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影响中国文化的历史根源

影响中国文化的历史根源

发布时间:2021-03-06 08:24:43

❶ 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根源是什么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内提出了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观容点,打出了复兴传统文化的旗帜,喊出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大平”等系列口号。对于复兴传统文化的观点,笔者是非常赞同的,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人因为对传统文化了解的不够深入,往往陷入误区。笔者在这里结合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大家谈谈传统文化方面的问题。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正本清源,为今后了解主流各家各派文化打下基础。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真正的根源,有人说是儒家文化,有人说是法家文化,众说纷纭。

❷ 影响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因素

1、王朝的统一和分裂。统一后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如大唐。反例也有版,明清时期,文化只权能说是发展,没有大唐那个繁荣程度。分裂后的经济文化一般都是发展缓慢的,不利因素较多,但是也有相反的,如战国时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经济体制转变,文化百家争鸣。
2、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如古代日本、印度、以及中南半岛,还有中亚、欧洲等。对本国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影响。举例,古印度的佛教,古日本的折扇,美洲西红柿,阿拉伯数字等。
3、统治者的执政方针。如隋唐时期采用科举制,是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秦朝重法家思想,然后就焚书坑儒什么的。如武则天重佛家,然后佛文化兴盛。
4、经济繁荣。经济繁荣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因素。如南宋,国力不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❸ 中国传统文化根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观点,打出了复兴传统文化的旗帜,喊出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大平”等系列口号。对于复兴传统文化的观点,笔者是非常赞同的,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发现很多人因为对传统文化了解的不够深入,往往陷入误区。笔者在这里结合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大家谈谈传统文化方面的问题。要想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正本清源,为今后了解主流各家各派文化打下基础。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真正的根源,有人说是儒家文化,有人说是法家文化,众说纷纭。其实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找出来,我们看看主流文化分别出现于什么时间。 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谁?孔子、孟子,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出现于春秋时期,距今2500年前。 释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谁?玄奘、法显、达摩、慧能。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最早出现于汉朝,距今1800年前。 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谁?大多数人都知道有老子、庄子,其实还有一个代表人物是黄帝,有一个学派“黄老学派”,可以证明黄帝和老子的文化是同一根源,一脉相承的。这些代表人物最早出现于什么时间?黄帝生活的时代为距今5000年前。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距今5000年前至距今2500年前之间的2500年时间里,道家文化是唯一文化,是起主导作用的文化。春秋时期,各种文化纷出,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至汉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得到了推崇和发展,汉末,释家文化传入中国得到流传,至今,形成了很多人口中的“儒释道”三家并传的局面。 道家文化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时间为5000年。 儒家文化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时间为2500年。 释家文化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时间为1800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根源。

❹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是什么

传统文化真正的根源,有人说是儒家文化,有人说是法家文化,众说纷纭。其实我们用一回个简单的答方法,就可以找出来,我们看看主流文化分别出现于什么时间。 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出现于春秋时期,距今2500年前。 释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玄奘、法显、达摩、慧能。出现的时间是汉朝,距今1800年前。 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其实还有一个代表人物是黄帝,有一个学派“黄老学派”,可以证明黄帝和老子的文化是同一根源,一脉相承的。黄帝生活的时代为距今5000年前。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距今5000年前至距今2500年前之间的2500年时间里,道家文化是唯一文化,是起主导作用的文化。道家文化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时间为5000年。 儒家文化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时间为2500年。 释家文化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时间为1800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根源。

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根源

就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看,地理环境是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回的暖温带大答陆型国家;经济基础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组织是血缘宗法制。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类型,使中国文化独具特色。

❻ 中国的传统根源是什么

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的悠悠岁月中,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的古代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处于世界前列的包括传统道德在内的古代精神文明。中国优秀道德传统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中。 传统道德作为一种文化,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总是离不开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一方面通过对社会经济状况的作用,间接地影响文化(包括伦理、道德、美德等)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又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某些具体观念和心理意识。不同的自然条件对文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不同类型文化的形成中产生一定作用。显然,中国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 传统道德更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从社会经济结构看,不同的经济类型往往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经济类型的变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8页。 )恩格斯也说过:“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伸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7页。)从社会组织制度看,社会政治状况、社会基本组织结构不同,也会造成一个民族在哲学、宗教、道德、法制、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历史上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和社会结构的特点,必然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体现出来。 就总体而言,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大陆型自然地理环境、以农业为主干成分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上的血缘宗法制度以及文化氛围上的人文主义倾向,构成了中国优秀道德传统的主要根基。正是在上述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道德,使其成为中华文化殿堂中长盛不衰的奇葩。 一、特定的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虽然不是直接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主要条件,但地理环境的特征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影响着经济关系以及伴随在经济关系后面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东亚大陆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它的东面是茫茫沧海,西北面多为一望无垠的沙漠戈壁,而西南面则为险峻的青藏高原。这种大陆型地理环境,不同于中亚一带的大漠大陆型,或匈奴、蒙古的草原大陆型,也不是东欧式的森林——草原大陆型,而是大河大陆型。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哺育着这片肥沃的土地。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首先,中国优秀道德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的西南、西北面与一些文化类型有别于中国的国家(如印度、阿拉伯世界等)毗邻。但由于崇山峻岭、沙漠戈壁的阻隔,与这些国家的接触较为困难,虽然也有陆路交通,但发展较晚。中国东面的海域不是内陆海,不是海湾,而是难以横渡的大洋,由于古代航海事业不发达,通过航海与外国沟通较晚才出现,且不大频繁。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主要是靠自身的力量而发展起来的独立系统,别具一格,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生活在大陆的人不能不更多地关心自身与周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的注意力投向人伦道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如此丰富且著称于世。 其次,中国优秀道德传统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一贯性。由于中国文化主要是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地域中产生的,因而它一方面不容易出现由于别国文化的传入而造成自身文化发展的“断层”;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坚持、保留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比航海民族要稳定得多。自秦汉开始,中国逐步发展了与外部的联系,特别是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与西边国家相沟通,但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自身文化的独立风格,保持着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也得以世代相传。 二、特定的以农为本的经济条件 中国历来以农立国,历代王朝大都重视农业生产,帝王们也都有耕祭田、祷求雨、劝农事的仪式、措施。中国的农技也较发达,农具的制作、牛耕的发明以及农书的刊行等,都曾领先于世。农业经济发展早、比重大,这是传统经济的特点。不同经济关系上产生的文化观、价值观是不完全一样的。以农为本的经济特征给中国历史文化打上了鲜明的烙印,给中国优秀道德传统以深刻的影响。

❼ 中国文化的根源

易经》—抄—中国古人袭对世界的思考:无止变化的世界,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庸》——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理念。中庸不是中立,而是把握一个“度”。
《庄子》——世界原来还可以这样看,人与世界的关系。现实中的不得意,不妨碍我们在精神家园的逍遥。

❽ 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及原因

中国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甲骨文)。在先秦时代,中国就有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比如《道德经》《诗经》《春秋》《论语》四大名著等。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儒家问话,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明朝时依据程朱为代表的理学思想编成了《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成为在科举考试中的基本教材,由此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❾ 中国文化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谢谢!

楼上又是动不动就封建的sb
文化产生的根源应该是地域环境影响吧

❿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内说明。
1 黄河中容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阅读全文

与影响中国文化的历史根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