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一共有几次大的冲突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战争。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即声称其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为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而中国人的立场是,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划定的边界线是非法的,应重新予以协商。双方有争议的地区是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赛钦高原——印度坚持认为该地区性拉达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麦克马洪线”沿线地区。
50年代末,中国修筑了穿过阿克赛钦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这一情况,并发现中国武装部队已经牢固占有该地区。
随后,双方不可收发室免的发生了交火事件。由于印度对中国实力的低估,谈判解决问题的努力归于失败,印方甚至认为自元朝即为中国固有法定领土的西藏也应脱离中国。
1962年,其时中国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难,印度政府命令军队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对此表示抗议。由于印军拒不撤回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中国部队发起反击。印军惨败撤回。中国即宣布停火,并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数英里。
(1)中国历史和印度历史扩展阅读
战争尾声
1962年11月21日24时,总参谋部用特急电报下发到各部队。电文如下:西藏军区前指、军区、丁指、康指、新疆军区并成都、兰州、北京军区:为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 ,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
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1959年11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这是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实际行动 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
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不杀、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生活上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治疗。
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㈡ 中国的历史长还是印度的历史长文字呢
古印度来的确比我们早个几百自年 不过楼主也不用憋屈 那个古印度文明已经在公元五世纪消失了 现在的印度其实跟那个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没有一点关系 论文明延续 还是我们最长古埃及文明最早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专家们实际探讨古埃及文化的时间范围,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国的首次联合,到公元332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占领埃及,托勒密王朝覆灭,亦即通常所说的历时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古印度文明是公元前二十五世纪至公元五世纪古代印度的文化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
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
㈢ 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从地理,历史上来说
从地理上说:在地理位置上,中国位于东亚,印度位于南亚,与中国西藏;气候专:中属国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而印度以高原,山地为主.
从历史上说:印度佛教文化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唐代玄奘到印度寻求佛经,印度的,数学也从西域传入中国;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曾到达印度南部:明代"郑和下西洋"也绕道印度.所以,印度与中国在历史上有长期的文化,经济交流.但由于印度少有长时期的统一,与中国的交流曾一度中断.在近代,印度与中国一样遭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1947年印度通过长期斗争终于解放,但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当代,有俩国的发展及国家利益的不同,中印两国存在着合作与矛盾,主要体现在边境领土和'亚洲主导权'方面.
㈣ 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发生了几次战争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因为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生一系列领土问题。
在双方会谈破裂后,1959年的达赖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护,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后来一连串交火冲突更使印度开始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并出兵造成此次战争。美国的古巴导弹危机和此次战争几乎于同一时间爆发。
(4)中国历史和印度历史扩展阅读:
中印战争发生的部分原因:
1、英国埋下中印边界纠纷祸根
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共同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但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为由,擅自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中印争执的祸根。
2、印度独立后的多次侵占中国领土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而且要侵占中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
印度独立后,西藏地方政府认为印度脱离了英国的管辖,西藏同样也应从英国侵占的特权下摆脱出来。为此,西藏地方政府与印度驻拉萨“代表处”进行了交涉。对西藏地方政府的合理要求,印度政府却以大国主义的傲慢态度宣布,要继承英帝的“麦克马洪线”的划定。英国侵略者虽然炮制了“麦克马洪线”,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敢侵入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地区。
㈤ 中国古代和印度打过仗吗
中国古代和印度打过仗。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此时阿罗那顺成为中天竺(印度)的新国王,派军队劫掠使团。王玄策调吐蕃兵、泥婆罗兵击败中天竺。
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王玄策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参拜。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5)中国历史和印度历史扩展阅读:
后续发展: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印度摩揭陀国(Magadha)国王遣使随之来中国。贞观十七年三月,唐派行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伴随印度使节报聘,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次年回国。
贞观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王玄策又作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未至,尸罗迭多死,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蒂鲁特)王阿罗那顺(Arunasva)立,发兵拒唐使入境。玄策从骑三十人全部被擒,他本人奔吐蕃西境求援。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发兵一千二百人,与泥婆罗(今尼泊尔)王那陵提婆(Narendra-deva;一说是Auvarman)兵七千骑及西羌之章求拔兵共助玄策,俘阿罗那顺而归。
高宗显庆三年(658,一说显庆二年)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次年到达婆栗阇(今印度达班加北部)国,五年访问摩诃菩提寺,礼佛而归。
㈥ 中国与印度的古今渊源(主要从历史、军事、文学分析)
中国与印度不仅山水相连,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千多年前,中印两国人民就有了友好交往内。古代中印交容往的高潮时期是两晋、南北朝和隋唐,达到年年有往来,一年数次的程度。两国人民在宗教、政治、经济、哲学、科技和文艺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可谓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时期。但是,近代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和印度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压迫,阻断了两国的交往达百年之久。20世纪中期,两国相继取得了反帝反殖的胜利,印度获得了民族独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0年初,中印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以后的时期是两国人民交往的黄金时期。
从历史和文化上看,中印两国有很深繁荣历史文化渊源的。佛教发源于印度,深受历史远比佛教悠久的印度教的影响。例如佛教的坐禅便是直接来源于印度教的冥想,达摩作为一个印度和尚不可能摆脱时代环境的束缚,而经由达摩所传入中国的少林武术本身便是脱胎于印度教的瑜伽术。
㈦ 新中国与印度的历史关系
第一,两国关系开始还是不错的。因为中印两国都是长期被列强所欺负的国家,所以在反抗帝国主义这方面合作是很紧密的。印度当时搞了一个不结盟运动,自己做这个组织的领袖,中国也乐见印度发挥作用,中国也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
第二,新中国是1949年成立,印度是1947年独立。从刚开始建国的条件来说,印度是明显超过中国的。印度独立没有发生战争,是和平独立的。而且英国殖民印度300年期间给印度留下了很多财产。比如印度建国时铁路总长度达5万多公里,而面积三倍于印度的中国1949年铁路总里程只有2万公里。
第三,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的政策直接导致了中印利益的碰撞。印度开国领袖圣雄甘地在印度独立后说,希望印度成为一个传统的国家,不搞什么现代化的工业,只是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以崇高的精神获得世界各国的尊敬和认可。但是甘地死了以后,尼赫鲁即声明:印度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所以他的野心一步步扩张,直到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
第四,尼赫鲁所要求的土地是过去英国殖民者非法划定的,是无效的。但是尼赫鲁一口咬定要继承英国过去的权利,所以和中国发生了矛盾。后来在英美等国的鼓吹下,加之英美的军事援助,尼赫鲁铤而走险,发动战争。由于印度军队厌战,加之指挥落后,给人以雄壮威武印象的印度军队很短时间内全面溃败。印度国内完全震惊,国际社会完全震惊。
第五,印度邻国巴基斯坦和印度长期不和,战争不断。为了牵制印度,中国大力发展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这使印度心怀记恨;而中印战争的失利使印度第三世界领袖的形象毁于一旦,印度遭受战略损失。从此印度对中国怀恨在心。
第六,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特别是从200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规模急剧膨胀,2009年GDP已达50000亿美元,印度GDP仅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一不到。而1988年印度GDP还是中国的80%多。所以印度政府很受刺激,所以也开展了“追赶中国”的运动。但是由于印度政府效率过于低下,口号远多于行动,所以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差距还在迅速拉大。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印度经济规模在5年后可能不足中国经济总量的10%,而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差距更大。
所以总的来看,印度这个国家既可怜,又可恨。
㈧ 中国和印度的历史哪个更悠久
印度一词,本是地理名词,最初指印度河流域这个区域。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以至整个南亚次大陆。
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在历史上几经改变。西汉称印度为“羌独”、“身毒”,至东汉,则称印度为“天竺”。
天竺,意思就是“西天佛国”,中国称印度为天竺是因为汉明帝时佛教的传入,当时的中国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洛阳白马寺就建于此时。
《西游记》天竺少女
我国用“印度”这个词指代现在的南亚次大陆始自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从此,“印度”一词成为正式的名称。
如果将印度的历史和中国做一个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两个地区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
1、文明的起源
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也就是现在中国的“巴铁”――巴基斯坦地区。
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般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命名,称为“哈拉帕文明”。
印度河文明
哈拉帕文明大致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同时而略晚,此时的中国处于三皇五帝时期。
2、古典文明时期
哈拉帕文明消失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取代它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明,这一时期以雅利安人的圣典的名字被命名为吠陀文明,它出现的时间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
吠陀文明是古典印度文明的起源,种姓制度也在此时出现,古印度文明的中心也转移到现在的印度恒河流域。
此时的中国则处于商周时期。
3、十六雄国时期
吠陀文明后期,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进入列国争霸时期,这一时期的印度主要有十六个强盛的王国,其范围从印度河延伸至恒河平原。
十六雄国时期
于此同时,中国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
4、印度的第一个统一时代
十六雄国时期的印度先后被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入侵,公元前322年,旃陀罗笈多驱逐了在印度的希腊人势力,逐渐征服了印度北部,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帝国。
与秦同时的孔雀帝国
孔雀帝国在第三代国王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时期达到顶峰,此时的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是印度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阿育王也是印度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帝王。
与孔雀帝国同时的中国,秦王国逐渐一统天下,建立秦帝国,秦始皇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帝王。
5、大月氏人的贵霜帝国(公元55~425年)
孔雀帝国在阿育王之后逐渐衰落,不断受到外敌入侵,而大月氏人则是最成功的一支。
大月氏人于公元55年在北印度和阿富汗地区建立贵霜帝国,贵霜帝国与汉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并称帝国时代的四大帝国。
四大帝国
此时的中国处于古代的鼎盛时期――汉帝国。
6、印度人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公元320年~540年)
公元3世纪以后,贵霜帝国逐渐衰落分裂为许多小国,这些小国最终在公元320年被笈多帝国所统一。
笈多帝国是印度人建立的第二个统一王朝,也是最后一个,这一时期是印度文明的黄金时期。
笈多帝国
超日王,是笈多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公元375~415年在位,超日王时期笈多帝国进入鼎盛时期。
笈多帝国时期文化非常繁荣,婆罗门教再度兴起,不过此时它已经开始向今天的印度教转变,佛教也拥有许多信徒,只不过后来印度教逐渐取代了佛教在印度地位,佛教的主体在东亚和东南亚,南亚反而信徒甚少了。
此时的中国处于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最辉煌的时期即将到来,而印度的历史却马上就要暗淡无光。
7、中国唐帝国时期的印度
笈多帝国在中亚白匈奴人的入侵下逐渐解体,中国唐朝时期的印度处于四分五裂的时期,只有戒日王曾建立短暂的霸权。
戒日王朝
赫赫有名的王玄策借兵灭印度便发生在这一时期。
8、伊斯兰教统治时期
随着阿拉伯帝国在西亚的崛起,伊斯兰教开始入侵四分五裂的印度。
伊斯兰教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并且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突厥人在印度建立的王国因首都都在德里而被统称为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是指先后在德里进行过统治的5个伊斯兰王朝:奴隶王朝,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和罗第王朝。
这一时期是印度的伊斯兰文化大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中国处于宋朝至明朝时期。
9、伊斯兰在印度的统一时代
结束德里苏丹国时期的是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1526年建立,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王朝,也是英国进入印度之前印度最后一个统一时期,其统治者并不是印度人,这一点和英国人进入中国时期很像。
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和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并称世界进入近代史前最后的四大帝国。
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上流社会和文学外交的通用语言。
莫卧儿帝国在第三代帝王阿克巴时期进入鼎盛时期,帝国版图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莫卧儿帝国衰落后,与大清帝国很相似,大英帝国、法兰西、荷兰和葡萄牙等殖民帝国开始在印度争夺殖民地,最终胜出的是大英帝国,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成为傀儡。与大清帝国不同的是,公元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英国成立了英属印度,印度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直至二战结束的印巴分治。
此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
此一时期的中国处于大清帝国,帝国末期至今则是中国在黑暗者摸索并逐渐走向复兴的时期。
10、如果以文明起源时间论,古印度比中国文明起源要早,只不过古印度文明在现在的巴基斯坦,而非现在的印度。
四大文明古国
如果以文明的稳定和绵延而论,印度文明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印度与中国几乎同时进入统一时代(孔雀帝国和秦),然而中国在唐帝国时期涅磐重生进入第二个辉煌时期时,印度文明则完全沉沦。
中国虽然也受外敌入侵,但华夏文明主体不变,而印度则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分立。
如果以中国历史比附印度,那孔雀帝国相当与汉帝国,笈多帝国相当于唐帝国。但中国汉唐之后尚有宋,有明,印度则只有相当于中国清王朝的莫卧儿帝国。
㈨ 中国和印度在历史上都有些什么冲突
不好,可以说是一种半敌对状态
印度和中国都是大国
尤其是人口,也同样是文化悠久的古国
但是印度却把中国当成一个对手,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
在领土上,印度和中国有三个地方存在争议
其中东线面积最大,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现在这一地区大部分控制在印度手中,而且此地是雅鲁藏布河谷,可以说是西藏最适合居住的地区,印度已经向此地区移民数百万,甚至超过西藏自治区的总人口,其他两个争议地区则控制在中国手里。1962年中印曾经有一次短暂的战争,对于那次战争被印度成为印度陆军的耻辱,被中国三个师打到了德里附近,但是由于地理上,在西藏通往藏南地区(也就是争议地区)补给线只能通过一个山谷,而且西藏地区交通运输条件限制,中国不可能在此地区驻守太多军队,但是军队少了却又无法守住此地区,加上政治因素,中国退回实际控制线。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仇恨。
至于现在,虽然中国和印度经济都发展很快,但是印度现在经济上还是远落后于中国,加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不断,而中国却是巴基斯坦的强有力的支持者,中国一直在支持巴基斯坦的军备,仅次一项就让印度损失很大,因为印度军队数量庞大,而且国内军事工业不健全,为了不落后于巴基斯坦的军备,不的不花高价进口俄美的军备,而且,中国在争议地区牵涉了印度大约60%的陆军和50%的空军,是印度始终无法全力对付巴基斯坦。在历史上几次印巴战争中,数次都是因为中国的暗中支援才让印度的策略没达成。
所以印度一直视中国为对手。
㈩ 中国和印度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战争,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国和印度发生过中印边境战,这是在1959-1963年发生的,期间一直都有冲突版,是因为印度不权断的在中国的边境挑起事端,在中国的领土上设立军营和界碑,派出部队驻扎,印度说要按照印度被英国殖民时期单方面划定的边界为主!但是此英立边界严重危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印度军方也不断的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藏与印度边界的驻军发动侵扰!在1962年,毛泽东下达自卫反击战决定,调集数百辆解放牌卡车和数万官兵对印度进行反击,印军屡战屡败,最后部分军队投降,边境战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在从此以后的20年间,中印还是有部分冲突!这都是因为英国单方面决定的中印边境条约有关!但是相关条约中国并没有签署和承认,所以此边境条约应为无效!此条约是英国与印度签署的,岂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