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历史

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6 04:30:21

Ⅰ 苏联与中国的关系

1.苏联成立之初,欧洲国家对其抱敌视态度,并进行封锁,所以苏联向亚洲寻找专出路,主动向中国示好属,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军阀混战,无暇跟苏联交往.
2.孙中山时期,苏联通过中国共产党跟孙中山取得了良好的关系,当时的联苏(苏联)\联共(共产党)\联工农便是最好的证明,其实黄埔军校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苏联提供了不少经费,军械,教员.
3.抗战时期,苏联担心日本会从东边发起进攻,所以对中国报有希望,但是德国方面太过厉害,苏联无暇东顾;.
4.打败德国后,苏联出兵东北,向日本军队发起了进攻,注意:苏联对日作战是有要求的,包括蒙古独立都是其条件.
5.解放战争时期,苏联不相信共产党会打败国民党,所以极力中国分治,直到渡江作战前夕,苏联还建议划江而治,当然,苏联更多是为自己考虑的
6.打败国民党后,中苏关系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因为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Ⅱ 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如何

中苏是同盟关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这个条约取消了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为此目的,决定缔结本条约,并各派全权代表如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特派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特派苏联外交部部长安得列.扬努阿勒耶维赤.维辛斯基。
两全权代表互相校阅全权证书认为妥善后,同意下述各条:
第一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
第二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经过彼此同意与第二次世界战争时期其他同盟国于尽可能的短期内共同取得对日和约的缔结
第三条
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第四条
缔约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第五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第六条
本条约经双方批准后立即生效,批准书在北京互换。
本条约有效期间为三十年,如在期满前一年未有缔约国任何一方表示愿予废除时则将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之。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订于莫斯科,共两份,每份均以中文与俄文书就。两种文字的条文均有同等效力。
周恩来安.扬.维辛斯基
(签字)(签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全权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Ⅲ 中国和苏联关系的发展史

中国是一直被苏联侵略的
直到对中国后来才一些好处。

Ⅳ 有谁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苏联与中国政治关系的历史资料

关系开始
1950年2月,中苏友好条约签署,(条约的英文本可见黛博拉•凯佩尔:《一个红色工厂的梦想:斯大林主义在中国的遗产》(纽约和伦敦1994年),第118-124页。关于秘密协定的讨论,参阅谢•冈察洛夫、约•刘易斯和薛礼泰的《不确定的伙伴: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斯坦福1993年),第121-129页。)这标志着中苏友谊的正式开始。
在最初几年里,苏联派遣一些代表团和顾问到中国去讲学。(苏中友协官方杂志经常介绍代表团的访问情况。请参阅《人民中国》(北京1950-1953年)。)但是中苏联盟并不像两国希望世人相信的那样密切,毛泽东和斯大林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猜疑和敌意。只要斯大林在世一天,苏联提供给中国的帮助就是最低限度的,主要限于零散的讲学以及苏共官员的对华访问。在1950年至1953年间,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俄文翻译成中文的书本和文章的指导。(参阅凯佩尔的《一个红色工厂的梦想》。)两国之间缺乏密切关系这一事实无意中被记录在苏共官方的档案中。从当时中央的组织形式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地位并不比别的人民民主国家高。众所周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苏联马上予以承认。然而,对处理对外关系负有监督责任的苏共中央一直到1953年仍然由一些处理与其他非共产党国家关系的部门和分支机构来处理中国问题,而对于其他的人民民主国家的事务则有专门的对应部门。一直到1953年3月苏共中央机构改革以后,中国这一名字才出现在其组织机构图中,那时它被合并在负责蒙古、朝鲜和日本事务的部门中。这似乎表明在很长时间里苏共中央一直认为不值得把中国的地位提高到人民民主国家应享有的高度。
随着斯大林的去世和赫鲁晓夫的上台,两国关系中的个人障碍得以消除,这至少持续了几年的时间,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个真正帮助中国重建的计划开始了,苏联几乎所有的重要部门都派出顾问到中国工作,苏联人开始帮助中国在各地修筑铁路,发展工业,建造桥梁和工厂。

苏共中央与顾问计划
在伊万•瓦西里耶维奇•阿尔希波夫(他是个工程师和机械工,并从20岁开始就成为一名党员。他在32岁时成为乌克兰第聂伯彼特罗夫斯克州克里沃伊县党的第一书记。)的领导下,苏联顾问计划开始松散地实施。阿尔希波夫是斯大林亲自挑选的在华最高经济顾问,

(在1993年2月23日在莫斯科采访阿尔希波夫时,我问他在中国时,他在哪个政府部门,他答道:“我不为任何人工作”。后来他解释说,他是斯大林的私人使者。)于1950年开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交往。这位未来的苏联顾问计划的首脑在中国呆了近一年的时间,然后返回莫斯科担任黑色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直到1953年8月。斯大林死后,他再次被派到中国,这一次是去指导苏联扩大对中国经济恢复的援助。从1953年底到1954年初开始,苏联为其援华顾问计划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一期间,有更多的苏联人被派到中国。同时我们还可从保存在苏共文献中的费德林(费德林早期担任阿尔希波夫的翻译。40年以后,他深感痛惜地说,“苏中两国的关系的发展在专家们毫无觉察的过程中结束了:这些中国问题专家是一批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人。”见《斯大林与毛泽东》,《近现代史》1992年第5期,第98-113、109页。)
在1954年7月呈送给中央的一份报告中可以看到在华的苏联顾问和技术人员工作情况的详细描述,这样的描述还是第一次。这份报告和其他类似材料一样使我们得以从内部来了解这一计划,了解苏联当时在中国介入的规模。
中苏关系的动力,至少从苏共中央的角度来说,是很清楚的。这个关于苏联顾问在华工
作情况的描述反映了苏联在解决问题时是通过指令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同时也反映了苏联无
视其决定所涉及到的参与者,即中国方面。
从费德林的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未曾提及的由高级官员组成的小组的内部工作和活动情况,这些人被称为苏联高级顾问。他们首先讨论了如何改进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如何同中国各个部门的领导建立起更为密切更为事务性的关系。他们接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认为的中国的紧迫问题上。讨论内容涉及到苏联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角色和作用,发展一些工业部门,特别是铜和焦炭生产的可能性,以及发电站的建造。这些高级顾问们还讨论了许多他们认为是中国薄弱环节的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项目计划方面,在地质勘探方面,而这些方面在许多地方被指责是妨碍了建设。他们在这些领域制订了目标,中国在城市规划上也进行了努力,其目的在于促进他们计划的未来项目的工作。在其他方面,他们还讨论了改进销售工业产品的方法,以及创造一项铁路运输发展和水路运输发展为一体的计划的途径和方法。
报告中还说,高级顾问们听取了曾经到新疆调查畜牧业问题的苏联专家对情况的说明。此外,他们还听取了一个苏联能源专家在华工作情况的详细汇报。该报告中包括许多苏联专家在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他们的批评。之后,高级顾问们提出了一些旨在改进工作的建议。
苏联高级顾问是如何就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决定同中国同志进行交流的呢?如果说中央的报告是可信的话,那么所有这些决定都是由高层的苏联顾问做出的,很少有中国人参与其讨论,其中未提起任何一个中国人。报告简要说明,在讨论了中国的诸多问题之后,苏联高级顾问们就此提出了建议,并马上通知了中国有关部门的领导人。苏联人立即把自己以为是中国的最紧迫的问题的建议通知了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费德林在报告中说,高级顾问们以为这将有助于其建议以较快的速度得以实施。这个报告还列举了一个“成功”的例子,从苏联人的立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个例子说的是在苏联顾问的建议下,中国方面迅速采取了行动。这个小组的苏联人显然在早些时侯就指出中国在劳动力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呈送给苏共中央的报告说道,1954年1月,在苏联方面的建议下,中共中央命令劳动部、中华全国商业协会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劳动力问题上进行合作。据该报告说,中国政府迅速指示各部门要加强工人的劳动纪律,建立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和保护劳动者的法律,以此来改进劳动法,以便消除现有的工资制度中的混乱现象,特别是取消最重要的部门和行业的工资等级制。苏联顾问注意到,中国的劳动标准在迅速提高,其速度比苏联还要快,因此也建议中国对此予以修正。
这个总结报告的准确程度如何呢?我们未找到任何文献资料来说明这种建议是由苏联高级专家直接向中国政府提出并监督其实施的。这样一份报告肯定让苏共中央人士感到震惊,因为苏共中央组织非常官僚化,以致于答复一封简单的信件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苏共中央本身包括许多部门,所有这些部门都负有单独的时而是互相重叠的责任,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易于造成混乱而难以操作的机构。那些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如果有幸要听从苏共中央的指示的话,他们会发现这个过程是如何的消耗时间和精力,是如何的艰难。例如,1954年4月,中共宣传部向苏驻华使馆索要三个不同部门领导在苏共中央会议上的发言稿的复印件。发言内容其实非常一般。(题目是“党组织思想工作的任务”,“地方和党的科学文化部门完成苏共中央第九次会全规定的任务”,以及“现阶段的苏联文学”。)
但是,索要发言稿这件事带来了许多麻烦:在以后的几个月里,苏联国内若干个部门信函交往不断,最后苏共中央拒绝了中共方面的要求。根据苏共中央的解释,前两个发言稿只是针对当地工作所发出的指示,其内容仅供内部使用,没有任何针对中国的东西。苏共中央说,关于文学方面的发言稿并不涵盖整个文学领域,而仅指几个专门问题,况且,发言稿还只是草稿,没有打印出来,因此也不允许寄往国外。苏共建议中国方面参阅发表在《党的生活》和《共产党人》上的苏共中央官方文章。

Ⅳ 历史上俄罗斯和中国有哪些关系

历史上俄罗斯和中国一直是友好互助的关系。

中俄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1年建立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形成了元首年度互访的惯例,建立了总理定期会晤、议会合作委员会以及能源、投资、人文、经贸、地方、执法安全、战略安全等完备的各级别交往与合作机制。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积极开展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务实合作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世代友好的理念深入人心,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不断加深。中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战略协作,有力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

(5)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历史扩展阅读

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中俄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1年建立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形成了元首年度互访的惯例,建立了总理定期会晤、议会合作委员会以及能源、投资、人文、经贸、地方、执法安全、战略安全等各级别交往与合作机制。

双方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积极开展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务实合作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2019年6月5日,中俄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Ⅵ 历史上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有哪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1年苏联解体的四十余年中,中苏关系跌宕起伏,迂回曲折,扑溯迷离,动人心弦;在这四十余年中,既有情意融融的春天,也有秋风飒飒的秋天,更有白雪皑皑的冬天;在这四十余年中,既发生过许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一致的美好故事,也发生过许多令人惊诧不已、啼笑皆非、悲痛遗憾的事件……这四十余年的历史,这四十余年历史中的许多事件,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仍值得人们深刻思考……

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这是中苏关系的友好合作时期。
第二个时期,从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到1965年3月的“19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这是中苏关系分歧,论战和彻底破裂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1963年7月14日苏联发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到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这是中苏公开论战阶段。
在这一阶段,双方围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及所涉及的一切重大问题,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激烈的、公开的论战。
第四个阶段,是从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到1965年3月“19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这是中苏两党关系的彻底破裂阶段。
回顾四十年中苏关系的历史,特别是那段使整个世界惊诧万分的中苏公开大论战的历史,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以今天的认识水平来看,当时双方所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和采取的许多做法值得重新认识和反思。

Ⅶ 历史上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变化及原因

在建国前,苏联一直支持老毛这边,而且在20年代和30年代初,对中国GCD有直接的领导权力。但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中国GCD逐步开始自己独立领导。。
建国后,在50年代中古和苏联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中国和苏联作为盟国共同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但随着美苏争霸的冷战形式逐步形成,中国开始注意不参与到冷战之中,拒绝了苏联要求的和中国建立联合舰队等联合要求,保持了政治的独立,但是和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
56年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对华政策开始改变,而且赫鲁晓夫上台就猛批斯大林,让老毛等老一辈的领导人很不满。50年代末,中苏关系迅速恶化,苏联撤走所有援华项目,并且逼迫中国偿还贷款。加重了60年的经济灾难。
60年代开始,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不过在60年代初,中美矛盾仍是首要矛盾。。但到60年代末,随着越南抗击美国逐步占优,美国的直接威胁已经基本不存在。。而69年又爆发了珍宝岛冲突。使得中苏矛盾开始超过美苏矛盾。。
70年代到80年代,中苏矛盾已经远超过中美矛盾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外部矛盾。苏联重点扶植越南钳制中国,导致爆发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随后一直持续到89年的边界冲突。。中苏关系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才开始缓和,他对苏联的改革中国非常感兴趣,希望从中得到一些经验。。不过随着很快苏联内部解体,苏联不复存在。

Ⅷ 二战 苏联 中国的关系

中国和苏联在早期是军事同盟关系。建国初期,中国提出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即倒向社会主义前苏联一边,在1951年,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在中国有不少海军基地,苏联还向中国提供了10亿的贷款,后来又援助中国军工技术(包括原子弹技术)。至于华约和经互会,都是东欧地区的国家为了抗衡欧美资本主义阵营的北约和马歇尔计划针锋相对搞的,同样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蒙古和朝鲜当时同样也没有加入这两个组织。

后来在斯大林死了之后,赫鲁晓夫上台,希望能减少对中国的控制,逐步削减在华驻军,向中方释放好感,但被中方误解,由此开始产生隔阂。后来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大举批判,并修改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不可调和等观点,使得中苏产生了思想理念上的冲突。1958年,苏联要求与中国组建联合舰队,中国认为这是苏联想要控制中国,予以拒绝,紧接着苏联检讨了20世纪20年代的公社化运动,引起了当时在进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中国的不悦。终于,两国的矛盾日益加深,逐渐难以调和。后来苏联尖锐的批评了中国的公社化运动,撤走了在华专家。而中国则指责苏联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对美妥协退让。最终,中国认定苏联走上了修正主义与资本主义复辟的路线,正式与苏联划清界限,自诩为反帝反修中心。紧接着,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文革期间,红卫兵冲击了苏联驻华大使馆,中国提出了“打倒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口号,而苏联也大举在中苏边境增兵,最终爆发了珍宝岛之战。苏联甚至提出过,要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而这个时候中国是既被苏联不待见,也被美国不待见的。
同时,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自此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持续升温,而日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则更是试图将中国拉入同一阵营。而毛泽东也曾表示过希望与美国共同对付苏联的意图,但是美国没理睬。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中苏关系解冻,重新升温。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大形势下,中国也因内部政治因素而让美国找到了把柄,中美关系开始走下坡路。

而西欧国家,如法国,1964年就和中国建交了,总的来说,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和苏联走在一起,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而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开始自立门户。到八十年代初,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解冻,但是仅仅是解冻,没有进一步发展。东欧剧变后,中国和美国成了政治上的敌人,经济上的朋友。

Ⅸ 历史上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变化

20年代-50年代 国民政府没空答理,共军同它貌合神离。
50年代-60年代 共军当它老大哥
60年代-80年代 交恶 局部武装冲突
80年代-90年代 恢复正常化

Ⅹ 历史上中国和苏联有哪些关系

  1. 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结盟;

  2. 20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

  3. 20世纪70年代,这是一个转折时期,形势变化十分微妙;

  4. 20世纪80年代,双方都调整政策,两国关系逐渐缓和改善。

阅读全文

与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