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古代儒学反宗教的历史因素

中国古代儒学反宗教的历史因素

发布时间:2021-03-10 12:21:50

Ⅰ 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人大体上来看是一个无宗教、无信仰的民族,无神论在其精英阶层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有开创世界的传说,而中国的先民们对这个本源性的问题好象并不感兴趣,至少在先秦的古籍中对此只字未提。至于盘古的开天辟地是在东汉之后才见诸笔端的,大多数学者认为那只是印度神话中范天的中国变种。补天的女娲出现的更晚,她是中原汉族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结合的产物。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也没有谁通过说见到神谕来宣传自己的思想的。在先民们对于自己祖先的传说中不管是有巢氏、燧人氏还是轩辕氏、神农氏,我们也并没有看见神的影子。

即使是在宗教在中国出现之后,民间对宗教也是持一种十分功利的态度。一个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可能是十分混乱的,他可以同时信仰佛教、道教、甚至是基督教。在中国人的葬礼上,有财力的家庭一般都会既请上一些和尚也请上一些道士一起来为死者进行超度,这样不伦不类的宗教形式,在其他的民族中是很少见的。但对中国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事,因为他们并不真正的信仰某一宗教,在他们的心中也根本无法肯定到底是那位主神在主管着世间一切,对中国人来说任何一种宗教都是可信的也都是不可信的,因此多信几种宗教对他们来说总是有益无害的,这种行为更象一种商业的投资行为。在中国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异教徒的说法,因为每个人的亲戚、朋友,甚至他自己都可能是自己的异教徒。宗教之间互相迫害的是更是极为少见,甚至后期还出现了佛、道、儒三教同源的说法。

由于这个传统,自古以来宗教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就比较低,“天、地、君、亲、师”中并没有宗教主神的位置。在这个等级当中,皇帝的位置仅次于天地。而这个“天地”也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神的含义,他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自然法则。即使在中国的民间的传说和神话体系中,皇帝哪怕是在他未发迹之前也拥有命令诸神的权利。所以当统治者与宗教起冲突时人们绝对会背弃宗教,历史上几次的毁佛事件也都是以统治者的胜利告终的。历史上佛教和道教的几次往复兴衰都是和宫闱的宗教取向有直接的关系。在政治生活中,如果一个统治者“不问苍生问鬼神”,则必为世人所耻笑。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对鬼神一般持两种意见,一是认为鬼神是 “二气之能也”持较彻底的无神论,而大多数人一般是“敬鬼神而远之”对其采取漠视的态度,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在传统上是对宗教持一定反对态度的。

如果说中国人真正的信仰什么,我认为那就是“权力”。中国人对权力的崇拜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君权、父权、夫权是了整个权力信仰体系的三大基石,其中君权或者说是统治权是这个特殊宗教的绝对主神。统治权在中国不仅局限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他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有同样的影响力。在中国任何一种宗教都是在获得政府的支持后才得以发展的,从没有出现过象罗马的基督教一样是在发展壮大之后政府才被迫承认的。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可以说一直都是在政府的指挥下进行的,而张角、洪秀全等得以出现只是因为当时的统治权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人们对君权的崇拜已经发生了分裂,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处在一个统治的空白中。即使这样当他们以宗教形式活动时获得的支持也是很少,绝大部分的跟随者都是在他们起事之后才逐渐加入的。这些后加入的人绝大多数还是出于对统治权的崇拜,他们只是认为出现了新的“权力”的主神,这种行为还是对权利崇拜的一种延伸和继续。

中国的这种权力崇拜和国外的传统宗教一样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不仅是统治者就是不同统治之下的中国人也都自认为正统并且互相之间十分的对立,他们之间的仇视和对立更象是异教徒之间的事情,就象现在大陆人民与台湾民众之间的关系,看看他们在网上的互骂很难想象他们是同宗同源的兄弟。统治者之间的对立更加是极端的、不可妥协的,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很少能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不斗个你死我活是不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话语,听起来更象是对上帝的赞美。

Ⅱ 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以君权为中心的,而宗教思想是以神权为中心的,从根本上就决定了儒家反宗教的因素。

Ⅲ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演变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儒家应该分三个阶段:
一,成型阶段,百家争鸣之时,法家、道家、儒家等等诸子百家,在这个阶段,儒家只是众多学说中的一家,慢慢在不断完善之中慢慢生存下来、崭露头角,便是代表了儒家的先进性与包容性。那个时候的儒家是一种比较开放包容的态度,也是一种先进的学说。其实百家争鸣,其中暗合了哲学思考的兴起,也就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哲学大发展。主要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二,大发展时期,就不得不提董仲舒这个人,董仲舒对于儒家的主要贡献就在于把儒家与帝王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把儒家学说发展成了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三纲五常”也是这个时期发展出来的,造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种形态。
三,进入相对更为封建与严苛的时期。儒家从开始一直到北宋前中期,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开明包容的学派,对于人的影响多在于社会伦理与品德思想方面,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礼义之所在。对于华夏的影响也是极为正面的。
但是进入到北宋后期与明,儒家的发展慢慢有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开始束缚许多人性。这里要说的就是比如“男女大防”问题,北宋后期以前,男女之防,还不到后来明清这么严苛。严苛到女人只能在闺房里不能出门,女人不能见陌生男子等等。甚至到后来的三寸金莲等等,其实也有负面的影响。
但是朱程理学的进步,也是哲学观念的大发展,到后来王阳明,也有许多正面的进步。儒家一道,总是被现代许多人妖魔化。其实不然,儒家的本质还是在于人与人,人与天地的关系。也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所在。现代人的伦理观与是非观,对于人性的解读,也主要来自儒家。
没有儒家,也不会有中国现代社会与家族凝聚、国家意志的统一,一个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与社会,这是中华文化最为值得骄傲的。
世界上古文明并非只有一个,但是真正几千年下来保持一致性的传承的,就剩中国了。儒家在这方面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否定儒家,其实就在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家庭观,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从内心到外在完全否定一遍,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可以这么去否定,那么这个人也就失去了一个为人的意义了。

Ⅳ 中国古代反宗教的历史因素是什么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着广远而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宗教所具有的文化、民族背景,以及受这种社会环境熏陶而构成的文化、民族因素。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而某一相同宗教在不同民族和社会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外在形态及各异的内在因素,从而使这同一宗教必须加上民族或地域性定语来加以区别。
另一方面,应充分看到每一宗教本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迁。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宗教类型,而同一宗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外观,对社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从社会结构来看,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部落、民族、国家、联盟等都曾经或迄今仍与宗教相关,在许多历史时期或国度地区,社会结构和宗教结构乃合二为一或相辅相成。从社会象征来看,宗教信仰与民族传统、政治主张等往往是等量齐观的,在有些国度或民族甚至是三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所谓基督宗教国家、伊斯兰教国家或佛教国家,正是源自宗教所具有的社会象征意义和其代表的社会文化传统。
在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36)说的所谓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也是世界许多重要宗教萌芽或兴起的时代,如公元前500年左右希伯莱文明中犹太教的形成,古代印度佛教的出现,以及中国儒、道思想的萌芽等。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成为犹太民族所独有的宗教,并成为其民族的精神象征和寄托。佛教在古代印度兴起后,对南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自公元以来,佛教传入亚洲各国,形成东方的世界性宗教,亦铸就了一种以佛教为主体的东方文明形态,即发展为一种与西方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对比鲜明的东方佛教文化圈,它界乎亚洲的印度教文化和儒道文化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沟通作用。尤其是佛教东传中国后形成的中国佛教,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程起了重要作用。宗教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聚合作用,可对其社会成员进行价值和行为两个层面的整合。如果宗教能与其存在的社会相协调、相适应,这种整合则是一种积极的正功能,其带来的影响和约束力会远远大于其现实社会本身对信徒的影响和约束,它起的是社会求同、认同和向心作用。
但如果宗教与其现存社会相脱节,有着离心倾向,那么这种整合对社会而言则表现为一种负功能。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社会的控制实际上包含着两个重要层面,一是对人们外在行为举止的控制,其特点带有某种强迫性;二是对人们内在心理精神的控制,其特点则可带来某种自觉性。在许多情况下,后者引起的社会效果会更为明显、更加重要。同理,如果宗教与其社会有共识、相吻合,那么它则会协助其政府加强对社会的良性控制,起着积极引导作用。在此,这种“牧灵”或“牧师”的“安慰”、“劝解”作用应该被肯定。但如果评价者是这一社会的反对者,则会指责宗教的这一功能乃“麻醉”、“鸦片”作用。

Ⅳ 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主要是孔子,别人问他有没有鬼,他说敬而远之,别人问他死后怎么样,他说未知生,焉知死。他对这些问题避而不答,流传到了今天。

Ⅵ 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历史原因

以佛教为例。首先,信奉佛教劳民伤财,加重人民负担。其次,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的风险。再次,信奉佛教,会破坏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威胁到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正统地位。

Ⅶ 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原因

儒家应该分三个阶段,第一成型阶段。百家齐鸣之时法家道家儒家等等中。在这个阶段,儒家只是众多学说中的一家。慢慢在,不断完善之中,慢慢生存下来。占露头角。便是代表了儒家的先进性与包容性。那个时候的儒家是一种比较开放,包容的态度,也是一种先进的学说其实百家争鸣其中。暗合了哲学思考的兴起,也就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哲学大巴站。主要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发展时期就不得不提董仲舒这个人董仲舒对于卢家的主要贡献就在于把儒家与帝王的利益联合在一起,把儒家学说发展成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妇全。服全贯穿在一起,形成了地质神学体系三纲五常也是这个时期发展出来的造成了柏燕。百家独尊儒术的一种形态。第三。进入相对更为封建与研贺的时期如家从一开始一直到北宋前中期,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开明包容的学派,对于人的影响多在于社会伦理与。

Ⅷ 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的话,就是如果他是要掌握思想方面主动权,宗教的话,它会夺取儒家的这个权力。

Ⅸ 为什么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

因为儒家本身它是一种比较重视现实的学问,他跟宗教的意图是相反。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儒学反宗教的历史因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