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灿烂时刻

中国历史灿烂时刻

发布时间:2021-03-08 04:38:11

Ⅰ 为什么中国形容古代封建社会说是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而形容欧洲的封

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第一,我们的宗教并没有被政治化,道教,是我国最大的宗教,自古以来道教宗师可谓是层出不穷的,古代这些道教宗师在任何时刻,任何战争都是保持绝对中立的(古代的朝廷大将,多数都是这些大师教出来的),第二,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多数都是明君,昏君其实占很少数,一个朝代的灭亡,多数都是后期被其他人掌权,所以导致了朝代灭亡。所以,由此可见,我国的明君还是非常多的,懂的依法治国,不以宗教而论,为此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文明。
欧洲:悲惨黑暗的中世纪,其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宗教都政治化了,在中世纪发生的宗教迫害事件,这些都是非常黑暗与残酷的,在中世纪,教皇利用宗教来钳制人民的思想,老百姓不被允许有自由的信仰自由的思想,否则被视为异端,教皇教主们对于异端的惩罚是非常严酷的能与中国古代十大酷刑有得拼了。
而教皇为什么利用宗教来钳制人民的思想?
一:当时的欧洲,以国王,公爵,伯爵等官位来象征身份,如果百姓有了自己的思维,那么各个都去当官,谁来种田?谁来帮他们赚钱?
第二:如果有一天,别人如果有了自由的思想以及自由的信仰,那么教皇等于是废了,换做谁都不可能接受的了。本来一个教皇,我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但是突然,全部人都对教皇说,你算老几的话,你觉得身为一个教皇,你会怎么想?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科举制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明智之举。
(小历史课:公爵,伯爵很多人都以为这些爵位起源欧洲,其实,在我国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这些爵位了,周朝有公、侯、伯、子、男五爵,谨记自己文化的重要性)

Ⅱ 人们都说历史的重大转折时刻决定着历史的走向,那么,中国的历史,又有哪几次能称得上为这样的转折时刻

在中国历史上,至少有五个重大事变: 一、伏羲女娲时代 在距今6000年至8000年之间,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时代。大量的考古发现已经充分证明,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虽然缺乏文字记载(载体或已腐朽无存),但是,大量的骨器和玉器都显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二、炎黄时代 距今5000年左右,在自由竞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炎帝集团”和“黄帝集团”,形成了当时的基本格局。炎帝“神农氏”开辟了中国的原始农业时代 ,黄帝“轩辕氏”开创了中国的原始手工业时代。“炎帝集团”好勇斗狠,以力取胜,比较野蛮。“黄帝集团”崇尚智慧,以德为重,比较文明。经过长期反复较量,在最终的“炎黄之战”中,“黄帝”战胜了“炎帝”入主中原,“炎帝集团”则“落荒而逃”成为遍布中国周围的“少数民族”(位于四大高原的边疆地带),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合理分工”:位于“中原”的“黄帝集团”精耕细作,专攻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包括商业文明),开发智力、发展文化教育、创作文学艺术,擅长发明创造,注重纪律和礼仪。而位于边陲地区的“炎帝集团”则更多地保持了人类的原始野性,注重体力,继续游牧传统,维护原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追求自由豪放,保持强健体魄,拱卫中华,功不可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黄帝胜而不骄,和炎帝的战争“适可而止”,没有赶尽杀绝,各安其位,各得其命,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优势互补、整体和谐的大好局面。“黄帝”战胜了“炎帝”形成了中国“礼仪之邦”中华文明的主流。相反,“炎帝集团”的野性气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主义传统,炎帝的后裔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英雄: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是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不守纪律为所欲为,他们横行霸道敢做敢为,在合适的位置赋予中华民族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当然,由于“黄帝集团”的胜利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温文尔雅、恭敬礼让,谦虚谨慎和深谋远虑。考古学上被命名的“仰韶文化”象征着一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文明:生机勃勃、富有活力,孕育着伟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商周之际 在距今3000年的时候,“武王灭纣”,周朝取代商朝,一个崇尚理性、信仰天道的文明取代了迷信鬼神、充满血腥的野蛮文化。《周易》是一个伟大的经典,是周朝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信念的总结。在“百家争鸣”的东周时代,在与“墨家”的辩论中孔夫子整理“六经”创立了儒家学派,继承的就是周朝的文化正统。《易经》成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原”,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定位。 四、秦汉时代 在距今2000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崇尚法治,构建了一个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继之以汉,纠正了法家思想的偏差,吸收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至汉武帝“独尊儒术”,中国文化的主题就完全确定了下来。在“汉匈之战”中,“汉朝”战胜了强大的“匈奴集团”,占领了“河西走廊”、开通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西方和东方都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在欧洲,野蛮的“罗马”征服了文明的“希腊”,后来的西方文化的基本性格就是这场战争的长期结果。在亚洲,“汉匈之战”中文明战胜了野蛮,中华文明的“儒家传统”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被牢固地确立起来,形成了其后两千年来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五、国共决战 公元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孙中山推翻的满清政府,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就撒手尘寰,其后的国民党政府在统一中国、抵御外侮的奋斗中颇多艰难曲折,在列强的夹缝中选择了投靠英美,蒋介石皈依基督教,手中拿着“圣经”和“美元”,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道统? 公元1948年发生了“国共大决战”,双方均全力以赴,由英美大力支持和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的“土匪部队”一决雌雄,蒋介石与毛泽东都“孤注一掷”:天翻地覆,其血玄黄!最后,毛泽东的“农民队伍”战胜了现代化、机械化的国民党军队,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虽然不得不联合苏俄,但是,中国的亚洲的独立地位正式确立。1950年冬天,在东北亚洲发生了“朝鲜战争”,新中国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殊死的较量,“三八线”上的“停战协议”证明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崛起。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自己的原 子弹,震惊世界的“蘑菇云”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知道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1972年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国又一次独立自主地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迎来了新生。后来,到了1984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全面展开,迎面扑来的是伟大的“互联网”时代。 公元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一个伟大坚定、繁荣富强的中国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险恶环境中横空出世,这是一个全球瞩目的历史盛会,它必将决定世界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 回顾八千年来的中国历史,今天的中国来自不易。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古今一贯、连续不断的文明传统,中华文明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文明战胜野蛮、道义战胜强权的唯一“案例”,是充满不幸的人类文明史上的万幸!历史经验给中国人赋予战无不胜的信心和攻无不克的力量,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尊应该为全人类所共享。

记得采纳啊

Ⅲ 为什么唐朝可以创造古代中国灿烂繁荣的文化成就,请结合所学加以论证

唐朝的文化繁荣,归根结底是因为唐朝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如果唐朝内没有威震四夷八容方来潮的军事力量,那唐朝能够稳定的发展经济吗?如果唐朝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都不发展的怎么样,那还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吗?

Ⅳ 中国历史时间表

一、黄帝、尧、 舜 、禹时期

1、黄帝轩辕氏 公元前2697~公元前2599

2、少昊金天氏 公元前2598~公元前2515

3、颛顼高阳氏 公元前2514~公元前2437

4、帝喾高辛氏 公元前2436~公元前2367

5、帝挚高辛氏 公元前2366~公元前2358

6、唐尧 公元前2357~公元前2258

7、虞舜 公元前2257~公元前2208

二、奴隶社会

1、夏朝 公元前2029~公元前1559

2、商朝:公元1559~约公元前1046

3、周朝: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5、西楚: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6、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

7、新朝:公元8~公元23

8、玄汉:公元23~25

9、东汉:公元25~220

10、三国:公元220~280年

11、晋朝:公元265~420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

14、唐朝:公元618~907

15、五代:公元907~960

16、十国:公元891~979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

19、明朝:公元1368~1644

20、清朝:公元1644~1912

四、民主时期

1、中华民国 公元1912年~194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元1949年~今


(4)中国历史灿烂时刻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年表》:是按年排列的、记载中国历史事件的表格。它对了解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述了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部落或朝代的变迁。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时间段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2、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计: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计:5年

6、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计: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计:16年

8、玄汉:公元23-25年,共计:3年

9、东汉:公元25-220年,共计:196年

10、三国:公元220-280年,共计:61年

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计: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计: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16、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计: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计: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共计:268年

Ⅳ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果你能回到古代你愿意生活在哪一时期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对而言北宋统一天下以后的100年左右的时间里是最适合穿越回去过平内常人的生活的 那段时间可容以算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最平稳 经济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 唐朝开国以后也算是现对平稳 不过经济和国力跟宋初比还有一定差距 所以并不推荐 如果不是想过安稳日子的话 呵呵 汉末 晋末 隋末 唐末 都是乱世 随便浪~~~

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一年里,有多少个传统节日每个节日有什么故事急急!!!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http://..com/question/2251836.html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http://..com/question/534914.html

下面的网址是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的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25/content_994144.htm

下面的是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介绍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1/content_700050.htm

Ⅶ 中国文化最灿烂是什么时期

中国文化最灿烂是隋唐两宋时期。
在隋朝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后,王朝政治在唐代达内到了鼎盛,容然后迅速走向了中衰。北宋再次建立起新的王朝,但不论外部关系还是内部局面,其规模都远比唐代局促,南宋则更是偏安于东南一隅了。但是,文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却并没有因政治上的盛衰而止步不前。唐代开出的众多文化端绪,在宋代都得到了承继,或发扬光大,或精确细密,或损益增删等等。文化上,唐、宋之间有重心的不同,风格的差异,甚至有形态的各异;但两大时代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其间的递变关系是清晰的,在总体文化成就上,也是难分高下的。

Ⅷ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时间段

中国的历史上的封建时代历经了漫长的2000多年,其中寿命最短的王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秦始皇用了10年时间灭掉了东方六国,第一次将中国建立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版图的基础。西汉的开国之君刘邦认为秦始皇犯了一个最大的历史错误,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子嗣封到全国各地去当王,也就是没有采用分封制,只是用郡县制来完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到了文帝景帝时期,皇帝带头做表率,勤俭治国,坚持杜绝奢侈,坚持休养生息政策,使大汉得到了很多的一个喘息机会,也为汉武帝南征北战积累了丰富的财富。汉武帝雄才大略,北击匈奴,迫使匈奴分裂,部分匈奴西迁,彻底解除其对中国北方的边境威胁。又从思想、文化、经济、交通各方面大大加强了中央的集权。汉武帝之后,昭帝宣帝时期进入了西汉鼎盛时期,出现了昭宣之治。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建立了光武中兴,但东汉王朝中后期受到了宦官外戚交替专政的影响,政治日趋黑暗。

Ⅸ 中华文明的特点,最灿烂的时期……

谈谈中华文明的几个特点
2009年07月17日 09:28:14 来源:求是

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老文明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不能不重视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一些基本问题逐渐达成了共识。下面我就讲讲中华文明的几个基本特点。

中华文明的原生性

中华文明是在欧亚大陆东部产生的一支原生文明。近代以来,历史学者通过对考古学、古人类学、古文字学、民族学等文献资料的综合研究,逐渐揭示出中华远古历史在我国大地上发展的基本脉络。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至少在100万年前人类已经在中国广大的区域内活动。比如重庆巫山人距今约200万年,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陕西蓝田公王岭和湖北郧县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也都接近或早于100万年。近几年发现的一些遗址,有的也可能接近200万年。从上述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等“猿人”,到广东韶关马坝人、山西襄汾丁村人等“古人”,再到北京山顶洞人、四川资阳人等“新人”,三个阶段构成原始人类时期。

根据考古成果研究,我国稻作农业文化可推进到1万年前。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已经难以想象1万年以前祖先的生活方式。经过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发展,中华文明经历了从起源到逐步形成的过程,社会的复杂化程度更加明显,夏、商、周时期逐渐进入高度发达的阶级社会,再经过秦、汉及其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中华文明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夏鼐先生和苏秉琦先生都提出过十分重要的见解。夏先生认为,文明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苏先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应该有不同的模式,有原生型,还有次生型和续生型,最后才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他们这些论述的正确性不断被新的考古发现和学科研究成果所证明。特别是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公元前3500年前后,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北方地区,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和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代表红山文化最高层次的中心聚落的大型祭祀建筑群、积石冢及以玉雕龙为主的随葬玉器群。南方地区,长江下游的杭嘉湖地区发现了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遗址群中心有莫角山大型宫殿建筑基址等,这些发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原生性特征。

中华文明的可信性

我国古代文献中,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肇始期,把夏代作为第一个王朝。中华文明被认为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作为历史依据,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但《史记》对黄帝和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述都属古史传说的范畴,对夏代历史的记载也极其简略,很难据此全面地研究当时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学术界有人怀疑中国是否真正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部分国外学者甚至怀疑夏朝是否真正存在过。要解决这一问题,消除学术界存在的种种疑虑,仅仅依靠古代文献是远远不够的。近50年来,我国考古学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大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20世纪80年代,夏鼐先生在名著《中国文明的起源》中提出了用考古学研究我国文明起源需要着重探索三种标志性遗存,即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中心的城市、文字、冶炼金属,被称为“文明三要素”。一是关于城市。我国已经发现不少古代城址,其中较大规模的城址至少在仰韶文化的晚期已经出现。如河南郑州西山古城遗址、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始建距今都已超过6000年。而更多的古代城址,出现于稍晚的龙山时代,地点分布更为广阔。二是关于文字。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这是完备而成熟的文字。在商代之前仰韶时期与龙山时期的陶器上都发现有许多刻画的符号,特别是诸如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出现的一些符号,普遍认为与文字有关。大汶口文化有符号的陶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良渚文化陶器上和玉器上的文字,则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300年。三是关于冶炼金属。在我国出现很早,如在陕西姜寨遗址发现的半圆形黄铜铜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铜器;在甘肃林家遗址发现的小铜刀,属于马家窑文化,年代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

早在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就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的夏王朝主要活动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在河南豫西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遗址。经过近50年来对遗址的发掘工作,在近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有纵横交错的道路,大型宫殿建筑遗迹,青铜器冶铸、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址和各类墓葬,出土了高等级的青铜礼器、玉器及各类陶器等,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王权形成。1928年我国学术机构首次组织对殷墟的发掘,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文献中只有零星记载的商王朝的存在,更使《史记·殷本纪》等文献所载内容成为信史。殷墟出土的15余万片甲骨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我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这对3000年以来的我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至今仍为世界上1/4的人口所使用。在冶炼金属方面,殷墟是出土商代铜器最多的遗址,总数约6000件,其所展示的高度发达的创造文明成果的技术手段是独有的,也充分证明了中华远古文明的可信性,并为最终形成更为完整、系统的结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文明的整体性

中华文明的形成既是多元的,也是一体的,即所谓“多元一体化”。秦汉以后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它既是指生活在我国的各民族共同建造的国家,又是今天在我国领域内56个民族的总称。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首先是多元文明的融合,是互相整合,而不是互相灭绝。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隔阻,是靠文化思想和文字为纽带,维系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竞争、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整体性延续不断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华文明本身的规模因素,即地域的广阔和整体规模的巨大,形成了一种难以征服与分割的力量。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相互关联的文化整体。曾经对中华文明构成威胁的其他文明最终都被这一规模巨大的文化整体所吸收和同化。二是中华文明本身的文化因素,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发挥着巨大的维系文明的作用。如对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的崇拜,影响深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完整性。戴逸先生曾分析过对我国文化影响较大的诸项因素,包括经济条件、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地理环境,这些都对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有所影响。首先,我国是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在这样的一个农业社会里,民族性格既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造成了稳定保守的一面。其次,我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从秦代算起已有2000多年历史,给我国的传统文化打下了很深的烙印。第三,我国是个宗法、家族制度普遍盛行的国家。宗法意识、家族意识非常强烈,传统文化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形成的。第四,地理环境也对我国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大陆,东面是海洋,西北是高山、沙漠,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独立而完整的文化系统。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人类四大古老的文明,都是沿着江河发祥的。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前后,世界各地先后出现了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之间的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等。然而,除中华文明之外,几乎所有这些古老的文明都曾在其文化发展史上出现过中断现象。

如果与其他三大古代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算最早,但是中华文明是惟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历经磨难,饱受风霜,然而其文化传统却始终一以贯之,未曾中断。中华文明同根同种同文完整地保留下来,传至今天,这在整个世界人类历史上是很独特的现象。对此袁行霈教授认为:我们可以从地理环境中找到一些答案,前三种文明都是在相对集中的一个较小范围内展开的,回旋的余地不大,一旦遭到强悍的外族入侵和战争的破坏或自然灾害,就难以延续和恢复。而中华文明则是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开展的,回旋的余地很大,便于将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也不致因地区性的自然灾害而全体毁灭。

自从文明的曙光初照神州,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生存、繁育。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不断增加进来。苏秉琦先生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像中国如此之大的国家有始自百万年前至今不衰不断的文化发展大系。

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技术发明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共同基础,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文化价值取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发明家引领着世界技术创新的潮流。从春秋时期到宋代的1800多年间,我国的技术发明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经过5000多年的迁徙、演化和融合,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古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泽被后世的四大发明等等,这些都令世界惊叹不已。

公元前600年,我国发明了液态生铁冶炼技术,使铁矿石源源不断地变成铁,并且直接铸造成型。这项发明在较大范围内促进了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和兵器的更新,使人类历史迅速进入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深井钻探技术,使人类能够获取深藏在地下的财富。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瓷器,取代了陶器,为人类抹去了石器时代留下的最后一道痕迹,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用品。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我国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要有成效得多。盛唐时期,我国就已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目标国。1700年前后,我国和印度这两个东方大国的经济收入都还处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只是到了清代中后期,中华文明才渐渐落后于世界文明的潮流。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已经为许多西方学者所重视。1988年,许多国家的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法国巴黎并发表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就是说,西方学者在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的同时,开始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实际上,孔子和老子早已是历代欧洲哲学家们心中伟大的思想家。今天人们看到,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单霁翔)

作者简介:1954年生,江苏江宁人,198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职业训练大学建筑系。曾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家文物局局长。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灿烂时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