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各省历史名称及著名名胜
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社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评选出中国10处最佳风景名胜区。 它们是: 万里长城 桂林山水 杭州西湖 北京故宫 苏州园林 安徽黄山 长江三峡 台湾日月潭 承德避暑山庄 秦陵兵马俑万里长城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 万里长城从哪里开始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始建的时间及其目的、重建时间及起讫地点 太空上能看见万里长城马? 北京都有哪几个长城旅游景点啊 桂林山水广西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她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 45'-109'104'40' ,北纬 24'18'-25'41' ,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565 平方公里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怎么来的 桂林山水资料 桂林山水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谁说的??? 杭州西湖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6分、东经120度12分。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需要杭州西湖导游词 除了杭州西湖,中国还有几个西湖? 杭州西湖的资料! 杭州西湖有多大、多深呀? 杭州西湖的风光是什麽样的? 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北京故宫资料 北京故宫的建筑为什么不是严格的正南正北? 是南京明故宫大还是北京故宫大 北京故宫导游解说词 北京故宫的实际面积有多大 苏州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9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异同点 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资料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的写作背景 有那些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相关问题 安徽黄山黄山,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公里,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东经118°09’、北纬30°08’),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 黄山甚么时候去最好 黄山四绝的导游词怎么写啊?? 黄山四绝是什么 黄山奇松中的陪客松树龄大约多少 我想到黄山爬山去,怎么玩方便? 长江三峡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长江三峡的资料 我国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原因 长江三峡导游词 巴东三峡和长江三峡有什么区别? 长江三峡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台湾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积7.73平方公里,湖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谁可以介绍一下日月潭,谢谢 日月潭的名称意思是什么 日月潭在哪里? 请问谁知道 日月潭 传说的来由 日月潭在台湾的哪个地方? 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the Mountain Resort)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承德。建造于18世纪初,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承德避暑山庄有多大? 承德避暑山庄的问题 从园林角度看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是哪个皇帝在位是建造的? 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挂屏 秦陵兵马俑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就是震动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B. 中国各省名称和简称的来历
中国各省简称的由来
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的命名比较复杂,现根据有关材料汇总如下。省
级行政区名称后面( )里的字是它的简称。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
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
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
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
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
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
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
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
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
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
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
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
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
“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
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
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
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
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
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
“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
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
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
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
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
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
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
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
“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
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三、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
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
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
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
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
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
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
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
(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四、23个省
1、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
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
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
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
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
“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
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
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
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
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
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
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
“青”。
7、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
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
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古称
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
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9、江苏省(苏)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
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
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
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
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
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11、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
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
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
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
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
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
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
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
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
省。
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5、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
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16、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
东省。
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
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
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
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
建省。
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
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
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
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
称“甘”。
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或秦)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
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
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
省。
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
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
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
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贵或黔)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
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
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
“贵”。
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一说认为境
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
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
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
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一说因境
内有滇池,故简称“滇”。
综上所述,省级行政区名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地理位置命名: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西藏、
海南、陕西、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等。
二、古代官府名称或辖区名称命名:如安徽、甘肃、江苏、福建、四川
等。
三、赋予一定纪念意义的命名:如重庆、天津、新疆、宁夏、辽宁等。
四、以境内中心城镇命名:如吉林、上海、北京等。
五、以境内河湖名称命名:如浙江、青海、黑龙江等。
六、与民族名称相关的命名:如内蒙古、台湾等。
七、其他:如贵州、香港、澳门等。
简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
一、以历史名称命名:如沪、渝、桂、冀、晋、鲁、豫、鄂、粤、琼、
秦、蜀等。
二、以境内河湖山脉名称命名:如赣、湘、贵、浙、陇等。
三、以全称中的一或多个字代替。
四、综合上述几类情况命名:如闽、皖、黔、滇、黑、辽、青、藏、甘
等。
C. 自古各省历史名称
1.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
2.天津: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
3.上海: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
4.黑龙江省:由黑龙江而得名。因为江水呈黑绿色,蜿蜒地流着象条游龙。
5.吉林省: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是『沿』的意思,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
6.辽宁省: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
7.河北省:相对于黄河以北。唐朝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
8.河南省:相对于黄河为南,主要部分在黄河以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
9.山西省:明朝设置山西省,春秋时是晋国领土
10.山东省: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领土
11.湖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南。由于湘江纵贯全省
12.湖北省: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
13.浙江省: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
14.江西省:唐朝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
15陕西省:是指现在的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以西的地区称陕西
16.安徽省:以清朝时的安庆府
17.江苏省:是以清朝时的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的头一个字组成。
18.甘肃省:是以古代甘州肃州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甘。境内的六盘山又叫陇山
19.贵州省:明朝设置贵州省。简称贵。因古代属黔中郡,
20.四川省:唐朝初年现在的四川省剑阁以南设东川,西川。这里的川,是平川广野的意思。
21.云南省:因为在云岭以南而得名。相传汉武帝时有人在白崖看见彩云
22.广东省:五代时叫广东。明朝设广东省,因为古代是百越(粤)地区
23.福建省:古代设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个州,取前两个州的头一个字就是福建。
24.台湾省:古代台湾称「夷州」或「流求」,清光绪年间建立台湾省,简称台。
25.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
26.宁夏回族自治区:这里原为古代西夏地区。取夏地安宁的意思,因此叫宁夏。
27.广西壮族自治区:明朝初年建广西省,因古代是桂林郡。
28.西藏自治区: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称西域。
30.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聚居地区,清朝时
D. 中国各省省名的由来:看看哪个省份最厉害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
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台湾:以台湾府得名。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台湾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台湾府及台厦道,是为台湾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台湾岛,后改台厦道为台湾道;清末设台湾省,后为日占,仍称台湾;民国收复,恢复台湾省,省名至今未变。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新疆: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未设新疆省,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儿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E. 中国有很多省份,它们名字都有什么由来
每个省份的名字由来也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是通过其中的几座特别有名的地方而得名,比方说江苏和安徽,就是取了江苏苏州和江宁,安徽则是取了安庆和徽州这两个地方,还有一些省份是因为地理位置而得名,比方说河南河北,基本上就是以黄河为界,湖南和湖北是因为洞庭湖而划分的,所以说每个省份的名字由来都是很有意思的。
还有我国南部的广东和广西,这两个地方因为都地处岭南,所以说也被称为是两广,广西以前叫作广南西路,而广东叫做广南东路,当时的越南也有一部分属于我国,所以说很多省份的命名由来还是很讲究的,包括各个城市命名也是这样。
F.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1、北京市
简称:京。由来: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以省、市、区名称的第二个字为简称的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2、天津市
简称:津。由来: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以省、市、区名称的第二个字为简称的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3、上海市
简称:沪,其他简称:申。由来: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江苏省
简称:苏,由来:以省、市、区名称的第二个字为简称的有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
5、浙江省
简称:浙,由来: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6、安徽省
简称:皖,由来:以境内山名是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7、福建省
简称:闽,由来: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境内有江叫闽江,以闽江为母亲河,故简称“闽”。
8、江西省
简称:赣,由来: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因境内有贯穿省内南北的河流叫赣江,以赣江为母亲河,故简称“赣”。
9、湖南省
简称:湘,由来: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因境内有贯穿省内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为母亲河,故简称“湘”。
10、山东省
简称:鲁,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
11、河南省
简称:豫,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相对于黄河为南,主要部分在黄河以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所以简称豫。
12、内蒙古自治区
简称:内蒙古,由来:以区名的前三字为简称的有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是蒙古族聚居地区,清朝时,为区别外蒙古,习惯上称为内蒙古。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所有简称中最长的一个。
13、湖北省
简称:鄂,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14、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由来:以西夏安宁得名。这里原为古代西夏地区。取夏地安宁的意思,因此叫宁夏。1928年设宁夏省。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简称:新,由来:新疆,意为“故土新归”。古代称西域,公元前一世纪起,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因为是新开辟的疆土,习惯上称新疆。清光绪年间设置新疆省,解放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16、广东省
简称:粤,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五代时叫广东。明朝设广东省,因为古是百越(粤)地区,所以简称粤。
17、西藏自治区
简称:藏,由来:以省、市、区名称的第二个字为简称的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因为它在中国西部,称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18、海南省
简称:琼,由来: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设立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19、广西壮族自治区
简称:桂,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复设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20、四川省
简称:川或蜀,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以省、市、区名称的第二个字为简称的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21、河北省
简称:冀,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22、贵州省
简称:贵或黔,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23、重庆市
简称:渝,其他别称:巴,由来:重庆古称“巴”,商周时期为巴国首都。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24、山西省
简称:晋,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25、云南省
简称:云或滇,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因在云岭以南而得名。相传汉武帝时有人在白崖看见彩云,派人追彩云到这里,因为设立的县在彩云的边,所以叫云南,简称云。因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国,故又简称滇。
26、辽宁省
简称:辽,由来: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
27、陕西省
简称:陕或秦,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28、吉林省
简称:吉,由来: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29、甘肃省
简称:甘或陇,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30、黑龙江省
简称:黑,由来: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31、青海省
简称:青,由来: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32、台湾省
简称:台,由来: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台湾,以台湾府得名。古代台湾称“夷州”或“流求”,又称“东番”、“北港”、“大员”、“大湾”,后来又改为“台湾”,清光绪年间建立台湾省,简称台。
33、香港特别行政区
简称:港,由来:宋代以前,香港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
34、澳门特别行政区
简称:澳,由来:澳门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
(6)中国各省省名之由来和历史扩展阅读:
1、四大经济区,以省级行政区划分的结果如下:
(1)东北地区(3个):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2)东部地区(11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
(3)中部地区(6个):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4)西部地区(12个):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政区地名诗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江二宁福吉安。
云贵川藏青甘陕,新蒙琼瑜北上天。
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谱新篇。
大陆台湾本一家,企盼早日大团圆。
3、行政区划审批
(1)全国人大审议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
(2)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行政区划界线的变更,地区、盟、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林区、特区的设立、撤销、更名或者改变隶属关系;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审批县级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乡、民族乡、镇、街道、苏木、民族苏木的设立、撤销、更名或变更行政区域界线;
G. 中国各省名字的由来吗
1.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
2.天津: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4.黑龙江省:由黑龙江而得名。因为江水呈黑绿色,蜿蜒地流着象条游龙。简称黑。
5.吉林省: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是『沿』的意思,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后来建省时,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简称吉。
6.辽宁省: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简称辽。
7.河北省:相对于黄河为北。唐朝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1928年称河北省。因代属冀州地区,所以简称冀。
8.河南省:相对于黄河为南,主要部分在黄河以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所以简称豫。
9.山西省:相对于太行山为西。明朝设置山西省,春秋时是晋国领土,所以简称晋。
10.山东省:相对于太行山为东。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
11.湖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南。由于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
12.湖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北。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13.浙江省: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简称浙。
14.江西省:唐朝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清朝时改为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赣。
15陕西省:是指现在的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以西的地区称陕西。简称陕。古代时是秦国领土,又简称秦。
16.安徽省:以清朝时的安庆府(今安庆)和徽州府(今歙县)的头一字组成。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简称皖。
17.江苏省:是以清朝时的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苏。
18.甘肃省:是以古代甘州(今长掖),肃州(今酒泉)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甘。境内的六盘山又叫陇山,故又简称陇。
19.贵州省:明朝设置贵州省。简称贵。因古代属黔中郡,所以简称黔。
20.四川省:唐朝初年现在的四川省剑阁以南设东川,西川。这里的川,是平川广野的意思。宋代分设益州,榨州、利州、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元朝设四川省,简称川。三国时是蜀国领土,所以简称蜀。
21.云南省:因为在云岭以南而得名。相传汉武帝时有人在白崖看见彩云,派人追彩云到这里,因为设立的县在彩云的边,所以叫云南,简称云。因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国,故又简称滇。
22.广东省:五代时叫广东。明朝设广东省,因为古代是百越(粤)地区,所以简称粤。
23.福建省:古代设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个州,取前两个州的头一个字就是福建。明朝设福建省,因是闽族人居住地区,所以简称闽。
24.台湾省:古代台湾称「夷州」或「流求」,又称「东番」、「北港」、「大员」、「大湾」,后来又改为「台湾」,清光绪年间建立台湾省,简称台。
25.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简称青。
26.宁夏回族自治区:这里原为古代西夏地区。取夏地安宁的意思,因此叫宁夏。1928年设宁夏省。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27.广西壮族自治区:明朝初年建广西省,1958年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简称桂。
28.西藏自治区: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因为它在中国西部,称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代称西域,公元前一世纪起,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因为是新开辟的疆土,习惯上称新疆。清光绪年间设置新疆省,解放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30.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聚居地区,清朝时,为区别外蒙古,习惯上称为内蒙古。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所有简称中最长的一个。
H. 中国各省省名之由来是什么
中国各省省名之由来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
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台湾:以台湾府得名。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台湾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台湾府及台厦道,是为台湾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台湾岛,后改台厦道为台湾道;清末设台湾省,后为日占,仍称台湾;民国收复,恢复台湾省,省名至今未变。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新疆: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未设新疆省,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儿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I. 中国各个省的地名起源~~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 作者:佚名转贴自:人物 文章录入:小凡 〕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延、?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台湾:以台湾府得名。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台 湾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台 湾府及台厦道,是为台 湾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台 湾岛,后改台厦道为台 湾道;清末设台 湾省,后为日占,仍称台 湾;民国收复,恢复台 湾省,省名至今未变。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新疆: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未设新疆省,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儿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