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古代史上有哪些民族融合的事实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讲到民族关系时,民族融合是一个频频出现的词语。那么,什么是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民族大融合,以及民族融合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式又如何?今天,正确地把握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
一、如何理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对民族融合这个概念的理解,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表述全球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时,民族融合是指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民族特征与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历史过程。二是把民族融合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来看待,它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我们在讲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时,通常是在后一个层面上来使用民族融合这个概念的。因为,民族的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的普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变化、发展,都与民族融合紧密相关。
从我国以及世界上的民族关系来看,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存在着两种情况或方式。一种是采取政治强制手段把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一种是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经过自然的过程合于另一个民族。为了比较妥当和科学地表示这两种客观存在的情况或方式,人们又习惯地把通过政治强制使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的情况称为同化;把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自然地合于另一个民族的情况称为融合。在中国多民族的关系史上,既有强制同化,又有自然融合,相互之间分分合合,聚聚散散,错综而又复杂。
民族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一个互相渗透的过程,在我国历史大量存在,且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是落后民族在先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强烈影响下,逐渐融合于先进民族。如我国匈奴族从后汉至南北朝的汉化,鲜卑族在南北朝时期的汉化,契丹、女真在辽、金、元时的汉化。一是先进民族的部分成员,因陷于落后民族的汪洋大海而融合于落后民族。如夏时的淳维,秦汉时的赵佗,南北朝时的桓诞,北齐时的高欢。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前提和具体实现方式主要有:(1)民族迁徙,杂居相处。(2)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3)联合斗争,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谊。(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5)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二、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源与流
几千年来,在中国古代文明滋生的这块东方沃土上,先后生息和居住过许多民族,一些民族消失了,另一些民族又勃然而兴起。伴随着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多元起源与发展,以及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反复交替,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促成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进步。
然而,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而言,我国现代的以及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所有民族,其血统都不是纯而又纯的,都曾经经历过不同类型的融合与同化。各民族共祖同源和多源多流的亲密关系,在历史上曾起过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作用。如今,我们所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
(一)汉民族的多源多流历史悠久的汉民族,自古及今瓜瓞绵绵,枝繁叶茂,为融合众多民族漫漫演变而成。它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又由夏、商、周三族融合而形成的。再往前推,夏、商、周也都大多出自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到了秦代,国家的统一,消除了华夏族各支系间彼此隔离的状态,形成了华夏族共同的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生活,加强了华夏族与内迁的蛮夷戎狄的融合。所以,汉代学者把秦治下的华夏族人称为“秦人”。
『贰』 中国历史上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努力的先进人物。
丰碑式的人物当数王昭君,一个弱女子,在国家危难之际,版毅然挺身前行,到“蛮权荒”“蛮夷”之地做了和亲使者,成就了汉匈两大民族的甥舅之好,以一介女流赢得了半个世纪两方之间的安宁。后来,匈奴几次大举内迁,几十万人(一说一二百万)融入汉族,以至于如今北方一些地方还有“一半鞑子种”的说法。
拓跋鲜卑来自草原地带,爱慕汉地及中原文化,一步步把都城从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平城(今山西大同),最后迁至洛阳,鲜卑族成为一个历史民族。
李氏唐朝同样是有胡人血脉者创建,胡汉一家,兼容并蓄,树立了盛唐气象的文化标杆。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是世代致力维护发展的结晶。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人物的确有,但普通的、无名的小人物的基础性贡献更可贵。如今,随时随地都在演绎这样的故事,而且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内心自觉的无意识之举。
『叁』 历史上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事例
张学来良的“东北易帜”和西安自事变。
郑成功是收复台湾,保护了我国固有的领土。
王昭君远嫁保了汉匈王朝40年的和平
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保护祖国领土完整。
康熙收复台湾。
左宗棠收复新疆
最近的历史,和平收回香港、澳门也将载入史册。
『肆』 历史上有哪些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事例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很早的古代起就已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从元谋人、蓝田人到北京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最早祖先的演化过程。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还说明了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性。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北方 、中原 、南方3种不同的系统特征。在华夏、夷、三苗等族开发黄河流域、东部沿海一带和长江流域的同时或稍后,氐、羌、戎诸族开发西北和西部地区,濮、越等族开发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狄 、匈奴等族开发北部草原地区,肃慎、东胡等族开发东北地区。随着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其与中原地区联系的加强,为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800年的诸侯割据 ,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后的两千多年来,统一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汉族因在中华民族中人口最多,所以他们所建立的中央王朝也最多。这些王朝都得到少数民族的支持。匈奴、鲜卑、吐蕃、回鹘、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也在部分地区以至全国范围内建立过政权,各民族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其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著称于世。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以及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和火药的应用。产生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虽然曾经互相侵扰和攻伐,出现过民族压迫和剥削,但始终存在着逐步接近 、互相依存、友好合作、共同前进的关系,并成为中国民族关系中的主流。中华民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外国侵略,各民族人民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促使各民族的劳动者联合反抗阶级压迫。如东汉的汉羌人民起义,清代太平天国起义和贵州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布依族、侗族起义等,都是多民族参加的斗争。至近代,中华民族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殖、反帝的共同目标和寻求民族解放的共同命运进一步把各民族紧密地团结成一个坚强整体,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持续斗争。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抗击了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西南和中东南地区,进行了反对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的斗争,挫败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1911年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但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并没有变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族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外国侵略的斗争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见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时期,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先后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各民族之间以平等、团结、互助为内容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发展。各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加速进行,人民生活大有改善,中华民族正以崭新面貌呈现于全世界
『伍』 中国历史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努力的人物是谁
丰碑式的人物当数王昭君,一个弱女子,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挺身前行回,到“答蛮荒”“蛮夷”之地做了和亲使者,成就了汉匈两大民族的甥舅之好,以一介女流赢得了半个世纪两方之间的安宁。后来,匈奴几次大举内迁,几十万人(一说一二百万)融入汉族,以至于如今北方一些地方还有“一半鞑子种”的说法。
拓跋鲜卑来自草原地带,爱慕汉地及中原文化,一步步把都城从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平城(今山西大同),最后迁至洛阳,鲜卑族成为一个历史民族。
李氏唐朝同样是有胡人血脉者创建,胡汉一家,兼容并蓄,树立了盛唐气象的文化标杆。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是世代致力维护发展的结晶。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人物的确有,但普通的、无名的小人物的基础性贡献更可贵。如今,随时随地都在演绎这样的故事,而且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内心自觉的无意识之举。
『陆』 历史上哪些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事例
金城公主(6 9 8—739),唐中宗养女。神龙三年(707),吐蕃赞普遣使请婚,中宗许嫁给吐蕃金城公主赞普尺带珠丹。景龙四年(710)春,吐蕃遣使迎公主入藏,中宗亲送至始平(今陕西兴平),赠以锦缯、杂伎百工和龟兹乐,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护送至吐蕃,赞普为另筑城居。金城公主入蕃30年,力促唐蕃和盟。此间,唐、蕃虽曾进行过多的次战争,但由于金城公主的努力,双方使臣往来频繁,双方终于在公元二十一年(773),唐、蕃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定界刻碑,约以互不相侵,并于甘松岭互市。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皇帝的称谓从秦朝才开始,所以,第一个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为广大的版图打下基础。
汉武帝,扫除匈奴,捍卫版图。
隋文帝,结束南北朝时代,促进统一。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创造了中国盛世时期,荡平突厥,华夏名族海纳百川。
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十国,统一了中原。
成吉思汗,中华名族融合的功臣,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国家。
康熙,收台湾,保证国家统一。击败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国家主权
册封班禅,葛尔丹,民族融合。
『柒』 历史上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事例
昭君出塞,促进匈奴与汉团结统一。
文成公主及金城公主和亲吐蕃。
『捌』 简要回答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什么
各民族团结的基础,应该是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如果没有一个强大中央政府,边境不得安宁,国土有可能分裂,各民族的团结的基础就不存在了。
『玖』 历史上哪些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事例50
1.秦皇大一统
2.大汉时与吐蕃的联姻
3.唐时的安西都护府
4.元时对台湾的领导
5.元时忽必烈一统中原
6.元时确立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7.秦时的郡县制
8.左宗棠收复新疆
9.郑成功收复台湾
10.康熙帝平定准噶尔
11.康熙平定三藩
12.康熙收回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
13.唐太宗嫁女平西藏
14.新中国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
15.中共建立新中国
16.新中国击越南收西沙打印度收“达旺”
17.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
18.一国两制制度的确立
19.澳门‘香港的回归
20.两岸三通
『拾』 写出中国历史上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事例。
. 秦统一六国 2. 昭君出塞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 郑成功收复台湾 5. 左宗棠收复新疆 6、秦始皇修灵渠 7、秦始皇统一南绍 8、汉初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