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5 22:03:21

A.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多少年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B.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到底有多少年啊如题 谢谢了

八千多年抄。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袭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刻符,有的认为是文字。

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曾对贾湖契刻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证,提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健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北京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家葛英会也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

(2)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1、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即半坡陶符,于省吾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其中一些是数字。

2、青墩刻符

属于长江下游区域良渚文化的江苏省青墩遗址,距今5000年前,有数字刻符。

3、庄桥坟刻符

属于长江下游区域良渚文化的浙江省庄桥坟遗址刻符,距今5000年前,有的连字成句了。

4、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

C.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多少年

不知道是不是要很严格的回答你,因为这个问题就像,一除三等于多少,很难回答。版因为要知道中国文字权记载的历史,就要知道文字的历史,而文字的历史就像人的起源一样,不可查。古人在地上画个圈,可不可以将其定为文字,如果这个圈有意义表示一天,或者表示一个石头而被古人刻画在墙壁上当作文字使用、记录,那也一定有其它符号,而这些符号都具有使用功能的话,便可以记录,若可以记录,那么这些东西,就是历史。当然,他们不可查。至于可查的,无非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就是甲骨文,夏朝初期,公元前2100年,也就是夏朝初期,至于之前的,不能说没有,只能说也许有,但是我们没见过,或者见了不认识,或者,没有保存下来。

D. 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有多长时间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有3700年的历史。而如果算上五帝时候的话呢,是五千多年没错。 因为夏600年,尧舜165年,三皇并不是传说,所以大约有500年。 这样算就是差不多五千年。

E.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何时起

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内较为完整的容文字,距今3600多年。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F. 中国最早什么时候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了

中国最早在商朝的时候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了。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6)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相关科技

一、天文

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366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二、数学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致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G.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到底有多少年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H.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追溯到哪个朝代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刻在动物骨骼上的甲骨文字是商朝的通行文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商人以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想象力,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为、所感转化成字符,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其中蕴含了后代的主要造字方法。

(8)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

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为国号 ,在亳建立商朝。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

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商纣在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文明。

商朝灭亡,殷商的王族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领部分殷民北迁,建立朝鲜国,史称箕氏朝鲜。周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

I. 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是在什么时候

同学,你来好!你问的比较含糊源,我找了几项资料整合了一下不知是不是你想要的:
1.一般认为有文字的中国历史从晚商开始。而且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就是说在此之前文字肯定存在了很长时间,应该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夏代以前的一些遗存中发现很很多疑似象形文字的符号,但是一直以来还没有得到解读,并且中国人认为有夏朝,外国史学家并不承认,因为到目前为止找不到能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
2.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
然后实行“共和”。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字纪年的确切年代。

J. 中国文字有历史记载的,有几个

中国历史上共有过多少个汉字,没有人说得清楚。-
-----因为,有的字,这个朝代的字典收入,那个朝代的字典就没有收。-------还有的字,在一定的朝代,在一定的地方使用过。但是,字典就没有收入过。
所以,没有人说得清楚“中国五千年历史总共有多少个汉字”。
**********现在,给你一些字典收字的情况,其中收字最多的是:1994年冷玉龙等人编的《中华字海》,收字数量惊人,多达85000字。
----
可能汉字的数量跟85000差不多。
现在,给你一些各个时期,著名的字典的收字情况,聊作参考: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历代部分字书收字情况简表
《说文解字》
公元100年(东汉)


9,353
加上重文1163字,共计收字头10516,字头为小篆,按540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字林》
(晋)


12,824
按《说文解字》540部首排列,已佚。
《玉篇》
公元543年(南朝梁)
顾野王
22,726字
按542部首排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
《龙龛手鉴》
公元997年(辽)


26,430字
部首按平上去入四声顺序排列,共242部,其中平声97部,上声60部,去声26部,入声59部。收录俗字较多。
《广韵》
公元1011年(宋)
陈彭年等
26,194字
按206韵平上去入四声顺序排列,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每韵再分小韵,共9300多小韵。
《类篇》
公元1066年(宋)
司马光等
31,319字
按《说文解字》部首排列,其中“艸”、“食”、“木”、“水”四部各分为上下,故共有544部。同部的字依韵排列。
《集韵》
公元1067年(宋)
丁度等
53,525字
编排方式基本与《广韵》同。
《改并五音聚韵四声篇海》
公元1212(金)
韩道昭
35,189字
共444部首,按36字母顺序排列,同母的部首,又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同部首的字头,按笔画多少为序排列。
《字汇》
公元1615年(明)
梅膺祚
33,179字
按214部首排列,首创部首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法。同部首的字头,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
《正字通》
公元1671年(明)
张自烈
33,549字
编排方式基本与《字汇》同。
《康熙字典》
公元1716年(清)
张玉书
47,035字
沿用《字汇》、《正字通》214部首排列法。正文外有补遗和备考。加上古文字字头共49030字,其中重收字头81个。
《中华大字典》
公元1915年(中华民国)
陆费逵等
48,000多字
沿用《康熙字典》部首,但顺序有所调整。
《汉语大字典》
公元1986年——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54,678字
按200部首排列。部首按笔画多少为序排列,每部之字亦按笔画多少为序排列。同笔画的部首和每部之内同笔画的字,均按横竖撇点折笔顺排列。正文外有补遗和附录11种。

阅读全文

与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