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里程碑

中国历史里程碑

发布时间:2021-02-05 19:19:58

Ⅰ 中国航天史的里程碑是什么

第一个里程碑: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创建于1965年10月8日的中国航天事业,虽然在导弹武器研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限于国情和财力,航天活动却是以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标志才开始的。

上图:东方红一号卫星
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腾空,在中国航天史上树起了第一个里程碑,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个里程碑: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在“神舟”飞船进行了四次无人飞行的试验的基础上,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围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于次日安全返回地面,在中国航天史上树起了第二个里程碑,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一喜讯,当时曾引起举国欢腾,举世瞩目。
下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
轨道舱;
2.
返回舱;
3.
服务舱)

第三个里程碑:开展月球探测活动。“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其奔赴月球并绕月飞行开展探测工作,在中国航天史上树起了第三个里程碑,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射探月航天器的国家,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图:嫦娥一号卫星

Ⅱ 中国外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中国的历史太长,整个中国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太多,还是大致谈一下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吧。

1949年10月0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任部长;
1949年10月03日,与苏联建交,派出第一位驻外大使王稼祥;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访苏,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出访。
1950年01月06日,英国政府承认新中国的合法性,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950年02月14日,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友好条约。
1950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赶朝作战。
1953年0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会见来访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04月20日,周恩来代表新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4年11月12日,中苏达成协议,苏军撤出旅顺口海军基地。
1955年04月18日,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964年01月27日,中法建交,这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次爆炸原子弹。
1965年07月22日,刘少奇主席声明,中国坚持支持越南人民反对美帝。
1969年03月02日,珍宝岛事件发生。
1971年10月20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
1972年0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2年09月02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5年12月01日,美国总统福特访华。
1978年08月12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79年01月01日,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01月28日,邓小平访问美、日。
1979年02月14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
1989年05月15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1年11月05日,中越外交正常化。
1997年07月01日,收回香港。
1999年05月08日,在贝尔格莱德中国使馆遭到北约的轰炸。
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
2002年05月20日,中国与东帝汶建交。

Ⅲ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会议有哪些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的“七届二中全会”。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1978年12月18日~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会议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观点。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Ⅳ 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里程碑是什么啊谢谢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三块里程碑:辛亥革命;开国大典;十一届三中全会。辛亥革命中国专近代社会演属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Ⅳ 中国哪部书被称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内工艺技术及社会容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

Ⅵ 中共历史的里程碑事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南昌起义,1935年长征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Ⅶ 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之重大,其影响之深远,一言以蔽之:它改变了中国。
一、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全民族奋起的决死战斗。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阶段,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从而变动了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尤其是国共两党,停止了内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抗战,共御外侮,民族力得到空前凝聚,展开了以武装抵抗为主体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国形成了两大抗日战场,即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这两大战场相互呼应,里外夹击,在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广阔战场上同日军展开了生死搏斗。
二、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近代中国是世界历史上的落伍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决定的因素是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贡献。战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的贫穷落后国,在国际上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所进行的抗日战争以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为世人所瞩目,中国也就赢得了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尊敬。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中国排在美英苏之后,成为公认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是出于别国的恩赐,而是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而获得的报偿。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三、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方向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换的枢纽,是新中国诞生的前奏曲。
抗日战争是试金石,一切阶级和阶层,一切政党和团体,都要在这场战争中接受考验,经受洗礼,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积极者兴,消极者衰。这场战争的结果,将直接导致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兴衰存亡,决定着各阶级力量的消长,从而影响到战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也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战后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总之,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Ⅷ 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大里程碑是什么

一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在秦始皇之前的时代里,夏商时期属于典型的奴隶时代,而周朝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却开始分裂,在后来更是分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而始皇帝嬴政结束了中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强大的封建王朝:秦朝。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典,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比如说郡县制,君王制等就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二是:唐朝的建立。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强大的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封建王朝时期,经济,文化,艺术,社会,政治,人民生活水平都发展到了一个无可比拟的高度。唐朝的君主相对开明,鼓励积极对外贸易,建立了当时震惊中外的丝绸之路,同波斯(现伊朗地区),大食(现阿拉伯地区),大秦(现地中海地区)等国家和地区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可以说现在的海外华人仍然以“唐人”自居,就是受这影响的。唐朝的经济,文化对现在人们的影响远远高于宋元明清。
三是:发生在清王朝时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社会。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国家独立,政治自主的封建国家,它以手工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而帝国主义过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主义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国家日益贫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落后,政治自主性越来越低。不过,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却也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在这之前,中国统治者(明,清的君主)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阻断了一切同外来文化,社会,经济的交流来往。在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后,中国的一部分开明人士(林则徐,魏源等)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口号。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洋务运动时期的经济,军事改革,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的一系列事件让中国加速了近代化的步伐!
但愿对你有帮助。

Ⅸ 被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著作是什么作者是谁的什么

是《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

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9)中国历史里程碑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082年(宋元丰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元祐三年)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是谓“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

在创作上,作者自谓“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

即是说,帝王私事,当朝得失,人事毁誉,乃至之前自身的仕途遭遇等等,沈括都没有也不愿意涉及。因此,作者所创作的都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里程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