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上的九大名马分别是什么分别为谁所有
赤兔马,据说是汗血宝马,是好马的象征。赤兔马最早是董卓的坐骑,后被董卓用来收买吕布,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赏赐给关羽,关羽被杀后,赤兔马思念旧主,绝食而死。
爪黄飞电也是他的马,此马高大威武,很有曹操的气势。特勒骠,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照夜玉狮子通体上下,一色雪白,没有半根杂色,浑身雪白,传说能日行千里,产于西域,马中的极品中的极品。
② 马的历史背景
中国畜牧业史中,以养马的历史最为丰富。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已开始养马。由於马在战争、交通、仪礼及耕垦拽引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很早就被称为“六畜”之首。历代政府因战备需要,多大量养马,并设官管理。民间也养马以供耕驾。至汉、唐时期,养马业臻於极盛。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尤以养马发达、牧草肥美、精於骑术著称。中唐以后,土地兼并剧烈、人口大量增加、牧地相对缩小,加以统治者实行禁养等原因,致使官民养马均趋於衰落,清代以后尤为明显。传统牧场也因过牧、滥垦及沙化而大为缩减,草原养马业已无复往日的繁荣。
中国马种的起源和演进
蒲氏野马曾被认为(Equusprzewalskii)中国北方马种的祖先。经过30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和调查研究,证明中国家马的祖先是野生马种E.caballus,其前一代为三门马(E.samenensis),它们都曾生存於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中国南方马种则起源於云南马(E.yunanensis),它们的化石分布在以四川、云南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属龙山文化的山东历城城子崖、河南汤阴白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过马骨。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早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马下臼齿,经碳素断代并校正,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经鉴定与现代马无异。又据《周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时“服牛乘马,引重致远”,说明当时马已被驯化和用於使役。
中国古代马体一般比现代马种为高,历代曾出现过许多所谓“千里马”。春秋时卫国有六周尺(合今138厘米)以上母马(騋牝)3000匹。汉景帝时禁止高五尺九寸(合今135.7厘米)以上的壮年马出关,此高度正与秦始皇陵出土的陶马俑相等。宋代买马标准高合今130.2~145.7厘米。明代以来,由於战争的耗损和养马业的衰落,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尚保存部分善种外,中国马种呈现退化趋势。
古代养马地区的分布
中国古代主要养马区与近代基本一致,但传统农区因社会经济条件与生态环境的变化,近数百年来马匹显著减少。
西北产马区
这一地区包括古代西域,草原丰美,各族人民历来以畜牧为生,盛产良马。2000多年来即为中国主要的良马资源地。陕西、甘肃地区养马也有悠久历史。公元前约900年,非子在汧、渭之野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封,成为秦国的始祖,秦马也因此有名。以后汉、唐时的大型国营养马场,即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唐代安史之乱后,陇右陷於吐蕃,畜牧仍然发达。宋、明两代行茶马制度,每年从西北地区向内地输入马匹数以万计,其中也包括了唐马遗种。明代在陕、甘二省屯垦繁殖军马,又建养马场,直至河西走廊远处。清乾隆年间,设马场於西宁至嘉峪关外,伊犁、巴里坤两地马场规模尤大,还牧养由内蒙古和玉门运去的种马。
塞北产马区
长城以北广大的草原是蒙古马种的古老产地。战国以后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在此相继兴起,拥有庞大马群。通过民族间的贸易、战争和迁移,这一地区的大量马匹自周、秦以来不断传入中原。如唐代在北边设马市,贡马有的甚至来自贝加尔湖一带。明、清宣化、大同等边塞重镇每年向塞外市马定额达3.4万匹,并听任民间在边塞自由贩马。从辽、金、元到清代,察哈尔草原都是主要养马地。元代统治期间牧马地从西伯利亚东南部,经察哈尔至黄河下游,共划分为12个大牧区。清代在察哈尔全境组织蒙族发展养马,全国军马大多取给於此。
西南产马区
西南包括西藏地区养马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巴蜀商贾已在这里进行马匹和其他畜产贸易。东汉曾在四川、云南设置马苑。到宋代,西南马匹资源更受到重视。北宋到明末的茶马贸易,蜀马和以大理马为代表的滇、黔马是主要对象。西南马适於山区生态环境,不乏名贵良马,但作军用多不及北方马。据《桂海虞衡志?兽志》记载,南方所产“果下马”,高不逾三尺,以广东德庆所产最佳。
关东产马区
东北地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产马地。春秋、战国时的东胡及继起的鲜卑、乌桓,都是骑猎部族。鲜卑东面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扶余人以营农为主,也产名马。契丹、女真族先后建立辽、金后,曾设有宏大的群牧组织。辽国养马达百余万匹,金世宗时仅7处群牧所养马达47万匹。明永乐年间设马市於辽东等地,收购来自松花江至黑龙江一带的马,并设立辽东苑马寺主持养马。清代早期也在东北设立马场,但养马业显著衰退。后因大量移民关外垦殖,迫切需要畜力,养马业又有发展,东北三省成为近百年来全国马数最多的地区。
中原产马区
中原自古车骑驰逐,养马颇盛。春秋、战国时期养马成风,后曾一度衰落。草原民族南迁,又使中原畜牧复盛。但因引入大量蒙古马种,使原有马种逐渐消失。山西雁门关为塞北马种入口地,唐代在河东(今山西)设有牧监,马产甚蕃。北宋牧监主要分布中原地区,全盛时多达14处。但有些牧监已和种植业发生矛盾,经营又欠善,以致有衰落趋势;但从辽、金、元各代在侵入这一地区后长期征掠马匹数量之多看来,民间养马仍很可观。北宋王安石的保马法,明代的官马民牧,主要都在这里推行。直到清代禁止民间养马,加之人口日繁、牧地不足,中原养马业才一蹶不振。
东南产马区
中国素有“南船北马”之说,东南地区养马业不发达,但也并非绝对不宜养马。如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因战车需要,马匹一度发展很快。自唐至宋代,都曾在南方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建立养马场。明初在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兴办牧监达14处,在中国南方历史上是空前的。
马匹用途的变化
养马最初是为了食肉。殷代曾用马作祭品。《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时,青海一带部落曾献“食马”。后因马在军事、驿运等方面的重要性,不再用作祭品和殉葬品,而且严禁宰马。据《周礼?夏官》记载,周时马的主要用途可分为供繁殖用的“种马”、供军用的“戎马”、供仪仗及祭典用的“齐马”、供驿运用的“道马”、供狩猎用的“田马”和仅可充杂役的“驽马”6类。按周代制度,仅周王可同时兼养6类;诸侯不许养前两类,大夫只许养后两类。这种约束到春秋时期即被冲破。
关於各种马匹用途的起源和演变,据《周易?系辞下》和唐《通典?礼》记载,黄帝、尧、舜时已发明马车。殷墟出土的马车构造已颇完备。殷、周时马车普遍用於车战、狩猎和载运。马耕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汉《盐铁论?未通》说,汉代“农夫以马耕载”,同书《散不足》篇又说“古者”马“行则服扼(轭),止则就犁”,当系事实。骑马始自何时,尚难确指。但把它广泛应用於生产和战争,无疑始自北方游牧民族。战国时中原各国为了对付北方骑马民族,纷纷改战车为骑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即其显例。驿马的地位历来仅次於军马。因古代陆上交通主要靠驿站,而无论驿骑或驿车都离不开马。春秋时已有驿,至汉、唐更发达。唐代每30里置驿站,每站备马8~75匹不等。元代靠驿运联系各汗国,《马可波罗游记》称每驿站有马20~400匹,全国共有驿马30万匹。此外,马还被用於运动。在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内蒙古狼山地区岩画中,已有马术表演的形像。在中原,马术始见於汉代宫廷娱乐,至唐代空前发达,出现了马背演技、舞马、赛马等项目。打马球起源於西藏,在唐代宫中盛行,迄明代发展成为一种军事体育运动。至於马乳饮用,则自古通行於草原民族,秦汉时传入中原。汉宫中设专官和匠工制成马乳酒,供皇室饮用,后传至民间。因其味甘,为古代医学家所推崇。
养马技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养马技术内容丰富,远在西法传入前已长期应用於民间,成效卓著。除不少已失传者外,主要有:1.相马术。春秋时伯乐、九方皋等相马名家辈出,并著有《相马经》。汉武帝时依大宛马铸“金马”为良马式立於长安。东汉马援著《铜马相法》,并铸立铜马模式於洛阳宫前。此后千年续有相马著作问世,如唐人撰写、明代改编的《相良马宝金歌》等。2.阉割术。3.饲养、繁殖与调教法。战国军事家吴起对先秦养马曾有总结性的阐述。北魏《齐民要术》指出养马要“食有三刍,饮有三时”,也为后世所师法。在马的繁殖方面,唐、宋时已采取直肠妊娠检查法,并有登记申报制度;明代又有发展。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对良马的控肥法和调教法很有特色。蒙族发明的套马杆以及西北地区的绳圈捕马法等,迄今仍在应用。4.马种改良。汉武帝时从西域引入大宛马、乌孙马等,除供御用外,主要作种马,可视为中国马种改良的嚆矢。从汉末到隋、唐,续有西域良马输入,包括大宛马和波斯马,又有塞北草原部族的各色贡马,经过杂交,使唐马益壮。现在的河曲马和祁连山南北的地方品种就是唐马遗种。
马政沿革
商代甲骨卜辞记有管理商王马匹的马小臣。历史上由政府管理全国官民马匹的组织制度,最初酝酿於周代。《周礼》中的校人、牧师、圉师、廋人、趣马、巫马等职司,分掌马的放牧、饲养、调教、乘御和保健等任务。除周王室与诸侯养马外,又向下级徵发马匹以充军赋。春秋、战国之际已有“千乘之家”、“万乘之国”以车马代表财富的语汇。秦、汉时边郡设苑养马,并成立太仆寺,马政机关从此形成;太仆一职也由周代周王车驾的御从,变成为马政长官,位列九卿。北朝起太仆寺兼管骆驼、牛、羊等牧政。
隋唐在陇右设牧监,除太仆寺统管全国牧政外,又设驾部主管驿马,汇集官私马牛杂畜的簿籍,以凭考课,马政组织至此大备。
宋代除仍有太仆寺和驾部外,又设群牧使。政府还设茶马寺,以茶叶等向西部少数民族换取马匹。王安石创行官马民养的保马法,但不久废止,以后改行民牧制度。辽、金、元马政组织基本仿效唐宋制度,以养马於塞外为主,并大肆搜刮民马。明初在全国南北各地推行马政,在陕甘和辽东设养马场,在农区厉行官督民牧,由太仆寺、苑马寺及行太仆寺分掌其事,统於兵部。后因草场日减、官吏乱职而未见成效。清代全盛期抑制内地民间养马,养马业日益衰落,只在察哈尔等地设若干马场,政府设太仆寺、上驷院,分管口外马场。清末军制改革,把持续2000余年的马政机构合并成军牧司,但上驷院仍保留到清代覆亡。
辛亥革命后,先在陆军部设立军马司。1936年南京政府军政部军牧科扩编成马政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养马业由政府农业部门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也一度成立马政局,分别主持军民马匹的繁殖改良工作。
③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马
1、赤兔,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曹瞒传》记载,时人云:“人中吕布,马中赤专兔”,在演属义中吕布仅仅为了赤兔马就背叛杀死了自己的义父丁原。同时,《三国志》记载中吕布数十骑破张燕万余精兵,赤兔同样有着极大的功劳。
2、的卢马,是刘备的坐骑。一次刘备遇难,骑的卢马逃跑,危急之时落入檀溪中,刘备着急地对的卢马说:“的卢,今天遇到大难,你一定要帮忙呀!”于是,的卢一跃三丈,带刘备逃出险境。
3、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它们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和白蹄乌。李世民为纪念它们,将它们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相传六骏的图形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工匠们把这些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甚至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了。据传说,安史之乱时,在潼关之战中,忽然飞沙走石,黄旗招展,杀出数百队骑兵,致使叛军仓皇逃窜。偃旗息鼓后,骑兵也突然消失。后来,据守护昭陵的官员说,就在潼关交战那天,昭陵石人石马汗湿欲滴。
4、汗血马,传说中的良马。它产于大宛,汗水从肩部流出,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
④ 中国历史上的名马故事有哪些
秦始皇统一全国、楚汉之争、大禹治水、尧舜禅让、黄帝统一、贞观之治等等,望采纳谢谢。
⑤ 中国历史上的名马有哪些
三国抄吕布的赤兔排在第袭一位,吕布死后被曹操所得,后送于关羽,第二是刘备坐骑的卢,第三是霸王项羽的乌骓,第四是王世充坐骑飒露紫,第五是曹操的绝影,第六是秦琼的黄骠马,第七是三国名将赵云的夜照玉,第八是曹操的爪黄飞电,第九是李世民的特勒骠,第十是盗骊,古代名马,周穆公八驹之一。
⑥ 历史上的名马和主人
历史上的名马有赤兔、的卢、乌骓、绝影。周穆王八骏等。
一、赤兔(先后为吕布、关羽所有)
赤兔马,本名“赤菟”(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乃是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驭。为吕布之坐骑,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赠与关羽。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还能夜走八百。《三国志》中有关赤兔马的记载,但是何以称为赤兔马却没说。于是,后人就认为,“赤”是说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实这是误解。
二、的卢(刘备坐骑)
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其奔跑的速度飞快,在三国历史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这一跳奠定了其三国名马的地位,虽不及赤兔马那么声名显赫,但在三国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弃疾一首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而大为提高。
三、乌骓(项羽坐骑)
乌骓,楚霸王项羽的坐骑,建立功勋无数,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驱使了一生。“乌骓”出自于《西汉演义》,在项羽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骏马”。
乌骓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传说,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后,忠于主人的乌骓也自跳乌江而死。
四、绝影(曹操坐骑)
绝影,顾名思义,跑起来快得连影子也跟不上,绝影无影。绝影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坐骑。在《魏书》中有所提及:“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
(翻译:曹操所骑的马叫做绝影,被飞箭射中,伤到了马的脸颊和蹄子,仍然能疾驰逃脱,并且箭也射中了曹操的右手臂。)
五、周穆王八骏
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根据《穆天子传》描述“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都是以它们毛色命名。后都泛指良马。
(6)中国历史上的名马和历史背景扩展阅读
关于名马的小故事
一、赤兔马曾被偷
黄巾军将领姚彬,长得酷似关羽。他的母亲病了,必须要吃良马肉。大孝子姚彬听说赤兔马最好,就潜入关羽营中,盗赤兔马而逃。只是因为口音与关羽不同,露了破绽,被盘查的士兵擒获。关羽审问姚彬的过程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没有怪罪他,把他释放了。
二、的卢被认为是“凶马”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另外一匹有名的马——的卢。这匹马妨主,但却马跃檀溪救了刘备,可又在落凤坡和军师庞统一起被射死。的卢马也的确存在,在《三国志》中被记在刘备名下。
《世说新语笺注》中讲,“马白额至入口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不管马是什么颜色,脑门上有白毛且蔓延至嘴边,就是的卢马,优点是跑得飞快,缺点是妨主,被认为是“凶马”。
三、义騟潜伏敌军营驮回敌首领
南宋中期,宋军贸然北伐,在战场上大败亏输。在败退过程中,士兵王成救起了一匹满身伤病的战马。在王成的悉心照料下,战马恢复了健康,并且和王成结下了深厚的情义。其他士兵想借这匹马使用,根本无法驾驭,而它只对王成俯首帖耳。
不久,在平定南方李元砺叛乱的时候,王成不幸战死,他的马也被敌人捕获。敌方将领也看出这是一匹好马,用上好的饲料喂养,配上了金玉鞍蹬,打扮得光鲜耀眼。在敌营中的宋军俘虏认得这匹马,都不由得叹息:“畜生就是畜生,这马也怕贼啊。”
战事继续,敌人准备袭击宋军营垒。没想到这匹马走上战场,看见宋军旗号,就疯了似的向前狂奔。宋军看见了,都大喊起来:“这是王成的马啊。”
坐在战马身上的敌方将领用铁槊将战马戳得遍体鳞伤,却丝毫不起作用,战马冲回了宋军营寨,敌人的主将就这么被捉住了。群龙无首,敌军顿时溃败,叛乱也就被这样平定了。
战马立下头功,却并没有被记上功劳簿。这匹战马回到营寨,绝食而死。
四、黑大虫主死它亡
南宋有一位名将叫毕再遇。开禧北伐,别人都是一触即溃,只有这位老将军,六十多岁的人了,披发戴兜鍪铁面具,出入敌阵,万死莫敌。他的战马叫做“黑大虫”,跟他一样勇猛异常。
可惜,战后毕再遇结局悲惨,先是自己的宠妾和弟弟有染,毕再遇一怒之下酒后杀了弟弟。人命案刚摆平,又被告行贿,被朝廷追缴十六万贯财产充军费。毕再遇把田产全卖了,才凑齐十万贯,后来是一位官员替他交了六万才过关。这么一折腾,毕再遇没多久就去世了。
毕再遇死后,无人能驭黑大虫。家人只好用铁丝拧成缆绳拴着它。有一次附近庙宇做法事,敲锣打鼓的,黑大虫听到鼓声,以为要上战场了,嘶鸣不止,挣脱铁缰,冲了出去。
家里人叫了十几个士兵,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它拖了回来。家人摸着黑大虫的脸说:“将军已经死了,没有仗打了。你乖乖的,别给我家惹事儿啊。”黑大虫耸着耳朵,流了眼泪,长鸣数声,不久也死了。
⑦ 查找中国古代名人的名马及其故事
1、乌骓马
出自于《西汉演义》中霸王项羽的座驾。乌骓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乌骓背长腰短而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这样的马有个讲头,名唤“踢云乌骓”。
项羽的乌骓应该是属于中国名马的河曲马系列,河曲马作为我国最优良的军用马种,颜色以黑色、青色为主,当然也有别的颜色。有了这匹马,项羽巨鹿之战,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力战六十多员汉将,霸王枪未点地,马未倒退半步,霸王身经百战无有败绩。
“数年以来,(乌骓)所向无敌,尝一日行千里。”可叹乌骓宝马随霸王死在垓下大战中,当时“遂命小卒牵马渡江。那马咆哮跳跃,回顾霸王,恋恋不欲上船,霸王见马留连不舍,遂涕泣不能言。众军士揽辔牵马上船,那马长嘶数声,望大江波心一跃,不知所往。”
2、赤兔
纵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即红色的,像老虎一样的烈马,据说为汗血宝马,赤兔马最早为西凉刺史董卓的坐骑,后被董卓用来收买丁原的义子吕布。
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赏赐关羽;关羽被杀后,赤兔马思念旧主,绝食而死。但根据史书记载,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为《三国演义》虚构情节。
3、的卢
虽不及赤兔马那么声名显赫,但在三国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弃疾一首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而大为提高刘备在樊城驻扎兵马,这时荆州刺史刘表对他很有礼貌,然而刘备不信任刘表。刘表曾经邀请刘备去赴宴,他手下蔡瑁等人想要乘机抓住刘备。
刘备察觉到了,就假装到厕所,悄悄逃离了。他所骑的马名叫“的卢”。刘备骑着“的卢”逃走,溺水落进了城西的檀溪河里,出不来了。刘备着急地说:“的卢,的卢啊!今天很危险!(你)要努力啊!”“的卢”于是就一跃三丈,才得以过河。
4、绝影
在讨伐张绣之战中,曹操被骗中贾诩的计谋,仓皇逃走,绝影护送曹操逃走,因乱箭射杀而死。 相传速度极快,影子都追不上,即'绝'影。
它身上中了三箭竟然仍能奋蹄疾驰, 而且速度极快('绝影'之名就是因为其速度飞快而得,意为其速度快的连影子都跟不上了), 最后被流矢射中眼睛才倒了下去,而”绝影”马便在这一战中完成了其所有的使命,据说绝影也是一匹汗血宝马。
5、忽雷驳
秦琼骑的马叫“忽雷驳”,是匹青白毛相间马,一说是黄骠马。最神奇的是,这马还好喝上两口酒,每次喝完蹄力更甚,在明月夜,能跃过三领黑毡。
马通人性,一如义犬,秦琼死后,这匹“忽雷驳”不吃不喝,嘶鸣不已。可以想象,在此之前它痛饮了一次酒:是啊,我生即为战场而来,既然再不能派上用场了,主人也死了,那为什么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它绝食而死。
⑧ 中国历史上的名马故事有哪些
吕布-赤兔马,号称胭脂兽
刘备-的卢马,马作的卢,霹雳弦惊
曹操-绝影马,号称绝影无影
曹操-爪黄飞电
赵云-玉兰白龙驹,号称夜照玉狮子
张飞-王追马,号称乌云踏雪
张辽威震逍遥津时,骑得那匹马是【灰影】;
当时,孙权被逼无奈跃马跳过断桥,骑的是【快航】;
孙权还有另一匹名马,“驰骤烈风举帆之疾”,故名【惊帆】 ;
智可比诸葛亮,曹操称“吾之子房”的郭嘉的马的名字叫【白雪】;
与此马名字相对应的,东吴那“打不死”之周泰骑的马叫【黑云】;
以黑著称的张飞,马的名字很有气势——【王追】(也有称乌椎);
“生命力持久”、活跃在三国后期舞台的张的坐骑也之马为:【奔雷】;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马的名字为【乌孙】;
名气稍差,一刀砍死魏延的马岱,却骑了一匹好马,名为【汗血】,此马是否就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不得而知;
魏延呢,也不差,足以唬人,【乌骓】,楚霸王复生矣;
火烧八百里连云,一战成名的陆逊,坐骑很符合他的儒将气质,名为【白鸽】;
大诗人陈思王曹植,也有一匹和绝影一样的“大宛良马”,名为【紫骍】;
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名列五虎将之一的马超,马名却很奇特——【里飞沙】。不晓得这和锦马超有西凉血统是否有关;
老当益壮、弥尔益坚的黄忠,马的名字气势非凡,一听就有气势,【燎原火】 ;
曹真之马,曹真曾用此马与司马懿打赌。河套马种,耐力惊人,速度飞快,奔跑如行云流水,譬如白矾顺流。三国名马之一。它也叫【惊帆】;
⑨ 历史中的名马
给你三国名马的资料和唐昭陵六骏的资料
三国名马
【赤兔胭脂兽】
首当其冲,赤兔胭脂兽。其“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关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志·吕布传》,“布有良马曰赤兔”(能够名载史册对于一匹马而言已经算是最高荣誉,着实难能可贵了。此马在三国历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所以吕布与赤兔是息息相关的,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是整个三国时期一等一的豪杰,而赤兔无疑就是马中一等一的骏马,这一点无论是三国的典籍还是三国的游戏都进行了证实。在三国的相关典籍中赤兔马先是归属于吕布这样的豪杰,后来又归属于关羽这样的英雄,主人的不俗身份都证明了这匹马的傲人之处。包括《三国无双》这样的动作游戏都将赤兔的所有属性调到了马的最高等级。基本上如果有了这匹战马那么你就不用担心你的人物会在危急时刻无法从战场中脱身了。这匹优秀的战马最后竟然因为思念自己的主人绝食而死,这又不得不让人为之扼腕叹息。也正因如此它的“忠义之举”反倒奠定了它千古名马的地位,这对于一匹马来说应该是最高的评价!个人认为赤兔出世时年龄不是很大,并且其更愿为关将军所使。
在袁阔诚老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中提到赤兔:吕布见此马大叫曰:好马!好马!!因此马李肃才得以说降吕布,董卓也因李肃一句:“将此马赠与奉先岂不是连人带马都归了将军!”才忍痛将赤兔送于吕布。由此可见赤兔此马在董卓吕布眼中的地位堪比江山。
而后关将军听到赤兔龙吟虎啸之声时也为之一震。在见得曹操的马厩之长司马懿牵出赤兔时也曾大声赞叹。
评书中云此马全身似锦缎火炭、脑门有撮白月光,有股棕毛覆盖其上,耳下有骨突起,腹侧四处旋状棕毛,四蹄之下弯曲如钩。此谓头上长角,肚下生鳞,蹄下有爪。山冈之上犹如猛虎,沧海之中犹如蛟龙。
【马作的卢,霹雳弦惊】
虽然不及赤兔马那么声名显赫,可的卢的知名度却因为辛弃疾一首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而大为提高。不过辛弃疾自然不是乱给它吹牛的,的卢马的确有其骄人之处。而其在三国历史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这一跳便奠定了其三国名马的地位,也使刘备对其更是刮目相看。
此马原为刘表手下降将张武所有,后来张武造反,走投无路的刘备正好以同为皇室宗亲的身份与刘表认了亲戚并投靠刘表,这个时候便主动请缨亲征。等到短兵相接,刘备望见张武坐骑“极其雄俊,”,大为赞赏赞曰:“此必千里马也”,赵云即时领会了主公的意图,挺枪而出,“不下三合”,便斩将夺马。等到凯旋班师,刘表见了这匹马,也禁不住赞不绝口。刘备正愁无一报答刘表,于是欲将此马送给刘表。不料,刘表谋士蒯越认为此马“左目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 ’,骑则妨主。”还说“张武骑此马而亡”就是证明,吓得刘表赶紧找借口还给了刘备,于是这匹战马又跟随了刘备。刘表的幕宾伊籍将此马“妨主”的消息透露给了刘备,刘备却不予采纳。后来蔡瑁欲设计谋害刘备,伊籍又向刘备报信,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是慌不择路走错了路,结果便来到了檀溪。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刘备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伊籍的卢妨主的劝告,加鞭抽打的卢边失声痛哭:“的卢,的卢!果然害我!”那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这之后刘备更加不相信“的卢妨主”的预言了,对这匹救命的宝马无限珍爱,后来出兵入蜀之际因见庞统坐骑老弱,为了显示自己对庞统的重视而将自己珍爱的宝马的卢赠送给了庞统。谁知庞统无福消受,刚骑上的卢便被敌人当作刘备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从此后的卢马也失去了踪迹。
个人认为的卢为白色。虽然找不到确切的说法来源。唯有句:如同一头玉狮。其实关于妨主这一说,有许多都是让人难以相信的。战乱时期弱肉强食,马的主人频繁死亡应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名马,人人欲占为己有,于是也就只有靠不断地将马的主人击杀的手段而达到目的了。所以按照这个意义来说,被称为 “妨主”的名马却往往是最好的马,正是因为大家的互相争斗才会导致“妨主”的事情发生,而无论怎么说马都是很无辜的。的卢马可以一跃三丈从水中飞起已经足以证明其非凡的能力,就其这一跃就应该将其算在“佑主”马的行列之中了。
【绝影无影,爪黄飞电】
绝影与爪黄飞电均为曹操坐骑。关于这两匹名马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鲜有涉及。绝影马在《魏书》中有所提及:“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世语曰: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这是曹操征讨张绣时发生的事情,张锈假降,的机会而反攻曹之。这一战是曹操除赤壁之外最惨痛的一次败绩。在这一战中,曹操损失一个儿子(曹昂),一个侄子(曹安民),一员虎将(典韦),还有一匹良驹(绝影),可谓损失惨重。而这一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连曹操一世奸雄都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场战争:曹操征讨张绣,张绣已献城投降曹操。曹操对张绣大为赞赏,张绣也心存感念,本来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惜曹公大胜之后欣喜过度,安逸无聊。一日与其侄子路行见女子倚车观望。曹细观之。其侄子善察颜,将此女献与操之。此女邹氏为张绣婶母。邹氏为回避张锈,操与其搬至大营,在营中饮酒行乐。此事被张绣得知后大为恼怒。其本就心不甘降,于是将曹反之。操无预计,况大将典韦被胡车灌醉偷走了短把青铜戢。曹操被打得措手不及,险些丧命,全靠着绝影逃了出来。而绝影据说是大宛名马,身上中了三箭竟然仍能奋蹄疾驰,而且速度极快(绝影之名或许就是因为其速度快而得的,意为其速度快的连影子都跟不上了),最后被乱箭射中眼睛才倒了下去。曹操再转乘长子曹昂的马逃跑,而绝影马便在这一战中完成了其所有的使命。事后操摆灵位对天祭奠绝影痛哭失声。
爪黄飞电的出场就更是稀少了,宛如昙花一现,仅仅在“许田射猎”时出现了一次,其余便很少看到了。曹操骑着爪黄飞电在许田陪同汉献帝打猎,结果献帝屡次射鹿不中,请丞相射之。曹操取过献帝的弓箭坐在爪黄飞电上,一箭便射中了鹿,群臣看射鹿之箭以为献帝所射,齐呼万岁。曹操骑着马在献帝前面接受朝贺,傲视群雄不可一世,而这匹爪黄飞电也无疑为其增色不少。光看其名字就显得与众不同,气势磅礴,也惟独只有曹操这样的枭雄也才可以配得上这匹马。可能因为这匹马的气质高贵非凡,却不适合作战,所以曹操一般在作战中是不会乘其出征的,而会在凯旋回朝的时候骑乘以显示其与众不同的气势。更多的时候爪黄飞电给人一种花瓶的感觉。所以爪黄飞电并未有显示其速度的机会。
作为乱世的三国,和作为乱世三国的名将,几乎都会有一匹名马伴随其左右,跟随其驰骋。除了赤兔、的卢、绝影、爪黄飞电以为尚有许多名马出现在这个乱世,
诸如长坂坡上,令赵云七进七出,而落于不败,落入陷坑生,而又能飞跃而起的那匹马,名叫【夜照玉狮子】;
曹洪曾有一匹马名为【白鹤】。当时人称:“凭空虚跃,曹家白鹤”;
那匹刘备送给庞统而使庞统送出命的马,名为【白龙驹】(是否此马就为“的卢”不得而知);
张辽威震逍遥津时,骑得那匹马是【灰影】;
当时,孙权被逼无奈跃马跳过断桥,骑的是【玉龙】;
孙权还有另一匹名马,“驰骤烈风举帆之疾”,故名【惊帆】;
智可比诸葛亮,曹操称“吾之子房”的郭嘉的马的名字叫【白雪】;
与此马名字相对应的,东吴那“打不死”之周泰骑的马叫【黑云】;
以黑著称的张飞,马的名字很有气势——【王追】(也有称乌椎);
“生命力持久”、活跃在三国后期舞台的张的坐骑也之马为:【奔雷】;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马的名字为【乌孙】;
名气稍差,一刀砍死魏延的马岱,却骑了一匹好马,名为【汗血】,此马是否就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不得而知;
魏延呢,也不差,足以唬人,【乌骓】,楚霸王复生矣;
火烧八百里连云,一战成名的陆逊,坐骑很符合他的儒将气质,名为【白鸽】;
大诗人陈思王曹值,也有一匹和绝影一样的“大宛良马”,名为【紫骍】;
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名列五虎将之一的马超,马名却很奇特——【里飞沙】。不晓得这和锦马超有西凉血统是否有关;
老当益壮、弥尔益坚的黄忠,马的名字气势非凡,一听就有气势,【燎原火】 。
后面这些名马若真从历史上考证可能没有些说服力,因大多在杂史中研究而来,所以知道的人就相对较少了。
“昭陵六骏”雕刻在高二点五米,宽三米的石板上,分两组东西排列。
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勤)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膘","特勤"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勤所赠。
李世民在619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勤骠"在这一战役中载著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
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当时,唐军扼守虎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亲率劲骑,突入敌阵,一举擒获窦建德。
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
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
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涧末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西面的第一骏名叫——“飒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著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
据《新唐书·丘行恭传》记载,公元621年,唐军和王世充军在洛阳决战,李世民的侍臣猛将丘行恭,骁勇善骑射,在取洛阳的邙山一战中,李世民有一次乘著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随从的诸骑均失散,只有丘行恭跟从。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突然间,王世充追至,流矢射中了“飒露紫”前胸,危急关头,幸好丘行恭赶来营救,他回身张弓四射,箭不虚发,敌不敢前进。然后, 丘行恭立刻跳下马来,给御骑飒露紫拨箭,并且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然后又执刀徒步冲杀,斩数人,突阵而归。为此,唐太宗才特别将他的英雄形像雕刻在昭陵上。
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 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 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太宗给飒露紫的赞语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愚三川,威凌八阵”。
西面第二骏名叫——“拳毛騧”, 这是一匹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
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后来也被李世民击溃败走。
公元622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石刻上的拳毛袼身中9箭,说明这场战斗之激烈。
唐太宗为之题赞:“月精按辔,天马横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
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
薛仁杲是唐初盘踞在今兰州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薛举曾率兵攻唐,谋取长安,事未成病死。其子继续在甘肃以东屯兵威胁唐朝,后来被李世民击败而投降。
公元618年,唐军初占关中,立足不稳。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便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相峙两月之后,李世民看准战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军阵容大乱溃退。李世民趁机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200馀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石刻“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之状.唐太宗给它的赞诗为:“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昭陵六骏,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造型栩栩如生,像这样的艺术作品,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绝,而且还寓意著丰富的历史故事,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⑩ 中国古代十大名马
中国古代十大名马:
一、赤兔马,据说是汗血宝马,是好马的象征。赤兔马最早是董卓的坐骑,后被董卓用来收买吕布,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赏赐给关羽,关羽被杀后,赤兔马思念旧主,绝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