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现在中国人与历史

现在中国人与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6 01:12:07

❶ 看看现在的中国 再看看我们的历史

纵观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为什么古代中国那么强大.近现代却如此孱弱呢?是生产力水平.是科技文化.是理论思想?我不得其解!.泱泱大国.从古到今我们从不缺少这些!我们现在缺的到底是什么呢?众说纷纭.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侵略精神和霸权精神!(孔孟之流一定会骂我法西斯).秦朝强大.是侵略吞并的结果<春秋>.汉朝强大.是攘外扩张的结果<史记>.唐朝强大.是以大欺小.肆强凌弱的结果<说唐>.元朝强大.是连年征战.尸横遍野的结果<马可波罗游记>......顺便说一下.蒙古帝国是有史以来疆域版图最大的国家.虽然它不到百年就土崩瓦解.这是野蛮落后民族统治先进文明民族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丝毫不掩盖它的光辉伟大.它对后来欧洲.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形成.意义巨大!......从宋朝至清朝中叶.我们的科技文化.生产力水平都发展到鼎盛(不包扩元朝.元朝的社会经济是倒退的).然而却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被外族侵略.虽然我们不畏强敌.勇于抗击.甚至还涌现出了岳飞.文天祥.郭靖.戚纪光.林则徐等一大批民族大英雄......但是!中华帝国的光辉.却如夕阳西下.一去不复返了!直到近现代我们被诸多列强凌辱蹂躏.悔之晚矣!为什么会这样呢?历史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没有继续侵略.霸权.扩张!永远没有太平盛世(或许天堂有吧)不强大必然弱小.不称霸必然挨打.没有其它选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好诗!好气魄!秦皇.汉武.成吉思汗都不放在眼里.足见此人之野心!但我又实在想不出哪个人能超越我们的祖先.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刘少奇..?我觉得邓小平还是可圈可点的.不提他颠倒黑白.坚决走资的勇气.也不提他改朝换代.改革开放的辉煌.单就对越自卫反击战.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响应邓主席的号召.一直打到河内.并沿途实行了烧光.杀光两大政策(如果三光一定更好)大快人心.我心服口服!所以我认为邓是一个人物!还有一个人得提一下.中华民国上将孙立人.我看中的不是他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战功.而是他在抗战期间.对待日军战俘的政策.杀!孙将军说.和日本人讲什么仁慈.讲什么道义.吾不怕下地狱!吾与日本人不共戴天!多好啊!胜过任何豪言壮语.胜过任何诗词文章!我觉得我们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这种民族复仇心!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这种复仇心理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哲学家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镜子的作用是使人们认识自我.反省自我!中国的历史在文人教授以及和平主义者的揉搓下.某种程度上已经蜕变成对所谓..正统思想..的崇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狭隘的骄傲和自豪!......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不知这是哪个弱智放出来的屁话!敌人永远都是敌人!狼能变成羊吗?不要怕打仗.不要怕死人.不要怕背负坏名声!不要礼仪之邦.要虎狼之师!越打越勇!越战越强!德.日.英.法.美.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强大国家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么.我们这一代人该思想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呢?自己琢磨琢磨吧!醉酒者
批注:

收藏评分分享

❷ 目前中国的现状与历史的哪个时期最像

这怎么比 啊 不好比较 现状我感觉即前面朝代集合 历史化进程 兴起昌盛 衰败灭亡 建议你看看有一部电影 香港的 廉政公署

❸ 中国的历史和现在

3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3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3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我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❹ 中国人有多少年历史了

从夏朝算起的话,从公元前21世纪到现在的21世纪是4200年左右,再加上之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应该差不多是4500年左右,不超过5000年.

❺ 中国人口变化历史

中国人口变化分三个阶段:在近代之前;近代到现代;现代至今。且人口变版化与历史进程权有很大的关系:近代前处于清朝统治,1840年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占34%;近代后由于历史原因,人口增长缓慢;直到近代后人口开始增长迅速。

1、近代之前

中国从历史上,就已经在世界人口中占很大的比重。近代之前是在1840年之前,那时候的中国还是处于清朝政府的统治,人口正常增长,那时候的中国人口就已经有4.3亿人,占世界人口的34%,已经算是很高的比例了。

2、近代到现代

近代到现代的时间为1840年~1949年建国前,中间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辛酸历史,由于历史原因,大量人口死于战乱、毒品、疾病、饥饿等等,人口缓慢增长,到1949年末,中国大陆的人口仅有5.4167亿,在世界人口比重中下降了11%。

3、现代至今

现代至今的时间就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那时候国家稳定,人民生产发展,经济也慢慢增长,科技技术到现在也慢慢提高,一方面提高了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延长了人均寿命。到2018年末,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3.95亿人。

❻ 历史对现在中国的影响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历史学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一开始,历史哲学仅仅关心如何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但认为被研究和记录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过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学家开始重新定义历史学。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认为往事只有在当代人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成为历史,否则是“死的历史”,即编年史。因此,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会被不断的改写。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又进一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历史学家思想的反映,不仅因时代而异,也因人而异。 [1] 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主观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人主观的局限性,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认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观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断改进逐渐逼近,这一过程同自然科学的过程一致。这种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 [3] 史学史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中国历史自传说中的黄帝以来已经有五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来历史记录精确到年,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以来则精确到月日。中国的历史记录(史书)还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不同体裁。与历史学不在西方文明中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史、子、集”之一(清纪晓岚等,《四库全书》)。 [2] 魁奈说:“历史学是中国人一直以其无与匹伦的热情予以研习的一门学问。没有什么国家如此审慎地撰写自己的编年史,也没有什么国家这样悉心地保存自己的历史典籍。” [7] 原始社会中人类通过诸如结绳记事和口传等方法记录历史,例如中国上古传说“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国家出现后,则开始有掌管祭祀的“巫”,他们同时担任记录时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书等工作,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官。之后才出现了独立职能的史官,专门记录历史事件。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史书《尚书》,内容是历代政治文件汇编,并无特定的历史记录体裁。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起,中国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从此有了连续不断的历史纪录,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史可查。这在世界各国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家如孔子(编订《春秋》)和左丘明(著《左传》)等重视人类社会活动,从而使历史基本摆脱了神学和宗教的影响。 [8] 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创建了纪传体的历史记录体裁,《史记》的规模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是空前的,之后东汉时班固著《汉书》,延续发展了《史记》的体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础,后来的历史学家沿用《史记》和《汉书》的体裁,将各个朝代的历史汇编成书,组成了“二十四史”。除断代史之外,唐宋期间中国还出现了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中《资治通鉴》是叙事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奇葩。 [8] 西方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一书中记录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希波战争,历史从此自神话和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希罗多德也因此被罗马哲学家西塞洛(Cicero)称为“史学之父”。但希罗多德的记录中真实事件与虚构事件混杂,并不是纯粹的历史。20多年后古希腊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治学态度严谨,历史记载翔实,才是西方第一部“信史”。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通史》(又名《罗马史》)中记录了前218年至前146年73年间罗马帝国周围地中海沿岸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是第一部“世界”通史。 [9]

❼ 【历史大人进】 问:现在的中国人还是以前的中国人吗 是不是元灭宋,清灭明后就不是纯中国人

没什么大变化,民族之间互相通婚很正常。还是以前炎黄的子孙,与印度不同,印度现在的主要民族已经不是古印度是的印度人了。

❽ 为何现在中国人历史感如何淡泊

这不光是现在中国人对历史淡薄,以前也多如此,不仅对历史感很淡泊,对将来回的责任感也很淡薄,这是答因为多数人比较在意的是当下。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中国遇事才烧香拜佛,俗话叫临时抱佛脚,而不像西方人准时、周期性的做礼拜。本质原因,大多数中国人不存在什么信仰,做场法事可以请儒释道三家其参与,并且不会感觉有何不妥,而在西方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这种本质的表现就是中国人比较现实。

❾ 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了解多少

历史学、历史感与人文精神<p> 历史学“鉴往”的作用,在清朝中叶以前,(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以前),说得通俗一些,我觉得有点类似网络全书。网络全书,我们现在人的理解是具有全面性、权威性,有什么不明白的,查其即可。史学在中国古代时期的作用非常类似于它,翻开《二十四史》,皇帝的诏书、大臣的奏章;大到军国大事的决策,小到人际交往的细节,充斥着对史例的引用,人们判断有无价值、应当与否的标准,多引历史上曾经如何,并以此作为当下的行动指南。应该说,这种鉴往的作用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完全消失,我们今天也仍然在说要以史为鉴。
但史学对于中华民族还有特殊的意义,这个意义始终都存在,那就是涵养历史感。
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实验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谁的历史越长,谁就越有智慧,咱们国家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都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而美国到现在为止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科技等等确实不如美国,但是在有关人生活的意义,人类生存的智慧等一些人文性质的问题上,一个已经思考了并试错了几千年的民族会比不上一个只有几百年思考经验的民族,我对此表示怀疑。中国有句老话,叫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得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是处于变化中的,想想看,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谁可能真正永久占据霸主的位置,英国还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刻,英国人的心境更可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什么是历史感,这就是历史感:就是有一个历史的胸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写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只有体味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的情境,才可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就是说只有胸中装着几千年的历史,只有看惯了兴衰的反复更迭,才可能不只是把眼界盯着当下,盯着现在,盯着几年,几十年,而是前后延展数百年,什么是历史感,这就是历史感,这种历史感使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不会慌里慌张地、急急忙忙地采取简单的妄自菲薄的态度。
但是我们曾经辉煌过,就一定能证明我们以后会辉煌吗?当然不是,那样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怪圈,就是妄自尊大(我们汉唐时候多么强盛,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衰落只是一百多年的事,再过几百年,我们又是最厉害的了)。是这样吗?我们是不是只需等待就可以了?这又涉及到另一个个问题:即如何看待历史事实与历史意义的关系。
历史事实是不能更改的,但是历史意义却可以更改。比如,日本曾经占领了东三省,这一历史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中国人经过浴血奋战,收复了东三省,我们回过头去再来评说这一历史事实,我们就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不可以欺侮的。反之,如果我们没有打败日本人,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了,那我们又会怎么评说这一历史事实呢,我们只能说,日本占领东三省,是中华民族不幸的开始。所以,历史事实虽然不能改变,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历史的意义。正如我们现在落后,但我们正在努力,使它将来变得富强。我们也就改变了我们曾经落后这一历史事实的意义。
这也是历史感,其实也就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过去是可以改变的,所谓改变过去,并非改变历史事实,而是改变了历史的意义,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决定了现在的努力方向,也就决定了未来的命运。对一个人,对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如此。<p> 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不是宗教的,而是哲学的”,我很想把这句话改为“中国人既不是宗教的,也不是哲学的,而是历史的。”西方人在人生价值的取舍上,是以上帝为评判者,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忍耐,最后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公正评判。而中国人则是在历史中得到了超脱。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只要投降元朝,不仅可以保全生命,而且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他选择了死,因为他相信历史会给他一个光辉的评价。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但当他把有限的个人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历史的生命中去时,他有限的生命也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这也是历史感:即将有限的个体生命,融入民族的历史生命中,从而获得无限与永恒。<p> 现在我来说一说,为什么我要用“涵养”这个词, “涵养”一般情况情况下是作为名词来用,但我把它用作了动词,我想要表达的是,历史学的作用不是轰轰烈烈,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于长期中、于潜移默化中、于润物细无声中,点点滴滴地将深切的历史感、也就是深切的文化关怀渗透进人们的血液中、情感里、心里。
现在人们对历史学的认识有误区,这与我们国家目前的大环境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铺天盖地的商潮的到来,“能不能赚钱”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事物有用无用的价值尺度。作为整个文化事业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相对来说,是一项长远投资,而且它的回报也不是直接以赚了多少钱来表现,而是以提高了人们的人文素质,从而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使人活得更象人,这样一种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象我刚才所说,如果人们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感,有了一种历史的胸怀,历史的视野,他自然就不会对自己的民族妄自菲薄,他就会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再比如如果理解了有关历史事实与历史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更能使人有一种时代的责任感,去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更不用说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的优秀人物,他们的辉煌榜样,对人的人格塑造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些东西,如何能用赚了多少钱来衡量呢?!毫无疑问,它的作用是深远的,对一个民族来说,又是根本性的。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密,国家和国家的竞争,拼到最后,一定是在拼文化。
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教育阵地,都应该将这种历史感渗透进去。使学生们能够理解有些东西虽然不能带来当下的利益,但是却绝不能轻视它,应该具备这样的文化胸怀,如果学生开始有了这样的文化理解能力,我们就可以说,受教育者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的人。而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国家越有希望。<p>

10-24-2002 08:25 AM

老冷

历史不是时间的自然累计。一个人活得久,不等于他的生命就更丰富。要说自然的时间,全人类是完全平等的。我们常常说,中国历史悠久,这句话隐含着一种比较,比较而言,中国的历史在世界各大国家、各大文明中,是比较悠久的一个。依据是什么呢,就是中国较早地进入了文明,并且从西周末共和元年起,中国就开始了连续不断的历史记录。过去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历史文献之丰富,举世无双。真是这样吗?从前说这话的人,局限在历史编纂学领域,心里想的是二十四史。今天的历史学家,不会如此自欺欺人了。即使把所有各领域的历史文献放在考察范围内,我们也很容易就看到中国历史文献内容的单一和干瘪。坐井观天,本来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据井中所见,就开始比较井中世界与井外世界,岂不是有些荒谬吗?
说中国历史悠久,美国建国只200年,就断言其历史短浅,蕴蓄历史智慧的潜力有限,云云,都是百年前的村学究见识。历史的深厚与否,取决于对历史的认识与自觉是否深厚。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是历史大国,日本也是历史大国,现代的中国不是历史大国。
什么是历史感呢?历史感本质上是一种保守主义情操。在当今中国,大家迫不及待地向往现代化,向往西式生活,对传统弃如敝屣,充分暴露了中国文化中历史感的贫乏。这一点,不必与欧美比较,就是与日韩比较,也完全看得出中国人太缺乏保守观念了,太不珍惜传统了。对于传统缺乏感情,意味着对自己的历史缺乏自觉,说明了中国不是一个历史大国。
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智慧浓缩为“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陈腐肤浅的言论上,那真是中国历史的悲哀,更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浅薄并不断复制浅薄的一面。<p>出路不在继承浅薄,而在创造和新生,其前提是对人对己有清楚认识。这正是当今喜欢历史学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阅读全文

与现在中国人与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