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式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2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版变为权先进的工业国
3大会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总任务
4在经济建设上,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既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❷ 中共八大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
先有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
1956年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专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属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❸ 中共八大主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定在今天开始举行。从1945年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十一年间,我们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紧接着又采取了和平的方式,实行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转变,使我们的祖国出现了自己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新面貌。现在,当我们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时候,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实施中已经得到巨大的成就,并且根据现在的情况来估计,这个计划有可能在明年超额完成。
我们的党在领导两个革命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开幕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将系统地总结这些经验,用以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我们将更有效地动员和团结党内外一切积极的因素,促进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次大会将听取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讨论和决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方面的政策方针,讨论和通过我们的党关于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讨论和通过修改以后的党的章程,并且选举党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如果说,十一年以前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曾经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准备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那么,现在开幕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将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准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这次大会无疑地将成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道路上的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我们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路线。我们的党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不但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对于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和农民土地问题等等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而且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以后,同样采取了适合于我国过渡时期基本特点的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我们首先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确立了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巩固工农联盟的前提之下,我们逐步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继续采取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吸收他们的代表人物参加全国的政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逐步地和平改造、最后使它们改变为社会主义企业的逐步赎买的政策;对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也采取说服教育和思想改造的政策,使他们自愿地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对于各个民主党派,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在今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我们还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这个正确路线。
正确的党的路线是服务于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的。在实现党的正确路线的过程中,各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人员必须耐心地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和说服教育的工作,而不应该自作聪明,主观武断。可是,我们有许多同志在工作中却往往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他们有时凭了自己从书本子上看到的一两句话,就牵强附会,提出主张,其实牛头不对马嘴,根本行不通。他们有时凭了自己以前工作中碰到的一点成功经验,就东搬西套,强迫推广,结果到处碰壁,使工作受到许多损失。这种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种障碍,必须坚决加以扫除。
目前在我们的许多机关和企业中,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作风是严重的。许多上级领导人员往往不了解下级和群众的意见,甚至对于来自下面的意见横加压制,以致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伤害。这对于社会主义事业非常不利。但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制度毕竟是便利于人民群众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的;官僚主义者在这里终究是找不到便宜的。今后各级党的组织应该进一步鼓励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应该提倡每一个共产党员以身作则,遇事同群众商量,认真地倾听群众的意见,认真地处理群众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提出的迫切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进一步活跃我们国家的民主生活。
为了动员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我们还要坚决向一切宗派主义的倾向作斗争。我们共产党员决不能把党当成是在几万万人之外的特殊的狭小的宗派。过去,为了进行艰苦的革命斗争,我们的党曾必须团结我国各阶层的一切进步力量;现在和今后,为了进行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我们的党更必须动员我国六万万人民群众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共产党员同党外民主人士的合作是有相当重大意义的。我们的党把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同样看作是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定,也把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同样看作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取得胜利的法宝。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就曾经宣告:"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是永远不变的。"最近,党中央一再说明共产党一定要实行同其他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只要共产党存在,其他民主党派也就同时存在。这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好处。一方面,这样可以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加强建设祖国的力量;另一方面,这样也有防止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作用。
要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不但要动员全国六万万人民群众中的一切积极因素,而且要更进一步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进步人民。今天,有世界各国兄弟党派来的四十多个代表团、代表和观察员参加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我们热烈地欢迎他们,并且衷心地感谢他们对我们事业的关心。事实早已证明,没有国际的支援,我们要使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功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党一再教导全体党员: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加强国际团结,坚决反对大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倾向。我们坚决相信,只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才是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应该虚心学习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学习以苏联为首的各个兄弟国家、兄弟党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世界上一切好的、先进的事物,我们都要学习,以便我们有更多更好的条件来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了。如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所说,这次大会应当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决定党在当前时期的基本政策,以便"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现在,大会已经圆满地完成了这个光荣的任务。大会听取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的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此外,大会还选出了党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广、情况复杂的东方大国。在这样一个国家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过去几年中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这两次革命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在这一方面做了系统的、全面的总结。中国两次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这些胜利的经验,对于国际工人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是有益的贡献。
如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所说,由于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使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和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详细地指明了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应当在经济文化的建设中和内政外交的工作中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政策。
第八次大会对于当前的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创造性的讨论。大会的报告、发言和决议都指出:必须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必须集中力量扩大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的建设,积极建立和发展我国重工业中目前还缺乏的或者薄弱的而又是最急需的部分。同时,又必须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大会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困难条件和优越条件,指出了今后实现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和正确方针。大会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运输业和商业的任务,并且在商业工作中提出了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内保持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的任务和在继续稳定物价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某些不合理的价格的任务。关于提高产品和工程的质量问题,在重工业部门中加强新产品设计力量的问题,工业和其他经济事业的布局问题,产品中列入计划部分和不列入计划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企业的集中经营和分散经营的相互关系问题,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的正确比例问题,国民经济的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可靠的发展速度问题,大会都作了深刻的讨论。对于进一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政策和任务,大会也给予了应有的注意。大会关于政治报告所通过的决议,正确地规定了今后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系列基本政策。贯彻地执行这些政策,必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事业的新高涨。
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政策,在大会所通过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得到了具体的表现。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要求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在第二个五年内比原定的1957年水平增长75%左右,工业总产值(包括手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左右。为了实现这些指标,为了使工农业生产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能有更大的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用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更大的规模来进行基本建设工作。建议中规定第二个五年内的基本建设投资额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加一倍左右。建议对于运输业、商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都提出了相应的指标。为了集中使用资金在建设事业方面,建议规定把国家财政支出中的经济文化支出的比重提高到60%-70%,而把国防和行政支出的比重降低到20%左右。建议要求全国劳动人民继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要求在第二个五年内各提高50%左右;而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工人和职员的平均工资将增加25%-30%,农民的全部收入也将有大致相近的增加。很明显,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伟大纲领。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努力争取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便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准备更好的基础,并且广泛地、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讨论和研究这个建议,以便协助政府机关做好具体地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的工作。
第八次大会对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也进行了讨论。大会令人满意地从原则上解决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统一战线的相互关系问题,今后时期国家在加强法制方面的任务和在镇压反革命残余的工作中进一步实行宽大政策的问题,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职权的划分问题,以及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团结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动员全国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无疑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会对于国际关系问题的讨论,对于我国今后的发展也将产生远大的影响。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刘少奇同志的政治报告和大会关于这个报告的决议,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周恩来同志关于这个建议的报告,以及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总纲,都有力地指出,巩固和加强我国同伟大的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友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向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学习,并且加强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协作。对于一切邻国,对于一切赞成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的亚洲、非洲国家和其他国家,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发展和建立友好关系。大会对于埃及维护民族主权的正义斗争和其他反殖民主义的斗争,表示了热烈的同情。大会保证对于各国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各国人民的和平民主运动给以无条件的支援。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和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都提出了防止和反对大国主义的任务,告诫我们在国际关系上无论何时都不许可采取骄傲自大的态度。这对于加强我国同各个友好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团结有重大的意义。
第八次大会所通过的党的章程和关于党的生活的讨论,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党的新的章程向党员和党的组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同时又给党员和党的下级组织以更广泛的民主权利。党的章程,大会的决议,刘少奇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报告,都对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工作、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传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巩固党的团结等问题作了透彻的说明。大会严格地批判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倾向,号召全党加强对于实际生活的调查研究。大会要求发展生动活泼的党的生活,要求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善于向党外的人民群众和党内的党员群众学习,善于听取和考虑同级的和下级的不同意见,允许少数人在服从多数决定的条件下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允许下级在执行上级决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请求改变决定。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党内有真正的而不是形式的民主,有真正的而不是形式的团结。大会把县以上各级代表大会改为常任制,这也是对于党的民主生活的重大发展。
第八次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包括委员九十七人和候补委员七十三人。我们的党现在有一千零七十三万党员,领导着六亿人口的国家中的各种重要工作,一个比以前更强大的中央委员会是完全必要的。
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我们党在这次大会中自始至终表现了密切依靠人民群众的决心,人民群众相信我们党将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也参加了大会。尤其令人感激的是五十几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参加了我们党的大会,表示了对大会的祝贺,还有另外一些兄弟党给了大会以书面的祝贺。各国兄弟党的报刊对于我们党的大会也表现了充分的注意和支持。这个事实,说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团结的伟大力量,给了我们党和我国劳动人民以莫大的鼓舞。全党同志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加强同全国人民的团结,加强同各国无产阶级和各国人民的团结,我们的事业是一定会得到胜利的。
❹ 中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不能把所有功绩都算到领导人身上,也不能把所有错误都算到领导人身上,这是不客版观的,不利于权社会发展,正确对待功绩,准确分配功绩,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合理,有效运转,一个人力量太小,干不了什么,一群人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功绩主要是这个团体的,真正优秀的领导人深知人民力量的伟大,自己的渺小,了解人民,敬重人民。
❺ 党的八大的历史功绩
一、"八大"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战略决策。
"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巨大变化后,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结论。
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
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降为次要矛盾。
因此,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大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党的工作重点及时的战略转移,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作了马列主义的科学总结。
二、"八大"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经济体制方案。
为了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早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八大"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一五"计划期间积累的经验。
在生产上,提出了必须保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在肯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轻工业和农业,阐明了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八大"决议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必须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结果将反而消弱重工业。
在发展速度上,"八大"提出了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综后平衡稳步向前发展的方针。
也就是
在充分分析了我国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市场等诸方面后,正确估计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积极地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八大"还提出了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问题,"八大"根据毛泽东同志《认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中央过分集权的弊病,要求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发挥两个积极性。
"八大"提出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权,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干部管理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力。
加上陈云在"八大"发言中"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意见,就初步构成了区别于传统模式的计划经济为主,以商品经济为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案。
"八大"分析了建国以来党的组织状况,总结了党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路线和方针。
指出:建国以来,我们党已处在执政党的地位、党面临着新的考验。
这种地位很容易使一些党员沾沾自喜、滋长骄傲自满情绪,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发展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产生官僚主义。
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就必须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发扬党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决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
同时要发扬党内民主生活,建立民主集中制。
"八大"借鉴苏联的经验,提出反对个人崇拜、个人突出的任务。
指出"个人崇拜是一种长远历史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也不会不在我们党的生活中作有它的某些反应。
"因此,必须
"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继续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八大"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
党的"八大"召开时,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才七年,经验不足,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某些盲目性,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思想准备不足,因此,"八大"的正确路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贯彻下去。
但是,"八大"的辉煌成就在于:面临国内形势和任务作出的判断,同时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经济建设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的成就,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❻ 急!请教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八大"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道路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大会。
一、"八大"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战略决策。"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巨大变化后,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结论。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
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降为次要矛盾。因此,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大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党的工作重点及时的战略转移,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作了马列主义的科学总结。
二、"八大"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经济体制方案。为了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早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八大"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一五"计划期间积累的经验。在生产上,提出了必须保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在肯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轻工业和农业,阐明了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八大"决议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必须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结果将反而消弱重工业。在发展速度上,"八大"提出了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综后平衡稳步向前发展的方针。也就是
在充分分析了我国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市场等诸方面后,正确估计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积极地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八大"还提出了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问题,"八大"根据毛泽东同志《认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中央过分集权的弊病,要求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发挥两个积极性。"八大"提出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权,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干部管理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力。加上陈云在"八大"发言中"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意见,就初步构成了区别于传统模式的计划经济为主,以商品经济为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案。
三、"八大"分析了党执政后的状况,确定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正确路线的方针。
"八大"分析了建国以来党的组织状况,总结了党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路线和方针。指出:建国以来,我们党已处在执政党的地位、党面临着新的考验。这种地位很容易使一些党员沾沾自喜、滋长骄傲自满情绪,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发展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产生官僚主义。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就必须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发扬党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决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同时要发扬党内民主生活,建立民主集中制。"八大"借鉴苏联的经验,提出反对个人崇拜、个人突出的任务。指出"个人崇拜是一种长远历史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也不会不在我们党的生活中作有它的某些反应。"因此,必须
"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继续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八大"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
党的"八大"召开时,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才七年,经验不足,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某些盲目性,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思想准备不足,因此,"八大"的正确路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贯彻下去。但是,"八大"的辉煌成就在于:面临国内形势和任务作出的判断,同时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经济建设政策,制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的成就,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1)1956年 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是:
第一,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的转变问题。大会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明确的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第二,重申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第三,提出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第四,提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的问题。
(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八大是以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的。这次大会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和设想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后来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发展趋向,八大的正确方针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但经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八大的正确方针在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上又得到了体现,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方针指导。
❼ 中共八大的主要历史功绩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但是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❽ 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中共八大在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上做出了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的历史性贡献
详细的一、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内容: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2、意义: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❾ 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急啊~!!!
"八大"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道路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大会。
一、"八大"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战略决策。"八大"在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巨大变化后,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结论。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
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降为次要矛盾。因此,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大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党的工作重点及时的战略转移,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作了马列主义的科学总结。
二、"八大"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经济体制方案。为了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早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八大"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一五"计划期间积累的经验。在生产上,提出了必须保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在肯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轻工业和农业,阐明了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八大"决议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必须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结果将反而消弱重工业。在发展速度上,"八大"提出了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综后平衡稳步向前发展的方针。也就是
在充分分析了我国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市场等诸方面后,正确估计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积极地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八大"还提出了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问题,"八大"根据毛泽东同志《认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中央过分集权的弊病,要求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发挥两个积极性。"八大"提出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职权,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干部管理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力。加上陈云在"八大"发言中"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意见,就初步构成了区别于传统模式的计划经济为主,以商品经济为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案。
❿ 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但是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同时,根据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八大决定中央委员会增设副主席和常委,中央书记处增设总书记和候补书记,并加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书记、副书记。 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