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占卜的历史渊源
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动。但自然征兆并不常见,必须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占卜的方法便随之应运而生。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动向和变化向非人的灵体探询想要知道的事物。它和预言不同的地方在于,通常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让占者去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如果要和算命作一个区别的话,占卜具有仪式性或社会性的特色,通常与宗教有关;相对来说,算命大多是服务个人的日常活动。占卜常常被人质疑只是一种迷信而已。然而,拥护者会说有许多奇闻轶事来证明占卜的效力。占卜是一种普世文化现象,人类学家发现从古代到我们21世纪都可以在宗教与文化中发现占卜的存在。不过,基督教《圣经》中说占卜是被上帝严格禁止的,佛教中也有与基督教类似的提法,唯措辞不如前者严厉;但事实上,社会中假借宗教名义进行的占卜和类似占卜的活动屡见不鲜。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古人认为微小改变会对未来有很大影响。《吕氏春秋》记载: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她们在做游戏时,吴国的姑娘不小心踩伤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恼火,杀死吴人走了。吴国人去卑梁报复,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杀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当地的吴人老幼全都杀死了。 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 从做游戏踩伤脚,一直到两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直到吴军攻入郢都,中间一系列的演变过程,有一种无形的死亡力量把事件一步步无可挽回地推入不可收拾的境地。因此古人很认真的来对待封印厄运和旺福,因为微小的事情就可以改变未来命运,古人认为女士带紫冰银镶嵌蓝绒晶饰品,男士带红竹石饰品,在结印册上添加“隐岐元简、水差芥子、染付春秋”结押。从而可以祈福带来人生幸福的机遇,并且封印厄运。
墨菲定理是西方文明的三大定律之一,内容是: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一定发生。
这个定律在远古的东方《晴明逸话》中就有详细记载:所有生物包括人都被各种东西束缚,束缚的存在就是自然法则之一。人要面对“时间”这样的“枷锁”,身体是装着灵魂的容器。也同样束缚着灵魂。人无法摆脱束缚的枷锁,而且很多束缚的枷锁,是所有生物都有,而不是人独有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枷锁是人独有,这个枷锁的能量很强。语言就是人独有的最可怕最强的枷锁,人们一说出,就无法收回自己刚才说的,说出的不能当做没有发生。如果担心坏事可能发生在内心自言自语这样坏的事情就一定发生。
“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福祸。它通过研究观察各种征兆所得到的不完全的依据来判断未知事物或预测将来。在许多社会里,占卜仅仅是操作者在将行某事时,由于没有把握而借助某些器具或现象寻求信息或解答,由此满足心理需求的行为。占卜所需的物质材料分两类,一类是显示卜兆及刻辞用的载体,即龟甲、兽骨等,另一类是整治甲骨及刻辞用的工具,有锯、凿、钻、刻刀等。占卜流行于全世界各个时代的文化中,而且方法多种多样。早期的占卜和宗教密切相关,其发展受到宇宙观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常见的占卜方式有询问性占卜(如中国民间的求签)、鸡卜、鸟卜、鸟占、水占、星占、纸牌占卜等。黄泓露先生更是在国内让算命回归科学和合理。
⑵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算命先生
1,唐袁天罡
。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专风共著)、《袁天罡属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袁天罡:“名如皓月罩千秋,声似春雷震古今。”
2,唐李淳风
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
3,伏羲
伏羲是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4,诸葛亮
这个就真心是神仙下凡,算无遗策了。
5,刘伯温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⑶ 历史上占卜师和预言师都有那些人
这些基本后人杜撰的,现在的科技水平都没有预言师,你能相信古时候?
不过刘伯温我认为是杜撰的最有名的,不过他本人能力就出色,个人觉得军事与诸葛亮水平相当,要么还略高
附烧饼歌介绍和原文
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这首预言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找得到。 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歌》呢?在其中亦有提及,话说于公元一三六八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更听到内监会报刘基刘伯温进见。太祖心想测试刘基一下,于是便以碗盖着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基入殿晋见。刘基入殿后,太祖便问曰:“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对象?”基乃掏指一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到了这里,相信大家可刘伯温之言而估计得到答案,明太祖也不得不为之赞叹。烧饼歌当然未完,明太祖眼见他拥有奇门之术,于是朱元璋便继续向刘基请教明朝以后的国运。
《烧饼歌》写得相当隐讳,比如刘伯温对公元2000年后中华民族之预言:
胡人至此亡久矣,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样形,琴瑟和谐成古道,
早晚皇帝又中兴,五百年间出圣君,
圣君尚问真人出,周流天下贤良辅,
气运南方出将臣,圣人能化乱渊源,
八面夷人进贡临,宫女勤耕望夜月,
乾坤有象重黄金,北方胡虏害生灵,
更令南军诛灭形,匠马单骑安外国,
众将揖让留三星,三元复转气运开,
大修文武圣主裁,上下三元无倒置,
衣冠文物一齐来,七元无错又三元,
大开文风考对联,猴子满盒鸡逃架,
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千言万语知虚实,
留与苍生作证盟。
⑷ 列举中国历史上的占卜事件!
其实,在正史中,这样的事在每一篇本记都有.
⑸ 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及过程 影响
中国历史悠久,常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距今约170万年。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中国大陆官方通常认为夏、商、周三朝是奴隶社会时期,秦朝正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直到清朝灭亡,之后是民主时期的开始,而大陆之外的地区对“封建”的概念和秦至清的社会性质划分并不相同。从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帝制国家。秦朝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受到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极大影响,佛家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但达不到基督教对西方那样的影响,中国历朝政治方针受儒家影响最深。而汉字也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一种文字有不容易改变字体的特点,中国各个地方的语音虽然不同,但对这种文字的理解是相同的,所以汉字也成为中国统一的一种有力的工具,而最先是秦始皇下令统一中国的文字。
元谋人是中国远古遗存中目前所见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这些都是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中国猿人时期——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
河套时期——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20至10余万年前
山顶洞人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至2万多年前
彩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黑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形成于四五万年前的彩陶文化时期,中心区域分布在陕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以原始农业为主。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到了黑陶文化时期,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形成,农业和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制陶、冶铜等手工业的工艺水平也逐渐提高。大汶口文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在此期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文明的中心地带。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而且这时也开始利用蚕丝。
神话传说
主条目:三皇五帝
后人所绘的黄帝像在中国神话中,中国最早有三皇五帝,三皇有争议,有说伏曦,神农,燧人,五帝也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在上古时期,现中国区域有3个最大的部落,华夏部落,两昊部落和三苗部落,相传蚩尤是两昊部落最后一个首领,在涿鹿大战中被华夏部落的炎黄二帝打败,在尧舜时期,华夏部落数次大规模征伐远在南方的三苗,最终使苗民臣服,此是后话. 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和玄孙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舜。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然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根据香港中学课本所述,启是被推举为领袖),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持续了400多年,在最后一个夏朝君主——桀末期,东方商族首领成汤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商朝。
先秦时期
三代
主条目:夏朝、商朝、周朝、西周
甲骨文最早的朝代夏朝约在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由于这段历史没有文字性文物印证,所以只能靠后世的记录和出土文物互相对照考证,部分学者认为河南二里头遗址可能就是夏朝的遗存,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根据文字记载,夏朝有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不过之后的商朝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历史时期,存在于前16世纪到约前1046年。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由于荒淫无道而被汤推翻。而商代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了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奴隶主王朝的规模。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子或传弟,多按年龄的长幼继承。
与此同时,黄河上游的另一个部落周正在逐步兴起,到了大约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之后周朝的势力又慢慢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周王朝依然是奴隶主以及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诸侯)。到鼎盛时,周朝的影响力已经在南方跨过长江,东北到今天的辽宁,西至甘肃,东到山东。周朝时的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春秋战国
主条目:周朝、东周、春秋、战国 (中国)
先师孔子行教像,为唐朝画家吴道子所画前770年,由于遭到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此后,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小国(诸侯国),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合称春秋五霸。到了前546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争霸基本结束,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前403年,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再加上被田氏夺去了政权的齐国,和秦、楚及燕,并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正式开始。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战国开始划为封建社会,然而大部分西方及台湾学者却又将之划为封建社会的崩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最后终于在前221年消灭其他六国,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儒家(伦理)、道家(自然)、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科技)、众、杂、农家(农业)、小说家(小说)等。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孔子编成了诗经。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首次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能制造精良的战车与骑兵,同时此时中国的冶金也十分发达,能制造精良的铁器,在农业上出现了各种灌溉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为以后人口大大膨胀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华文化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
这一时期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夏朝发明了干支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测日影来确定季节;春秋时期确定了二十八宿;后期则产生了古四分历。
秦汉时期
北京八达岭长城主条目:秦朝、汉朝、西汉、新朝、东汉
前221年秦灭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由于秦王嬴政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直至千世万世。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郡县制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道路,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有名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其意见,下令焚书坑儒(有部分学者对这一行为是否确实存在有争议),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部分史学家对以上事件存有怀疑,认为由于秦始皇的一系列激进改革得罪了贵族,平民无法适应,才在史书上留此一笔。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即位。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此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楚汉之争至此结束。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西汉发展到了一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的发展延续了西汉的传统,此时出现了天文学家张衡。汉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训,显得相当开明,当时佛教通过西域到达中国,在河南洛阳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
赤壁主条目:魏晋南北朝、三国、晋朝、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长期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196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操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同时尚有刘氏的蜀和孙氏的吴,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265年,魏权臣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晋朝的文化也有一定发展,当时由于战乱纷纷,很多学士选择归隐,不问世事,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陶渊明(陶潜),当时的书法艺术也十分兴盛。290年晋武帝死后不到一年,十六年的朝廷权利斗争开始,史称“八王之乱”。与此同时,中原周边的五个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羯)与各地流民起来反晋,史称五胡乱华。这些游牧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从304年到409年,北部中国陆陆续续有多个国家建立,包括了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和北燕, 史称十六国。
自东汉后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北方的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南方,造成经济重心南移;晋朝南迁,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称此前为西晋,南迁后为东晋。最后,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建立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形成了南北朝的对立。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替,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时期,西方的佛教大师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许多佛经被翻译成汉文。
隋唐五代时期
唐代画家张萱作《捣练图》。主条目: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并于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中国历经了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后再度实现了统一。不过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在修筑了巨大工程——京杭大运河后就灭亡了,只经历了两代37年。
618年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长安(今陕西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王朝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文明。高宗李治之妻武则天迁都洛阳,并称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周,并定佛教为国教,广修佛寺,大兴土木。隋唐时期开创的科举制是当时比较科学与公平的人材选拔制度。唐王朝与许多邻国发展了良好的关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手工艺品。日本则不断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到中国。唐朝的文化也处于鼎盛,特别是诗文得到较大的发展,还编撰了许多纪传体史书。唐代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例如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唐代的佛教是最兴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天竺取经,回国后译成1335卷的经文,并于西安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佛经。唐朝前期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佛教外,道教、摩尼教(Manicheism)、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达到顶峰,史称开元盛世。然而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落。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唐朝再度分裂,并于907年灭亡,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宋元时期
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主条目:辽朝、金朝、西夏、宋朝、北宋、南宋、元朝
经过了五十多年的纷争后,960年北宋控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但是燕云十六州被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占据,河西走廊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占据,北宋为了维持边境和平,不得不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北宋晚期发生了分别以王安石、司马光为首的党派斗争,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到了1125年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势力逐渐膨胀,1125年,金、北宋联合灭辽。金国随即开始进攻北宋,1127年金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当时的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因为那一年是靖康年,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同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形成南北分立。
此后金与南宋多次交战未成,直到1234年,蒙古军消灭了金。蒙古之后与南宋又经历了血腥的战争,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元”之后,于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元军逼得走投无路,跳海而死,以元军的胜利告终,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定都大都(今北京)。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印刷术和火药。宋朝也是一个极度繁华的朝代,当时中国经济极度发达,中国海上贸易十分兴盛,福建泉州一带成为繁华的港口,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财政收入超过一亿两白银,首都开封和杭州人口达到400到500万人口,相对当时佛罗伦萨和巴黎十几万人口来讲确实是十分繁华,各国商人云集,文化也极度兴盛,出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宋词,有苏轼等词文优秀的词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社会文化发达,出现了白蛇传,梁祝等浪漫爱情传说,延续了唐朝的光辉,以至于宋朝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尽管元朝吸收了许多汉族文化,并大力宣扬朱熹一派的理论,但却实行了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和来到中国的中亚、东欧人;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族人。这种民族压迫招致汉族的不满,许多汉族人将元朝视为外来政权,并发动多次起义。
明清时期
紫禁城太和殿主条目:明朝、清朝
1368年,抗元起义成功,明朝建立。明朝前期建都南京,贸易兴盛,1405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曾经到达印度洋、东南亚及非洲等地,但后来逐渐走向闭关。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明朝文化上则出现了王阳明、李贽等思想家,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等优秀长篇小说。1627年,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1644年,起义首领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思宗自缢殉国。南方大臣先后拥护福王朱由崧(弘光)、唐王朱聿键(隆武)、桂王朱由榔(永历)为帝,史称南明,最终仍为清朝所灭。
明朝晚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开始兴盛起来,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不久,驱逐李自成,进入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当时明朝旧臣郑成功南撤到台湾岛,并驱逐了那里的荷兰殖民者,但是后来又被清廷攻下。清朝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还成功地收复了许多边疆地区,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湾。康熙年间,清廷还与沙俄在黑龙江地区发生战争,最终于1689年签订停战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清廷获得重大胜利。清朝由于取消了几千年来的人头税,导致人口暴涨,到19世纪已达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增多促进当时农业的兴盛,出现了康乾盛世,也相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闭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到1820年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然而到了19世纪初,清朝已经彻底衰败,在嘉庆年间先后爆发白莲教、天理教的大规模起义。与此同时海上强国英国、荷兰与葡萄牙等纷纷开始强制与中国进行贸易。1787年英国开始向华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的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巨额逆差。清廷于1815年颁布搜查洋船鸦片章程,然而英国无视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鸦片,道光皇帝不得不于1838年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1839年6月将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英国政府因此于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始。
清朝末期(近代)
鸦片战争持续了一年多,1841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清廷恐惧英军会进逼北京,于是求和,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署。香港岛被割让;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和宁波开放作为通商口岸,还赔偿款银(西班牙银圆)2100万元。之后1844年美国与法国也与清廷分别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国主权遭受部分破坏。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反清复明的反抗斗争再度兴起。1851年至1864年间,受基督教影响的秀才洪秀全不仅创立“拜上帝会”,还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曾经一度占领南方部分省份,并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建立政教合一的中央政权。同时又有天地会、捻军、上海小刀会起义、陈开、李文茂起义、甘肃回民起义等。
同时英、美、法、俄、日等国多次侵入中国,中国多处领土被割让。1858年中俄签定《瑷珲条约》,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萨哈林岛)、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使中国失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疆的斋桑卓尔以东地区约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赔偿“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掠夺并烧毁皇家园林圆明园,并于1860年与清廷签定《北京条约》,各赔英法800万两白银等。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次年签定《马关条约》,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1888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改良派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遭拒。不过十年后1898年光绪皇帝在亲政后终于同意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的被称为百日维新的103天中进行了多项改革,但最终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失败落幕,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1899年义和拳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改为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宗旨在慈禧太后支持下开始围攻外国驻北京使馆。于是,借“解救各国驻京使馆人员”的名义(实质是为了进行侵略战争),1900年英、俄、日、美、法、德、意、奥八国联军经由天津攻入北京。在占领北京期间,英法德等国军队曾大肆抢掠。清廷不得不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同时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由各国派兵驻扎,开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国人不得入内等。
20世纪至今
孙中山主条目:中华民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01年革命党开始兴起。孙中山等人在海外积极筹款,指挥国内的多次起义运动,经过十次失败的起义后,与革命党互不沟通的湖北新军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清帝退位为条件,孙中山辞去总统位置,由袁世凯接任。但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此后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与护国运动讨伐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在称帝83天之后死去,中华民国进入北洋军阀控制中央政府统治时期,地方政府分别由各个军阀派系占据。
孙中山之后多次试图联合南方地方军阀北伐北京中央政府未果。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共产国际中国支部。1924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并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孙中山自建立广州军政府(1923年改称大元帅府)以后,曾经三次进行北伐,均因条件不具备而未果。1925年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同年,广州国民政府为统一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先后举行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与南征,肃清广东境内的军阀势力和反革命武装,并将广东境内倾向革命的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下辖第1至第6军。不久又将广西部队改编为第7军。为北伐战争作了重要准备。1926年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正式开始北伐。然而随着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深入,国民党不能容忍共产党激进的革命运动,国共两党分裂,大量共产党员及其支持者被清出国民党,有的被拘捕和杀害。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叶挺为首的共产党员在江西南昌发动南昌起义,共产党从此有自己独立的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月1日被定为建军节)。并于江西瑞金建立了第一个红色苏维埃地方割据政权。此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对中央苏区进行五次围剿,红军粉碎了前四次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不得不离开红区。1934年开始,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在贵州遵义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和指挥权,四渡赤水河,终于摆脱了追击,途经江西,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成功在陕西北部与陕北红军刘志丹部会师,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侵华,占领了东北全境。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前夕,中华民国首都从南京迁至武汉,后来迁在重庆。1945年二战结束后,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从日本手里收回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其他一些领土,但也在1946年与苏联签订的条约中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1951年,迁往台湾的国民党国民政府以苏联未履约为由,不承认该条约及依据该条约而独立的外蒙古的独立地位)。1946年6月,国共两党又进行了内战。中国共产党最终于1949年获得决定性胜利,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往光复后的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平成立,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与此同时,蒋介石宣布台北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宣誓三年内反攻大陆。两岸分裂局面从此开始
四大古都
四大古都是最早把中国历代主要古都并称的说法,四大为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五大古都
1920年代在学术界出现了把开封列为古都之一,形成五大古都的说法: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
六大古都
1930年代,开始有把杭州加入古都之列的六大古都说法,并影响很大,包括: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
七大古都
1988年,地理学家谭其骧提议安阳为大古都,后安阳被认定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八大古都
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认定郑州为第八大古都,因此就有了八大古都之说: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都(洛阳,古又称“洛邑”)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区的古都咸阳)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由于各个朝代所管辖的具体区域有所不同,所以这些称呼所指代的城市也各有差异。比如,宋代的都城是东京汴梁(今开封),另有西、南、北三都:西京洛阳,南京商丘,北京大名。而同时期管辖中国另一部分区域的辽代也有类似的称呼: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上京临潢府。
各大古都
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郑州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在八大中国古都中,西安(周、秦、汉、唐)、洛阳(夏、商、周、汉)、南京(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宋)、安阳(早期三皇五帝时代、商)五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
⑹ 古代占卜的内容有哪些
参考以下内容,楼主看看是否能用:
《易经.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卜筮之道,起源甚早!《周礼》春官太卜掌三礼,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 藏早已亡佚,今仅有《周易》存焉.《周易》之始作於伏羲,当时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周文王开展为六十四卦, 又属之以辞,是为《彖辞》.周公赋予爻象,各作《爻辞》.最后孔子作《十翼》.此经於是灿然大备,史称“易经四圣”,而《易经》也成为后世阴阳五行哲学之圭臬!其中占卜一道,当然也是祖绍《周易》,万变不离其中.不过更严格来说,卜筮之道起源早甚於《周易》,只是中国占卜之法,皆不能出《易经》之其右耳!
占卜之法繁多,古时之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复;如《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 再扐而后挂”,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而后 来据说鬼谷仙师改蓍草为铜钱,定财、官、父、兄、子等用神之生克制化,这其实是占卜法的重大改革!因为古人心静而诚,漫长的卜卦过程与时间,尚且可以制心一处,专心以待;今人事多而心有旁鹜,哪堪冗长的等待!蓍草尚未揲完,心思 就像是在放一千个风筝般,早已不知飞向何方了?而不专心又如何能占得准确的卦呢?这种简化的趋势,一直在进行中;像是以米粒,数字,以及字划.,其中如《梅花易数》一书中,洋洋洒洒罗列了如物数占、声音占、字占〔字占中包括了一字占、二字占.十一字占〕,以及丈尺占 和动、静物占.等等.现今可见的占卜法中,大都脱不出这些范畴,只不过是略加变化而已.
占卜流派:
说到占卜的方法甚多,不胜枚举.姑且不论中国人的占卜法,许多西洋舶来品占法,像扑克牌算命,或是近日时兴的塔罗牌法,乃至於咖啡杯中的残余咖啡图案,皆可预示吉凶!若再加上我们自己固有之占法,那可热闹了.其实所谓“神机兆於动”,只要能掌握神机之灵动, 那就无物不能卜了.只不过话虽如此,深浅之间,则大有文章矣!
若单纯以立卦而占卜来说,大约可分为:周易 卜卦、梅花易数,以及文王圣卦三种.
周易卜卦法:
这是以《周易》为主的占卦法.文王八卦,后天八卦也,有别於《连山》、《归藏》,也不同於伏羲先天卦象,亦即是《周易》所传之卦序卦象.伏羲先天之卦,位次依於〈河图〉,是主,是体,是先天之气,以乾坤为基;而文王后天之卦象,是客,是用,是后天之气,以坎离代乾坤之用 .简而言之,先天卦象是天地之间的基本型态,而后天卦象为世间万物之流变.
诸圣作《周易》,主要是为了阐明天道,教人性命之旨.然《系辞》曰:“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天道的流布是生生不息的;以道学的角度看《周易》,固然是好,
但若以之为世间万物的吉凶变现,也无不可!所以道家和道教之不同,在於前者是哲理,而后者是道术矣.这些仅是体与用的差异
而已,无关高低对错也.职是之故,《周易》成了卜道之正宗,甚至应该说是阴阳五行哲学之必修科目.
所以称之为“周易占卜法”,因为这门占卜方法,是以《周易》经文为主要解卦方法.因为有文本可看,似乎容易,其实不然!因为一者经文简略,不敷现代人使用;二者卦象卦序甚为深奥,非一般人能知能解.如《论语‧述而》:“子曰: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卜筮正宗》即云:“.鬼谷子仙师因易理浩荡深远,恐愚人不能参透,以钱代蓍卜定财官父兄子生克制化.”就是此意. 所以这种占卜法多为文人学院所重,大约有两种倾向:一是走入了纯哲理的探讨;一是就文解意,隔靴搔痒矣!
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创始於邵雍—康节先生,是北宋庆历年间之人.据说他“隐处山林,冬不炉,夏不扇,盖心在於易,忘乎其为寒暑也”.做学问至如此,实在令人钦仰不已.不过,在《正宗梅花易数》序文中,这套占卜法似乎另有师承,只是经由康节先生发扬光大而已.事实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这是历史公案,不必去打扰我们学卦的兴致.中国文化本就博大精深,大都历经千百年来之锤鍊,才能成就一家之言.要严格说创始者为谁,是有些不容易的.更何况古人并不注重版权,又如何追究呢?
梅花易数以先天八卦为主,起卦之卦数,即以先天—乾一兑二震三.坤八为例.所谓先天为主,是指比较重视卦本身阴阳五行的生克对待,而对於后天《周易》之文辞,相对的只有参考而已.所谓先后天之辨,之前已有论之.简单来说,先天重气化,阴
阳五行之基本架构;而后天才开始有人文典章制度,工巧艺术.这也就是为何伏羲八卦仅有图像,而无文字,而《周易》卦文皆有之理.所以梅花易数的核心架构,即是立体 、用,观察其生克变化的一门学问也.
所谓体用者,阴阳也;体常静而为阴,用常动为之阳.故卦分上下为内外卦,爻动者为用卦,静而不动者为体卦.体为阴,阴者不可克,克之则伤!体卦宜强不宜弱,弱则此事不可为也.在实际卜卦过程中,先定出体、用卦;如卜得风水涣卦第五爻动,故知内卦不动是体卦,外卦动为用卦.体卦属木,用卦属水,用生体,则主事易成.再看体用卦衰旺如何?如果木逢春季则吉,逢金月则衰.另外互卦变卦也须考虑;简言之,本卦是事情的状态,互卦是事情的过程,而变卦为事情的结果.而它们之间五行衰旺生克,卜卦结果的重要依据.
梅花易数虽说重先天,但亦须考虑《周易》之卦辞,如邵康节论一少年人面有喜色,占得贲卦第五爻动,爻辞有”束帛戋戋“之文,而断定有喜事,也不管这个卦象是体去生用是不吉的.这当然也牵涉到触机及灵感,所谓“大匠诲人以规矩”,“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中国的预测学最重视的即是天份和灵感,在《梅花易数‧卷五》中有一李淳风与其子占一妇人的丈夫平安否之例子?父子的判断南辕北辙,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问什么时候该看爻辞?何时不用?恐非只字片语所能道尽矣!
文王圣卦:
讲到文王圣卦之前,必先得提到“五行断易”.它是以浑天甲子,即纳甲安在六爻之上,又有世、应、身三爻,财、官、父兄、子五种用神;以之间的生克变化来断休咎吉凶.文王卦就是在五行易的基础上,加上天干、六兽、神煞等配件所形成的占卜法
.许多人仅知有文王卦,而不知有五行断易,实质上二者并无很大的差异.因为五行之生克制化,才是主体,神煞六兽不过是更细微的呈现某种既定的结果而已.文王卦虽名“文王”,其实只是上托周文王之名,也有纪念他的意思.以断卦的角度来说,他与《周易》的关系已渐行渐远了!体系上虽跟梅花易数不尽相同,但在重视五行生克的角度上,是有其雷同处的 .也可说都是重先天一系也,而文王卦已经加入了许多如同子平八字的论述了.
文王卦实用的成分更多了,只要取对用神,即可论断吉凶.譬如论财运,就以财爻为用神;问考试,父母爻就得旺相才好;又或者断夫妻感情,我为世爻,对方看应爻.观用神之强弱,周边的对待关系,看生之?克之?扶之?制之?.虽然只有六爻
,看似简单,却林林总总地呈现无限的因素与可能.这门卜卦法,历经无数岁月的洗礼,多少前贤先哲的淬炼与升华,更融合了许许多多阴阳五行的派别!若要很单纯地只是把它列入占卜这一系中,恐怕就有见树不见林之憾了!
⑺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悠久,常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距今约万年。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中国大陆官方通常认为夏、商、周三朝是奴隶社会时期,秦朝正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直到清朝灭亡,之后是民主时期的开始,而大陆之外的地区对“封建”的概念和秦至清的社会性质划分并不相同。从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帝制国家。秦朝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受到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极大影响,佛家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但达不到基督教对西方那样的影响,中国历朝政治方针受儒家影响最深。而汉字也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一种文字有不容易改变字体的特点,中国各个地方的语音虽然不同,但对这种文字的理解是相同的,所以汉字也成为中国统一的一种有力的工具,而最先是秦始皇下令统一中国的文字。
元谋人是中国远古遗存中目前所见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这些都是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中国猿人时期——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
河套时期——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20至10余万年前
山顶洞人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至2万多年前
彩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黑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形成于四五万年前的彩陶文化时期,中心区域分布在陕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以原始农业为主。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到了黑陶文化时期,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形成,农业和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制陶、冶铜等手工业的工艺水平也逐渐提高。大汶口文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在此期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文明的中心地带。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而且这时也开始利用蚕丝。
[编辑]
神话传说
主条目:三皇五帝
后人所绘的黄帝像在中国神话中,中国最早有三皇五帝,三皇有争议,有说伏曦,神农,燧人,五帝也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在上古时期,现中国区域有3个最大的部落,华夏部落,两昊部落和三苗部落,相传蚩尤是两昊部落最后一个首领,在涿鹿大战中被华夏部落的炎黄二帝打败,在尧舜时期,华夏部落数次大规模征伐远在南方的三苗,最终使苗民臣服,此是后话. 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和玄孙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舜。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然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根据香港中学课本所述,启是被推举为领袖),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持续了400多年,在最后一个夏朝君主——桀末期,东方商族首领成汤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商朝。
[编辑]
先秦时期
[编辑]
三代
主条目:夏朝、商朝、周朝、西周
甲骨文最早的朝代夏朝约在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由于这段历史没有文字性文物印证,所以只能靠后世的记录和出土文物互相对照考证,部分学者认为河南二里头遗址可能就是夏朝的遗存,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根据文字记载,夏朝有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不过之后的商朝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历史时期,存在于前16世纪到约前1046年。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由于荒淫无道而被汤推翻。而商代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了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奴隶主王朝的规模。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子或传弟,多按年龄的长幼继承。
与此同时,黄河上游的另一个部落周正在逐步兴起,到了大约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之后周朝的势力又慢慢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周王朝依然是奴隶主以及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诸侯)。到鼎盛时,周朝的影响力已经在南方跨过长江,东北到今天的辽宁,西至甘肃,东到山东。周朝时的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编辑]
春秋战国
主条目:周朝、东周、春秋、战国 (中国)
先师孔子行教像,为唐朝画家吴道子所画前770年,由于遭到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此后,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小国(诸侯国),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合称春秋五霸。到了前546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争霸基本结束,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前403年,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再加上被田氏夺去了政权的齐国,和秦、楚及燕,并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正式开始。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战国开始划为封建社会,然而大部分西方及台湾学者却又将之划为封建社会的崩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最后终于在前221年消灭其他六国,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儒家(伦理)、道家(自然)、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科技)、众、杂、农家(农业)、小说家(小说)等。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孔子编成了诗经。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首次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能制造精良的战车与骑兵,同时此时中国的冶金也十分发达,能制造精良的铁器,在农业上出现了各种灌溉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为以后人口大大膨胀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华文化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
这一时期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夏朝发明了干支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测日影来确定季节;春秋时期确定了二十八宿;后期则产生了古四分历。
[编辑]
秦汉时期
北京八达岭长城主条目:秦朝、汉朝、西汉、新朝、东汉
前221年秦灭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由于秦王嬴政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直至千世万世。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郡县制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道路,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有名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其意见,下令焚书坑儒(有部分学者对这一行为是否确实存在有争议),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部分史学家对以上事件存有怀疑,认为由于秦始皇的一系列激进改革得罪了贵族,平民无法适应,才在史书上留此一笔。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即位。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此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楚汉之争至此结束。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西汉发展到了一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的发展延续了西汉的传统,此时出现了天文学家张衡。汉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训,显得相当开明,当时佛教通过西域到达中国,在河南洛阳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编辑]
魏晋南北朝时期
赤壁主条目:魏晋南北朝、三国、晋朝、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长期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196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操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同时尚有刘氏的蜀和孙氏的吴,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265年,魏权臣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晋朝的文化也有一定发展,当时由于战乱纷纷,很多学士选择归隐,不问世事,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陶渊明(陶潜),当时的书法艺术也十分兴盛。290年晋武帝死后不到一年,十六年的朝廷权利斗争开始,史称“八王之乱”。与此同时,中原周边的五个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羯)与各地流民起来反晋,史称五胡乱华。这些游牧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从304年到409年,北部中国陆陆续续有多个国家建立,包括了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和北燕, 史称十六国。
自东汉后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北方的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南方,造成经济重心南移;晋朝南迁,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称此前为西晋,南迁后为东晋。最后,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建立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形成了南北朝的对立。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替,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时期,西方的佛教大师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许多佛经被翻译成汉文。
[编辑]
隋唐五代时期
唐代画家张萱作《捣练图》。主条目: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并于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中国历经了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后再度实现了统一。不过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在修筑了巨大工程——京杭大运河后就灭亡了,只经历了两代37年。
618年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长安(今陕西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王朝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文明。高宗李治之妻武则天迁都洛阳,并称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周,并定佛教为国教,广修佛寺,大兴土木。隋唐时期开创的科举制是当时比较科学与公平的人材选拔制度。唐王朝与许多邻国发展了良好的关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手工艺品。日本则不断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到中国。唐朝的文化也处于鼎盛,特别是诗文得到较大的发展,还编撰了许多纪传体史书。唐代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例如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唐代的佛教是最兴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天竺取经,回国后译成1335卷的经文,并于西安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佛经。唐朝前期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佛教外,道教、摩尼教(Manicheism)、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达到顶峰,史称开元盛世。然而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落。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唐朝再度分裂,并于907年灭亡,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编辑]
宋元时期
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主条目:辽朝、金朝、西夏、宋朝、北宋、南宋、元朝
经过了五十多年的纷争后,960年北宋控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但是燕云十六州被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占据,河西走廊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占据,北宋为了维持边境和平,不得不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北宋晚期发生了分别以王安石、司马光为首的党派斗争,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到了1125年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势力逐渐膨胀,1125年,金、北宋联合灭辽。金国随即开始进攻北宋,1127年金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当时的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因为那一年是靖康年,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同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形成南北分立。
此后金与南宋多次交战未成,直到1234年,蒙古军消灭了金。蒙古之后与南宋又经历了血腥的战争,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元”之后,于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元军逼得走投无路,跳海而死,以元军的胜利告终,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定都大都(今北京)。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印刷术和火药。宋朝也是一个极度繁华的朝代,当时中国经济极度发达,中国海上贸易十分兴盛,福建泉州一带成为繁华的港口,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财政收入超过一亿两白银,首都开封和杭州人口达到400到500万人口,相对当时佛罗伦萨和巴黎十几万人口来讲确实是十分繁华,各国商人云集,文化也极度兴盛,出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宋词,有苏轼等词文优秀的词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社会文化发达,出现了白蛇传,梁祝等浪漫爱情传说,延续了唐朝的光辉,以至于宋朝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尽管元朝吸收了许多汉族文化,并大力宣扬朱熹一派的理论,但却实行了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和来到中国的中亚、东欧人;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族人。这种民族压迫招致汉族的不满,许多汉族人将元朝视为外来政权,并发动多次起义。
[编辑]
明清时期
紫禁城太和殿主条目:明朝、清朝
1368年,抗元起义成功,明朝建立。明朝前期建都南京,贸易兴盛,1405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曾经到达印度洋、东南亚及非洲等地,但后来逐渐走向闭关。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明朝文化上则出现了王阳明、李贽等思想家,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等优秀长篇小说。1627年,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1644年,起义首领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思宗自缢殉国。南方大臣先后拥护福王朱由崧(弘光)、唐王朱聿键(隆武)、桂王朱由榔(永历)为帝,史称南明,最终仍为清朝所灭。
明朝晚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开始兴盛起来,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不久,驱逐李自成,进入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当时明朝旧臣郑成功南撤到台湾岛,并驱逐了那里的荷兰殖民者,但是后来又被清廷攻下。清朝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还成功地收复了许多边疆地区,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湾。康熙年间,清廷还与沙俄在黑龙江地区发生战争,最终于1689年签订停战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清廷获得重大胜利。清朝由于取消了几千年来的人头税,导致人口暴涨,到19世纪已达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增多促进当时农业的兴盛,出现了康乾盛世,也相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闭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到1820年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然而到了19世纪初,清朝已经彻底衰败,在嘉庆年间先后爆发白莲教、天理教的大规模起义。与此同时海上强国英国、荷兰与葡萄牙等纷纷开始强制与中国进行贸易。1787年英国开始向华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的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巨额逆差。清廷于1815年颁布搜查洋船鸦片章程,然而英国无视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鸦片,道光皇帝不得不于1838年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1839年6月将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英国政府因此于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始。
[编辑]
清朝末期(近代)
鸦片战争持续了一年多,1841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清廷恐惧英军会进逼北京,于是求和,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署。香港岛被割让;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和宁波开放作为通商口岸,还赔偿款银(西班牙银圆)2100万元。之后1844年美国与法国也与清廷分别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国主权遭受部分破坏。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反清复明的反抗斗争再度兴起。1851年至1864年间,受基督教影响的秀才洪秀全不仅创立“拜上帝会”,还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曾经一度占领南方部分省份,并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建立政教合一的中央政权。同时又有天地会、捻军、上海小刀会起义、陈开、李文茂起义、甘肃回民起义等。
同时英、美、法、俄、日等国多次侵入中国,中国多处领土被割让。1858年中俄签定《瑷珲条约》,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萨哈林岛)、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使中国失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疆的斋桑卓尔以东地区约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赔偿“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掠夺并烧毁皇家园林圆明园,并于1860年与清廷签定《北京条约》,各赔英法800万两白银等。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次年签定《马关条约》,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1888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改良派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遭拒。不过十年后1898年光绪皇帝在亲政后终于同意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的被称为百日维新的103天中进行了多项改革,但最终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失败落幕,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1899年义和拳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改为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宗旨在慈禧太后支持下开始围攻外国驻北京使馆。于是,借“解救各国驻京使馆人员”的名义(实质是为了进行侵略战争),1900年英、俄、日、美、法、德、意、奥八国联军经由天津攻入北京。在占领北京期间,英法德等国军队曾大肆抢掠。清廷不得不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同时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由各国派兵驻扎,开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国人不得入内等。
[编辑]
20世纪至今
孙中山主条目:中华民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01年革命党开始兴起。孙中山等人在海外积极筹款,指挥国内的多次起义运动,经过十次失败的起义后,与革命党互不沟通的湖北新军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清帝退位为条件,孙中山辞去总统位置,由袁世凯接任。但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此后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与护国运动讨伐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在称帝83天之后死去,中华民国进入北洋军阀控制中央政府统治时期,地方政府分别由各个军阀派系占据。
孙中山之后多次试图联合南方地方军阀北伐北京中央政府未果。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共产国际中国支部。1924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并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孙中山自建立广州军政府(1923年改称大元帅府)以后,曾经三次进行北伐,均因条件不具备而未果。1925年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同年,广州国民政府为统一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先后举行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与南征,肃清广东境内的军阀势力和反革命武装,并将广东境内倾向革命的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下辖第1至第6军。不久又将广西部队改编为第7军。为北伐战争作了重要准备。1926年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正式开始北伐。然而随着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深入,国民党不能容忍共产党激进的革命运动,国共两党分裂,大量共产党员及其支持者被清出国民党,有的被拘捕和杀害。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叶挺为首的共产党员在江西南昌发动南昌起义,共产党从此有自己独立的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月1日被定为建军节)。并于江西瑞金建立了第一个红色苏维埃地方割据政权。此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对中央苏区进行五次围剿,红军粉碎了前四次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不得不离开红区。1934年开始,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在贵州遵义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和指挥权,四渡赤水河,终于摆脱了追击,途经江西,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成功在陕西北部与陕北红军刘志丹部会师,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侵华,占领了东北全境。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前夕,中华民国首都从南京迁至武汉,后来迁在重庆。1945年二战结束后,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从日本手里收回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其他一些领土,但也在1946年与苏联签订的条约中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1951年,迁往台湾的国民党国民政府以苏联未履约为由,不承认该条约及依据该条约而独立的外蒙古的独立地位)。1946年6月,国共两党又进行了内战。中国共产党最终于1949年获得决定性胜利,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往光复后的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平成立,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与此同时,蒋介石宣布台北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宣誓三年内反攻大陆。两岸分裂局面从此开始
四大古都
四大古都是最早把中国历代主要古都并称的说法,四大为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编辑]
五大古都
1920年代在学术界出现了把开封列为古都之一,形成五大古都的说法: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
[编辑]
六大古都
1930年代,开始有把杭州加入古都之列的六大古都说法,并影响很大,包括: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
[编辑]
七大古都
1988年,地理学家谭其骧提议安阳为大古都,后安阳被认定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编辑]
八大古都
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认定郑州为第八大古都,因此就有了八大古都之说: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编辑]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都(洛阳,古又称“洛邑”)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区的古都咸阳)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由于各个朝代所管辖的具体区域有所不同,所以这些称呼所指代的城市也各有差异。比如,宋代的都城是东京汴梁(今开封),另有西、南、北三都:西京洛阳,南京商丘,北京大名。而同时期管辖中国另一部分区域的辽代也有类似的称呼: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上京临潢府。
[编辑]
各大古都
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郑州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在八大中国古都中,西安(周、秦、汉、唐)、洛阳(夏、商、周、汉)、南京(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宋)、安阳(早期三皇五帝时代、商)五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
参考资料:历史书
⑻ 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伟大的上古帝王,如何创造出著名的占卜八卦的
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伟大的上古帝王,他凭借这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创造出著名的占卜八卦的?
⑼ 古人的占卜、预言的依据是哪里来的
伏羲作先天八卦,周文王发展出八八六十卦,由此出现了《易经》,易经就是后代占卜和预言以及风水理论的基础。易经为天下经之首,是一部神奇的书。对中国后代风水,玄学都有不可估计的影响。
⑽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悠久,常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距今约170万年。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中国大陆官方通常认为夏、商、周三朝是奴隶社会时期,秦朝正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直到清朝灭亡,之后是民主时期的开始,而大陆之外的地区对“封建”的概念和秦至清的社会性质划分并不相同。从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帝制国家。秦朝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受到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极大影响,佛家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但达不到基督教对西方那样的影响,中国历朝政治方针受儒家影响最深。而汉字也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一种文字有不容易改变字体的特点,中国各个地方的语音虽然不同,但对这种文字的理解是相同的,所以汉字也成为中国统一的一种有力的工具,而最先是秦始皇下令统一中国的文字。
元谋人是中国远古遗存中目前所见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这些都是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中国猿人时期——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
河套时期——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20至10余万年前
山顶洞人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至2万多年前
彩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黑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形成于四五万年前的彩陶文化时期,中心区域分布在陕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以原始农业为主。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到了黑陶文化时期,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形成,农业和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制陶、冶铜等手工业的工艺水平也逐渐提高。大汶口文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在此期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文明的中心地带。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而且这时也开始利用蚕丝。
[编辑]
神话传说
主条目:三皇五帝
后人所绘的黄帝像在中国神话中,中国最早有三皇五帝,三皇有争议,有说伏曦,神农,燧人,五帝也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在上古时期,现中国区域有3个最大的部落,华夏部落,两昊部落和三苗部落,相传蚩尤是两昊部落最后一个首领,在涿鹿大战中被华夏部落的炎黄二帝打败,在尧舜时期,华夏部落数次大规模征伐远在南方的三苗,最终使苗民臣服,此是后话. 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和玄孙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舜。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然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根据香港中学课本所述,启是被推举为领袖),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持续了400多年,在最后一个夏朝君主——桀末期,东方商族首领成汤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商朝。
[编辑]
先秦时期
[编辑]
三代
主条目:夏朝、商朝、周朝、西周
甲骨文最早的朝代夏朝约在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由于这段历史没有文字性文物印证,所以只能靠后世的记录和出土文物互相对照考证,部分学者认为河南二里头遗址可能就是夏朝的遗存,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根据文字记载,夏朝有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不过之后的商朝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历史时期,存在于前16世纪到约前1046年。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由于荒淫无道而被汤推翻。而商代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了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奴隶主王朝的规模。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子或传弟,多按年龄的长幼继承。
与此同时,黄河上游的另一个部落周正在逐步兴起,到了大约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之后周朝的势力又慢慢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周王朝依然是奴隶主以及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诸侯)。到鼎盛时,周朝的影响力已经在南方跨过长江,东北到今天的辽宁,西至甘肃,东到山东。周朝时的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编辑]
春秋战国
主条目:周朝、东周、春秋、战国 (中国)
先师孔子行教像,为唐朝画家吴道子所画前770年,由于遭到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此后,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小国(诸侯国),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合称春秋五霸。到了前546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争霸基本结束,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前403年,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再加上被田氏夺去了政权的齐国,和秦、楚及燕,并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正式开始。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战国开始划为封建社会,然而大部分西方及台湾学者却又将之划为封建社会的崩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最后终于在前221年消灭其他六国,中国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儒家(伦理)、道家(自然)、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科技)、众、杂、农家(农业)、小说家(小说)等。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孔子编成了诗经。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有鲁班,首次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能制造精良的战车与骑兵,同时此时中国的冶金也十分发达,能制造精良的铁器,在农业上出现了各种灌溉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而为以后人口大大膨胀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中华文化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
这一时期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夏朝发明了干支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测日影来确定季节;春秋时期确定了二十八宿;后期则产生了古四分历。
[编辑]
秦汉时期
北京八达岭长城主条目:秦朝、汉朝、西汉、新朝、东汉
前221年秦灭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由于秦王嬴政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直至千世万世。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郡县制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道路,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有名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其意见,下令焚书坑儒(有部分学者对这一行为是否确实存在有争议),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部分史学家对以上事件存有怀疑,认为由于秦始皇的一系列激进改革得罪了贵族,平民无法适应,才在史书上留此一笔。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即位。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此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四面楚歌。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楚汉之争至此结束。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西汉发展到了一世纪左右开始逐渐衰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然而这些改革却往往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的发展延续了西汉的传统,此时出现了天文学家张衡。汉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训,显得相当开明,当时佛教通过西域到达中国,在河南洛阳修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编辑]
魏晋南北朝时期
赤壁主条目:魏晋南北朝、三国、晋朝、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长期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196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操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同时尚有刘氏的蜀和孙氏的吴,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265年,魏权臣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晋朝的文化也有一定发展,当时由于战乱纷纷,很多学士选择归隐,不问世事,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陶渊明(陶潜),当时的书法艺术也十分兴盛。290年晋武帝死后不到一年,十六年的朝廷权利斗争开始,史称“八王之乱”。与此同时,中原周边的五个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羯)与各地流民起来反晋,史称五胡乱华。这些游牧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从304年到409年,北部中国陆陆续续有多个国家建立,包括了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和北燕, 史称十六国。
自东汉后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北方的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南方,造成经济重心南移;晋朝南迁,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称此前为西晋,南迁后为东晋。最后,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建立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形成了南北朝的对立。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替,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时期,西方的佛教大师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许多佛经被翻译成汉文。
[编辑]
隋唐五代时期
唐代画家张萱作《捣练图》。主条目: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并于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中国历经了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后再度实现了统一。不过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在修筑了巨大工程——京杭大运河后就灭亡了,只经历了两代37年。
618年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长安(今陕西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王朝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文明。高宗李治之妻武则天迁都洛阳,并称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周,并定佛教为国教,广修佛寺,大兴土木。隋唐时期开创的科举制是当时比较科学与公平的人材选拔制度。唐王朝与许多邻国发展了良好的关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手工艺品。日本则不断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到中国。唐朝的文化也处于鼎盛,特别是诗文得到较大的发展,还编撰了许多纪传体史书。唐代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例如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唐代的佛教是最兴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天竺取经,回国后译成1335卷的经文,并于西安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佛经。唐朝前期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佛教外,道教、摩尼教(Manicheism)、景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达到顶峰,史称开元盛世。然而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落。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唐朝再度分裂,并于907年灭亡,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编辑]
宋元时期
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主条目:辽朝、金朝、西夏、宋朝、北宋、南宋、元朝
经过了五十多年的纷争后,960年北宋控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但是燕云十六州被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占据,河西走廊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占据,北宋为了维持边境和平,不得不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北宋晚期发生了分别以王安石、司马光为首的党派斗争,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到了1125年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势力逐渐膨胀,1125年,金、北宋联合灭辽。金国随即开始进攻北宋,1127年金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当时的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因为那一年是靖康年,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同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形成南北分立。
此后金与南宋多次交战未成,直到1234年,蒙古军消灭了金。蒙古之后与南宋又经历了血腥的战争,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元”之后,于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元军逼得走投无路,跳海而死,以元军的胜利告终,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定都大都(今北京)。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印刷术和火药。宋朝也是一个极度繁华的朝代,当时中国经济极度发达,中国海上贸易十分兴盛,福建泉州一带成为繁华的港口,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财政收入超过一亿两白银,首都开封和杭州人口达到400到500万人口,相对当时佛罗伦萨和巴黎十几万人口来讲确实是十分繁华,各国商人云集,文化也极度兴盛,出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宋词,有苏轼等词文优秀的词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社会文化发达,出现了白蛇传,梁祝等浪漫爱情传说,延续了唐朝的光辉,以至于宋朝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尽管元朝吸收了许多汉族文化,并大力宣扬朱熹一派的理论,但却实行了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和来到中国的中亚、东欧人;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族人。这种民族压迫招致汉族的不满,许多汉族人将元朝视为外来政权,并发动多次起义。
[编辑]
明清时期
紫禁城太和殿主条目:明朝、清朝
1368年,抗元起义成功,明朝建立。明朝前期建都南京,贸易兴盛,1405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曾经到达印度洋、东南亚及非洲等地,但后来逐渐走向闭关。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明朝文化上则出现了王阳明、李贽等思想家,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等优秀长篇小说。1627年,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1644年,起义首领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思宗自缢殉国。南方大臣先后拥护福王朱由崧(弘光)、唐王朱聿键(隆武)、桂王朱由榔(永历)为帝,史称南明,最终仍为清朝所灭。
明朝晚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开始兴盛起来,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不久,驱逐李自成,进入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当时明朝旧臣郑成功南撤到台湾岛,并驱逐了那里的荷兰殖民者,但是后来又被清廷攻下。清朝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还成功地收复了许多边疆地区,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湾。康熙年间,清廷还与沙俄在黑龙江地区发生战争,最终于1689年签订停战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清廷获得重大胜利。清朝由于取消了几千年来的人头税,导致人口暴涨,到19世纪已达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增多促进当时农业的兴盛,出现了康乾盛世,也相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闭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到1820年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然而到了19世纪初,清朝已经彻底衰败,在嘉庆年间先后爆发白莲教、天理教的大规模起义。与此同时海上强国英国、荷兰与葡萄牙等纷纷开始强制与中国进行贸易。1787年英国开始向华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的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巨额逆差。清廷于1815年颁布搜查洋船鸦片章程,然而英国无视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鸦片,道光皇帝不得不于1838年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1839年6月将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英国政府因此于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始。
[编辑]
清朝末期(近代)
鸦片战争持续了一年多,1841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清廷恐惧英军会进逼北京,于是求和,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署。香港岛被割让;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和宁波开放作为通商口岸,还赔偿款银(西班牙银圆)2100万元。之后1844年美国与法国也与清廷分别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国主权遭受部分破坏。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反清复明的反抗斗争再度兴起。1851年至1864年间,受基督教影响的秀才洪秀全不仅创立“拜上帝会”,还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曾经一度占领南方部分省份,并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建立政教合一的中央政权。同时又有天地会、捻军、上海小刀会起义、陈开、李文茂起义、甘肃回民起义等。
同时英、美、法、俄、日等国多次侵入中国,中国多处领土被割让。1858年中俄签定《瑷珲条约》,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萨哈林岛)、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使中国失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疆的斋桑卓尔以东地区约七万多平方公里领土。赔偿“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掠夺并烧毁皇家园林圆明园,并于1860年与清廷签定《北京条约》,各赔英法800万两白银等。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次年签定《马关条约》,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1888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改良派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遭拒。不过十年后1898年光绪皇帝在亲政后终于同意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的被称为百日维新的103天中进行了多项改革,但最终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失败落幕,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1899年义和拳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改为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宗旨在慈禧太后支持下开始围攻外国驻北京使馆。于是,借“解救各国驻京使馆人员”的名义(实质是为了进行侵略战争),1900年英、俄、日、美、法、德、意、奥八国联军经由天津攻入北京。在占领北京期间,英法德等国军队曾大肆抢掠。清廷不得不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同时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由各国派兵驻扎,开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国人不得入内等。
[编辑]
20世纪至今
孙中山主条目:中华民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01年革命党开始兴起。孙中山等人在海外积极筹款,指挥国内的多次起义运动,经过十次失败的起义后,与革命党互不沟通的湖北新军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清帝退位为条件,孙中山辞去总统位置,由袁世凯接任。但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此后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与护国运动讨伐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在称帝83天之后死去,中华民国进入北洋军阀控制中央政府统治时期,地方政府分别由各个军阀派系占据。
孙中山之后多次试图联合南方地方军阀北伐北京中央政府未果。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共产国际中国支部。1924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并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孙中山自建立广州军政府(1923年改称大元帅府)以后,曾经三次进行北伐,均因条件不具备而未果。1925年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同年,广州国民政府为统一与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先后举行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与南征,肃清广东境内的军阀势力和反革命武装,并将广东境内倾向革命的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下辖第1至第6军。不久又将广西部队改编为第7军。为北伐战争作了重要准备。1926年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通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案,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正式开始北伐。然而随着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深入,国民党不能容忍共产党激进的革命运动,国共两党分裂,大量共产党员及其支持者被清出国民党,有的被拘捕和杀害。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叶挺为首的共产党员在江西南昌发动南昌起义,共产党从此有自己独立的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月1日被定为建军节)。并于江西瑞金建立了第一个红色苏维埃地方割据政权。此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对中央苏区进行五次围剿,红军粉碎了前四次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不得不离开红区。1934年开始,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在贵州遵义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和指挥权,四渡赤水河,终于摆脱了追击,途经江西,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成功在陕西北部与陕北红军刘志丹部会师,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侵华,占领了东北全境。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前夕,中华民国首都从南京迁至武汉,后来迁在重庆。1945年二战结束后,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从日本手里收回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其他一些领土,但也在1946年与苏联签订的条约中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1951年,迁往台湾的国民党国民政府以苏联未履约为由,不承认该条约及依据该条约而独立的外蒙古的独立地位)。1946年6月,国共两党又进行了内战。中国共产党最终于1949年获得决定性胜利,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往光复后的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平成立,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与此同时,蒋介石宣布台北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宣誓三年内反攻大陆。两岸分裂局面从此开始
四大古都
四大古都是最早把中国历代主要古都并称的说法,四大为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编辑]
五大古都
1920年代在学术界出现了把开封列为古都之一,形成五大古都的说法: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
[编辑]
六大古都
1930年代,开始有把杭州加入古都之列的六大古都说法,并影响很大,包括: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
[编辑]
七大古都
1988年,地理学家谭其骧提议安阳为大古都,后安阳被认定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说: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编辑]
八大古都
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认定郑州为第八大古都,因此就有了八大古都之说: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编辑]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都(洛阳,古又称“洛邑”)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区的古都咸阳)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由于各个朝代所管辖的具体区域有所不同,所以这些称呼所指代的城市也各有差异。比如,宋代的都城是东京汴梁(今开封),另有西、南、北三都:西京洛阳,南京商丘,北京大名。而同时期管辖中国另一部分区域的辽代也有类似的称呼: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上京临潢府。
[编辑]
各大古都
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郑州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在八大中国古都中,西安(周、秦、汉、唐)、洛阳(夏、商、周、汉)、南京(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宋)、安阳(早期三皇五帝时代、商)五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
参考资料: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