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向日本人介绍中国历史

向日本人介绍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5 20:41:12

Ⅰ 我发现日本人好象对中国的历史很了解呢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当然要对假想敌足够了解
其次 中国对日本影响很大
再次 中国历史本来就很精彩 多了解也无可厚非

Ⅱ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月18日夜,日本驻中国东北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

9月19日晨,日军侵占沈阳,随即在几天内侵占安东(今丹东)、海城、营口、辽阳、鞍山、铁岭、本溪、抚顺、四平、长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周围广大地区。

9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1932年1月,锦州及辽西地区沦陷。2月,哈尔滨沦陷。至此,在短短四个多月内,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2、“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很快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以转移国际上对中国东北问题的关注,迫使国民党当局承认其占领东北的既成事实,并把上海变成它侵略中国内地的新基地。

同在东北一样,日军事先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并以此为借口,于1932年1月28日夜发动了对上海闸北区的进攻(即一·二八事变)。蔡廷锴、蒋光鼐率领的第十九路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上海各界民众纷纷组织义勇军、敢死队、救护队协助作战,护理伤员,捐献慰劳金和慰劳品。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下,第十九路军和随后参战的第五军一部,不顾武器装备和兵员数量远不如日军等困难,顽强战斗、不怕牺牲,坚持抵抗一个多月,取得重大战果。

日本侵略军被迫三易主帅,数度增兵,结果是损伤1万余人仍无法实现其速战速决的迷梦。上海数十万军民同仇敌忾,齐心御侮,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事迹。

3、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是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华北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之一,当时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

通过华北事变,日本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华北大部分地区。从关外到关内,中国人民不仅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蹂躏,还被大大小小仗势欺人、狐假虎威的汉奸卖国贼欺凌,有人悲愤地写下这样的句子:“爱国有罪,冤狱遍于国中;卖国有赏,汉奸弹冠相庆。”

日本对华北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4、“一二·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引起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1935年12月在北平发生的“一二·九运动”,是这一高潮到来的重要标志。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即将成立的时候,华北人民痛感华北的沦亡迫在眉睫。

北平、天津的广大青年学生对于时局的演变尤为关切,清华大学救国会的《告全国民众书》悲愤地喊出了爱国学生的共同心声:“现在,一切幻想,都给铁的事实粉碎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学的学生涌向北平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游行遭到了军警的残酷镇压。在北平学生英勇斗争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行动了起来。

(2)向日本人介绍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日本侵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

1、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

大规模的日本侵华战争,使大量中国军人战死沙场。在侵华战争中,日军实施大规模屠杀政策,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华北地区制造了100多起惨案;

实施细菌战、化学战、毒气战,导致中国军民大量死亡;实施“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还强掳迫害中国劳工;等等。

2、资源财富被肆意破坏掠夺

日本是东亚地区的岛国,物质资源十分匮乏。近代以来,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一直谋求向外扩张,企图染指中国。日本大举侵华,使中国大地满目疮痍,其所到之处,水源、森林、工业、农业、交通等无一不受到摧残和祸害。

3、沦陷区民众受尽磨难

日本在侵占中国大片国土后,对占领区实施严厉的社会控制,其中不仅包括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统治,甚至严格限制中国民众的人身自由。这些严厉的控制政策如同沉重的枷锁,给中国民众带来巨大伤害。

Ⅲ 日本人如何写中国历史,到底颠覆了哪些常识

它跟国人写的有何不同?

丛书有十位不同的日本作者,出版社非常尊重每位作者学术上的独创性和行文风格。细读每卷,你会发现,每卷对材料的把握、叙述的展开、史实和观点的表达风格,都不尽相同,没有千篇一律之感。

丛书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又有国内一流十位学者为中文版作序推荐。

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非常通俗易懂。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历史佳作。

第一卷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

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识如他山之石,发人深省:“我们不能用以中原为中心的单一的发展规律和战国时代以后正式成形的中华的概念或者说是中国的概念来看待其后的中国史”。“以中华文明为主干的中国史观不过是着眼于一方的区域历史”,“中国的历史并不只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轴,北方青铜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轴”,(两条文化轴的)“接触地带才是生成新的社会体系的源泉所在”。种种表述,都颇富启发意义。

第二卷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全书正文共十章,另有前言和附录两个部分。前言,重点讲了本书新视角:“文化地域所拥有的历史特性”。正文十章:第一章讲“本书所涉及的时代”,强调了史料的价值问题及用法。第二至五章,是关于夏商周(西周)三代的历史。其中,第三、四章写法比较特别,作者的意图是利用各国成书于战国的史籍(作者所考定的),考察各国在战国时代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主观性,追溯其在夏、商、周(指西周)三代的历史渊源的内容。第六章讲“春秋的史实”。第七至九章,讲战国的历史文化。第十章,是对全书的总结。作者注意引导读者分辨史籍中的“事实”,重视新资料的运用,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平势先生本人及其他日本学者的一些历史观点。

第三卷《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鹤间和幸撰写,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王子今教授推荐,作者通过文献辨析和实地勘察重新构建了秦汉四百年的兴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汉通过与其他地域集团的冲突发展、壮大,兼并其他各国,最终开创秦汉帝国的历史过程。本书特别侧重了东亚之中的中国、日本的视角。秦汉时期的日本列岛社会与中国相比的话是相当落后的,这是当时的事实。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认为以中国为中心、从中华的角度视边境为夷狄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本书的记述不是以华夷思想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样性、并且尝试从世界古代史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历史的。

第四卷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 三国时代》

将三国历史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进行比较,剖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真伪;二是将三国历史置于古今东亚世界中进行解读,分析和比较中、日、韩相关历史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和异同;三是本书虽然是以文学研究家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国历史,但是著者是以史学的、学术性的、严谨的态度进行撰写的,可以说是一部以史籍原典和考古资料为依据而追求真实的三国历史的严肃著作。

第五卷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本卷作者侧重探讨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本质;当时周边地区如日本、高句丽、百济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与许多国内学者不同,川本芳昭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而试图以“东亚世界”的眼光解读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种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民族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第六卷《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掌权,则与同时期日本等东亚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权做出联想。与一般中国教科书或者断代史不同,作者对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长安和洛阳的城市景观、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专门的叙述。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

第七卷《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全书渐次展开的十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开端的四章,依照历史的时序,概述了公元9世纪末到13世纪政治史的基本历程。继而进入本书最为核心的内容,以三章的篇幅,讨论这一时段中“思想与宗教的奔流”:作者分别从思想和宗教的变迁、士大夫群体和社会精神、科学和技术革新等角度阐释了“奔流”的意涵。接下来的两章,介绍两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延伸性的观察,让人们体味到“思想与宗教”养育蕴蓄的氛围环境与承载体。第十章则是宋代历史的结束,也是全书概观式的收束。

本书内容涉及到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学术史、艺术史等纷纭丰富的议题,体现着日本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中坚力量对于宋代历史的“再认识”。

第八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作者认为本书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间历史的整个进程,正是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第九卷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本书作者生动地展示了海洋历史和明清时代五百年的历史,将明清这一对跨越中世到近世直到近代急剧变化的时代进行了严谨而深入浅出的阐述。过往不论中外,主流的看法都是: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是一个停滞的时期;明清中国都被视为一个“闭关自守”的时期,一个与海洋无缘的时期。在最近二三十年,国际学界对以上说法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明清中国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文化等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中国和外界的联系远比以前加强,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本书在这些重大问题上,采纳了国际学界的新见解,因此就史观而言,很有新意。

第十卷《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 中华民国》

本卷作者将19世纪中叶到1936年为止作为一个时代进行叙述,把此阶段的历史归结为“复兴中华的尝试”。作者指出,中国存在地方文化的差异与联系,尝试“以南方边地吹来的新时代之风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这一时代。他认为,洪秀全、孙中山以及后继者蒋介石等本书中的出场人物,皆以南方边地为出发点,后来北伐作战。从南方农村根据地兴起的毛泽东的边区革命也是朝着黄土高原的延安一路撒下了新时代的种子。虽然全书基本上还是以政治史的叙述为主要线索,但作者仍注意到对文化予以特别的关注,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读本。

Ⅳ 日本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何看法

外国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何看法?

对于此问题,日本网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我们(日本人)认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很伟大。实际上,日本人比中国人自己更喜欢追随中国文化。到目前为止,日本传统的布料,建筑,生活习俗等等,仍然主要遵循中国唐代的一切。一些日本人可能认为只有传统的日本文化才有资格代表中国大陆自1279年以来在中国逐渐消失的真实文化。一个例子是,如今,在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熟悉的传统日本的服装——和服。然而,有多少人(甚至很少中国人)知道它最初来自中国?

2、首先,我不得不说,民族自豪感或例外论的想法并非日本人独有。几乎所有日本人都会承认,日本的许多事情都和中国有着渊源。在这份渊源清单里,包括书面语,茶,纸,锦鲤鱼,豆腐,活字印刷机,书法,建筑,儒家哲学,佛教,武术,甚至一些日语单词的发音都是基于原始的汉语。然而,一个典型的日本人的态度将是这样的,“是的,我们在我们的文化中吸收了很多中国元素,但我们在日本完善了这些元素。”

这种想法和关系与美国的例外主义没有什么不同,一些美国人承认他们是英国殖民地,但后来美国人比英国人好得多。美国文化的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英国文化(语言,军事结构等)。

Ⅳ 向日本介绍中国文化 日文版

5000年的文化几百字就能介绍?一个开始就得几万字吧。

Ⅵ 关于日本人写中国的历史事记,我们要如何看待

无关民族,我记得抄有人说过,中国的传统在海外,海外的精华看日本,日本很好的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保持了下来,你们看看中国现在。还有传统吗?圣诞都快比除夕大了,不过这也是汉民族的特点,兼容并续,中国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敌人有很多,各个民族各种风格,但到今天,都是一些少数民族了

Ⅶ 求介绍几本日本人描写中国历史的书

1、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中国历史风云录》,《大唐帝国》,《鸦片版战争》、《权风云儿郑成功》、《甲午战争》、《太平天国》、《成吉思汗》,《耶律楚材》,《诸葛孔明》,《曹操》……陈舜臣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和文章非常多,国内翻译引进了不少。虽然陈舜臣是一个台湾裔日本人,不过他生在日本,长在日本,除了名字保留了中国名字以外,这其实就是一个日本人。
陈舜臣在日本文学界影响很大,获得过芥川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大奖,在台湾和高阳、柏杨起名。另外此人除了历史题材的小说和文章外,还很擅长写推理小说,曾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鞑靼疾风录》。司马辽太郎也是一位历史小说大师,更善于描写人物。

Ⅷ 关于日本人讲中国历史的书叫什么名字

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中国历史风云录》,《大唐帝国》,《鸦片战争》、《风云儿郑成功》、《甲午战争》、《太平天国》、《成吉思汗》,《耶律楚材》,《诸葛孔明》,《曹操》……陈舜臣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和文章非常多,国内翻译引进了不少。虽然陈舜臣是一个台湾裔日本人,不过他生在日本,长在日本,除了名字保留了中国名字以外,这其实就是一个日本人。
陈舜臣在日本文学界影响很大,获得过芥川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大奖,在台湾和高阳、柏杨起名。另外此人除了历史题材的小说和文章外,还很擅长写推理小说,曾获得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鞑靼疾风录》。司马辽太郎也是一位历史小说大师,更善于描写人物。

Ⅸ 日本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知多少求解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悠长。虽然1853年美国人佩里将军率领黑
船舰队打开了日本闭锁的国门,使其改变国策而力求脱亚入欧。但直至今日,残留在普通日本人意识里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知识的了解与传承还是深入肌髓的。一般的日本人都知道《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名著。尤其是对前两者的认知,更可谓妇孺皆知。而许多日本人对这些中国精髓典籍中的一些人物和故事情节也烂熟于心。三国的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西游的孙悟空、唐曾、猪八戒、沙和尚等等,差不多家喻户晓。更有一些日本年轻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学的熟知程度,甚至为我们一些国人所汗颜。我读硕士时候的同学,加藤君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大学本科学的是经营学,而硕士又与我一样,学的是劳动经济学。但他对中国历史知识的认知,让我称叹惊奇。因为加藤不是书呆子类型的学生,甚至表现的有些天真,似乎终日沉湎于电游。此前,我甚至觉得他是胸无点墨的混混。
一天,只有我和加藤结伴而行。在去电铁车站的路上,他突然问我:“你知道文天祥吗?”
闻之,我当时一愣,“哪个文天祥?”我担心是听错了。“就是你们中国南宋时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呀。”闻听此话我更加吃惊:“你怎么会知道文天祥?”难以置信的诧异被我情不自禁地写在脸上。“文天祥很有民族气节,他死得很壮烈,我很钦佩他。”接着,加藤将文天祥的事迹,详详细细地给我讲了一遍。听完后,我又惊又喜,没想到加藤还有这两下子,许多日本年轻人连本国的历史都数典忘祖,更何况对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了。当我将文天祥那首《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孰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诵给他时,加藤连忙掏出笔记本,认认真真地记了下来。
加藤对中国历史知识的谙熟让我始料不及。
一次,在去东京郊外旅行的电铁上,加藤拿出一本日文版的《晏子》给我看,并兴致勃勃地讲起了“晏子使楚”“晏子春秋”的掌故。并间隙地向我询问一些在中国,对晏子与管仲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之类的问题。并借此展开话题,从中国的的黄帝、炎帝讲到了秦皇汉武,从赵高的指鹿为马讲到了秦桧的陷害忠良。从唐宗宋祖又讲到成吉思汗,从“战国四君”讲到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继而,又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三国演义》,将其中的人物如数家珍般地道来。而且根据他自己的见解,为《三国》中的英雄们逐一进行能力评估。例如,说起刘备,他认为刘备的智力为85%
,武力是70%
,而魅力是100%
,而对文物兼备的曹操评价是,智力:96%
,武力:90%
,魅力:98%
。且不管他的评价是否客观正确,但单凭读《三国》潜心到了这个程度,而且对中国历史知识了解的如此系统和广泛,足让我这个中国人瞠目惊舌,不禁啧啧赞叹。
加藤不懂中文,但从小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情有独钟,有关中国历史的日文书籍,几乎芸编翻烂。
如果说加藤是一个特例,但有一次一位学经济的日本学生,在留学生日语课堂所做的恶作剧,就更让我体会到,中国文化对日本人影响之深了。日语课前,学生们在等待老师,突然一个日本学生跑进教室,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中国诗歌的创作法则“起承转接”,边讲,边在黑板上逐一写这四个汉字。最后他说,这种文法是受中国文学写作风格的影响。并引申地讲起了中国的《红楼梦》。当时,很多其他国家的学生,包括我在内以为他是文学部的年轻讲师,结果还是他不打自招地表明,是来搞恶作剧的,是想尝尝当教师的乐趣而已。但他对中国文学特点理解之精准,介绍之生动,让我觉得自豪又难以置信。
此外,在接触不同层次的日本人时候,经常听到他们讲起中国的四大名著,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有的公司职员,谈起企业管理,甚至引用中国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家,以及“南北朝”、“贞观之治”等历史进行借古喻今。
自近代起,日本虽然崇尚西方文明,但几千年中国文化对日本民族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也是挥之不去的。加之,现在很多日本动漫和游戏软件开发公司,常常借用中国历史或文学题材开发作品,这也无形当中,从日本青少年一代起,就进行了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普及教育。这大概也是众多的日本百姓都对中国的历史经典有一定了解和认知的原因吧。

Ⅹ 日本人对中国的古代史很了解么

是非常了解!不光是日本,还有美国。
看看现在的日本社会,其国家行政架构体系和社回会阶层组成模答式,极大的吸收了盛唐汉初时中国的精华。君主立宪的天皇制,防止皇室滥权同时保留信仰集中,以法家思想建设的文官体系,保障个别利益团体争斗时国家基础工作不受影响,深居幕后的产经联,提供国家建设发展的基础源动力。
美国西点军校有两张中国人的相,一个是孙子,一个是毛泽东。孙子兵法和毛泽东思想是正式教材。而中国在这方面沉淀有着明显差距,为了方便凑字数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着编,毛泽东思想是混学分的必修课。

阅读全文

与向日本人介绍中国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