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分析传统童谣的优缺点,并指出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童谣,天籁之音,民族之魂,薪火相传已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老百姓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串话、绕口令、数数歌、问答歌等,主要反映着儿童的生活和情趣,念起来句句押韵,声声上口,很受孩童的喜爱。1999版《辞海》上解释童谣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儿歌合称儿童歌谣。形式短小、语言单纯、意思明白,适合儿童传诵,有儿童自编自唱的,也有成人拟作的。”因而,童谣无论是从形成的历史角度、形式看,还是从其文学定位、价值看,都具有重要的传承性。
《中国民办教育幼教版》2004年曾在浙江调查,书面询问“现代儿童心目中的儿歌”与“成年人记忆最深的儿歌”两个问题,发现答案几乎尽然相同。说起儿歌,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30多年前的经典老歌,对于近年的作品,孩子们则一脸茫然,悠久而熟悉的歌谣似乎已经拉开当代儿童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经典童谣出现了断层。童谣对孩子们来说最起码应该是浅显易懂,让孩子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得到知识教育、情趣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很显然这是已经过时的老歌谣难以担负的,更谈不上有什么审美或情感上的共鸣。因而呼唤新的童谣来代替这些“永久的经典”已成为社会、学校乃至家庭共同的希冀,成为我们为孩子健康成长造就的一种可能,成为教师和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越来越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所以,我们认为小学语文结合童谣教学, 可以让语文变得更有味道,让学生变得更有张力,让教师变得更有底蕴,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与童谣的共荣共生。
2006年我校开展了《让健康童谣伴随孩子成长》的国家级德育课题的研究,已为师生们搭建了一方童谣的天空,尤其在语文与童谣的结合上有了初步的实践和思考,本着传承与发展、创新与提高的理念,我们以“课程改革”为方向,以“语文教学”为本位,以“发展童谣”为己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提出了《童谣融入语文教学的构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1、有关概念的界定
童谣: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来自民间,用童语唱出童心,句式自由,声韵活泼,情趣深厚,言语朴实,顺口成章的一种文学样式。
教学: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切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本课题中特指一种课堂的建设,一种发展的形式,一种发展的空间。
2、本课题的界定
童谣融入语文教学的构建与实践:从学科本质、学生需求和师生发展出发,依靠学校的教师在校内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具体的方法、形式和策略实施,达到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和优化人文品质的目的,给孩子们打造一种“发展多元、个性鲜明、幸福和谐”的成长空间,给教师搭建一个“实践反思、探索有效、创造可能”的学习舞台。
三、理论依据
(一)儿童认知规律
根据Piaget关于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从前向后过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各种感知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特别是语言的发展,使日益频繁地用表象来代替外界事物,初步具有了抽象概念,但语词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不能脱离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进行判断和推理。学生兴致勃勃地去感受每一个新奇的发现,却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去表达对世界的好奇。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由单向思维向多维思维转变,由不可逆的思维向可逆的思维转变,不再局限于静止的表象,开始意识到转换的动作;考虑问题从自我中心转向去自我中心;不合逻辑的推理也渐渐具体,这种过度阶段是心理学上的最近发展区。童谣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的特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适应语言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能走在语言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二)儿童心理学理论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这是童诗童谣教学的基础。事实上利用童谣进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阅读引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一是儿童天性好奇。童谣教育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接受学习的兴趣。二是儿童想象力发展较早。童谣教育可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童谣语言精炼,音韵优美的特点,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和净化学生的语言环境,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轻负高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审美教育理论
古希腊学者柏拉图说“美就是善”。它可以化美为美,陶冶高尚情操,它可以以情育情,激发道德情感,它可以文道统一,塑造健全人格。语文审美教育就是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刘晓东曾经说过:儿歌(又称为童谣)是儿童“心灵的游戏”。国外一直很重视渗透童谣的继承与培养教育,并采取各种措施开展童谣教学。日本的幼儿园和小学特意组织孩子们学唱古老童谣,英国把童谣看成一门正式的学问,编成启蒙教材。我国在2001年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明确表示要把民族文化作为对未成年教育的内容。2006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各中小学学习、借鉴北京市的经验,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活动。上述活动反映了各个国家和我国社会各界能意识到童谣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能采用较适宜的方法调动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来走进童谣,激发了他们对童谣的了解和兴趣,不仅促进了学习者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文明礼仪的发展,给孩子健康的童年,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2、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采用了让语文教学与生动形象的童谣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3、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认为,新童谣尊重了孩子们的审美规律,开启了孩子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使其有成就感。儿童艺术作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使这种教育方式普及化。
4、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马永安、余妍霞认为:童谣是基础教育中文化承载的一种重要方式。首先,在基础教育中,童谣是一种充满趣味性、思想性与教育性的文化传播的有效模式,使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在传唱诵读中进行自我教育。其次,童谣本身也是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课程文化三者相互融合的媒介,借助于童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再者,童谣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深远。
五、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语文结合童谣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以童谣优化语文教学,以语文带动童谣发展,形成语文与童谣共荣共生的良好态势。
2、通过童谣的渗透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具体目标为:低年级以童谣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为主,学生会诵读,会尝试编写简单的童谣;中年级以童谣结合句、段教学为主,学生能诵读,能编写童谣;高年级以童谣结合篇、章教学为主,学生会欣赏童谣、创作童谣。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
六、研究原则
1、导向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语文结合童谣教学的有效方式,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坚持多元性开放原则:建立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不仅评价语文教学的一般特征,而且要为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4、发展性原则:依托语文教学,我们不断学习、创编新童谣,促使童谣内容动态发展,滚动前进,可持续发展。
5、创新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从育人目标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创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情境,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研究的内容与措施
(一)研究内容:
1、探索小学语文结合童谣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带动童谣文化的发展。
2、语文结合童谣教学的一般策略:
(1)寻找童谣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把握童谣在语文教学中最佳时机的策略。
(2)运用童谣,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策略。
(3)运用童谣,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策略。
(4)运用童谣,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5)通过对童谣的诵读、欣赏、创作,培养学生对童谣的喜爱,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认识的策略。
(二)具体操作措施:
1、运用童谣激发语文学习中的兴趣,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攻克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简化语文学习中的繁处,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高质”。
2、通过健康童谣校本课、健康童谣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形式来拓宽研究平台,丰富研究内容。
3、加强对童谣的诵读、欣赏和创作的指导,拓宽小学生知识面和认知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丰富童谣内涵和发展童谣文化。
八、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检测、记录进行跟踪调查分析,采取必要的方法干预,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2、案例研究法:把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教育案例,然后围绕案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报告,以从中发现新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
3、课堂观察法:带着明确的目的,教师凭借自身感官或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研究。
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九、研究对象和步骤
(一)研究对象
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制订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2、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2年6月)
(1)通过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知识,弄清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观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采取“设计--实践--反思--研讨”的教学研究模式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改进教学方法。
(3)进行课题研究的访谈、探析、构建。
(4)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十、研究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编撰《健康童谣》文本集,形成校本教材
3、发表、结集相关的科研论文或教学案例
『贰』 到底是考世界史好还是中国史好啊
首先,我不太明白你的所谓考历史是什么意思?是考研还是高考打算选历史专业?
不管如何,都是大学期间的选择对吧?
其次,你要有明确的目标。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就业还是仅仅是兴趣?如果是兴趣的话就不要考了,自己没事看看书就行,没意义。
工作的话我还是要给你打一击预防针的,目前历史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不乐观。也就是去学校当老师,还要有高学历。如果想成名赚钱除了出书发表论文上百家讲坛怕是也没其他的选择。
如果你真的对世界史十分感兴趣,强烈建议你选择!中国的历史方面前景不是很好,我的家人在本地的大学做历史老师,对此深有体会。接下来我说一说他们的比较:
中国近代史的话,毕竟从初高中就不断讲起,参加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多如牛毛,实在是没什么可以研究的,换言之,研究,学习的潜力不大。
而世界史呢,在大学以前的阶段都是一笔带过,没什么深入研究。国内的研究者相对比较少,研究潜力很大,并且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诸如外语条件,国际交流之类的缺乏),很多学者不愿意涉足。
而且,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研究世界史也开始成为一种潮流,早点抓住机会会很好。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未来发展和经济问题。如果外语比较好的话,将会有机会参与国际研究项目。反观国内,历史方面每年的研究经费少的可怜,基本上也就相当于物理化学之类热门研究领域的十分之一!出国交流,留学深造之类的机会也是相当的多。
虽然近代史很有教育意义,但是受制于国内十分死板的讲课方式,以及国内目前的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使得国内的历史研究叫好不叫座。而像当年明月和袁腾飞那样的历史研究者又是少之又少(当然袁的一些观点我并不认同)。
如果你真的喜爱历史的话,强烈建议你选择世界史,并且有条件的话,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要看得懂原版书),至于名字其实并不算是什么问题,外语学到一定程度的话,就会知道那些译成中文的名字都是音译,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叫法,而在国外的历史课,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意义,影响甚至是历史假设之类。
『叁』 童谣分哪几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按照国家划分:有中国和外国童谣。
按照年代划分:传统童谣和新童谣。传统的童谣是靠口头传诵。新童谣是新文化运动称之为“童谣”。有人把它谱曲,用它编操,以它作画成为一种能诵能唱,能舞能练的作品,并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传播。
按照地域划分:有方言童谣和普通话童谣。
按照童谣的艺术形式划分:我国童谣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润色加工,已经形成了十几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
1、摇篮曲
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属“母歌”。这是一种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给婴幼儿听的,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童谣。
2、游戏歌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像《找朋友》、《丢手绢》、《拍手歌》等,
3、数数歌
数数歌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地训练儿童数数能力的童谣。如:传统童谣《一二三》:“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有的数数歌除能用来进行知识教育外,还渗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数数歌的特点是:变数字为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4、问答歌
问答歌,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谣。例如,朱晋杰的《什么好》:“什么好?公鸡好,公鸡喔喔起得早。/什么好?小鸭好,小鸭呷呷爱洗澡。/什么好?小羊好,小羊细细吃青草。/什么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闹。”问答歌的特点就在问答。既然要回答问题,总得动点脑筋,所以问答歌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唤起儿童对各种事物的注意,帮助儿童认识理解周围的世界。
5、连锁调
连锁调,即连珠体童谣。它以“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全歌,即将前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或前后句随韵粘合,逐句相连。如金波的《野牵牛》:“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连锁调的特点是“随韵接合,易唱易记。连锁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十分有益。
6、拗口令
拗口令,也称绕口令或急口令。它是把一些发音容易混淆的字联缀成有一定意义的童谣,是专门用来训练儿童发音的。 如钱德慈的《夸骆驼》:“骆驼驮着货,货用骆驼驮。伯伯牵骆驼,一个跟一个。穿过大沙漠,不怕渴和热。伯伯夸骆驼,干活真不错。”总之,拗口令绕弯、咬嘴,又要求读得快,重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训练。
7、颠倒歌
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指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童谣。如河南的童谣《小槐树》:“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着轿。蚊子踢死驴,蚂蚁踩塌桥,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上漂……”它的特点是: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
8、字头歌
字头歌是指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多以“子”、“头”、“儿”作为每句结尾的童谣形式。如:“小珍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擦桌子,擦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好孩子。”字头歌以其独特的句尾区别于其他类型童谣,受到儿童的欢迎。
9、谜语歌
谜语歌采用寓意的手法,抓住谜底与谜面间的某种联系,以歌谣形式叙说现象或事物的特征。谜语歌是一种有文学趣味的、有益的智力游戏,它可以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同时,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有趣的描述,又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谜语歌还可以促进儿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
而且语言比较通俗易懂,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相对较好,里面有很多的插图。
『伍』 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 西利尔世界史哪个好
《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是东方出版社于2015年2月出版的《希利尔写给儿内童的世界容历史、世界地理和艺术史》丛书之一。《希利尔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和艺术史》入选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内容简介历史带给孩子们时间上的纵深知识。《希利尔儿童世界历史》采用...
『陆』 中国的童谣和外国的童谣有什么区别
童谣从反面告诫孩子:不愿上学的人,不是个好孩子,要被人取笑指出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有所作为。一群孩子因为喜欢民歌,通过极具穿透力的再次演绎,在营造怀旧情怀的同时,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柒』 原创一首世界历史歌谣
金字塔呈古埃及 汉漠拉比治典籍
犹太亡国散各地 航海经商腓尼基
雅利安人征印地 印度统分战乱起
国民种姓分等级 佛教产生传各地
亚非文明古辉煌 象形文字源流长
天文历法与数字 “木伊”“神话”千古扬
西方文明起希腊 源自雅典斯巴达
雅典政经繁文化 亚历山大三洲跨
罗马称霸地中海 奴反军独共和衰
“罗马和平”难忘怀 分裂“西亡”历史哀
神话“荷诗”与戏剧 历史名著“三史”籍
科学成就创体系 建筑、雕塑、拉丁语
法兰克到查理曼 帝国子孙一分三
法 德 意 英吉利 分封庄园遍各地
“基督救世”起犹太 罗马国教传播开
中世干政有兴衰 “天”“东”与“新”呈三派
新罗高丽归朝鲜 “大化改新”日本变
武士首领掌大权 幕府统治七百年
穆罕默德“伊教”兴 传教扩张帝国成
奥斯曼灭拜占廷 东西商贸受挫损
“资萌”兴起意大利 商贸东方激兴趣
“迪达哥麦”航路辟 殖民掠夺是“葡西”
文艺复兴人为本 文学美术大繁荣
天文医学集大成 抨恶扬善挑战神
英反詹姆与查理 革命曲折倒复辟
《权利法案》宪政立 发资反封序幕起
海外扩张英荷法 殖民争夺英称霸
灭种黑贸横财发 滔天罪行后人骂
北美反英“莱声”起 “宣言”发布称独立
“萨转”“约战”美国胜 宪法总统华盛顿
攻占“巴狱”法革命 路易断头“雅”专政
动荡崛起拿破仑 十年帝国走麦城
拉美反殖始海地 北南起义摆脱“西”(西班牙)
巴西脱葡宣独立 拉美系列新国起
工革手工变机器 英始扩展欧美去
“蒸汽时代”新动力 贫富对立两阶段
欧洲反资起风云 工人运动渴指引
马恩实践创理论 “宣言”发表“科”诞生
阅读课文(略)
领土扩张东向西 废奴运动矛盾激
林肯平叛维统一 扫除障碍美崛起
伊凡始称沙皇帝 彼得改
『捌』 广东童谣的特色和历史和意义是什么
荷兰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后来被西班牙赶超,自回己衰落了。西班牙答又被英国赶超,自己衰落了。
苏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1991年苏联共产党丧失苏联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自己衰落了,被中国赶超。
英国吸取荷兰、西班牙的经验教训,使得当今社会知道英国的大于知道荷兰的。
中国吸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验教训,使得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唯中国独大。
『玖』 童谣的历史
童谣历史悠久,最早始于《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古今事物考》说:“《列子》曰:‘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谣之起,自尧时然也。”有人认为《列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郑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即使如此,童谣也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它比“老资格”的,就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了。
综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童谣,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它们与儿童的生活简直不相干;从明代开始,在继续发展政治性童谣的同时,产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或者说。这时才有人有意识地开始创作和收集真正意义上的童谣。我想,明以前大概也有非政治性的童谣,只是由于无人搜集记录下来,所以就湮灭了;即使记下来一点,也往往被附会到政治中去了。明代是我国资本主义因素大量产生的时期,当时有一批人,冲破宋元理学的束缚,思想比较解放。他们的视野扩大到了前所未及的许多领域,加上当时印刷业的兴盛,童谣的创作或收集也就有了较好的成绩。现存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是明代吕坤于 1593年编成的《演小儿语》,此后,这方面的专集才逐渐多了起来。
从现有材料看,我国古代童谣大体上呈现出“两多两少”的状况:乱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元代,政治上黑暗,内外战争频繁,国家分裂,生灵涂炭,反映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童谣也就比较多。在每一个王朝中,一般又是末期比早中期多,像秦末、汉末、元末.明末等时期,都是童谣大量流传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乱世和末世,政治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政治力量都努力表现自己,其中就包括用童谣为自己造舆论。所以,有着产生童谣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这时统治者的钳制力则相对削弱,使那些生产出来的童谣不至于全部被扼杀。新上台的统治者对那些替自己造舆论的童谣,固然会乐于保留,就是对那些诅咒被推翻的统治者的童谣,也往往持一种容忍的态度,甚至也乐于记录下来,以作为自己“顺乎天心,合乎民意”的证明。反过来,在每一个王朝的初中期,统治阶级的统治相对稳定,除了歌颂升平的东西之外,真正有战斗力的童谣就不容易创作和保存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