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需要“中国古代经济史大事年表
从秦汉开始吧
古代
汉:赵过推广耦犁 出现代田法
北魏:实行均田制
南北朝:使用灌钢法
隋唐:出现曲辕犁 创制了筒车
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推广了稻麦复种制 出现高转筒车 出现五大名窑
明朝: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 苏州和杭州市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朝中后期: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近代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的影响
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1905: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
1909:冯如制成了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1920: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
新中国
1950:中央政府制定了《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
1953: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中共召开八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同年,三大改造完成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吧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80: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4:中央开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985:国务院决定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中央决定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4: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3:上海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性磁悬浮列车线路。
PS:借鉴
㈡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是什么
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
(1)先秦: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商人,如春秋后期的范蠡(“陶朱公”)和战国后期的吕不韦。
(2)南北朝:南北朝时,不少城市遭到战争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北魏时,洛阳城内市场很多且有周长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或远走异域。建康(南京)城内建有四市,市内唐铺林立;秦淮河两岸商旅云集,交易兴盛。草市(农村集市)开始出现,含义有二:一是贩饲马料之市;二是草草构成之市。
(3)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隋唐商业的四个特点如下:一是交通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二是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远通宝);三是市场发达(场所固定——市;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等;邸店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店铺限定——营业面积;时间限定——市的买卖时间;夜市草市——繁华大城市里有夜市,偏远的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四是商人众多(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贩、胡商、外商)。
(4)宋元:北宋时期的商业有了一个新的转折。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④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政府设立市易务,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5)明朝: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国内商业繁荣(市场大——国内市场扩大、品种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两百余种、贩运快——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城市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向农村——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对外贸易艰难(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2.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2)秦汉: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3)三国: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4)隋唐: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6)明清: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㈢ 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高中历史``在线等``写多点``拜托!
农业:
1 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方式
2 传统农耕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 赋税和徭役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 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矛盾激化,起义不断
5 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抵御了自然灾害,推动了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手工业:
1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2 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4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 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呈相应变化
6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等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商业:
1 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 商业活动的形式有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
3 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纸币很早就出现了
4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 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6 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一)农业方面的表现是:①产于江南的水稻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向淮河和黄河流域推广,还从越南引入了优良品种占城稻;②棉花在两宋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
(二)手工业方面的表现:①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江浙一带和四川丝织业生产发达;②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迅速兴起,浙江出土一条南宋时棉毯,细密厚软,工艺水平相当高。③制瓷业:定窑、钧窑、歌窑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直到现在我们还喜欢用景德镇的瓷器。④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这一时期,我国的造船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规模宏大,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㈣ 中国近代和古代历史经济发展的知识(农业、工业、商业等)
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由于统治阶级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中国古代的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十分艰难。从宋朝宋太宗开始,就有了“海禁政策”,接下来的元、明、清的政策更加严格,清朝便达到了顶峰——闭关锁国。工业发展较多是轻工业,如:麻纺织业、棉织业、陶瓷业、造纸业 ,也有重工业,像:冶铁业、造船业。
至于近代,洋务运动兴起,近代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办工业;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长技”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一批军工企业。从此,中国就有了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工厂。
中国近代商业是指从清代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新式商业。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商业已有发展。但最大宗的商品粮食和土布还都是农民家庭生产,并主要是自给有余的产品。商业网集中城镇,广大农村基本上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商业属于前资本主义性质,大商人资本集中在盐、丝绸、茶、木、药材等行业。
进入20世纪后,通商口岸的近代工业(包括外商工厂)发展很快。它们的产品也进入这个商业网。棉花、小麦、烟叶等工业原料的贸易也经这个商业网向口岸集中。随着口岸人口膨胀,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也改变了传统流通渠道,而以通商口岸为中转和消费中心。据1936年国内埠际贸易统计,机制工业品已占贸易总额的34%,并以上海等地的生产为主;埠际贸易中大米的40%,药材的46%都是运到上海。估计1936年埠际贸易总额约达47亿元,比19世纪末增长约20倍。
中国近代商业缺乏完整统计,总计约有100多个行业,趋势是不断发展的。以上海为例,1900年前后有棉布商一百三四十家,五金商58家,百货商约100家,西药商6家;到抗日战争前,棉布商增至七八百家,五金商897家,百货商约1000家,西药商165家,分别增长几倍乃至一二十倍。从业人员、资金、营业额等也都有相应增长。根据30年代的一些调查估计,全国约有坐商164万户,从业人员859万人,另有行商312万人。估计1936年私人商业资本约达30亿元。 官僚资本和商业投机化 1927年以后,出现另一种新的商业资本,即官僚商业资本。它是在国民党政府实行金融垄断的基础上,凭借政权力量发展起来的。首先插手的是出口贸易,1936年起先后垄断了钨、锑、锡的运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借口统制经济,实行多种物资的统购统销、公营专卖,独占丝、茶、桐油、羊毛、猪鬃的收购和出口,管制棉花、纱、布贸易。同时国民党政府大官僚的私人商业也利用特权,投机垄断,发“国难财”。抗战胜利后,它们又勾结美帝国主义,垄断了部分进口贸易。
㈤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先秦:
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商人,如春秋后期的范蠡和战国后期的吕不韦。
南北朝:
南北朝时,不少城市遭到战争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北魏时,洛阳城内市场很多且有周长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或远走异域。
隋唐: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隋唐商业的四个特点如下:一是交通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二是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远通宝。
宋元:
北宋时期的商业有了一个新的转折。其表现在: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
明清:
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国内商业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两百余种,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对外贸易艰难。
(5)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知识表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的兴衰是受地主经济的发展规律所制约的,反过来,封建商业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资本往往用于购买土地,放高利贷,捐官买爵,而不向工业投资。
因此,它的发展是与社会的一般经济发展成反比例的。特别是富商大贾,往往是与官僚、地主、高利贷者相结合,成为“四位一体”的豪强,更富有兼并性、割据性和破坏性,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经常动乱不安的一个重要根源。
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长期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又使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殆民地。
在这个时期,大买办、大地主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它们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从通商都市直至穷乡僻城,造成了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这是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商品交换关系。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商业也得到缓慢的发展。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新型的国昔商业、合作社商业,并保护和发展了私营商业,为新中国商业的建立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㈥ 中国古代历史表
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早在约八百万年以前,在云南的开远、禄丰等地已经生活着古猿。此后,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
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步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受益非浅。
㈦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小论文 1500到2000字的
1、战国时期:封建城市兴起,商业兴盛,但此时城市基本上是依附于政治中心的,商业活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僚地主和大商人。
2、西汉前期:国家统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繁荣,出现了一些大都会。
3、隋唐时期:封建国家长期统一,政治安定,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商业也呈现繁荣景象。长安、洛阳商业盛极一时,唐都长安的城市建设表现出极高的水平。
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4、北宋时期:有了一个新的转折。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④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
5、明朝时期: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城市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①城市的生产性和商业性更为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大大减弱。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现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引进玉米和甘薯,清代广泛推广;
6、清朝前期:商业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大批城市产生。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