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上政区边界的两大原则是

中国历史上政区边界的两大原则是

发布时间:2021-03-09 09:19:49

1. 中国对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 以中苏、中俄为例

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
1、中苏边界谈判的恢复和进展
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双方于当年10月恢复了边界问题谈判。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是一贯的,即在肯定19世纪中国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边界条约是不平等的基础上,仍愿意本着尊重现实的态度和以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为重的原则,以这些条约为基础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不要求收回沙俄通过那些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让的土地。至于后来任何一方违反那些条约而侵占另一方的领土,原则上必须无条件归还对方,但双方可以根据平等协商、互利互让的原则,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对边界上的那些地方作必要调整。中国的态度史合情合理的,既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也尊重了现实和苏联的利益。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苏方也许自知理亏,在谈判中采取鸵鸟政策,既不承认历史上中俄边界条约时而不平等条约,也不承认中苏边境上存在争议地区。苏联的这种态度使边界问题谈判难以有结果,但谈判本身相对边境冲突本身就是一种进步,避免了因边界冲突诱发战争的危险。而且借助于边界谈判这一渠道却解决了一些边境居民实际生活中迫切而带有隐患性的问题。1980年由于苏联出兵阿富汗,中苏谈判被终止。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国际和中苏国内形势的变化,双方政治关系逐渐缓和和改善,这就为解决边界问题创造了条件。1986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发表讲话,在谈到中苏边界问题时第一次表示接受了中国在中苏边界谈判中所持的立场,同意按主航道中心线划分阿穆尔河(黑龙江)边界线走向,希望不久的将来,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由于中苏东段边界基本是以黑龙江(包括额尔古纳河)和乌苏里江为界的,所以苏联在划分江界上采取了正确态度后双方东部边界的大部分问题迎刃而解。1987年,中苏开始第三次边界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同意以目前中苏边界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在小平同志与戈尔巴乔夫会见中谈及中苏关系历史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时,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为此,小平同志一方面指出“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的中国土地,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但另一方面则强调“考虑到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我们仍然愿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合理解决边界问题”。
2、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
在双方友好合作的精神下,双方以较快的速度划定了大部分双方的东部边界,1991年5月中苏两国外长鉴定了《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协定确定了“中苏国界线,通航河流沿主航道中心线行,非通航河流沿河流中心线或主流中心线行。”根据协定黑龙江中岛屿,俄占538个,中占614个;乌苏里江中岛屿147个归俄,151个归中国。此外中国还具有经过黑瞎子岛两侧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自由航行权和经图们江下游进出太平洋的航行权。当年12月苏联解体,1994年中俄又方划定了双方西段在西部54公里的边界,这样中俄之间98%的边界得到划定。剩下的问题集中在额尔古纳河上游阿巴该图洲渚及黑龙江中游黑瞎子岛的两个地段的边界的划分和如何具体执行双方达成的协定。
阿巴该图洲渚问题是《中俄满洲里界约》遗留问题,阿巴该图洲渚位于接近中俄蒙三国交界处,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离满洲里只有20公里,离俄罗斯边界城镇萨拜卡尔斯克40公里。由于俄罗斯赤塔州第二大城克拉斯诺卡缅斯克(Krasnokamensk)的食水供应主要来自此地区,而克拉斯诺卡缅斯克对俄罗斯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前苏联90%的铀都产于这里。正因为如此,俄罗斯非常不情愿把阿岛划给中国。而黑瞎子岛面积巨大,地理位置重要,当地俄罗斯人认为“得到这些岛屿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近乎握有王牌爱司。就连(边防军)排长都可以告述你,驻扎在这些岛上,只借助一般的射击武器就可以阻断航运业及哈巴罗夫斯克最重要的港口业务,并在相当程度上使城市瘫痪。”因此俄罗斯不愿意轻易放弃。
对于执行中俄已经达成的边界协定,俄罗斯国内是有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和我国接壤的远东地区,一部分俄罗斯人由于长期敌对形成的误解,对中国有错误的看法和认识,使中俄边界协定的执行遇到一定困难。根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历史、考古与民族志研究所所长维克多·拉林的论述,当《关于中苏东段边界协定》达成时,在俄国内“协议本身的公正性及其签署的合法性,过去签署的边界协议的实质和内容,这块或那块土地历史上归谁所有”等成为激烈讨论的对象。远东地方当局认为《协定》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抵制措施。除了纳兹德拉坚科(当时俄滨海边区的行政长官)和伊沙耶夫(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州长)发表言论对《协定》的实施表示反对外,1995年4月22日,滨海边区杜马做出关于停止在东段边界的所有堪界活动并要求联邦当局重新研究勘界条件的决议;犹太自治州的立法会议也致信莫斯科要求重新考虑把个别领土转交给中国的决定。但俄罗斯中央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是深明大义的,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普京在执行中俄边界协定问题上是坚决的。叶利钦总统强调说:“俄中两国签订的边界协定是神圣的,不可改变的,俄方坚决予以执行。”根据黑龙江省统计,“从1992年至1999年,我方从俄方划回领土、领水约185平方公里,其中领土97平方公里;俄方从我方划去领土、领水27平方公里,其中领土14平方公里。这样,我方净得领土、领水158平方公里,其中领土83平方公里。”
2004年10月14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根据14日发表的由两国元首签署的联合声明,这次签署的补充协定中,两国就边界两块未协商一致地段的边界线走向问题达成了协议。外交部章启月表示,这是双方在平等、友好协商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协议,“是政治双赢的均衡合理的方案”,具有重大意义。《补充协定》是中俄共同努力,互利互让的结果,它的签署标志这长期困扰中俄两国的边界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这不仅对维护我国东北地区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重大意义,也为消除部分俄罗斯国内部分人对我国的误解与疑惑,建立中俄两国的世代友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历史上中国各省份的界限是怎么划分的

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这在宋代以前比较多见。比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山西省的省界由此在秦代就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

从宋代开始,国家在划分行政区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进行了掺沙子,故意把这个地区的战略要地划分到另外一个地区,这样就破坏了政区的地理完整性,从而使得地方割据变得困难。

3. 历史地理研究行政区划原则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代政区的设置规律存在三个基本理念和原则,分别是山川形便、犬牙交错和内外轻重。“山川形便”原则就是依照山水等自然地理面貌设置政区,这样的政区有利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犬牙交错”就是打破自然地理边界,跨自然区设置政区,其中元代的政区设置多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实行犬牙交错,这种原则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但会带来行政管理的困难。 “内外轻重”就是依照政区所处的位置对同级政区进行横向分等。
国家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根据政治、经济、民族、历史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把领土划分成大小不同、层次不等的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政权机关进行社会管理的制度。划分行政区域,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整的行政区域制度,达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依据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搞好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水平是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进行,划分行政区域也不例外。在具体操作时,要照顾到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包括资源、交通、人口等因素,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是要有利于行政管理和人民管理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和动因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机器管理社会的职能。同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使他们便于参加对国家的民主管理。
三是要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各民族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文明。同时,各个民族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等原因,又各具特色。在划分行政区域时,对此要作通盘考虑,尤其对少数民族要予以照顾,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激励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
四是要照顾自然条件和历史状况。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自然条件相差甚大。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许多地方的地域划分、区划名称已经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地区早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行政区域范围。在划分区域时,不能不考虑这些情况,否则,必将产生不良后果。

4. 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

贫富混合原则 历史传统原则
一种就是把贫富混合,富人带动穷人,平衡发展,但是这种原则只存在与小范围划分,因为中国贫富差距很大发面就存在于地理原因,江浙广沿海地区,北上广深经济中心,经济就相对发达,西北就差一点,但相距甚远;
历史传统就是指有历史关系的一些地方必然要划分在一起,便于管理,因为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相近。

5.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按照山川的自然地理划分界线来划分的原则是

古代的行政区划原则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山川形便”,
一条是“犬牙交错”。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是什么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

1985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历史意义:1.1954年宪法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革命和建设的成果。2.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8. 边界的划分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国际法规定:国家的边界是指划分一个国家领土和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或一个国家的领土和未被占领的土地、一个国家的领土和公海以及国家领空和外层空间的想象的界线,边界是有主权的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界线.
由于边界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划分边界的标准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边界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世界上大致有如下几种边界类型:
(1)自然边界.所谓自然边界是指以自然要素作为划分边界的依据.这是最早的边界形式.一般以独特的地貌特征为根据,如高山、海洋、河流、湖泊、沙漠、森林等.具体包括:
①界山:界山是自平地天然突起的、分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领土的高地.如阿尔卑斯山脉——瑞士、意大利、法国;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国;安第斯山脉——智利、阿根廷.
一般来说,边界线是在山脊上沿着分水岭走的.
但是边界的划分不仅涉及自然因素,同时还涉及到历史、民族、经济、文化等因素,因此,不能只用这个原则进行划界,更不能借口分水岭原则来侵吞他国的领土.
②界河:界河是分隔两个不同国家的河流.如果河流是不通航的,边界线原则上是在河流的中间,循着河流两岸曲折而行;如果河流是可通航的,边界线原则上在主航道的中间.但边界也可以是河的一岸,例如长期以来就有条约或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占有河流那一岸的土地以前就已占有河流那一岸.这里应注意,如果在界河上架桥梁,在没有特别条约的规定下,边界线一般在桥梁的中间.另外,河流若是由于自然作用而改道,边界也会发生变更.以下是一些界河:
格兰德河——美国、墨西哥;奥德-尼斯河——德国、波兰;多瑙河——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拉普拉塔河——阿根廷、乌拉圭;黑龙江——中国、俄罗斯.
界河争端是经常发生的,导致两国在边界河流的争执最常见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由于河流改道或自然添附作用而导致边界的重新划定.如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格兰德河,就是因为河床经常移位而引起近百年的关于两国边界的争议.格兰德河发源于落基山脉,全长3034km,其中美国和墨西哥界河约2000km.该河由于经常泛滥,河床不断北移,淤积了大片土地,成为两国相争之地.1963年,两国签订条约,将河流改道的部分领土平分,各得0.78km2,并决定修一条新运河,把这条新运河当作两国的新边界.
二是由于国际河流的利用而导致争端.所谓国际河流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有的河流.两国之间的边界可能是沿着河流走向,也可能是横穿的国际河流,诸如莱茵河、尼日尔河、多瑙河、刚果河、亚马孙河、尼罗河等.由国际河流导致的政治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国际河流航行的问题,一个是国际河流河水利用问题.关于在国际河流上航行的问题,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开始讨论了,于1815年维也纳公约才宣布不仅沿河国家而且一切国家的商船,都可以在欧洲国际河流上自由航行的原则,但这个原则当时只适用于欧洲,直到1921年巴塞罗那公约诞生,这个原则才得到全世界认可.河流自由航行原则的主要内容是:“在平等条件下,并在缴纳因维持和改善航行情况而必须征收的公平捐税的限制下,准许一切国家的船舶在河流上航行.”由于国际河流是某些国家的领水组成部分,所以,这些国家不希望其他国家在自己领水范围内活动,这样,有些国家故意提高关税,这就容易导致和其他国家的冲突.
关于国际河流河水利用问题,尽管国际法中曾规定:“一个国家不仅不得阻断或变更从其本国流往邻国的河的水流,而且同样地,该国对于河水的使用既不得引起对邻国的危害,也不得妨碍邻国在它的部分对河的水流作正当的使用”.但国际河流河水的利用在当代仍然是地区政治冲突的直接原因.我们仅以印度河为例,印度河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是该河域6000万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印巴分治后,划给巴基斯坦的水系比较发达,划给印度的则是干旱区,这样,印度河水成了两国争夺的对象.尽管1960年两国签署了河水使用协议,但由于近几年河水改道,两国纠纷又起.
三是界河中边界的位置,尽管原则上规定在主航道中心线上,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有些河流上关于这一点仍有争议,如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发生的界河争执就是这样.塞内加尔认为,根据法国1933年的法令,边界就从塞内加尔河的主流的右岸通过,毛里塔尼亚认为,这是违背国际法的,拒绝这种要求,两国由此发生争执而关闭边界.
③界湖:界湖是分隔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领土的湖国则主张,中间线应划在两国本土海岸之间,即海峡中央,而让海峡群岛有由3n mile领海区和3n mile大陆架区构成的6 n mile区域.两国为此争论不休,最后经国际法院裁决.国际仲裁法庭认为,由于两国本土海岸线大致相当,首要的边界就是英吉利海峡的中间线,另一段划在距海峡群岛已确定的基线12n mile处.结果把海峡群岛划在一个被包围的区域里.这样,既避免了因海峡群岛而导致法国失去海峡中央部分,又考虑了这一海峡的特殊情况.
(2)人为边界.与自然边界相对应,人为边界是指以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意识形态、心理习惯等因素作为依据划分的边界.与自然边界不同的是,人为边界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当代世界政治地图上,人为边界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以政治力量作为划界标准;一种是以居民的民族的宗教信仰、心理习惯等文化因素作为划界标准.
①以政治力量作为划界标准:这种边界既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国与国之间的人为边界最典型的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边界.这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形态完全相同,二战后,德国成了东西方政治力量较量的地方,其结果便形成了两个尽管民族相同,但政治体制、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国家.两国的边界尽管是有形的自然物,但这已经是政治意义的自然物.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界线最典型的是“东欧”和“西欧”的划分.东西欧的划分并不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西欧”包括自然地理上的西欧、中欧和南欧部分国家;“东欧”包括自然地理上的东欧、中欧和南欧部分国家.“东欧”和“西欧”划分的标准的主要依据是政治力量,这种界线与国家之间边界不同,它是无形的.类似这样的无形的国际界线还有“三个世界”的划分、“南北关系”中的南与北的分界、“东西方关系”中的“东”与“西”的划界.
②以文化因素作为划界标准: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许多国家在决定领土的范围时,根据民族自决原则进行公民投票.许多欧洲国家的界线就是沿着民族的界线而划分的,只要看一下欧洲的语言分布图,就不难发现这一点.在一战前,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都是奥匈帝国的组成部分,一战后,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和语言分布大致是相当的.如果我们深信语言在确定国家领土范围时确实起过作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战后,希腊和土耳其曾交换过200万名少数民族.当然,我们谈民族的语言在部分欧洲国家划界时起过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是划界的唯一标准,在有些地区,是很难区分出语言的界线的,这就要求划界必须同时兼顾当地的村落、河流、山脉、行政区划等因素.事实上,真正使用单一语言的国家只有少数.如果不算印第安语,巴西是使用一种语言的国家,澳大利亚也属于此类.使用单一的阿拉伯语的国家也只有埃及、利比亚,其他国家都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除了民族、语言对划界有影响外,还有根据宗教信仰来划分边界的.宗教信仰与语言不同,因为不同的民族可以有相同的宗教信仰,而说同一语言的人却可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某些地区,宗教信仰导致了大规模的国内摩擦,从而成为新独立国家划分边界的一个基础.如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边界便是如此.印巴分治之前同属印度版图,并受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二战后,随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印度版图内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矛盾加剧,英国于1947年6月根据英驻印总督蒙巴顿的建议,提出了蒙巴顿方案,主张根据宗教对印度分而治之,分为主要是印度教徒居住的印度联邦和主要是伊斯兰教徒居住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两个自治领宣布独立.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就是当时根据宗教分布而划分的两个自治领的界线.
(3)几何边界.几何国界是指以经度或纬度等数理位置作为划分国界的根据而划分的国界,不考虑地表上的人文和自然状况,又称数理国界.如以纬度作为两国边界的:美国和加拿大基本以北纬49°作为边界;埃及和苏丹基本以北纬22°作为边界.以经度作为两国边界的:阿拉斯加(美)和加拿大基本以西经141°作为边界;埃及和利比亚基本以东经25°作为边界.

9. 中国古代政区的边界究竟会是怎么划分的

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将自己的疆域领土进行有层次的划分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即

政区边界的划分,究竟以什么来作为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边界?

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先生曾提出过,中国行政区划的有三个组成要素,即:

幅员、边界与层级,而边界就是其中的三大要素之一。

基于边界这个要素,周先生又提出了中国古代的边界划分往往呈现

“犬牙交错”与“山川形便”

两种模式,它们往往是中央与地方相互博弈的结果。

中国古代统治者在划分政区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果以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为首要原则,就应该以自然山川与河流为边界来划分政区。若从自身统治利益出发,为了避免造成地方割据,就应该让有的政区跨越大山的阻隔,而这就形成了政区边界线的犬牙交错。


▲高大的山脉阻隔了经济的交流

高山与大河除了可能会造成地域间的差异外,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往往会成为文化传播的自然障碍。有句话叫:“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句话不单单形容山脉间气候变化的无常,有时也形容山与山之间、人与人之间风俗的差异。所以以山川形便来划分政区是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区划原则。

中国古代政区山川形便区划的原则与边界的概念几乎是同时形成的,至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国之间的边界就是以山川或者大河作为分界的。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山川形便的行政区划非常有利于这一区域内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所以在政区开始设置之时,统治者们都会考虑将山川形便作为政区划分的首要原则,但是后来大量地方割据势力,占据险要的山川与大河而成为一方政权,独霸一方与中央抗衡,这样的势力在中国屡见不鲜。

所以后来的统治者就意识到了山川形便的不利之处,就开始选择另一种政区划分方式犬牙交错来维护自己统治。

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因时制宜的选择,这就是政区边界划分背后的历史逻辑。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政区边界的两大原则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