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之铁木真

中国历史之铁木真

发布时间:2021-03-06 02:54:10

A. 铁木真是哪个朝代的人

孛儿只斤抄·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辇谷。
如果按照汉制来纪年,铁木真属于南宋人。他出生时正值宋孝宗(1162年-1189)年即位
南宋(1127年-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历经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

B. 历史上铁木真是怎么死的

关于他的死有多种说法,但代表性的是以下5种说法。
被咬掉生殖器说

这一说法普遍流传于外蒙古,据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的时候,西夏国王李安全为保国家,将当时西夏第一美女自己的女儿李嵬名赠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得到美女后将对攻打西夏的计划推迟了点时间,依然没有放弃攻打西夏,李嵬名得知后非常气愤,于是借用和成吉思汗春晓一刻的时机,用嘴咬掉了成吉思汗的阴茎后,自己跳入黄河,当时66岁的成吉思汗那有心思去追她啊,自己不但疼痛而且羞愧,毕竟自己是一代君王,又是一个老人,受到这样的侮辱伤重加大而亡,因为是帝王所以当时掌权的对外宣称是坠马说。

坠马说

根据蒙古人的《元朝秘史》卷14记载:成吉思汗在狗儿年攻打西夏带着聪明智慧的也遂夫人,当时正是秋天,由于时机还不成熟,当年冬天的时候,成吉思汗很郁闷,于是带者几个兵骑着红沙马去今天鄂尔多斯的某个地方去打猎,由于马是随便挑选的,结果被迎面而来的野马给震惊了,成吉思汗没有任何防备因此坠马,受伤严重失血过多,加上当晚的高烧,当时的医术根本没法应付,所以第二天便西归了。

中毒说

这种说法出自《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元世祖忽必烈以礼相待,他在元朝居住17年之久。,忽必烈给了他一个官做。他对于元朝的了解也十分透彻,在他的游记中关于成吉思汗的记载是这样的:在进攻西夏时围攻现在的乌海一代,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结果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再加上长子术赤病死、流动作战的辛劳、酷热的天气等因素最终一病不起。但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中毒”而死是西夏王妃李嵬名下了毒,当时这位西夏王妃利用和成吉思汗睡觉的机会给他下的毒。

雷击说

自古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由于某次惹母亲生气,导致母亲离世,自感有愧所以特别害怕雷电,在1227年,成吉思汗误入雷区,被雷电击中致死。这个说法民间流传而已。

被刺说

这个说法见诸于《蒙古源流》,这个还是跟李嵬名有关系,据说还是因为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违背了和西夏的和约,李嵬名乘和他晚上睡觉,刺杀了他。

5种说法中三个都与李嵬名有关系,所以黄昏大胆猜测成吉思汗的死也定然于这个女人有关系,不然不会多次出现这个女人,而与这个女人有关系的几种说法刺杀和中毒都似乎不成立,你想了啊,如果李嵬名与成吉思汗睡觉,肯定都是被检查了,毕竟帝王的安全是第一的,再说了一个弱女子怎么能刺杀呢,所以只有选择在做那事的时候咬掉阴茎了,至于《蒙古秘史》记载的坠马说成立有可能,但也不排除是维护一代天骄的尊严。至于雷击说就跟扯淡一样不信也罢!

C. 铁木真和忽必烈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让中来国的文明出现了一大源断层,让汉人的奴性增加了几分,让世界倒退了很多年,这就是所谓的野蛮身体和精神文明的一次碰撞,结果文明输给了野蛮,证明了伟大的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
最富有、最科技、最政治,不如最土匪。

D. 铁木真是中国人吗

他不是中国人,这里的中国是指古中国

铁木真同时期的宋朝人,就称自己为“中国”、宋朝国民为“中国人”;而占据中原的女真金国,同样自称获得了秦汉隋唐以来的华夏正统,自称为“中国”,视其他周边民族为夷狄;蒙古高原各部长期臣属于金国,铁木真也曾接受过金国“招讨使”的官职,所以这个阶段的他,可以认为是古代意义的“中国人”。

但是,当他叛金自立,建立“大蒙古国”,自称“成吉思皇帝”(即成吉思汗)后,而且连败金军,迫使原宗主国承认其独立国家地位后,他和他麾下将士臣民便取得了新国家“大蒙古国”的国籍,不再是自称为“中国”的金国之国民了。

此后一直到他死亡为止,铁木真都是大蒙古国的皇帝(大汗),而且并没有任何如汉化后的女真金国那样,自认为是华夏王朝继承者或者说“中国”的认知,因此不再是古代意义上的“中国人”。

而另一方面,为什么又认可铁木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物呢?这是因为铁木真的政权基础,他世代所居的漠北草原地区,原本就是中国“自古以来”之国土。

(4)中国历史之铁木真扩展阅读

E. 中国历史.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统一了既宋金对峙以来分裂的山河
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融合
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疆域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铁木真笼络人心,招徕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札木合率领札答阑、泰赤乌等十三部来攻,铁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战,因实力不敌而败退,史称十三翼之战。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塔塔儿人。金授铁木真以察兀忽鲁(部长)官职,封脱里汗为王(脱里从此称王汗,语讹为汪罕)。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王汗见敌势盛,不告而退,把铁木真留在乃蛮兵锋之下。铁木真发觉后,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敌前。王汗大败。因为有许多蒙古部众在王汗处,铁木真怕他们被乃蛮吞并,对自己不利,便派称为四杰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王汗,击退乃蛮。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实力猛增。1203年王汗对铁木真发起突然袭击,铁木真败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铁木真乘王汗不备,奇袭王汗牙帐,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归附铁木真。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蒙古国初期,成吉思汗把蒙古牧民划分和固定在95个千户中。千户下设百户、十户。千户那颜都是成吉思汗的封臣,各千户内的牧民不能任意离开千户组织,对那颜有人身隶属关系。成吉思汗把一部分千户作为领民分给诸弟诸子,形成左右手诸王。又以木华黎、博尔术为左右万户那颜,即两个最大的军事长官。把怯薛(禁卫军)扩充到1万人,征调千户那颜、百户长、十户长的子弟充当怯薛,以此控制全国。设札鲁忽赤掌管户籍、词讼等行政、司法事务。成吉思汗的汗廷是由传统的草原贵族斡鲁朵发展起来的游牧军事封建国家机器。蒙古国建立后,大批原来的部落人口被分编在不同千户中,许多部落的界限从而泯灭,开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对此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邻近的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部分别在1207年、1209年、1211年归附成吉思汗。

勃兴的蒙古贵族渴望占有大量财富。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1211年,又率领大军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军,攻占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1218年,灭西辽。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向花剌子模发动了侵略战争。他几路进兵,分割包围了各战略重镇,各个击破,采用大规模屠杀、夷平城市、签发被俘人众打头阵等残酷手段震慑敌人,解除自己后顾之忧。战场上的主动权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军围攻讹答剌城,次年攻克。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等城,术赤、窝阔台、察合台率兵攻克花剌子模都城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拖雷一军进入呼罗珊地区。哲别、速不台奉成吉思汗之命穷追花剌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算端,后者逃至里海孤岛病死。哲别、速不台率军继续西侵,远抵克里木半岛。1221年,拖雷占领呼罗珊全境。成吉思汗追击新算端札阑丁至印度河,不获而还。1222年,在占领区置达鲁花赤监治。1223年,还撒麻耳干驻冬,次年起程还国。成吉思汗西征,进行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大破坏,给中亚各族带来极大灾难。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临终提出联宋灭金的战略。大皇后孛儿台生子四人:长子术赤,为钦察汗国诸汗之祖;次子察合台,为察合台汗国诸汗之祖;第三子窝阔台,蒙古第二代大汗(元太宗);第四子拖雷,后人为元代和伊利汗国皇室。忽兰皇后生一子阔列坚,后裔入元封河间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13世纪主要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深重,为成吉思汗实行大规模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奠定了蒙古兵学在世界军事史的历史地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那样广大的地区,并且攻必取,战必胜,西方史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蒙古军队的武器比别人更精良而且更适合于实战使用;成吉思汗兵制比较完善,军纪严明;将领多巧于计谋,擅长兵法和战略。”(《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234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由此可见,蒙古兵学中有十分丰富的军事思想,本文就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做如下粗浅的的探讨。
一、大迂回战略源于蒙古族的围猎,它的突出特点是,在使用力量之前,先用计谋将对方制服。它与孙子的“诡道”思想一脉相承。

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长期的征战中所形成的作战韬略之一。在全面侦察敌情、地形的前提下,蒙古军队凭借骑兵的持久耐力和快速机动能力,经常越过人们难以想象的大漠、险滩、雪谷、荒原,出其不意地向敌人的深远纵深大胆穿插、分割,并与下面进攻部队相配合,四面包围敌人,迫使对方迅速瓦解。

蒙古军的迂回战略源于蒙古族的围猎。他们把围猎中的技艺,娴熟地运用到战争中,许多坚固的城堡,变成了他们围困中的野兽。因此,蒙古军队大迂回战略的突出特点是:它不以击溃敌人就算达到战争目的,而是用猎人那双狡黠、深邃的眼睛,盯着敌人的后方,以左右包抄的方式,将敌人包围,从不给对方留下一条逃生的出路。即使留有一条生路,那完全是一种战术运用。这种大迂回战略,与古代其他军队的进攻方式大相径庭,它不直接对敌列阵挑战,而是更讲实际,手段更隐蔽。并力图在使用力量之前,先施“计谋”将对方制服,与孙子的“诡道”思想一脉相承。

孙武总结战争规律,提出了兵以诈立的“诡道”思想,从此,春秋以前以“仁义”为核心的战争指导思想在战国时期已销声匿迹。但随着封建帝国的建立,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把民间的兵书视为祸水。随着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兵家的“诡道”思想渐渐出现了断流,更谈不上继承和发展。而成吉思汗,在战争实践上,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孙子的“诡道”思想。当然,这并不是说成吉思汗熟读《孙子兵法》,而是说成吉思汗在与兽、与部落、与外敌长期的争斗中,同样悟出了这一真理。因为规律性的东西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作用。我们从成吉思汗战略侦察团队的行动中,就能看到孙子的“诡道”思想被他们运用得多么娴熟。成吉思汗远征欧洲前,派速不台和哲别担任侦察任务。他们穿过格鲁吉斯坦,打败了乔治亚的精锐团队,随后越过高加索的黑岩绝壁,来到贴尔克盆地。这里已有一支很强大的军队正等着他们。蒙古军队的确太疲劳了,激战一天胜负未决。第二天,他们带着黄金和贵重的布、优良的马来到库曼人的营地,对他们说:“我们是同族,为什么要和外国人联合攻打你们的兄弟,他们给你们的好处,可以从我们这里得到。”库曼人带着蒙古军队送来的厚礼离开他们的同盟者远去。速不台却乘机追击并打败他们,索回了刚赠给他们的全部礼品。如果要讲仁义道德,速不台可谓犯了大忌,但他遵循的是战争规律。他们的侦察行动,促成了成吉思汗远征欧洲18年的计划。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不仅是一种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是一种与孙子一脉相承的思想,在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中,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大迂回战略的实施体现了速度与距离的对立统一,蒙古军队清一色的轻骑兵,创造了农业时代的“闪击战”。

大迂回战略的具体实施首先需要速度,没有速度,谈不上战争的突然性,也难以对敌人达成合围;其次,需要长途奔袭,没有远距离奔袭,很难对敌产生威慑。可以说成吉思汗的军队都具备这两个条件,这也是他能够征服世界的奥妙所在。

13世纪,欧亚等国的军队多以步兵和重骑兵为主,而蒙古军队却是清一色的轻骑兵。轻骑兵具有突击力强、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合远程奔袭。重骑兵防护性能好,机动性差,适合阵前对抗。所以,蒙古军的轻骑兵,恰如“二战”中机械化部队,它常以绝对的军事优势,迫敌解除武装。这就使成吉思汗时代所营造的战场,完全是一种飓风式战场。如果把它与“二战”中德国的“闪击战”作对比,就会发现在成吉思汗指挥的战争中有与德国“闪击战”相似的内容。“二战”中,德军闪击波兰,用了一个月;闪击丹麦、挪威,用了两个月;闪击法兰西,占领法国首都巴黎,前后也只有一个月。这是发生在工业时代的“闪击战”,而发生在农业时代的“闪击战”,其战绩在当时也是独一无二的。蒙古西征军在欧洲作战时它的集结:“从扬子江北岸至保加尔边境,部队集结都是在2至3个月完成的。这样部队每天平均行军速度达到90至95公里。它的突击:攻占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5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5到60公里;攻占匈亚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蒙古族古代战争史》24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的轻骑兵,有与今天的机械化部队共同的特点,即高速、突然、攻击力强,往往使对方措手不及。成吉思汗正是利用轻骑兵机动性好的特长,打破了13世纪呆板的攻防战术,从而完全控制了战场主动权。当时,所向披靡的蒙古军已引起欧洲人的惶恐,甚至像遥远的城市,如卢卑克(波罗的海南岸一个城市)和纽伦堡(今德国巴瓦里亚境内)都加紧防御准备。就连当时的英国也提心吊胆,曾禁止船舶出海捕鱼。当时欧洲人对成吉思汗子孙的惧怕,从某种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因为并不清楚蒙古人为什么不可阻挡,有人甚至把蒙古军后来因窝阔台去世而退兵之举,归结于他们教皇和皇帝的英明。后来法国的拿破仑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蒙古军西征,不是亚洲的散沙在盲目地移动,而是有严密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由于他们比对手更精明因而才能所向无敌。拿破仑的分析切中问题的实质。当蒙古军象飞沙快速推进时,在它的背后,是行之有效的大迂回战略。而这种战略,在蒙古兵放牧、围猎时,就已经产生并成熟了。

三、大迂回战略能营造广阔的战争空间,能使战场攻防结构发生突变,从而打乱敌人的部署,为己创造有利战机。

蒙古军队的大迂回战略能以迂为直,避实击虚,扩大战争空间,节省兵力兵器,加速战争进程。蒙古军灭金,窝阔台就采用了成吉思汗临终留下的大迂回攻金方略。他令拖雷率主力西路军,绕过金军的重镇潼关,自宝鸡出汉中,强行通过南宋管辖地区,沿江而下,经唐(今河南唐县)、邓(今河南邓县)北上,采用大迂回战略,突然出现在金军后方。金朝十分惊慌,急忙抽调守黄河和潼关的主力部队10万余人前来抵挡。两军在邓州遭遇,拖雷只有3万人。他采用袭扰战术,避免与金军正面交锋,使远道而来的金军十分疲惫。这时蒙军正面部队已渡过黄河,直趋汴梁,金军仓皇北撤,当退到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时,被两路汇合的蒙古军团团围住,后又网开一面,在追击中全歼金军。此后蒙军乘胜进围汴京。金亡近在咫尺。

但蒙军南下灭宋的战争却持续了45年之久。这也许是他们遇到的众多对手中最难对付的一个。因为南宋所处的江淮地区,河渠成网,城镇林立,除蜀口、襄阳、淮河防线外,西段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东段地处淮河下游,水道众多,后方还有长江天堑,都不利于骑兵作战。但蒙古军队能审时度势,避实就虚,发挥特长。他们选蜀为战略进攻要害,因为蜀地富饶,南宋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四川。此外蜀地地理条件尤为重要,蒙军若夺去四川,就可以过三峡,顺流东下,直逼江东。窝阔台为发挥蒙古骑兵的特长,沿用灭金时宽正面、大纵深的迂回包围战略,在东起江淮西至川陕的宽大正面上发起进攻,力图越过长江,进入江南作战。但由于兵力分散,各战区虽有突破,终因气候不适,加上中军主帅死于军中,只好中途撤退。蒙哥汗继位后吸取窝阔台失败的教训,在占领区开始设官、筑城,为持久战作准备,从而避免了春去秋来,战果得不到巩固的缺陷。在战略指导上,仍以攻占巴蜀为首要目标,同时派忽必烈率军经略云南,目的是迂回西南攻其腹背,然后北上,接应主力,东下临安。可惜蒙哥汗在实施他的大迂回战略时,却因自己恋战,遇坚必攻,使其主力钝于四川的钓鱼城下,直至自己中石身亡,从而影响了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

今天,当我们研究蒙军灭宋的战略思想,无不为他们开辟的广阔战场所折服。蒙军的大迂回战略使金束手就缚,使宋廷的沿江防御失去天堑屏障。虽然蒙军攻宋的前两次迂回未实现预期战争目的,但当时忽必烈的军队事实上已迂回云南大理,经过近一年征战,兀良哈台平定了“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泊乌、白蛮等37部”(《元史·兀良哈台传》)并与四川蒙军汇合,从而使蒙宋正面战场决战时机成熟。若不是蒙军钓鱼台受挫,兀良哈台军就可以奇兵出广西拊京湖宋军之背,然后直下临安,这样,南宋的灭亡,就可能提前几年。由此可见,蒙军的大迂回战略可以创造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有利战机,可以乘虚使敌我双方力量发生变化,并从根本上打乱敌人的部署,迫敌就范。

四、大迂回战略是将帅胆识和军队力量结合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不仅仅是个方略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成吉思汗独特的军事体制和治军思想,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军队,从而使他的战略思想得以实施。

研究蒙古兵学中大迂回战略的具体运用,从中可以发现,大迂回战略不仅仅是个方略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作出大迂回的决策需要雄才大略的统帅,执行大迂回战略任务需
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否则大迂回战略只能是纸上谈兵。

成吉思汗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战略家,他能对复杂敌情作出正确判断,果断决策。蒙古军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当时成吉思汗面临来自三方面的挑战,一是与金国长达9年的战争,二是西夏的反叛,三是斩其使臣、屠其商队的花剌子模。成吉思汗权衡利弊,采用稳住西夏,牵住金朝,全力西征花剌子模的策略。西征花剌子模分三路进军,大军在开进中,派哲别一路绕到敌后,向敌战略上敏感的卡什加尔方向迂回,切断花剌子模与阿富汗、呼罗珊之间的联系,掩护主力战略展开。大皇子术赤、大将军哲别率领三万人的军团,穿过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地带——帕米尔和天山山脉之间的谷地。当时“他们在一丈多深的积雪中行军,他们攀登4千多米被雪覆盖的吉西列阿尔多和铁列古达巴干两个高峰的道口。在大风雪中,用牛皮包住马腿,人穿双层的皮毛大衣,在7千多米的高山之间,在冰天雪地中前进。他们为了暖和身体,用小刀切开马的血管,吸喝了马的温暖的血液,又把血管封闭起来……”。(《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150页)这段史料,反应了蒙古军队在人类军事史上所创造的奇迹,它使汉尼拔和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脉的行动显得逊色。当蒙古军队突然出现在费尔干纳盆地,莫罕默德率领的精锐部队正等着他们,疲惫的蒙古军队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机动作战与敌人会战。激烈的战斗持续到深夜,各自鸣金收兵。成吉思汗在接到他们的战斗报告后,令术赤归队,令哲别率领5000人马,继续向南方阿姆河上游迂回。成吉思汗等后续部队展开后,他亲率5万蒙古骑兵,从北方迂回行军,在渺无人烟的地点渡过锡尔河,通过了克吉尔库姆沙漠。“这个宽有500公里的克吉尔库姆沙漠,被世人认为是动物绝对不可能通过的天然障碍。从那以后经过了650年,俄罗斯对叶华作战中,俄军骑兵丧失了全部军马。现在成吉思汗突然出现在莫汗默德背后能置于死地的阿姆河下游地区。”(同上书,157页)这时的莫汗默德,已被四面包围:西方有成吉思汗,北方有察合台、窝阔台,在东方有术赤,南方有哲别。这就是成吉思汗大迂回战略最典型的一个战例,它创造了世界战史上的两大奇迹,而这种奇迹在那个时代,也只有成吉思汗统帅下的蒙古军队才能做到。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军队的耐力和吃苦精神是何等惊人。如果换宋朝的军队去执行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可能不等交战,就被雪山和大漠吞噬。成吉思汗的军队之所以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这与它独特的军事体制和特殊的治军思想有很大关系。

首先,军民一体的军事体制,使蒙古士兵从孩提时就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据史载:“蒙古人从三岁起就手拿弓箭。”(同上书,263页)他们放牧、骑射、围猎,很早就孕育了灵敏的马上战术。氏族之间的争斗,国与国之间的相互掠夺,已模糊了兵与民的界限。如今人们在探讨为什么中国的游牧民族屡屡能进入中原,打开城墙高筑的中原门户,恐怕原因恰恰在此。因为游牧民族的流动性,本身就是一种进攻样式的推演,而中原以墙自守,典型的农业式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消磨了人的进攻意识。一个没有进攻意识的民族,要与强悍的游牧民族交战,其胜负可想而知。

其次,成吉思汗的治军思想做到了民族性、科学性的高度统一,这是他造就一支高素质蒙古军队的根本原因。所谓民族性是指成吉思汗治军完全立足于本民族的客观实际,如借用围猎训练军队就是一种全新的军民兼容的训练方式。所谓科学性是指成吉思汗治军完全从实战出发。它曾以西夏为对手考验自己的军队,“试图在对西夏的战争中,锻炼一下蒙古人,以利将来对中国的战争。”(同上书,93页)另外,成吉思汗也重视对军官的训练,“哪一个军官不来接受我的教育,而是呆在家里,那就好像是沉在水中的石头一样被消灭的。”(同上书,95页)军官们在大汗的宫廷受训后回到营地担任教官,经过一整套完整体系受训的蒙古军队,最后就像成吉思汗所希望的那样:“在日常生活中,有如两岁的犊儿,但在厮杀时,又似老鹰的搏击。在筵宴和娱乐之中,无忧无虑有如小驹,但在战斗的时候,又似海东青之扑仇敌。在白天,像老狼的俟机,在昏黑之中,像乌鸦的守夜。”(《蒙古帝国史》162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正是有成吉思汗这样出类拔萃的战略家和他那支坚不可摧的军队,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才能在世界战争史上大放异彩。

五、大迂回战略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在穿插、迂回中屡建奇功,就在于它“羊马随征,因粮于敌”。

大迂回战略的实施一般要远离后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基本上是脱离根据地作战。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蒙古军队有一套独特的、与此不同的后勤保障体系,从而保证了蒙古军队的远征。

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史记·匈奴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物合一,完全是受生存条件的驱使。蒙古人行军打仗,以反牲畜走到哪里,人跟随到哪里的游牧常规,而是军队走到哪里,羊马也驱逐到哪里,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部队的军需供给问题。

由于出征时携带的羊马很有限,为充分食用这些牲畜,成吉思汗还专门规定了屠杀的方法:“用牛羊的膀胱两个,吹满空气,把骨管伸进膀胱的管孔。骨管上刻有螺丝纹。在兽的第四、第五肋条之间,刺个穴口然后把骨管插进创口,压迫膀胱把空气注入肺脏。这样做的时候,兽立刻死去。死状好像是被电击一样。这个杀法的利益是肉量增加70%,滋养力充分,脔肉柔软,味道也美,易于更长久的保存。”(《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274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全部吸收兽类血和肠肚的营养,充分利用所携带的羊马。由此可见,蒙古军队在自我生存方面,有它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要说它不可战胜的秘密是什么,极度节俭的饮食习惯,就是其制胜的密诀之一。因为有超常的生存潜力与敌较量就有超常的战斗力,就有能使战争机器连续运转的动力。

蒙古军队“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蒙鞑备录》第13篇)这段史料,说明成吉思汗的军队在自带食物耗尽时,依然有强大的野战生存能力。当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时,其国王莫汗默德从间谍那里得知:“蒙古军队随身携带战斗时用的一切物品,他们以肉干和酸奶为饮食就满足了。他们对于好吃的食物和不好吃的食物都满不在乎,什么动物肉都能吃,甚至猪肉、狗肉都吃。他们的马不需要麦子和稻草。他们的马能用蹄子刨开积雪找草吃,甚至还能刨开土找杂草和草根、草叶吃也过得去。任何高山峻岭和大川小河阻挡不了他们的进击。他们能越过任何的山谷隘路,他们抓着马鬃马尻渡过任何河川。”(《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156页)莫汗默德被强大的蒙古军所震撼,从此,他便无心交战,而是一心一意千里撤退,只顾逃命了。

蒙古军队的确是生存能力极强的军队,他们对自然的最低奢望低出普通人好几倍,当他们“才犯他境,必务抄掠……因粮于敌。”(《黑鞑事略》85页)时,蒙古军队就变得更加强大。蒙古军因粮于敌的具体作法一是抢夺牲畜以备后用。二是对坚壁清野的城堡,用软硬兼施的方法迫对方供给粮食。哲别在占领花剌子模的南方后告示居民:如果想免于被杀,快快投降提供粮食,不要依靠城堡的守军。按照蒙古的法律,降服者的财产和家属归胜利者所有。成吉思汗的作法则更温和一些。当他占领布哈拉时,他骑上马来到城里的回教清真寺,登上圣坛,对回教僧侣们说:“在野外既没有肉,也没有草,马饿了人也饿急了,战士们非常苦,打开你们的粮库。”(《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159页)这时拿钥匙的仓库保管员就会跑出来。三是每征服一地,就建立作战基地,以战养战。这种由开始掠夺到建立基地,有一个发展过程。“蒙古贵族在开始进入中原时,掠夺财富是他们从事战争的一大目的,从金银、牲畜到人口,都是他们掠夺的对象。”(《蒙古族通史》143页)这样对当地经济是一个极大的破坏,后来他们接受封建的统治方式,经营占领区。公元1253年,忽必烈曾在凤翔屯田,用盐换取粮食以供军粮。

总之,蒙古军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解决了军队的供应问题,而这种解决方法不像一般的军队让士兵负重过多,或在战斗序列后有很长的辎重队,而是在他们民族千年以来养成的饮食习惯中,以最轻便的方式加以解决。这种轻便体现在他们食用的羊或马,不需要特别的装备来运送,从而大大减轻了蒙古军队的负重,更有力量和能力,大胆向敌人的纵深穿插迂回,其距离的深远常常使他的敌人也难以置信,这就是为什么蒙古军队攻下一个个城堡竟是那么容易。因为这些城堡的守军被突入其来的敌人吓懵了,他们来不及作坚固防御,即使作了准备,但蒙古军却偏偏出现在他们尚未防守的地段,那些地段他们认为敌人是无法前来偷袭的。因此,英国人利德尔·哈特评论说:“在中世纪里,战略的最好例证并不出在西方,而是来自东方。公元13世纪,对于西方战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时代。”(17)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正是这些战略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吉思汗与战国时期的孙子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两座奇峰。

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播种者",后裔遍布世界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3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遗传科学家赛克斯在其新书中说,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男子汉,这位蒙古可汗纵横战场40年,不但领土疆界横跨欧亚,更让许多女性怀上他的后代,估计现时至少有1千6百万人是带有其超级男性染色体的男性后裔。

人类基因系教授赛克斯已推出有关男性染色体(或Y染色体)研究的新书《阿当的诅咒》(Adam's Curse),声称成吉思汗可能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播种者」,由于人类不断迁徙,即使英伦三岛也有可能发现成吉思汗的后裔。

父亲会将男性染色体直接遗传给儿子,成吉思汗王国的版图在13世纪横跨蒙古至阿富汗,并伸延至俄罗斯和伊朗。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从亚洲16个地区抽取男性居民的DNA样本,结果发现8%的居民拥有同一男性染色体。科学家认为他们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因为三分之一哈扎拉族的男性也拥有这种染色体,居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的哈扎拉族一直声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成吉思汗的军队当年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蒙古大军每攻占一处城市都会进行大屠杀。成吉思汗批准士兵大肆搜刮财物,并要求部下进贡美女给他,让他泄欲或当他的妃嫔。

F. 中国历史上有谁能打败铁木真的军队吗

除了热兵器军队,中国历史上没有谁能打败铁木真的军队。这是由农耕民族和铁木真军队的特性决定的。
与其他游牧民族不同,蒙古人非常厌恶身体被血沾染,所以他们的作战方式是骑射,靠远距离的打击与敌人作战,近身肉搏的机会非常少。由于他们从小生活在马背上,吃喝拉撒睡全在马背上完成,再加上一人三四匹马,可以连续长时间行军,在冷兵器时代占尽了优势。
而农耕民族则不同,他们的马很少,又没有长时间在马背上呆着的习惯,更别提在马背上射箭了,因此即追不上蒙古人,也无法远距离对敌人造成大量伤害,而一旦自己下马就成了蒙古人的活靶子,所以作战时处处被掣肘。蒙古骑兵一来,农耕民族的部队除了退回城内,就别无他法。但是蒙古人一把火把庄稼地烧光,这次没抢到东西,明年再来,而农耕民族的粮食却没法变出来。蒙古人连续两三年来烧庄稼,农耕民族就只能投降了。
蒙古大将速不台和哲别第一次远征欧洲的战法就很有代表性。罗斯联军组织了十几万军队,包括重装骑士和各种仆从,而蒙古军队只有两万人。战斗一开始,蒙古人就开始后撤,联军就开始追赶,然后蒙古人就这么跑了将近一个月,联军人数越追越少,最后只剩下重装骑士了,仆从们都跟不上了。于是蒙古人在伏击圈将这些重装骑士撞下马,因为盔甲太重,倒在地上的骑士们靠自己的力量都站不起来,就这样一个个束手待毙。

G. 关于铁木真

成吉思汗(1162—1227年)是我国蒙古族杰出的军事家,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庙号太祖。

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铁木真笼络人心,招徕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札木合率领札答阑、泰赤乌等十三部来攻,铁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战,因实力不敌而败退,史称十三翼之战。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塔塔儿人。金授铁木真以察兀忽鲁(部长)官职,封脱里汗为王(脱里从此称王汗,语讹为汪罕)。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王汗见敌势盛,不告而退,把铁木真留在乃蛮兵锋之下。铁木真发觉后,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敌前。王汗大败。因为有许多蒙古部众在王汗处,铁木真怕他们被乃蛮吞并,对自己不利,便派称为四杰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王汗,击退乃蛮。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实力猛增。1203年王汗对铁木真发起突然袭击,铁木真败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铁木真乘王汗不备,奇袭王汗牙帐,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归附铁木真。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蒙古国初期,成吉思汗把蒙古牧民划分和固定在95个千户中。千户下设百户、十户。千户那颜都是成吉思汗的封臣,各千户内的牧民不能任意离开千户组织,对那颜有人身隶属关系。成吉思汗把一部分千户作为领民分给诸弟诸子,形成左右手诸王。又以木华黎、博尔术为左右万户那颜,即两个最大的军事长官。把怯薛(禁卫军)扩充到1万人,征调千户那颜、百户长、十户长的子弟充当怯薛,以此控制全国。设札鲁忽赤掌管户籍、词讼等行政、司法事务。成吉思汗的汗廷是由传统的草原贵族斡鲁朵发展起来的游牧军事封建国家机器。蒙古国建立后,大批原来的部落人口被分编在不同千户中,许多部落的界限从而泯灭,开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对此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邻近的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部分别在1207年、1209年、1211年归附成吉思汗。

勃兴的蒙古贵族渴望占有大量财富。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1211年,又率领大军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军,攻占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1218年,灭西辽。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向花剌子模发动了侵略战争。他几路进兵,分割包围了各战略重镇,各个击破,采用大规模屠杀、夷平城市、签发被俘人众打头阵等残酷手段震慑敌人,解除自己后顾之忧。战场上的主动权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军围攻讹答剌城,次年攻克。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等城,术赤、窝阔台、察合台率兵攻克花剌子模都城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拖雷一军进入呼罗珊地区。哲别、速不台奉成吉思汗之命穷追花剌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算端,后者逃至里海孤岛病死。哲别、速不台率军继续西侵,远抵克里木半岛。1221年,拖雷占领呼罗珊全境。成吉思汗追击新算端札阑丁至印度河,不获而还。1222年,在占领区置达鲁花赤监治。1223年,还撒麻耳干驻冬,次年起程还国。成吉思汗西征,进行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大破坏,给中亚各族带来极大灾难。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临终提出联宋灭金的战略。大皇后孛儿台生子四人:长子术赤,为钦察汗国诸汗之祖;次子察合台,为察合台汗国诸汗之祖;第三子窝阔台,蒙古第二代大汗(元太宗);第四子拖雷,后人为元代和伊利汗国皇室。忽兰皇后生一子阔列坚,后裔入元封河间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13世纪主要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深重,为成吉思汗实行大规模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文:http://www.zznet.com.cn/qsn/2005-6-5/200565145502.htm

H. 铁木真让中国哪个朝代灭亡了

铁木真让宋朝灭亡了。
宋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版的时代,分北宋和南权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1127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仓促登基,继承皇位,后南迁定都在临安府(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I. 铁木真是不是中国人

是不是中国人的争议

据2000年代人类学家[谁?]宣称,中亚各国估计有500万人皆是成吉思汗后裔子孙[来源请求]。

外蒙古过去是清朝的一部分,其于北洋军阀内战时期宣布独立为今天的蒙古国,当时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发布声明未予承认,而且外蒙大活佛哲布尊巴丹及王公上层曾一度宣布取消独立。因此[原创研究?],关于成吉思汗是不是中国人,目前存有不同的观点。

蒙古语字母拼写的成吉思汗名字有一种观点[谁?]认为[原创研究?]成吉思汗(元太祖)是中国人,通常对其给予正面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建立人毛泽东在其诗词《沁园春•雪》中评点中国历代有为君王称其为“一代天骄”,这一称誉在民间亦广为流传。这种说法认为[原创研究?]蒙古诸部落在其形成初期即臣属于统治中原的金朝,而金朝自侵占中原后排斥南宋并以传统中原正朔自居。而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征服南宋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的朝代之一。即使在今天,中国境内的蒙古族占全世界蒙古族人数约67%。值得注意的是,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人是分散的部落,无所谓的蒙古族这种提法的[来源请求]。只有在他建立蒙古帝国后,蒙古族才真正形成[来源请求]。

而另一种观点[谁?]则认为[原创研究?]成吉思汗其实是以中国的侵略者的面目出现,他及其继任者在逐步的侵吞金国和南宋期间对中国长江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有巨大的毁灭性破坏。此一观点认为[原创研究?]宋朝时的蒙古是中国以外的一个国家,而由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开创并灭终宋的元是中国亡国、中国人被奴役的一段历史,因为当时的汉化的女真人、南宋的汉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最低,被定义为社会的最底层。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谁?]同时认为[原创研究?]不能用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蒙古族因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而被官方认定为中国人之一来论证当时的蒙古人是中国人,否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说法。被蒙古人统治过的尚有今日之俄罗斯、中亚诸国、印度等地区,今天这些国家并未将蒙古征服者视同本国历史上的英雄。

也有许多人[谁?]认为[原创研究?],蒙古从忽必烈(即元世祖)建都北京开始自认中原正统。施行汉法并建立元朝,自称大元皇帝,因而忽必烈及以后的元朝皇帝依历史规则可以被看作是中国人[原创研究?],而元世祖即位称帝后又学习汉人,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元太祖。

再有一种观点[谁?]认为[原创研究?],当时中国北方的游牧部落人在13世纪,由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创建了世界最大版图的国家-蒙古帝国。这个国家向西占领到中亚、西亚、甚至东欧,向东也占领了原来属于金朝的华北地区。1260年蒙古帝国分裂后,其中由忽必烈管辖的部分,将政治中心迁入中原,随后占领了原属南宋的华南,最后建立了元朝。与此同时,原来蒙古帝国位于西亚、中亚及欧洲一带的部分开始独立成为四大汗国,与元朝走向了不同的发展路程,直至衰亡。蒙古人所建立的庞大帝国,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间,就走向了分裂。1368年元朝被明朝推翻。到了清朝前叶,漠南、漠北、漠西蒙古各部17世纪方分别加入清朝版图。至民国时期,外蒙古独立才成为蒙古人民共和国(今蒙古国),这样形成了独立的、以蒙古人为主体的国家。而内蒙古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毛泽东搞出来的,之后顺理成章的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其中的居民也变成了中国的蒙古族。

摘自wiki

J. 铁木真是是侵略者为什么纳入中国历史

这是在美化侵略,你应该懂得。如果不这么说,难道说成我们汉族人做了100多年的亡国奴吗? 秦朝统一山东六国、蒙古灭南宋、满人亡大明。等等都是一样的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之铁木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