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找一篇文章 名字叫做《刺痛千年的麻木》 其中有一个片段是描写孙膑的 要全文
周实以《刀俎》透视生命
刺痛千年的麻木
丁国强
在“吃人文化”环境里,人们很难从刀俎之间脱身。鲁迅发现“吃人”的毒素已浸染到中国人的精神和血液当中,狂人怀疑自己未必不在无意间吃了妹子身上一块肉。吃人与被吃,仿佛成为一种文化宿命。在作家周实的笔下,有一个具有高度职业意识的刽子手——一个一天剥了五张人皮的刀手。为了完成皇上交办的要整块人皮、一点也不能损坏的要求,他使出看家本领,用刀将受刑者的皮与肌肉撕开。在专制政治下,被宰割和肢解的显然不仅仅是肉体。施暴者在杀人的过程中体味到了权力和技巧带来的无以言传的快乐。“清清淡淡的日影中,看着案板上的生肉,血淋淋地闪着蓝光,他的眼睛有点倦涩。”(《刀俎·剥皮》),周实着意在血光之中拷问灵魂。 在《膑》中,周实让孙膑反思以杀止杀、以战止战的魔鬼逻辑,“他把庞涓射死了,膑骨之痛就没了?”复仇之火将纯洁的心灵付之一炬。暴力所导致的恶的循环,将人类置于非理性状态。杀就是一切。在刀俎之间,还有什么可说的?鲁迅先生说:“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而已集》)暴力在夺取人的生命的同时,也取消了人的终极价值。在权力的平台上,人只是一个任人摆弄的物件。无论屠杀者寻找如何完美和貌似合理的借口,都难以直面无辜的生命。 比寒光闪闪的屠刀更无情的,是可怕的恶的循环。刀俎之间不仅是一种生理处境,更是一种精神处境。刀俎的威力不仅仅在于处死对手,而且也使得那些怯懦的看客一如继往地苟活下去。好死不如赖活着。要活着,就不能嘴硬,不能把什么尊严、自由、个性挂在口头。刀俎之间最能看得清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华佗之选择戴枷,是因为从拒绝权势中体会到了自我意志。尽管歹毒凶残的刑具给他以痛苦和羞辱,但是,他骨子里的那种骄傲是无法取消的。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曾指出,中国历史上为了保全性命无以求闻达的无表现人物,各个时代都有。思想者却在刀俎之间发出一声冷笑: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哪一个更有意义只有天知道。酷刑的目的在于让受刑者活受罪,以此来满足施刑者的统治需要和心理需要,同时也让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们暗自庆幸。 两千年中国文明居然将与文明格格不入的酷刑演变成一种别有滋味的文化抑或艺术。统治者不加掩饰的酷刑和谎言已将人心麻木。周实用笔做手术刀,在对恶的细致剖析中,试图让人们恢复对生命的警觉和爱惜。刑术的残酷在考量着人性的限度,人烂了还活着,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折磨不止。周实所记录的个案都是中国历史上积满淤血的冤案。文人墨客、有功之臣、仁人志士活着不容易,死也不容易。他们的受刑场面被当成一个慢速回放的画面,供人细细端详。 周实是一位诗人,我佩服他用“刀俎”抒情的勇气。周实对酷刑的直视和描述,其意图不是为了展示和赏玩,而是为了造成一种内在的震撼。描写死亡是艰难的,这里面既有语言技术上的难度,也有心灵塑造的难度。诚如周实所言:“死是喑哑的,能够表述它的语言还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死亡只是他人的常识,暴行所带来的尖锐痛苦与己无关,这种千年的麻木而今被周实锐利的笔尖戳醒了。
参考http://www.jyb.cn/gb/2004/06/17/zy/7-rw/3.htm
Ⅱ 钱穆和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1、好读吗,2、在大陆都是删节本吗
http://book.knowsky.com/book_622896.htm
可以先看看电子书版回本答
Ⅲ 为什么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郡县制在民国时代还存在不是从元开始就是行省制了吗
行省制度指的是建立的各种行省,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而郡县制指的是郡、县一类的基层行政组织,所以说均限制在民国时代还存在。
Ⅳ 梁启超和钱穆谁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好二者有何区别
我支持钱穆的。中国人为什么学历史?听听钱穆老师怎么说的
Ⅳ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
答案B
本题考查了古代的经济政策。从汉代开始施行盐铁官营政策,这样获利丰厚的行业被政府垄断,所以民间就不可能出现垄断性的大资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