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教师备课参考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教师备课参考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发布时间:2021-03-06 09:36:35

⑴ 云南省标准教辅优佳学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版门学科。
2.沿革,来历权。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⑵ 优化设计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师用书 志鸿优化系列_教学辅导...

电子课本-八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彩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扉页版权页编写人员说明目录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改革开放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钢铁长城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

⑶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在哪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能力培养
1、学会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2、通过赎买政策的学习培养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归纳史实、分析原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2、“一五”计划的制定;3、三大改造的完成;4、经济建设成就;5、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三)情感教育
1、认识中国共产党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决心和勇气。
2、说明社会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从,而使学生提高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3、认识宪法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板书设计
过渡总路线
1953 一化三改造
指 导

“一五”计划
1953~1957 重 农
工+工 社会主义改造
业 商
落 实

一届人大(1954)
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建设 三大改造
1953~1956 农业:互助组 合作社 建设 农:完成计划

手工业:互助组 合作社
工:开始改变落后面貌
保护 资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 成就 交:铁路、公路建设
标 志

社会主制度基本建设(私有制→公有制)
三、教学导入
回顾前两节内容导入
1、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党和政府领导人民通过哪些措施巩固了人民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
(基本解放大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农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
2、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内容教学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度
1、问:过渡时期是哪一历史阶段,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问: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什么?
(人民政权巩固;国民经济好转)
3、问: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1953年,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它有哪些主要规定?
(学生阅读回答。略)
4、导:“相当长的时期”。当时估计至少要用15年的时间(实际上只用了3年)。这说明当时党犯了右倾保守错误吗?(不是,新中国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基础不雄厚,党充分估计了建设困难,做到了实事求是)
5、导:总路线中“一化三改造”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一化”和“三改造”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6、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思想和理论上解决了新民主义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则已在实践上推进了这个转变。根据总路线,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五”计划(要求学一阅读计划内容并观察图表,认识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过度:总路线是照耀新中国各项工作的灯塔,“一五”计划是具体实施“一化三改造”的蓝本。那么,在工业建设的同时,国家是怎样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呢?
(学生用10分钟阅读本目,教师用谈话法弄清问题,加深理解)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1953年以前新中国农业状况如何?
(封建土地制度已消灭,个体小农经济大量存在)
(2)为什么要改造农业?
(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分散经营,个体劳动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制约了工业化步伐和城市建设。直接原因:出现“粮荒”
(3)如何改造的?
(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自愿互利;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步骤: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释:初级: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高级: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3、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教师略提,与农业步骤大体一致即可)
4、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重点和难点)
(1)回顾:新中国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曾采取过哪些政策和措施?
(保护私营工商业的合法经营;通过“五反”打击不法资本家;合理调整工商业,使其有计划发展)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不采取如同对官僚资资本企业那样没收的政策,而是赎买呢?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具有一定先进性,实行改造有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是先进生产力代表,其实业救国实践有益于民族经济的振兴;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为中国地命作出过贡献;民族资本阶级原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拥护党的领导)
(3)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其步骤是从实行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实行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再到全行业公私合营。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被誉为“红色资本家”的上海纺织业巨头荣毅仁第一个把荣氏纺织企业捐献给了国家。
(4)导: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采取和平手段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5)观察“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反映了什么现象?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从长远看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1、学生阅读本目,按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三方面归纳建设成就。
2、要求学生观察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思考:成就有何特点?
(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基地;交通建设成就巨大)
3、分析: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业成就突出的原因有哪些?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制订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要求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②党选派大批优秀干部领导、参加工业建设。③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工人积极性空前高涨,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④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⑤科技人员的努力奋斗。⑥苏联的援助。
(四)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1、要求学生联系政治常识回答,现行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03年国家修改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时候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何时确立的呢?
2、学生阅读本目,教师指导学生把握:①宪法的内容;②宪法制定的意义;③政协职能的变化;(小字)

⑷ 随堂1+1历史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你好,其实有个软件可以查看的,叫“互动作业”,你可以网络一下下载的,要采纳我哦谢谢

⑸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通讯。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2.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进行报道的方法。
3根据表达需要和语言环境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和修辞方法。
4学习志愿军,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松骨峰战斗与马玉祥救小孩在表达内容、选材角度和描写方法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分析: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作者记叙了一个连队的英雄群像,既有正面描述,又有侧面描写。马玉祥救小孩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人民的爱,作者运用外貌、行动、心理、语言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青年战士的英雄形象。
2.我们知道文中为了说明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为了简洁,我们用“我觉得我们的志愿军,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作导语 ,代替这三段文字好不好?试说明理由。
分析:通讯的导语 尽管种类样式很多,但一篇文章用何种导语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定。本文之所以用抒情议论文字作导语 ,也正是从表达需要考虑。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在导语 中,开门见山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正是为了用自己潮水般的激情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作者的激情感染读者,使作者“最急于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最急于”知道的,从而达到了新闻导语 要“唤起读者注意,引导读者阅读下去”的目的。作者继以设问式的议论指出志愿军战士最可爱之后,似乎会使某些轻视战士的人感到意外,所以作者继续议论指出感到意外者在于“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从而使那些对作者回答“失望”者重新产生读完作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用抒情性的笔调揭示战士的精神面貌,既点明了主题(这也是导语 的作用之一),又表达了作者对战士的热爱,结构上又为下文所举具体事例作了提示。总之,这三段抒议结合的文字,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中的人、事、理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由情恍然于事理”。而这些,显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一句“我觉得……”所能代替的。
3.作者在上面三段文字中从哪些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分析: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
4.第4至14段,这部分写了三个故事,试从描写对象、环境场面、情节主体、反映主题的角度等方面加以比较,体会选材的典型性,并完成下表。
分析:所谓典型,是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能比较集中突出地说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社会集团本质特征的人和事。本文为了写出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东西”,“最可爱”的原因,所选材料都具有典型性。就描写对象的广泛性来说,有某部先头连的英雄群体,有蹈火救人的勇士,有普通的战士;就人物活动的环境来说,有枪林弹雨刀光剑影的战场,有浓烟滚滚、烈火炙人的民房,有冰天雪地、狭小潮湿的防空洞;就情节主体来说,有壮烈动人的阻击战,有火中救朝鲜小孩的场面,有吃雪蹲洞心底宽的谈心明志场面;就主题来看,有表现战士胸有祖国和人民的美好心灵。总之,由此可见作者选材上的匠心。
5.三个小故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说说你的意见。
分析:不可调整。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故事①应当先写。故事②写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既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故事①的补充:对敌“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如马玉祥请调步兵连的情节),因此救小孩故事应放在第二。防空洞访谈的故事揭示了对敌“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来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故事应放在最后。
6.第三个小故事里,还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分析:分析这“笑”,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的答话即是这“笑”的注脚。这“笑”,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灿烂之花。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你想不想祖国”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答话之中,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责任感。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之后,从答话可知,这“笑”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信心。
7.第1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沤歌,那么15小段还有没有必要写?
分析:本段是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交流,也是作者“最急于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动机。它告诉读者,要珍惜和平生活的幸福,要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的英勇奋战联系起来,理解我们的战士,热爱我们的战士。总之,这段文字道出了作者写作的动机,不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解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同志在“抗美援朝”期间,采访志愿军战士的一篇通讯。这场战争已过去四十多年了。我们在历史课上学过这段历史,有些同学还读过一些回忆录,谁来简略介绍一下这段历史?
归纳:正如同学们所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燃烧弹、细菌弹已落到东北大地。朝鲜人民处在存亡关头,刚刚诞生的共和国受到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受到严重损害。中国人民志愿军承担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他们中有在大西南追剿残敌、土匪,征尘未洗的解放军指战员,有刚刚分到土地的翻身农民,还有工人、学生、干部……。我们的很多文学、影视作品描述过他们,谁来向大家讲述其中一个英雄?
归纳;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喊着“向我开炮”,擎着爆破筒跃入敌群。他的原型就是特级英雄杨根思。还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烈火烧身而坚忍不动的邱少云。大家说,他们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归纳:对,这是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板书)
在众多英雄中,我们还不会忘记一个名字——罗盛教,他为救一个落入冰水的朝鲜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被称为是——
归纳:对,他被称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是志愿军战士国际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板书)
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战斗时发扬了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对朝鲜人民又爱得特别挚切,体现着国际主义的崇高精神。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启发:电影《上甘岭》中有一支著名的插曲《一条大河》,清哪位同学唱一下。
归纳:是呵,志愿军战士的思想基础是他们美丽宽广的胸怀,是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怀。(板书)
为了向全国人民,也向全世界介绍我们的志愿军战士,魏巍同志采写了这篇通讯。通讯以一个设问句“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标题,用三个典型事例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分析三个事例。
教师范读第一个事例。
事例很感动人,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句概括这个事例;并分析一下,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归纳: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板书)作者写这个事例先确切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新闻的需要)以及时间紧迫、任务艰险的状况。接着写战斗过程,通过人数、装备的对比表现战士的英雄。下面重点描写了两个场面,直接叙述描写战士搏杀的场面,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写战后战场上壮烈的场景。两个场面集中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正像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具有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最后写胜利的结局。
教师范读第二个事例。
课文用两段文字,介绍了一位可爱的战士的动人事迹。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句概括这个事例:并分析一下,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归纳:第二个事例:马玉祥火海救小孩。(板书)第一段里作者先确切介绍了马玉祥的年龄、姓名、籍贯(新闻的需要)以及他淳朴可爱的外貌、神态。写他由炮兵连调到步兵连的原因,表明在战士心中同情朝鲜人民和仇恨侵略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第二段写马玉祥冒着浓烟烈火抢救朝鲜儿童。他那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动作,救了小孩救大人;他那朴素动人的内心独白,“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罗盛教一样,他们对水深火热中的朝鲜人民深切同情。
教师范读第三个事例。
这个事例,作者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归纳:符合,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是确切的。没有上述交代介绍,表明无名战士正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共同的心声。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句概括这个事例;并分析一下,这个事例又集中表现了志愿军的什么精神?
归纳:第三个事例:战士三答问。(板书)第一答诉出幸福观:祖国人民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第二答说出责任感:时刻牢记祖国人民的托付。第三答讲出荣誉感:仅有的要求是解放朝鲜,是祖国的荣誉。正像《一条大河》里唱的,志愿军战士胸怀宽广美丽,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战士情系祖国。(板书)
提问:志愿军创建了丰功伟迹,英雄事例举不胜举,正如练习一题中讲的,作者采访到100多个生动事例,几经删选,为什么写成本文时采用了这三个事例?
归纳:“让事实说话”,三个事例从不同的侧面回答了标题的提问,三个场面中有壮烈的英雄群像,有个人的英勇行为,有问答式的内心倾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中心。围绕中心,精心的多侧面、多角度地选取典型事例,就是这篇通讯在选材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之处。
提问:三个事例为什么按现在的次序安排呢?
归纳: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火海救小孩”是这层意义更直接的体现,应紧随其后,放在第二位。两个事例,一爱一恨,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在“战士三答问”的事例中揭示出来,最后这个事例是更深层的展开。三个事例不孤立,从内在联系看,必须按现在的次序排列。
(三)典型事例的不同写法。
我们已经分析了这篇通讯精选典型事例的特色。对典型事例还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选择恰当写法,以求最高的效果。在对三个事例的叙述、描写中,就交替运用了作者直接描述和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两种方法。
提问:请同学就三个事例运用的两种方法做一下分析。
归纳:事例——松骨峰战斗交替运用了两种方法:战斗过程直接描述,显示壮烈勇猛;战后阵地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烈士姓名,直接引述,表达对烈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
事例二,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也是交替运用两种写法:介绍马玉祥,直接描述,展现战士淳朴可爱;回答提问,直接弓!述,表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场情景,直接描写,展现危险环境;救人情景和当时心情,全是直接引述,既展示奋不顾身的行为又体现纯洁高尚的心灵。
事例三,战士三次回答提问,每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交叉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映,感人至深。
提问:交替运用两种不同写法,有什么好处?
归纳:直接引述描写,故事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引述被采访人谈话,真实可信,其中多数为直录谈话,集中展示人物内心,真切深挚。二者结合,行文生动,中心突出,非常切合通讯体裁。
分别指名朗读事例一,复述事例二,表演事例三;分别当即略作讲评,加深同学对不同写法作用的领会。
(四)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个事例选得很好,三个事例写得也很好,但只这些还不够,文章还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收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
1.事例间的议论、抒情。
指名朗读第8段后半部分。
讲析:上文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读者已经很感动了,趁热打铁,作者在亲切呼唤“朋友”之后马上问“你的感想”,紧接着以两个反问句回答,热诚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对“朋友”的提问变成了作者的设问,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明的见解,呼唤着读者的同感。
指名朗读第9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归纳:议论;过渡句,上半句总结事例一,下半句领起事例二。
提问:类似第8段的文字,文中哪里还有?
归纳:第12段,第14段。它们都是对一个事例的总结。这种抒情议论,从结构上说,标志着一个事例描述的结束;从内容上看,感染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同一,感情共鸣。
提问:第12段,第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同呢?
归纳:8、12两段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同。12段只回答了一句,而这一句多了一个“最”字,感情深入一步,靠近题目。有了这一句的深入,第二句便不言而喻,无须再答了。
处在第三个事例之后的第14段,内容更丰厚,感情更炽烈。“美丽和宽广”是对“最可爱”内在的揭示;“第一流”、“优秀”是对“最可爱”恰如其分的评价;而“历史上”、“世界上”分别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一切伟大人民的”对“优秀之花”的世界价值做了明确肯定;这些议论句融入了炽烈感情,紧紧扣住,阐发了“最可爱的人”。连续四个感叹句,或隐或显的抒发骄傲与自豪之情,揭示出“最可爱”的意义所在:可爱在爱国情怀,可爱在世界意义。
三个事例是基础,真切扎实;议论抒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阐发升华,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事例意义,感情层层激荡,推向高潮。
2.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
教师范读1~3段。
讲析:开头一段抒写在朝鲜的感受,笔触集中到“最可爱的人\呼唤着读者随之一同追寻。第二段设问点题,紧接着明确回答,点明中心。第三段针对误解予以解释,议论语句从四个方面评价了我们的战士。谁说他们“平凡”?他们的平凡中包蕴着纯洁高尚的品质和坚韧刚强的意志;谁说他们“简单”?他们的气质淳朴谦逊,他们的胸怀美丽宽广。这四方面评价与下文事例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括下文事例。是呵,飞机、坦克冲不垮,与敌人拼死共焚,战士的意志的确坚韧刚强;朴实的外表,实在的倾诉,像马玉祥这样的战士的确品质纯洁高尚;无名战士的三次回答,他的神态举止,谁不觉得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四个评析,三个事例,各有侧重,又不能截然分开,第四点又有总括作用。总之:有所议,就必有所记来支撑,来证明;有所记,就必有所议来阐发,来总括。这是本文的特点,也是行文的规律。
同学齐读l~3段。
指名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与开头部分是怎样呼应的,作用又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教师不时点拨、引导,归纳:
首尾都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扣住题目,在内容上遥相呼应,首尾都呼唤“朋友”,表现出一种情感、思想交流的意向,在感情上遥相呼应。开头点出朝鲜战场,结尾描绘祖国和平生活,进而点明幸福缘由,形成一种因果的呼应。
开头是对全文的总括,着重谈自己感受,抒个人感情;结尾是全文的总结,读者已有切实了解,着重为读者设身处地,激发读者感情,结尾更深入一步。
同学齐读结尾段。
(五)语言、句式、修辞。
l.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富于感情,在前面学刁中同学们已有不少体会。让我们再来分析一段语言。请同学阅读事例一描述战后战场的一段,标注动词,做出分析。
归纳:在这些动词中,表现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有:抱、掐、摁、握、衔、扣—…·,这些动词用得准确,和前后词语搭配贴切:“腰”就要“抱”,“脖子”就要“掐”,“耳朵”则需“衔”。这些动词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掐”、“摁”、“扣”充分表达了战士对敌人的恨。准确、鲜明的词语与其余描写一并描绘出一副壮烈的场景,感人至深。
请同学读练习四题干,解释:题目中说的“既定需要”,就是后文说的“语境”,包括搭配关系,感情需要以及呼应关系,语序关系,文体需要等等。本文堪称典范,同学们可结合知识短文加深理解,课后完成练习四切实体会。
2.句式、修辞。
读练习五,请同学任择一、二回答,点拨、归纳:
设问、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以引起读者注意,反问来加强语气;设问是作者自问自答,答案在下文,反问无需回答,答案在问话的反面。本文用设问沟通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用反问帮助读者认识,促成感情升华。至于二者的结合及灵活变化,我们在前面已分析过。所有这些的确收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除此之外,本文还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文章锦上添花,具有动人心魄的魁力。
请同学举例、分析。归纳:
“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比喻句,鲜明的刻画出马玉祥的淳朴可爱,读后让人永志难忘。
结尾段描绘和平幸福的排比句,把读者引入一条幸福的大河,这就是平常的生活,此时用细腻的笔触罗列出来又深深触动读者心弦,掀起爱的波澜。
“第一流……第一流”,“之花……之花”的反复,像连续敲击的重音符,激发着读者为志愿军战士而自豪的情怀。
《谁是最可爱的人》堪称文情并茂,感人至深。

⑹ 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套导学案(答案)

意义:

四、课外拓展:走访调查收集资料或请教自己爷爷奶奶,了解他们生活时期三大改造情
况,

布置作业:

1
、当堂完成课后练一练及填充图册相关习题。(
10
分钟)

2
、课后完成配套练习第
5
课习题并预习第
6
课内容。

板书设计


6


三大改造

二、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
、农业合作化

2
、手工业合作化

二、公私合营

1
、赎买政策

2
、实质

3
、不足之处


6
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导学案

学段

八年级下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科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和巩固

课型

新授课

主备学


巉口中学

主备人

毛金言

初审人

李海军

终审人





合作团队

毛金言





陈晓斌





李海军

庞卫鑫

教学目标

1
、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
1958
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探索建议社会主义
道路的成就。

2
、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
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3
、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阅读全文

与教师备课参考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