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汉族是怎么来的吗。什么时候开始叫汉族了
汉人就是中国人。因为以前是汉朝,所以西域诸国乃至罗马人都把中国人叫做汉人内。两汉延续400多年,容之后王朝更替外国人又不认识,所以基本还是按老习惯叫。
现在中国的民族概念基本是建国后人造的。中国自古以来以文明立国,没有故意以血统划分族群的概念。其他文明国家也大都如此,比如罗马。
种族这个概念主要是白人兴起。日耳曼白人自北方南侵夺取欧洲,根据血统将原住民凯尔特人和南欧人划分成三六九等。例如英国,日耳曼人征服英格兰后,把其余各地还在抵抗的凯尔特人分为西部山里的威尔士人、北方山里的苏格兰人和爱尔兰岛上的爱尔兰人。
总之,蛮族就喜欢讲究这个。因为他没钱没文化,所以会追崇虚无缥缈的血统观念。相反罗马人就不讲究这个,历史上“最后的罗马人”埃提乌斯,就是一位为保卫祖国免遭入侵,而与日耳曼野蛮人奋战终生的日耳曼人。
B. 汉人的由来,为什么叫汉人(是不是刘邦建的朝代有关,)从什么时候开始叫汉人的
汉人的由来: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中原地区为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
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虽都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然而历史传说又表明,汉族远古先民,实包括来自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的人。
因而,又有虞舜出自东夷,夏禹出自羌、戎的记述;还有一些传说中的人物,按不同记述,可解释成亦羌、亦夷、亦苗黎。这种历史传说的矛盾现象,反映了不同来源的氏族部落集团逐步融合为同一个族体,创造共同祖先的历史过程。
在汉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虽然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的学术讨论进行了差不多半个世纪,至今仍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已进入封建社会,则已基本上得到统一的认识。
关于汉民族何时形成的问题,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是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民族,至1840年,经历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
1840年以后至1949年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民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在“大一统”中,华夏民族也从分散走向了统一。[24]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规定“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同轨”、“行同伦”,以及筑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统一和稳定华夏民族。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C. 汉人,汉族,这些称呼是从何时开始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以与蛮、夷、戎、 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D. 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称为“汉族”
秦汉时期。
在汉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虽然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的学术讨论进行了差不多半个世纪,至今仍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已进入封建社会,则已基本上得到统一的认识。
关于汉民族何时形成的问题,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是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民族,至1840年,经历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
1840年以后至1949年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民族。
(4)汉族又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称为汉族扩展阅读:
汉族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数千年之久。汉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其农耕经济文化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业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发明和牛耕的推广,是汉族集型农业形成的标志。
汉族崇拜祖先,其祖先传说可以上溯到中华民族传说时代的共同祖先炎帝神农氏,及稍后从游牧转为农耕的黄帝轩辕氏。汉族先民最早见于载籍的是有虞氏和夏后氏。
汉族文字历史悠久,其考古实物见于商时代的金文、甲骨文以及更早的陶文。
汉族的习俗礼仪文化模式在公元前11世纪——前6世纪已经规范定型,见于《周礼》、《仪礼》、《礼记》。
作为中国稳定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过程,完成于秦汉之际。
秦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统一划定居住地域,又统一货币、度量衡和田亩规格。同时,下令“书同文字”,在全国推行秦篆和隶书,废止了笔画繁多的周大篆和各地的异体文字。秦始皇还大力倡导“行同伦”,即建立一致的生活习俗和道德规范。
秦始皇的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春秋战国以来,全国各地“田畴异亩(亩制大小不同)、车涂异轨(车轨道路宽窄不一)、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为形成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文字、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汉民族奠定了基础。
秦朝国祚短暂,汉承秦制,继续推进汉民族的形成过程。历两汉400余年的发展,一个统一、稳定、人数众多的汉族开始著称于世。
东汉载籍中始见“汉人”一词(“月氏来降,与汉人错居” 《后汉书·西羌传》),其意与今之所谓“汉族”或“汉民族”相同。
东汉以后,三国分立。西晋王室内乱,北方及西北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史称“北朝”,前后延续270余年。
当时各少数民族统治者都吸收汉文化,以适应进入中原统治的地位,同时,把自身质朴刚劲豪放的草原文化素质带入汉文化中。
与北朝同时,晋室东渡,土族南迁。此后,南朝历272年,黄河流域文化被移植江南,苏、皖、闽、浙、粤逐渐成为汉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生活在该地区的古代夷、越之裔也大部份融入汉族之中。
隋唐时期,南北复归统一。在各民族文化的大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唐朝文化臻于极盛。这一时期,留居中原的匈奴、鲜卑等族遗裔完全融进汉族之中。
蒙古族灭辽、西夏、金、大理、宋,建立元朝,实行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级的民族政策。
元代“汉人”的概念内涵契丹、女真、高丽及原来金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南方各民族人民。这种划分,加速了南北各民族分别融入汉族的过程。
元末,数以十万计的蒙古族兵民滞留中原,其中相当一部份融入汉族之中。
明初,实行全面汉化的政策。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变革旧制,禁止辫发、椎髻等发式和胡服、胡语、胡姓等,这一变革在南方各民族中留下鲜明的记忆。今天南方民族中的许多汉姓,传说是从明初开始的。
满族建立的清朝,实行满、蒙、汉三等级的民族政策,以辫发、长衫马褂旗袍为俗,使用满、汉、蒙、藏、维吾尔等五种文字。
但大量满族进入关内以后,普遍习用汉语、汉字。清朝以科举八股取士,促使各族上层人士注意学习吸收汉文化。大清王室退位以后,一部份满族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融入汉族之中。
中华民国取代清王朝,革除满、蒙、汉三等级的旧制,宣告中国是“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于说汉话、习汉俗、民族自我意识为“汉人”者,一般都承认其汉族成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汉族
E. 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汉族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自己为汉族的
秦作为统一的大帝国虽很短暂,但秦的影响非常大。至两汉时期,北方和西北各族还称汉朝人为“秦人”,而汉朝人自称“中国人”。当时边疆各民族也往往称汉朝郡县之民为“汉人”,但它还不是一个民族概念,它的意思是“汉朝的人”。不过汉时已出现“胡汉”、“越汉”、“夷汉”等合称,大概已初具族称含义。及至魏晋,中央政权统治下的汉族人自称“中国人”、“晋人”,但边疆各族却仍称之为“汉人”。显然,这时“汉人”称呼,已具有比较明确的民族含义了。不过也就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汉人”作为民族的概念,为汉族和非汉族所接受。同时,作为以前中央政权统治下的汉族自称的“中国人”,这时已为居于汉地的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所共享。这是东汉以来边疆各族内迁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的结果。以“五胡”为代表的内迁各族纷纷建立政权,据有以两京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接受先进的汉文化,自称“中国皇帝”,与晋室争正统。这样,具有文化优越感而基于地域概念的“中国”、“中国人”就不再适应于居于内地的汉族所专有了。“中国”或“中国人”为入居内地的各族所共享后,作为统治民族的非汉族为了将汉族区别开来,即用“汉”或“汉人”来专称汉族。这样,“汉”或“汉人”就成为一个正式的民族概念。唐时少数民族出现了“蕃”的称谓,与汉族合称“蕃汉”。五代继唐,依旧有“蕃汉”之称,宋时亦沿用。至元代,由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原先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已被完全汉化,被称为汉人了。
参考资料:《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618-619页。
F. 汉人的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汉人”的称呼起源于汉朝,意为汉朝之人。
大家都说自己是汉族人,是汉人。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慢慢的忘记了当初称自己是汉人的原因。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称自己汉人,又是从什么时候称呼自己是汉人的呢?
汉朝之前,大家称呼自己是什么人,都是以国别称呼。比如齐人、秦人、赵人等等。在汉朝时期,国家统一,民族大融合,很多人都被同化。
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
强盛的汉帝国为反击匈奴入侵,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惨烈的战争,强悍的汉军铁骑大规模追击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数千里,甚至翻越了葱岭,使当时非常强大的匈奴屡次遭受重大打击,最后灰飞烟灭,极少数残余远遁欧洲,致使“漠南无王廷”当时各国震动,谈汉色变。
由于空前强大的汉军在西域,中亚各地演绎了一百多年不败的神话,使汉军,汉人威名远播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大的汉帝国用铁和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使其子民在异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声说“我是汉人!!!”。
“汉人”的称呼起源于汉朝,意为汉朝之人。到了北魏后期才演变为中国人的代称。后来,“汉人”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经过历代各族之间的杂居、融合,许多民族加入汉人的行列。到中华民国时期,“汉人”才正式改称“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现在占全国总人口的93.3%。
G. 汉族是在什么时候叫汉族的
汉代,华夏族与南蛮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
“中华民族”这四字儿是梁启超提出的,古时未有 呵呵
汉代,华夏族与南蛮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如果汉族人是以此为标准,那么后来的隋朝,唐朝,明朝(回回族创立),清朝都是异族?显然不是的。实际上是汉族不
断有新鲜的血液加入。隋朝时,鲜卑族融入了汉族,形成新汉族。新汉族与汉代汉族文化上、血缘上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差别,但差别还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汉赋与唐诗的差别。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种的民族,只有相对纯种的民族。相对纯种的民族有汉族、藏族、大和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杂种有印度斯坦族、英格兰族、法兰西族、鞑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亚族等。
H. 什么时候开始汉族称呼出现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
但这个称谓在古代史上从未提及过。直到近代。
“汉族”一词的最早出现,有两种说法:
1,1903年出现。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韩景春,李毅夫两位研究,最早使用“汉族”一词的是黄遵宪,是在1903年的《驳革命书》中:“倡类族者,不愿汉族,鲜卑族,蒙古族之杂居共治,转不免受治于条顿民族,斯拉夫民族,拉丁民族之下也”
2,太平天国末年。
有学者认为“汉族”族称的最早记载是在太平天国末年的侍王李世贤《致各国领事书》中,其实有“汉族”一词。
I. 称中华民族为汉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应该是从汉朝吧,汉武帝开始.就是因为是汉朝所以才叫汉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