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历史渊源范富琛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历史渊源范富琛

发布时间:2021-03-10 23:34:14

⑴ 中国与日本有什么渊源

说是秦始皇的人发现了日本岛,定居了。
无考

秦朝时期,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去日本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一去不回,留在了日本 而日本也有过一些原始居民,但是还没有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

有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日本人的先祖应该是东亚大陆的蒙古人种鲜卑语系族群、日本列岛的原生远古人类、由菲律宾及印尼北上的马来小黑人种三大类混合而成的人
历史上又经过多次变迁,尤其是中国大陆、韩半岛的移民迁入,再次使日本人的血统发生变化
现代日本人血统中又加入了欧美人种的成分,尤其欧亚、美亚混血儿越来越多。

研究表明日本人祖先可能来自朝鲜半岛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教授德永胜士日前表示:“最近我们以基因组研究为基础,把东亚多个民族的人体6号染色体内的HLA遗传基因进行相互的比较,得出结论是与日本人最接近的集团为朝鲜半岛居民和居住在中国的朝鲜族人。”该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活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的祖先是经由朝鲜半岛移居至此的舶来人。

这一研究内容将被收录到东京某出版社拟于7月出版的《公开讲座总览》中。德永胜士表示,以HLA类型为准,将日本人、韩国人、汉族人、满族人、朝鲜族人、蒙古族人等东亚12个民族(集团)比较分析的结果,日本本土人比起冲绳人或北海道阿伊努民族,更接近于生活在朝鲜半岛的居民和中国的朝鲜族居民。

此项研究结果是对流行说法的有力证明:在日本弥生时代日本人口的形成中,从朝鲜半岛移居的祖先所占比重最大。

利用遗物或人骨、血型分布等进行的研究一直被认为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所以利用最近基因组研究结果的此项研究被评价为“起源学说”的终结版本。

从历史上讲解一下:

-- 朝鲜古代历史
公元前1050年,周武王灭商,纣王的叔叔箕子逃到朝鲜,击败当地诸韩土著的各部落首领, 当上了朝鲜国王,这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不过这个王朝是汉族建立的不是朝鲜族建立的。不知道箕 子
为什么没有把甲骨文汉字带到朝鲜?
前194年,中国西汉时期,燕国贵族卫满反汉,东逃到朝鲜,推翻箕 子第40代孙,建立卫氏朝鲜。这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二个汉族政权。
前108年汉武帝吞并卫氏朝鲜,设立了乐 浪(平壤)、带方、真蕃、临屯四郡,史称汉四郡(听说郡首都是当地的土著而根本不是来自长安-洛阳的汉族 流官),统治着朝鲜半岛中北部。
南部的诸韩民族仍然处于部落时代。汉字开始传入朝鲜半岛,自此中国文言 文长期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
勿吉人(??族的祖先)是挹娄人的后代,以强悍著称,向西驱逐扶余,扶 余只得苟延残喘。
扶余金蛙王(其王宫据说就是现在的君安证券吉林营业部)喜欢义子邹蒙,而不喜欢太子 大索,大索联合其他六个王子合伙谋杀邹蒙,邹蒙逃到今吉林集安,建立高句丽王国(后来迁都平壤)。
邹蒙 的儿子是琉璃,琉璃的儿子大武神王继承高句丽王位,击败扶余王大索,灭掉扶余。
邹蒙建立高句丽后不 久占有了真蕃、临屯,前82年,汉昭帝刘弗陵废弃真蕃、临屯两郡。
同时,朝鲜半岛南端出现三个小国 ——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朝鲜族的祖先)。
“han”在古朝鲜语中是“大”的意思,当时三韩还 没有汉字,后来汉字传入朝鲜,朝鲜人就将“han”写作“韩”字。
除三韩外,朝鲜半岛上还存在伽椰等国 家政权。
北部的则乐浪、带方一直稳定地属于中国的汉、魏、晋管辖。
中国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度割 据称侯,控制乐浪郡,乐浪成为东北亚各族的交通中心。
204年,度子公孙康割乐浪郡南部设立带方郡,统 辖中日朝交往事宜。
238年,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自称燕王,联络孙权反魏,阻断各族交通。
238年魏国司马 懿灭公孙渊,魏国控制朝鲜半岛中北部,乐浪和带方重新成为交通枢纽。
239年,日本邪马台国派使者到带 方郡,要求向魏国“朝献”。
此后,中日两国多次通过带方等郡来往,形成密切关系。
285年中国西晋时 期,朝鲜人王仁将中国的《论语》、《千字文》赠给倭人,可见朝鲜半岛在中日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当时邪 马台国军事力量较强,多次对朝鲜南部用兵。朝鲜往往成为日本的侵略对象。

二、三足鼎立时期的朝鲜半 岛 313年,高句丽趁西晋的混乱和衰落,吞并了带方、乐浪,成为朝鲜半岛最强大的国家。
过了三年,西晋灭亡。
337年,慕容光在辽宁建立前燕,首都义县,352年灭掉汉族冉魏政权,370年被前秦灭亡。
384年,慕 容垂在定州建立后燕,398年慕容宝被北魏战败,逃到老家义县,407年,后燕高句丽族大将高云处死慕容熙 建立北燕,
后来汉族人冯跋成了北燕皇帝,统治着整个辽宁省。
就这么一个小政权,高句丽居然怕他,大概 是仰慕汉族文化,高句丽对北燕称臣。
346年和356年,马韩中的一个小部落统一马韩诸部,建立了百济国, 国王姓扶馀,系从北方南迁的高句丽人;
另一弁韩中的小部落则统一了弁韩、辰韩诸部,建立了新罗国,国王姓金,系本地人士。
朝鲜半岛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300年,日本大和国(倭)建立。
随着日本的统一和 强大,加强了对朝鲜半岛的侵略。
366年倭派使者到百济。而百济为了对抗高句丽,和中国东晋-南朝通好, 又和倭结盟。
而高句丽与中国北方政权关系密切。
369年,倭侵占弁韩(今韩国庆尚南道釜山),建立任那 地方,设“ 日本府”统治之。
百济也成为倭的朝贡国。
384年,佛教由东晋僧侣传入百济。
391年,倭渡海大 破百济、新罗。
396年高句丽好太王征伐百济,百济臣服。
但是,399年,百济又勾结倭,进攻新罗,倭军一 时遍布新罗。
400年高句丽派兵支援新罗,追至任那和加罗。
404年,倭军侵入带方,又被高句丽打败。
413 年,倭改变策略,主动和中国南朝汉族政权修好,想借中国南朝的权威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剩余势力。
438 年,倭王要求南朝宋武帝封他为“使持节、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 军、倭国王”,
妄图取得在朝鲜半岛的霸主地位,被宋武帝拒绝。
420年,南朝宋顺帝为了牵制强大的高句 丽,将百济王封为“镇东大将军”,但新罗与南朝宋没有联系。
出于同样目的,封倭王为“使持节、都督 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439年,鲜卑族的北魏灭掉汉族 的北燕,统一中国北方。
亡国的北燕皇帝冯弘跑到高句丽居然继续在高句丽国王面前作威作福,被高句丽干 掉。
五世纪下半叶,倭在朝鲜半岛势力衰退,而以平壤为中心的高句丽势力逐步强大。
后来甚至乘北魏内 乱,占领北魏领土(今辽宁省和河北北部)。
这就是现在的韩国人声称辽宁和河北省都是韩国领土的历史渊 源。
436年,475年,高句丽攻破百济首都汉城, 百济迁都熊津,力求在南方扩大疆土。
479年,倭出兵新 罗,虾夷族士兵起义,不战自乱。
512年,百济要求倭割让任那四郡,倭被迫答应。
562年,任那政权被新罗 所灭亡。这对倭是沉重的打击。
589年 隋朝统一中国,新罗也逐步强大起来。
600年,倭为恢复在任那的统治,远征新罗,虽然取胜,但没有达到目的。隋朝也多次进攻高句丽。
618年,高句丽派使者到倭联络通 好。同年,唐朝建立。
645年 ,唐太宗也派兵进攻高句丽,同时与新罗保持良好关系。
660年,百济受新罗 和唐朝的夹攻,首都陷落,国王被俘,百济遗臣鬼室福信向倭求救,倭乘机出兵朝鲜。
663年,新罗和唐朝 在白江村(今朝鲜锦江)大败倭军队,灭了百济。

三、统一的古代朝鲜半岛
665年,高句丽发生内乱,668 年,高句丽被唐朝灭亡。
但高句丽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对今天的朝鲜族的形成 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句丽在迁都后改称,国亡后,其国民扶余人貊貉人主要流入唐朝和渤海,融 入汉族和满族,进入朝鲜半岛的只是极少数;
今天的朝鲜族的主体来源於半岛的土著三韩族;
因此之对 於朝鲜族的影响主要是在精神上而不是在血缘上,这与拓跋鲜卑人对汉族的影响只是精神而不是血缘颇有些 类似之处]。
唐朝在平壤建立安东都护府。
朝鲜半岛仅剩下新罗和唐朝势力。
倭又很快和新罗恢复了国家关 系。
907年,唐朝灭亡。
935年,王建推翻新罗王朝,建立王朝(王氏朝鲜)。
936年,乘中国的分裂, 统一朝鲜半岛。英语中korea就是“”的译音。
和倭的官方关系不好。
977年,海盗还大 举进攻日本。
1216年,中国北方的契丹大举进攻。相继臣服契丹和金。
1259年,蒙古征服。
1274年,元朝镇压了的一切反抗力量以后,强征25000人进攻日本,但是失败了。
13世纪上半叶, 倭寇第一次兴起,他们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区。
1223年,倭寇大举侵入金州。
1323年—1422 年,倭寇共计侵略382次,不仅蹂躏沿海各处,而且深入内地,成为的心腹大患。
同时倭寇不断抢 掠中国沿海。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朝建立李氏朝鲜,明太祖朱元璋同意 “朝鲜”作为李氏政权的国号,这是“朝鲜” 作为国号的开始。
李氏朝鲜尊明朝为永世的父国和天朝,直到 甲午战争后朝鲜“独立”为止。
李成桂一方面加强防倭,一方面谋求与倭官方发展关系。
倭满足了朝鲜 的要求,命令禁绝贼船。
1401年,倭派使者到朝鲜。
但是倭寇没有得到根治。
于是朝鲜决定以武力解决倭寇 问题。
1419年,朝鲜发动已亥东征,大举进攻日本的对马,清剿倭寇。
倭国朝野震动。但朝倭关系仍然保持 友好。
1433年倭接见朝鲜使者。
1481年,倭向朝鲜求《大藏经》。
十五世纪中叶,朝鲜出现了拼音式的谚 文,从此汉、韩两种文字并存。
1593年,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进而梦想统治朝鲜和中国。
早在1595 年,他就写信给朝鲜国王,声称准备统治明朝疆土,要求朝鲜臣服,遭到拒绝。
1592年,丰臣秀吉派军入 侵朝鲜,史称“壬辰倭乱”。倭陆军节节进逼。1592年,倭将小西行长攻陷朝鲜京城。

⑵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的交往过程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的交往过程如下:

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

1926年12月25日,由于统制派军人由外而内改变国家政体的思想,日本开展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大规模侵略。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并放弃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国家赔偿,1973年1月互设大使馆。

2012年9月11日,日本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空前的积极手段表达对日本此举的抗议和反对。

2014年11月8日,APEC部长级会议召开之前,王毅部长表示,中方重视日方多次提出的愿望,我们在中日关系上的原则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

(2)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历史渊源范富琛扩展阅读:

中日文化渊源:

茶道作为一种审美仪式,自古以来就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交礼仪。日本茶道最早是在唐朝贞观年间传入日本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事实上,书法不仅在日本很受欢迎,也是人们培养自己的一种方式。佛教传入日本后,书法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和尚和佛教徒用毛笔抄写经文,模仿中国。

相扑起源于日本的神道教,起源于中国。相扑是奈良和平时期宫廷观赏性的运动,战国时期在镰仓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

和服是模仿中国隋唐的。虽然它们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日本风格,但它们仍然包含着中国汉服的许多特点。

柔道是中国拳击的发展,起源于少林。明末,中国武术大师陈元赞将中国传统武术传入扶桑,成为现代世界第一位柔道大师。

空手道是一种结合了500年前古老的搏击技术和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拳击技术。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只使用拳脚,与其他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比较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⑶ 日本历史上和中国的渊源

日本岛最近也是在三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生活的遗迹了。当时处于石器时代。日本学者把旧石器文化(包括中石器)叫做“先绳纹文化”或“无土器文化”。日本旧石器文化分为前期和后期,大约3万年以前的为前期,占多数;3万年至1万年前的为后期,数较少。前期旧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为代表。后期旧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为主,其变迁次序为刀形器在前,尖状器在后。此外还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日本的远古人类,会打击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狩猎和采集。当时人们居住在洞穴里。至中石器时代后期,住在竖穴式屋中。火可能已被人们利用。在静冈县休场遗址和上野遗址中,发现了列石成圆形的遗址。有人推定为炉址。那么,这些人是从哪儿来的呢?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是远古时代从中国、朝鲜半岛等一些地区过去的,因为日本语在语法结构、音韵组织方面具有蒙古语和朝鲜语的一些共同特点。

从文字方面来看,最起码在公元3世纪的邪马台国时代,日本就已经有懂汉字、甚至能写表文的人了。但正式把文字和儒学传到日本的则是在应神天皇时期,这位文化使者就是传说中百济国的王仁。王仁是百济国派去的,他随身带了《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这十一卷书籍均为中国典籍。现在学术界对是否有王仁其人尚存争议,但在王仁之前很早的时候,朝鲜半岛的乐浪郡就居住着王姓汉人豪族,百济国建立后,人们用中国汉人担任文化教育方面的职务是完全可能的。而当时,日本对百济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把这些有文化的汉人从百济接到日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我想,就算‘王仁’这个人不一定真的存在,但他这样的文化传播者应该还是有其很多的。

说到邪马台国,就不得不说说卑弥呼女王和壹与女王。邪马台国出现在日本九州北部,其领土约以博多湾为中心的100公里之内,是当时日本岛上的众多国家之一。公元238年6月卑弥呼女王派遣大夫难升米、副使都市牛利等官员携带男奴4名、女奴6名及斑布2匹2丈作为供品,从北九州海滨乘船前往中国。

大化改新效仿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其内容主要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内容。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这次改革虽然不是很彻底,但是其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说到东渡,我想中国人知道最多的应该是徐福渡日吧!据说徐福东带去了3000(这个数字不一,也有些地方记载不是三千人)童男童女,按此说法再加上百工以及船夫,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3000。按照一条戈船能载3百人计算,至少需要十余艘,按照一条大翼船载1百人计算,则需要三十余艘。这些船在海上不可能连在一起,随着对马暖流、风向等的影响,应该有些船被打翻沉入海底,有些漂到了其他地方,有些则到了日本。就像蒲公英一样,这些人应该最终在好几个地方登陆了,而不可能只是到了日本。

有关秦人东渡日本的记录在日本的古籍中略有记载,比如《日本书纪》钦明元年载“八月,······召集秦人、汉人等诸蕃投化者,安置国郡,编贯户籍。秦人户数总七千五十三户”。这些人中应该包括了在日本出生的秦人后裔。

除了直接到日本的中国人,还有人是从朝鲜半岛渡日的,尤其是公元前108年,汉朝在朝鲜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后,汉人迁居朝鲜半岛者日益增多,其中不少工匠通过半岛南端前往日本,而日本也有意识地派人到半岛去招收汉工匠。《日本书纪》雄略纪中就记载:雄略大王派欢因知利与弟君等,一同前往新罗、百济等国,让半岛诸国贡献‘巧者’(即工匠)。最后从百济带回‘手末才伎’。百济所贡的这些工匠,很多都是汉工匠及其子孙,其中不乏中国和百济混血后的后代。

LZ如果有时间希望你能找一本名叫《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的书来看看,里面对日本奈良时代以及之前的中日交流史有很详尽的介绍。

⑷ 中国和日本历史渊源,分阶段吗

楼上几位说的还是有些出入。

  1. 日本最早的原住民是居住在今北海道上的阿依努人,也叫做虾夷人。而后阿依努人与从各地迁居过来的种族结合,在本州岛上诞生了日本人。那些外来民族具体有哪些,直到今天,都没有一种说法被证实。————参考《日本书纪》《古事记》《日本史》

  2. 日本第一次和中国来往的人是在古代前期统一了各部落的卑弥呼女王;第二次是在奈良时代,天皇给隋朝皇帝送去书信,不过那时日本的“天皇”还没有被称作天皇,日本也还不叫日本,叫做大和,书信中日本的自称是”来自日出之处的国家“,且当时日本的地位是中国的朝贡国;第三次是平安京时代,大约在790年左右,而此时的日本势力日盛,书信的态度也改变了,大意是“日出之处皇帝向日落之处皇帝问好”,已经把中国和日本当做同一档次。(我这里说的一二三次是指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次,并不是说就在这段时期真的就只有三次。)——参考《古事记》

  3. 大约790年左右日本的新都城,京都(平安京)完全是仿造中国的洛阳、长安所建,连比例都是一模一样。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值盛世唐朝,文化异常鼎盛,而日本那时的文化是相当落后的,所以非常敬仰崇拜唐朝文化,与唐朝协议后,派遣了许多人去唐朝学习唐朝的文化、体制、宗教、政,治等。

  4. 500-700年之间,日本军队与隋朝有过战斗。当时的朝鲜分裂成百济、新罗等国。而百济被新罗所灭,百济要求日本帮他们复国,而新罗和隋朝是盟友,所以日本初次与中国发生战争就是这时候;1279年,日本镰仓幕府时期,兵强马壮的元朝向日本侵略,镰仓幕府那时完全没有能力对抗元朝军队,整个日本惊恐不已,不过元朝分两次共派遣了20万左右的军队进攻日本都没有成功——两次都被台风袭击,大败而回;1660年左右,日本桃山时代,关白丰臣秀吉向朝鲜侵略,那时的朝鲜是明朝的附庸国,明朝遂与日本交战,战争持续了7年,随着丰臣秀吉的病逝,日本的侵略也宣告失败,退回日本。这几次战争就是在日本明治维新前与中国的主要几次战争,而明治维新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不必讲了。——参考《日本史概论》《新订日本史概论》《太阁传》

  5. 总的来说,分几个阶段。古代前期卑弥呼女王初次与中国交流——古代中期天皇送去书信——在朝鲜半岛上与中国交战——古代末期送去书信,开展贸易——平安京派遣遣唐使——镰仓幕府时期被元朝侵略——丰臣秀吉时期侵略朝鲜,与明朝交战。

⑸ 日本与中国有那些历史渊源啊

盛唐时期,中国文来化深入影源响了之后的日本,在5世纪前后,我国的儒家思想就开始传入日本。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忠、信、智、孝、和、爱、恭、俭、忍、让”等伦理思想,在日本这样一个具有强烈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因而崇拜强者的民族中,并不是全部都能在日本生根发枝,被日本人民全部接受。更没有让儒家学说居独尊的地位,而是允许不同学术流派和不同宗教并存。日本的宗教是一种以儒教、佛教及其本民族神道等多元共存的思想体系。同时日本文化有双重性,就像菊与刀。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鲁思·本尼迪克特

⑹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冲突

历史也算是一种文化···所以目前历史上的冲突比较多,这些大家都知道,也不想多说
还有就是生活中的风俗文化冲突(比如中国某些地方、民族一生只洗三个澡,这个在他们眼中就很怪异)
还有中国人口头文化总爱动不动‘恶口’,这在中国口头说也米恶意,例如2L;但如果在他们本土就会觉得很怪
我们把买东西讨价还价视为很正常很持家的事情,换他们就觉得讨价还价是对他们做人诚信的怀疑···
还有日常行为的冲突,比如中国靠右走,日本靠左走也算吧 - -
文化冲突大体上就是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分歧演变的···由于和文化是基于中国文化发展出来的,冲突不是非常多,也很好适应

⑺ 日本和中国的渊源!

文化上,日本进入封建社会时中国正是盛唐时期.故日本在思想,艺术,建筑等方面受盛唐影响极其深远.建筑,艺术上的不甚了解不敢妄谈,就从思想上为楼主介绍一下. 平安时代佛教从中国流传入日本,影响最大的是禅宗中的临济宗和曹洞宗(当时有在日本也是"临天下,曹一角").进入镰仓时代后佛学逐渐兴盛,日本也经过改良产生了独特的宗派如净土宗等,在农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镰仓末期宋代的朱子学传入日本,当时后醍醐天皇希望恢复天皇的权威,朱子学所提倡的忠君爱国的儒家教条思想正好符合当时的国情.利用朱子学在武士阶级中所产生的影响,镰仓幕府被彻底推翻.朱子学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之一.在江户时期由于科技的进步,在人群中产生了一种反对朱熹提倡王阳明的思潮,可以说是日本启蒙思想的开端. 日本的文字也是发端于汉字,但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汉语产生了较大的歧义.可以说现在日本的汉字还保留着许多中国古代汉字的原意. 中日间文化交往在唐宋两代达到顶峰,之后的元明两代逐渐减少,到明中期由于明代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而基本完全废止了. 军事上楼主所说确是实情,清军入关后日本当时的室町幕府曾有联合郑成功反对清廷的计划,但因九州太宰府出现变故而中止.但民间仍有以此为蓝本的小说:国姓爷战记,讲述郑成功向日本借兵最终反清复明的故事. 中日两国交往在元代中断的原因和文永-弘安之役有关,忽必烈曾多次要求日本称臣,但却遭到当时镰仓幕府的执政北条时宗的断然拒绝.时宗怒斩来使并加强九州海防严阵以待. 但由于日本此时还未形成集团作战的概念,交战时往往是两军士兵互通姓名后进行单挑,因此对元军集团式作战感到非常不适应.在元军总攻的前夜突然狂风大作,元军战舰全数沉没,不得不狼狈退兵.数年后忽必烈再次进攻,却再次不幸的在总攻前夜因大风而全军覆没,最终放弃了入侵的打算. 中日两国在明早期也有军事合作.室町幕府早期中国沿海与九州沿岸海盗盛行,明廷派出使臣前往日本交涉合作剿灭事宜.历史上的倭寇实际上并不都是日本人,有些明人也混迹其中大肆劫掠.室町幕府则派九州大宰府出兵征剿.日本主要对抗的是朝鲜沿岸与九州沿岸的海盗. 之后就是历史课本上也有的丰臣秀吉侵朝了.在日本被称作庆长-元禄之役.日军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连克朝鲜重镇,但海上补给线却因李舜臣的袭击而受到沉重打击.明军入朝后与日军在朝鲜战场拉锯,总体上互有胜负.此时明军实力因财政问题早已大不如前,而日军则刚经历过战国乱世战斗力较强.最终日军因损失过大,加之国内丰臣秀吉病故而全军撤退. 之后中日两国都进入了长时间的闭关锁国时期,两国一度频繁的交往就此中断.等到明治维新成功后日本进入快速增长期,也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⑻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渊源

日本文化基本是抄袭中国文化,以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最为典型。你看日本穿的和服,用的汉字,筷子,和春节,端午,科举,各种典章律例,哪个不是抄袭中国的?只不过日本仅仅是抄袭,而韩国抄袭也罢了,还偏偏都说成是自己的,把中国名人说成是韩国人。

阅读全文

与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历史渊源范富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