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近代中国金融历史的书

近代中国金融历史的书

发布时间:2021-03-07 17:40:19

❶ 求比较好的关于金融史方面的书籍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本身的发展史,金融也是一样
所以金融史是有的,不过似乎并专没有归入历史属学,
金融学中也没有《金融历史学》这一科,也没听说那个大学开这门课
这方面资料好像比较琐碎,相关书籍有:

《中国金融史专刊》
《美国金融史话译丛》
《近代日本银行在华金融活动:横滨正金银行(1894-1919)》
《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
《西欧金融史》
《投资陷阱(金融史上30个灾难性丑闻) 》
《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中国金融史》
《近代上海金融组织研究》

❷ 中国古近代金融史的图书目录:

上编古代篇
第一章先秦秦汉三国的金融
第一节中国金融的起源
一、西周以前的货币
二、西周以前的信用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的货币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货币
三、泰国的货币立法和秦始皇统一币制
第三节西汉的货币
一、从汉半两到五铢钱
二、黄金及其他货币
第四节春秋至西汉的信用
一、利民的借贷和政府的赈贷
二、高利贷
三、商业信用
第五节王莽的金融政策
一、任意变乱币制
二、赊贷政策
第六节东汉三国的金融
一、东汉的货币
二、三国的货币
第二章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金融
第一节两晋时期的金融
一、货币
二、信用
第二节南北朝的货币
一、南朝的货币
二、北朝的货币
第三节南北朝的信用和质库的产生
一、政府的赈贷和官负民债
二、高利贷和质库的产生
第四节隋和高昌国的金融
一、隋朝的货币和公廨钱
二、高昌国的金
第五节唐五代的货币
一、唐前期的货币
二、唐后期的货币
三、五代十国的货币
第六节唐五代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一、义仓和政府的赈贷
二、官营高利贷和官负民债
三、私营高利贷及有关立法
四、其他信用形式和金融机构
第三章宋辽夏金的金融
第一节北宋的货币
一、不同钱币流通区的形成和纸币的产生
二、王安石变法后的钱荒和交子的贬值
三、徽宗朝的通货贬值政策
四、金银绢帛的货币性
第二节北宋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一、政府的赈贷和青苗法
二、其他官民之间的信用关系
三、私营高利贷和商业信用
四、金融机构
第三节辽和西夏的金融
一、辽朝的金融
二、西夏的金融
第四节南宋的货币
一、铸钱数量减少和铜钱外流
二、会子的发行和贬值
三、钱引和其他地方性纸币
四、金银谷帛的货币性
第五节南宋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一、政府和社仓的赈贷
二、其他官民之间的信用关系
三、商业信用和民间的货币兑换
四、高利贷及有关立法
五、金融机构
第六节金朝的金融
一、金朝的货币
二、金朝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第四章元明的金融
第一节元代的货币
一、建国初期的货币和中统钞的流通
二、至元、中统钞的并行和贬值
三、至正钞发行后的元末货币
四、云南的货币
第二节元代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一、赈贷、替民还债和同赈济有关的信用
二、高利贷及有关立法
三、解典库和银铺
第三节明初百年间的货币
一、从用钱到单一纸币流通制度的形成
二、永乐至宣德年间的纸币回笼政策
三、宣德十年后的纸币政策和开放用银
第四节明代银钱并用后的货币
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二、铜钱的铸造和流通
三、银钱并用后的宝钞和行钞余波
第五节明代的信用和信用政策
一、多渠道的赈贷
二、高利贷及有关立法
第六节金融机构和新产生的信用凭证
一、当铺成为主要金融机构
二、钱铺的兴起
三、银铺的发展
四、会票、银票和钱票的使用
第五章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
第一节银两和外国银元的流通
一、银两制度
二、外国银元的流通和自铸银元
三、乾隆以前的白银购买力
四、白银外流及其后果
第二节铜钱流通和银钱比价的变动
一、雍正以前的铜钱
二、乾隆时的铜钱和禁私钱政策
三、嘉庆以后的铜钱
第三节赈贷和生息银两
一、政府仓储的赈贷
二、社仓和义仓的赈贷
三、生息银两
第四节高利贷、账局和广州行商的外债
一、高利贷及有关立法
二、京债和账局的产生
三、广州行商的外债
第五节当铺、钱铺、票号等金融机构和民间纸币的流通
一、当铺的发展
二、钱铺成为主要金融机构
三、从银铺到银号
四、汇兑的发展和票号的产生
五、民间纸币的流通
下编近代篇
第六章清鸦片战争后的金融
第一节两元并用和币制讨论
一、银两制度的继续发展
二、外国银元的流通和自铸银元
三、币制讨论和《币制则例》的颁布
第二节形形色色的纸币
一、户部官票、大清宝钞的发行和贬值
二、钱铺等机构发行的纸币
三、在中国流通的外国纸币
四、本国银行的纸币
第三节钱币和铜元
一、混乱的咸丰钱
二、太平天国钱币及其他起义钱
三、制钱制度的危机
四、铜元的产生和滥铸
第四节钱铺的发展和金融风潮
一、官钱铺和官银钱号
二、民营钱铺和银号
三、上海的金融风潮
第五节票号、典当和账局的发展
一、票号
二、典当
三、账局和印局
第六节银行业的兴起
一、外商银行的设立及其作用
二、中国银行业的产生
第七章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军阀割据下的货币流通
一、两元并用制度的继续
二、铜元的继续滥铸
三、更加繁杂的纸币
第二节外商银行在华势力的扩张
一、外商银行在华势力的扩展和消长
二、外商银行的特殊形式——中外合办银行
三、国际银行团的对华贷款
第三节国家银行和地方银行
一、中国银行
二、交通银行
三、地方银行
四、厂东和武汉政府的中央银行
第四节商业银行的兴盛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北四行
三、南三行和南五行
四、商业银行的工商业放款
第五节钱庄、票号、典当和证券交易所
一、钱庄的继续发展”
二、票号的衰败
三、典当的衰落、
四、证券交易所和信交风潮
第六节农业金融的进展
一、农工银行的设立
二、北方的农业合作金融
三、农民协会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
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国民政府金融垄断的形成和外商银行
一、四行二局金融体系的建立
二、国民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控制,
三、外商银行
第二节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
一、废两改元的实现
二、1934-1935年金融危机
三、法币政策的推行
第三节银行业的发展和钱庄、典当的衰落
一、银行业的继续发展
二、地方银行和信用合作社
三、钱庄和典当
第四节上海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一、全国金融中心的形成
二、上海的金融市场
第五节东北金融的殖民地化
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金融侵略
二、伪满殖民地金融体制的形成
三、伪满的统一货币政策
第六节革命根据地的金融
一、革命根据地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三、革命根据地的货币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抗战初期稳定金融的措施
一、限制提存和汇划制度的发展
二、外汇管制政策的实行
第二节国民政府加强对大后方金融的垄断
一、大后方银行的增加
二、国民政府金融垄断的加强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法币的恶性膨胀
一、以法币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
二、通货膨胀和物价
三、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第四节国民政府的农贷、储蓄和黄金政策
一、农贷政策
二、储蓄政策
三、黄金政策
第五节沦陷区的金融
一、用军用票掠夺沦陷区人民
二、东北的殖民地金融
三、华北沦陷区的日伪金融
四、华中沦陷区的日伪金融
第六节抗日根据地的金融
一、陕甘宁边区的金融,
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金融
三、华中和华南抗日根据地的金融
第十章解放战争时期的全融
第一节国民政府对敌伪金融资产的接收
一、对敌伪金融机构的接收
二、对敌伪纸币的收兑
第二节民族资本金融业和外商银行
一、民营金融机构的清理和复业
二、新《银行法》的颁布
三、民族资本金融业的衰落
四、外商银行和外币流通
第三节高度垄断的官僚资本金融
一、官僚资本金融垄断的加强
二、金融垄断中的中央银行
三、官僚资本的地方性银行
第四节外汇、黄金政策的失败和法币的崩溃
一、法币废止前的外汇政策
二、法币废止前的黄金政策.
三、法币和东北流通券走向崩溃
第五节国民政府货币政策的最后破产
一、金圆券的大骗局.
二、金圆券流通时期的外汇和黄金政策
三、花样翻新银元券.
第六节新民主主义金融的胜利
一、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前解放区银行的新发展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创立和人民币的发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解放区的金融管理
结束语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❸ 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有哪些

1.吕思勉《中国近代史八种》,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近代中国的变局》,陈恭禄《中国近代史》,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费正清《费正清中国史》,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蒋梦麟《西潮》,曹聚仁《中国近百年史话 蒋畈六十年》
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 陈悦 《甲午海战》,陈志让《军绅政权 : 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唐德刚《袁氏当国》,谭伯牛《战天京》,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 :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党员、党权与党争》,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汪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 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民国的政治逻辑》《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3.魏斐德 《大门口的陌生人》,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裴士锋《天国之秋》,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 : (1916-1928)》,叶文心《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胡素珊《中国的内战》

❹ 求几本关于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

以前我翻过一下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应该是中国近代史的较经典的著作。
还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李鼎声《中国近代史》
林增平编《中国近代史》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77年初版,1979年再版,1982年三版,1993年四版),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八十年的历史。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纽约牛津大学1970年版

“中国近代史”教材与参考书:
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
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庄练《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华书局。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
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三联。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大出版社。
陈书麟《中法战争》,海洋出版社。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
廖一中等《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
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人民出版社。
金冲及等《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其它: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严中平等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一部孙毓棠、汪敬虞编,另一部陈真等编)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李文治、章有义编)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彭泽益编)
《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吴杰著)
《中国经济史略》(孔经纬著)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赵靖、易梦虹著)
《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孟宪章著)
湖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科书等。

❺ 寻找介绍金融历史的书籍

伟大的博弈 中信出版社
中国金融通史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金融年鉴 中国统计版出版社
解读花旗银行权 中国金融出版社
解读高盛 中国金融出版社
剑桥美国经济史三卷本(强烈推荐)
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4版) 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史上那些人那些事——金融家如何影响我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中国金融史十六讲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金融史上30个灾难性丑闻 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融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❻ 有没有介绍中国近现代金融历史的文章或电子书

中国近现代金融史及其政策发展

摘要:
“金融”一词产生于近代,
但明朝中叶之后我国就已出现比较广泛的金融
活动,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更是经历了动荡与混乱、统一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总结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上的发展、金
融政策及经验教训,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实施正确的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字:
近现代;

金融;发展史;政策;

一、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

从明末到1949年这段时期,我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落日辉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混乱与动荡以及前赴后继的民族抗争,中国金融也经历了重大波折与艰难发展。

旧式金融机构由盛而衰。
钱铺和票号是旧式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
钱铺产生于明代,
在清代成为当时的主要金融机构,
但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未能发展成真正的银行。
票号产生于明末,
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
在鸦片战争后发展到极盛,
但在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败并最终消亡。

外商银行在华特权由小渐大,但最终被取缔。由于清政府的软弱与退让,外
商银行于1845年进入中国,逐渐控制了进出口贸易,垄断外汇,控制中国金融
与财政。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商在华银行的势力出现新变化,
美国在华银行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在华银行的特权被彻底取缔。

中国现代银行业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现代银行业诞生于1897年,辛亥革命后得到了很大发展,
南京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了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
而民族资本金融业却趋于衰落。在外部挤压、内部争夺以及阶级斗争以至战争的影响下,
中国现代银行业始终在曲折中发展。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业由无到有,
并最终掌握了全国金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合作金融机构始创于1924年,其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与壮大。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成立,在边解放、边接管、边建行和边办业务的过程中使中国金融从混乱走向统一,从动荡走向稳定。

二、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家金融政策及其成效

自明末到1949年,我国经历了明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政府以及同时期
的革命根据地政府等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不同政权在金融问题上持有的立场不同、采取的政策不同,政策的成效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明、清政府的重本轻末政策、
“觅商汇兑”
政策、封建压榨政策

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重本轻末政策,
提倡和奖励农业劳动者,
抑制和贱视工商业者,直到甲午战争后才实现向“农工商皆本”的转变。太平天国后期,由于战争
原因清政府开始实施“觅商汇兑”政策,请票号汇兑京饷、协饷,要求票号为各省
借垫京饷、协饷,为清政府汇兑、抵还外债,代理部分省关的财政金库。此外,
还长期实行封建压榨政策,
动辄就要票号捐输报效,
不时地禁止官款汇兑,
一遇
倒账首先考虑外国银行及大清银行的利益,对票号

落井下石



总的来讲,
重本轻末政策及封建压榨政策,
严重制约了钱铺、
票号的健康发
展;

觅商汇兑

政策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票号的资本实力、放贷规模、经营地域及
业务范围,同时又使票号过分倚重与政府有关的金融业务、轻视商业金融业务,
逐渐丧失了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清政府倒台后很快衰败下来。

(二)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


1845
年外商银行进入中国后,清政府对外商银行的入侵一直采取退让政
策。
19
世纪
70
年代后,出于军事、政治以及兴办洋务的需要,清政府对外商银
行转而实行退让加依附政策,向外商银行乞求贷款。
19
世纪
90
年代到
20
世纪
初,
外商银行都把对华贷款作为抢夺势力范围的手段。
北洋政府时期,
不同军阀
依附不同的外商银行,
将外商银行贷款作为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
南京政府
成立后,
尽管对外商银行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
但退让加依附政策总体上没有变
动。

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
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首先,
使外商银行
轻而易举地垄断了国际汇兑业务,
通过对钱庄的渗入控制中国金融,
使国内传统
金融业成为外商银行的附庸;
其次,
外商银行对新生的民族银行业进行抵制与打
压,
延缓了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不断制造金融恐慌,
最终掌握了中
国金融的领导权;
再次,
外商银行通过向地方政治势力贷款,
收买与扶植军阀势
力,使中国社会日益动荡与混乱。

(三)晚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

清政府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
使其自身陷入被外商银行压榨与要挟的困
境之中,同时也使其逐渐意识到应该创立自己的银行,终于在
1897
年,清政府
成立了中国首家商业银行。
此后,
在继续实行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的同
时,
晚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支持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
比如,
在创
办中国通商银行及其业务经营等问题上,给予民族商业银行一定的自由发展空
间。

北洋政府时期,
在继续实行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的同时,
也实施了
有利于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
较少干预民族银行业,
民族银行业自主性增
强,形成华资银行同外商银行、传统钱庄

三足鼎立

之势。此外,晚清政府与北
洋政府在发展商办银行的同时,
都很重视发展官办银行及官商合办银行,
但都主
要出于财政需要的考虑,
使其成为主要为政府财政服务的金融工具,
这取得一些
成效,但也积累了巨大的危机。

从政策成效上看,
支持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
有力推动了我国民族银
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形成一股同外商银行竞争的新生力量;
官办银行的产生,

观上减少了政府对外商银行的依附程度;
民族银行业的兴起直接推动了民族工业
的发展,同时培养了一批懂专业、熟悉国际业务、掌握英语的银行管理人才。

(四)南京政府的金融垄断政策、对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压制政策以及法币
政策

南京政府成立后,实行金融垄断政策,建立和发展了

四行二局

的金融垄断
体系(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
金汇业局)。同时,还对商办银行采取压制政策,把许多全国性及地区性商办银
行、
地方性官办银行逐步演变为南京政府控制下的金融机构。
抗战开始后,
南京
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商办银行的监督和检查,
限制新商办银行的设立。
抗战胜利后,
南京政府颁布新的《银行法》,但仅适用于商办银行,且管制过于严格。

1935

11
月,南京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
行三家银行所发之钞票为法币,
实行通货贬值政策,
扩大纸币发行量,
继而又使
其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
最终形成恶性通货膨胀,
导致法币的崩溃;
后又发
行金圆券,但很快也崩溃了。

从政策成效上看,
金融垄断政策极大地强化了官僚资本的金融势力;
对民族
资本金融业的压制,
则严重削弱了民族资本金融业,
导致其走向衰落;
法币政策
虽然使中国摆脱了
1934

1935
年金融危机,
但由于把发行纸币作为筹集财政资
金的主要手段,
使法币丧失了货币的基本功能,
大量资金纷纷逃往香港地区或国
外,加速了南京政府的灭亡。

(
五)
革命根据地政府的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政策、
审慎的货币发行政策以
及严格的金融管理政策

革命战争时期,
各革命根据地政府严格执行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政策,
制止
和打击高利贷行为,鼓励节约,发展生产与社会经济,改进人民生活,冲破敌人
封锁。
实行审慎的货币发行政策,
主要通过发展经济解决财政困难,
除少数特殊
情况外,
始终坚持按照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合理确定货币发行量。
在金融管理
方面,一直执行严格的管理政策,主要体现在严格对私营银钱业、外汇、金银的
管理以及打击投机等方面。

从政策成效上看,
实行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政策,
使革命根据地的金融业从
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避免了走退让与依附政策所带来的民族悲剧;审
慎的货币发行政策,避免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树立了良好、
负责的人民政府形象;
严格的金融管理政策,
充分发挥了私营银钱
业的积极性,避免了其消极作用。而将外商银行控制在人民政府管理监督之下,
并最终彻底取缔其在华特权,则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三、近现代金融史发展的经验与其借鉴意义

从我国近现代史上看,
国家金融政策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既取得了一
定成效,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金融是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
健全、
强大的金融是维护国家政权的重要
保障,
而扭曲、
弱小的金融无力为国家政权提供保障。
明清政府无力对抗外国金
融资本的入侵,
南京国民政府严重扭曲金融业的发展,
最终都加速了政权的垮台。
革命根据地政府实行正确的金融政策,为最终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先进的经济思想是推进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
中国现代金融业的每一点进步
都以解放思想与树立先进理念为前提。
好的金融政策更是源于好的经济思想,

对经济发展与金融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由

重本轻末

转变为

农工商皆本

促生了

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

实业兴国

口号的提出推动了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与壮
大;独立自主、审慎严格的经济管理思想,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发展,随着
全国革命取得胜利,最终统一、掌握了全国金融。

独立自主是发展本国金融与制定金融政策的根本原则。
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
依附政策、对民族银行的压榨与剥削政策,严重阻碍了旧中国金融的健康发展。
而革命根据地政府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金融政策,
使革命根据地政府的金融与经
济得到较好的发展,为解放全中国提供了经济支持。

协调好金融与财政的关系。
财政与金融问题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但晚清及
北洋政府都把银行视为解决财政问题的工具,
南京政府则把发行纸币当作筹集财
政资金的主要工具,
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而革命根据地政府实行审慎的货
币发行政策,
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
将财政需要放在次要的地位,

分发挥了财政、金融两种政策的合力。

正确处理官办与民办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1897
年后,中国现代金融业可
划分为官方资本与民商资本两大类,
官办金融机构与民办金融机构、
官商与民商
的关系处理得当,可促进金融业、经济乃至政治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起到相
反的作用。
实际上,
民商在金融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及作用,
在没有民商的情
况下,官商也不可能健康发展。不论是在业务经营方面,还是在职能范围方面,
都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国家既要推动与扶持官商的发
展,也要给民商一定的发展机会及空间。

另外也有更详细的书籍卖的

❼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有哪些

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应该是中国近代史的较经典的著作。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李鼎声《中国近代史》
林增平编《中国近代史》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77年初版,1979年再版,1982年三版,1993年四版),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八十年的历史。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纽约牛津大学1970年版
“中国近代史”教材与参考书:
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
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庄练《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华书局。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
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三联。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大出版社。
陈书麟《中法战争》,海洋出版社。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
廖一中等《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
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人民出版社。
金冲及等《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其它: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严中平等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一部孙毓棠、汪敬虞编,另一部陈真等编)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李文治、章有义编)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彭泽益编)
《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吴杰著)
《中国经济史略》(孔经纬著)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赵靖、易梦虹著)
《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孟宪章著)
湖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科书等。

❽ 推荐几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

[美]费维恺(Feuerwerker Albert)《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195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196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 Jr.)《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196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K. E. 福尔索姆《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196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施坚雅(G. William Skinner)《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徐秀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孔飞力(Philip A. kuhn)《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197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陈锦江《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1977),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美]R.J.史密斯《十九世纪中国的常胜军:外国雇佣兵与清帝国官员》(197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日]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199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英]杨国伦《英国对华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❾ 中国近代史相关书籍

如果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国的近代史,而不是做深刻的研究,寒柏陇卧子给大家推荐一本叫作《中国近代历史故事新编》的书。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历史的长河。
人类的历史是以生产活动、政治活动、科学文化活动交织而成的。中国历史悠久,就近代史来说,也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有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等。

这本《中国近代历史故事新编》,共十五个短篇,从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截取了历史人物的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件事情,或正史,或别传,或轶事,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对社会丑恶的鞭挞,有悲欢离合,有慷慨悱恻。篇幅虽长短不一,但莫不剪裁得体,穿插有趣,富于生活情趣,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此书这种用文学手法叙述描绘的历史故事,很像中国的水墨画,独树一帜。读者也不会吃力,可以一口气读下去,犹觉余音缭绕、意味隽永。

历史不可重演,但往往出现许多惊人的类似,走着弯曲波折的道路。
历史是人类以往实践的总结和纪录,无论继往开来、前因后果,完全有规律可循。绝非像一些唯心主义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历史是一个被任意打扮的女孩子”,好像全然是被动的、偶然的。

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明辨是非善恶、古为今用,而有所借鉴。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不外乎两条:一是还历史的本来面貌;二是考察它对现实生活还有什么样的意义。从而增长见识、提高智慧,联系历史事实,加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同时,也从今天的实际出发,去验证历史的真实,能从中得到教益。

这本《中国近代历史故事新编》,是值得认真向读者推荐的。当然,大家也不能“按图索骥”,以为所有细节都必需得符合历史绝对事实。古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新编的近代史故事是不能如此苛求的。正因为如此,也就不妨作为文学创作加历史人物典故来欣赏吧。

阅读全文

与近代中国金融历史的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