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世界历史疆域变迁

世界历史疆域变迁

发布时间:2021-02-05 17:10:53

A. 有没有反应历史上世界各地区疆域变化的图册

可以推荐你去抄看一下《全球通史》,美国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写的,北大出版社的,各大网站都有卖,我在成都的一家新华文轩书店里也有看到。这本书是比较好的世界通史,上面很多附图也是很好的,几乎可以了解到你想要的,加以文字可以更好地了解。

B. 世界各国历代疆土版图变迁动画 是怎么制作的

需要很细心很细心的去调,实在不行可以尝试一下c4d

C. 求冲古到今世界地图(国家疆域,名称)的演变。 特别是亚非欧的。 最好有地图。

绝尘穿云行,历史地图大版全权
http://muxiang37.blog.163.com

D. 求一个优酷视频:世界历史 帝国版图演变

亚欧大陆帝国演变

E. 中华疆域变迁史的领土变迁

五千多年以前,在亚洲的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部落首领有:黄帝、尧、舜、禹。
大约在公元前1988年至公元前1979年之间,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度,在河南禹县的钧台称王,建国号夏。夏朝的领土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之间,面积大约有五十万平方公里。夏朝的末代君王叫桀,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大约在公元前1579年,夏所属部落首领成汤灭夏,定都河南商丘,建国号商。商君武丁扩土四方,占领湖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区,面积扩大到一百万平方公里。商朝的末代君王是纣王。纣王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商所属部落首领姬发灭商,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周,史称西周。姬发大封诸侯。周朝初期的面积与商朝差不多,大约有一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区。后来又扩充,东北边到达黑龙江地区,东边临海,东南方最远到达江苏无锡地区,南边到了安徽巢湖地区,西边到了甘肃东部,北部占有内蒙古的部分地区,面积大约有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1002年,西周康王攻入蒙古地区。
公元前985年,西周昭王攻入湖北、安徽地区。
公元前964年,西周穆王攻入青海地区。
公元前960年,西周穆王攻入新疆的昆仑山地区。
公元前845年,西周厉王攻入淮河流域。
公元前822年,西周宣王占领淮河流域。
公元前771年,西周臣申侯灭西周。
公元前770年,西周遗臣姬宜臼称王,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周,史称东周。东周各代君王无能,所属各诸侯国纷纷自强,史称“春秋战国”。各地人才畅所欲言,史称“百家争鸣”。
公元前551年,鲁国贵族遗腹子孔丘诞生,创立儒家学说。
公元前249年,秦国灭东周。
公元前246年,秦嬴政继承王位,立志统一天下。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燕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天下统一,统一度量衡,史称“万世开基”。秦嬴政改称秦始皇,定都陕西咸阳。秦国占有陕西、山西、河北、北京、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地区,面积大约有三百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向北攻击匈奴,占领黄河以东至阴山的地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秦军占领广西、海南岛等地区。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掉不利于统治的各种书籍,史称焚书。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活埋四百六十多名各地学者,史称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子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扰民太甚,天下人反。匈奴人冒顿单于建立匈奴政权。
公元前206年,平民刘邦灭秦,称汉王。秦遗臣赵佗称王,建国号南越,占有广东、广西、海南岛及周围地区。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汉,史称西汉。此时汉朝的面积与秦朝大致相同。
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赵佗归降汉朝。
公元前194年,西汉人卫满渡鸭绿江,称王,定都平壤,建国号朝鲜。
公元前141年,西汉武帝即位。
公元前134年,西汉武帝召见儒者董仲舒,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影响后世数千年。
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军攻击匈奴,占领蒙古全境及贝加尔湖地区,封狼居胥山。
公元前115年,西汉臣张骞向西开通丝绸之路,西汉产品销售到欧洲地区。
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派杨仆率军灭南越国,占领广东、广西、海南岛、越南等地区。一支西汉军占领四川、贵州等地区。
公元前109年,西汉军占领云南地区。
公元前102年,西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军占领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地区,兵临伊朗、阿富汗等地,西域众国皆归降西汉。
公元前99年,西汉武帝派杨仆、荀彘()率军占领朝鲜地区。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的五十六个国家,由西汉臣郑吉负责。
史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青海羌族人归降西汉。西汉全盛时,面积大约有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占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朝鲜、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越南、贵州、青海、内蒙古、蒙古、海南岛、新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国中部及东南部分等地区。
公元前36年,西汉臣陈汤在西域灭匈奴郅支单于,留下传世名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后世一位学者评论:中国之教始于孔丘,中国之政始于秦始皇,中国之境始于汉武帝。他总结的真对呀。 公元8年,西汉国戚王莽灭西汉,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新。王莽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23年,西汉皇亲刘玄灭新,称帝,定都陕西西安。
公元25年,西汉皇亲刘盆子灭刘玄,称帝,定都陕西西安。西汉皇亲刘秀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汉,史称东汉。
公元27年,东汉帝刘秀灭刘盆子。
公元73年,东汉使者班超出使西域,西域五十余国归降东汉。
公元91年,东汉臣耿夔(kui)率军占领阿尔泰山地区,将匈奴政权彻底瓦解,威胁中原地区三百年的匈奴之患被解除。
公元184年,东汉皇帝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220年,东汉臣曹丕灭东汉,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魏,史称曹魏,占有河北、北京、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
公元221年,东汉臣刘备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汉,史称蜀汉,占有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公元229年,曹魏臣孙权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吴,史称东吴,占有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
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汉。
公元265年,曹魏臣司马炎灭曹魏,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天下统一。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08年,西晋臣刘渊在山西称帝,定都山西临汾,建国号汉。
公元315年,汉臣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6年,汉灭西晋。
公元318年,西晋皇亲司马睿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晋,史称东晋。天下进入南北朝时期。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yao)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定都河北邢台,史称后赵。
公元329年,后赵灭前赵。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47年,东晋灭成汉,占领四川地区。
公元350年,后赵臣石闵灭后赵,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冉魏。石闵改名冉闵。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苻健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52年,前燕灭冉魏,占有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区。
公元370年,前秦灭前燕。
公元376年,前秦灭代。
公元382年,前秦帝苻坚统一北方。
公元383年,前秦帝苻坚发兵欲统一南方,在安徽淝水被东晋军队击溃。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chang)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圭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394年,后秦灭前秦,占有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区。后燕灭西燕。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公元417年,东晋灭后秦。
公元420年,东晋臣刘裕灭东晋,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宋,史称刘宋。
公元423年,北魏皇亲拓跋焘即位,称北魏太武帝。
公元431年,北魏灭大夏。
公元436年,北魏灭后燕,占领辽河流域。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发兵攻刘宋,欲统一南方,不胜,天下依旧分裂。
公元479年,刘宋臣萧道成灭刘宋,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齐,史称南齐。
公元502年,南齐臣萧衍灭南齐,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梁,史称南梁。
公元534年,北魏臣元善见称帝,定都河北临漳,建国号魏,史称东魏。
公元535年,北魏臣元宝炬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魏,史称西魏。
公元550年,东魏臣高洋灭东魏,称帝,定都河北临漳,建国号齐,史称北齐。
公元557年,西魏臣宇文觉灭西魏,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周,史称北周。南梁臣陈霸先灭南梁,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陈。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
公元581年,北周国戚杨坚灭北周,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隋(sui)。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天下统一,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琉球群岛归降隋朝。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死,其子杨广继位,称隋炀(yang)帝。隋朝全盛时,东、南至海,
西到新疆,北到内蒙古,面积大约六百万平方公里。隋炀帝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618年,隋臣李渊灭隋,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唐。
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子李世民即帝位,称唐太宗。唐朝全盛时,领土东至日本海,西北到达里海,北部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至越南及西沙群岛,面积大约有一千六百万平方公里。
公元630年,西北各国归降唐朝,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32年,西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定都拉萨。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嫁西藏王松赞干布,史称:西藏归唐。彝(yi)族人在云南建南昭国。
公元668年,唐军占领朝鲜地区。
公元690年,唐皇后武则天灭唐,称帝,建国号周,史称武周。
公元705年,武周皇亲李显灭武周,称帝,建国号唐。
公元738年,南诏国归降唐朝。
公元762年,唐臣大钦茂在东北地区称王,定都吉林敦化,建国号渤海,占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公元880年,唐秀才黄巢驱唐,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齐。
公元884年,唐军灭齐。
公元907年,唐臣朱温灭唐,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梁,史称后梁。后梁封钱棰为吴越王,定都浙江杭州,史称吴越国,占有江苏、浙江等地区。唐遗臣王健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蜀,史称前蜀,占有四川、甘肃、陕西、湖北等地区。后梁封马殷为王,定都湖南长沙,建国号楚,占有湖南地区。天下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称帝,定都内蒙古巴林左旗,建国号契丹,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918年,唐遗臣刘蛰在广东广州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占有广东、广西地区。
公元919年,唐遗臣杨隆演称帝,建国号大吴,占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区。
公元923年,唐遗臣沙陀部人李存勖(xu)称帝,定都河南洛阳,建国号唐,史称后唐。后唐灭后梁。
公元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王,定都江陵,建国号荆南,占有湖北地区。
公元925年,后唐灭前蜀。
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
公元933年,后梁臣王延钧称帝,定都福建福州,建国号闽,占有福建地区。
公元934年,后唐臣孟知祥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蜀,史称后蜀,占有四川地区。
公元936年,后唐国戚沙陀族人石敬瑭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晋,史称后晋。
公元937年,大吴臣徐知诰灭大吴,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齐。后晋灭后唐。
公元938年,齐帝徐知诰改名李升,改齐为唐,史称南唐。
公元945年,南唐灭闽。
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契丹国改称辽国。后晋臣刘知远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汉,史称后汉,占有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区。
公元951年,后汉臣郭威灭后汉,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周,史称后周。后汉臣刘闵(min)称帝,定都山西太原,建国号汉,史称北汉。
公元955年,南唐灭楚。
公元960年,后周臣赵匡胤灭后周,称帝,定都河南开封,建国号宋,史称北宋。
公元965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3年,北宋灭荆南国。
公元971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8年,吴越国归降北宋,北宋统一南方,占有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岛等地区,领土面积大约有四百万平方公里。北宋朝廷过度集权,天下英雄无用武之地。
白族人定都云南大理,建国号大理,占有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南部、缅甸、泰国、老挝等地区。
公元979年,北宋灭北汉。北宋攻辽,欲统一北方,失败。
公元1038年,北宋臣党项族人李元昊(hao)称帝,定都宁夏银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占有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内蒙古等地区。
公元1115年,辽臣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称帝,定都黑龙江阿城南,建国号金。
公元1125年,金灭辽。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俘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皇亲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建国号宋,史称南宋。南宋占有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区,南宋面积大约有二百万平方公里。南宋占领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
公元1130年,金臣刘豫称帝,定都河北大名,建国号大齐,史称伪齐,占有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区。
公元1131年,辽皇族耶律大石在乌兹别克斯坦称帝,建国号辽,史称西辽。
公元1133年,西辽帝耶律大石定都吉尔吉斯坦的托克马克。
公元1137年,金灭伪齐。
公元1138年,南宋归降金。
公元1206年,金臣蒙古人铁木真即大汗位,称成吉思汗,定都蒙古后杭爱省,建国号蒙古,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1207年,蒙古皇亲术赤率军占领西伯利亚地区。
公元1218年,蒙古军灭西辽。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率军占领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军一部占领伊朗。
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率军占领阿富汗,蒙古军一部占领土库曼斯坦。
公元1222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入印度河流域。
公元1223年,蒙古臣哲别率军占领乌克兰地区。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亡于甘肃清水县。蒙古军队灭西夏。
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国联合灭金。
公元1235年,蒙古军队攻入俄罗斯地区。
公元1238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占领俄罗斯的莫斯科。
公元1240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占领乌克兰的基辅市。
公元1241年,蒙古皇亲拔都率军攻入波兰、匈牙利。蒙古军队的一部占领奥地利的维也纳。蒙古军队的一部占领亚得里亚海东岸。
公元1247年,西藏地区归降蒙古国。
公元1253年,蒙古皇亲忽必烈率军灭大理国,占领云南及周边极为辽阔的地区。
公元1256年,蒙古皇亲旭烈兀率军占领伊朗地区。
公元1257年,蒙古军队占领越南河内。
公元1258年,蒙古皇亲旭烈兀率军灭伊拉克地区的黑衣大食国。
公元1260年,蒙古皇亲忽必烈即蒙古国大汗位。蒙古皇亲旭烈兀(wu)率军占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及周边地区。
公元1269年,朝鲜归降蒙古国。
公元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称帝,定都北京,改蒙古为元。
公元1274年,元军攻入日本福冈地区。
公元1279年,元军灭南宋,结束了从五代十国到南宋共三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天下统一。
公元1281年,元军攻入日本平户岛地区。
公元1283年,元军攻入缅甸。
公元1284年,元军攻入越南。
公元1285年,缅甸归降元朝。
公元1292年,元帝忽必烈派元军攻入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地区。元朝庭面积最大时,大约有三千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公元1351年,元朝廷扰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1368年,平民朱元璋驱元,称帝,定都江苏南京,建国号明。元顺帝率余部返回蒙古地区。
公元1369年,朝鲜归降明朝廷。
公元1372年,西藏、琉球群岛归降明朝廷。
公元1388年,明朝廷统一全国。领土面积最广时,北边到达乌第河,东至日本海,西到哈密,包括西藏,南到南海诸岛。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左右。
公元1405年,明太监郑和率船队七次出航西洋,到达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中东地区、非洲东海岸地区,郑和后来宣称:走遍各地。
公元1421年,明帝朱棣(di)定都北京。
公元1436年,越南归降明朝廷。
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
公元1616年,明臣女真人努尔哈赤在辽宁新宾老城即汗位,建国号金,史称后金,占有黑
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
公元1636年,金汗努尔哈赤子皇太极称帝,将金改为清。蒙古各部归顺清政府。
公元164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
公元1644年,明驿卒李自成驱明,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顺。清军灭顺,定都北京。平民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定都成都,建国号大西。
公元1646年,清灭大西。
公元1651年,俄国人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雅克萨城。
公元1654年,琉球群岛归降清政府。
公元1661年,清灭明。
公元1662年,明遗臣郑成功驱荷兰人,占领台湾。
公元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全盛时,面积大约有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
公元1689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北部边界。
公元1697年,清军平定蒙古大汗葛尔丹的独立活动。
公元1716年,新疆准葛尔的策妄阿拉布坦占领西藏地区。
公元1720年,清军占领西藏地区。
公元1724年,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罗卜藏丹津的独立活动。
公元1726年,清政府在云贵五省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公元1727年,清政府平定西藏的独立活动。
公元1728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条约,确定中俄中段边界。
公元1758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独立活动。
公元1762年,清军占领新疆地区。
公元1769年,缅甸归降清政府。
公元1790年,越南归降清政府。
公元1792年,尼泊尔归降清政府。
公元1793年,清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定《钦定西藏章程》,约定:今后西藏地区的重大事项由中原中央政府决定。
公元1828年,清军平定新疆维吾尔人张格尔的独立活动。
公元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根据此条约,香港地区归英国管辖。
公元1846年,俄国占领清政府的巴尔喀什湖东南的喀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七河地区。
公元1851年,清秀才洪秀全称帝,建国号太平天国。
公元1854年,俄国占领清政府的阿拉木图地区,包括伊犁河下游地区。
公元1858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瑷珲条约》。
公元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世界第一宫廷花园圆明园。清政府与俄国签定《中俄北京条约》。
公元1864年,清军灭太平天国。清政府与俄国签定《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根据此约定,俄国占据清政府西境的3个大湖??巴尔喀什湖、斋桑湖和伊塞克湖,连同周边地区,共达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公元1867年,塔吉克人阿古柏在新疆称汗,建国号哲德沙尔。
公元1875年,日本国占领清政府的琉球群岛。
公元1877年,清灭哲德沙尔,占领新疆地区。
公元1882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俄国据此占有清政府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公元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签定条约,法国根据此条约占领越南地区。
公元1886年7月24日,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中英会议缅甸条约》,将云南南部的果敢、班洪等四县割让给英国管辖,这个地区就是现在的金三角地区。
公元188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定《藏印条约》,英国根据此条约占领锡金地区。
公元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国签定《马关条约》,日本国根据此条约占领清政府的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清政府承认朝鲜地区独立。
公元1900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国、意大利国、奥地利国组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公元1904年,英军占领拉萨。
公元1907年,英军根据《中英续订印藏条约》,全部退出西藏。
公元1921年,蒙古宣布脱离中华民国

F. 德国在历史上的疆域变化

1918—1937年德国疆域图
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划归波兰。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梅梅尔(默默尔)1252年由条顿骑士团建立。1422年确立了普鲁士省与立陶宛之间的边界,梅梅尔被包含在普鲁士的范围里面,一直到1919年这条边界都未曾变动过。巴黎和会中签署了协议,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不过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归还该地区,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德意志第三帝国版图
现在德国地图
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渃林两个州让给法国
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让给丹麦
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
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独立为现在的捷克等地。
总计,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从庞大的德意志帝国沦为地理上的小国。
今天的德国只有35.6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连挪威、日本都不如,但这是两次大战割地赔款的结果。从历史地图上看,一战前夕的德国比今日德国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二战前夕(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现在大。现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给波兰了,包括普鲁士、西里西亚的大片领土。一战前德国面积540858平方公里 ~

G. 世界历史版图中,疆域最大的十个国家是哪些

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依次是:
1、大英帝国 面积3400万平方公里
2、蒙回古帝国 面积3320万平方公里
3、沙皇俄答国 面积2280万平方公里
4、苏联 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
5、俄罗斯联邦 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
6、西班牙帝国 面积1585万平方公里
7、清帝国 面积1470万平方公里
8、元帝国 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
9、倭马亚哈里发王朝 面积1320万平方公里
10、唐帝国 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

H. 有没有这样一个软件,可以显示从古至今任一年世界各国的疆域变迁.

没有,暂时也不抄可能有。
历史上很多消失的国家至今没有被发现,如周初分封的很多小国;
还有的国家的历史是糊涂账,比如夏商周断代就没搞清楚;出土编钟的地方到底是随国还是曾国也不清楚……
还有被政治家掩盖歪曲的历史;
各国有争议的历史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高句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还是棒子国的祖先……
你如果编写了这个软件,一定会引起多国的政治纠纷。甚至有可能比拉什迪的下场还惨。

I. 中华疆域变迁史的历史沿革

远古 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六、七千处,遍及全国。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活动的范围。这些分散的原始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和融合,形成了2个主要的部落联盟:一是活动于黄河中游的夏人,一是活动于黄河下游的夷人。以后夏人部落不断扩展,与东部夷族相融合,成为最大的华夏部落联盟。 夏朝 传说中的大禹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国──夏朝。据考古和文献资料,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豫西嵩山附近的颍河上游伊洛河流域和黄河北岸的古济水流域,晋西南也是其重要统治区。夏朝东面疆土还扩展到了豫东黄河下游地区,夏朝后期都城斟灌、帝丘、老丘、西河等都在这一地区。其势所及南至江汉北,东近淮泗。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族就是在这一地区发展起来的。 商朝 继夏朝兴起的是商朝,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商族相传是东方的古老部落,始祖是契。传十四世至汤,才灭了夏朝。大体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今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近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盘庚(第二十商王)迁殷后,国势强大。武丁(第二十三商王)以前,商朝的疆域北面扩展到了易水,南抵淮河,西至太行、伏牛山脉,东至海。武丁以后疆域更为扩大,东北可能到达了辽宁,南抵江淮(湖北黄陂盘龙城即为归附商朝的一个方国),西北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成为古代东方的强大奴隶制国家。
商朝的周围还有许多部族和方国(即已归属的部落国家)。在今东北的有肃慎,滦河下游有孤竹,内蒙古东南部和山西境内有鬼方、方、土方,陕西北部有羌方、犬戎、熏育(荤粥),西部有周、氐,西南为巴、蜀,长江中游为濮、楚人,淮河流域为淮夷等等。 西周 公元前11到前8世纪建立周朝的周人,起源于今陕西武功一带,原为商朝西部的一个方国。后迁居豳(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以后又南梁山,至于岐山下的周原。
从周文王开始沿渭河向东发展,翦除了商朝在关中的势力,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沣河西岸)。武王即位,为经营东方,又将国都东迁于沣河东岸的镐(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数年后灭殷,控制了商朝统治区。武王死后,周公东征,相继征服了商朝残余势力和东方诸小国。周朝的疆土大于商朝,为了控制新取得的领土,即推行分封制,即将周朝王畿之外的地区分封给宗室、勋戚功臣、先圣后裔,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室。据记载,周初分封71国,以后仍陆续有所分封,多至数百国。其中主要的有东方的齐、鲁,北方的燕、晋等大国,此外,还,黄河下游的卫、管、陈、曹、蔡,汉江流域的“汉阳诸姬”,长江下游的宜和太湖流域的吴。总之,当时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萧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周公在今洛阳附近营建雒邑,作为控制东方的政治中心。 春秋时期 春秋初年,四周夷狄入侵,华夏区域缩小。“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西方关中地区为犬戎所占,东方的山戎、北戎曾侵扰燕、齐、郑等国,南方的淮夷势力也伸入中原地区。 最强大的是狄, 居于晋中以北、狭北及太行山两麓,地域广大,并四出侵扰,向南向东发展。中叶以后,五霸迭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相继和戎狄展开斗争。齐并山东半岛诸夷,晋并太行东西大河南北诸戎狄,秦并关中自陇以东诸戎。中原地区的戎狄、东夷浙与诸夏融合,南方的楚越“蛮夷”之地也多诸夏化。故至春秋末年诸夏范围又有所扩展。
春秋战争之际,中原地区诸国逐渐合并,疆界屡易。到战国时形成了韩、赵、魏、齐、楚、燕、秦七大强国,即所谓战国七雄。夹在七雄之间还有十几个小国。这时七国强大,纷纷向四边开疆拓土,置郡县,修长城。秦国在惠文王时南攻楚汉中,取地600里,置汉中郡。昭襄王时灭义渠等戎而置陇西、 北地2郡(在今甘肃东部),疆界扩展至今的泾、 渭上游和洮河流域。 于是筑长城,西端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北沿北地、上郡北界,至今陕北黄河西岸。今仍有遗址存在。 公元前316年灭巴、蜀,置巴、蜀二郡,将四川盆地也划入秦国版图。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华夏诸国的周围分布有许多蛮夷戎狄。靠近中原地区的戎狄,先后被韩、赵、魏、秦并合,遂与华夏族融合。东夷、淮夷也为齐、鲁等所融合。南方越族的许多地方成为楚国领地。较远的如北边的林胡、楼烦,原居晋、陕、冀北部和内蒙古地区,先曾为晋、秦、燕大敌。战国时受赵、燕攻击,渐次退出长城以外,为匈奴所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秦到两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共400年,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开创性意义。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即统一六国前一年,东南并闽越和东瓯,置闽中郡,有今福建全省及浙江东南部。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南五岭并南越,置桂林、南海、象3郡,相当今广东、广西2省;北逐匈奴,拓地至阴山, 将河套地区开置九原郡。 于是将战国的燕、赵、秦长城重加修筑和连接,形成了“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秦长城。史载其时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此外,秦始皇还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邛、冉等等,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汉武帝继位后,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内(断向外扩展疆土。 北方疆域的开拓。 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还收复了河南地。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 置河西四郡。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设置酒泉郡。以后至公元前67年间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部,连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又称河西5郡。 南方的扩展。公元前111年又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交趾、 九真、日南、象8郡。次年又跨海于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2郡。 以上10郡包括今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较秦时更为扩展。 公元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的威胁,举国内迁至江淮之间。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又迁其民于江淮之间,后来又在今福建全省和浙江南部设置冶(今福建福州市)、回浦(今浙江临海东南)2县(属会稽郡。 西南7郡的设置。 公元前135—前109年开西南夷,在夜郎、且兰、邛、、冉、白马氐、劳浸、靡莫滇、昆明等部族地置犍为、柯、越、沈黎、汶山、武都、益州7郡,除了武都郡在今陕甘2省的嘉陵江上游外,其余6郡在今云贵和川边地区,西南界达到了今四川邛崃山和云南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带。 东北乐浪4郡的设置。公元前108年灭了由燕人卫满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的卫氏朝鲜,以朝鲜及其附属国地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4郡,把东北疆界推至朝鲜半岛中、北部,东至日本海,南抵汉城以北一带。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西域一词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域指今甘肃敦煌古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以东的今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远至中亚或更远至欧洲东部和北非地区。 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的势力已到了西域地区,控制了当地许多分散的小国。汉武帝时曾于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企图联合乌孙、大月氏,以抗击匈奴。公元前102年又远征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获胜。 自此西域震恐,多遣使来贡。于是在敦煌至罗布泊之间设立交通亭站,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渠犁(今库尔勒)等处屯田。这时汉朝只控制到天山南路。北路自乌孙以东犹在匈奴控制之下。至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天山南北才完全摆脱匈奴的统治。汉朝置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今轮台东)。都护辖区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孙、帕米尔地区的无雷和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等。 汉武帝时汉朝疆域空前辽阔: 东抵日本海、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北方地区,自三国至西晋,南匈奴大量迁入边郡;原居于边郡的乌桓叛服不常,公元207年为曹操所击破,再迁内地。
十六国时期,“五胡”在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北方疆域有所扩展。如后赵控制了河套以南,前燕灭了宇文部扩展到老哈河流域,前秦控制了河套地区的大黑河流域。所以北魏统一北方后,北面疆域到了阴山、河套,与柔然为界。
5世纪初,柔然向漠北挺进,占有了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此后势力渐强,其版图东至大兴安岭,南邻大漠与北魏对峙,西逾阿尔泰山,包有准噶尔盆地,北至贝加尔湖。为北魏政权北面的劲敌。5世纪中叶,其势力还伸至今新疆地区。 隋朝 6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上兴起的突厥人,552年灭柔然汗国,建立了突厥汗国。583年前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至辽河下游,西至里海,南至大漠北,北至贝加尔湖。建牙于郁督军山(今鄂尔浑河上游)。后南到阴山,逼临周齐,成为中原王朝北边的强大邻邦。
隋朝初建,突厥就侵扰东北、北、西北三边。583年东西突厥分裂为2个汗国后,东突厥居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高原,西突厥居阿尔泰山以西至雷翥海(里海,一说咸海),包括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流域。隋朝即乘机取得河套地,不过势力未超过阴山。自西汉元帝时弃珠崖后,经7个半世纪,又复为中原王朝的疆土。至隋末,吐谷浑复国,收复了隋朝所占故地,又脱离了中原王朝。 唐朝 唐朝在太宗、高宗时期(647—683)是疆域扩展期。630年唐朝灭东突厥,北面疆域推至阴山以北600里,将漠南收入版图。646年又灭了汉北的薛延陀(铁勒诸部之一),北至贝加尔湖的大漠南北全入唐版图。于是在漠北设安北都护府(627年置燕然都护府于乌加河北,663年移治回纥本部土拉河畔,改称瀚海都护府,669年改名安北,仍治漠北),统辖漠北铁勒诸部都督府州;在漠南置单于都护府(663年置云中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664年改称单于),统辖漠南突厥诸部都督府州。这是唐朝北方疆域的极盛时期。不久。679年在单于都护府境内突厥叛唐,682年突厥复国。唐朝势力退出漠北,单于都护府并入安北都护府,移治阴山以南。7世纪初兴起于薛延陀北面的回纥,原臣属突厥。东突厥亡后,与薛延陀平分漠北。744年建国,745年灭东突厥,斥地愈广,“东极室韦,西金山,南控大漠,尽得古匈奴地”。建都鄂尔浑河,为漠北一大强国。
安史乱后,唐帝国削弱,疆土收缩。周边各族因长期受到隋唐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在这过程中加强自己政权的建设。
西面吐蕃的崛起。吐蕃居住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一带。6世纪末与吐谷浑、 劳毗同为青藏高原上三大势力。至7世纪下半叶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多次与唐朝争夺安西4镇。 宋朝 公元10世纪下半叶—13世纪下半叶,中国分裂为好几个政权,在中原的有宋、辽、金、夏,在边区的有大理、吐蕃和西州回鹘、哈汗国、西辽。
北宋因五代梁晋汉周之旧建都开封,太祖时先后消灭了割据南方的荆南、马楚、后蜀、 南汉、南唐诸国。至太宗初,吴越、漳泉献地,太平兴国四年(979)灭北汉,建成了中原地区的统一王朝,疆域基本上沿袭了五代十国后期的范围。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市),其疆域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东南沿海的澎湖列岛。 辽朝 辽朝南以雁门山关、大茂山和白沟河下游(今白沟镇、霸县、信安镇一线)与北宋分界。北为西北路招讨司、乌古敌烈统军司统辖漠北诸部族,北界在今蒙古国和俄罗斯边界之北,东循外兴安岭至海,东面据有渤海国故地,南面跨越鸭绿江、图们江有今朝鲜东北部。黑龙江下游的室韦诸部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诸部,均为其羁縻地区。西境辖有阿尔泰山地区的粘八葛部。 西夏 西夏初据夏州,旋迁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1020年迁都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市),筑城居之,升为兴州。1033年升为兴庆府。其疆域盛时西至古玉门关,北至今额济纳旗和后套地区,南至祁连山,东有河套至陕北的横山,先后与宋、金分界。 金朝 1115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崛起于松花江支流阿什河(金时称按出虎河)。1125年灭辽,1126年灭北宋,1142年与南宋罢兵议和,成为北中国一大强国。其疆域南以淮水、秦岭与南宋为界,东至日本海,东南与高丽接壤,西邻西夏、吐蕃、略如北宋旧界,北边东段抵外兴安岭。 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又一次扩展时期。其与汉唐不同者,是由边区少数民族占有了全部汉族地区的统一帝国。正因为将广大边区加入了统一大家庭,故其所建帝国的疆域十分辽阔。本文述及的元朝疆域是指元朝皇帝直接统治的版图,不是指整个蒙古帝国。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奉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此后至1279年蒙古先后征服西辽、西夏、金、吐蕃、大理,最后灭南宋。
元朝在东北置辽阳行省,其南界抵达辽东半岛南端,东南与高丽接壤。东至于海,在黑龙江口奴儿干地置征东元帅府。1286年前还征服了今库页岛上的骨嵬。在北方设置了岭北行省,辖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西伯利亚中部和中国内蒙古东部、北部和黑龙江部分地区。西南方面统一吐蕃地区,置宣政院辖地,使青藏高原第一次成为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1254年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南界还到了缅甸、泰国境内。脱离了中原王朝数百年之久的云贵高原又加入了统一的大家庭。在海疆方面第一次在澎湖列岛设立行政机构巡检司。 明朝 1368年元顺帝北遁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明兵进入大都(今北京市),元作为中原的统治王朝至此结束(残余势力保据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后改称鞑靼)。继之而起的明朝直接统治了原来的南宋、大理和西夏、金的大部分地区,对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吐蕃地区则采用羁縻统治的方式,漠北仍为蒙古后裔靼鞑、瓦所有。今新疆地区为察合台后裔亦力把里的领土,而介于亦力把里和甘肃之间的嘉峪关以外哈密等卫,则也在明朝的羁縻统治之下,其版图远比元朝为小。
明朝在今藏、 青、 川西置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并分封阐教、阐化、辅教、赞善、护教五王;在今阿里和拉达克设有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封建古格等三王。明朝前期滇省辖境很大,在今国境外的有缅甸、木邦、孟养、大古刺、底马撒等宣慰司在今缅甸境内,有老挝宣慰司在今老挝境内,有八百大甸宣慰司在今泰国境内。但明朝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比较几乎没有,不同于内地土司。万历以后基本上都脱离了与明朝的羁縻关系此外,1407年(永乐五年)又将宋元以来安南地(今越南北、中部)收入版图,设置府州县200多个,统以交趾布政使司,推行与内地完全相同的统治。当地于1427年(宣德二年)撤兵弃守。明统治越南北、中部前后凡20年。 清朝 清朝疆域的形成是秦汉以来中华各兄弟民族长期交往、融洽的结果。清朝的统一不仅是依靠军事力量的强大,主要是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相互依赖,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清朝合并蒙古诸部及其统治下的回部、西藏、青海等地,历时达130余年之久。17世纪20—30年代,漠南蒙古诸部先后归附后金。
17世纪下半叶,活动在天山北路的准噶尔强大,1688年袭击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喀尔喀部众降清,移牧漠南。
1690年准噶尔又进扰漠南,清兵开始反击,准噶尔败退。
1696年破准噶尔于漠北,次年喀尔喀蒙古还牧漠北,漠北遂入版图。套西、青海和硕特蒙古于1688、1698年先后降清。
1717年准噶尔夺和硕特部所据西藏,1720年清军护送达赖入藏,准部败退,西藏入清。
1755年平定天山北路准噶尔本部, 未几又叛,1757年再次平定。
1759年又平定本在准噶尔统治下乘准部覆灭、图谋独立的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于是天山南北路全入版图。至是,17世纪以前的明朝、女真诸部和东西蒙古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帝国。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即乾隆中叶至道光初期是清朝疆域极盛时期。道光以后,外来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遂使疆土日蹙,这是近代中国疆域变迁的一大特点。 中华民国
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因国家动荡,中央政府对边疆控制力甚微。对外蒙,西藏均无实际控制,外蒙西藏属于实际上的独立状态。 1931年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误判形势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整个东北成了日本控制下的“满洲国”。中华民国政府虽从未承认,但也无可奈何。外蒙古在1921年曾试图独立,当时的北洋政府未予承认。唐努乌梁海地区在苏联的策动下于1924年宣布成立乌梁海共和国,1926年又改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正式加入苏联。1945年,根据《雅尔塔协定》,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中华民国政府因为苏联违反雅尔塔协议为由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联合国对此予以承认,并通过联合国大会505号决议谴责苏联。2002年才与蒙古国互设代表处。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表新闻稿,表示“民国35年我国宪法制定公布时,蒙古(俗称外蒙古)独立已为我政府所承认,因此,当时蒙古已非我国宪法第4条所称的‘固有之疆域’。”否定外蒙古为中华民国法定领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台湾、澎湖、满洲光复。大连、旅顺、威海卫、广州湾等租界也先后收回。1947年中华民国派人员军舰接收南海诸岛。但今日,南海诸岛为多国所有。目前两岸政府均认为南海诸岛全部和钓鱼台列岛主权归属自己。总体上说,民国疆域与清朝末年最大的不同是在1946年的外蒙古独立与1945年的“台湾光复”。而藏南、江心坡、帕米尔等地的实际控制权在清末民初时已不属于中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领土范围是:东起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南到曾母暗沙,北到漠河。但在东北和西南仍一直存在着领土争议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国。中国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约5200公里。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海岸地势平坦,多优良港湾,且大部分为终年不冻港。中国大陆的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渤海为中国的内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其中最大为台湾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位于台湾岛东北海面上的钓鱼岛、赤尾屿,是中国最东的岛屿。散布在南海上的岛屿、礁、滩总称南海诸岛,为中国最南的岛屿群,依照位置不同称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J. 世界历史上疆域(版图)最大的国家

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不是罗马帝国,不是英帝国,也不是俄罗斯帝国,而是由中华民族的蒙古族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25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20万人的军队,先后灭亡4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过千万,征服各民族人口数目达六亿,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其稳定时期版图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公里,版图最大时期面积超过4400万,占当时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还多.而现在整个亚洲的陆地面积(包括所有岛屿)不过4400万.

阅读全文

与世界历史疆域变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