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3-06 00:10:53

❶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

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的国共内战进行到1949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占领了中国大陆的大部分领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一个不同于中华民国的新中国,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新国家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建国仪式。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生思想:

新中国是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的。由于连年的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城镇失业工人从1949年到1951年年均达四百余万人,失业率高达20%以上,失业工人的生活非常困难”。

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另外,由于旧中国长期受封建制度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文盲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占20%。

也就是说当时中国的6亿人口,文盲就占了4亿多。经济、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是摆在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从就业、教育、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体现出了符合实际的民生思想。

❷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国内条件
①阶回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答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意义:①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❸ 新中国成立后像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1:新中国初期经济恢复,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2: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得到了物质援助
3: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麽

唐碑亭,即“来贞观宝翰”源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在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

❺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是

(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国内条件内
①阶级基础:工人容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意义:①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❻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一批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报刊;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开始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其次,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人的罢工次数增加,斗争的内容也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开始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表明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的条件趋于成熟。

最后,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 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正式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准备。

(6)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历经多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和绝大多数沿海岛屿取得全面胜利,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中华民国国军,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澎金马,并在1949年于北京建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❼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是什么

(1)从政治方面看复,在全制国范围内建立了以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政治保证。
(2)从经济方面看,国营经济的力量已经相对强大,并在迅速发展,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3)从实践经验方面看,已经积累了引导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经验,也积累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的经验。
(4)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军事上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的政策,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又很不景气,而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活力,并给予中国建设事业以援助,促使中国迅速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❽ 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1、国际:二战结束后,两大阵营的实力大致均等,对峙带来了暂时的平静内。中国倒向苏联,容从好的一方面讲,结盟带来稳定,学习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社会发展。
2、国内:一个基本统一独立的国家建立;土改后下层经济基础的调整完成,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确定;一党领导多党参政的政治结构成为国家良好运行的内在因素;还有就是国家凝聚力的空前高涨,民众对于政府的支持和信任有利于决策的推行。

此外还有一正统回答,待提问者参考:
简述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1)、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已经巩固;2)、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强;5)、在国际形式方面,有利于中国革命转变的因素也在不断增长。 (摘自网络)

❾ 新中国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成立的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

一、国际:战争与革命是四五十年代的时代主题:

1、美苏冷战,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垒。

2、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二、国内:要和平要民主要独立是全国人民共同心愿,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1、土地革命以来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连年战乱。

2、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压榨民族工商业,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3、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中间道路,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道路赢得民心。

(9)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一、完成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项重大社会改革成就。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不破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实行“耕者有其田”,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下一步任务——实现社会主义也难以完成。到1952年底,全国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这是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标志。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支持力量,也为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契机。我们看到,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失败、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现代工业只是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若干城市,工业产值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很小的比例,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

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且改变中国传统农业国家的地位,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现代化是在1949年以后大规模开启的。1978年以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了。

三、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使中国迈入长治久安的历史时期,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可靠政治保证。

❿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1、新社会力量上海工人占全国四分之一。

1920年,上海城区比刚开埠时扩大了倍,人口也已达到229万,全国第一。随着人口增多,居民成分也复杂起来,其中新增的重要群体,就是工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界成为前驱。当陈独秀正痛心“北京市民之不能醒觉”、“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时,上海工人已经举行大规模罢工,首日罢工工人就达到2万。

而且公开宣称政治诉求“为学界商界后援,与野蛮的强权战”,罢工目的则是“不要我们的国家变成朝鲜第二。”后来,11万产业工人参加罢工,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迁移到了上海。也正由此,陈独秀注意到了上海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2、文化的“工业化”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实证形式带给中国知识分子新希望。其实早在19世纪末的上海,西洋传教士主持的《万国公报》就首次介绍了马克思的主张,“试稽近世学派,有讲求安民新学之一派,为德国之马克思,主于资本者也。”

五四时期,《星期评论》、《觉悟》等上海报刊,与《新青年》一起,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苏智良认为,“通过上海的印刷出版网络,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更加深入地在各地传播开来,由此培育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俄共代表费奥多尔报告上海之行时也说:“上海是中国社会主义者的活动中心,那里可以公开从事宣传活动。那里有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出版300多种出版物(报纸、杂志和书籍),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

3、政治局势北严南宽知识分子聚集上海。

上海当时政治宽松,与“一城三市(政府)”格局关系不小。上海1843年开埠之后,同年就设立了英租界,1848年设立美租界,1863年合并为公共租界,1849年,法租界设立。

当时租界有治外法权的保护,租界实际是“国中之国”,中国政府一来无法管理租界里的外国人,二来无法对租界内的中国人进行直接管辖,客观上给革命者提供了有利条件。

尤其是“一大”会址所在的法租界, 1914年,法租界面积扩大了7倍。同年,上海城墙拆除,使法租界与老上海县城、城外华界连成一片,1915年,洋泾浜被填平,又使法租界与公共租界连为一体。

这三件事改变了法租界原先较偏僻的地理位置,加上与公共租界相比,更低的地价、更好的规划、却更宽松的管理,成为各种革命者、政治异见者的避风港。

4、寻找革命同人:“出走”与“合作”。

要谈论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恐怕不能不说陈独秀的一个决定,1920年2月中旬,在李大钊帮助下,陈独秀离京出走上海。用“出走”一词,是表明陈独秀要和北大的自由派友人分道扬镳了,他要去上海寻找革命同人,去上海的路上,他就已经谋划着要组织中国共产党。

此时,苏俄和共产国际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但不久后欧洲的革命浪潮就趋于消退,但五四运动兴起,引起了共产国际的关注,不断有俄共使者造访中国,并与国内的马克思主义者联络。

而共产国际第一个正式向中国派出的使者,是维经斯基(汉名吴廷康、伍廷康)。那是在1920年4月,俄共中央远东局海参崴分局派他为全权代表,以《上海俄文生活报》编辑和记者身份,与另外四人来到中国,了解联络中国的社会主义者,同时考察可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经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在上海与陈独秀见面,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共产国际提供资助,在上海筹备建党。这个时候,陈独秀通过《新青年》杂志为中心,已初步形成一个倾心马克思主义的上海知识分子同人群体了,这些人,初步奠定了建立共产党的成员基础。

5、从“一大”到“二大”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7月23日,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不少党史专家认为,党创建任务的完成不得不提第二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党史著述先驱蔡和森就说,“一大”时的中国共产党只能说是宣传机关,“二大”时才成为一个“有政策的决议”的“政党”。

毕竟,从“一大”闭幕后至今,出处明确的正式文件始终难寻,目前能看到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都是从俄文和英文档案资料翻译过来的,内容相当简单,不是正式文件。“二大”则诞生了首个《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还就具体问题形成了9个决议案。

综上所述,共产党诞生的所有充分条件:

工业发展带来了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及愈发尖锐的阶级矛盾,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完整发达的文化工业和众多知识分子,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传播的土壤;作为全国文化与舆论中心,上海也成为宣传社会主义的主要阵地。

当时的宽松政治环境和迅速发展的工业,还给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革命实践的空间,他们得以在斗争和挫折中成长。有了这些,再加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终于踏上了历史舞台。

阅读全文

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