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简介
中国中央级综合性历史档案馆其前身为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馆,
1951年改称故宫博物院档案馆,
1955年12月移归国家档案局领导后改称第一历史档案馆,
1958年6月改称明清档案馆,
1959年10月并入中央档案馆称为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
1969年明清档案部又改属故宫博物院,
1980年4月重归国家档案局领导,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馆藏明、清两代中央和部分地方机关档案共74个全宗,1000余万件,其中除明代档案3000余件外,主要是清代档案,包括1607年至1911年以及溥仪退位后住在紫禁城和寄居天津时期形成的档案。绝大部分为汉文纸质档案,也有满、蒙古、藏文档案和清代早期形成的少量满文木牌、满文老档等。
这些档案绝大部分已经过不同程度的整理编目,能够提供查阅利用。馆内设整理编目部、保管利用部、编研部、满文部、技术部、《历史档案》杂志社和办公室等机构。全国明清档案目录中心也设在该馆。该馆所存档案基本已对外开放利用,供国内外各单位和个人查阅。
1951年以后,先后编辑出版了《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等40余种各种专题史料汇编。还利用馆藏档案文献编撰出版了《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概述》、《清季中外使领年表》和《清代地方官制考》等4部专著。馆刊为《历史档案》。现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 由于明朝在灭亡时焚烧宫殿衙署,使大量明朝档案化为灰烬。以后清政府多次下令销毁明朝档案,各地架阁库和南明朝廷所存档案,都为之毁灭。清代历次大兴文字狱,也销毁了大量明代书籍和档案。综上原因,使留存在世的明代档案可谓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3000余件(册)明代档案,是清康熙以后修《明史》时为补文献之不足而下诏征集上来的,时间自明洪武四年至崇祯十七年,包括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11朝档案。现存最早的明代档案是洪武四年的户口单和卖田契。文种主要有:敕谕、诰命、题本、奏本、题行稿、揭帖、呈文、禀文、启本、手本、咨文、札付、舆图、契约、税票、户口单等。
馆藏珍贵明代档案主要有:我馆现存最早的明代档案--《户口单》、《卖田契》(1371年),我馆现存最早的皇帝敕谕--《永乐敕谕》,我国目前保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并由中国人自己绘制的古代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等。 经过清末外国列强入侵劫掠焚毁,以及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时期的政权更迭、战乱破坏等,清代档案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据不完全统计,保存在国内外公立机构和私人手中的的清代档案,总数不到两千万件(册)。
1、档案内容。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一千余万件清代档案,是清入关前天命前九年(1607)至宣统三年(1911)300多年时间里形成的文书档案。其中最晚的档案是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
另外,还包括溥仪退位后于1921-1931年间形成的档案,如宣统十三年(1921)宣统小朝廷所修德宗《圣训》等。档案内容涵盖了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民族、宗教、外交、科技、天文、地理、气象、重大事件、重要典章制度、重要历史人物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和纂修清代历史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2、档案全宗。
我馆保存的清代档案按档案形成的机构,划分为73个全宗。其中,内阁、内务府全宗档案数量各在100万件(册)以上,军机处、宫中、宗人府、刑部-法部档案也各在50万件(册)以上。以上六大全宗占全部馆藏清代档案的80%以上。其他全宗从十几万件(册)到几十件(册)不等。最小档案全宗是尚虞备用处档案,只有1件。
3、档案文种。
清代是封建集权专制制度的国家,皇权至上,国家庶政事无巨细,均由皇帝直接处理。所以,围绕皇帝的活动所形成的档案,就构成了国家档案的核心,文种多达100多个,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一是皇帝的命令类文书(下行文):制、诏、诰、敕、谕、旨、朱谕、廷寄、金榜等;
二是臣工的奏报(上行文):题、奏、表、笺、呈、启本、手本、册文、塘报、揭帖、黄册、乡会试录、电报、记事等;
三是各衙门及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文书(平行文):咨、禀、移会、移付、知照、照会、国书、条约、合同、函、札、片、行、领、结、单等;
四是史官记载及官修史籍:起居注、实录、圣训、会典、本纪、方略、纪略、史书等;
五是皇室和皇族事务的档案:玉牒、星源集庆、黄册、皇册、清册、档簿等。
馆藏珍贵清代档案主要有:《实录》、《圣训》、《会典》、《上谕档》、《起居注》、道光皇帝秘密立储匣、《金沙江全图》、《宝谱》、《金榜》、《洪秀全诏书》、《满文老档》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目的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濒临消失的文献遗产。我馆馆藏《满文秘本档》、《清代金榜》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工程,并被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B. 现在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明清是做什么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存明清两代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及皇室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成立于1925年,坐落在北京故宫西华门内。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该院下设古物馆和图书馆,图书馆下又分设图书部和文献部,文献部即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
1927年6月,文献部改称掌故部。
1928年10月,掌故部改称文献馆。
1951年5月,文献馆改称档案馆。
1955年12月,故宫博物院档案馆划归国家档案局管理,改称第一历史档案馆。
1959年10月,第一历史档案馆并入中央档案馆,称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
1969年12月,明清档案部重新划归故宫博物院,称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
1980年4月,明清档案部从故宫博物院独立出来,改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后为国家档案局直属文化事业单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1000余万件,共74个全宗。
其中,明代档案3000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时期的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时期的档案。
清代档案占绝大部分,内容涵盖了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农业、工业、外交、科技、教育、宗教等诸方面。从时间上看,有清入关前天命九年(16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以及溥仪退位后1912至1940年期间形成的档案;从所属全宗上看,有中央国家机关的档案,有管理皇族和宫廷事务机关的档案,有军事机构的档案,有地方机关的档案,也有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的档案,从文种上看,有制、诏、诰、敕、题、奏、表、笺、咨、移、札、片、禀、呈、照、单、函、电、图、册等;从书写文字上看,大部分为汉文档案,约六分之一为满文档案,还有少量蒙文、藏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的档案以及外文档案。
C.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你找找招生简章、职位表什么的看看有备注么,真不行就打电话咨询。
D.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历史沿革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存明清两代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及皇室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内,成立于容1925年,坐落在北京故宫西华门内。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该院下设古物馆和图书馆,图书馆下又分设图书部和文献部,文献部即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 。
1927年6月,文献部改称掌故部。
1928年10月,掌故部改称文献馆。
1951年5月,文献馆改称档案馆。
1955年12月,故宫博物院档案馆划归国家档案局管理,改称第一历史档案馆。
1959年10月,第一历史档案馆并入中央档案馆,称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
1969年12月,明清档案部重新划归故宫博物院,称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
1980年4月,明清档案部从故宫博物院独立出来,改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后为国家档案局直属文化事业单位。
E. 怎样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档案
建议你去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内办法》
中国第容一历史档案馆提供以下服务项目:
1、档案咨询
提供明清档案查询、咨询业务。
2、档案缩微拍照
提供档案、专题史料缩微拍摄,并对缩微母片、多种拷贝片进行质量检测、评估服务。
3、文献复制
提供对档案及文献复印、还原、扫描和零散档案的拍摄服务;提供缩微胶片的冲洗及拷贝复制等服务;提供对档案折件、簿册、舆图、字画、印章等临摹复制服务。
4、修复装裱
提供对残破档案的修复服务;提供古旧字画(手卷、立轴、册页、镜片)修复装裱服务;提供对古籍、线装书的装订(毛装、线装、包背装、金镶玉)服务。
5、 数字化加工
(1)扫描:文件扫描,缩微胶片扫描,正负底片扫描。
(2)打印:文件黑白,彩色打印及喷绘。
(3)视频采编:视频采集,编辑并可制作各种光盘。
(4)数据录入:各种类型的数据录入,修改以及数据库建立工作。
工作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故宫西华门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邮编:100031
电话:63099011
传真:63096489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F.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馆藏简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1000余万件,共74个全宗 。
其中,明代档案3000余件,主要是天启回、崇祯时期的兵部档案。也有少答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时期的档案。
清代档案占绝大部分,内容涵盖了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农业、工业、外交、科技、教育、宗教等诸方面。
从时间上看,有清入关前天命九年(16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以及溥仪退位后1912至1940年期间形成的档案;
从所属全宗上看,有中央国家机关的档案,有管理皇族和宫廷事务机关的档案,有军事机构的档案,有地方机关的档案,也有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的档案,
从文种上看,有制、诏、诰、敕、题、奏、表、笺、咨、移、札、片、禀、呈、照、单、函、电、图、册等;
从书写文字上看,大部分为汉文档案,约六分之一为满文档案,还有少量蒙文、藏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的档案以及外文档案。
G.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那里
在北京故来宫博物院西华源门内北侧。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管、整理编目、编辑研究、查阅利用、修复复制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北侧,总建筑面积1.76余万平方米,馆藏1000余万件明清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明、清两代中央和部分地方机关档案共74个全宗,1000余万件,其中除明代档案3000余件外,主要是清代档案,包括1607年至1911年以及溥仪退位后住在紫禁城和寄居天津时期形成的档案。绝大部分为汉文纸质档案,也有满、蒙古、藏文档案和清代早期形成的少量满文木牌、满文老档等。这些档案绝大部分已经过不同程度的整理编目,能够提供查阅利用。馆内设整理编目部、保管利用部、编研部、满文部、技术部、《历史档案》杂志社和办公室等机构。全国明清档案目录中心也设在该馆。该馆所存档案基本已对外开放利用,供国内外各单位和个人查阅。
H.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明代档案是哪些时间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明代档案,就其年代而言,有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朝。而以天启、崇祯朝为最多。其中最早的是洪武三年徽州祁门县住民的户口单,最晚的是崇祯十七年反映明清战争及明末农民战争方面的文件,另外还有四件是南明弘光朝的官文书。
I.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怎么样
简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国家档案局所属的国家级档案馆,集中保管中华民国回时期(1912年-1949年)各答个中央政权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档案,成立于1951年2月,原名南京史料整理处。 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隶国家档案局,并易现名。馆址位于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 馆内设有保管部、利用部、整理编目部、编研部、民国档案杂志社、技术部、计算机中心和全国民国档案目录中心等业务机构,专门从事民国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整理、编目、接待利用和编研出版等工作。馆内备有摄像、照相、复印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以及多种检索工具。随着国家取消利用档案收费的规定从2013年8月1日施行以来,第二历史档案馆积极配合,取消了证明费和复印费等收费项目,为更好地服务民众做出了表率。 2017年6月9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首次向公众开放。
注册资本:1505万人民币
J.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都有啥
放的是明清时期的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存明清两代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及皇室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收藏有明清两代中央机关和少数地方机关档案。
档案馆保管的明清历史档案共74个全宗,约1000余万件(册),其中明代档案3000多件,其余绝大多数为清代档案。
馆藏档案中,汉文档案约占80%,满文档案约占20%,蒙文档案5万多件(册),还有少量其他民族文字的档案以及英、法、德、俄、日等外国文字的档案。
(10)中国第九历史档案馆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具体分类:
1、诏书
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清代凡国家有重大的政治事件和隆重庆典,都要用诏书宣告全国。
2、诰命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凡文武官员 的迁改职秩、追赠大臣、贬乏有罪、封赠其祖父妻室,都用诰命。
3、敕书
敕,即敕命、敕谕。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明清时期,敕的用途更为广泛,规格形式也更为完备。 清代的敕书分为敕命和敕谕两种。敕命用于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
4、题本
题本是明、清时期臣工向皇帝报告政务的主要文书之一。明初,臣民言事,只用奏本。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规定:诸司有急切机务,不得面陈者,许具题本投进。
从此日渐形成官员上奏,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的格局。清因明制:凡京内外各衙门,一应公事俱用题本。 明、清两代题本规制基本相同。
5、奏本
奏本是明、清时期臣工向皇帝上奏的文书之一。明初定制,臣民具疏上于朝廷者为奏本。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改革后,题、奏并行,官员公事用题,私事用 奏。清因明制,然仅限于官员使用。
7、奏折
奏折是清代专有的一种文书。从字面上讲,即是折叠而进的臣子向皇帝报告事件的文书。 奏折的使用,始于康熙中期,最初仅限于皇帝指定的少数亲信官员。
雍正皇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了使用奏折的范围。除了康熙时期有奏事权的地方的将军、督抚、提督和中央的大学士、尚书等人外,一些翰林、科道甚至地方上低微之员,亦允许上奏折。
8、表笺
表、笺是王公百官,文武大臣及朝贡各国向皇帝、皇后祝贺时的专用文书。 每当国家有大庆典,群臣献文为贺,则用贺表,文为骈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