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共发生了多少次战争
如果承认元朝是中国的话,那么就是五次。一、唐朝的朝鲜半岛对日歼灭战二、元朝的两征日本失败三、明朝的抗日援朝四、清朝的甲午战争五、民国的抗日战争。
B. 古代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是什么
一、日本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日本在历史上是中回国的属答国,这要从汉武帝说起。
三、汉武帝称帝之后,汉袭秦制全国依然推行郡县制。当时张骞由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没能成功,却发现了位于西南边区的滇、大理、昆明等小国,被称为“西南夷”(可参看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四、汉武帝本想说服滇国归顺汉朝,滇王自恃有周边许多小国的倚靠,非常蛮横。而且还问了汉朝的使臣“我滇国与你汉朝相比孰大?”这么一个可笑的问题。
五、汉武帝一怒之下发兵灭掉了滇周边的小国,滇国失去倚靠归顺汉朝。
六、汉武帝便颁发给滇国一枚金印,印文为小篆“滇王之印”。与此同时颁发给日本(当时叫“倭国”)一枚金印——倭国之印。
七、汉武帝此举意即:承认滇王与倭王的存在,为汉朝的属国。
C. 中国与日本近代史大事年表
1、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同治维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1861年1月11日,奕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大量的封建残余思想得以保留。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并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日本帝国海军、帝国大学等大量充满军国主义性质和国家荣誉感的社会、文化符号应运而生。日本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3、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5、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洋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明治维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日甲午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九一八事变
D. 中国古代与日本关系
一、日本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日本在历史上是中国的属国回,这要从汉答武帝说起。
三、汉武帝称帝之后,汉袭秦制全国依然推行郡县制。当时张骞由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没能成功,却发现了位于西南边区的滇、大理、昆明等小国,被称为“西南夷”(可参看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四、汉武帝本想说服滇国归顺汉朝,滇王自恃有周边许多小国的倚靠,非常蛮横。而且还问了汉朝的使臣“我滇国与你汉朝相比孰大?”这么一个可笑的问题。
五、汉武帝一怒之下发兵灭掉了滇周边的小国,滇国失去倚靠归顺汉朝。
六、汉武帝便颁发给滇国一枚金印,印文为小篆“滇王之印”。与此同时颁发给日本(当时叫“倭国”)一枚金印——倭国之印。
七、汉武帝此举意即:承认滇王与倭王的存在,为汉朝的属国。
E. 日本历史与中国历史的相似与不同
文化上,日本进入封建社会时中国正是盛唐时期.故日本在思想,艺术,建筑等方面受盛唐影响极其深远.建筑,艺术上的不甚了解不敢妄谈,就从思想上为楼主介绍一下.
平安时代佛教从中国流传入日本,影响最大的是禅宗中的临济宗和曹洞宗(当时有在日本也是"临天下,曹一角").进入镰仓时代后佛学逐渐兴盛,日本也经过改良产生了独特的宗派如净土宗等,在农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镰仓末期宋代的朱子学传入日本,当时后醍醐天皇希望恢复天皇的权威,朱子学所提倡的忠君爱国的儒家教条思想正好符合当时的国情.利用朱子学在武士阶级中所产生的影响,镰仓幕府被彻底推翻.朱子学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之一.在江户时期由于科技的进步,在人群中产生了一种反对朱熹提倡王阳明的思潮,可以说是日本启蒙思想的开端.
日本的文字也是发端于汉字,但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汉语产生了较大的歧义.可以说现在日本的汉字还保留着许多中国古代汉字的原意.
中日间文化交往在唐宋两代达到顶峰,之后的元明两代逐渐减少,到明中期由于明代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而基本完全废止了.
军事上楼主所说确是实情,清军入关后日本当时的室町幕府曾有联合郑成功反对清廷的计划,但因九州太宰府出现变故而中止.但民间仍有以此为蓝本的小说:国姓爷战记,讲述郑成功向日本借兵最终反清复明的故事.
中日两国交往在元代中断的原因和文永-弘安之役有关,忽必烈曾多次要求日本称臣,但却遭到当时镰仓幕府的执政北条时宗的断然拒绝.时宗怒斩来使并加强九州海防严阵以待.
但由于日本此时还未形成集团作战的概念,交战时往往是两军士兵互通姓名后进行单挑,因此对元军集团式作战感到非常不适应.在元军总攻的前夜突然狂风大作,元军战舰全数沉没,不得不狼狈退兵.数年后忽必烈再次进攻,却再次不幸的在总攻前夜因大风而全军覆没,最终放弃了入侵的打算.
中日两国在明早期也有军事合作.室町幕府早期中国沿海与九州沿岸海盗盛行,明廷派出使臣前往日本交涉合作剿灭事宜.历史上的倭寇实际上并不都是日本人,有些明人也混迹其中大肆劫掠.室町幕府则派九州大宰府出兵征剿.日本主要对抗的是朝鲜沿岸与九州沿岸的海盗.
之后就是历史课本上也有的丰臣秀吉侵朝了.在日本被称作庆长-元禄之役.日军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连克朝鲜重镇,但海上补给线却因李舜臣的袭击而受到沉重打击.明军入朝后与日军在朝鲜战场拉锯,总体上互有胜负.此时明军实力因财政问题早已大不如前,而日军则刚经历过战国乱世战斗力较强.最终日军因损失过大,加之国内丰臣秀吉病故而全军撤退.
之后中日两国都进入了长时间的闭关锁国时期,两国一度频繁的交往就此中断.等到明治维新成功后日本进入快速增长期,也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F.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的交往过程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的交往过程如下:
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
1926年12月25日,由于统制派军人由外而内改变国家政体的思想,日本开展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大规模侵略。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并放弃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国家赔偿,1973年1月互设大使馆。
2012年9月11日,日本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空前的积极手段表达对日本此举的抗议和反对。
2014年11月8日,APEC部长级会议召开之前,王毅部长表示,中方重视日方多次提出的愿望,我们在中日关系上的原则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
(6)中国历史与日本历史扩展阅读:
中日文化渊源:
茶道作为一种审美仪式,自古以来就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交礼仪。日本茶道最早是在唐朝贞观年间传入日本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事实上,书法不仅在日本很受欢迎,也是人们培养自己的一种方式。佛教传入日本后,书法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和尚和佛教徒用毛笔抄写经文,模仿中国。
相扑起源于日本的神道教,起源于中国。相扑是奈良和平时期宫廷观赏性的运动,战国时期在镰仓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
和服是模仿中国隋唐的。虽然它们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日本风格,但它们仍然包含着中国汉服的许多特点。
柔道是中国拳击的发展,起源于少林。明末,中国武术大师陈元赞将中国传统武术传入扶桑,成为现代世界第一位柔道大师。
空手道是一种结合了500年前古老的搏击技术和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拳击技术。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只使用拳脚,与其他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比较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G. 中国历史上与日本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中国和日本同是亚洲东部的两个古老国家,两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都很悠久,而中国的历史比日本更为悠久。中日两国在地理上的位置相距很近,现在经常被称作“ 一衣带水”的邻邦。然而中日两国真的是世代友好吗?以我看来,实不尽然,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充满着血腥和暴力,从一个方面说,中日关系史就是一部反侵略史。
中日第一战——白江口大捷
新罗、百济和高句丽都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上,新罗和百济占据了半岛的南半部,高句丽则不仅占据了北半部,还占有中国的东北和辽东半岛的一部分。公元六一八年唐建国之后,新罗、百济和高句丽三国先后与唐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与唐建交前,新罗和百济间关系紧张,一直互相攻城略池争夺不休。显庆五年(公元660 年)七月,百济为唐、新联军所灭。就在唐朝向朝鲜半岛派出援军之时,百济残余也向倭奴乞求援师,于是唐朝水军和倭奴水军在白江口遭遇,白江口之战就此展开。此战唐将刘仁轨采用以逸待劳的战略战术,以旺盛的士气,率战船阵列于白江,因而在第一次较量中,轻而易举地就使倭奴“不利而退”。接着在次日的战事中,又利用唐军之战船高大坚固的优势,将倭奴的船只左右夹住,使其不得回旋,再施以火攻战术,焚倭奴之战船400多艘,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抗日战争战争至此结束,日本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其入侵中国的野心也随之破灭。
明朝抗倭战争
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封建主和寺院大地主为扩充实力,弥补内战损失,怂恿﹑支持海盗活动,因而倭寇逐渐猖獗。16世纪,特别是嘉靖年间,明廷内政日趋腐败,沿海卫所空虚,军备废弛。倭寇乘机与少数奸商相勾结,窜犯今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占据岛屿,攻城掠地,深入久踞。倭寇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给沿海民众带来深重灾难,成为明朝的严重祸患。沿海民众不甘倭寇侵略,奋起抗击。在民众抗倭斗争推动下,明军在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的指挥下同倭寇展开了一场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抗倭战争。明朝军民经过20年(明嘉靖二十六年至四十五年(1547~1566))的浴血奋战,基本消除了明代近200年的倭患,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
万历朝鲜之役
万历朝鲜之役是四百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日本史书把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朝鲜史书则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整个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开始进攻朝鲜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日军退回日本结束,历时七年。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历经战与和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的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日军战略进攻阶段,在短短的时间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全境。第二阶段是明军的反攻阶段,明军通过一系列战役,最终收复了平壤、开城等地。第三阶段是相持和议和阶段。第四阶段是日军再次入侵,明军和朝鲜展开战略总反攻,最终日本军队被全部赶出了朝鲜。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1874年,日本以琉球遭风难民被台湾牡丹社居民杀害为借口,出兵侵犯台湾。在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和清政府的交涉下,日军这次侵台的阴谋没有得逞。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在朝鲜、辽东战场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马关条约》中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给日本,从此台湾开始了50年的被奴役史。
日俄战争
1904 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是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霸权,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的结局是:日本胜了,沙俄败了。在世界历史上,像日俄战争这样的“特殊”的战争极为罕见,即交战的两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远离本土,跑到第三国的土地上打仗;而第三国政府竟不顾自己国家人民的死活,宣布“局外中立”。经过这场战争,战胜国日本取代了战败国沙俄,继续强行“租借”第三国——中国的土地。进而长期霸占。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接着,日军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东北军基本上不战自溃。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了北满最大城市哈尔滨。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在长春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七七”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经过中国军民八年坚苦卓绝的抗战,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军终于于1945年9月9日在南京投降。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日军在占领南京时,开始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疯狂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万人。在抗日战争的八年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共杀害中国军民达3500万,这是不可饶恕的,是我们要铭记于心的。纵观整个中日历史,中日之间的关系在绝大时间内是对抗、是战争,只有很少的时间是友好的。咎其原因:只要中国强大了,日本就会想狗一样地崇拜中国景仰中国;一旦中国衰落了,它立即就会扑上去狠命的咬上几口。
严格讲是五次:第一次在龙朔三年(663),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第二次在元朝,日本龟山天皇文永十一年即至元十一年(1274年),日本史上被称为文永之役;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令元军兵分两路远征日本,此年为日本俊宇多天皇弘安四年,日本史志称这一战役为弘安之役;第三次是明朝的抗日援朝战争(这是历史上打日本鬼子最惨的一次);之后就是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日本称为日清战争和日中战争)
H. 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关系
最早和中国有所外交的国家是倭奴国,范晔撰写的《后汉书》中就记述了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予印绶”,倭奴国其实是日本北九州沿海一带的部落小国,汉光武帝曾通过来使授予刻有“汉委倭奴国”五字的金印,这枚印以于1784年在日本博多湾志贺岛(今福冈市东区)上被发现,现珍藏于福冈市美术馆。《后汉书·东夷传》中记载,约在汉武帝授予倭王金印50年左右之后,既后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倭国遣使来华献上生口(即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一百六十人,愿请见。安帝接受了倭王礼物后,也回赠了赏赐。倭奴国早于邪马台国181年与中国交往。
公元238年6月卑弥呼女王派遣大夫难升米、副使都市牛利等官员携带男奴4名、女奴6名及斑布2匹2丈作为供品,从北九州海滨乘船前往中国。当时的魏明帝为了表达对卑弥呼女王的赞赏而向女王颁以诏书和赏赐,诏书内容非常友好,魏明帝假金印紫绶。
魏明帝对卑弥呼女王的回礼名称和数量:
“绛地交龙锦(红地有交龙花纹的锦)五匹、绛地绉粟罽(红地用毛做成的毡子)十张、蒨绛(红色的绢织物)五十匹、绀青(青色的绢织物)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 ”
另外,还单独赐给卑弥呼女王个人的是:
“又特赐汝绀地勾文锦(青色的锦)三匹、细班华罽(毛织物)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斤,皆装封付难升米、牛利还到录受。悉可以示汝国中人,使知国家哀汝,故郑重赐汝好物也。”
回谢礼品中提到五尺刀,汉代一尺相当于23.3CM,五尺则约为1.17米。另外,上述物品中,仅一枚铜镜便重一公斤,百枚铜镜便是一百公斤以上,远远大于卑弥呼女王进贡的数量和质量。
邪马台国的卑弥呼女王和她的继承者壹与女王在公元238年(魏明帝曹睿景初二年)--247年(魏齐王曹芳正始八年)间派遣使节出使魏国多达五次。
公元607年日本开始遣隋,到618年唐灭隋时日本共派出四次遣隋使(毕竟隋朝存在时间太短),到了唐朝,中国的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日本则处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变革时代。中日两国交往最频繁的时候应该是在公元630年--894年,这段期间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一次”迎入唐使”及两次因故未成行外,正式来华的共有13次。
日本对中国的不轨之心古已有之,并不是从明朝才开始有的,只能说明朝的时候,日本比以往都要来的嚣张。
I. 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关系日本和中国的历史关系是从哪个
一说中日复两国同文同种。同文制尚可理解,同种之说则过言之。日本的原住民是伊阿努人(虾夷),属白种人,而大和民族的祖先应该是先秦陆陆续续从大陆移民日本列岛的。主要是两条路迳,其一是胡人从朝鲜半岛渡海,其二是越人(马来人种)从东海渡海,所以朝鲜东南部(百济)和琉球被日本人视作势力范围,是有历史渊源的。
胡人与越人的血统,中国人也有。汉族的前身是出身古羌族(藏、缅、党项都出身古羌族)的华夏族(夏、周)与东夷族(商),但自五胡乱华以来就融入了胡人的血统,而百越在几千年的逐步汉化之中,如今只余越南一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