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古代史考研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有哪些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 约30%、《中国近现代史》 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世界近现代史》 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 60分、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考查范围:分中国史(上古一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1)历史学中国史扩展阅读:
考试参考教材:
一、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 宁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何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世界通史:
《世界上古史》 周启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 孔祥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 刘宗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 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历史学统考
⑵ 考研历史学,中国史和自主命题的学校,有哪些参考资料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是自主命题,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考,考中国版史就不用复习世界权史了。学校的中国史的说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选一(100分)③643中国史综合(300分)。学校有给出指定参考书: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版。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8年版。魏宏运:《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另外,有个别院校是自主命题,但是不分中国史和世界史,一起考,另外,统考院校,考试科目313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也是中国史和世界史一起考。如果考西北师范大学按照学校的要求复习就可以了。
⑶ 如何攻克历史学考研中国史
有出路
自从历史学考研统考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爱好者来考历史学的硕士研究生。那么,历史学考研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什么呢?历史学考研就业前景又如何呢?让勤思老师告诉大家吧!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研究范围包括历史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现代史学思潮、现当代史学研究、史学名著研读、学术大师研究、方志学、历史研究法、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门人才。最终成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级人才。
就业前景:
历史学理论类专业的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研究范围包括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人类学和环境考古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人才。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保护与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及文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历史地理学
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脱胎于传统的舆地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四大块:
1、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地理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等。
2、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海陆变迁等。3、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政区、疆域、经济、城市、人口、交通、军事、社会、文化等。4、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包括传世文献、佚失和出土文献等。
历史地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历史地理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成果。
就业前景:
历史地理学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⑷ “中国史”算不算“历史学”
1、考研抄历史学,想考中袭国史,如果是考313历史学基础则是属于全国统考,不是只看中国史就可以了,而是要看中外历史。
2、部分学校的中国史专业是自主命题,只考中国历史综合,不考世界史。具体查看专业目录,只要是考313则中外历史都要考。
3、313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推荐使用以下历史学教材:
①《新编中国通史》(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⑸ 关于历史学中国史中国大学的排名
国内高校之中,“中国史”这个学科的全国排名问题,你可以参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2年 学科评估结果》。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是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划分,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
该评估的全文可以在新浪网找到:
http://e.sina.com.cn/kaoyan/2013-01-29/1129370401.shtml
《2012年 学科评估结果》中的0602中国史的全国高校排名如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46所,本次有40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58所。 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001 北京大学 89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89
10246 复旦大学 87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5
10055 南开大学 84
10284 南京大学84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84
10558 中山大学84
10003 清华大学 81
10384 厦门大学81
10486 武汉大学81
10610 四川大学81
10422 山东大学 79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77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77
10730 兰州大学77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75
10183 吉林大学75
10697 西北大学75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73
10532 湖南大学73
10075 河北大学 72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72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72
10285 苏州大学72
10357 安徽大学72
10459 郑州大学72
10635 西南大学72
10108 山西大学 71
10126 内蒙古大学71
10280 上海大学71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71
10335 浙江大学71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71
10475 河南大学71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71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71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70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70
10512 湖北大学70
10140 辽宁大学 67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67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67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67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67
11117 扬州大学67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66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66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66
10451 鲁东大学66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66
10742 西北民族大学66
10351 温州大学 6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64
10489 长江大学64
11258 大连大学64
11646 宁波大学64
10167 渤海大学 63
资料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 学科评估结果》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⑹ 考研历史学 想考中国史
1、考研历史学来,想考中国史源,如果是考313历史学基础则是属于全国统考,不是只看中国史就可以了,而是要看中外历史。
2、部分学校的中国史专业是自主命题,只考中国历史综合,不考世界史。具体查看专业目录,只要是考313则中外历史都要考。
3、313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推荐使用以下历史学教材:
①《新编中国通史》(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②《世界史》(六卷本,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复习资料可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学基础》。
⑺ 历史学基础与中国专业史基础综合有什么区别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一书,是专门指导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词解释的辅导书。自2007年历史学实行全国统考以来,名词解释成为必考题型,而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名词解释又是历年考生得分率最低的题型。本书是作者在研究19所重点高校近二十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和2007-2010年历史学统考真题的基础上,以“三段论”格式编写而成。本书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编写,同时根据名词解释的自身特点做了一些调整。与一般辅导资料相比,本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实用性强
本书在编写时以考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首先,本书为考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答名词解释的高分技巧与模式,即“三段论”法,是考生复习名词解释时必须掌握的技巧。其次,为考生提供了历史学基础科目1156条名词解释的简明答案。
更为重要的是,本书为考生提供了一种简单而便捷的复习方法。历史学实行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并未指定参考教材,考生常常在复习十余本教材时,抓不住重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本书在编排体例上将名词分为基础类名词和提高型名词,其中基础类名词700个,是依照考试大纲内容而编排的,均为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为了突出重点,便于考生复习,本书将基础类名词置于本书的前半部分。在使用时,考生可以将基础类名词与教材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借以抓住书中重点。在掌握基础类名词之后,考生复习教材时就会对书中的重点知识了如指掌。提高型名词涵盖了教材中所有非基础类名词。人物类名词、史学史与历史地理学名词均放在了这一部分。提高型名词是供考生在掌握基础类名词的前提下,在冲刺阶段继续学习使用的。
二、重视真题
本书精选近二十年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重点高校历史学考研真题中的名词解释445条,供考生参考。该部分名词占本书所有名词的比例近五分之二。值得考生注意的现象是,统考名词多出现于重点高校已考真题中。如2008年统考名词“德雷福斯事件”,曾在2006年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世界近现代史科目考研真题中出现;2010年统考名词“筹办夷务始末”,曾在北京大学2003年中国通史、北京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厦门大学2000年专门史等科目考研真题中出现。
三、选词全面
本书共收录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等方向名词1156条,内容上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战争、文化、宗教、人物及著作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所选名词还包含了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名词118条、历史地理学与史学理论名词26条。
四、释义简明扼要
与市场上其他辅导资料对名词进行大段论述不同,本书追求简明而准确的释义,因而本书名词的释义内容可以直接作为应试答案。在结构上,本书所有名词全部按照“三段论”的高分模式编写,较为接近真题参考答案;在字数上,平均每个名词的字数为160字,要点全面、释义清楚;同时本书在语言上较为注重词语的使用,以阐释基本史实为主,力求简明扼要,不做过多评述。
五、仿真模拟试题
本书第三部分是精编的十二套名词解释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该模拟试题是模仿统考真题名词解释题型而编写,难度偏大,与2008年、2010年统考真题难度相似,可供考生平时练习时使用。为提醒大家在考场上注意答题时间,每套名词解释模拟题都规定必须在45分钟内一次做完。因考试是限时答题,只有合理分配时间才能取得最佳成绩。
考生在使用本书时需注意:
1.基础类名词章节与考试大纲相比有所变更,具体为:中国古代史的前三节“中国历史的开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部分合为“先秦”;中国近现代史第十一节至十五节内容合为共和国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的第一节“史前人类”未录。
2.历年已考名词,皆注明出处:统考试题名词注明“××年历史学统考真题”,非统考试题名词注明“××大学××年××(专业)真题” 。如“提洛同盟”, 2010年历史学统考真题;“国民参政会”,南京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
3.对于中国历史上考生所熟知的如曹操、岳飞、孙中山等政治、军事人物,本书未录,考生使用时须留意。
4.世界近现代史中出现的人物类名词,皆注有该人物的英文名与生卒时间,如“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此类名词共64条。
5.文中出现的年代,凡公元元年以前皆注明“公元前××年”;公元元年以后,除公元1世纪的时间注明“公元××年”外,其余年代一般不注“公元”。
6.文中部分名词,在释义时需要说明但又不宜在正文中出现的内容,均采用脚注注明。
7.鉴于本书仅是历史学基础科目名词解释题型的考研辅导书,考生应结合教材使用此书。如此,考生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限于水平,本书难免存在许多不当之处,诚盼各位读者在使用时及时赐教与指正。
目 录本书编写特点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考研高分技巧
词条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类名词解释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二、秦汉
三、魏晋南北朝
四、隋唐五代
五、宋辽西夏金元
六、明清(前期)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
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三、晚清政局
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八、抗日战争
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十一、共和国史第三章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第三章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古代西亚诸文明
二、古代埃及文明
三、古代印度文明
四、古代希腊文明
五、古代罗马文明
六、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七、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八、欧洲基督教文明
九、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十、古代美洲文明
第四章 世界近现代史
一、16世纪的欧洲
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三、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四、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五、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六、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十、第二次世界大战
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第二部分 提高型名词解释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章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第四章世界近现代史
第五章史学史与历史文献学
第六章历史地理学与史学理论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模拟题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1)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2)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3)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4)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5)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6)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7)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8)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9)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10)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11)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12)
名词解释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附录 历年统考真题
⑻ 历史学中国史考研需要看什么资料呀求推荐
1、考研历史学,想考中国史,如果是考313历史学基础则是属于全国统考,不回是只看中国史就可以答了,而是要看中外历史。
2、部分学校的中国史专业是自主命题,只考中国历史综合,不考世界史。具体查看专业目录,只要是考313则中外历史都要考。
3、313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推荐使用以下历史学教材:
①《新编中国通史》(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②《世界史》(六卷本,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复习资料可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学基础》。
⑼ 中国史”属不属“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的方法学
中国史和世界史及专门史,是从不同的内容,版不同专题范围的去研究某一权个专业领域内的历史。
这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之间确实有联系。因为学习历史学,必须学习中国史、世界史和某些专门史,从实践中抽象出理论方法。而学习中国史、世界史和专门史也必须应用历史学的科学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历史科学研究。
⑽ 历史学考研 中国史
你找的这个是历史学下的二级学科的复试要求吧,北大初试是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分开考,考哪一类的都只考这两门其中一门。只想考中国古代史初试就要考中国通史,复试只考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