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铁路提速历史

中国铁路提速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5 17:45:24

A. 中国铁路第几次大提速

中国正在把铁路提速作为加快铁路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从1997年至今,中国已先内后进容行了五次铁路大提速,每一次提速都见证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技术装备的逐步提升以及运输效率和质量的不断飞跃。

继今年4月18日实施以京沈快速客运通道建成和京沪、京广、京九、陆桥通道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第五次铁路大面积提速后,中国铁路还将在2005年实施以陇海线郑徐段电化,兰新线全线贯通复线,沪杭线电化,渝怀线、遂渝线建成投产,达成线改造,武九线建成复线,胶济线电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部分提速干线列车时速将提高到200公里

B.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

19世纪,中国继日本及印度之后成为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1875年,英国在上海铺设了14.5公里长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

受“师夷长技以治夷”思想影响的“洋务派”清政府官员还是被迫接受了铁路,于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唐胥铁路。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了宏伟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总长20万公里。

1950年代初,新中国政府决定填补西部地区的铁路空白,开始建设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1950年6月开工建设,1952年6月通车,成为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大秦铁路建于1985-1997年,是中国唯一一条煤炭运输专线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重载单元铁路。京九铁路,又称京九线,是一条从北京通往广东深圳的铁路。

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截止至2016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以上。

(2)中国铁路提速历史扩展阅读:

自从中国的高铁网络建成之后,每天的客流量都非常巨大。尤其是在春节等一些大型节日中,高铁更是为广大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中国内地,还有着很多贫穷与落后的地方,在高铁网络全面建成之后,在带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将让中国的经济再次腾飞。

世界历史上来看,铁路运输对于兵力运输意义重大。而在中国高铁网络出具规模的今天,想要集合十万大军,所需要的时间不超过半天。

C. 中国铁路的历次大提速

时间:1997年4月1日
1997年4月1日第一次提速:提速主要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进行。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398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588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752公里。 时间:1998年10月1日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提速:提速范围重点还是上述三大干线。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6449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3522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104公里。 时间:2000年10月21日
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提速:提速范围主要是陇海、兰新、京九和浙赣线。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9581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6458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104公里。 时间:2001年11月21日
2001年10月21日第四次提速:提速范围主要是京九线、武昌-成都(汉丹、襄渝、达成)、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3166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9779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104公里。 时间:2004年4月18日
2004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从五次提速后,部分路段加开了直达车,使路程时间又再缩短。 时间:2007年4月18日
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提速,时速120公里以上的线路延展长度将达到22000多公里,其中5300多公里将达到时速200公里。
至第六次大提速,铁路既有线时速120公里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2.4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6万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227公里,时速250公里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019公里;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列车运行时间,比1997年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普遍压缩一半。

D. 中国铁路第几次提速分别是那几次

一共六次,中间还有一些调图
1997年4月1日 全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版
1998年10月 第二次大提速
1999年10月 全国铁路权大调图,运行时刻调整
2000年10月 第三次大提速
2001年11月 第四次大提速
2004年4月18日 第五次大提速
2007年4月18日 第六次大提速
2008年12月 全国铁路大调图
2009年4月 全国铁路大调图

E. 火车的提速历史

1997年4月1日零时,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调图是对中国铁路传统运输组织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不仅列车运行速度实现了飞跃,运行图编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对全国铁路的运输组织、经营理念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提速调图,列车运行速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提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公里,三大干线上运行的其他旅客列车和其他线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速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速度由1993年图的时速48.1公里,提高到时速59公里,增加了16.8公里。
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全国铁路以哈尔滨、北京、上海、武汉、沈阳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旅行速度在时速90公里以上的40对快速列车;同时,开行了78列夕发朝至列车,被旅客赞誉为“移动宾馆”。
首次开行了发到站直达、运行线全程贯通、车次全程不变、发到时间固定、以车或以箱为单位报价的“五定”货运列车,做到了双线日行800公里、单线日行600公里以上,实现了货运班列客车化,价格收费公开化,承诺服务规范化。
优化了客货列车开行结构。在旅客列车方面,增加了直通特快、直通快车、管内特快、管内快车数量,减少了直通慢车、管内慢车、市郊列车数量;增加了卧铺数量,适当减少了座席数量。在货物运输方面,提高了直达列车比重,减少了货物列车改编作业,加快了车辆周转,提高了作业效率。 1998年10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调图,以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了提速范围,提高了列车速度,优化了运输产品结构和运力资源配置。
提速线路进一步延长,列车速度进一步提高。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时速160公里,非提速区段快速列车最高速度达到了时速120公里。京九、浙赣、侯月、宝中、南昆线和兰新线武威至乌鲁木齐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提高。旅客列车旅行速度和技术速度与1997年相比,也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直通快速、特快客车平均时速达到71.6公里,提高了14.5公里。
客货运输品牌进一步得到增加和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数量,快速列车增至80对。夕发朝至列车增加到228列。满足城际间客流需求,开行了北京—天津、北京西—石家庄等大城市间的城际客车,并且适当安排了短途客车、假日列车、民工专列等客车。首次开行了北京—厦门、哈尔滨—武昌等旅游热线直达列车,吸引了大量旅游客流。
根据行包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实际情况,首次开行8对行包专列,实现了行包运输由广州、福州、沪杭等地区向乌鲁木齐、成都、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地区辐射的快速通道,受到货主的普遍欢迎,铁路行包运输收入大幅度增加。为适应较大企业货主对大宗物资的运输需求,开行了大宗货物直达列车119列。为方便货主对高附加值货物和适箱货物快捷运输的要求,“五定”班列数量进一步增加。
铁路新一轮提速,进一步适应了旅客对运输快捷的要求,扩大了客货运输品牌效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列车提速被64家产业报评为1998年十件大事之一。 2000年10月2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三次大面积提速在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线顺利实施。在前两次大面积提速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国铁路提速网络。京广、京沪、京哈、京九线四条纵贯南北的大动脉和陇海、兰新线,浙赣线两条横跨东西的大干线,全面实现了提速,全国铁路提速线路延展里程接近一万公里,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在提速范围扩大的同时,列车速度又有新的提高。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又提高了15.1公里,达到80.3公里。
这次调图进一步优化了运输产品结构,初步形成了铁路客货运输品牌系列。客运方面,深受旅客欢迎的夕发朝至列车达到266列;同时为适应假日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安排了跨局旅游专列运行线28对。行包方面,根据小商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安排行包专列14对。货运方面,适应高附加值货源增长和货主对运到时限的要求,共安排五定班列运行线71条;为进一步搞好大中型国有企业和重点物资运输,安排大宗货物直达列车运行线138条,比1998年图增加19条。夕发朝至列车、快速列车、城际列车、旅游列车、行包专列、“五定”班列、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客货运输品牌数量进一步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基本上满足了广大旅客货主不同层次的运输需求,初步形成了中国铁路适应市场的产品系列。
2000年运行图一个较大的变化是列车分类和列车车次的变化。随着铁路客货运量的不断增长,旅客列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列车分类和列车车次已无法满足需要。为规范管理,适应市场营销需求,铁道部重新修订了列车分类和列车车次。新的列车车次将传统的快速列车、特快列车、直快列车、普通客车、混和列车、市郊列车、军运人员列车七个等级调整为三个等级,即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包含普通旅客快车和普通旅客慢车。这样,概念更加准确,更便于旅客了解。跨局旅客列车分别实行客流旺季和淡季两套编组方案和两套票额分配方案,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001年10月21日零时,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中国铁路第四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的重点区段为京九线、武昌—成都(汉丹、襄渝、达成)、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经过这次提速后,中国铁路提速网络进一步完善,提速范围进一步扩大,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000公里,使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
第四次提速调图进一步增开了特快列车、优化了运行时刻。在京沪线北京至上海间自18:00—20:00两个小时之内连续开行了4对夕发朝至特快列车,其中,T13次与T21次、T22次与T14次仅间隔8分钟。
这次调图进一步树立了夕发朝至列车等客货运输品牌的形象。一是对夕发朝至列车时间段进行了优化,始发时间段定为17:00—23:00,终时时间段定为5:00—10:00,更加突出了“夕发朝至”的品牌效应。二是为满足旅游客流需求,更好地拓展铁路旅游市场,铺画了跨局旅游专列运行线28对,为开好旅游专列创造了条件。三是增加了行包专列数量,优化了开行方案,行包专列达到15对。四是优化了“五定”班列开行方案,调整了五定班列始发、终到站,五定班列数量达到79列。优化供应港澳地区的3趟快运列车运行方案,提高了旅行速度,压缩了送达时间。五是在对大宗直达货源货流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安排了大宗定期始发直达列车157列,比2000年运行图增加19列。 2004年4月18日零时实施的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集中体现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新水平,展示了铁路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新理念。
这次提速调图,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多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7700多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5.7公里,比2001年运行图提高14.3公里,其中直达特快列车平均时速159.2公里,特快列车平均时速132.8公里。主要城市间客车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旅行时间大幅度压缩。
铁路部门以这次提速调图为契机,精心设计并推出了一批客货运输新产品。客运方面,新增开了19对直达特快旅客列车。列车全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庞巴迪和25T型客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时速160公里,途中一站不停,点到点运输;直达特快列车安排在客流量较大的北京至上海、沈阳、哈尔滨、南京、武汉、天津、杭州、扬州、苏州、合肥、长沙、长春、西安至上海14个城市始发、终到,实现大城市间旅客快捷运输;直达特快列车采用追踪连发方式,比如,京沪线上行直达特快列车,连发11列,间隔7分钟,让更多的旅客能够选择黄金时段乘车。货运方面,新增开北京—哈尔滨、上海、广州3对特快行邮专列,全程按直达特快旅客列车等级运行;新增开北京—乌鲁木齐、广州—上海2对快速行邮专列,全程按快速旅客列车等级运行;新增加固定车底的冷藏快运专列和集装箱快运专列。这些货运新产品,对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次大提速后,铁路客运能力将提高18%。最突出的亮点是时速200公里以上的212对城际间动车组将开行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华东、中南、西北、东北地区的重点城市间,形成以北京、上海、哈尔滨为中心的快速客运通道。
新的列车运行图共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257对,分四阶段实施,2007年4月18日,首先开行140对动车组。届时,主要城市间的旅行时间将大幅度压缩。
在此基础上,其他客车开行方案也将进一步优化。新的列车运行图将增加7对一站直达特快列车,一站直达特快旅客列车总数增加到26对。夕发朝至列车也将由当前的305列增至337列。
对于乘坐票价相对便宜的普通列车旅客,可选择的机会也大大增多了。全国铁路增开了52对中长途普通旅客列车,其中中西部地区增加29对。
这次提速调图后,全路旅客列车速度普遍有较大提高,主要城市间旅行时间总体压缩了20%—30%。
据介绍,我国铁路经过6次大面积提速,最高时速达到250公里,这已是既有线上的最高速度。这次提速共涉及京哈、京沪、京广、陇海、兰新等18条线路,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12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共计2.2万公里,比第五次大提速增加了6000公里。 全国人大建议中央和国务院指示铁总要求各铁路局到达,上车晚点超过15分钟必须退还旅客半价,上车晚点超过一小时必须全价退票,并把旅客义务送至目的地。终到站晚点超过30分钟必须半价退款,超过2小时必须全额退票退款并道歉,依法律的方式予以规范。

F. 截止2016年中国铁路大提速经历几次

中国普通铁路经历了6次大提速,第一次是1997年4月;第二次是1998年10月;第三次是2000年10月;版第四次权是2001年10月;第五次是2004年4月;第六次是2007年4月。之后就是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时代。

G. 中国铁路的六次大提速的日期分别是多少

中国铁路提速历程第1次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1次大面积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由时速48公里提高到时速55公里。

第2次大提速

1998年10月1日,以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列车速度。最高运行时速达140公里至160公里,非重点提速区段快速列车运行时速达120公里,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200公里,其他线路具备提速的区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55.16公里。时速140公里的线路由239公里增加到1454公里,时速160公里的线路由268公里增加到445公里。

第3次大提速

2000年10月21日,全国铁路实行第3次大提速。这次提速线路除京九线为南北纵向外,陇海、兰新、浙赣线均为东西横向。全国铁路提速线路延展至1万公里,初步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两纵四横"提速网络。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60.3公里。

第4次大提速

2001年10月21日,全国铁路实行第4次大面积提速。提速重点区段为京九线、武昌-成都、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经过此次提速后,中国铁路提速网络进一步完善,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万公里,使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

第5次大提速

2004年4月18日,京沪、京广、京哈等干线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直达特快列车在京广、京沪等繁忙干线以时速160公里的速度长距离运行。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时速65.7公里,直达特快列车旅行时速129.2公里,特快列车旅行时速92.8公里。全路时速120公里以上的线路里程达1.65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达7700公里,时速200公里的线路里程达1960公里。

第6次大提速
4月18日,中国铁路正式开始第6次大面积提速

H. 建国以来,中国铁路经历了几次速度提开

一共六次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第一次提速:提速主要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进行。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398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588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752公里。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提速:提速范围重点还是上述三大干线。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6449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3522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104公里。
●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提速:提速范围主要是陇海、兰新、京九、和浙赣线。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9581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6458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为1104公里。
●2001年10月21日第四次提速:提速范围主要是京九线、武昌-成都(汉丹、襄渝、达成)、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3166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9779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为1104公里。
●2004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其中京哈、京沪、京广、胶济等提速干线部分区段可达到时速250公里。这次提速最大的亮点是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投入使用。到明年底,全国铁路将有480列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国产动车组上线运用,覆盖全国17个盛直辖市。
在即有铁路线上不会再提速了 以后都是新建高速铁路
上海磁悬浮最高速度应该是431公里/小时 京沪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 目前正在建设中

I. 中国火车提速几次了

第六次
我国铁路的提速进程

1994年1月沈大线首创120公里/时,开创国内铁路既有线提速改造的先例。
1994年12月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设计时速160公里,试验段时速为200公里。
1996年4月京沪线南京-上海实现160公里时速。
1996年7月北京-北戴河实现130公里时速。
1997年全路开始大规模提速改造,列车运行速度大幅度提高。
1998年10月三大干线(京广、京沪、京哈)最高运行时速达160公里。
1999年1月28日,国产新型集装箱快运平车在京广线长沙至汨罗间进行提速试验,时速达140公里。
1999年7月16日,京沪高速铁路桥梁生产基地在山东省临沂市动工兴建,该基地将为未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提供符合高速铁路标准的桥梁。
1999年9月3日至11日,铁道部又在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全线进行了上下行提速牵引试验。陇海铁路最高试验时速达到155.5公里,兰新铁路最高试验时速达到165公里。试验列车在我国境内大陆桥上的运行时间比现图压缩了27小时30分。
1999年5月26日由株洲电力机车厂研制的首台DDJ系列200km/h电动动力车(DDJ-001)在工厂顺利通过试运。这一新型电力机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电力机车向客运高速化又迈进了一步。
1999年8月31日中国国内最先进的准高速(时速180公里)“两动九拖”双层空调列车,从南京浦镇车辆厂出厂。
2000年10月中国铁路实施第三次大提速,这次提速的重点主要是陇海、兰新等连接西部地区的铁路干线。
2001年10月中国铁路实施第四次大提速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其中京哈、京沪、京广、胶济等提速干线部分区段可达到时速250公里。

J. 京沪铁路的历次提速

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6座散落在长江南岸的城市,有了沪宁铁路的衔接与串联,融为经济一体,不仅成就了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催生了中国第一区域经济板块——长三角,更使长三角区域成为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百年沪宁,见证了百年铁路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是文明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如同川剧中的绝技一样,沪宁铁路在不可思议的高速发展中变脸。
1908年4月,沪宁铁路全线通车。不过,那时的速度在现在看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了,从南京去上海差不多要10个小时。
1912年元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乘沪宁铁路专用花车起行离沪,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上海各界万余人在车站送行,礼炮齐鸣,欢声震天,经过7个小时的旅行,下午5时,车抵南京下关。
1958年2月26日,上海至南京开行特快列车,全程运营时间由5小时零2分缩短到3小时59分。
1996年4月1日,中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先行号”在上海站首发,时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2小时48分,开创了中国铁路既有线提速先河。
2004年12月8日,沪宁铁路又一次提速,T704次列车从上海站出发,2小时17分钟后,列车准点抵达南京站。
2007年4月18日,全国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展开了中国铁路最神奇的画卷。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沪宁段部分区段最高时速达到250公里,速度比12级台风还要快,因为它的速度每秒达到了56米,而12级台风每秒是32.6米。当日,上海铁路局共开行38对动车组,其中沪宁线开行30对,上海至南京运营时间缩短为1小时58分钟。
时速从最初的40公里,到90、120、140、160、200、250公里……追风的速度一次又一次被刷新。

阅读全文

与中国铁路提速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