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1-03-06 11:57:48

① 中国建筑发展史

1、夏商周

最早的建筑就地取材,筑土构木、建房架屋,大致上有以下三种形式:干阑式-长江流域,潮湿多雨,人居楼上因地制宜;木骨泥墙式-黄河流域,伞架方式,圆形结构;夯土墙-奴隶时代,与青铜器时代制度有关。

2、春秋战国、秦汉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此外,修筑驰道,筑长城,凿灵渠。

汉代继秦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3、魏晋南北朝

代表建筑: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

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4、隋唐

代表性建筑:隋唐洛阳城 赵州桥 大雁塔

隋朝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开凿了长约2500公里的大运河。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炀帝时期,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5、宋、辽、金时期

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讲究。北宋崇宁二年,朝廷颁布并刊行了《营造法式》。这是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

6、元、明、清

代表性建筑:故宫 明孝陵

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殿。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熟、合理。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私家园林,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

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保留至今,如京城宫殿、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②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原始雏形:

早在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知道利用天然洞穴作为庇护所。在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发现了原始人居住的岩洞。

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宗族部落以黄土为墙、木架和草泥建造半窟民居,然后发展为地上建筑,形成聚落。在长江流域,由于潮湿多雨的条件下,经常有水和动物的危害,已发展成为干篱笆建筑。

第一个高潮:

公元前221年,皇帝吞并汉、赵、魏、楚、燕、齐六国后,建立了一个集中的帝国,利用国家的人力物力,在咸阳建立了首都、宫殿和陵墓。今天,可以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

第二个高潮:

隋唐建筑不仅继承了历代建筑的成就,而且整合了外部影响,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建筑体系,将中国古代建筑推向成熟阶段,对韩国日本影响深远。

最后的高潮是:

元、明、清六百多年来统治着中国,在这期间,除了元、明末年的短期分裂主义战争外,中国总体上保持着统一的局面。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经结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建筑史只能是发展的最后一个高潮。


(2)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扩展阅读: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布局方式。一个庄严宏伟,整齐对称,另一个曲折灵活。例如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大多采取前一种形式。

其平面布置具有明显的中心轴,其中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中心轴的两侧,附属建筑物布置在中心轴的两侧。此布局具有清晰的主布局和次布局,左右对称。

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③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和陵墓,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新的生产关系和中央集权的建立,经济趋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故而有能力修建起规模空前的宫殿、陵墓、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等,建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划最严密的都城——长安城。

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但同时也走向衰微。著名的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中国古代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规划思想在此得到了最完整、最精彩的体现,其建筑群体布局艺术可谓臻于化境。始于商周时代的中国园林,至明清时也达到了极度的艺术境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景象。

④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有哪些

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内烧制了砖瓦,建造容了石建筑。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
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⑤ 中国古代建筑及历史演变的内容简介

本书为艺术院校影视美术设计、舞台美术、建筑、环艺设计等专业的“古代建筑专”课程所用的教材。教属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古代官式建筑,包括木作、砖瓦作、石作、油漆彩画作等,较全面、通俗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与制作;二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演变,重点介绍自原始社会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

⑥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

不过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建筑都是以斗拱,粱坊为主要构架的框架式结构,这种框架比较结实耐用

⑦ 中国古代建筑及历史演变的作者简介

何宝通,副教授,男,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天津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后留校任教。曾任美术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并兼任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副秘书长和中国建筑史学会学术委员等职。讲授过《电影美术设计》、《建筑》等课程。他擅长书法,潜心建筑艺术。曾在电影《我们的田野》、《一代妖后》,以及电视剧《末代皇帝》、《三国演义》中任美术师、总美术师,获《末代皇帝》美术飞天奖ABE奖。《三国演义》拍摄前后,他作为总美术师,更是钻研古籍,遍寻古迹,为风云际会的三足鼎立设计了富有该历史时期特征的布景造型的艺术形象,并发表了有关赤壁古战场的写景散文,和《汉代文化与〈三国演义〉的造型设计》的长篇论文。

前言
第一篇 中国清代官式建筑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第二节 清代建筑则例注释
第二章 平面构成
第一节 平面构成法则
第二节 院落的几种形式
第三章 基座
第一节 基座的结构与制作方法
第二节 基座高、面阔、进深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斗拱
第一节 斗的功能与类别
第二节 斗主要构件名称及尺度
第三节 几种斗拱构件组合程序
第五章 柱、梁、枋、檩桁
第一节 柱
第二节 梁(柁)
第三节 枋
第四节 檩桁
第六章 板、椽、连檐及其他构件
第一节 板
第二节 椽及连檐
第三节 其他构件
第七章 翼角造型结构
第一节 翼角的形成
第二节 老角梁、子角梁
第三节 窝角梁、递角梁、翼角椽
第八章 几种常见的古代建筑形式
第一节 硬山式建筑
第二节 悬山式(挑山)建筑
第三节 庑殿式(五脊式)建筑
第四节 显山式(歇山式)建筑
第五节 其他形式建筑
第九章 攒尖式建筑
第一节 无斗单檐四角攒尖亭
第二节 无斗单檐六角亭
第三节 无斗单檐八柱圆亭
第四节 无斗重檐四角亭
第十章 牌楼、门类、游廊、影壁
第一节 牌楼
第二节 门类
第三节 垂花门、游廊
第四节 影壁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装修
第一节 外檐装修
第二节 内檐装修
第十二章 油漆与彩画
第一节 油漆
第二节 和玺彩画
第三节 旋子彩画
第四节 苏式彩画
第五节 其他构件的彩画
第二篇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演变
第十三章 原始社会时期建筑(公元前六、七千年至公元前21世纪)
第一节 河姆渡文化
第二节 仰韶文化
第三节 龙山文化
第十四章 奴隶社会时期建筑(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476年)
第一节 夏、商时期建筑(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第二节 西周、春秋时期建筑(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
第十五章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至公元589年)
第一节 战国时期建筑(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第二节 秦朝建筑(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第三节 两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80年)
第十六章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一节 隋朝(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
第二节 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
第三节 宋、辽、金时期建筑(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
第十七章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公元1279年至公元1911年)
第一节 元朝建筑(公元1279年至公元1368年)
第二节 明朝建筑(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第三节 清代建筑(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
参考文献

⑧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1、创立时期:

周至春秋战国(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埃及、希腊、西要)

2、成熟时期:

秦汉(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希腊、罗马)

3、溶汇时期:

魏晋南北朝(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早期基督教时期、拜占庭时期)

4、全盛时期:

隋唐时代(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拜占庭时期、早期歌德时期)

5、延续时期:

宋辽金元(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歌德时期)

6、停滞时期:

明清(同时期西方建筑分野:文艺复兴之后)

(8)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扩展阅读:

中国从上古至清末,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其建筑形态及营造方式远播东亚各国。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

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建筑史

⑨ 谁知道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沿革,急!急!急!

古建筑修缮不同于建设工程,它是对古建筑实施保护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科学内研究成果的体现。容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与否,对古建筑的安全与价值至关重要。文物不能再生,在保护措施上的任何一点疏忽,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不可挽回的。

⑩ 中国从古到今建筑的演变

您好!此回答为转载,但希望您能够有所收获。
1.《考工记》匠人营国制的内容,解释,意义合和影响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其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以后无论是隋唐都城长安、元明清都城北京,还是中小城市,都留下了《考工记》王城规划的痕迹。
2.主要历代都城的规划特点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中国战国时期的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区分的规划形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到了先导作用。隋唐长安城将宫室、坛庙和官署位于南北纵轴线的两侧,道路网划分为若干棋盘格,每一棋盘格称为坊,绕以坊城,自成一区。长安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展示了唐代的建筑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都是仿长安城修建的。元大都的规划吸取了春秋战国时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城为中国封建时代规划和建设的辉煌实例。
3里坊制与街巷制城市面貌的区别
街坊以道路划分,仍采取类似闾里的形式,称“里坊制”。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当时,全城划分为108个里坊(每个面积25~70公顷,大体相当于今天一个大型的居住小区)。这些里坊内部有井字形道路系统,四周围以高墙,坊墙不得随意开门开店,夜晚实行宵禁。坊内居民实行“连保制度”,以便于统治和管理。北宋东京(今开封)完全采取一种新的规划形制。商业、手工业和城镇中各种行业的发展与自古沿袭下来的“里坊制”规划形制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其焦点是:商业市场的活动空间须要扩大和开放,而旧形制下市场过份集中且用地紧锢。这是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北宋东京的规划重新把宫城(大内)布置在城市中心,构成“大内—里城—罗城”三套城墙的格局,这主要是防御上的考虑。形制上的最大突破,莫过于彻底废弃了“里坊制”,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商业和各种行业的布置是开放型的。它们分布在城市各条主要街道上,并按一定专业相对集中布置,“瓦子”则是“娱乐区”。
里坊
胡同
宫殿
1.p明清故宫的布局特点及艺术成就
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局.A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B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C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内廷的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是保存至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组。体现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在雕刻,绘画,文学等其它的艺术手段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
2名词解释
东西堂制 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三朝五门制 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皋门 库门 雉门 应门 路门。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轴心舍 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住宅
1.p各典型民居类型的特点:
四合院 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其过程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倒座(会客,书房),大门,耳房,后罩房(小姐居),抄手廊.构成模式为一名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总宽,坎宅巽(音讯xun)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徽州民居 A、“四水归堂”以天井为中心四周高墙围护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
B、设有平房多、楼上厅。C、精美砖雕。D、楼层面铺方砖利于放火隔音。
克家土楼 A、以家族利益为核心。B、秩序性、整体性、怀旧情结。
C、渗透风水理论。D、防卫体系严密。
窑洞 天然土起拱为特征。隔音防噪冬暖夏凉、生态平衡。
缺点:潮湿、不通风、施工周期长。
2.p名词解释
照壁 在大门里面,座落在厢房山墙上的称照壁。
倒座 四合院的前院部分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
生土建筑 泛指由未经过焙烧,而仅仅经过简单加工的原状土质材料建造的建筑,包括土坯建筑、土窑洞... 生土夯筑的台墩、城墙、烽火台等。
第三章坛庙
1.天坛的设计手法及成就
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
1.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故宫960×760.天坛1650.3×1723.2130公顷,比皇帝高,创造”天”的气氛.
2. 总体布局,轴线偏东.
3. 从建筑形象表现”天”.a.以圆象天,圜丘,皇穹宇的外围墙的圆形墙,祈年殿.b.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c.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d.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4. 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5. 运用了一系列象征的手法.
a. 数的象征.祈年殿的柱子,檐柱12根(12时辰)金柱12根(12月)同时两者又是24节气,加上井口柱4根(四季)为28星宿.圜丘台基的直径.上,1×9丈=9丈,中3×5丈=15丈,下3×7丈=21丈,形成三层台基.圜丘的地面铺石为,9×1,9×2,9×3……9×9.9为阳数之极.
b. 几何图形的象征.内外坛墙的形式是北圆南方,体现”天圆地方”.
c. 方位象征. 建筑,主建筑坐北朝南,最高等级,斋宫坐西朝东,次之.丹陛桥,神道为正中,御道,王道分别在西东――突出皇权和天的关系.另牌位,版的位置.
d. 色彩象征,祈年殿的三重檐(蓝色)反映出天不是神圣的色彩,而是理性的光彩.
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无”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杂.
天坛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陵墓
1.唐乾陵的布局特色
乾陵位于乾县北梁山上。梁山分三峰: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溶铁汁浇涛锢闭,因此,迄今无损。

乾陵地上情况大致是:主峰(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门,各设门狮一对。神墙四隅建角楼(角阙)。南神门内为献殿址,门外列石象,自南往北:华表、飞马、朱雀、石马(五对)、石人(十对)、碑、华表南即东西乳峰,上置乳阙(相当宋陵乳台);阙南又有双阙为陵南端入口(相当宋陵鹊台)。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2.名词解释
木 墓
兆域
方上 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
1.p十三陵的布局特色
宗教建筑

1.p分类 我国古代“佛塔”的简称,俗称“宝塔”。佛塔起源于印度,又名“窣堵波”或“塔婆”,为梵文的音译,用以藏舍利和经卷等。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层数一般为单数。用木、砖和石等材料建成。其类型有楼阁式塔(如山西应县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河北定县开元寺砖塔、河南开封佑国寺琉璃塔)、密檐塔(如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京天宁寺塔)、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塔)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分法2)我国的古塔建筑多种多样,按结构分为实心塔和楼阁式塔两种。实心塔是用砖石材料砌出的实心体,有“阿育王”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四种式样,不能登临。楼阁式塔内有塔室,可以攀登眺远。楼阁式塔有密檐楼阁式、楼阁式、砖木混合式四种形式,多为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圆形等,层数多为单数,主要由木、砖、石、琉璃、铁等建筑材料建造。
实例:
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即应县木塔。据明代应州志载:“木塔玲珑,即寺观志释迦塔也。建自辽时,巨木为之,约高千仞,上下玲珑,远瞻百里。”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创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930多年。塔平面为八角形,直观五层六檐,其中四层是暗层,共九层、高67.31米,底层直径为30米、是我国现今仅有的最高大,最古老的重楼式木结构塔。
嵩岳寺塔 是北魏宣武帝时所建,是我国最古的砖塔之一。外部为12角密檐式。所谓密檐,指檐与檐之间的塔身距离很短,各层檐下都不开门窗,有的只开一个小孔。嵩岳寺塔共15层,外形呈抛物线,内部为八角,塔身四面有入口,这种形式在目前所存古塔中极少见。塔的建筑技术很高超,虽用青砖黄泥砌成,但历1400余年,仍巍然屹立在嵩山。
妙应寺白塔 现存元代藏传佛教大塔。又称白塔。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因塔身通体皆白而得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建。当时入仕中国的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曾参与设计与修筑工程。塔高50.9米,下部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其上为半圆突起莲瓣组成的覆莲座和承托塔身的环带形金刚圈,方形折角塔基自此过渡到圆形塔身,自然而富装饰性。塔身似硕大的覆钵,上有7条铁箍环绕,顶端承托直径9.9米、上覆40块放射形铜板瓦的华盖,其周边悬挂36个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每个高1.8米,有镂空花纹,风来铃响,清脆悦耳。华盖上为铜质小塔形宝顶,高约5米,重4吨。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塔前增建寺院,赐名大圣寿万安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规模宏大,为元世祖营建大都城的重要工程之一。明元顺元年(1457)改为今名。
神通寺塔 山东济南朗公谷神通寺单层石塔一座,俗呼“四门塔”。平面正方形,四面辟门,中立方墩,墩四面各坐一像。塔身单层,平素无饰。上部叠涩出檐,上砌方锥形顶,顶上立刹。塔形制与云冈浮雕所见单层塔极相似,其刹与浮雕塔刹完全相同。塔无建造年代校注[3],唯造像有东魏武定二年年号(公元544 年),揆之形制,或属此时。
大正觉寺塔
寺庙
1.佛光寺大殿(平,立面) 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立面特点:
① 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② 正脊 --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么陡.③ 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④ 没有仙人走兽.⑤ 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明清称庑殿顶)⑥ 升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9.5度.(侧脚:指外槽柱子向内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而外槽柱子从心间向角柱逐渐升高)(生起:逐渐增加某一类构件高度的做法,称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间向角柱逐渐加高.)⑦ 斗拱肥硕.⑧ 出檐深远.
内部空间处理:
①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暗在上,衬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② 尺度把握较好,平暗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空间的尺度很大.③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暗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正方形的空间.④ 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独乐寺观音阁 独乐寺在河北蓟县县城内,相传始建于唐,后经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现存辽代建筑尚有山门及观音阁二处。观音阁山门面阔三间(16.63米),进深两间四椽(8.76米),单檐四阿顶,举高约1/4。建在石砌台基上。平面有中柱一列。此门屋檐伸出深远,斗拱雄大,台基较矮,形成庄严稳固的气氛,在比例和造型上是成功的。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亦建于统和二年,面阔五间(20.23米),进深四间八椽(10.52米)。外观二层,有腰檐平座,内部三层(中间有一夹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平面上减去当心间缝中柱,形成了六边形的井口,以容纳高16米的辽塑十一面观音像。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上下层柱的交接用了叉柱造,由于上层和夹层的檐柱较底层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这种做法和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同出一辙,它经受了近千年来多次地震的考验,证明结构是合理的。
布达拉宫 在拉萨市西约2.5公里的布达拉(普陀)山上,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一组最大的藏式喇嘛教寺院建筑群,可容僧众两万余人。相传始建于公元八世纪松赞干布王时期,后毁于兵燹。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起,由五世达赖重建,主要工程历时约五十年,以后陆续又有增建,前后达三百年之久。此宫依山而建,经过漫长的石磴道行至山腰,才到达宫的入口。此处带箭窗的碉楼大部由白石砌成,仅在檐边及石栏墙用白玛草涂红装饰,外观简洁明快。上部中央的红宫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也是达赖喇嘛接受参拜及其行政机构所在,有经堂、佛殿、政厅、图书馆、仓库、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堂灵塔以及平台、庭院等,最大的经堂可容纳五百喇嘛诵经。红宫以东是达赖喇嘛的住所,位置较红宫稍低,装饰十分华丽。红宫附近又设有佛像及佛具制造所、印经院、马厩、守卫室、监狱和喇嘛住宅等。布达拉宫高二百余米,外观十三层,实际只有九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合为一体,气势十分雄伟。在总平面上没有使用中轴线和对称布局,但却采取了在体量上和位置上强调红宫和色彩上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等手法,因此仍然达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效果。红宫之上又建金殿三座和金塔五尊,阳光下金光灿烂,更加突出了这组建筑的重要性。在建筑形式上,既使用了汉族建筑的若干形式(金殿屋顶、达赖喇嘛住所的装修……),又保留了藏族建筑的许多传统手法(门、窗、脊饰……),这反映了兄弟民族建筑形式的密切结合,也表现了藏族建筑艺术的高度精华。此外,宫内尚有许多壁画,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和艺术都很有价值。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