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各阶段历史特征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一、前资本主义时代(14、15世纪--17世纪中叶)
14、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商品货币关系也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发展起来,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这也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海外殖民掠夺,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
政治方面,一方面是下层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高涨,另一方面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取得政权,两者结合为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16世纪后期,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独立后的荷兰迅速发展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因此,世界近代史是一个人类社会的转型时期。其转变的基本特征有三:一为经济方面,由闭塞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转化;二是法治取代了人治,建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以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三是公民取代臣民,人民得以参与国事,拥有法定的权利与义务,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
第一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
本阶段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亦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封建制度的衰亡,是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心内容。
1、资本主义发展:
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走向解体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本阶段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这种变化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受到了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的有力推动。正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出现了一个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等野蛮手段,西欧各国迅速积累起大量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它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同时带动了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并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但此时的资本主义从经济发展上看仍处于初期阶段,水平较低。此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手工工场,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两类,均由商人开办,因此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并未截然分开,反而由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资本。由于受工场手工业生产能力的限制,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充分,尽管代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但远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而此时发展不充分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就决定了此时一些政治现象的特点:如,由于商业资本较工业资本为雄厚活跃,故商人、大金融家的力量较强,被称为大资产阶级。他们一般在本国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又如,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还未对封建经济形成优势,从而直接限制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故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一般都呈现曲折复杂的特点,往往遭到占优势地位的封建力量的反扑。而革命成功后,充其量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当本阶段接近终结时,世界上仅有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英国、美国、法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后的社会形态中,资本主义远未形成世界体系。这归根结蒂是由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将封建制度彻底废除,不足以改造社会,更谈不上改造全世界。
尽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已明显暴露出来,各国发展各具特征。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但殖民掠夺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而大多用于统治阶段奢侈生活的挥霍,因而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荷兰在16世纪晚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其对外贸易、运输等行业远较工场手工业占优势。这一特点不久就成为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17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也较为迅速。荷兰的经济地位和海上霸权很快就被拥有强大工场手工业的英国所代替。马克思曾指出:“荷兰作为一个优势商业国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商业资本在产业资本面前屈服的历史。”这预示着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走向。法国本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也较快,18世纪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其采矿和冶金业在全欧洲居于领先地位,丝织业和奢侈品生产也蜚声国际市场。而俄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均较为迟缓。17世纪在莫斯科、图拉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但水平较低,并带有很深的农奴制烙印。
②思想:商品经济的突出特征即为自由。因其只能通过市场运转,而自由是进行市场活动的先决条件。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双方、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双方都要有选择的自由、谈判的自由、成交的自由和签订合同的自由。而取得这些自由的前提即人要有自由。由于商品经济的这个基本要求,在本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就出现了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的思潮,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以人的自然权利(天赋人权)来和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对抗,提倡自由平等、法治、社会契约和三权分立等主张。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最充分的思想动员。同时,启蒙思想家还为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各种国家的政治构想,为日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如美国1787年宪法就集中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③政治:上述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演变的趋势可充分说明,此时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进程中。这一过渡有共同的规律,但其经过的道路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可分为革命和改革两种方式。但在本阶段,成功完成过渡的例子只有走革命道路的极少数国家,改革尚处于萌芽状态。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仅爆发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物质前提。旧的社会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造成爆发的根本原因。因为资产阶级的力量并未强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国际环境的原因,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曲折多变。例如:英国革命有过几次反复,法国革命则更为明显,美国独立战争也经历了先挫折后胜利的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般说来,在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革命前所追求的目标大体均已实现,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反扑以及外来势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大大突破预定的革命目标,才有可能巩固既得的成果。当此任务完成时,这些超出革命预期目的的步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就必须在退回到成熟的起点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从阶级关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领导者多是大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如新贵族、自由派贵族),人民群众是资产阶级的同盟军,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有一致的斗争目标,但却有不同的斗争目的。当革命需要向前发展时,掌权的大资产阶级就开始不能适应要求。此时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下层群众和革命阵营中更激进的派别。而最终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和维护时,大资产阶级又会重新执政。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但政权组织形式有所区别。同时,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从时空观念上讲相去甚远,但相互间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美、法两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而美、法两国革命的联系则更为紧密。
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另一条道路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推行者均为具有明智头脑和长远眼光的封建统治者。当国外已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并明显地显示出先进性,而国内资本主义因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抛弃成法,采取一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措施。这种改革不存在政权易手,有缓进、温和的特点,其措施首先从经济方面入手,极少涉及政治。对封建制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封建残余浓厚。因此,以改革的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必定是个长期的过程。本阶段并没有以改革方式走完过渡全过程的事件。但这些改革均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从改革的背景和结果上看,反映了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必然性。
④殖民活动:在本阶段,资产阶级尽管只在个别国家掌握了统治权,但已经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这是商品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在本阶段,欧洲各国普遍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一方面鼓励本国发展工场手工业,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在海外大肆推行殖民扩张的政策,掠夺财富,赚取商业利润。17-18世纪,荷兰、英、法等国极力进行殖民扩张,成为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的新殖民强国。此时的殖民活动,以公开的杀人越货式的殖民掠夺为主要方式,充满暴力色彩,如公开掠夺贵重金属、屠杀当地居民、黑奴贸易等。其基本动因即为资本原始积累。它在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给被侵略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造成亚洲广大地区的贫穷落后。
2、民族解放运动:
本阶段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心在美洲。由于在亚洲殖民势力尚未充分渗透,只集中于南亚次大陆一带和太平洋地区。而在非洲,殖民活动主要限于沿海地区,以进行奴隶贸易为主要形式。因此在亚非两地,殖民势力有限,民族解放运动尚未兴起。而美洲是最早遭到西方殖民入侵的地区,此时已被瓜分完毕,受殖民活动的危害最大,殖民国家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也较为激烈,所以该地区最早兴起民族解放运动。在北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而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因此爆发了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它的胜利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3.国际关系:
在本阶段,西欧各国在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过程中产生了尖锐矛盾,为争夺殖民霸权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7世纪,英、荷两国成为争霸的主要对手;18世纪英法矛盾又逐渐突出。互相之间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这些战争从本质上说都是争霸的商业战争。结果是英国先后战败对手,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自18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对法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干涉战争。它带有争霸性质,是英法两国争夺殖民霸权的延续,也是法俄两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表现。但它更是欧洲资本主义力量和封建主义力量之间的一次斗争。从结果上看,当时即使在资本主义力量最强的欧洲,封建势力也要更为强大一些。
这上面也有:http://tieba..com/f?kz=107734400
❷ 概述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回义萌芽到资产答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一一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❸ 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
本阶段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仍然应从以下四条线索去分析,即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政治上战胜封建主义进而形成世界体系。2、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3、工人运动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意识形态的变化。其中第一条线索最为复杂,是主线索,对另几条线索起到了制约作用。它还包含殖民侵略、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国际关系等。这四大内容也可看成近代四大进步的历史潮流。17到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特征是,世界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总趋势是,封建制度进一步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开始确立。
根据以上线索分析如下: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经济。工场手工业时期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继14、15世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等地首先出现后,16至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到手工工场时代,如16世纪的英国、法国、尼德兰、乃至中国,17世纪的俄国等。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封建国家重商主义政策的推动。英、法等国利用新航路开辟后处于大西洋航线的中心地位,采取积极开展国内外商业贸易、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如英国圈地运动)、进行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四大手段,不断增加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些不仅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发展,也为下阶段工业革命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也意味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封建农奴制的不断瓦解。
(2)政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反映在政治领域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先进国家的。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了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先河。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也为工业革命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初步形成创造条件。本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只有荷兰、英国、美 国和法国,封建势力还占绝对优势。虽然资本主义的力量弱小,但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终将取代旧制度的历史趋势是不可阻挡的。17、18世纪,欧洲的法、俄、普、奥四国的封建改革,不得不推行重商主义的政策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成果来强化封建制度,从反面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3)殖民侵略及其矛盾。本阶段殖民扩张的特点是,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对美、亚、非三洲的侵略及其衰落,17世纪荷兰、英、法的崛起及对美洲、亚洲的侵略。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殖民侵略的目的也有所不同。西、葡、法等在16—18世纪属于封建社会,殖民扩张的目的是掠夺财富、用于消费和享乐,故而国力不强只有衰弱下去荷、英两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寻求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财富化为资本)故而强大起来。它们扩张的手段有异同,评价也有别、值得认真分析。殖民扩张必然导致为争夺欧洲及世界市场、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由此,17世纪出现了三次英荷战争,18世纪英法战争,最终,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法国的战败说明,落后的封建国家无力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二、民族解放运动。封建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必然导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也随之开始。本阶段,民族解放运动的重点在美洲,最早为美国的独立战争,海地独立革命揭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震撼了全世界。 这同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有关。而更早的民族解放运动则发生在欧洲,尼德兰革命不仅使荷兰独立,与美国独立战争一样,更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崛起。民族解放运动是本阶段三大进步历史潮流之一。
三、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本阶段,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无产阶级力量弱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还不能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与国际舞台。尚未形成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
四、思想解放潮流。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
实质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兴起和发展。这两次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其脉络是“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首先要求人的自由。所以,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意大利。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资本主义发展最前列的荷兰和英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转到了法国 。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以及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卢梭。启蒙运动猛烈地冲击着封建的意识形态和封建制度,为后来全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❹ 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螺旋式上升,曲折中前进。
❺ 论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时间发展,随着人的思考认识的不断增加,后人学习前人的,在前人基础上经过努力获得进步,获得创新,社会也就不断进步,人生活的越来越好,社会的发展有时虽然可能有些是倒退,但总结经验教训,获得更大前进。
❻ 总结世界古代史历史阶段特征 总结世界近代史历史阶段特征
第一部分 史前人类 ★
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表要知道。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第二部分 古代西亚诸文明 ★★
1.苏美尔城邦的产生、发展及经济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
3.亚述帝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
4.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要掌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要掌握。
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熟悉。
9.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要了解并掌握。
第三部分 古代埃及文明 ★★★
1.古代埃及帝国形成的过程和采取的措施。
2.对金字塔的评价。
3.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出现。
第四部分 古代印度文明 ★★
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作为名词解释往往会被考到。
2.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及其进步性和实质。
3.新兴宗教与思想要知道。
4.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5.佛教的传播过程和范围要清楚。
第五部分 古代希腊文明 ★★★
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无论是简答还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出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以及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2.希波战争与伯罗本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要熟记,这是很重要的知识。要注意比较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3.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4.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要了解。
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1、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原始积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模式是手工工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国际关系:早期殖民扩张。
思想:文艺复兴。
2、16——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模式依然是手工工场。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展开,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在少数国家确立,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之下。
国际关系: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
民族解放运动:中心在美洲(北美独立运动和拉美独立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政治构想。
3、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化初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展;生产方式由手工向机器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向工厂转变;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统治地位。
国际关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思想:自由主义(亚当斯密)、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
4、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发展不平衡,呈现两种基本类型。
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三对基本矛盾和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一战。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觉醒;
思想:列宁主义诞生。
5、1917——1929年:十月革命到二十年代的东西方世界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日本崛起为东亚霸主;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第一个社会主要国家苏联的建立和巩固;
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峙与斗争。
6、1929——1945年: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苏联从1928年起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政治: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等国家保存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德日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国际关系: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凡——华体系解体;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结合。
7、1945年——20世纪70年代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时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日德发展尤为突出;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继续完善发展,民主化和科学化趋势加强,但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日益加深;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美苏争霸。
8、20世纪70年代初——现在: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时期
经济:1973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布雷顿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际关系:美苏争霸,互有攻守;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当前世界替时期。
❼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经济上:
第一抄次工业革命在英袭法美等国基本完成,并向世界其它地区扩展(东亚日本);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一系列国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并得到巩固。
欧洲: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
美洲:1861~1865年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
亚洲: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❽ 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
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1、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原始积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模式是手工工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国际关系:早期殖民扩张。
思想:文艺复兴。
2、16——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模式依然是手工工场。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展开,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在少数国家确立,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之下。
国际关系: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
民族解放运动:中心在美洲(北美独立运动和拉美独立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政治构想。
3、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化初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展;生产方式由手工向机器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向工厂转变;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统治地位。
国际关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思想:自由主义(亚当斯密)、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
4、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发展不平衡,呈现两种基本类型。
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三对基本矛盾和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一战。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觉醒;
思想:列宁主义诞生。
5、1917——1929年:十月革命到二十年代的东西方世界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日本崛起为东亚霸主;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第一个社会主要国家苏联的建立和巩固;
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峙与斗争。
6、1929——1945年: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苏联从1928年起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政治: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等国家保存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德日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国际关系: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凡——华体系解体;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结合。
7、1945年——20世纪70年代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时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日德发展尤为突出;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继续完善发展,民主化和科学化趋势加强,但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日益加深;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美苏争霸。
8、20世纪70年代初——现在: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时期
经济:1973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布雷顿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际关系:美苏争霸,互有攻守;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当前世界替时期。
❾ 世界历史发展的两个向度是什么,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
❿ 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特征体现在
D 排除4 ,就只能选D了 4肯定不是特征的,虽然他是事实。因为世界近版代史最主要是资本主义产生、权发展、确立、改良的时期,如果4是特征体现那世界近代史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资本主义发展危机和阶级对抗上了。 3嘛 ,那种说法不太恰当,因为近代史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和民族解放独立运动啦,选2的话,岂不正好相反,特别是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受过他们侵略,编教科书的人或是出卷的人肯定不会让你选3啦
唔,完毕。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