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发展史1949至今
新中国成立——科技事业新的起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中国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终身教授职务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1955年,航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历经险阻,回国效力。后来的几十年间,他为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贡献。
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人。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
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
在此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㈡ 关于中国的历史资料
关于中国的历史资料:约公元前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中国报国的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
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
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开始步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㈢ 中国辉煌的历史
大家好!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辉煌,是历史天空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是,那光莹亮洁的背后,却有着不可消逝的瑕疵点点!那,就是国耻,是我们不该忘记的耻辱!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穿越时空:1860年,圆明园,熊熊大火怒吼了三天三夜,稀世珠宝没了、文化珍品没了,只留下了满目狼疮、满腹愤懑;1900年8月,北京,八国联军强行攻入,大肆烧杀、抢劫,惨剧整整持续了八天,被杀的人数至今无法统计,多么悲惨的屈辱;1931年9月18日,沈阳,日本关东军偷偷炸毁了一段铁路,然后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开始了对东北三省14年的践踏和蹂躏,把中国人当成奴隶和牲畜,当作细菌试验的牺牲品;1937年12月13日,南京,日本侵略军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杀害中国人30余万,制造了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无需再列举,百年创痛滔滔,都是因为软弱因为无能!落后不只是挨打,还要被肆意宰割!所以,我们需要振兴需要强大!
看过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的同学,一定还会记得李小龙遭受的屈辱和埋没!记得他对着“东亚病夫”那块牌子飞起愤怒的一脚!那一脚踢出了抗争踢出了尊严,踢出了中国人不服输的顽强个性!因此,他在大洋彼岸,孤身一人置换了星空,让五洲震荡、四海翻腾,让外国人摔杯悔恨,不得不刮目相看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
中华当自强!因为自强,“嫦娥一号”飞天登月!“神州七号”太空举步!因为自强,四川大地震让爱沸腾中国!北京奥运,惊艳世界无与伦比!
每当升旗时,铿锵的国歌就会响起,那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歌唱。是在昭示我们,时刻准备着,挺直龙的脊梁!“少年强则中国强”!和平的月光亲吻着我们稚嫩的面庞,但我们不能忘记追逐喷薄万丈光芒的太阳——那就是中华民族的振兴强大、五星红旗的红艳闪亮!
老师们、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叫《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想必你们都知道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圆明园的事件吧!他们把圆明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是在运不走的,的就任意破坏。最可恶的是在10月18日和19日他们为了销毁证据,竟放火烧了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化成一片灰烬。现在给我们留下的只是几根孤零零的柱子和无尽的遗憾与愤怒。
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也就是九·一八事变。让全国人民陷入了深深的苦难。1931年9月18日至25日一周内,关东军占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座城市,并完全控制了12条铁路线。
日军控制的铁路除南满、安奉两路外,对北(平)宁(沈阳)、中东(由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长春)、沈(阳)海(龙)、四(平)洮(安)、吉(林)长(春)、吉(林)敦(化)、大(虎山)通(辽)、洮(安)昂(昂溪)、吉(林)海(龙)、营(口)沟(帮子)各线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控制。
沈阳是我国的军事基地,就在半天不到的时间就占领了。不是他们攻打占领的,而是我们自己拱手相让给他们的。在这里我们就看出了当时我们中华是多么的懦弱呀,手无扶鸡之力。
在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1年1月英军就侵占了香港岛。
看过《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和电影的同学,一定难以忘记日本人的凶残。他们杀害了将近30多万人,老人、妇女、儿童一个都不放过。日本人还举行杀人比赛,看谁杀的多。在电影里面说他们是禽兽,这些事是只有禽兽才能干出来的。
外国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痛苦,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心里。日本人到现在都没有死心,一直都还想着侵略中国。原来的日本首相小泉,去参见敬过神社后,多个国家表示不满。我感觉他根本看不起我们中国人,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让他刮目相看。现在中国的科技是愈来愈发达,“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等都相继飞上了太空,我相信以后的中国肯定会更发达。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新的栋梁,祖国新的花朵,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祖国更加美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让这句话记在我们的心里,永不忘记,激励我们奋发图强。
我的演讲完毕。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国资源丰富,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正因为这丰富的资源,才使别国的强盗狼狈为奸!我们这美丽的祖国曾经被他们折磨得伤痕累累。
早在一八四零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一八四二年签定《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一八五六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八六零年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然而,他们的狼子野心越来越大。一八九八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定《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租期九十九年!这难道不是国耻吗?
我们祖国不仅领土上遭到了抢占,而且历史文物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园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每一个都价值连城。正是这些珍贵的文物,才让英法联军流出了口水。
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帮豺狼闯进圆明园。珍珠首饰等一个劲儿地往口袋里放。大花瓶等庞大的东西一律毁掉。为了销毁罪证,十月十八日,十九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三天之后,圆明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片废墟。这难道不是国耻吗?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这个可恨的日子不能忘记!
终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国人经过种种磨难,终于把香港夺了回来;坚强的中国人重新站了起来!快看我们的生活多么好。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可以尽情在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游戏;我们可以在家中享受一切美好的待遇。但无论生活怎样好,我们还是应该刻苦读书,掌握科学知识,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请同学们永远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㈣ 中国建国历史60周年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辛弃疾)
1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3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
爱国诗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㈤ 中国报纸的历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康,梁成立的报社。中华民国的成立政府成立以前的《同盟会》的报社。以及共产党成立的报社。我只记得这些。给你个建议,去书店看看《中国近代现代史》的高中教材吧,不一定要买。
㈥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科技事业新的起点
1949年10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中国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终身教授职务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1955年,航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历经险阻,回国效力。后来的几十年间,他为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贡献。
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人。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
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
在此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㈦ 中国国歌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七首国歌
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能反映民族的心声和意志,除我们所唱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中国历史上还另外产生过6首国歌。
1896年,我国清朝政府派遗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这就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1900年以前,我国还未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外国殖民者入侵中国后,打着自己的国旗,唱着自己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中国人深感气愤屈辱。出于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叫《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铁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一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歌词是:"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
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歌词是"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化巅/江湖浩荡山锦连/勋华捐开尧天/亿万年。"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
1916年袁世凯下台。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卿云灿兮/纤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并由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这首歌为军阀混战的旧中国歌功颂德,涂脂抹粉,遭到国民的唾弃。
中国历史上第六首国歌是1930年国民党政府根据孙中山1924年在黄雨军校的训词为歌词,由程懋铭作曲的《国民党党歌》。歌词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由于歌词主题突出,内容厚重,故广为流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劳动人民心声和意志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由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1935年在上海监狱中挥笔疾书而成,人民音乐家聂耳饱醮激情谱曲。每当唱起这首歌,就铭记国家、民族创来的艰辛,就想起芦沟桥、平型关、延河水、沂蒙山
㈧ 中国报的历史事迹
1946年2月1日,前财政部部长敦李孝式为首的筹组委员会,发起创办《中国报》 。
1947年1月,《中国报》有限公司编辑部正式成立并设于峇都律,陈宗岳出任当时的主编。。而经理部则在吉隆坡谐街。
1950年5月23日,在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中国报》的印刷部惨遭马来亚共产党投掷手榴弹,并枪毙一名印刷部守卫。
1953年6月29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地的琼籍人士抵制《中国报》,起因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报》刊载了许云樵翻译巴素博士所著的“东南亚华侨史” (The Chinese In Southest Asia),造成海南人的误会。
1958年,《中国报》编采部及印刷部迁往吉隆坡十五碑阿都三笏律的自置大厦,然而经理部仍留在马结街二号的大厦。
1969年,《中国报》被当时政府勒令停刊30天,但经过上诉后只停刊10天。这次停刊事件是因为马来西亚发生历史上最惨痛的种族暴乱惨剧“513”事件。
1969年11月,马来西亚中文报进入新的旅程碑,《中国报》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家采用美国七彩柯式印刷的中文报章。
1984年4月,《中国报》厂址迁往陈秀莲路,当时的董总主席林晃升担任董事经理,当年6月《中国报》版面由传统直排格式改为横排格式。
1985年11月23日,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国报》也因此经不起连年亏损而停刊。
1986年7月25日,《中国报》在出版界奇才周宝振的收购下得以复刊,整份报章以七彩印刷,结果报份由2万份突飙升到10万份,创下大马报业纪录。
1990年5月19日,推出《中国报》晚报(夜报),并打著“今日事,今日知”的口号,在报章市场上扎稳根基,奠定了在雪隆区中文报销量之冠的地位。
1993年,丰隆集团接管《中国报》,《中国报》遂成为南洋报业集团属下的子公司,同年报份销量更冲破20万大关。
1994年5月,在霹雳州怡保设立印刷厂,并耗资250万带头启用数码传版系统,以便在吉隆坡的编辑部可以传送版面。
1995年8月19日,《中国报》第三次搬迁至孟沙区的 80,Jln Riong Off Jalan Bangsar, 59100 Kuala Lumpur.
1995年8月,槟城的北赖设立印刷分厂。
1996年4月,柔佛州的淡杯设立印刷分厂。
1998年2月,《中国报》添购新的DGM印刷机同时全面启用电脑排版系统。
2000年4月16日,《中国报》正式推出电子报网站。
2001年5月28日,马来西亚最大华人政党马华公会通过华仁控股收购南洋报业。
2004年,《中国报》电子报网站在大马10大网站排行榜中,荣膺最受欢迎的中文电子报。
2004年11月19日,《中国报》与当地电视台 Channel 9 合作,制作《新视界》电视杂志。
2005年1月6日,《中国报》从美国购入DGM440无轴彩色印刷机,成为东南亚区域首家拥有这种先进印刷机的报馆。
2006年,位于吉隆坡陈秀莲路新印刷厂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