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神仙起源

中国历史神仙起源

发布时间:2021-03-09 14:02:08

『壹』 中国古代的神仙的来源是

天神儒教道教上帝(天尊)昊天上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五方帝(东)青帝灵威仰青灵始老苍帝君五方帝(南)赤帝赤熛怒丹灵真老赤帝君五方帝(中)黄帝含枢纽元灵元老黄帝君五方帝(西)白帝白招拒皓灵皇老白帝君五方帝(北)黑帝汁光纪五灵玄老黑帝君北极星玉皇上帝七曜日、月、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辰星五星七曜星君紫薇大帝、勾陈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北斗、南斗司命北斗七星君、南斗六星君十二辰十二辰四值功曹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四灵二十八宿风雨雷电风伯、雨师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地神皇地祇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神州社稷土地五岳、四镇、海、四渎东岳大帝、河神、海神

一:至尊三清及诸尊神三清:元始天尊(玉清圣境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五老君: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二:天地日月星宸等诸大神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四御:中天紫微北极大帝(紫微北极大帝,北极大帝,北极星君)南极长生大帝(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勾陈大帝,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后土,后土娘娘)五星七曜星君:太阳太阴(月亮)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北斗七星君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天枢)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天璇)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天玑)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天权)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玉衡)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开阳)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南斗六星君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四灵二十八宿青龙(东):角、亢、氐、房、心、尾、箕白虎(西):奎、娄、胃、昴、毕、觜、参朱雀(南):井、鬼、柳、星、张、翼、轸玄武(北):斗、牛、女、虚、危、室、壁十方诸天尊: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圆明道母天尊:斗姆,北极坎宫三官大帝天官:紫微大帝地官:清虚大帝水官:洞阴大帝降魔护道天尊:亦称高明大帝.祖天师,即道教创立者张道陵真武大帝:亦即佑圣灵应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亦称青玄上帝太乙雷声普化天尊:亦称都天纠察大灵官.王善天君南极长生司命真君:亦称南极真人.寿星.老人星东岳大帝:全称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天齐大帝,东岳泰山君,酆都大帝三:灵官.太岁诸神及人身中之神灵官:有所谓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五显灵官功曹:亦称四值功曹,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神城隍:据说由《周礼》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来灶君门神财神瘟疫神四:真人和仙人四大真人(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南华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庄周微妙元通真君:冲虚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郑人列御冠通玄真人:据传为文子,姓辛名钘,一名计然洞灵真人:即亢仓子,亦称亢桑子.庚桑子仙人(超脱尘世.有神通变化.长生不死,是谓仙人)赤松子:神农时雨师宁封子:黄帝时人赤精子:颛顼时人彭祖:颛顼帝之玄孙容成公:黄帝之师安期生:海上仙人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许真君:晋代道士许逊北五祖: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君王玄甫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钟离权纯阳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吕洞宾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刘海蟾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南五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翠玄真人石杏林紫贤真人薜道光翠虚真人陈泥丸紫清真人白玉蟾北七真: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长真凝神玄静温德真君谭处端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刘处玄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邱处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晤王处一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郝大通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孙不二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贰』 中国古代的神仙究竟是怎么来的

中国神话是远古中国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中国文学童年时期的产物,多为口头散文作品。中国神话丰富多彩按地域系统,大体可分为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等。按所表现的内容,有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起源的;有关于日月星辰、自然万物的;有关于洪水和部族战争的;还有关于工艺文化的。这些神话在古代人的幻想解释中多方面地说明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及人类、民族的由来,呈现出中国古代人对天地万物的天真美丽富有趣味的艺术想象。中国开辟神话在文献记载中具有极强的幻想性。女娲是北方神话的开辟神,盘古则为南方神话的开辟神。女娲是抟土造人的始祖,盘古则以他巨人的身躯化生天地万物。女娲炼石补天,挽救了一个即将毁灭的世界,成为人类的再造神。围绕女娲补天的神话,还有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许多动人的情节。中国洪水神话汉族记录最早,少数民族的则比较晚近,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南系洪水神话多有雷公出现,雷公为洪水的制造者,因而在神话情节中常常展开与雷公的斗争。北系洪水神话多与共工相联系,共工怒触不周山成为洪水泛滥的根源。后期记录的洪水神话与兄妹婚型神话常常结合在一起,而洪水后成婚的兄妹,又往往被说成是远古的伏羲、女娲乃至盘古。这类神话的主旨在于表达“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过程。它把洪水故事与血缘婚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义。关于鲧、禹的神话,塑造了中国古代两位治水英雄。鲧在洪水滔天时窃了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被杀于羽郊,三岁不腐,孕育出一位继续平治洪水的禹。禹疏导河川,平夷山岳,以更坚决的意志,在黄龙、玄龟的帮助下,获得成功,反映了古代劳动者征服自然的伟大胸怀。日月星辰神话,在古文献记载中有巨人化生说和神生日月说两种。在神生说中,羲和被认为是日月的母亲;太阳又被想象成为可以浴于咸池,登上扶桑,运动于水、树之间的形象。太阳常常与乌相联系,月亮常常与蟾蜍相联系,在日和月的关系上,神话又往往以人类社会家庭关系加以说明,如把它们看成是父与母或兄与妹的关系。其他如夸父逐日、羿射十日等,均与日月神话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吕氏春秋》、《国语》、《淮南子》、《独异志》等古籍中。不仅记载早,品类多,而且不少古老的神话,至今依然在民间口头上流传。由于流传时间久远,这些神话与古文献上记录的,在具体情节上有所不同,出现许多变异。特别明显的是发生神话间的融合及地方化的现象。也有的融进一些后世宗教的观念。这些现在仍流传不衰的神话,经过演变,自然不同于原始古典神话,但却可以证明和补助文献记录的材料,实有裨于中国神话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弄清有关神话发展的古今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神话是多民族的创造除汉民族外,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神话构成中国神话的重要部分。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及经济发展不同,这些神话大多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出多情节也颇曲折。著名的有纳族多源的特点。各民族的神话,想象丰富,西族创世神话《人祖利恩》、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彝族神话《人类和石头的战争》、《开天辟地》等。日月神话中,苗族的金银铸日月神话以及壮族的《侯野射太阳》、瑶族的《射太阳》、布依族的《王姜射日》、彝族的《吉智高卢射日月》、布朗族的《顾米亚射日月》等,都各有特色。
中国神话在人民口头创作史及文学创作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它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话,还成为人们经常援引的典故。神话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类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钥匙。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神话在中国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家、学者的注意。他们不仅在著述中加以记述和援引,而且还对神话提出过一些片断的见解、解释和说明。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其虚幻想象的成分,企图从中寻找历史的根据。于是在一些古代典籍中便出现将神话历史化的倾向。现代中国学者对古代神话做过不少的整理与研究,运用了西方人类学派等的神话学观点进行探讨,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诸如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ABC》、闻一多的《伏羲考》等,都是这方面值得注意的著作。还有许多民族学者、民间文艺学者、文学史家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专著,推进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袁珂的《古神话选释》、《中国古代神话》等,对中国古代神话,分别作了注释和整理。随着社会科学和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和史诗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叁』 中国古代神仙详解

在中国神仙谱中,最最至高无上的神仙,当然是三清和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民间推崇的最高神(以后撰文再说,本次不讨论),而道教则以三清为至尊
三清的名词解释:所谓三清,就是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

三清的来历:自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对不住对不住,扯到歌词上去了。自那时佛教传入,道教的生存和发展被佛教严重威胁。于是到了南北朝时出现了一代名道——陶弘景,他弄了个《真灵位业图》,比照佛教三世佛,“发明”了三清尊像。
元始天尊当之无愧是中国道门第一尊神。他的全名有点长,一般有两个全名,一是“上合虚道道君应号元始天尊”,二是“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

其实最早的道教中并没有元始天尊,只不过随着佛道之争愈演愈烈,只太上老君一个架不住佛门的三世佛“三打一”,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何况三世佛的“六手”。于是,葛洪道长率先提出了元始天尊。据葛道长在《枕中书》中所记:“……混沌古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这一来,盘古就是元始,当真是比佛教三世佛的来历永远多哩!!
太上老君在三清中本排第三位,不过个人觉得他比灵宝来得更靠谱,就提到第二位来说说。
其实他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神仙了,本不必多言,这里只提一条:太上老君就是老子,这一点没错;若说太上老君就是李耳,就不精确了。因为,中国历史上除了李耳之外,还有很多老子,上古时老子为仓颉,西周时老子为伯阳父,春秋时老子为李耳,战国时老子为周太史儋,东汉时老子为“三张”。太上老君,是以上诸神合成的形象,其中以“三张”的成分居多,最最重要的成分应该是张衡。

『肆』 中国古代诸神起源

道教里面的更复杂我就不说了,下面是保存的 公元前1000000年,没有天没有地,整个宇宙是混浊的一团。突然间窜出来一个巨人,他的名字叫盘古,他手握一把巨斧,用力一劈,把混沌的宇宙劈成两半,上面的是天,下面的是地。从此宇宙有了天地之分。盘古完成了这样一个壮举,累死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毛发变成了森林和草原,骨头变成了高山和高原,肌肉变成了平原与谷地,血液变成了河流 公元前35000年,伏羲氏在今天的河南淮阳创造了八卦,懂得了结网捕鱼。他的老婆叫女娲,是人面蛇身。她倍感到人间只有他们夫妻两个太没劲了,于是用泥巴捏成人样,一吹就变成了真人,于是人类就诞生了。你现在去淮阳还可以看到很多泥泥狗,就是怀念女娲娘娘的。后来东北方向的天塌下来了,她就炼五色石补天,由于五色石乃冰块凝固而成,所以中原地区刮东北风时特别冷 公元前2600年,在今河南新郑出了一个伟人叫姬轩辕,号称黄帝;淮阳出了一个伟人叫神农氏,号称炎帝。炎帝有个女儿在东海被淹死,山西长治县有一只叫精卫的鸟,衔西山的木石去填东海,估计没有成功。炎黄结成同盟,在今天的河北涿鹿与蚩尤展开大战,蚩尤战败,逃到贵州,成为苗族、壮族、彝族的祖先;炎帝则迁到湖南居住,是楚国人的祖先;黄帝则住在中原,是华夏族的祖先。 公元前2500年,共工氏与姬颛顼(黄帝的孙子)争帝失败,怒而触不周山(昆仑山),把天柱和地维给搞断了。所以天向西北倾斜,星星凑近西北;地向东南倾斜,江河流向东南。 公元前2400年,帝喾在位。他有两个老婆,一个叫姜,生子叫弃,是周文王的祖先;另一个叫简狄,吞鸟卵生子叫契,是商汤的祖先。 公元前2000年,是夏朝国王太康在位,首都在今天的河南登封,出现了一个人物,他叫后羿。当时天上有10个太阳,可能盘古的左眼是个单细胞,会自我分裂,居然出现10个太阳。后羿射掉了其中的9个,余下一个逃到马齿菜下面才得以活命。后来为了报答马齿菜的救命之恩,马齿菜有了太阳不能晒焦的能力。后裔的妻子叫嫦娥,偷吃了药丸,飞上了月球,住在广寒宫里终日与小白兔为伴,后来几个美国人到了月球,没找到嫦娥,悻悻而归。失去了妻子的后羿变得焦虑不安,干脆废掉太康,自己当了国王。再后来被寒浞杀死,最后少康复国,重建夏王朝。 公元前1144年,姜子牙在陕西渭河用直钩钓鱼,周文王姬昌对之好奇,姜坐在船上让姬昌当纤夫,姬昌徒步拉了888步,所以姜就保佑周王朝888年。从那天起到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姬延被秦始皇灭掉刚好888年! 公元前1050年,姜子牙佐周94年后,周灭商。那个时候,只有人没有鬼和神,就是说天堂和冥府都是空的,所以甲骨文记载:商王崇拜祖先但不敬鬼神。在周都镐京(陕西西安)姜子牙奉他的师父原始天尊之命开始封神: (1)纣王子辛被封为玉皇大帝,俗称老天爷,是天堂的最高主宰。他的老婆妲己被封为王母娘娘,后宫由安阳迁到昆仑山的瑶池别墅;后来周穆王姬满西游,王母娘娘会晤了他。杨戬是老天爷的妹妹的儿子,封二郎神;老天爷的几个女儿不争气,分别下凡,一个嫁给了董永,一个嫁给了刘彦昌。 (2)大将李靖被封为托塔天王,即天军总司令,巨灵神任大将,朱刚躐任天蓬元帅,沙沙任卷帘将军,太乙真人任宰相,其徒哪吒一直是未成年儿童,不在册封之列。赤脚大仙是逍遥派创始人。 (3)太白金星主管二十八星宿,即恒星(如太阳)、行星(如水金火木土星)和卫星(如嫦娥所在的月球)。比干任文曲星。雷震子任雷公。 (4)灶神主管民间厨房的炊饮。所以每年腊月廿四是民间的祭灶节,人们希望灶神能使他们锅里有米有面,使他们能多吃上几顿饱饭。 (5)财神由赵公元帅担任,主管金钱与财富,有权利赐予某个凡人一定的金钱。 (6)南极仙翁即寿星,坐在乌龟上、青松下,群鹤环绕。 (7)各地的山神土地是老天爷派到全国各地的代表,负责收取祭祀供品,90%上缴中央,10%留归自己。 (8)黄飞虎为冥府最高行政长官,即阎罗,首都内蒙阴山,陪都重庆酆都(鬼城)。 (9)敖氏四兄弟任四海龙王,南海龙宫设在太平岛,辖南海,主管中国南方的降水;东海龙宫设在钓鱼岛,辖东海、黄海、渤海,主管中国东部及北部的降水;北海龙宫设在胡日尔(贝加尔湖中间的一个小岛),辖贝加尔湖、呼伦湖、库苏泊,主管阿尔泰-通古斯民族(匈奴、鲜卑、柔然、契丹、女真、蒙古)的降水;西海龙宫设在木伊纳克(咸海南岸的乌兹别克港口),辖咸海、热海(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主管阿尔泰-突厥民族 维吾尔(丁零回鹘)、柯尔克孜(坚昆黠戛斯-塞种月氏)、哈萨克(乌孙)、乌兹别克(康居大宛)、土库曼、土耳其 的降水。 神封完了,没姜子牙的位置了,他就住在民间房屋的屋脊上。姜子牙的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和赞扬,至今在民间结婚时还写着“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连老天爷受到的景仰都不及姜子牙,可见中国人民重视道德修养,而不是你有多高的权位,多富的金钱!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春秋时期,在今河南鹿邑有个人叫李耳,人称老子,写了著名的《道德经》,后来得道成仙,成了太上老君,取代太乙真人成为天国宰相。三国时期,割据汉中的张鲁的爸爸张陵也成仙,号称张天师;同时成仙的还有关羽,号称关帝、关爷。张陵和关羽都成了老天爷的大臣。再后来,通过各显神通冲破东海龙王设立的重重艰险、终于渡过东海、在今天的山东蓬莱成仙的八个人上天,号称八仙。南宋时期,大鹏金丝鸟转世的民族英雄岳飞和为人民服务的道济和尚(济公)也成了仙。八仙、岳飞、济公都是老天爷手下的小神仙,但同样受人敬仰与爱戴。 宋朝,在福建广东沿海一带,也出现了一位女神仙,即保佑渔民出海安全的妈祖。妈祖离观音菩萨的舟山群岛不远,两个女人之间不知道有没有战争。妈祖形式上是老天爷的臣子,实际上不受老天爷控制。 春秋时期,人间正在由分裂走向统一,天堂却面临着分裂。在今天尼泊尔的蓝毗尼出现一个人,是释伽族的王子,他出家隐修,后来成佛,即佛祖释伽牟尼,中国人称之为如来佛。如来佛上天之后,马上向老天爷发起挑战,并逐步依靠自己的佛法取得与老天爷平等的地位。从此天堂一分为二,西天归如来管理,东天归老天爷管理。 如来所管辖的印度人间大力扩张佛教,于是东南亚、中亚成了如来管理的人间地盘。到了东汉,佛教扩张到老天爷的传统地盘--中原。不过显然佛教正在呈上升之势,老天爷眼睁睁地看着如来在中原跟他抢地盘,也没有办法。到了后来如来派了一个女****来到中国主管中国佛教事务,她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音将中国总部设在浙江省舟山市,人们称之为“南海紫竹林”。 眼看如来的势力如日中天,老天爷(玉帝)采取人才交流的方式加强感情,派李靖的大儿子金吒当如来的助手,二儿子木吒当观音的助手。这一招果然奏效,后来如来竭力帮助老天爷维护统治。 东汉中期,来自江苏连云港花果山的孙悟空拜菩提法师学艺,菩提法师学贯中西,道法、佛法皆通,是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孙悟空算找对了人。孙悟空跟菩提不一样,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人,追求自由与民主,是要求推翻封建帝王独裁统治的第一人。他跟老天爷分庭抗礼,自立为王,才有了后来的大闹天宫。在老天爷面临绝境之时,外援如来及时赶到,将孙悟空镇压下去。公元645年小孙随河南偃师人陈玄奘取经归来,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一个中国人接受外国人的册封,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此,中国的孙大圣成了外国人的买办。不过这仅仅是一时的,到了公元2000年,孙悟空摆脱如来佛的统治,成了老天爷的大将。

『伍』 神仙的由来

关圣帝君是中国最有名的神之一,也是最受尊敬的神。因为他不但在民间受到崇拜,在宗教中也被纳入了信仰体系,而且他还得到了中国几代朝廷政府最大限度的敬拜。从文化的意义说,他几乎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团体象征。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真实人物,生于中国北方的山西省,曾经是很有名的战将,后来被杀害。但是他死后影响却越来越大。作为神他被各种宗教吸收,官方也不断授予他各种称号。在民间他被称为"关帝爷";儒家称他为"山西夫子",与孔子并列;官方称他为"伏魔大帝",为他建立了无数的神庙,把他看作民族英雄。过去几乎中国的每个村庄都建有关帝庙;道教中他被尊为"协天大帝",几乎与最高神并列;甚至在来自外国的佛教中,他都被当作一位重要的神,称他为"盖天古佛",在寺院建筑中,有他的画像,有时还称他为菩萨(仅次于佛的神)。

还有一种传说,曾经有一位地方首领送给他许多金钱,以收买他的效忠,而这位首领是他的结拜兄长的敌人,结果他抛弃那些金钱逃走了。因此,后来人们就把他看成财神,受到商人的广泛崇拜。另外,他还被看作是预防灾难之神、平安之神、地狱之神、天堂守护神等等。

相关文章
中国龙的起源
福禄寿,中国吉祥文化
中国神仙的来历:民间最
中国神仙的来历:最高领
中国神仙的来历:捉鬼的
中国神仙的来历:时间之
中国神仙的来历:惩罚罪
中国神仙的来历:奉命寻
中国神仙的来历:大地之
中国神仙的来历:地狱之

『陆』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哪些神仙

1、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祭祀玉皇的仪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规格,内玉皇即昊容天上帝。

2、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祖老君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

3、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全称“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又名“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道场位于昆仑玉清境。

4、钟离权

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68.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

5、东海龙王

东海龙王名敖广。在中国以东方为尊位,按周易来说东为阳,故此东海龙王排第一便是理所应当,东海龙王为四海龙王之首,亦为所有水族龙王之首。

东海龙王,居于东海海底水晶宫(花果山瀑布顺流可直抵龙宫)。东海龙王为司雨之神,但其保持着较大的特殊自由性,人间降雨由其它江河湖井龙王完成,很少需要东海龙王亲自降雨。海洋管辖之权为龙王所有,天庭一般任其自治。

『柒』 中国神话起源演变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借助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7)中国历史神仙起源扩展阅读

中国神话的分类:

1、上古神话故事:盘古创世、女娲补天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共工祝融、三皇五帝、神农氏尝百草、刑天传说 等等著名神话。

2、宗教神话故事:老子得道、八仙过海、钟馗捉鬼、妈祖传说、狗咬吕洞宾、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耀十都、四大神兽等等著名神话故事。

3、民间神话故事:天仙配、白蛇传、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吴刚伐桂、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愚公移山、济公、除夕传说、十二生肖传说、日月潭传说等著名神话传说。

4、小说神话故事: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劈山救母、宝莲灯等著名神话传说。

『捌』 中国古代神话起源和发展

鸿均:鸿钧老祖生于太元之先,虽然天地沦坏,但是老祖之体常存不灭,每逢天地初开,就会开劫度人。鸿钧老祖乘骑金龙,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左手执龙头杖,右手捧净钵盂水。 小说《封神演义》中称为鸿钧道人,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

盘古:盘古的传说—天地开辟
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盘古张开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千万年的混沌黑暗被搅动了,其中又轻又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并渐渐散开,变成蓝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浊的东西慢慢地下降,变成了脚下的土地。盘古站在这天地之间非常高兴。盘古很怕天地再合拢起来还变成以前的样子,他就用手撑着青天,双脚踏着大地,让自己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天地也随着他的身体每天增高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90000里那么长了。
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可是盘古也累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http://ke..com/view/13547.htm

女娲: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太平御览》:女娲在造人之前,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另一种传说《独异志》是: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
http://ke..com/view/10667.htm

三清:三清(san qing)
1.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南朝 梁 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此盖栖灵五岳,未驾夫三清者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八:“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 玉帝 乡。”
2.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 ,上清境洞玄教主 灵宝天尊 ,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与同两个道童火攻道人,张挂三清,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http://ke..com/view/48273.htm

天庭: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玉帝皇庭,现在也用作比喻极高尚的地方。
中国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中国的神仙也是。对中国的神仙体系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儒释道三家。其它如拜火教、摩尼教(明教)、景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等教派在中国流传不广或者流传面比较的狭小,他们的神仙无法进入中国神仙的序列。
由于几大教派杂处,互相融合,中国的神仙体系是相当复杂的。道教的诸位神仙和佛教的诸佛之间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神仙体系的一大难题。到底是佛高于道还是道高于佛,历史上曾经争论过多次,一直没有结论性的文件发表,最后,只好成立天庭联合政府。
天庭联合政府的成立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个政府最初由365个神(注意,是365个神,神在仙佛界地位最低)组成,上应周天诸星宿,下管普天亿兆生灵,算得上是个高效的政府。政府根据儒家的教义组建,设立皇帝一名(由于神仙不死,不牵扯世袭罔替的问题),这就是玉皇大帝,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为天庭联合政府的最高元首,具有最高权威。道祖太上老君和佛祖如来也必须服从天庭领导,对玉帝的差遣称为“奉旨”。
玉帝职位的设立,是儒释道三家充分融合妥协的产物。玉帝不能是儒释道三家任何一家中的神仙,只能重新选取。天庭政府依照儒家教义组建,充分体现了儒家在中国的主体地位;玉帝的名称侧重道家,也充分显示了道家的主场优势;而释家(佛家)则最大限度的保全了自身组织的完整性(如来仍然称霸西方,拥有自己的一片地盘)。
天庭联合政府最初成立时,更多的是一个象征,并不具备很大的权威,各路仙佛仍然自行其是。于是天庭开始扩招公务员,其扩招的对象无外乎三种:道家中部分仙真、佛家中部分菩萨以及儒家中部分人间的著名人物。最初只是小打小闹,随着加入政府的仙佛神越来越多,一些有身份有地位有辈分的高级仙佛也加入了政府并分管部分独立业务,像道家的真武大帝,东华帝君等,佛家的四大天王、地藏菩萨等。儒家推荐的许多人间著名人物也被纳入天庭政府,如关羽、魏征、包拯等。天庭实力越来越大,以至于道祖太上老君也受聘做了天庭的首席政治顾问(当然,为了维护道家仙界的尊严,老君也是自贬三级,自愿由道家老大降为三清之末的)。
至此,天庭的实力逐步壮大,并具备了相当的组织规模,甚至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军队。天庭最初的组成部分----神,也具备了相当的政治地位,作为后起之秀,已经完全可以和修为等级更高的前辈仙以及佛分庭抗礼了。
为了给日益壮大的政府中的公务员安排足够的工作岗位,天庭开始组建一些地方政府,分管一地一山一水的事物。在阴司设立十殿阎君,为最高统领,但实权却掌握在地藏菩萨手中。于四海分设龙王,掌管四海水域,监管天下江河湖汊诸处水神。一时间,天上天下犄角旮旯诸般事物都有神仙相应掌管。没有职司的仙佛只能在指定的区域内自娱自乐,除个别法力广大的外,一般不得受理人间事务。至此,天庭政府完全掌管了天上天下的大权。
在天庭的统一领导下,儒释道诸位仙佛都紧密团结在以玉帝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周围,一时间倒也相安无事各得其所。道家在天庭安插了大量的人员,基本掌握了天庭的大部分事务;佛家也趁机安排四大菩萨进驻四大名山,牢牢站稳了自己的脚跟;儒家在确立天庭以自己的教义组建政府后,也切实巩固了自身在人间的统治地位。
天庭是封神战争的产物,神是职务不是仙界的实力等级。天庭从成立到现代才4千年左右。玉皇大帝之前的天帝,在位时间都是近万年的。
第一任天帝是帝俊,是出身妖族的。当时天,地,人三界是处于混战状态。封神战争基本上可以说是平息了妖,人,仙,之间的战争。
封神战争最重要的条约是,天,地,人三界互相不可干涉。因此玉皇大帝的权威没之前的天帝大是必然的

封神之战:在上古时代,姜子牙封神之前, 宇宙共分天界、仙界和人界。其中天界由统领天地的正神控制, 但是仙界和人界并没有截然分开,众仙有法术高低和得道深浅的说法,修行的方法也大有差别。其中有一派以原始天尊为首,是人间的凡人谋求造化而修行而成的,他们称为阐教;而另一派以通天教主为首,是四方的灵物吸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而修炼而成,他们称为截教。
这些仙人和拥有仙骨的异人有的逍遥于仙界,有的却在人界象普通的凡人一样过着隐居的生活。 甚至 修行成人形的妖怪和神仙都不能明显的区分开来。
因此,受昊天上帝之命,阐、截两教商议共立封神榜。将卷入殷周之战的游仙异人、有道之士都记入名册,待商灭周兴之后,册封为天地之神,组成神界。为此,原始天尊派弟子姜子牙持榜下山辅佐周王。 封神之后,众多的神仙按三界八部各司其职。
阐教与截教虽然一师同源,但法旨有所差异,门徒资质也有高低。在商汤伐纣时更是各为其主互相斗法,终究截教不敌阐教,教徒死伤惨重,甚至被西方教吸收了一些力量。截教掌教师尊通天教主,居碧游宫,神界建立之后,看到截教仙人巨大的牺牲,心中不满,认为双方的牺牲并不公平。虽然暂时被师尊鸿钧道人制止,但为了洗刷耻辱,还是施展了同归于尽的 映日包金术 ,破坏了封神台,重创仙界,毁掉了神界。幸存下来的仙人们,把带有高贵灵魂的人类收为徒弟, 试图重新建立三界的秩序, 拯救 失去控制的华夏大地……鸿均道人则带着通天教主驾祥云冉冉而去。

佛教和道教:因为鸿钧的徒弟盘古(即元始天尊)开的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后更名为如来佛),准提道人(很可能就是菩提老祖)都是鸿钧老祖的徒弟。前三者称为三友。如来佛后来创立了佛教。太上老君创立道教。
道佛两教,一个是中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但两者在中国哲学、宗教发展史上,却有着大致相同的兴衰经历。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道教亦在此时发生,二者又都经魏晋南北朝的蕴酿发育,到隋唐而繁荣并盛。此种情形,历来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两教之间的相互抗争、互不相让的关系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和探究。然而,在互不相让的另一面,是相互融摄,这是二者得以并存,进而繁荣共昌的主要原因,亦是道佛二教关系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
一、道教摄取了佛教的名相术语
道教在建构自己的辨思哲学时,大量地吸收了佛教的方法和范畴,然而这些范畴却是根据道教自身的需要进行改造的。隋唐的道教学者一方面发挥道教的兼容特性,深入纳佛;另一面他们的道教主体意识也很强,他们要因循其本,再博采他说。他们的主旨是,借佛教的名相术语阐扬老庄的思想,进而使老庄思想根据宗教发展的实际需要得以提升,达到安身立命的目的。
(一)佛性说。道教有“道性说”,佛教有“佛性说”。把宇宙本体作为某种抽象的本质来看,并非佛教的独创,早期道家把道确定为万物的最高规定性,已经具备了这种抽象力。然而,“道法自然”,道“出于自然”,当“自然而然”被理解为道的最基本特性并与人性论联系起来时,“道性”便应运而生,道性即指人性之“自然”。这在东汉时产生的《老子想尔注》中就明确地表述出来了:
“道性不为恶事,故能神,无所不作,道人当法之。”(“道常无为而不为”注) “道性於俗间都无所欲,王者亦当法之。”(“无名之朴,亦将不欲”注)“不为恶事”,“与俗间都无所欲”,就是要顺其自然而然道性,“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下常正”(“无欲以静,天地自正”注)。道教发明了“道部”,却没有很好的发挥,被六朝时期蓬勃兴起的佛性说取而代之。佛教自竺道生倡“一阐提人皆有佛性”说以来,加上《大乘涅盘经》被翻译过来,佛性说逐渐成为佛学主流思想。其谓“佛性”,乃指“真如法性”,即抽象的宇宙本体。作为一种本体论学说,它是将印度诸法实相说结合魏晋玄学本体论而产生的。作为一种修道论,它关心终极的抽象宇宙本性与有生灭的具体的人物有何关系,真谛翻译的《佛性论》说:
“问曰:佛何因缘说于佛性?答曰: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六朝到隋唐,道教大讲道性说,确实接受了佛性说影响。但道教并不在本体论意义上,而是在修养论方面接受了佛性说。魏晋六朝,道教奉行外丹学说,其中虽有修炼身心的内容,其主要目的只在于以清静不动之心神迎受永恒不朽的道,并没有明确地认定客观的道与主观的精神有着某种直接同一性,而佛性说却完成了这方面的论证。道教本来讲道体论,但为了说明道体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也提倡道性说。《常清静经》强调“真常得性”,《升玄经》主张“思维分别,得其真性”,《云笈七签·仙籍理论要语》主张“道性常一不异”。孟安排《道教义枢·道性义》更明白地表明了道性说与佛性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道性以清虚自然为体,一切含说,乃到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究竟诸法正性,不有不无,不因不果,不色不心,无得无失,能了此性,即成正道。自然真空即是道性。”
这不仅说是一切物类都具道性,也明确提出,人如能反躬自修,了却本性,就能通道成仙。王玄览《玄珠录》既讲“道体”,又讲“道性”
“诸法若起者,无一物而不起,无一物而不忘。忘自众生忘,道体何曾忘?道之真实性,非起亦非忘。”
道体是道之本然体,道性是道体潜在于人与物中的具体属性,故人能修性,就能体道。不过,道教的道性说不仅仅吸收了佛性说,也吸收了儒家的心性说。儒家讲尽心知性知天,基本立意是主张从一念之初的本心达知本性。庄子主张“致道者忘心”(《让王》),“两忘而化其道”(《大宗师》),就是以冥化自然作为体道知道的途径。而这在时间上先于佛教天台大师湛然提出的“无情有性”说。同时,道教主张以常清静心识性体道,即是把常清静心作为常清静之道作同一体来看待的。在早期道家看来,常清静、自然而然乃是道的最根本特性;在道教看来,人心能常清静,自能识道性。道教在讲求道性说时,也讲求道体说,还讲心与身的一致,不象佛教天台那样舍身求性。
(二)因待、境智与本迹的论辨术。道教在发展自己的思辨哲学时,从佛教中借用了许多术语,如“智境”,王玄览说“道在境智中间,是道在有知无智中间。”(《玄珠录》)成玄英说:“道是虚通之理境,德是志忘之妙智,境能发智,智能克境,境智相会,故称道德。”(《道德真经开题义》)
“圣人空慧明白妙达玄理,智无不照,境无不通。”(顾欢《道德真经注疏》“能无知乎”疏)又如“本迹”,唐玄宗说:
“摄迹归本,谓之深妙,若住斯妙,其迹复存,与彼异名先进无差别,故寄又玄以遣玄,欲令不滞于玄,本迹两忘,是名无住,无住则了出矣。”(《御制道德地经》“玄之又玄”注)再如“观照”、“定慧”,孟安排说;
“二观者,一者气观,二者神观。既举神气二名,具贯身心两义,身有色象,宜受气名以明定;心无难测,宜受神名以明空慧。故《本际经》云:气观神观,即是定慧。”(《道教义枢·二观义》)
唐代的道家、道教不仅借用佛教范畴,也运用道家、道教固有的术语展开论辨,如张志和关于“同乎时”、“异乎时”的论辨说:
“今有之忽无非昔无之未有,今无之忽有非昔有之未无者,异乎时也。若夫无彼无有连既往之无有而不殊无此有无,合将来有无而不异者,同乎时也。异乎时者代以为必然会有不然之者也,同乎时者代以为不然会有必然之者也。”(《玄真子外篇》)又如杜光庭关于同异关系的论辨:
“道德不同不异而同,而异不异而异,用辩成差不同而同,体论惟一。……知不异而异无所可异,不同而同无所可同,无所可同无所不同,无所可异无所不异也。”(《释疏题名道德义》)
诸如此类的论辩颇绕口舌,在格调上不仅类似庄子、公孙龙的辩术,也足可与佛教的论辩相匹敌。唐代的许多道家奇书,如《化书》、《无能子》、《谗书》等,都具此特点。道教还发展了一些自己的新术语,如因待、互陈、体用双举,等等。
(三)双遣方法的动用。非有非无,不落两边的双遣方法是龙树《中论》所阐述的基本思想,意谓执著于有是滞于有,遣有归无是滞于无,既非有,又非无,才是中道。运用在主客关系中,就是既遣他执,又遣我执,两边不落。这种方法在六朝、隋唐的佛教中有着广泛影响。道教在根据《老子》“玄之又玄”阐扬重玄哲学思想时。借用了这种方法。成玄英、李荣把佛学的非有非无称为“玄”,把非非有、非非无称为“重玄”。《天隐子》在阐发《庄子》“坐忘”观点时,也借用了双遣方法,外遣物境内遣心智,两边不落,心泯合于道,所谓“彼我两忘,了无所照”。
隋唐道家、道教学者在建树自己的形上学时,借用了佛教的术语与方法,发展了自己的术语,不仅有了辨思的外观,的确也有了辨思的高水准。但从严格意义主讲,道教虽然有了辨思的哲学,却仍然没有动用印度佛教的因明逻辑方式,尤其是没有采纳佛教的立破辨术,道家、道教原先的非逻辑特性并无根本改变,而且随着内丹学说的兴起发展,隋唐形成的辨思哲学没有沿着辨思的方向继续发展,而是服务并融铸在内丹学说中,进一步朝着“契思”与神秘主义方面发展了,其结果仍然是寓辨于不辨之中,这是道教在与佛教徒的论辩中总是“辩”不过佛教徒的一个基本原因。
三、佛教摄取了道教的思维方式
佛教在魏晋时期,曾以格义的方式大量地袭取了道家的概念、范畴,带有显明的玄学思想色彩。东晋以后,随着佛经大量被翻译过来,佛教则努力摆脱玄学的影响,尽可能地少用道家典籍的范畴、概念,同时攻斥道教袭取了佛学的范畴术语。到隋唐,佛教宗派林立,不仅气象博大,也显得根柢深厚。从表象上看,佛教于道家、道教无所取焉,其实不然。除唯识宗属于原本的印度佛教之外,其它几派皆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生成的,它们用以标其思想宗奉的是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混合再生品,这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必然。仅仅从范畴徵引上难以看得出佛教从道教那里袭取了什么,但从思想内涵及其思维方式来看,则可清楚地了解佛教从道教那里袭取了什么东西。对此。梁启超曾说:“惟有一义宜珍重声明者,则佛教输入非久,已寝成中国的佛教,若天台、华严、禅宗等,纯为中国的而非印度所有,若三论、法相、律、密诸宗,虽传自印度,然亦各糁以中国的特色,此种消化的建设的运动,前后经教百年而始成熟。”(《饮冰室专集之五十八·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
(一)“出世”中的“在世”。原本的印度佛教乃是一种高蹈出世精神的宗教,把“不得参预世事,结好贵人”的佛陀遗训作为代代相因的传统,因之,出世就是要断绝一切俗缘,不得对现世有纤毫的回眸,不认六亲,不敬王侯。然而,当佛教传入中国并要立根中土时,它就不能不作出让步,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中已有调和中土与西土、方内与方外矛盾的意愿。在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传统的反复冲撞中,佛教家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不依国主,法事难立。”而在宗教教义上公开认同的,便是在中土产生的经典《大乘起信论》。《起信论》的最基本思想是:“一心二门论”,“一心”即“众生心”,“二门”即“真如门”,“生灭门”。《起信论·立义分》说:
“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二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坷衍义。”
“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两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二门皆各总摄一切法。”
此“众生心”即不是单指佛性,真如,也非单指个体之心,生灭现象,而是佛性与人心、本体与现象(用)、圣与凡、净与染、绝待与相待、出世与在世等的和合。在这种和合精神原则下,佛教徒既可追寻超越的、形而上的终极境界,也可“随顺”对世间表示出普遍的关怀。《大乘起信论》自隋初流布开来,对隋唐诸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台、华严、禅宗等立宗分派多从中禀承一端,如天台的“性具”论,华严的“理事圆融”论、“功德本具”与“随缘不变”论,禅宗“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的体用论,都普遍地带有和合世俗的特点。
佛学与儒学,一个是极端的出世学问,一个是极端的入世的学问,《起信论》在调和出世与入世的关系时,显然撷取了儒学叩共两端而竭焉的中庸观点,但作为一种出世宗教学说与入世的官方正统学说,相距甚远。佛教与道教的关系不同,一来两者都是出世的宗教,二来两者又都在国主面前争宠,在民间争夺地盘,因而既要互相攻斥,又要互相效仿。道教虽然也常为出世与入世问题困扰,却先天地带有世俗的特点,老庄“无为”与“离世异俗”的学说根本不曾放弃“无不为”,不曾放弃此岸世界,道教的早期经典《想尔注》、《河上公章句》及《太平经》都蕴含了“道不遗人”的精神内质。《起信论》作为中国化的佛教的产物,自然极方便合理地从道家、道教那里袭取了这种精神内质,而且,在相互争高低的过程中,也竞相表现出现世的关注情怀。
(二)相对主义的方法论。
(三)整体性原则与“悟”的思维方式。
禅宗、密宗:【禅宗】
又称佛心宗、达磨宗、无门宗。指以菩提达磨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中国自古以专意坐禅者之系统为禅宗,兼含天台、三论二系,而不限于达磨宗;唐中叶以降,达磨宗兴盛,禅宗遂专指达磨宗而言。

本宗传承,中国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微笑为其滥觞。盖此说虽无史实根据,然为强调六祖以来之禅‘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故特重此迦叶付法相承之说。迦叶以后,经阿难、商那和修、优婆鞠多、提多迦、弥遮迦、婆须蜜、佛陀难提、伏驮蜜多、婆栗湿婆、富那夜奢、阿那菩提、迦毗摩罗、那伽阏剌树那、迦那提婆、罗侯罗多、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阇夜多、婆须盘头、摩拏罗、鹤勒那、师子菩提、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至菩提达磨,凡二十八人,是即本宗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磨于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自南天竺抵建业(今南京),传本宗入我国,故亦为我国禅宗初祖。

【密宗】
又作真言宗、瑜伽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开元宗、秘密乘。依真言陀罗尼之法门,修五相、三密等妙行,以期即身成佛之大乘宗派。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主要以金刚顶经为经藏,苏婆呼经为律藏,释摩诃衍论为论藏。统称密教之经典为密经。此宗派通称密教(显教之对称)者,系显示自宗所诠解之教理最为尊密,而鄙视其余诸大乘教派为浅显,认为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之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教法,方为佛自内证之境界,深妙奥秘,故以密自称;又不得对未灌顶人宣示其法,故称密。然就诠理之教而言,本无显密之别,惟其摄理成规所宗尚之行轨特殊,为区别其余宗派,故称密宗为宜。又密教之学问与修行,称为密学。密教之宗家或修学密教之僧徒,称为密家。修行密教之徒众,称为密众。密教修学之道场,称为密场。

印度密宗起源于古吠陀典籍,其后流行于民间各阶层,佛教在长期发展过程,逐渐渗入民间信仰,并受此等咒术密法之影响,加以摄取,作为守护教徒、消除灾障之用,古来通常称为杂密。密宗并将吠陀以来之诸神,用交换神教方式重新组织佛教,而出现许多明王、菩萨、诸天、真言咒语。故后期大乘经典中出现以陀罗尼(梵Dha^ran!i )为主之经典,巴利律藏及经藏中,有说护身等偈之经典,锡兰等地佛教徒,将其编集,称为明护经(巴Paritta ),迄今仍传诵不已;又有如大会经(收于长阿含经),为列出听法会众之名的经典;此等被认为是密教陀罗尼及曼荼罗之起源。其后迄四世纪左右,出现专说咒法之独立经典孔雀明王经,认为口念真言,内心统一,建立方圆之土坛,供养诸尊,严修仪礼,即可产生不可思议之功德。

及至七世纪后半,印度佛教进入全盛期,已有经有教,有轨有仪,真正密教方始开展,以真言、陀罗尼为中心而增益大乘佛教哲学,以奠定其基础。此为纯正密宗,纯密以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主。在七世纪后半时,成立于中印度之大日经,将杂密经典所说诸尊以大日如来为中心,集大成而成胎藏界曼荼罗。其理论可能承自华严经之说法,主张在现实之事相上,直观宇宙真相。金刚顶经成立稍晚,流行于南印度,系传自佛教瑜伽派之说,以心识为中心而言五相成身(在心身中具备五相与本尊同一之观法)。以此二经为代表之纯密,在印度不久即告消灭。八世纪时,纯密由善无畏传至我国,后再传至日本成为真言宗。

密教兴起于七世纪时,至十一世纪印度佛教衰亡止,在中印度颇为兴盛,融入性力派(梵S/a^kta^h! )教说之后,成为左道密教,此派尤其强调散见在纯密金刚顶经中之大乐说(梵maha^sukha -va^da )。八世纪以来,传入西藏,遂成为喇嘛教之骨干。至十、十一世纪时,其部分经典已在中国流传并翻译,但在思想上则未产生影响。因此从发达史而言,杂密先兴起,继而纯密集大成,与纯密平行者,为融入印度性力派等教说之左道密教。据传,谓大日如来越三世之一时,于色究竟天之法界心殿,对金刚萨埵等从心流出自内证之内眷属,为自受法乐而宣说大日经,又于真言宫殿宣说金刚顶经,后由金刚萨埵结集之(日本台密谓阿难亦参加)。后于佛陀入灭后约八百年顷,龙猛(龙树)菩萨施咒于七粒白芥子,以之打开十六丈(表示金刚界之十六菩萨)南天竺之铁塔,亲从金刚萨埵受两部大经(台密则称大日经系于铁塔外由文殊菩萨所传授)。后龙猛传予龙智,复经七百年左右(相传龙智岁寿七八百年),再授大经于善无畏。故密教以龙猛为开山祖师,根本教典为大日经及金刚顶经,信奉之教主系大日如来(大毗卢遮那佛),与释尊之说法不同,故自称为金刚乘。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神仙起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