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中国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发布时间:2021-03-10 23:40:25

Ⅰ 农村经济改革的历史与现实

2008-10-13 08:01:52 来源: 南方都市报(广州) 黑马推荐 十七届三中全会表示我国已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这次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列席了会议。有关专家认为,此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广泛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以使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契合8亿农民的意愿,表明了党中央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坚定决心。

「解读」

科学判断:深刻把握农村改革历史方位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贯穿了这一总要求。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对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是作出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和把握,意味着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意义更加重大、时机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

六大目标

全面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

到2020年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再到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专家梳理这一脉络后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8亿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

全会还确立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5项重大原则。

三大部署

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路径图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30年前起步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增大;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许多农村的面貌仍然较落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3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切实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图”。

制度创新

夯实农村改革制度保障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已进入依靠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全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专家表示,全会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全会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

———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意味着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着眼于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基础:“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于加强村民自治机制建设,不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作出全面安排,必将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现代农业

“确保粮食安全”放首位

今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另一重要成果———

全会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早在2006年,我们党就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并初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必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就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全会从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引人关注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7项部署的首位。专家表示,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高度清醒的具体体现。

在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的情况下,全会还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强调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专家表示,这段表述虽然篇幅不长,却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可以预料,今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八大举措

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随着一项项极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陆续出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

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这次全会深刻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专家表示,长久以来,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而且使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最终必然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就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全会从8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专家表示,随着一项项极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陆续出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将不再遥远。相信在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8亿农民将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

Ⅱ 1978年开始额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由计划决定,是指令性计划在维系着国民经济运转。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在分配领域,强调要实行按劳分配,推行的却是平均主义“大锅饭”2.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3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4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从1978年到2007年,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增长约200倍。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世界贸易规则,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现状

关于你的问题通过检索相关网络资源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造。在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
参考来源:
http://ke..com/view/187181.htm
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杭州图书馆

Ⅳ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初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

最初是1983年在四川新都,广汉,邛崃,简阳开始试点。

Ⅳ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会首先从农村开始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会首先从农村开始:

是因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我国经济也在发展,但同一时期,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变化更加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力量,走上了开放道路。

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只有转向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经济加速发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此为起点,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5)中国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扩展阅读:

经济改革在农村率先破题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我国经济也在发展,但同一时期,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变化更加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力量,走上了开放道路。

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只有转向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经济加速发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此为起点,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进行了三项具有重要影响的改革:

一是实行农村家庭承包制。尽管20世纪60年代初,在某些地方农民尝试实行家庭承包制,但不久就被取消了,因为这与人民公社制度不能并存。

20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的旗帜下,在安徽、四川等省份,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实行“大包干”,也就是家庭承包制。家庭承包制得到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快速推广开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出现了新的气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Ⅵ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

一是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不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首先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整个国民经济就很难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也很难推进,社会也不易稳定,当然改革也就很难推进。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经济,己经到了十分艰难的境地。三是农村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较为单纯划一,那么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主体单一,所以改革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行。

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农村体制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推进农村体制改革,搞活发展农村,而不是土地私有化!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这就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人们看到,总书记在谈到土地流转时,反复引用的是土地承包经营。谓之承包,就是农民向集体承包,土地仍然是国有。也就是说,土地流转,只不过是进一步改善土地承包办法途径,让农民所承包的土地更加适合农村的实际,更有利于农民利益,而不是理解为“土地私有化”。

Ⅷ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何从农村开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何从农村开始的原因。

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整个政治局势稳定的基础。

②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农业发展生产缓慢。 『之前发生的。』

Ⅸ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当前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大家知道,经济改革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地增长,从1978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年均增长能够达到9%的水平,特别是近十年,经济增长速度从去年来看,年均增长达到10%的水平,这个水平在全世界是属于少见的一种高速度,并且持续了三十多年,从1978年到现在差不多三十五年了。能够有这么高的增速,据我所了解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年均增速能达到9%到10%。

(一)中国目前在全球的经济地位
到目前为止,由于这种高速度,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排位已经是第二了,到今年,我们的经济总规模能够达到五十五万多亿人民币,五十五万多亿人民币折算下来按现在汇率约九万多亿美元。现在我们距离美国的水平,美国是全球第一,我们是全球第二,相差差不多六万亿美元,但是我们现在九万多亿美元高出日本,日本是全球排位第三,接近四万亿美元,我们国家比排位第四的德国要超出近五万亿美元,拉开这么大的距离。我们经济的增速,现在中国经济规模,从产品结构上来说,我们主要的工业品产出量与各国相比都是全球第一,农产品方面,比如粮食、蔬菜、肉类,也都是全球第一的,工业品也是,我们的家电产量、手机产量等等这些工业品,也都是全球第一。

(二)目前存在的经济问题
我们的经济规模上来了,但是我们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中央一再强调,中国经济概括来说还存在着很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存在着很多这三方面深层次的问题。
所谓不协调,就是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有很多问题,我们的三个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三个产业之间还存在着结构的不合理,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第三产业的比重比经济发达国家低很多,现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在45%的水平,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的比重在60%到70%,这是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是指,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商业物流、房地产、生活服务业、通讯,都属于第三产业范围。
从占GDP的比重的方面来看,我们跟发达经济体比相差20%。从就业结构来说,第三产业全部就业人数占的比重我们现在不到40%,差不多37%的水平,而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占比一般是在70%左右,这个结构上来说,我们还不合理。我们说中国经济不平衡,指什么呢?是说我们两方面的不平衡,从区域的角度上,发达的区域和经济落后的区域之间差距很大,从GDP的规模上来说,最大的差距甚至能达到十倍,省级单位、省级行政区域之间的比重,相差十几二十倍,这个是从区域的角度说我们是不平衡的。再一个层次的不平衡,就是产业之间的水平,各大产业之间的水平,一些行业之间的水平高度的不平衡,有的行业产业发展水平世界上可以说是一流了,但是有些非常落后,这是产业角度问题。以上是我们说的不平衡问题。
所谓不可持续,就是指这个经济发展潜在的危险,或者说我们认为叫风险比较大。我们的不可持续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个方面不可持续的,是我们的资源与经济发展扩张的要求、需求矛盾很大。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态问题、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破坏,这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现在的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个情况相对比较严重,这使我们经济不可持续。第二个方面不可持续的,是我们的技术依赖性较强,我们高端的技术,一些实用技术很多还是依赖于国外,比如有些设备我们要靠大量的进口,我们的芯片是依靠美国、日本进口,所以说我们国家现在提到建立企业为主,创新体系,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说我们深层次的矛盾就是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也需要解决,比如说在成果分配中的,怎样使大多数的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在中国是个大的问题,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扩张很快,但是收入分配这方面或者发展成果的享用这方面的高度是不均等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系数,今年公布了这么一个经济系数,经济系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收入均等程度,特别重要,其计算原理就是看人口的比重,比如说某一个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或者他掌握的财富占财富总量的比重,按所占比重的原理算了这个数。我们的经济系数现在是0.47,在国际上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不是最高。这个问题反映出我们有很多群体,或者说群体之间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是高度不均衡的,这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国家,我体会,还要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经济制度的完善来为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成果的分配,创造一个好的制度条件,最终确保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Ⅹ 急求6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背景

农村的经济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义的过渡时期。当时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时期。这个时期农村经济发展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停滞不前;第三个阶段就是改革开放到现在。生产力的提高使农村经济上了一大台阶,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此外,中央政府对农村发展问题一直都很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文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其中近几年,中央政府投资了几十个亿,减免了农村的粮食税收,初步普及了农村医疗保障,免除了农村孩子上学的费用,这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村越发展,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就越多。

阅读全文

与中国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