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自行反坦克炮历史

中国自行反坦克炮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5 23:55:24

① 火炮的具体发展史

早在1914年,俄国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门安装在卡车底盘上的76毫米自行高射炮。
真正的第一门自行火炮是由法国于1917年发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诞生后不久,法国人为了使笨重的牵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够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迅速地思考转移阵地,在一辆履带坦克底盘上安装一门野战炮,使具有机动越野性能。但这时的自行火炮没有装甲防护,只适用于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大量当时性能比较优越的捷克造47毫米反坦克炮。德国柏林的阿尔凯特公司把这种炮安装在T—1型坦克盘上,设计制造了一个背面敞开的箱形装甲炮塔,炮塔不能旋转,但火炮可左右侧转15度。阿尔凯特公司于1939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炮,实战使用效果良好。后来,德国又发展了T—III、 “斐迪南”、 “黑猎豹”等火炮口径更大,火力更强的自行反坦克炮,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由于自行反坦克炮多用于伴随坦克进攻和作战,所以又称 “强击炮”。
二次大战,自行火炮得以迅速发展,仅前苏联就发展了5种口径,9个型号的自行反坦克炮。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就生产了31000辆自行反坦克炮,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以来,由于强调机动力、火力、防护力的有机协调,自行火炮的发展倍受重视,大有取代牵引火炮之趋势,目前,几乎所有牵引式火炮都研制了自行式火炮的派生型。
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了所谓的“冷战后时代”,大规模的战争趋于减少,但各种中低强度的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许多国家适应新的形势,纷纷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这些部队要有良好的战略机动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投入世界上任何战场,这就要求尽可能使用重量较轻的武器装备。而目前各国使用的履带式自行火炮,重量大多在30吨以上。正在研制的新式自行火炮,有的甚至重达55吨,远距离运输十分困难。轮式自行火炮的重量比履带式火炮要轻得多,一般只有20吨左右,用飞机进行战略机动要方便得多。
轮式自行火炮行驶平稳,操作方便,它们的行驶速度高达80千米/ 小时以上,远超过履带式火炮。今天许多国家的公路网十分发达,适宜于轮式火炮高速机动。为此,在战术机动能力方面轮式火炮明显优于履带式火炮。轮式自行火炮的构造比较简单,利用现有轮式装甲战车或民用载重车就可以进行改装,研制和生产费用可比履带式火炮降低35~50%,部队使用和战场维修费用可降低60% 。这对军费有限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其它正在削减军费的国家都有很大吸引力。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轮式自行火炮的性能还将进一步提高,它们将作为一种新式炮兵武器而在21世纪战场上显示更大的威力。

自行高炮——自行炮中的贵族

自行高炮,堪称是自行火炮中的贵族。1辆自行高炮的价格,往往相当于2辆主战坦克的价格。20世纪80年代中期,1辆“猎豹”的价格为870万马克。20世纪90年代中期,1辆日本87式自行高炮的价格高达1460万美元!令号称“世界上最贵的主战坦克”——日本90式主战坦克也望尘莫及。自行火炮之贵是事出有因的。一方面,是由于自行高炮上采用了先进雷达等昂贵的电子设备和仪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行高炮的采购数量较少,像日本的87式1年只采购一两辆,这样的生产规模,不贵才怪呢。不过,贵归贵,各国军方还是照买不误。这说明自行高炮还是蛮重要的一种兵器。

自行火箭炮——倾泻钢雨新战神

著名的苏军“卡秋莎”火箭炮,在二战中打出了威风,令纳粹军“闻声丧胆”;著名的美军M270自行火箭炮,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共出动了230辆,发射17000多发火箭弹,像倾泻的“钢雨”,因此,有伊拉克士兵“不怕战斧怕钢雨”之说。

由于多管自行火箭炮的强大的面杀伤威力,各国对自行火箭炮的发展相当重视。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各国装备的自行火箭炮以轮式卡车搭载的为主,履带式的比较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行火箭炮一般配置在纵深的后方作为“全职支援武器”,对装甲化的要求不高。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认识到,在常规战争中,自行火箭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才有了新型M270自行火箭炮的“诞生”。

自行迫击炮——静悄悄的革命

迫击炮,本来是步兵支援武器。近几十年来,由于中口径、大口径迫击炮的发展,它已经可以起到部分榴弹炮的功能。加上迫击炮结构简单,携行方便,中小口径的迫击炮发展极为迅速。不过,中口径迫击炮的机动已不能靠肩背人扛,需要牵引或车载。于是,一批车载式的中口径自行迫击炮应运而生。也许是自行迫击炮的结构相对较简单,造价较低廉,这些年来,各国研制的自行迫击炮不下10余种,掀起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里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自行迫击炮,以口径120毫米的为主流。从结构类型上看,有履带式的、轮式的,有炮塔式的、后开式的,有单管的、双管的等,呈现出蓬蓬勃勃的发展势头。这里仅介绍几种近年来新研制的自行迫击炮。

自行反坦克炮——退居一隅

在二战期间,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是自行火炮的主流。二战后至今,自行反坦克炮已经风光不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反坦克武器及主战坦克发展迅速,而对支援火力的需求,又使自行榴弹炮迅猛发展。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使自行反坦克炮已经退居一隅。但是,一些国家仍然在发展一些以反坦克作战为主的自行反坦克炮,如:奥地利的SK105、德国的“美洲豹”、瑞典的IKV91、意大利的“半人马座”、南非的“大山猫”以及中国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等。

② 我国的自行火炮发展了几代历史沿革如何

大口径自行火炮目前发展了三代,一代是83式152自行加榴炮,还一种是PLZ45-155,主要是供出口,国内只是象征性的装备了几门,还有就是05式155,目前曝光的至少有10个营
122毫米口径的有70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85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和PLZ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07式自行榴弹炮

③ 自行反坦克炮有哪些国家还在使用

在二战期间,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是自行火炮的主流。二战后至今,自行反坦克炮已回经风光不再。究答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反坦克武器及主战坦克发展迅速,而对支援火力的需求,又使自行榴弹炮迅猛发展。

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使自行反坦克炮已经退居一隅。但是,一些国家仍然在发展一些以反坦克作战为主的自行反坦克炮,如:奥地利的SK105、德国的“美洲豹”、瑞典的IKV91、意大利的“半人马座”、南非的“大山猫”以及中国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等。

从总体上看,自行反坦克炮穿甲威力强大,战斗全重较轻,机动性较好,装甲防护力一般,采购价格较低。综合这些优缺点,使得自行反坦克炮在装甲战车家族中,也有它一定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各国现装备的自行反坦克炮中,有的只是以反坦克作战为主,但兼有武装侦察、追击等作战任务,如“半人马座”、“大山猫”轮式装甲战车等,连名称也不叫自行反坦克炮;更有的甚至叫轻型坦克,如SK105、IKV91等。

④ 二战期间自行反坦克炮是怎么发展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德国有二种88毫米反坦克炮冲上战场。一种叫“犀牛”自行反坦克炮。起初它是用牵引车拖运的,初上战场试验就遇到了机动困难,后来安装在能自动推进的坦克底盘上。“犀牛”自行反坦克炮于1943年列入德军装备。它的主要部分是TIV坦克底盘和一门88毫米炮。公路行驶时速达40公里,越野时速24公里,这在当时是不错的了。更主要的是它的88毫米炮能穿透较厚的装甲,是称雄一时的威力强大的自行反坦克炮。不过,它车身太高,将近3米了;装甲采用未经硬化处理的钢板,质量劣,又只有20毫米左右厚,所以战地生存力差。德国在生产了473辆后就改了生产线。

另一种是“象”式坦克歼击车,其实就是自行反坦克炮。“虎”1式坦克底盘加88毫米炮是它的基本特征。“象”式装甲加厚,最厚处有200毫米,同时期的坦克炮要击毁它是不容易的。长身管的88毫米炮射程超过了坦克炮,携带50发炮弹,对战斗坦克构成了严重威胁。在1943年至1944年,“象”式自行反坦克炮在前苏联战场威风了一阵子。不过,它装甲过厚,车体笨重,这使它公路行驶时速仅20公里,越野时速17公里,近68吨的“象”一进入沼泽地就难以撤出,这自然限制了它的机动力。

意大利在效法德国上总是紧紧跟上,德国设计88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信息为意大利法西斯军队指挥官们所道好。他们利用M41式坦克底盘加装90毫米的高射炮,制成了“塞莫温特”9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于1942年装备意军,用于在西西里岛对抗盟军作战。它虽然只生产30辆,可影响不小。它的炮弹初速比88毫米反坦克炮稍高,威力相当。在450米距离上,“塞莫温特”的炮弹能击穿厚140毫米的坦克装甲。它的缺点是顶部和后部没有装甲防护,车上士兵易受敌方轻兵器和弹片的伤害。携带只有6发,限制了攻击能力。

⑤ 最早的自行反坦克炮是什么

1939年,柏林的阿尔凯特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自行反坦克炮,命回名为“T1自行反坦克炮”。该炮采答用的是捷克制造的47毫米反坦克炮,因为捷克被吞并后,此种火炮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德国。当时,47毫米炮的性能是最佳的。阿尔凯特公司把T1坦克去掉炮塔,在原来炮塔的位置上安装了一个外形奇特的钢箱。钢箱三面围住炮架,背面是敞开的,顶部无盖,三面略向内倾,以便加强防穿甲弹的能力。钢箱的前面和两侧装甲厚为14.5毫米、两侧护板很短,甚至达不到炮尾后部。实际上,它只靠前面的护板提供防护。火炮的左右射向为15°,仰角为12°,炮弹初速约775米/秒,炮弹基数86发。T1自行反坦克炮1940年装备部队。实践证明它的性能是良好的。

⑥ 中国PLZ-05自行榴弹炮有哪些历史

由于自动装弹机设计部分参考了2C19火炮,式的炮塔外型多少带上了一丝俄罗斯遗风,事实上05式的战技性能远非2C19所能比。

由于在国产第一代155mm系列压制火炮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的比较丰富的设计经验,因此52倍径155火炮的研制工作较为顺利,原理样炮和车载实验炮在90年代中后期先后被生产出来并投入靶场射击试验。但是,几轮炮打下来我们发现155mm加榴炮身管从45倍口径延长至52倍口径PLZ-05自行榴弹炮。

以后,弹道性能虽然得到优化,但是火炮综合性能和国外同规格加榴炮相比仍然不能建立明显优势。时间已经接近世纪末,当时国产大口径自动输弹机仍然在进行紧张的技术攻关,装炮试验的初期产品最大射速仅有6~7发/分,而且携弹量不到国外先进155自行火炮的一半。很明显,在初始研制时间已经落后西方5~10年的情况下,如果不能立即跳出西方的发展套路建立自己的技术优势,国产二代155自行火炮必将步PLZ91的后尘,陷入一定型即落后的境地。

为了改变被动追赶的局面,国产二代155自行火炮的技术指标在90年代末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原来研制的52倍口径火炮再次转为出口用途,而我们自己则在经验最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火炮本体方面大胆突破西方通行标准,进一步扩大155毫米火炮的药室容积和身管长度,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大口径长身管压制火炮技术标准。

身管长度增加大54倍口径,药室容积也相应加大,配合使用国产高效能刚性双模块发射药时,弹丸初速从原有45倍口径火炮的897米/秒提升到930米/秒以上。发射底凹榴弹时最大射程已经达到40千米,发射底排榴弹时最大射程超过50千米。而PLZ45火炮需要发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才能达到相近的最大射程,但是弹丸战斗部质量大为缩水,而且命中精度只有前者的一半。

和西方国家的52倍口径155mm火炮相比,国产54倍火炮最大射程平均提高了近10千米,几乎相当于长身管155火炮兴起时相对老式155火炮的技术优势。

05式火炮的炮塔尾部中央是一个可拆卸的梯子,后面那个方型小门就是弹药输送车的补弹口。05式火炮配套的弹药输送车能够向自动输弹机直接补充弹药,使火炮具备核生化等复杂战场条件下的持续作战能力。

在火炮改进的同时,我们也针对自动装弹机展开了集中技术攻关,在广泛研究国外同类先进火炮的基础上,决定以俄罗斯2C19自行火炮的自动装弹机作为我们的主要参考对象。这种自动自动装弹机的结构和我们的类似,技术水平和西方产品相比相对简单,但是自动化程度较高而且输弹速度并不低,因此比较适合我们的情况。

2C19火炮原本使用黄铜药筒装药,因此限制了装弹机技术水平的发挥。经过技术攻关,我们成功解决了尾舱式装弹机存储和装填模块装药的技术难题,极大得得提升了火炮自动化程度。定型以后的国产大口径自行火炮自动装弹机采用炮塔尾舱式结构,弹丸和发射药分两层存放在炮塔尾部的滚动循环式弹舱里,摆臂式气动输弹机则安装在炮尾后方。装弹机能够自动选择弹药、测合引信并在任意角度装填弹药。火炮的立楔自动炮闩上有底火装填机构,能够自动关闩并装填底火。火炮最大射速超过8发/分,爆发射速达到4发/15秒,并且能够做到命中同一目标。

采用双模块发射药以后,火炮初速分级更多,射程重叠量更加均匀,火力机动性能大幅度增加。射击指挥自动化系统进一步完善,自行火炮在任何地域任何情况下的火力反应时间均不超过1分钟。

现在的国产第二代155mm自行加榴炮除车内携弹量以外,火力性能指标已经全面超越以PZH2000为代表的西方先进155mm自行火炮。中国陆军在新世纪初终于实现了20余年来梦寐以求的炮兵压制火力优势!

⑦ 中国自行火炮发展史

虽然我国拥有了新型自行加榴炮和卡车载加榴炮,但是由于其高昂的成本不能完全替代我国数量庞大的压制火炮,还需要一种性能不错的牵引加榴炮来替代我国目前大量装备的59-1式加农炮、66式152毫米加榴炮、60式122毫米加农炮。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45倍口径身管155毫米牵引加榴炮--W一88型,但是由于其固有缺点,该炮并没有进入炮兵装备序列。那么未来可供我国使用的牵引加榴炮就只有39倍径和52/54倍径155毫米牵引炮两个选择。52/54倍155毫米牵引加榴炮的重量普遍达到14吨以上,对于我国这样需要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机动的炮兵部队来说,其重量过于庞大;而同样采用52倍身管的“凯撒”155毫米卡车炮自重不过18吨多一点,却拥有了几倍于前者的机动性。39倍155毫米榴弹炮的战斗全重最轻只有6~7吨,与我国大量装备的59-1式130毫米加农炮重量相当。轻量型155毫米火炮更是达到了4吨,不仅可以牵引还可以用直升机吊运。

综上所述,39倍身管、18.8升药室的榴弹炮比较适合我们,满足我们未来对于牵引榴弹炮的需要。M198型155毫米榴弹炮通过炮架采用大量轻合金来实现火炮减重,但由于使用了较大制退效率的制退器使得炮口冲击波严重,炮兵工作环境恶劣。为了改善炮兵工作环境,我国39倍榴弹炮在炮架采用轻合金的同时,必须注意炮口冲击波的影响。采用二维后坐技术来承受更大的后坐力,以便使火炮得以试用制退效率较小的制退器。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我国39倍牵引榴弹炮的重量应该可以达到6吨以内。
假如我国未来要发展轻量型155毫米榴弹炮,无非就是在上述两种火炮设计思路选择其一。我国曾经研制了全液压炮架的122毫米试验榴弹炮,最终由于液压管路的易损性而将其放弃,因此在超轻量155毫米榴弹炮上采用液压炮架的可能性不大。虽然采用钛合金方案的成本较高,但是可靠性和炮重上都较液压炮架有较大优势,笔者更倾向采用钛合金炮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我国来说,6吨左右的39倍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和更轻量型155毫米榴弹炮两者不能互相替代。从目前M777的情况来看,在实现了轻量化后,其射击精度和射击稳定性不如M198型牵引榴弹炮.

⑧ 反坦克炮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用步兵炮和野炮对坦克射击。战后,随着坦克性能回的不断提高,许多答国家专用反坦克炮相继问世。20世纪20年代,瑞士制成的高射和平射两用的20毫米自动炮,用实心穿甲弹对坦克射击时,在1000米距离上穿甲厚度为15毫米。30年代出现的德国37毫米、前苏联45毫米等反坦克炮,发射装有炸药的穿甲弹,在500米距离上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装甲,并在坦克内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增至70~100毫米,反坦克炮口径也随之增大到57~100毫米,初速达900~1000米/秒,穿甲厚度在1000米距离上达70~150毫米。使用的弹种有次口径钨芯超速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有的国家还装备了自行反坦克炮。

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

⑨ PTZ-89自行反坦克炮的发展沿革

随着1969年“珍宝岛”事件的爆发,中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反坦克武器与强敌装甲力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于是在70年代初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反坦克武器研发工作,包括引进西方先进的105毫米及120毫米反坦克炮,而仿制120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70年代初,前苏联的T-72主战坦克开始大量装备苏军。而当时我军现装备的所有坦克和反坦克炮均不能击穿T-72主战坦克及其后继型坦克,且反坦克炮均为牵引式,机动性很差。因此,发展我国大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新炮战术使用特点主要是依托预设阵地或利用地形地物掩护,即可在停止间对敌运动装甲目标射击,也可及时地实施快速机动作战。在总体设计思想中,技术人员将突出火力、提高穿甲威力放在第一位,并为发展威力更大的新弹种留有储备,以确保本炮能对付所有90年代服役的坦克,甚至到2000年以后仍具有生命力。在这种指导思想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按照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能的顺序进行总体设计的。为保证项引顺利进行,强调尽可能采用国内成熟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降低成本。 1977年春,五机部和十几个单位组织展开了自行反坦克炮的系统论证工作。1978年12月,120毫米高膛压滑膛炮作为新型主战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由五机部和装甲兵正式下达。年底,3门高膛压弹道炮问世。1979年2月19日试炮成功。正当120毫米坦克炮及其配套弹种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之时,与之配套的新型坦克无疾而终。马上就要进入设计定型的120毫米火炮项目随即中断。为了保住即将到手的劳动成果,某厂决定将120毫米坦克炮装在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321型底盘上,进行了120毫米坦克炮和穿甲弹的工厂定型试验。
试验的结果之好,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协调,1986年兵器部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下文明确了某厂为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总装厂。从1987年5月开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相继完成了多种定型试验,经检测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1989年,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开始小批量装备部队试用。1990年,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复:“同意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武器系统设计定型”。该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大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其炮口动能、直射距离、穿甲威力等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同口径火炮的先进水平。

⑩ 中国火炮发展史~

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至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

到了十五世纪中期,火炮与火药的技术已经达到高峰,跃升为重要的武器。最明显的例子,是在1453年时,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被攻城巨炮所发射的大石炮弹所轰毁。虽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似乎是因为小城门被轰开所致,但其实可归因于炮轰让突击成为可能的因素。

中古时代的火炮,被用作攻城时炮轰城墙以及在战场上向大批的敌军开火之用。它们可以精准地轰毁在城堡里面建筑物的垂直外墙,因此人们便发展出倾斜低矮的外墙取替高耸垂直的外墙。

现代的火炮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实施火力突击。

主要用于支援、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军种协同作战,也可独立进行火力战斗。炮兵在历史上有“战争之神”的称号。

(10)中国自行反坦克炮历史扩展阅读:

火炮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装备单元,在战场上有“战争之神”的美誉。在常规战争中如果没有高性能、威力大的火炮给予强大的火力支援,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未开战之前已经输了。

所以世界各个军事强国在进行装备竞赛中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火炮的发展中。我国也不例外,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强大,现在我国的火炮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在现代立体化战争中,火力仍然是战斗力的核心。火炮——战场上的活力骨干,以其火力强、灵活可靠、经济性和通用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战斗行动的主要内容和左右战场形势的重要因素。

火炮既可摧毁地面各种目标,也可以击毁空中的飞机和海上的舰艇。因此,作为提供进攻和防御活力的基本手段,火炮在常规兵器中占有巩固的地位。

火炮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能力和科学技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的支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光电子和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是火炮在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有了一系列变化,大大加快了火炮更新换代的步伐。

现代火炮早已不是单纯的机械装置,而是与先进的侦察、指挥、通信、运载手段以及高性能弹药结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武器系统。因此,从不断发展的战略、威力、反应速度和机动能力在内的综合性能,是火炮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高新科学技术在兵器领域的应用,引起火炮技术的总大变革。液体发射药火炮、机器人火炮、电磁炮、电热炮、激光炮等新概念、新理论火炮的出现,将揭开火炮发展世上的新篇章。

阅读全文

与中国自行反坦克炮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