间、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②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大全
1、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③ 来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1、负荆请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举例造句】: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蔺相如与廉颇,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2、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举例造句】: 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3、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释】: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举例造句】: 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典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4、卧薪尝胆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举例造句】: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5、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释】: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举例造句】: 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④ 中华上下五千年四字历史事件及人物
只能说太多了啊。
退避三舍:晋文公和成得臣
合纵连横:苏秦张仪
围魏救赵:孙膑庞涓
完璧归赵:蔺相如
焚书坑儒:秦始皇
背水一战:韩信和陈余
十面埋伏:韩信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桃园结义:刘关张
太多了,数不清。
⑤ 反映历史故事的四字词语每项至少三个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⑥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大全
南辕北辙【nán yuán běi zhé】: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一鸣惊人【yi ming jing ren】:出自 《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已:罢。)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字千金【yī zì qiān jīn】: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余音绕梁【yú yīn rào liáng】: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语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 ,匮粮,过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宋欧阳修》:“至若叙事处,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随言尽,无复馀音绕梁之意。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退避三舍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
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1]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卧龙岗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出自 汉·刘向《新序·杂事》。
约法三章【yuē fǎ sān zhāng】约法三章,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出自汉·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
⑦ 关于历史故事的四字词语
1.买椟还珠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举例造句】: 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2.狐假虎威
【拼音】: hú jiǎ hǔ wēi
【解释】: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举例造句】: 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3.亡羊补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举例造句】: 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
4.背水一战
【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释】: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举例造句】: 挫折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他只有背水一战了。
5.乐不思蜀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解释】: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举例造句】: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