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明治维新与中国历史上哪个事件在性质上相同为什么
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㈡ 如何看待新版历史教材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史观是所谓的文明史观。三本必修教材把高中历史分为三大模块,内容分别为政治文明(政治模块)、经济文明(经济模块)和精神文明(文化模块)。
笔者理解的文明史,应该讲述世界上主要文明的兴衰及其相互关系。但从三本必修教材所选取的素材来看,基本上内容只有中国史和西方史。换言之,通常说的“世界文明史”,在本教材体系中基本上只剩下了“西方文明史”,以及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世界史。
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世界史方面,除了西方历史,其叙述的范围至少还包括非洲(如埃塞俄比亚抗意)、拉丁美洲(拉美独立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及之外的亚洲国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不管叙述的主题是什么,笔者以为传统教材从视野上比新教材更开阔。
这让以文明史观挂帅的新教材显得名不副实。此为其一。
其二,新教材对中国与西方历史叙述的内容选择上,更让人困惑。
以岳麓版政治模块为例。
第一单元内容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一为西周的分封制,二为秦代以后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与强化。
第二单元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一为以古希腊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度,二为古罗马的法律即罗马法。
此处最大的槽点就是古罗马近千年历史,教材只选择了罗马法作为其重点,而对其政治体制的介绍极为简略,也没有被列为重点。教材在对古雅典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大书特书之后,也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衰落没有做任何描述和解释。
笔者的困惑是,难道因为 “民主”和“法治”是当代至高无上的政治正确,所以编者才这样叙述西方古典政治文明的吗?“民主”和“法治”是很好,可是西方古典文明后来的确是衰落了,原因不需要对学生稍加解释吗?
而且,教材直接就从西方古典时代转进到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主要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民主共和制;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德意志的统一及德意志第二帝国宪法。
如此选择性地书写西方政治文明,西方人也不会同意的吧?腹黑一点想,难道是因为中世纪的西方过于“黑暗”,就不讲了?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主要内容是晚清中国遭受的四次侵略战争以及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主要内容是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主要内容为战后国际关系及新中国外交。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与旧教材相比,除了编排的顺序不同外,其余均无大差异。只是由于是政治模块,所以偏重于政治方面的内容。关于这种体例,我的同行们吐槽多多,主题所限,在此就不多说了。
其他两个模块,笔者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再挨个介绍每单元的内容了。所以相关吐槽可能会更加简单粗暴。
经济模块主要内容有五部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近代欧洲工业文明、20世纪前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二战后的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在政治模块里,古代史部分既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也有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法律。中国的专制与西方的民主法治对比好强烈啊!在经济模块里,古代史部分只有中国古代经济,却并无对应时代的西方经济状况作对比,这是为什么呢?而近现代的世界经济直接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开始,直奔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而去,中国经济就这样悲剧地落后了。就算是笔者“狭隘的民族情绪”作怪吧,但还是忍不住要问:这种编排到底遵循的什么体例呢?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文化模块”目录
文化模块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二是西方主流思想,即“人文精神”,内容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到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是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潮流,中国人开始了漫长的学习西方的历程,从清代的魏源到民国初期的新文化运动,然后产生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成果……这里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欧洲古代史(古希腊三大思想家)回来了,但漫长的欧洲中世纪史又被直接略过。基督教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另一源头,基督教化的中世纪欧洲怎么能够被忽略呢?说好的文明史呢?
而且笔者狭隘的民族主义病常常作怪,总觉得这种编排极易给学生造成如下印象:中国政治文明的传统就是专制集权,西方政治文明的传统就是民主法治;中国的传统经济就是小农经济,西方的经济就是工业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就是儒家思想(总是与三纲五常和君主专制连在一起的儒家思想),西方精神文明的主流就是人文精神,自古以来就如此!
㈢ 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
因为日本知道虚心学习,他们想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历史教科书上有明治维新就不是侵华事件。
㈣ 急需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目录,初中的,还有2004年南昌中学用的是什么版本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目录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主题活动一 创办历史角
第二学习主题 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变革
第1课 夏朝和商朝
第2课 西周的兴亡
第3课 春秋争霸
第4课 战国争雄
第5课 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课 秦朝的统一
第2课 陈胜吴广起义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主题活动二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3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主题活动三 三国——南北朝历史综合学习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1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2课 卓越的工程
第3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第5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6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7课 多姿多彩的艺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中心的南移
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2 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3 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4 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课 明清****集权的加强
第2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3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第4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主题活动五 演讲会
第九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1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第2课 建筑奇观
第3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第4课 唐诗与宋词
第5课 明清小说
第6课 石窟艺术宝库
第7 课 书法与绘画
主题活动六 走近印刷术
主题活动七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会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题活动一 列强侵华史综合学习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第1课 洋务运动
第2课 戊戌变法
第3课 辛亥革命
第4课 新文化运动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一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二课 国民革命运动
第三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四课 红军长征
主题活动二 红军长征故事会
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课 抗日救亡运动
第2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3课 国共合作抗日
第4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主题活动三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赛
第五学习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课 全面内战的开始
第2课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第六学习主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
第七学习主题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2课 思想文化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3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第4课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主题活动一 调查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2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3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6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主题活动二 调查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变化
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第2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第五学习主题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课 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第2课 朋友遍天下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第2课 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3课 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1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第2课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主题活动三 访家史、写家史、讲家史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世界古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第二学习主题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上古亚非文明
第2课 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第三学习主题 古代欧洲文明
第1课 古代希腊
第2课 古代罗马
第3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第四学习主题 古代文明的交融
第1课 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第2课 古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流
主题活动 马可?波罗东游寻踪
第五学习主题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1课 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第2课 古代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
第3课 古代宗教
世界近代史(上)
第一学习主题 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
第1课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第2课 英国的新生
第3课 美国的独立
第4课 法国大革命
第5课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主题活动一 辩论会:我看拿破仑
第二学习主题 工业革命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题活动二 老照片 新蓝图——火车的历史与未来
第三学习主题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第1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2课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第3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四学习主题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2课 巴黎公社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世界近代史(下)
第五学习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主题活动三 辩论会:我看撒拉热窝事件
第六学习主题 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第1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2课 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第2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第二学习主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1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2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第3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主题活动一 两次世界大战综合学习
第三学习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 大战的爆发与初期阶段
第2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第3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四学习主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第1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第2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五学习主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第2课 非洲独立浪潮和
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第六学习主题 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第2课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题活动二 演讲会:我与世贸组织(WTO)
第七学习主题 现代科技与文化
第1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课 现代文学艺术成就
主题活动三 走进网络 史海泛舟
2004年南昌用的是人教版
㈤ 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上有中国历史吗
我觉复得多少都可能有点
1.日本制的文化是受唐朝影响的,日本人很敬重他们的文化,同时日本人都很正义的
2.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可能会被篡改,在世界上,日本国是著名的,怕影响形象
3.中国同时是21世纪的新新发展起来的国家,不可能不介绍
4.日本曾在侵华战争失败后与中国有过节,被中国打败的日本自然也会介绍中国,他们善于学习新的东西,例明治维新等,但怕被比下去,把历史篡改
㈥ 初中《历史与社会(一至三年级)》教科书总目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配套练习
期中练习卷
班级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
一、基础达标(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14世纪欧洲工商业的兴起,改变了农业社会的面貌,这里所指的“工商业”中的“工”主要是 ( )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工厂 D.工业
2.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小巧而又成本低的家用机械钟表最早开始生产是 ( )
A.13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3. 16世纪西欧各国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重商政策,这说明了 ( )
①商人地位的提高 ②西欧已经发展成为商业社会
③工商业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产业
④西欧各国君主认识到工商业对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4到16世纪,欧洲手工工场的产生和工商业的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们有 ( )
①诞生了商人、手工工场主、工人三个阶层 ②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③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 ④引起了人们思想文化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兴起 B.封建贵族文化的兴起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现代文化的兴起
6.工业革命来临时期,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天赋人权”思想的提出在( )
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7.上述思想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革命成功后在许多法律文件中都得到了体现,其中体现的最集中明确的文件是 (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8.当西方各国陆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国的封建社会也步入了盛世的繁华,下列属于繁华表现的有 ( )
①中国人口接近三亿 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商业市镇增多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④各种服务性行业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明清时期出现的盛世繁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这些危机包括 ( )
①皇权高度强化 ②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联系密切
③国家日渐闭关自守 ④西方人开始将寻求财富的目光投向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工厂的生产与手工工场的生产比 ( )
①对环境破坏更大 ②劳动纪律更严 ③分工合作的程度更细 ④工作效率更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下列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果的具体表现: ( )
①欧洲掀起非洲内陆探险热
②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
③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这主要是由于 ( )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C.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况,促进了世界各族历史的融合、统一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3.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新的内容和意义,表现在: ( )
①创立拜上帝会,发动群众,举起反清义旗
②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③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④颁布了革命纲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4.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是在 (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iC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5.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
C.“求富” D.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6.中国最早正式改用公历是在 ( )
A.190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27年
二、尝试应用(本题有4小题,共36分)
1.判断下面的表述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请在相应的位置打“√”。(8分)
事实 观点 表 述
( ) (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但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 ) ( )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我国蒙古草原西部的准噶尔部落在沙俄的
支持下屡次向清朝廷挑衅。
( ) ( ) 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
( ) ( ) 康熙、乾隆皇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2.有人认为:“明治维新唯系天皇圣明,锐意革新,遂振日本国威,摒除内忧外患,立日本国典型和平、民主、富强之形象,实乃东方之大幸,世界之大幸。”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10分)
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请列举四个发生在19世纪涉及这一内容的中外重大事件。(8分)
4.填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在下面这幅地图上依次用红、绿、黄三种颜色标出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点;(4分)
(2)观察你描绘的地图,归纳一下这些通商口岸在地理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可以说明什么?(6分)
三、探究乐园(本题有1小题,共14分)
1.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结合工业革命两个阶段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革命两个阶段中分别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4分)
(2)、工业革命两个阶段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社会生产、社会关系、国际关系、人们生活等方面去考虑)(6分)
(3)、工业革命的两个阶段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参考答案:
期中测试
一、基础训练
1、B 2、B 3、D 4、B 5、C 6、C 7、B 8、A 9、A 10、A 11、B 12、C
13、B 14、D 15、D 16、C
二、尝试应用
1、(8分)事实、事实、事实、观点(每一判断为2分)
2、(10分)上述观点不正确。(2分)明治维新的确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明治维新并非由于天皇圣明而成功,根本原因是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在新旧势力斗争中,人民群众是斗争的主力。(4分)明治维新之后仍然保留有封建残余,并非“民主、和平之典型”。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扩张道路,侵略朝鲜、中国,是亚洲之大不幸,世界之大不幸。(4分)
3、(8分)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维新变法、辛亥革命(4分);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4分)
4、(16分)(1)略(4分)(2)《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4分)这说明了外国列强侵略由沿海地区伸入到内陆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
三、探究乐园
1、(14分)①工业革命第一阶段:机器制造业。(2分)②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电力工业或化学工业(2分)(2)①生产力方面;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第二阶段,带来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分)②社会关系方面:工业革命第一阶段,近代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分)③国际格局方面:工业革命第一阶段,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工业革命第二阶段,东西方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但差距也进一步拉大。(2分)(3)对中国的影响;①工业革命第一阶段:A欧美列强工业革命完成后,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近代工业产生;C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等。(2分)②工业革命第二阶段: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㈦ 关于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问题
1、日本教科书的演变
在二战后,日本的教科书的制度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制度上,原来的国定教科书的制度改为审定制,国家仅通过文部省(现改为文部科学省)制定《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基本的要求,而教材的具体内容,可由学者和教师编写,通过教育课程审议会审定后即可使用。而学校是否采用,则由各学区决定,各种教材通过竞争获得在学校的采用率。
在内容上,战后初期的教科书基本上摆脱了原来的皇国史观和军国主义的思想体系,代之以民主主义的内容。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有一定程度的描写,这是历史教科书的“改善”趋势。尽管这种“改善”是迫于国际压力,而且还很不彻底,但与战前和战争中的教科书相比,还是有根本的变化。
战后伴随冷战的开始,日本右翼势力也对历史教科书的“改善”趋势进行了顽固的抵制,不断地推动历史教科书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历史教科书的“改恶”趋向。总的来看,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是在“改善”与“改恶”这两种趋向的斗争中变化的。
历史教科书的改善趋势,表现在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和进步的学者教师不断追究侵略战争的责任,把侵略的历史事实充实在教科书中,并在教科书之外,通过辅助教材和和平教育向学生进行教育,以引导学生从加害的角度认识战争责任。特别是通过家永三郎从1965年到1997年的持续32年的教科书诉讼,为把“南京大屠杀”、“慰安妇”、“731细菌部队”等问题写进教科书铺平了道路。1997年通过审定的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共7种,全部介绍了慰安妇问题,6种介绍了南京大屠杀问题。于是,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改善”达到了战后的高峰。
日本的保守和右翼势力对历史教科书的改善趋势一直在进行抵制,从上一世纪的50年代开始,他们对上述改善了的历史教科书进行了三次集中的攻击。人们记忆犹新的是80年代中期的第二次攻击和2005年前后的攻击。从1997年历史教科书“改善”达到战后的高峰开始,右翼与保守势力便对改善了的历史教科书施加压力,迫使7种教科书从原来的记述基础上倒退,而且确定了编写反映右翼势力观点的教科书。因为文部科学省对教科书的审定每4年进行一次,所以到2001年, 扶桑社的《新历史教科书》就出笼了。这一次,日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达到8种。
2.具体“篡改”历程:
1955年,日本民主党发动“第一次教科书攻击”,对日本历史教科书进行了最大的一次篡改。这次篡改否定了“南京大屠杀”,把日本的“侵略”改成“进出”,淡化了日本加诸世界的伤害。为了还历史本来面目,日本历史学家家永三郎1970年编纂了新的历史教科书,并通过法律诉讼告倒文部省,使“南京大屠杀”等史实重新出现在日本教科书中。
198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次教科书攻击”,日本文部省再度强化了教科书审定标准。于是,“侵略”重新成为“进出”,“南京大屠杀”被说成是“在混乱中发生”……这次“攻击”由于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关注,特别是邻国的强烈反对,日本被迫在教科书审定标准中增加了“处理我国与亚洲近邻各国之间近现代史的历史事件时,要从国际理解和国际协调的角度予以必要的考虑”的标准。教科书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19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保守思潮泛起。一些日本右翼学者借机于1997年组成了“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挑起了延续至今的“第三次教科书攻击”。2001年4月3日,“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被文部省宣布为“合格”,通过了审定。虽然这部2002年版历史教科书,在审定过程中因被认为存在“严重问题”而作了137处修改,但其宣扬“皇国史观”的基调未变。用此书编撰者之一西尾干二的话说,修改不过是删繁就简,并未伤筋动骨。当年8月,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决定,扶桑社的《新历史教科书》将为东京的两所特护学校采用。尽管日本右翼篡改历史不遗余力,不过,截至2004年7月,在日本全国544个选择区中,这本教材采用率不到0.1%,更没有被一所公立学校采用。
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是通过精心选取的历史资料,按照编者设计的叙述过程,一步一步地建立起其唯心主义史观的理论体系。
第一步,《新历史教科书》在讲述日本的远古历史的时候,突出地强调日本文明的悠久与独特,竭力回避日本与亚洲大陆文明的关系,力图突破传统的日本文明受中国古文明影响的定论。该教科书在这一部分使用了相当多的资料与图片,其实是为证明后面的日本国的优秀所做的铺垫。
第二步,在上述基础上,教科书肯定性地叙述存在本来是有相当疑问的所谓的“神武天皇东征”,相反,对于已经成为历史定论的中国历史文献《魏志·倭人传》中关于卑弥呼的记载,该教科书却表示怀疑,因为与神武天皇相矛盾。为了鼓吹天皇制的所谓的“万世一系”。在学生的印象中建立天皇始终拥有绝对权威的印象,教科书处心积虑地回避日本中世纪天皇的势力虚弱而且被架空的历史事实,却以相当多的篇幅叙述“日本的神话”,包括日本天皇与神的密切的甚至是直系的关系,日本国受到神的护佑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日本国的认识基础。
第三步,在进入到日本的近代社会的描述后,该教科书继续沿着上述脉络进行推论:中国与朝鲜都没有觉察到西洋的威胁,所以被西方列强战胜,而日本从幕府的后期就已经觉察到,所以日本能够独立。而其中的原因,与日本是神的后代有密切的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与教科书的古代部分的神国日本的铺垫恰好形成了呼应。
第四步,关于明治维新,《新历史教科书》强调所谓武士道的“为了公共利益而活动的”的立场,强调“全国的武士,最终是站在为天皇献身的立场,以皇室为统一整合日本的中心,所以使得政权的转移比较顺利地进行”。也就是说,《新历史教科书》将明治维新的核心问题归结为武士对天皇献身的“忠义”精神,将导致日本近代社会巨大变动的事件的原因归结为所谓武士的精神力量。在这样的铺垫下,该教科书毫不掩饰地歌颂明治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全文刊载鼓吹为天皇献身的“教育敕语”。而“大日本帝国宪法”和“教育敕语”本来在战后被普遍认为是导致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膨胀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五步,前面已经为日本比亚洲其它各国优越的观点埋下了伏笔,所以接下来《新历史教科书》的逻辑就是:近代以来的日本在亚洲的活动,包括战争,都是围绕保护日本在亚洲的当然的领袖地位,都是合理合法的行动,即使发生过屠杀与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日本方面的自存自卫所必须的行动。日本人应当关注日本人的整体意识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即日本国民是如何在这些活动与战争中确立献身国家与天皇的意识这一精神层面的问题。
以上的五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新历史教科书》的理论体系。《新历史教科书》就是通过以上的五步(当然,也可以将这五步细致划分)将读者渐渐地引入其编织好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它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就是战前所谓的“国体论”。而一旦进入这一理论体系,人们所关注的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问题,人们所追究的侵略战争的责任问题,就都已经被彻底地转移或充分地淡化了。
3.邻国的态度
基本上,只要有媒体披露送审新版教科书的部分内容,日本周边国家就对该书的观点和内容纷纷提出严厉批评。
㈧ 谁有初中历史课本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军事,教育的改革啊
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明治维新是九年级上册的内容,你可以买一本『初中历史知识清单』,里面就会有。
㈨ 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提有关中国的事吗
日本很崇拜那些明朝时入侵朝鲜,与中国明军做站的将领的,一直在他们的心中,从没有什么和平发展之类的概念,总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抢劫的比生产的好,而他们的世界观,也有着惊人的一致: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从爷爷开始,到孙子,再到孙子的孙子,这帮人几百年来做着同一个梦,却始终不醒,实在是难能可贵。小西行长 加藤清正 黑田长政 岛津义弘 福岛正则 小早川隆景 毛利辉元 宇喜多秀家 羽柴秀胜
以上九位鬼子军官的名字,中国人看了可能毫无感觉,但在日本国内,这帮人可谓是如雷贯耳,大有来头。
首先,人家有名字,就说明不是一般人了,因为在日本,姓名是奢侈品,只有贵族才有姓名,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小孩生出来起个太郎、次郎之类的浑名(类似于阿猫阿狗),就这么凑合一辈子。
一直到后来明治维新,天皇感觉手下这一大帮子阿猫阿狗实在有损形象,便下令百姓申报姓名,当然了,具体姓什么叫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
这下就热闹了。
在取名字(包括姓氏)的问题上,日本人充分发扬了能凑合就凑合的精神,不查字典,也不等不靠,就地取材,比如你家住山上,就姓山上,你家住山下,就姓山下,家附近有口井,就叫井上,有亩田,就叫田中。而这九位仁兄自然不同,人家名字是有来历的,事实上,他们都是日本国内所谓的“名将”。 我提到的这几位,更是传奇级的人物,被吹得神乎其神,几乎个个都是智勇双全,成为了日本引以为豪的骄傲,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形象代言人,至于战场上的实际效果嘛……翻阅中日韩三国史料,这段时间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一边倒
㈩ 高中课本历史事件时间表,按时间顺序的,并且世界史和中国史是和在一起的、谢啦!!!!!!!!
以下是网上搜到的比较简单的,详细的在网上搜“历史大事年表”就可以了,网络文库有很多的,其实你不必悬赏这么多分的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部分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四、 近代史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9月,国共谈判。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1948年,三大战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世界近代史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520-1570西欧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兰革命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6-1794。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海地宣布独立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1-1899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
1889第二国际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07英法俄协约的最后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11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919.3.1朝鲜三一运动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
1919.1-6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
1922.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苏联成立
1925.10洛迦诺会议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1希特勒在德国上台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5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1936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
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慕尼黑会议
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6法国投降
1940秋不列颠之战
1940.9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1.6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秋大西洋宪章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卫战
1942.6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12.1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11-12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6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9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七十七国集团产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出现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9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欧洲联盟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